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阶段化学方程式大全 二氧化碳的相关化学方程式: 1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实验室制二氧化碳):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2 碳酸不稳定而分解:H2CO3 = H2O + CO2 3 二氧化碳可溶于水: H2O + CO2= H2CO3 4 高温煅烧石灰石(工业制二氧化碳):CaCO3 高温 CaO + CO2 5 石灰水与二氧化碳反应(鉴别二氧化碳):Ca(OH)2 + CO2 = CaCO3 + H2O碳的相关化学方程式1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 =点燃 CO22木炭还原氧化铜:C+ 2CuO =高温 2Cu + CO23焦炭还原氧化铁:3C+ 2Fe2O3 =高温 4Fe + 3CO24煤炉中发生的三个反应:5煤炉的底层:C + O2 = 点燃 CO26煤炉的中层:CO2 + C =高温 2CO7煤炉的上部蓝色火焰的产生:2CO + O2 =点燃 2CO2 置换反应:(1)金属单质 + 酸 - 盐 + 氢气 (置换反应)1、锌和稀硫酸反应:Zn + H2SO4 = ZnSO4 + H22、镁和稀硫酸反应:Mg + H2SO4 = MgSO4 + H23、铝和稀硫酸反应:2Al + 3H2SO4 = Al2(SO4)3 + 3H24、锌和稀盐酸反应:Zn + 2HCl = ZnCl2 + H25、镁和稀盐酸反应:Mg+ 2HCl = MgCl2 + H26、铝和稀盐酸反应:2Al + 6HCl = 2AlCl3 + 3H216的现象:有气泡产生。7、铁和稀盐酸反应:Fe + 2HCl = FeCl2 + H28、铁和稀硫酸反应:Fe + H2SO4 = FeSO4 + H278铁参加的置换反应显+2价,78的现象: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2)金属单质 + 盐(溶液) -另一种金属 + 另一种盐9、铁与硫酸铜反应:Fe+CuSO4 = Cu+FeSO4现象:铁条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的物质,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古代湿法制铜及曾青得铁则化铜指的是此反应)10、锌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中:CuSO4 + Zn = ZnSO4 + Cu现象:锌片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的物质,溶液由蓝色变成无色。11、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2AgNO3+Cu=Cu(NO3)2+2Ag现象:铜片表面覆盖一层银白色的物质,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3)金属氧化物木炭或氢气金属二氧化碳或水12、焦炭还原氧化铁:3C+ 2Fe2O34Fe + 3CO2冶炼金属13、木炭还原氧化铜:C+ 2CuO2Cu + CO2冶炼金属现象:黑色粉未变成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14、氢气还原氧化铜:H2 + CuOCu + H2O现象:黑色粉末变成红色,试管内壁有水珠生成15、氢气与氧化铁反应:Fe2O3+3H22Fe+3H2O16、水蒸气通过灼热碳层:H2O + CH2 + CO 水煤气的制法一氧化碳的相关化学方程式: 1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 CuO 加热 Cu + CO2 2一氧化碳的可燃性:2CO + O2 点燃 2CO2氧化反应:1、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2MgO 白色信号弹现象:(1)发出耀眼的白光(2)放出热量(3)生成白色粉末2、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Fe3O4现象:(1)剧烈燃烧,火星四射(2)放出热量(3)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注意:瓶底要放少量水或细沙,防止生成的固体物质溅落下来,炸裂瓶底。3、铜在空气中受热:2Cu + O22CuO现象:铜丝变黑、用来检验是否含氧气。4、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 3O22Al2O3现象: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有白色固体生成。5、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2 + O22H2O 高能燃料现象:(1)产生淡蓝色火焰(2)放出热量(3)烧杯内壁出现水雾。6、红(白)磷在空气中燃烧:4P + 5O22P2O5 证明空气中氧气含量现象:(1)发出白光(2)放出热量(3)生成大量白烟。7、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S + O2SO2现象:A、在纯的氧气中发出明亮的蓝紫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B、在空气中燃烧(1)发出淡蓝色火焰(2)放出热量(3)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8、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CO2现象:(1)发出白光(2)放出热量(3)澄清石灰水变浑浊9、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22CO10、二氧化碳通过灼热碳层: C + CO22CO(是吸热的反应)11、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 O22CO2现象:发出蓝色的火焰,放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12、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CO2 + H2O=H2CO3现象:石蕊试液由紫色变成红色。注意:酸性氧化物水酸如:SO2 + H2O= H2SO3SO3 + H2OH2SO413、生石灰溶于水:CaO + H2O= Ca(OH)2(此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注意:碱性氧化物水碱氧化钠溶于水:Na2O + H2O=2NaOH氧化钾溶于水:K2O + H2O= 2KOH氧化钡溶于水:BaO + H2O = Ba(OH)214、钠在氯气中燃烧:2Na + Cl22NaCl (无氧也能够燃烧)15、2Hg + O22HgO 银白液体、生成红色固体 拉瓦锡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实验16、2Cu + O22CuO 红色金属变为黑色固体 用来检验是否含氧气17、无水硫酸铜作干燥剂:CuSO4 + 5H2OCuSO45H2O碱 + 非金属氧化物 - 盐 + 水 1苛性钠暴露在空气中变质:2NaOH + CO2 = Na2CO3 + H2O 2苛性钠吸收二氧化硫气体:2NaOH + SO2 = Na2SO3 + H2O 3苛性钠吸收三氧化硫气体:2NaOH + SO3 = Na2SO4 + H2O 4 消石灰放在空气中变质:Ca(OH)2 + CO2 = CaCO3 + H2O 5 消石灰吸收二氧化硫:Ca(OH)2 + SO2 = CaSO3 + H2O 6氢氧化钙与碳酸钠:Ca(OH)2 + Na2CO3 = CaCO3+ 2NaOH跟硝酸有关的化学方程式:Fe2O3+6HNO3=2Fe(NO3)3+3H2O 现象:红色固体溶解,生成黄色溶液CuO+2HNO3=Cu(NO3)2 +H2O 现象:黑色固体溶解,生成蓝色溶液Cu(OH)2+2HNO3=Cu(NO3)2+2H2O 现象:蓝色沉淀溶解,生成蓝色溶液NaOH(或KOH)+HNO3=NaNO3+H2O 现象:不明显Mg(OH)2+2HNO3=Mg(NO3)2+2H2O 现象:白色沉淀溶解CaCO3+2HNO3=Ca(NO3)2+H2O+CO2Na2CO3+2HNO3=2NaNO3+H2O+CO2NaHCO3+HNO3=NaNO3+H2O+CO2 现象:以上三个反应现象同与盐酸反应现象一致与盐酸有关的化学方程式:NaOH(也可为KOH)+HCl=NaCl+H2O 现象:不明显HCl+AgNO3=AgCl+HNO3 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这个反应用于检验氯离子CaCO3+2HCl=CaCl2+H2O+CO2现象:百色固体溶解,生成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Na2CO3+2HCl=2NaCl+H2O+CO2现象:生成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NaHCO3+HCl=NaCl+H2O+CO2 现象:生成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Fe2O3+6HCl=2FeCl3+3H2O 现象:红色固体逐渐溶解,形成黄色的溶液Fe(OH)3+3HCl=FeCl3+3H2O 现象:红棕色絮状沉淀溶解,形成了黄色的溶液Cu(OH)2+2HCl=CuC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北京市昌平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物理试题含参考答案
- 采薇的语言鉴赏与历史背景探讨:语文教学教案
- 时间巧安排课件
- 一支好香烟500字(11篇)
- 让网络空间清朗起来400字(7篇)
- 时事政务知识培训课件
- 请跟我来学校250字(15篇)
- 早餐培训面点师课件模板
- 观后感白芳礼的观后感900字(7篇)
- 纪检15严禁课件
- 【社会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变更风险识别、评估记录表参考模板范本
- 2022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宣传工作计划
- 癫痫病人的护理查房ppt课件(PPT 24页)
- DB45T2053-2019 重质碳酸钙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
- 红金简约风教师退休欢送会PPT通用模板
- 水准点复测记录(自动计算表)
- 有机热载体锅炉安装工程施工方案完整
- 处方点评与案例分析
- 《放射物理与防护》第三章
- 任务1汽车配件识别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