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7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地面气象电码,2,3,0段:AAXXYYGG1/(SMG)(SIG)1段:IIiiiiRiXhVVNddff1snTTT2snTdTdTd3P0P0P0P04PPPP5appp6RRR17wwW1W28NhCLCMCH9GGgg3段:333XX0P24P24T24T241snTXTXTX2snTnTnTn3snTgTgTg7R24R24R24R249SpSpspsp,一、电码型式,4,二、编报总则,5,编报时次:每日02、08、14、20时四次基本地面天气报和05、11、17、23时四次补充地面天气报。,二、编报总则,6,二、编报总则,发报时间:正点后三分钟内发出。遇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发报时间可适当顺延,但不迟于正点后六分钟内发出:(1)临近正点前出现更严重的天气现象,天气报中的有关项目需要补测改报;(2)在观测编报的时间内出现航空危险天气现象而需要优先拍发危险报。,7,二、编报总则,0段:经邮电公众电路发报的测站,在基本地面天气报时次编报(SMG)组;在补充地面天气报时次编报(SiG)组。经气象部门内部电路发报的测站不编报本段。指定的气象中心在编辑对外传输用的同一时次的天气报之前加报AAXX、YYGG1两组,同时删去各测站报文中的(SMG)或(SiG)组。,8,二、编报总则,1段:,9,二、编报总则,1段:,10,3段:,333XX-只要编报3段,就必须编报本组。1所有测站必须在规定时次编报。2部分测站必须在规定时次编报。3所有测站在规定时次观测到要编报的资料,即须编报。4当加密报与补充报发报重迭,且过去一小时内出现大风时,在补充报中编报3段指示组及大风组,不需再发加密报。,11,0段:AAXXYYGG1,AAXX地面天气报告的识别码。,三、编报规定,YYGG1:YY日期(世界时),01表示该月第一日,02表示第二日,余类推。GG观测正点时间(世界时),以整时数编报。1风的指示码,表示风速用仪器实测,以米/秒为单位编报。,12,1段:IIiiiiRiXhVVNddff1snTTT2snTdTdTd3P0P0P0P04PPPP5appp6RRR17wwW1W28NhCLCMCH,IIiii区站号(本次实习使用学号最后5位)。,三、编报规定,13,iRiXhVV:,ix是否编报了7wwW1W2组的指示码。,iR是否编报了降水量组6RRR1的指示码。,14,h最低的云的底部高度。,iRiXhVV:,15,iRiXhVV:,VV有效能见度电码。(查表:P9)计算:VV5.0km时,扩大10倍编报;5.0kmVV30.0km,千米数+50;VV30.0km,全部编报80。,注:当有效能见度处于VV电码表中的两个数值之间时,用小的电码编报。,16,Nddff:,N总云量。,N=(云量*0.8)四舍五入取整,17,Nddff:,dd风向,用两分钟的最多风向,以10度为单位编报,个位四舍五入。(1)以16方位测定风向时,按下表编报。,(2)静风时,dd编报00。(3)测风仪器发生故障时,须目测风向编报。,18,Nddff:,ff风速,用两分钟的平均风速,以米/秒为单位进行编报,小数四舍五入。,(1)静风时,ff编报00。(2)平均风速超过仪器所能测定的最大值,又不能确定其具体数值时,ff编报88。(3)测风仪器发生故障时,用目测估计风力等级,按下表换算成米/秒值编报。,19,1snTTT,1指示码。,sn温度的正负号。正或0报0,负报1。,TTT气温,以0.1度为单位编报。,2snTdTdTd,TdTdTd露点温度,以0.1度为单位编报。,2指示码。,sn温度的正负号。,露点温度80.0时,固定编报800。,20,3P0P0P0P0,4PPPP,4指示码。,PPPP海平面气压,用0.1hPa为单位,百帕的千位数省略不报。,3指示码。P0P0P0P0本站气压,用0.1百帕(hPa)为单位编报。(本次实习不编),21,5appp,5指示码。,a过去三小时本站气压的变化倾向。,ppp过去三小时本站气压的变量,以0.1hPa为单位编报。,由于水银气压表发生故障或缺测而不能计算过去三小时本站气压变量时,可用气压自记记录的相应变量编报。如果自记记录也不明时,5appp组省略不报。,22,6RRR1,6指示码。,RRR降水量,1毫米时,小数四舍五入,整数编报。,1指示码,表示RRR编报的是过去六小时内的降水量。,23,(1)在02、08、14、20时天气报时次,如过去六小时内原无降水,临近正点前开始降水,应即用遥测雨量计补测雨量并加报本组;无遥测雨量计的测站,可根据当时降水情况或按微量降水编报本组,或按未测降水量处理(本组不编报,iR报4)。如过去六小时内曾有降水,并按测得的降水量已编报了本组,临近正点前又开始降水,遇到这种情况,可以不必补测雨量和改报。(2)雾、露、霜、冰针、雾凇、吹雪、雪暴都不是降水现象,如单独出现,不论其量多少,都按无降水处理。但有时在测得的降水量中包含了这些现象的量时,也不必扣除它。,24,7wwW1W2,编报现在天气和过去天气现象,7指示码。,ww现在天气现象,是指观测时和(或)观测前一小时内出现的天气现象。,W1、W2过去天气现象,过去六小时(或三小时)内出现的天气现象。,25,(1)本组编报过去六小时(补充报为过去三小时)内观测到的天气现象,若无则不报本组。,7wwW1W2,(2)W1和W2的编码必须与ww的编码配合,使之尽可能完善地反映出过去天气时段内出现的各种天气现象。,(3)按正常观测程序观测完毕后,正点前又出现了新的天气现象,而该现象比原报现象的电码为大;或者原编报了电码2049,以后又出现电码17、18、19的天气现象,有关各项应补测改报。,26,“观测前一小时”指定时观测前的45分钟。以08时为例,即07:0007:45。,“过去一小时”包括观测时和观测前一小时。以08时为例,即07:0008:00。,(4)明确时间概念“观测时”指定时观测的十五分钟。以08时为例,即07:4508:00。(注:包括08:00,不包括07:45;下同),27,“过去三小时”是指前次基本天气观测到本次补充天气观测的三小时。以11时为例,即08:0011:00,“过去六小时”是指前次基本天气观测到本次观测的六小时。以08时为例,即02:0008:00,28,ww编报规则:,(1)如果现在天气现象有几个电码可以编报,一般选最大的码编报,但是,电码17、18、19应比2049优先选用;电码28、29应比40优先选用。,7wwW1W2,(2)观测时15分钟内出现的现象都算是“观测时的现象”。当观测时15分钟内先后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现象时,尽量合并选码,不能合并选码的,则按选大码的原则编报。,29,(3)只有观测时或观测前一小时内出现了间歇性天气,才可以选用那些表示间歇性天气现象的电码编报。,(4)有些天气现象编报时需区分强度。强度分为小(轻)、中常、大(浓、强)三级,根据观测时的降水情况或有效能见度参照天气现象强度表进行判定。,(5)只有当测站有效能见度1000米时看到的雾才能编报ww电码40、41。如测站有效能见度1000米,则应选择42-49中的适当电码编报。,30,(6)当雾与烟、霾等现象同时存在时,不必区分各自对能见度的影响。只要测站有效能见度1000米,ww即可选择42-49中的适当电码编报。,(7)霰下降时一般都是带有阵性的,应作为阵性降水编报。如果确实观测到非阵性的霰,则按米雪编报,ww编报电码77或22。,(8)测站编报时,不用01、02、03、11、12、36、37和78等八个电码。新增04、08、13、17、18、19、29、38、39、76、77、79、87、88、91-99。,31,W1W2编报规则:,32,W1、W2的编码必须与ww的编码配合,使之尽可能完善地反映出过去天气时段内出现的各种天气现象。,(2)按(1)的要求若有两个或以上码可供选报W1、W2时,应以其中码数最大编报W1,次大的编报W2。,(1)W1W2编报应当从ww编码所对应的W1W2以外的其他码中选报。,33,(3)按(1)的要求仅有另一种天气现象可编报W1、W2时,如果:,i.如果ww所编报的天气现象开始出现在过去1小时以前,应重复编报此现象。此时,应从此现象和另一种现象中选电码大的编报W1,小的编报W2。,34,ii.如果ww所编报的天气现象只出现在过去1小时以内,就不再重复编报它,而以另一种现象编报为W1;至于W2的编报,要看该现象持续的时段而定。如果W1码现象持续占满过去1小时之前的整个时段(雷暴、间歇性或阵性降水等现象的固有间断应看作是持续存在),则W2重复编报W1码(即W1=W2);如果W1码现象未持续占满过去1小时之前的整个时段,则W2编报0。,35,(4)过去天气时段内只出现ww所编报的一类天气现象时,如果这种天气现象只出现在过去一小时以内,则W1W2报00;如果这种天气现象出现在过去一小时以前,就用它报W1,至于W2要看是否占满过去一小时之前的整个时段。,36,(5)ww编报00或过去天气现象电码表下注(2)中各码时,W1W2直接从过去天气时段内出现的电码39现象中选取。如果整个时段内没有出现W1W2规定要编报的现象时,则W1W2编报00(若ww亦编报00,则7wwW1W2组省略不报,iX报2)。,37,8NhCLCMCH,8指示码。Nh低云总量,没有低云时,用中云总量编报。,只要观测时观测到天空有云,就必须编报本组。,注:将低云族中的雨层云和堡状、荚状层积云均作为CM云;另外,没有CL云时,Nh编报CM云的云量。,38,8NhCLCMCH,CLCMCH低、中、高云云状电码。,39,如果同一类电码中同时有两个电码可以选择时,按以下原则处理:(1)对未来天气变化具有指示性意义的云码,优先编报。CL云中指示性云码:3、9;CM云中指示性云码:8;CH云中指示性云码:5、6;(2)同一高度上出现几种云状时,一般选量多的编报;量相同时,一般选电码大的编报。,8NhCLCMCH,40,CL低云状,编报特殊规定:(1)天空CL云中以淡积云为主,但其中有一部分已发展成浓积云,CL应编报电码2。(2)天空CL云中以淡积云和浓积云为主,但其中有少部分已发展成积雨云,此时应根据积雨云的具体类别,CL应编报电码为3或9。,41,(3)只要确实看到积雨云的母体,无论是否闻雷或看见闪电,虽积雨云云底不在本站,CL亦应编报电码3或9。但是,测站虽已闻雷或看见闪电而确实未看到积雨云的母体时,则CL不能编报电码3或9,而应根据实际观测到的云况编报。(4)当普通层积云下的部分积云已发展成积雨云时,虽其云量较少,也应根据积雨云的具体类别,把CL应编报为电码3或9。,42,(5)天空中有积云(包括淡积云和浓积云)有一部分已平衍成层积云,并已确定这种平衍的趋势已成为云的主要演变趋势时,即使层积云的云量较少,CL云也应编报电码4。但须注意,当这种平衍的趋势还不能确定为云的主要演变趋势时,CL以编报电码1或2为宜。,43,(6)CL=1和CL=7的编报在雨层云或蔽光高层云(CM=2)下面的碎云,通常应编报CL=7;但有时在CM=2的云下确有淡积云、碎积云存在而无碎雨云,如下面所举二例,则CL应编报电码1。i.在山地区域,空气沿山坡上升或山谷雾抬高而形成淡积云或碎积云,而同时有CM=2的云存在,则CL应编报电码1。ii.天空原有淡积云或晴天碎积云,以后天空出现了CM=2的云,这时原有CL=1的云尚未消失,则CL应编报电码1。,44,(7)CL=5和CL=8的编报i.普通层积云与积云同时存在时的编报:普通层积云与淡积云、浓积云同时存在时,通常云底不在同一高度上,此时,无论积云云量有多少,CL都应编报电码8,而不报电码5。如果确实观测到普通层积云与淡积云同高存在时,则CL以云量多的编报。(电码5或1);若两者量亦相同,则可根据其发展趋势选报。如果普通层积云与浓积云同高存在,则CL应编报电码2。,45,ii.普通层积云下有碎积云的编报:这种云天的形成可能有下面两种演变过程,应分别编报:一般天气(非恶劣天气)的情况:天空原有Sc云存在,以后Sc云的下面出现Fc云。这种云天演变情况,CL适合于编报电码8。恶劣天气转好的情况:天空原有Ns云存在并有降水,Ns下面有Fn云形成。以后降水停止,天气转好,Ns逐渐演变成Sc,Fn演变成Fc,即在Sc支下面有Fc云同时存在。如果Fc趋于消散,CL宜编报电码5;如果Fc正在发展中,则CL宜编报电码8。,46,(8)普通层积云下有碎雨云时的编报这种云天通常发生在由恶劣天气转好的情况下。如原来天空有雨层云布满全天并有降水,雨层云下有碎雨云存在。以后降水停止,雨层云逐渐变成普通层积云,但其下的碎雨云还未消失。这就形成普通层积云下具有恶劣天气下的碎雨云的云天。,47,此时,应根据具体演变情况分别编报CL:当天空以碎雨云为主,或天空虽以普通层积云为主但碎雨云相当多(云量3)时,CL应编报电码7。当天空以普通层积云为主而碎雨云云量很少(3)时,CL应编报电码5。,48,CM中云状,编报特殊规定:(1)当有堡状或絮状高积云或堡状层积云存在时,虽其云量很少,CM也应编报电码8。(2)天空呈混乱状态,高积云出现在几个高度上,云体各异,排列散乱,此时CM应编报电码9。(3)CM=7所编报的双层高积云,各自都应是基本连续成层的。比如在大片透光高积云下只有孤立的微量荚状高积云时,应按编报云量多的原则,CM编报电码3,而不能编报电码7。,49,(4)CM、CH电码“”的说明“或有完整的较低云层存在”一般是指云量为10或10-(天空有云隙)。但须注意,这里的较低云层,可以是一个满布天空的较低云层,也可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高度不同的较低云层;在后一种情况下,如它们累积云量为10或10-(天空有云隙)时,亦称为完整的云层。,50,CH高云状,编报特殊规定:(1)卷积云与卷层云同时存在,卷积云量多于卷层云,但卷层云正逐渐侵盖天空,CH即应编报电码5或6。(2)若确实看到远处地平线附近有积雨云,且无法确定其云底高度,但积雨云顶部已演变成伪卷云出现在本站上空,Nh可编报1,CL编报电码9,h编报,CH编报电码3。,51,3段:333XX0P24P24T24T241snTXTXTX2snTnTnTn3snTgTgTg7R24R24R24R249SpSpspsp,三、编报规定,333XX三段指示组。,52,0P24P24T24T24,0指示码。,P24P2424小时本站气压变量,以hPa为单位编报,小数四舍五入,负数另加50编报。特殊地,绝对值不到0.5hPa时报00。(1)当24小时变压+49百帕时,P24P24均编报49;当24小时变压-49百帕时,P24P24均编报99。(2)当24小时变压不明时,P24P24编报。,所有测站在每日08时天气报中编报。如因某种原因,24小时变压、变温都不明时,本组省略不报。,53,0P24P24T24T24,T24T2424小时本站气温变量,以为单位编报,小数四舍五入,负数另加50编报。特殊地,绝对值不到0.5度时报00。当24小时变温不明时,T24T24编报。,54,1snTXTXTX过去24小时最高气温,02时编报,仅当缺测或不明时省略不报。,1指示码。sn温度的正负号。TXTXTX用0.1为单位编报。,最高气温值应从前一日的05、08、11、14、17、20、23时和本次02时气温观测资料以及前一日20时和本次02时的最高气温观测资料中挑选数值最高的编报。,55,2指示码。sn温度的正负号。TnTnTn以0.1度为单位编报。,2snTnTnTn过去24小时最低气温,14时编报,仅当缺测或不明时省略不报。,最低气温值应从前一日的17、20、23时和当日的02、05、08、11、14时气温观测资料以及前一日20时和本次14时的最低气温观测资料中挑选数值最低的编报。,56,3指示码。sn温度的正负号。TgTgTg以0.1度为单位编报。,3snTgTgTg当前一日20时之后到当日08时(包括本次观测)之间的地面最低温度在5.0(包括5.0在内)之间时,在当日08时编报。,地面最低温度应从当日02、08时的0厘米地温表观测和当日08时的地面最低温度表观测的三个记录中选取数值最低的编报。,57,7R24R24R24R24过去24小时总降水量,05、08时编报;过去24小时内无降水时,本组省略不报。,7指示码。R24R24R24R24用0.1毫米为单位编报。日总降水量999.8毫米时,均编报9998。微量降水编报9999。,对雾、露、霜、冰针、雾凇、吹雪、雪暴等现象的处理,同6RRR1。,58,9SpSpspsp所有测站在02、08、14、20时天气报时次,当有符合编报条件的重要天气现象出现时,必须编报本组;否则本组省略不报。当有两种或两种以上重要天气现象出现时,必须按照各自的编报型式,一一编报本组。,911fxfx915dd919MwDa925SS934RR939nn,59,911fxfx915dd当过去六小时内曾出现极大瞬间风速17.0米/秒(或风力8级),且其风速超过本次报中的ff时,必须同时编报此两组。911指示码,表示其后为17.0米/秒的极大瞬间风速。fxfx极大瞬间风速,用米/秒为单位编报,小数四舍五入。915指示码,表示其后为风向资料。dd风向,用10度为单位编报,个位四舍五入。在以16方位测定风向时,按dd电码表编报。,60,919MwDa919指示码,表示过去6小时内观测到龙卷或尘卷风。Mw海龙卷、陆龙卷或尘卷风,按下表编报。注:尘卷风一般编报8。DaMW现象的所在方位,按下表编报。,61,925SS(1)每天只在08时天气报中编报。当08时观测到测站四周视野内有一半以上的地面被雪(包括米雪、霰、冰粒)覆盖时编报本组。(2)但是,冬季常年积雪、服务又无需要的测站,可根据本省(区、市)气象局规定,不继续编报本组。925指示码,表示其后为积雪情况。SS积雪深度,用厘米为单位编报。雪深0.5厘米时,SS报00;雪深99厘米时,SS均报99。,62,934RR(1)当过去六小时内测站或测站附近有雨凇结成时,必须编报本组。雨凇如在原有冻结物上结成(包括在原雾凇、雨凇冻结物上结成,或过去六小时内既有雨凇、又有雾凇结成),可按冻结物的累积情况编报。(2)08时观测,过去六小时内虽无新的雨凇结成,但观测时仍有遗留的冻结物存在,本次天气报告中亦须编报本组。但02、14、20时观测时虽有遗留的冻结物存在,只要过去六小时内没有新的雨凇结成,各该次天气报告中都不需编报本组。,63,934指示码,表示其后为雨凇冻结情况。RR电线积冰直径,按下表编报。,64,(1)电码55之后,以10毫米为间距编码,电线积冰直径的个位数(毫米)按四舍五入处理。即,积冰直径为56400毫米时,先进舍成厘米整数,再加50编报。(2)只有微量积冰时,RR编报04。,65,939nn当过去六小时出现冰雹时,必须编报本组。939指示组,表示其后为冰雹资料。nn最大冰雹的最大直径,用毫米为单位编报。冰雹直径99毫米时,nn均报99。冰雹随降随化,或临近整点突降冰雹而来不及测量时,可用目测估计其直径编报。,66,67,0段:(WS)GGggW0IIiii(为必报段)1段:6RRR17R24R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草坪建植工协作考核试卷及答案
- 铁氧体材料制备工效率提升考核试卷及答案
- 丙纶纤维纤维复合应用开发工艺考核试卷及答案
- 稀硝酸工知识考核试卷及答案
- 2025秋新教材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课件:第二单元 第4课遵守社会规则第2课时 遵守规则 含微课视频
- 研发技术类考试题及答案
- 飞机电气系统及运行限制测试卷附答案
- 英文电商面试题库及答案
- 银行校招试题及答案
- 注册结构专业试题及答案
- 安全学原理第2版-ppt课件(完整版)
- DB32-T 3751-2020公共建筑能源审计标准-(高清现行)
- 销盘式摩擦磨损试验机设计
- 原创领袖的风采-易发久
- 2022年《上海市初中语文课程终结性评价指南》中规定的个文言实词
-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课件
- 苹果电脑的发展史ppt课件
- 北京中考英语词汇表1600词汇+词组
- 聚酯反应每班一题解析
- 空调水管道冲洗打压试验报验申请表
- 织造工艺设计指导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