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授人玫瑰 手留余香_第1页
第6课授人玫瑰 手留余香_第2页
第6课授人玫瑰 手留余香_第3页
第6课授人玫瑰 手留余香_第4页
第6课授人玫瑰 手留余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6课授人玫瑰手留余香,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江苏人民出版社,淮阴区刘老庄初级中学赵中清,1、爱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古今中外的一些哲学家、教育家、思想家,把“”,”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和理想。2、能否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关键在于我们在对待他人时能否做到“”。,将心比心,推己及人,课前预习,仁爱,博爱,生活在线,细雨淅沥,秋风瑟瑟。车靠站,上来一位中年妇女,她走进一个座位,打量了一番,皱起眉头,面露不悦,嘴里喃喃自语。原来座位上不知哪位乘客不注意,滴了几滴水,弄湿了椅面。她重选了一个空着的双人座位。入座时,随手把她那滴着水的雨伞放在了旁边的座位上,(她的言行表明她的素质有待提高,自己不喜欢的不要留给别人。),讨论:1、中年妇女为什么会“皱起眉头,面露不悦”?,2、你们认为她“喃喃自语”些什么?,3、请你评价一下中年妇女的言行?,第一课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讨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包含的深刻道理是什么?,名言赏析,一、至理名言,(从字面上来说就是:不要把自己不希望的、不喜欢的东西强加于人),春秋时期,有个叫孙叔敖的人。小时候见到一条两头蛇,赶快把蛇打死并埋起来。当时传说见到这种蛇的人必死无疑,孙叔敖哭着告诉妈妈。妈妈问他:“那条蛇呢?”他说:“怕它再害人,已经把它杀死埋起来了。”妈妈说:“你有帮助别人的心,老天会保佑你的。”后来,孙叔敖不但没有死,还做了楚国的名臣。,人物故事,2、孙叔敖为什么要把蛇打死并埋起来?,3、从孙叔敖的行为中能看出他具有什么样的品德?,1、孙叔敖当时见到蛇时的心情怎样?,讨论:,孙叔敖的品德分析:,他能站在别人的立场、站在他人的位置上思考问题,他自己碰到的不顺事情,不希望别人也遇到。在自己遇到麻烦后常替别人着想,这种思维方式就是一种换位思考,这就做到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孙叔敖做到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生活中我们这样才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呢?,探究平台,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关键是在于我们在对待他人时要做到“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因为在生活中,谁都不愿干自己不爱干的事情,更不喜欢让别人来强迫自己做不爱做的事情。自己是这样,别人也是这样。如此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后,自然就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了。,二、将心比心推己及人,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什么现实意义?,2、你怎样面对他人帮助?,分析: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如果每个人都能站在别人的角度多想一想,都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那么我们的生活将会变的更加充满阳光,社会将会变的更加和谐。,分析:人应该尽力去帮助别人,同时不应一味的拒绝别人帮助,适当接受别人帮助,也是对他人的尊重和对他人所付出的爱的承认。,练一练,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要有两个内容:,1、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理解。2、怎样才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你不想被人欺骗,就不要欺骗别人。如果你不想受人冷落,就不要冷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