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复习成套课件 第二部分第七章第二节城市化_第1页
高考地理复习成套课件 第二部分第七章第二节城市化_第2页
高考地理复习成套课件 第二部分第七章第二节城市化_第3页
高考地理复习成套课件 第二部分第七章第二节城市化_第4页
高考地理复习成套课件 第二部分第七章第二节城市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城市化1 .概念:人口扩大到集聚和范围,乡村变化的过程。 3 .动力,2 .标志,城镇,城市,城镇,总人口中比重上升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用地规模,推力:拉动人群的因素:吸引人群的因素,乡村,城市,4 .意义(1)城市是地区发展的经济中心,可以牵引。 (2)不仅给人们带来了变化,也带来了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等巨大变化,这是地区的必然结果,是其表现。 区域经济发展、村落形态、社会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二、世界城市化进程1 .特点:其变化曲线是稍微平坦的曲线。 “s”形,2 .表现,发达国家:大部分进入城市化阶段的发展中国家:大部分处于和平阶段,后期成熟、初期阶段、中期加速、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 .生物多样性减少。 5 .过快的城市化会降低城市环境质量,产生城市环境污染问题。 4、现象、密集建筑群的影响、风速和风向。 3 .废渣影响城市土地质量。 2 .水质、水量和地下水运动发生变化。 城市“热岛”、日照、大气污染、垃圾污染、1 .城市化说法正确,但a .城市化是农业用地向非农业用地转变过程b .城市化水平的高低测量标准是城市人口数量c .城市化水平的高低指标是城市人口比例的增长速度d .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是测量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指标,分析:城市化水平的高低回答: d,读图,据此回答24个问题。 2 .图中的四条曲线表示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和发达国家的城市人口,各自的曲线分别为() a .b .c .d .,分析:为了正确解决本问题,需要了解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特征。 发达国家城市化快,水平高,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例一般在70%以上的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慢,发展快,水平低,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例一般在38%(2000年)左右。 答案是d。 答:从d,3 .图中得出的结论是: a .发达国家的城市化速度为b .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速度不到发达国家C.2010年世界城市人口的一半。 由于目前世界城市人口在发展中国家居多,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已经很高,目前城市化速度慢的发达国家首先开始城市化,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速度远慢于发达国家,因此城市化初期发达国家的城市化速度取决于2010年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和城市人口数量, 当时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人口总数分别约为55.6亿、13.3亿,即世界总人口约为68.9亿,当时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城市人口分别约为25亿、10亿,即世界城市人口总数约为35亿,从城市人口比例超过一半的约1965年开始,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总数答: d,4 .关于图中曲线的说法是正确的() a .曲线所代表的国家是城市化发展的加速阶段b .曲线所代表的国家大部分是城市化发展的成熟阶段c .曲线所代表的国家的城市化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而自我解决.两个曲线所代表的国家的城市化发展过程对环境有一定的影响, 分析:从第二个问题的判断可以看出是发达国家,城市化属于后成熟阶段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大部分处于初期和中期加速阶段的任何国家的城市化都会影响地理环境,有的会引起一定的环境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可能会找到适当的解决问题的办法,但这些问题要自行解决答: d,1 .一般进程和特点从世界各国的城市化进程来看,城市化水平的时间变化可以表现为稍微平坦的“s”曲线。 如下图及表所示。 2 .不同国家城市化的差异,郊区城市化与逆城市化1 .郊区城市化的形成过程和影响如下图:2.逆城市化(1)形成:逆城市化是郊区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如下图: (2)原因私家车的普及与交通、通信的现代化,缩短了城市与郊区的时间距离。 由于城市产业的地价上涨,城市中心的住宅价格向郊外和其他地区转移,人们会转移到住宅价格便宜的郊外和小城镇。 大城市城镇人口过于密集,就业困难,环境恶化,生活质量下降,人口环境优美,流向居住条件好的郊区和乡村。 新商业区在郊外发展,为居住在郊外的人们提供便利的服务。 1.(2008四川大学入学考试)下图显示了一个国家的城市人口和乡村人口的变化。 阅读图片,回答(1)(3)的问题。 (1)1982年该国城市化水平约为() A.10%B.20%C.30%D.40%(2)20世纪该国城市人口比例增长最快的时期为() A.60年代初期B.70年代中期C.80年代中期D.90年代后期(3)19612007年该国城市化的总趋势为() a .乡村人口持续增长的b .城市人口逐渐减少的c .进入加速发展阶段的d .区域化阶段,解析:第(1)个问题是,图中1982年城市人口约20000万,乡村人口约80000万,按城市化概念计算,1982年城市化水平约为20%。 第二个问题是,这个地区的城市人口在1980年代后半期增加了,但是由于乡村人口在1990年代后半期明显减少,城市人口的比例应该在1990年代后半期增加得最多。 第(3)个问题,根据图中乡村人口和城市人口曲线在1990年代后期变化的特征,可以判断a、b的选择是错误的。 郊区城市化后期仅出现在少数特大城市,并不代表该国城市化的总体趋势。 答: (1)B(2)D(3)C,1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2)城市化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3)城市化进程问题北京申奥的大口号是“绿色奥运”。 根据城市的发展,到2010年,中国计划建设轻轨铁路约450公里,到2020年,我国将建设轻轨铁路约900公里,到2050年,共建设4500公里的300条城市轻轨铁路。 回答(1)(3)的问题。 (1)上述材料致力于改善城市化过程中发生的下一个问题()环境污染绿地面积少交通拥挤就业困难社会治安差异a.c.d.(2)对于很多中国城市来说,不能表现“碧水蓝天”的原因是() a .城市“热岛效应”的雨水多, 晴天少b .城市建设大兴土木扬尘,污水流动c .沙尘暴时城市大气视野变小,水域泥沙量增大d .城市生活、生产和交通排放(废气)和生活、废水生产造成城市大气和水域污染,(3)建设城市轻轨铁路,不仅可以改善城市交通, a .改善城市景观b .提高城市居民经济收入c .改善城市环境质量d .调整城市经济结构解析: (1)问题、城市化进程的主要问题包括选择性问题,但材料中主要包括大气问题(环境污染)、植树发展“绿色奥林匹克”(绿地面积减少)和轻轨发展(交通问题) (2)问题“碧水蓝天”主要包括大气环境和水环境问题,主要分析大气污染和水污染。 (3)问题是,建设城市轻轨铁路的主要动力以电力为主,电力是有效的清洁能源,可以减少石油使用造成的废气排放,提高和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答: (1)B(2)D(3)C,(2009浙江大学入学考试)东京市现在是日本太平洋沿岸大城市带的中心城市,郊外出现了很多卫星城市。 阅读下图,完成(1)(2)的问题。 (1)东京市城市化进程现在() a .中期阶段b .加快发展阶段c .高级阶段d .衰退阶段(2)东京市空间扩张模式对城市规划的有益启示是() a .解决大城市交通拥堵的最佳途径是放射状交通干线路b .中心不留绿化带,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 c .在基础设施、土地利用等方面实施城乡统筹规划的d .乡村-城市变革的根本动力是大城市郊区卫星城市建设课本(1)考察问题城市化的阶段及其特点,探讨考生学习知识的利用能力。 从材料和图示可以看出,东京市周围已经有很多卫星城市,这表明城市化处于高度阶段。 (2)该图表示中心城市、近郊、乡村和卫星城市的统一计划有利于城市化的优化发展,大城市优秀的道路网是环行径向交通网的中心城市也需要绿化带。卫星城市建设促进了乡村向城市的转变,但不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 故选c。 (1)C(2)C,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读图回答问题。 (1)1950年至2000年,该地区城市发展变化的特征是、 一般来说城市化水平提高的重要指标是。 (2)与f城相比,e城的城市规模因小而大,运输对城市发展有明显的推动作用。 (3)图乙的a、b两线中,反映g城市人口变化特征的是线。 这表明,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g城市人口变化的特征是存在原因等社会经济问题。 (4)城市的快速发展改变了土地利用方式,对自然环境的各个因素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如工业废弃物中的有害物质对土地质量产生了不利影响。 城市发展对自然环境其他因素的不良影响对气温: 对降水: 对地下水。 (5)双选促进城市发展和社会经济和谐发展,主要有: (a )吸收人们更多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求b .产业结构的良性变化c .农村剩馀劳动力,扩大城乡差距d,增强规模经济效益和集聚效应,课本 由图可知,1950年至2000年该地区城市数量增加,城市规模扩大,城市人口持续增加的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增加E道路交通条件促进城市发展G是1950年人口超过100万的特大城市图乙的b曲线是1950年城市人口100万回答: (1)城市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增加、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增加道路(3)a人口减少、环境污染、地价上升、城市建筑面积扩大、城市多样性温室效应气体排放量减少、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增加、城市道路(3) a人口减少、城市环境污染、地价上升、城市经济效益下降、城市建筑面积增加、城市人口增加、城市多样性温室效应气体排放量增加、城市多雨天气(或城市多雨)减少降水对地下水的补给(或引起地下水的过剩开采和污染) (5)ABD,(2009广东大学入学考试)下图为某地区城市化战略的读图结合相关知识,回答12题。 1 .对该地区城乡人口的变化,以下描述正确: (A.20202030年农村人口在郊区B.2040年超过农村人口是C.2050年农村人口仅30%D.2050年中心城市人口与2000年相等,从图表分析2040年郊区人口答:关于b,2 .这个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以下记述是正确的。 () A.2010年约为50%B.2020年以后,C.2030年超过80%D.2040年后,趋于稳定。 城市化水平的高低可以按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来衡量。 由图可知,2010年中心城市人口为44%左右,郊区人口为10%左右,城市人口为54%左右。问题:答案: a(2010百校联盟调查) 2010年世界博览会在上海召开,为迎接这场盛事,上海将竭尽全力建设和谐城市。 课题组从“四个维度”设计城市和地区和谐发展指数,即“经济增长指数”、“人文发展指数”、“社会进步指数”和“生态文明指数”。 读了某城市的“体检”图,回答了34个问题。 3 .图中城市“肥胖”体现了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a .城市追求经济增长,人文、社会、 忽视生态建设的b .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的c .城市环境质量不断减少的d .分析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大:从图中的城市协调指数来看,由于城市经济增长指数高,其他指数低,图中的城市在发展中追求经济增长,同时又在其他方面发展答: a,4 .如图所示,和谐城市主要是(a )经济、社会、人文、生态综合、平衡发展b .城市人文、社会发展状况c .城市生态环境建设d .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分析:从图中城市和谐发展指数看城市和谐发展是经济、社会、人文、生态综合、平衡发展。 答: a,5 .阅读有关图表,回答以下问题: 表1美国部分城市用地比重状况(% )表2华北平原部分城市开采地下水统计表,(1)表1表明,在城市化高度发达的美国城市用地中,占用地相当比例。 (2)这种城市用地结构产生一系列城市环境问题。 请在下图中相应空格的字符后面填写下列选项中的一些合理选项(仅输入序号) : 雨水自然渗透减少雨水自然渗透增加城市长波辐射减少城市长波辐射增加下垫面增温慢下垫面增温快集水区速度慢集水区速度快下垫面蒸发少下垫面蒸发大a .b .c .d .e . (3)表2数据反映的问题是什么? 解析其危害是什么:本问题考察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第(1)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