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课南北对峙与民族融合_第1页
第十二课南北对峙与民族融合_第2页
第十二课南北对峙与民族融合_第3页
第十二课南北对峙与民族融合_第4页
第十二课南北对峙与民族融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前置问答(P47/3、4)1、中华民族的不断发展壮大是通过什么途径实现的?2、中国古代把北方少数民族叫什么?,宗主督护制(P48/1)宗主也叫做坞主或壁帅,是在五胡十六国末期南逃的豪强大族。他们拥有众多的宗族、部曲,修有坞壁,建有甲兵,是一些大大小小的割据势力、豪强的武装首领。依附其下的农民往往有数百家、上千家,乃至万家,均为他们的私家人口。这些豪强被称做宗主,依附于他们的各类农民则是宗主的包荫户。宗主与包荫户之间是一种主人与佃客的关系。而佃客形同于农奴,北魏统一之初,只是消灭了一些敌对政权,对这些遍地存在的宗主无法根除。为了稳定统治,便于征徭征税,于是就采取妥协政策,承认宗主对于包荫户的控制和奴役,并且以宗主对于包荫户的统治作为地方基层政权,以世家大族为宗主,督护百姓,于是形成宗主督护制。宗主在政治上都是一些大大小小的割据势力,宗主控制下的包荫户多数没有户籍,他们只为宗主的私家人口,任凭宗主剥削和奴役,国家不得征调亦不能干预。,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大融合一、春秋时期1、王室衰微、诸侯内乱,“四夷”乘机内迁;各大国分别灭掉许多邻近的少数民族部落方国,各民族融合,扩大了中华民族的聚合范围。2、本来属于“四夷”的楚、秦、吴、越,在发展中接受华夏先进文化。二、战国时期:七国疆域内的各少数族与华夏族趋向于大杂居、小聚居的状态,交往十分密切,大多逐渐与华夏族融合起来。,三长制规定:五家为邻,设一邻长;五邻为里,设一里长;五里为党,设一党长。三长制与均田制相辅而行,三长的职责是检查户口,征收租调,征发兵役与徭役。,网上史论*民族汇聚逐渐成为时代的主流,北魏孝文帝顺应历史潮流,主动采取措施,加快了民族融合的步伐。*孝文帝改革前,北魏尚处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统治集团内部也存在鲜卑贵族与汉族地主的矛盾,出于政治、经济利益和民族差异的原因,鲜卑贵族对汉族地主存有戒心,处处压制汉族地主势力;汉族地主虽被纳入统治集团,但并不掌握实权,长期的正统观使他们在内心又瞧不起鲜卑贵族;鲜卑贵族常因意见不一,对汉族地主横加屠杀,这些都使西晋以来因“五胡内迁”产生的民族矛盾严重恶化。,*有政治远见的孝文帝清楚地意识到顺应民族融合潮流,既能得到占人口绝大多数汉族人(尤其是汉族地主)的支持,又能进一步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加速封建化进程,从而更有效地巩固统治,所以他利用了黄河流域的民族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