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_南北对峙与民族融合修改_第1页
第12课_南北对峙与民族融合修改_第2页
第12课_南北对峙与民族融合修改_第3页
第12课_南北对峙与民族融合修改_第4页
第12课_南北对峙与民族融合修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国,西晋,五胡十六国,东晋,北朝,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宋,齐,梁,陈,隋朝,一、魏晋南北朝的政权更替,魏,蜀,吴,(220-280),263,280,(265-316洛阳),(317-420),(493-581),(420-589),589,(581-618),1、南北朝政权的更替(见图)2、政治特征:秦汉大一统被打破,分裂对峙(政权更替频繁)大规模战乱集中在北方中原地区,北方经济遭严重破坏,南方相对安定大分裂中出现局部统一,为隋大一统奠定基础,“据政府户籍人数统计,298年至464年的166年中,北方迁入南方政权辖区内的人数高达90万,约占当时北方总人数的八分之一、南方总人数的六分之一。若加上未入户籍人数,数字更大。”,二、魏晋南北朝南方经济的发展,二、魏晋南北朝南方经济的发展,1、原因:东汉末年以来,北方战乱不断,中原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来先进生产技术和经验,促进南方经济发展2、表现:形成江浙、湘赣、巴蜀等先进的农业经济区手工业发达长江中下游出现不少商业繁荣大城市海外贸易有所发展3、影响:缩小了南北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为下一时期的统一打下基础,三、魏晋南北朝北方民族大融合,1、中国历史上民族融合的重要阶段:春秋战国中原居民与周边的蛮、夷、戎、狄等族融合,共同形成了后来的汉族魏晋南北朝北方民族大融合宋元契丹、党项、女真、蒙古元朝与中原汉族的大融合,民族融合方式,孝文帝改革(自上而下的游牧民族汉化典范),各民族交流活动(自下而上的经济、文化融合),三、魏晋南北朝北方民族大融合,2、魏晋南北朝北方民族大融合方式,三、魏晋南北朝北方民族大融合,3、典范北魏孝文帝改革1)背景:北魏巩固统治,立足中原的需要2)内容:冯太后:“三长制”,加强中央集权,完善地方行政颁布官吏俸禄制和惩治贪赃的规定,遏制贪污腐化“均田制”,恢复发展农业生产,孝文帝改革,迁都洛阳,全面汉化,语言:朝廷中禁用鲜卑语,使用汉语。,服饰: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姓氏:鲜卑姓氏改为汉姓,拓跋改为元。,通婚: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政治:采用汉族官制、律令。,风俗:尊崇孔子,实行礼制,提倡以孝治国,3、影响:,加快民族融合过程,推动北方少数民族社会、经济、文化的进步,2)影响:相互渗透、取长补短为特点的民族融合,不仅使各民族缩小了差异,增进了团结,为再次的全国大一统奠定坚实基础,也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延续注入了新的活力。,相互渗透、取长补短,1)特点:双向的,三、魏晋南北朝北方民族大融合,3、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