人文地理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_第1页
人文地理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_第2页
人文地理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_第3页
人文地理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_第4页
人文地理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人口的急剧增长,产业革命以来,工农业迅速发展(产生严重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多,某些资源匮乏日趋明显,资源和环境问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持续发展,人口的急剧增长、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一、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2、环境问题的类型,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生物污染,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生态破坏问题:,自然资源衰竭问题:,森林、草原、矿产资源减少和破坏,水土流失、森林砍伐、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酸雨、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环境污染问题:,(1)按性质分:,(2)按地理空间分:全球环境、区域环境、局部环境问题。(3)按环境要素分:大气、水体、土壤污染。(4)按生产类型分:工业环境、农业环境、生活环境问题。,二、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古代人地关系思想的产生,下列说法反映的人地关系属于哪个阶段?,判断:,1.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者异俗。,2.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3.人类应制天命而用之。,4.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环境决定论,人定胜天,天人相关论,因地制宜,例1、(2011全国新课标卷)依据图文资料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某岛国人口约500万(2009年),经济发达,淡水资源严重不足。该国国土面积约640平方千米,其中主岛面积约540平方千米,地形单调,平均海拔不足15米,岛上河流最长不足16千米。图6示意该国主岛及其附近地区,图7为对应的气候资料。,(1)简述该国气候特征,并分析该国淡水资源严重不足的主要原因。(10分)(2)图8为图6中M水坝的景观。水坝能阻挡海水涌入,并通过其闸门调控河流入海流量。说明建坝前后坝内水域水的咸淡变化及其原因。(12分),(3)除建水坝外,请你为该国再提出一种解决淡水资源短缺的办法,并说明理由。(6分),气候特征:终年高温多雨。主要原因:国土面积小,地势低平,四周环海,陆地上储存淡水(地表水、地下水)的条件差(河流短小);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生活、生产对淡水需求量大。,水坝修建以前,水偏咸。原因:河流水流平缓,海潮(顶托作用)使河水和海水相混。水坝修建后,水逐渐变淡(改善)。原因:拦蓄淡水,阻止海水倒灌;通过闸门调控蓄水和排水,逐渐使偏咸的水换成淡水。,从邻国(马来西亚)购买淡水。邻国(马来西亚)面积较大,高温多雨,有较多淡水。两国之间的海峡狭窄,输送淡水成本低。海水淡化。该国经济比较发达,四周环海,可选适当地点,建海水淡化厂,生产淡水。废水(污水)回收利用。该国经济发达,人口密度大,生活、生产废水(污水)产生量大。,例2、(2011广东卷)读“2007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人均GDP与人均CO2排放量点图”(图2),结合所学回答1-2题。,1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人均GDP高、人均CO2排放量低的是A上海、天津B广东、福建C海南、贵州D辽宁、山东,B,2山西、内蒙古人均GDP高,但人均CO2排放量量高。其主要原因是A自然资源贫乏B.交通设施落后C.煤炭消耗量大D.第三产业发达,C,例3、(2011山东卷)图1为我国北方谋取与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下列土地整治方式中合理的是甲处平整土地,提高土地质量乙处修建护坡堤,防止岸坡侵蚀丙出修建梯田,增加耕地面积丁处修建挡土坝,拦截泥沙以淤地ABCD,A,2图中I、II、III、IV处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AI、IIBIII、IVCI、IIIDII、IV,D,丁,例4、(2011福建卷)某山区为了改造低产的山坡地,先是增施肥料,但农作物增产效果微弱。后将山坡地改造成水平梯田,增产效果显著。完成l2题。1增施肥料效果散弱的最主要原因是该地A.土层薄B.降水变率大C.坡度大D.植被覆盖率低2.将山坡地改造成水平梯田,主要是为了A.调节大气温度B.提高土壤肥力C.增大空气湿度D.增加日照时数,C,B,例5、(2011安徽卷)图10表示辽宁西北部某地土地利用的变化,将该区域分为25个方格,每个方格中的两个数字按左右顺序分别代表1979年和2005年土地利用类型,完成1-2题。,1图示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会导致A.土地次生盐渍化加剧B.空气湿度明显增加C.干旱、洪涝频率减小D.水生生物物种增加2目前有利于促进图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举措是A.推广蔗基鱼塘B.推广水稻种植C.发展节水灌溉农业D.发展大牧场放牧业,A,C,(2011江苏卷)图1是1992年和2003年格陵兰冰原面积对比图。读图回答12题,1.1992年至2003年格陵兰冰原面积不断缩小,反映了A.地壳活动加剧B.日地距离缩短C.黄赤交角增大D.全球气候变暖【答案】:D【解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