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与地震波_第1页
地震与地震波_第2页
地震与地震波_第3页
地震与地震波_第4页
地震与地震波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震与地震波,北方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二一二年九月,崔光耀电话mail:cyao456,一、地震,地震的形成,地震是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引起的地球表层的振动。当地球内部在运动中积累的能量对地壳产生的巨大压力超过岩层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岩层便会突然发生断裂或错位,使积累的能量急剧地释放出来,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就形成了地震。一次强烈地震过后往往伴随着一系列较小的余震。,地震的规模,目前衡量地震规模的标准主要有震级和烈度两种。,地震震级:,是衡量地震大小的一种度量。它是根据地震时释放能量的多少来划分的。震级可以通过地震仪器的记录计算出来,震级越高,释放的能量也越多。目前国际上一般采用美国地震学家查尔斯弗朗西斯芮希特和宾诺古腾堡(BenoGutenberg)于1935年共同提出的震级划分法,即现在通常所说的里氏地震规模。里氏规模是地震波最大振幅以10为底的对数,并选择距震中100千米的距离为标准。里氏规模每增强一级,释放的能量约增加32倍,相隔二级的震级其能量相差1000(32x32)倍。,:剪切强度,A:滑动部分断层面面积,D:断层两盘滑动距离,a:常数,矩震级:,我国使用的的震级标准是国际通用震级标准,叫“里氏震级”。,里氏震级被定义为一台标准地震仪,在距离震中100公里处所记录的最大振幅(以微米计)的对数值,但是地震并非都发生在距离测站100公里处,因此在计算地震震级时,我们必须考虑震中距的修正,则上式可以修正为,M1级的地震称为超微震1M3级的称为弱震或微震3M4.5级的称为有感地震4.5M6级的称为中强震6M7级的称为强震7M8级的称为大地震8M级的称为巨大地震。,地震分类,地震震级,同样大小的地震,造成的破坏不一定是相同的;同一次地震,在不同的地方造成的破坏也不一样。为了衡量地震的破坏程度,科学家又“制作”了另一把“尺子”一一地震烈度。在中国地震烈度表上,对人的感觉、一般房屋震害程度和其他现象作了描述,可以作为确定烈度的基本依据。影响烈度的因素有震级、震源深度、距震源的远近、地面状况和地层构造等。,地震烈度,对同一个地震,不同的地区,烈度大小是不一样的。距离震源近,破坏就大,烈度就高;距离震源远,破坏就小,烈度就低。,中国地震烈度表(简要),度:无感仅仪器能记录到;度:微有感个别敏感的人在完全静止中有感;度:少有感室内少数人在静止中有感,悬挂物轻微摆动;度:多有感室内大多数人,室外少数人有感,悬挂物摆动,不稳器皿作响;度:惊醒室外大多数人有感,家畜不宁,门窗作响,墙壁表面出现裂纹度:惊慌人站立不稳,家畜外逃,器皿翻落,简陋棚舍损坏,陡坎滑坡;度:房屋损坏房屋轻微损坏,牌坊,烟囱损坏,地表出现裂缝及喷沙冒水;度:建筑物破坏房屋多有损坏,少数破坏路基塌方,地下管道破裂;度:建筑物普遍破坏房屋大多数破坏,少数倾倒,牌坊,烟囱等崩塌,铁轨弯曲;度:建筑物普遍摧毁房屋倾倒,道路毁坏,山石大量崩塌,水面大浪扑岸;度:毁灭房屋大量倒塌,路基堤岸大段崩毁,地表产生很大变化;度:山川易景一切建筑物普遍毁坏,地形剧烈变化动植物遭毁灭;,地震烈度划分,3度:少数人有感,仪器能记录到,4-5度:睡觉的人会惊醒,吊灯摆动,6度:器皿倾倒,房屋轻微损坏,7-8度:房屋破坏,地面裂缝,9-10度:桥梁、水坝损坏、房屋倒塌,地面破坏严重,11-12度:毁灭性的破坏,影响烈度的因素,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场地条件人口密度和经济发展程度建筑物质量发生地震的时间,地理分布地震带,地震的地理分布受一定的地质条件控制,具有一定的规律。地震大多分布在地壳不稳定的部位,特别是板块之间的消亡边界,形成地震活动活跃的地震带。全世界主要有三个地震带:一是环太平洋地震带,包括南、北美洲太平洋沿岸,阿留申群岛、堪察加半岛,千岛群岛、日本列岛,经台湾再到菲律宾转向东南直至新西兰,是地球上地震最活跃的地区,集中了全世界80%以上的地震。本带是在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的消亡边界上。二是欧亚地震带,大致从印度尼西亚西部,缅甸经中国横断山脉,喜马拉雅山脉,越过帕米尔高原,经中亚细亚到达地中海及其沿岸。本带是在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上。三是中洋脊地震带,包含延绵世界三大洋(即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和北极海的中洋脊。中洋脊地震带仅含全球约5的地震,此地震带的地震几乎都是浅层地震。,全球板块构造运动,全球地震分布区,世界地震带分布图,黄色标识区域为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蓝色标识区域为大陆断裂地震带绿色标识区域为大洋海岭地震带,1995-2001年全球4级以上地震震中分布图,二、地震波,地震波的概念,地下岩层断裂错位伴随产生大量的能量释放,造成周围弹性介质的强烈振动,这种振动以波的方式向外传播,即为地震弹性波,地震波的种类,按波的本质形式大体可分为纵波和横波按波的传播区域大体可分为体波和面波,纵波(Primarywave),纵波是物体的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同轴的波。如敲锣时,锣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就是一致的。在震中区,人们对纵波的感觉是上下颠动。,横波(Secondarywave),横波是物体的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的波比如甩绳时绳上的每一个质点的震动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垂直在震中区人们对横波的感觉是左右晃动,体波和面波,体波:在地球内部传播的地震波称为体波,体波包括纵波和横波。面波:地震体波到达岩层界面或地表时,会产生沿界面或地表传播的振幅很大的波,称为面波。由于体波到达岩石界面或地表,能量背起捕获,所以面波只能延着界面或地表传播。,R波传播时,质点在沿着波传播方向的垂直的平面做逆时针的椭圆运动,波到来时,地面的运动和水面上的波浪运动一样。,L波传播时,质点水平运动,而且运动方向与波传播方向的垂直,地面上质点运动最大,越往地下深处运动的幅度越小。,要点一:波速,地震纵波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为557千米秒,横波的传播速度为3.24.0千米/秒。地震时纵波和横波同时产生于震源,由于纵波的传播速度比横波快,所以纵波首先抵达地表之后,横波才会尾随而来。地震时人总是先感觉到上下颠簸,再感觉到左右晃动。地震波在流体中的传播速度低于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尤以横波最为明显。,要点二:各种波破坏性的差异,破坏性的差异取决于波长和振幅波长:面波横波纵波振幅:面波横波纵波破坏性:面波横波纵波,地震波对地表物体的影响,灾害性:地面破坏,山体等自然物的破坏,海啸,建筑物与构筑物的破坏。重塑性:地震通过剧烈的复杂的升降作用对地形地貌进行迅速重塑。,三、地震前兆,地下水异常,由于地下岩层受到挤压或拉伸,使地下水位上升或下降;或者使地壳内部气体和某些物质随水溢出,而使地下水冒泡、发浑、变味等。,动物异常,震前一、二天,牛、马赶不进圈,乱蹦乱跳,嘶叫不止,烦躁不安,饮食减少;一些猪羊不吃食,烦躁不安,乱跑乱窜;狗狂叫不止;鸡不进窝,惊啼不止;鸭不下水;家兔乱蹦乱跳,惊恐不安;鸽子在震前数天惊飞,不回巢;密蜂一窝一窝地飞走;老鼠反应最灵敏,在震前一天至数天,老鼠突然跑光了,有的叼着小老鼠搬家;有些冬眠的蛇爬出洞外,上树;鱼惊慌乱跳游向岸边,翻白肚等。,地光和地声,地光和地声是地震前夕或地震时,从地下或地面发出的光亮及声音,是重要的临震预兆。地震有“前震一主震一余震”的规律,要注意掌握。,地震波对地表的影响,地震云,“地震云”,是指地震即将发生时,震区上空出现的不同颜色的,如白色、灰色、橙色、橘红色等带状云,其分布方向同震中垂直,一般出现于早晨和傍晚。“地震云”的形成是由于地震即将发生时,因地热聚集于地震带,或因地震带岩石受强烈应力作用发生激烈摩擦而产生大量热量,这些热量从地表面逸出,使空气增温产生上升气流,在高空形成了“地震云”,云的尾端指向地震发生处。这种说法似乎比较合理,但也有人认为,“地震云”的必然性尚缺乏实验数据,可能是一种巧合,有待进一步考证。,条带状地震云,辐射状地震云,条纹状地震云,四、云南彝良地震,云南彝良地震,时间:2012年9月7日震级:11时19分在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交界发生57级地震,震源深度14公里。12时16分,云南彝良县发生5.6级地震。伤亡损失:地震已造成81人遇难,2万多间房屋受损或倒塌;昭通517所学校受损。灾区介绍:人口密度较高,平均每平方公里205人。当地为山区地形,房屋抗震性弱。,云南地震人员伤亡情况,昭通所辖11个县市区有10个全国级贫困县,彝良县正是全国贫困县。这样穷困的地区,不幸又是地质灾害多发区,只能说是一种残忍。,云南彝良地震遇难者多数系被滚石砸中,9月8日,云南彝良地震震中洛泽河镇附近道路上,不断发生的余震引发山体落石。截止8日早上8时,云南彝良地震灾区发生余震161次,最大余震4.4级。图为余震引发山体落石,扬起大量灰尘。,9月8日,参与云南彝良地震救援的武警官兵将受伤的儿童安全区域转移。,8日凌晨,灾区的民众聚集在空旷的地方席地而睡,为什么5.7级地震造成地震灾区伤亡严重?,据云南省地震局局长皇甫岗介绍,按地震级别划分,5.05.9级属于中强地震,6.0-6.9级属于强震,7.0-7.9属于大震,彝良县此次发生的地震属于中强地震,是一般破坏性地震。既然如此,为何造成81人死亡?对此,皇局长解释到:“地震发生的地区比较特殊。第一,人口密度大,云南省平均每平方公里117人,而此区域内每平方公里达到205人,已经远远超出了全省水平;第二,地震所发生的区域房屋抗震性能偏弱,部分房屋为墙台梁,承重能力不好,房屋结构本身不具备抗震性;第三,此区域山高坡陡,地势险要”。,1:双震虽然最高震级只有5.7级,但“双震”加大伤害。发生5.7级地震57分钟后,彝良县再度发生5.6级地震。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副主任张晓东表示,发生双震时,危害比仅一次地震大,“第一次地震时可能建筑物只是危险,第二次就可能会倒塌,双震加重了灾害。”2: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在30公里以内的占浅源地震多数,对人类影响最大。此次彝良地震震源深度最深只有14公里。3:次生灾害灾区多为山区地形,山高坡陡,地势险要,容易引发山区滑坡、泥石流灾害等次生灾害。地震后,道路两侧的山体坍塌,有滚石从山体滑下,交通受阻严重,救援队伍只能徒步前进,减缓了救援进程。,4:人口密度震中洛泽河镇距昭通市33公里,距彝良县城15公里,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205人,是云南省平均人口密度的两倍。再加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