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上课用)_第1页
第三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上课用)_第2页
第三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上课用)_第3页
第三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上课用)_第4页
第三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上课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是什么?2.能量流动的特点是什么?3.生态系统的物质来源是什么?,回顾与探讨,无机物有机物,,反复循环,一、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概念,生物群落,无机环境,生物圈,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特点:,动力:,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能量,(1)循环性,(2)全球性,二、实例-,CO2和碳酸盐等,含碳有机物,思考:碳的存在形式有哪些?,碳(元素)循环,1、存在形式:,2、过程:,大气中的CO2库,化能合成作用,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化石燃料的燃烧,(5)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间的循环形式:,CO2,(2)碳在生物群落之间的传递方式:,(1)碳进入生物群落是通过生物完成的,(4)大气中CO2的主要来源:,以含碳有机物形式,总结:,自养型,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3)生物群落中的含碳有机物是通过和被分解成CO2和H2O,归还到无机环境中,生物的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生物群落,无机环境,呼吸作用、微生物分解作用、燃烧,光合作用、,温室效应,3、碳循环平衡被破坏,化能合成作用,正常情况下,碳循环是平衡的,后果:,原因:,植被的破坏,大量燃烧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提高能量利用效率,开发新的洁净能源,如核能、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大面积植树造林,3、碳循环破坏温室效应,气温升高、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对策:,分组讨论,模型建构(概念图),捕食,遗体遗骸,呼吸,光合,用方框和圆圈表示生态系统的四种组成成分,用箭头表示物质流向,绘出碳循环的概念图,CO2库,呼吸,呼吸,遗体遗骸,化石燃料,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燃烧,分组讨论:,只有生产者与无机环境之间的传递是相互的,其他各成分之间的传递都是单向的,受酸雨侵蚀而枯死的树木,近十年来,佛教胜地峨眉山冷杉林成片死亡。其中金顶降水pH值平均为4.34;酸雨率达到85.7%,附近600余亩,几乎全部死绝,景观全非。,如何防治酸雨?,pH小于5.6的雨,统称为酸雨,N和P含量过多,将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使得藻类等过度繁殖,导致生态系统的稳态遭到破坏。,2007年06月27日云南滇池发生的水华(绿如油漆),思考:在农田中大量使用DDT杀虫剂为什么会殃及南极的企鹅?,DDT难分解,物质循环带有全球性,思考:为什么热带雨林的土壤非常贫瘠?,高温、多雨,分解者、生产者众多,物质循环速度很快,三、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有机物,无机物,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循环性、全球性,生态系统各营养级,生物圈,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物质循环以为动力,是能量的载体,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和释放离不开物质的,能量,合成与分解,物质,导学案P42-43,1.连接生命世界和无机自然界的两个重要环节是()A.生产者和非生物成分B.消费者和非生物成分C.生产者和消费者D.生产者和分解者,巩固练习,D,2、在生态系统碳循环中,既能使CO2进入生物群落,又能将其释放到大气中的生物是()A.分解者B.植食动物C.肉食动物D.绿色植物,3、与自然界的碳循环关系最为密切的两种细胞器是()A.内质网和高尔基体B.叶绿体和线粒体C.核糖体和叶绿体D.核糖体和高尔基体,D,B,巩固练习,巩固练习,4、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特点不包括下列的:()带有全球性物质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在群落的各营养级之间循环往复在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C,巩固练习,5、下列关于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叙述不正确的是:()物质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先进行物质循环,后发生能量流动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C,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微生物能分解落叶使之腐烂,微生物能分解淀粉,对土壤高温处理,对土壤不做任何处理,土壤中是否含微生物,在相同时间内实验组落叶腐烂程度小于对照组,微生物对落叶有分解作用,A杯中加入30ml土壤浸出液,B杯中加入30ml蒸馏水,土壤中是否含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