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志刚校本培训:跟我学书法_第1页
孙志刚校本培训:跟我学书法_第2页
孙志刚校本培训:跟我学书法_第3页
孙志刚校本培训:跟我学书法_第4页
孙志刚校本培训:跟我学书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走进书法,孙志刚,中国书法是关于汉字书写的艺术。汉字以象形为基本的成字方式,主要有六种,即所谓的“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和转注。虽然现在的汉字已经由于书写的书写的演变而离开了象形,但其原形还是以象形为基础,是从画变更为字的。因此,汉字和关于汉字的书写方法,本身就是一种艺术。例如,汉字笔画的多少、疏密和形态,汉字结构的千姿百态,婀娜多姿,加之书写者的性情特征等,都构成了汉字书法艺术的内涵和要求。,汉字的演变,汉字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其演变过程是:甲骨文(商)金文(大篆、石鼓文)(周)小篆(秦)隶书(汉)楷书行书(魏晋)草书,隶书始于秦,兴盛于汉代,是汉代公文、立碑的正式文字。魏晋时代的书法艺术达到了空前的高度。钟繇(yu)等人使楷书初步定型,王羲之父子使行书、草书达到了成熟的高峰。,初唐四大书法家:欧阳询、褚遂良、虞世南、薛稷j,中国古代书法史上著名的楷书四大家:唐代的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元代的赵孟頫(f)。欧阳询的楷书字体方正,笔势险劲,刚健峻拔,后人称为“欧体”。代表作有九成宫醴l泉铭。唐朝颜真卿的楷书清劲丰肥,端庄雄伟,气势开张,刚健笃实,世称“颜体”,代表作多宝塔碑。唐朝柳公权,其楷书骨力遒劲,结体严谨,方圆兼使,瘦硬疏朗,世称“柳体”,代表作玄秘塔碑。元朝赵孟頫:其楷书圆润清秀,端正严谨,又不失行书之飘逸娟秀,世称“赵体”,四平八稳,温和、典雅是他书法的主要特色,代表作玄妙观重修三门记、胆巴碑。,唐代是楷书发展的鼎盛时期,唐代在书法史上,是继魏晋之后又一个辉煌的时期。,笔、墨、纸、砚是书法的基本工具,自古以来,就有“文房四宝”之称。,毛笔当称为文房四宝之首。毛笔从笔锋原料来看,可分为三类:一是用兔毫、狼毫、鼠须、鹿毫为原料制作的毛笔称为硬毫笔。二是用羊毫、鸡毫为原料制作的毛笔称为软毫笔。三是软硬毫兼用的毛笔,如“七紫三羊”、“五紫五羊”、“三紫七羊”及各号称之为“白云”的毛笔即是。,初学者宜选用软硬毫兼用的毛笔。,1、挑选毛笔:肚子大,笔锋齐,对称2、新买毛笔怎么用(1)、先用温水泡开毛笔,小心洗掉上面的胶水。(2)、写字的第一次先让笔吸饱墨,往下写每次只要用笔锋醮一下就行了。3、如何保护毛笔写前、写后用清水洗,勿折,保护好笔毫。,毛笔使用小知识,墨从品种来看,可分为油烟墨和松烟墨两种。油烟墨质地优良,坚实细腻,乌黑发光;松烟墨色黑但缺少光泽,胶质较轻。,造纸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在纸未发明之前,汉字被契刻在甲骨上,铭铸于青铜器上,书写于竹简、帛书上。我国古代造纸大抵从东汉蔡伦造纸开始,后经不断发展进步,到了隋唐五代,我国的造纸术已传播到国外,宣纸的大量出现在唐代就已经开始,一直沿用至今。,今天的书法爱好者除选用宣纸和皮纸外,练习时常用竹纤维纸和用稻草纤维制作的元书纸,既经济又实用。,砚是古人用来研磨墨和盛墨所用。,座位:座位适当,姿势自然易于正确,大致是以身体各部安置舒适,且易于书写为准。其要点如下:座椅需正对桌面,不宜偏斜。座椅高度,约与膝同,作时能两脚及地踏稳,不至于悬脚虚浮。桌面高度,随人而定。太高太低皆不好。桌椅之距离,以能挺直体干为度,所谓桌椅零距离即桌椅之距离为零,乃最理想者。,坐姿,两脚张开与肩同宽,着地踏稳,上半身略为前倾。腰背伸直,稍向前俯,不可弯曲。胸部挺起,距桌缘约五公分。腹部微缩。左手按纸,稳定躯体。右手执笔,或枕腕、提腕、悬腕,各依执笔要领行之。头部正而略为前俯,两眼正视,不宜偏斜。此外,需放轻松、自然,全神贯注,然后完全发挥书写最大功能。,姿势要领:,部份较大之书法字乃需站立书写。姿势与坐姿相近,要领如下:站立书写不用座椅,桌之高度以使上半身微俯为标准,约在腰上下,过高过低均不宜。两脚张开,与肩同宽,不可平立,右脚需踏前一步站稳。右手执笔,左手按纸并稳定躯体。上半身略为前俯,不可弯曲,藉右脚左手,使其平稳。头部亦随上半身自然微俯,两眼正视,不可偏斜。心情轻松自然,精神尤须贯注。,立姿:,勾,格,抵,掖,y,执笔姿势,执笔的三个基本原则:一是使笔管笔直,二是指实掌虚,三是切忌握笔过紧。,大指食指笔上捏,中指随后紧钩贴,无名指头向外抵,小指帮忙不要歇。,握笔歌,一、永字八法,关于汉字基本笔画的写法古代有“永字八法”的说法“侧、勒、策、掠、趯t努、磔zh、啄”“点、横、竖、撇、捺、钩、挑、折”,1、逆锋起笔2、向下顿笔3、提笔右上行4、中锋行笔5、稍向上提笔6、顿笔向右下回锋,1、长横,运笔方法如前述,2、短横,1、向左逆锋起笔2、向右下顿笔3、提笔折锋向右4、蓄势后向右行笔5、提笔向右下顿笔6、提笔回锋收笔,3、凸横,1、向左逆锋起笔2、向右下顿笔3、向右行笔,中间向上凸4、末端转锋向右下顿笔5、提笔回锋收笔,4、细腰横,1、向左逆锋起笔2、向右下顿笔3、向右行笔,中间稍提锋4、末端转锋向右下顿笔5、提笔回锋收笔,5、左尖横,1、顺锋起笔2、力量逐渐增大,向右中锋行笔4、末端提笔向右下顿笔5、提笔回锋收笔,6、右尖横,1、逆锋向左起笔2、折锋向右下顿笔3、挫笔后向右偏上边提边行笔,7、横钩,1、向左逆锋起笔2、折锋右下顿笔3、折锋向右中锋行笔4、作钩时提笔向左下重顿5、转锋回收至画中后挫笔向左下出钩,1、垂露竖,1、逆锋向左上起笔2、折锋微向右上再折向右下顿笔3、向左下提笔转锋4、向下中锋行笔5、向右下稍顿转笔作圆角6、回锋向上收笔,2、悬针竖,1、逆锋向左上起笔2、折锋后向右下顿笔3、向左下提笔转锋4、向下中锋行笔5、行至三分之二处驻笔后行笔出锋,写出针尖状,3、右弧竖,1、逆锋向左上起笔2、转笔向右下顿笔3、向左下提笔转锋4、向下中锋行笔5、末端处向右下稍顿笔6、提笔回锋向上收笔,4、左弧竖,1、逆锋向左上起笔2、折锋微向右下顿笔3、向左下提笔转锋4、向下呈左弧状中锋行笔5、末端处向右下稍顿笔6、提笔回锋向上收笔,5、细腰竖,1、逆锋向左上起笔2、折锋向右下顿笔3、向左下提笔转锋4、向下中锋行笔,行笔过程中要捉笔敛锋5、向右下稍顿笔6、回锋向上收笔,6、粗腰竖,1、逆锋向左上起笔,起笔稍重2、折锋微向右上,再折向右下顿笔3、向左下提笔转锋4、向下中锋用力行笔5、向右下顿笔6、回锋向上收笔,7、上尖竖,1、自左上方逆锋起笔2、转笔向右下顿笔3、向左下提笔转锋4、向下偏右中锋行笔5、向右下轻顿6、回锋向上收笔,8、竖弯,1、逆锋向左上起笔2、折锋微向右上再折向右下顿笔3、向左下提笔转锋4、向下偏左中锋行笔5、底端处向右圆转6、末端处提笔向右下顿笔向回锋收笔,1、上点,1、逆锋向左上角起笔2、折笔向右稍顿3、转笔向左下顿笔4、提笔回锋收笔,2、下点(杏仁点),1、逆锋向上起笔2、折笔向左下稍顿3、转笔向右下稍驻4、提笔向上回锋收笔,3、左点,1、逆锋向左上角起笔2、折笔向下作顿,再转向右下稍驻3、微提笔向右上回笔4、回锋至中部后稍驻5、向右上出锋,4、右点,1、逆锋向左上角起笔2、折笔向右作顿3、转笔向右下行笔4、微微提笔向左上方回锋收笔,5、右上点,1、逆锋向左上角起笔2、折笔向右下顿笔3、转锋蓄势向左下方写撇出锋,力至笔端,6、左上点,1、逆锋向左上角起笔2、折笔向右作顿3、转笔向右下行稍驻4、微微提笔,向左上方回锋收笔,7、左下点,1、逆锋向右上角起笔2、折笔向左下顿笔3、提笔折向右下作顿4、微微提笔回锋收笔,8、右下点,1、顺锋起笔2、向右下顿笔3、提笔折锋向下顿笔4、微微提笔向左上回锋收笔,4,1、竖弧撇,1、自左上角逆锋起笔2、折笔后向右下顿笔3、转笔蓄势向下中锋行笔后再向左下方写弧状的撇,力至笔端。,2、细腰撇,1、自左上角逆锋起笔2、折笔后向右下顿笔3、转笔蓄势向左下方写撇出锋,力至笔端。,3、兰叶撇,1、自上方向左下顺锋起笔2、边行笔边按笔3、至中部后边行笔边提笔至左下出锋,力至笔端。,4、弯头撇,1、自左上方逆锋起笔2、向右上方转笔作围后折笔向右下方顿笔3、转笔蓄势后向左下写撇出锋,力至笔端。,5、弧钩撇,1、自左上方逆锋起笔2、折笔后向右下顿笔3、转笔蓄势向下中锋写弧4、末端处向左下挫笔后提笔蓄势向左上出钩,6、长曲撇,1、将横画与长斜撇连在一起书写2、起笔写横3、然后提笔、顿笔写折4、然后行笔写长斜撇,7、短曲撇,1、将短横与短斜撇连在一起书写2、起笔写短横3、然后提笔、顿笔写折4、然后行笔写撇,柳公权的笔法,欧阳询的笔法,1、直捺,1、自左上角逆锋起笔2、折锋向右顿笔3、转锋向右下行笔,边行边按4、捺脚处顿笔后,提笔向右出锋,2、弧捺,1、自左上角逆锋起笔2、折锋后向右顿笔3、转锋向右下行笔,边行边按4、捺脚处顿笔后,提笔向右出锋,3、方头捺,1、自左上角逆锋起笔2、折锋向右顿笔3、转锋向右下行笔,边行边按4、捺脚处顿笔后,提笔向右出锋,4、长捺,1、自左上角逆锋起笔2、折锋向右顿笔3、转锋向右下行笔,边行边按4、捺脚处顿笔后,提笔向右出锋,5、尖头捺,1、自左上角顺锋起笔2、顺势转锋向右下行笔,边行边按3、捺脚处顿笔后,提笔向右出锋,6、短捺,1、自左上角顺锋起笔2、顺势转锋向右下行笔,边行边按3、捺脚处顿笔后,提笔向右出锋,7、反捺,1、自左上角顺锋起笔2、起笔后向右下行笔,边行边按3、捺脚处向右下顿笔4、提笔回锋收笔,8、曲反捺,1、曲反捺是由短斜撇和反捺连接而成2、先逆锋写撇3、撇的末端处驻笔后写反捺4、角度应大于90度,1、竖钩,1、自左上角逆锋起笔2、折锋后向右下顿笔3、转锋蓄势向下中锋行笔4、末端处向左下挫笔后。转笔蓄势向左上挑笔出锋,2、弯弧钩,1、自左上角逆锋起笔2、折锋后向右下顿笔3、转锋蓄势向下中锋写弯弧4、末端处向左下挫笔后。转笔蓄势向左上挑笔出锋,3、横折钩,1、横折钩是由横和竖钩组成2、先逆锋写横3、横的末端处提笔、顿笔后,再转笔蓄势写竖钩4、出钩的方向指向起笔点,4、横折弯钩,1、横折弯钩是由横和弯钩组成2、先逆锋写横3、横的末端处提笔、顿笔后,再转笔蓄势写弯钩4、出钩的方向指向起笔点,5、横折斜钩,1、横折钩是由横和斜钩组成2、先逆锋写横3、横的末端处提笔、顿笔后4、再转锋写斜,再写钩,6、竖钩(向右),1、自左上角逆锋起笔2、折锋后向右下顿笔3、转锋蓄势后中锋行笔写竖4、提笔转锋再向右下挫笔5、提笔转锋挫笔蓄势向右上挑笔出锋,7、弧钩,1、自左上角逆锋起笔2、折锋后向右下顿笔3、转锋蓄势向右下写弯弧4、末端处向右下挫笔后提笔转锋,蓄势向左上挑笔出锋,8、浮鹅钩,1、自左上角逆锋起笔2、折锋后向右下顿笔3、转锋蓄势向下偏左中锋行笔4、转笔写弯弧,出锋处挫笔转笔蓄势向上出锋,9、卧钩,1、自左上方顺锋起笔2、顺势向右下中锋行笔,边行边按写弧3、末端处向挫笔转锋后,蓄势向左上出锋,10、右弯弧钩,1、自左上角逆锋起笔2、折锋后向右下顿笔3、转锋蓄势后中锋向右偏上行笔4、再提笔、顿笔,蓄势写弧弯钩,1、右向挑,1、左下方逆锋起笔2、右下顿笔3、稍提折锋后向右上挫笔4、蓄势向右上边提边行出锋,力至笔端,2、上向挑,1、自左上方逆锋起笔2、折笔向下偏右顿笔3、转笔回锋后扭锋挫笔,蓄势后向右上方挑出,力至笔端,横折时,竖画粗重有力,折部形方,大而外突。竖折时,竖画宜轻,折部较小,可方可圆。“日”字外形方正,右竖微弯,短横粗壮。“自”字,窄长,两竖微弯成“()”形。,1、横折斜,1、横折斜是由横和斜组成2、先逆锋起笔,中锋行笔写横,3、提笔、顿笔后,转锋蓄势写斜,力至笔端,2、横折折撇,1、逆锋起笔,中锋行笔写横2、提笔轻顿,转笔写小撇,3、再折锋边行边按,后转锋写撇,3、横折撇弯钩,1、逆锋起笔,中锋行笔写上挑横2、提笔、顿笔后,转锋蓄势写撇3、提笔折锋顺势写弯钩,4、撇折提,1、自左上角逆锋起笔2、折锋后向右下顿笔3、转锋蓄势向左下写撇4、提笔向下顿笔转锋后,挫笔蓄势向右下写提,力至笔端,笔画的应用,汉字由各种不同的笔画组成。在字中,由于笔画之间相互搭配的需要,尤其是在字中所处的位置和主次的不同,都会出现一定的变化。一字之中,不同的笔画其轻重、长短不同,同一笔画在字中所处位置不同,其轻重也不一样。同时,笔画在搭配时,应分清主次,有长短、有伸缩。,若是相同的笔画在字中同时出现时,就更应该强调其变化,有的甚至其形状也会发生改变,以避免重复而显得呆板。当然,这些变化,以突出主笔为原则。笔画在应用中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轻重搭配;主次分明。以下分别说明。,一、轻重搭配,1、横轻竖重一字之中,横画一般较轻,尤其是长横和被包围部分的横画宜轻。竖画(包括竖钩)要重,尤其是中竖及横折中的竖画要重。如“寸”、“寺”。,2、撇轻捺重一字之中,如果撇捺左右相对,或相交,应该使其撇画轻,捺画重,这一般是指长撇与长捺而言的。如“来”、“史”。,3、短重长轻一字之中,长笔画宜轻,短笔画宜重,不论笔画是否同一类型,都如此。“土”、“者”二字中,长横、长撇都轻,短横、短撇都重。,4、左轻右重左轻右重是指在同一字中,左右相对的两竖,左边的竖要轻,有边的竖要重,以分清主次。如“田”、“甫”二字它们各自左右两竖在写的时候,就有轻重之分。,5、内轻外重一字之中,处于字的中间部分的笔画,因其多而密集,宜轻。处于字的四周,特别是上下两端的笔画,因其空疏,则宜重。如“尊”、“尘”。,6、多轻少重合体字中,字中各部分的笔画多少不等时,笔画多的部分,笔画宜轻;笔画少的部分,笔画宜重。如“且”、“殿”。,二、主次分明,1、主笔宜长一字之中,笔画因其位置以及在整个字中所起的作用不同而有主次之分。对字的结构形态有重大影响的笔画为主笔。如“”重、“年”的主笔为长横、中竖。,“丈”字的主笔是撇、捺“或”字的主笔是斜钩,2、同画求变一字之中,连续出现同一笔画时,其笔画应该有长短、轻重、正斜、曲斜、方圆等的不同变化。“事”字六横,“而”字四竖则各不相同。,“为”字三个横折,上面两折,形方外突,竖部内斜,下折外形圆转,竖部正而微曲。“承”字三撇则曲直、长短、轻重各不一样。,练字的心理要求,信心耐心恒心细心悟性,临摹字帖的方法,临摹字帖是学习书法的必由之路,也是行之有效的好办法。毛笔字帖品种丰富,风格多样,也便于选择使用。只是毛笔字帖的线条比较粗壮,所以临摹时应去其血肉,取其筋骨。只要认真学习,定有较大收获。那么怎样临摹字帖呢?首先挑选一本自己比较喜爱的、点画比较工整的、结体比较匀称的字帖来临摹。如果是毛笔字帖的话,则应挑选名家名帖,这样可省去很多的工夫。,其次,在习字时,要先摹后临、临摹结合。所谓摹,就是把字帖放在比较透明的习字纸下,用毛笔照着字帖上的字一点一画地“描红”。不要越出毛笔字外,都写在字帖上字的点画中间。这样,久而久之,就容易学到字帖上字的结构。所谓临,就是把字帖放在习字纸旁;照着帖上的字依样画葫芦。要求点画写得象,有轻重节奏和粗细的变化。这样,久而久之,就容易学到字帖上字的笔意。由于临书比摹书难,因此要先摹后临,由于临和摹是两种相辅相成的学字手段,因此要临摹结合,循序渐进。,再者,临摹前要仔细读帖。对帖上的字,其点画怎样书写,结构怎样安排,章法怎样布置,都要仔细琢磨并从中找出规律,这样就容易写得有兴趣,也容易写得象,写得好。临摹时,不能贪多贪快,而应集中兵力打歼灭战,每天坚持一、二小时,反复地临摹几个字,这样才会有真正的收获。对难写的字,更要知难而上,多临摹,多比较。,此外,光临摹也还不够,还要会背、核、用。背,就是不看帖,背着帖写,做到不看帖也能把帖上的字写出来,力求形神毕肖;核,就是将背写的字与帖上的字进行核对。看有否差错,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改正缺点;用,就是实践,把学了的东西,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在实践中来巩固和提高所学的东西。最后,在已临摹好了一种字帖后,还应象蜜蜂采百花酿佳蜜一样博采众长地再临一些其它字帖。当然,学写字帖也最忌见异思迁,今天摹这本帖,明天临那本帖,象走马灯似的轮换着书写,这样,是写不好字的,初学钢笔行书者务必注意。,一幅书法作品大都包括正文、题款和印章三个方面的内容。正文是要写的主要内容,是作品的主体。文章诗词,格言警句等等健康向上,吉利祥和的文字都可作为书法作品的内容。,书法作品的章法布局:,题款是正文之外的说明性文字。包括象正文题目,出外,书写的时间、地点,书写者的姓名、字号、斋号,所赠对象的称呼、姓名等等。这些内容并不是每幅作品都要全写上,要视作品的具体需要而定。题款的内容有的写在正文前面,叫上款;有的写在正文后面,叫下款。,题款,书法作品中所盖的印章,从内容来分,有名号章和闲章。从所盖的位置来看,有迎首章和押脚章。盖在作品上首的叫迎首章,盖在正文和下款之后的叫押脚章。印章在书法作品中主要起点缀作用,所以一幅作品的印章也不能过多,一般是一至三方为宜。正文、题款、印章是一幅作品的三大有机构成部分。在创作时,必须统筹安排,使三者构成一个完美和谐的整体。,印章,书法作品的创作,一、作品格式二、题款三、印章,书法的三要素,章法结构线条,是使一幅书法作品整体美的技能和方法。它着重于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的协调与辉映等手段使千姿百态的单字在同一风格的组织下,形成一篇既和谐又美观的艺术作品。,是指巧妙地组织笔画,使每个字中的若干笔画布局合理。,是每一笔画留在纸上的痕迹。这里面有轻重缓急变化的比较,有力度的比较,有曲直的比较等。是书法的基础和重点。,书法章法,章法有大小之分。“小章法”是指一个字的结构布局,前面已讲过。“大章法”指通篇整幅的布局,。包括:幅式、整体的协调性、求变、照应、题款和用印(钤印)等内容。,章法形式多样,主要有竖成行、横成列;或竖成行、横不成列等,具体的说,一类是纵横均有规则的排列,有界格或无界格,以整齐为美,楷书、隶书、篆书多用这种章法;另一类是行距有规则,字距无规则,上下相连,左右错落,行书、草书多用这种章法。,1、章法的形式,字与字之间要呼应贯连,行与行之间要顾盼联系,“精神团结、神不外散”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使之具有艺术欣赏价值,并能使人们从中获得美的享受。,2、章法的要求,书法创作中整体的协调性,1、字体的一致性:除某些现代派、前卫派书法以外,同幅书法作品主文的字体应保持一致,特别是楷书、隶书、篆书作品。2、字形的统一性:字形的大小应服务于整幅作品。一般而言,书写楷、隶、篆书作品,每字的形体大小应基本相等,而书写行、草书作品时字形大小可交相变化,体现出节奏感。3、距离的统一性:横书,行距应基本相等;纵书,列距应基本相等。书写楷、隶、篆书作品还应注意到字距的统一性。,书法创作中求变(侧重于行、草书),1、若同一字在同一幅作品中多次出现,应力求变化。2、若两个相同的字在一起,下一个字可在上一个字的侧下方用符号“”代替。3、同一幅作品中若相邻的字间出现雷同的笔画,应力求变化。4、同一字中的笔画,也应有所变化,包括粗细、长短、浓淡、干湿、向背、肥瘦、虚实等。,书法创作中的照应,照应,指笔画与笔画之间、字与字之间的呼应。包括:1、笔连:即字中或字与字之间的笔画相连。2、意连:即笔断意连,指笔画间虽无连带,但可以看出其气韵的走向。,书法作品的幅式,书法作品的幅式,可以分为:横式、竖式、方形和不规则形四种。一、横式。主要有横披、手卷、匾额三种。1、横披(多用于斋名、阁名、室名和名胜古迹的门匾题名。横幅):可以横向悬挂的一种作品形式。2、手卷:横披的特例,可以在手上展开观赏的一种形式。3、匾额(题匾、招牌):二、竖式。包括立轴、连轴、通轴、中堂、对联等1、立轴。(条幅、条屏)其长宽比例一般在3:1以上。2、连轴。立轴的一种,多个立轴字体、内容可不相同,但幅式的大小、装裱格式相同,各轴可有各自题款,连挂在一起,成为连轴,连轴一般为双数,如四、六、八连轴。3、通轴。立轴的一种。通轴的特点是字体相同,内容首尾相连,装裱格式完全相同。通轴轴数也是双数。,4、中堂。立轴的一种。中堂的比例大约为2:1;字数可多可少,一般挂在厅堂正中,两旁配以对联;5、对联。立轴的一种。6、龙门联。数行竖写。三、方形(斗方)是中堂的一个特例,比中堂小,而且呈正方。符合楼房家居装饰。四、不规则形式。1、扇面。2、册页。,常见书法作品幅式举例,1、条幅,2、中堂,3、扇面,4、横批,5、对联,二、书法作品题款常识,“题”是题写,“款”是款识的简称。后世在书画作品上题写年月、姓名、谦词等内容统称为“款识”、“题款”、“款题”或“署款”。简单而言,题款是指书法作品正文完成之后,在正文之外(主要为两侧)题写的一些辅助性内容,以起到补充、证明、修饰、深化作品内涵和体现书家思想情调的作用,是整幅书法作品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包括上款和下款:,款识类别,类别:按题写形式和位置的不同可分为双款(复款)和单款(落款)两类,双款分为上款和下款,单款只有下款(俗称落款);按题写内容长短的不同可分为长款和穷款两类。,1、双款的上款,上款:指为某人或某单位写作品,作品完成之后写于该幅作品起始端侧上方的款识。内容包括:姓名+称呼+谦词+出处。姓名:指被赠与方称谓,可写名、字、号等;,一、双款:,称呼:对一般长辈可用“方家”、“先生(女士)”、“老师”等称呼,70岁以上者可称“老”,80岁以上者可称“翁”。对同辈可用“同志”、“书友”、“友”、“仁兄”、“贤第”、“小妹”等称呼。对晚辈可用“学生”、“贤契”、“贤侄”、“爱孙”等称呼。,谦词:写给长辈时可用:指正、法正、教正、斧正、正字、正腕、正之、正笔、正书、赐正、博鉴、尊鉴、博教、大教、大雅、补壁、笑鉴、雅属、雅赏、雅正、雅评、雅鉴、雅教、雅存、清鉴、清览、清品、清属、清赏、清及、清教、属、鉴等谦词。写给同辈时可用:存念、惠存、留念、命书雅属、雅赏、雅正、雅评、雅教、雅存、清赏、清览、清品、清属、清赏、清及、清教、属、鉴、玩等谦词。写给小辈时可用:铭记、嘱书等谦词。出处:指所书内容为引用名人名言时,需写明出处。,2、双款的下款:,下款,亦称“落款“,指书于作品结束端侧下方的款识。内容可包括:时间+姓名+地点+谦词。时间:(1)农历(古历、阴历)纪年法:年+季节+月令(或节令)年:采用天干地支纪年法。即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支干支与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yu、戌x、亥hi十二支地支相配纪年。,季节:春、夏、秋、冬四季,可将每个季节的第一、第二、第三分别称为孟(初)、仲(中)、季(暮)。如:孟春(初春)、仲春、季春(暮春)等。另,季节还有如下一些别称:春季的别称:青春、青阳、阳春、艳阳、三春、阳节、九春、天端、发生、阳中、茅节、软节。夏季的别称:炎夏、炎序、清夏、三夏、九夏、昊天、炎节、九暑。秋季的别称:高秋、三秋、九秋、素节、金天、萧长、九九和、收成、阴中。冬季的别称:元冬、三冬、玄英、九冬、安宁、岁余、寒辰、严节、太阴。,月令:一月:孟春、正月、初春、开岁、芳岁二月:仲春、杏月、丽月、花朝、中春三月:季春、暮春、桃月、蚕月、桃浪四月:孟夏、槐月、麦月、麦秋、清月五月:仲夏、榴月、蒲月、中夏、清和月六月:季夏、暮夏、荷月、暑月、溽(音入)暑七月:孟秋、瓜月、凉月、兰月、兰秋八月:仲秋、桂月、正秋、爽月、桂秋九月:季秋、暮秋、菊月、咏月、菊秋十月:孟冬、初冬、良月、开冬、吉月十一月:仲冬、畅月、中冬、雪月、寒月十二月:季冬、残冬、腊月、冰月、暮月每月的1至10日称为上浣hun,11至20称为中浣,21至30(31)日称为下浣。,(2)公历纪年法:要求用汉语数字大写,忌用阿拉伯数字书写。注:农历(古历、阴历)纪年法与公历纪年法不可混写,书法作品多采用农历(古历、阴历)纪年法。姓名:指书家自己的名、字、号等称谓。谦词:写给长辈或专家时常用“奉书”、“书奉”、“敬书”、“恭隶”、“拜书”、“谨书”、“顿首”、“涂鸦”、“学步”、“试颖”等谦词;写给平辈、晚辈或自书作品常用“弄墨”、“醉书”、“醉笔”、“漫笔”、“戏书”、“临”、“书”、“录”、“题”、“笔”、“写”、“临”、“篆”等谦词。(注:非题赠类作品谦词可有可无。),1、单款中的长款:与穷款相对,指题写内容繁冗一些的款识。如双款。2、单款中的穷款:指只有姓名和印章,或只有印章的落款。(“穷款”是指书画家在他的作品上题款时仅仅只写下他的名字(加名章)。与此相反,题款字数多的叫做“长题”。没有上款叫“单款”。“穷款”的好处是此类书画作品便于转赠、交换、拍卖等等。),二、单款:分长款和穷款,落款的位置要求:单款和双款都不能和正文平齐,一般上下都要空出几个字的位置,落款要尽量上靠,宁可上紧下松,不可上松下紧。落款的字体要求:一般是“文古款今”,“文正款活”;正文是甲骨文、金文、小篆,落款就用篆书、章草、楷书、行书;正文如果是隶书、楷书、魏碑,落款可用楷书或行书;草书落款,除用于自身为草书外,一般不用于落款。,三、钤印,在书法作品中盖上印章:一是表示信义;二是对正文起到衬托、画龙点睛作用;三是对作品起到稳定平衡的作用。,1、名章(尾章、押脚章),钤于作品落款尾端的印章。形状多为正方形。内容一般为书写者的姓名、名、字或号。姓名章一般分朱文(阳文)和白文(阴文)两种。一幅书法作品上盖两方姓名章时,最好一朱一白,两章大小差不多。款尾用多章时,次序是先姓名,后字、号章。,2、闲章,除去姓名章以外,其他的印章习惯统称为“闲章”。闲章按印文内容大体可分为三类:一、与作品内容有关的成语佳句,如徐悲鸿的“一尘不染”印;傅抱石的“换了人间”印,等等。二、作者喜爱的警句、格言、座右铭,例如黄胄的“老在须眉壮在心”;郭沫若的“惜寸阴”等章。三、反映作者的雅号、年龄、籍贯、经历和工作室名,如徐悲鸿的“江南布衣”,齐白石的“鲁班门下”,李可染的“白发学童”等章。,闲章按所盖的位置,一般可分为两类:1、引首章:钤于作品起始端侧上方的印章,起到点缀、调节的作用。形状多为长条形或自然形。内容包括:年号、月号、斋馆号、雅趣等。2、腰章:钤于作品起始一侧中间的印章。形状多为小圆、小椭圆、小正方或小长方形。内容多为书者的籍贯或属相的肖形印。,闲章虽然在整幅书画中只占极小的面积,却给观赏者以高雅清新之感,能提升作品的艺术情趣。,书法作品的用印可归纳为四个讲究:1、讲究艺术效果;2、讲究钤盖的位置;3、讲究内容及形状;4、讲究印泥。,钤印需掌握以下几点:,1、大小合适。应与题款字相等为宜,不能大于题款字;2、数量宜少不宜多。用一不用二,用三不用四;3、审慎位置。密处不够紧凑,可用印章补之,疏处如觉空旷,可借印章充实;如无空白,宜左不宜右,同时用引首章和压脚章,忌排一边,压脚章宜放在左下角,与引首章成对角之势。4、权衡轻重。朱文印轻,白文印重,淡雅之作宜用朱印,风格浓重之作用白文印。多朱配少白,多白配少朱。5、风格一致。草率散漫的急就印章,不宜盖在工整秀丽的小楷作品上等。,1、从左到右,创作提示,2、大小适宜,3、间距得当,6、随机应变,5、繁简统一,4、对准中线,我国教育学家、文字学家、诗人郭沫若早就在1962年指出:“培养中小学生写好字,不一定要人人都成为书法家,总要把字写得合乎规格,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这样养成习惯有好处,能够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意志,善于体贴人。草草了事,粗枝大叶,独断专行,是容易误事的。”大书法家沈尹默说:“练字不但对身体有好处,而且可以养成善于观察、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