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浅基础1.1土壤的应力计算1.1.1自重应力计算示例1无防水层的自重应力计算如图2.1.1-2所示,细砂层的自重必须为()kPa。(a)62.05(b)47.05(c)82.05(d)42.05在表土中, cz=17.00.6=10.2(kPa)地下水位:cz=10.2 18.60.5=19.5(kPa)在粉砂底3360cz=19.5(19.9)您需要选择细砂层底部:cz=34.05(16.5-10)2=47.05(kpa)的答案(b)个案研究(1)地下水位以上土壤的严重程度,应使用土层的自然重证。(2)地下水位以下土壤的严重程度应使用浮重度,即土壤饱和严重程度减去水的重量的:i=i-w案例模拟问题1如地质剖面图2.1.1-3所示,粉土底部的自重应力为()kPa。(A)66.5 (B)90.9 (C)65.9 (D)50.9示例2有防水层时自重应力的计算地质剖面图2.1.1-4所示,泥质地层顶面的自重应力为()kPa。(A)41.7 (B)31.85 (C)36.85 (D)41.85解决方案:应将泥岩视为防渗层,顶部表面的自重应力为:cz=17 . 51 . 0 19 . 00 . 5(19 . 7-10)0.5=100.5=36.85(kpa)必须选择答案(c)。个案研究(1)投手层地下水位以下的土壤体重度严重:i=i-w(2)地下水位下有防渗层的情况下,防渗层水平以上的自重应力分析与透水层土壤方法相同,防渗层顶面内的自重应力急剧变化,即自重应力等于上部土壤和土壤的总重量。案例模拟问题2工程地质概况如图2.1.1-5所示。(1)地下水位0.5米以下土壤的自重应力为()kPa。(A28 (B)23 (C)27 (D)25(2)泥质地层顶面土壤的自重应力为()kPa。(A)36 (B)28 (C)38 (D)481.1.2计算基础底板压力(基于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示例3中心负载下基准压力的计算:如果一面墙的底部墙基础宽度1m、深度1m、支承墙的垂直负载为150kN/m,则基准压力为()kPa。(A)140 (B)150 (C)160 (D)170解决方案基准压力PK=(fk GK)/a=fk/(B1)(bd1)/(B1)=fk/b 20d=150/1 201=170(kN/)选择答案(d)在案例分析基础压力计算中,不要错过基础及其复土厚度引起的压力。基础及其复土厚度的平均严重性为20kN/m。案例模拟问题3已知由顶部结构传递的载荷为400kn,基础深度为1.5m,基础底部大小为3m2m的基础压力为()kPa。(A)66.7 (B)96.7 (C)230 (D)200示例4偏心载荷下基本压力的计算(eb/6)结构基础(参见图2.1.2-4)、作用于设计地面标高的偏心载荷680kN、偏心1.31m、基础深度2m、楼板大小4m2m的基准最大压力为()kPa。(a)300.3(b)204.2(c)150.15(d)250.63:地基和充填重力解决GK=20422=320(kn)fk GK=680 320=1000(kn)基准形心的折弯距离:MK=6801.31=890.8 (knm)零应力曲面面积显示在偏心E0=mkfk GK=890.8100=0.89(m)B6=46=0.67m e0b 6基础地板上。A=B2-E0=42-0.89=1.11 (m)必须使用PK max=2(fk GK)3al=2100031.112=300.3(kn/m2)选择答案(a)。示例分析在偏心e0b6处pkmax=2 (fk GK) 3al。偏心E0是作用于基本心型的总弯曲距离与垂直力的和力之比。案例模拟问题6结构的基准井底大小为3m2m,与基准中心的偏心距离为300 kNm。图2.1.2-5,垂直力为260kN,底部深度为2m,则底部边缘的最大压力为()kPa。(a)416.67(b)277.77(c)185.19(d)217.86图2.1.2-5图2.1.2-6案例模拟问题7如图2.1.2-6所示,基准顶面上偏心载荷500kN、偏心距离1.41m、基准深度4m2m的基准面大小为基准边最大压力()kPa。(a)146.20(b)239.77(c)198.88(d)73.10示例6地下水存在时箱形基础的地基压力计算对于使用地下15m45m、建筑物总重量设计值135000kN、地基深度和工程地质剖面图2.1.2-7的高层建筑,地基土压力为()kPa。(A)220 (B)200 (C)180 (D)160解决方案:作用于底板的反作用力值P=f ga=1350545=200 (kpa)底部传入地基的压力由地基土和水共同承担。水所承受的压力p水=102=20 (kpa)土壤承担的压力p-土壤=200-20=180 (kpa)必须选择答案(c)。个案研究在计算箱形基础压力时,必须考虑地下水对箱形基础的浮力。1.1.3基础底板附加应力计算建筑载荷引起的土中的应力称为附加应力。建筑载荷产生的附加应力与自重应力具有不同的分布规律。由于地基的面积有限,地基载荷是部分载荷,应力依次通过载荷下的土壤颗粒传递到深处,同时,随着应力扩散和深度的增加,载荷分布在较大的区域,每个单位面积的应力变小。因此,其他应力值会随着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附加应力的另一个特征是在地基上制造新的变形,使建筑物沉降。变形的持续时间通常在塑料或软黏土中很长,最多持续几年或10年以上。如果基础没有深度,则附加应力等于基础上的接触压力(图2.1.3-1 (a),当地基嵌入地下d深度时,附加应力应小于接触压力。因为在d深度,土壤受到了原来的压力,接触压力扣除了土壤原来承受的压力,剩下的是建筑物新增到土壤中的附加应力。因此,如果有深度,则底部的其他应力为P0=p-PC=p- d (2.1.3-1)样式,P0基板的附加应力,kpap基板的接触压力,kPa;Pc基座中的自重压力,kPa;土壤的严重,kn/m3;d预设深度,m从样式(2.1.3-1)中可以看到,接触压力p保持不变,埋得越深,附加应力越小。这样,在地基的承载力不高的情况下,减少建筑物沉降的措施之一就是减少地基附加应力,为此,可以适当地增加地基深度,减少附加应力。埋在地下8-9米的高层建筑里,建造地下2-3层地下室的话。制作P0=p- d=0 (2.1.3-2)图2.1.3-1基板附加应力P0的计算图此时,基底没有附加应力,也不会发生沉降(如果不考虑挖基坑卸载和重建房屋),这种地基称为漂浮基础或补偿基础(图2.1.3-2),这是建筑重量“浮起来”,准确“补偿”挖掘的土壤重量,而不下沉。示例7轴向载荷下基础附加应力的计算在图2.1.3-3的土层中,基础深度d=0.8m、顶部结构线荷载f=200kn/m和基础宽度1.3m的条形基础设计时,基础附加应力()kPa。解决方案:基准压力p=f ga=200 201 . 30 . 81 . 3=168.85(kpa)基地附加压力P0=p-0d=169.85-(17 . 00 . 6 18 . 60 . 2)=155.93(kpa)必须选择答案(b)。个案研究1.基准附加应力是基准压力(接触压力)减去土壤中的自重应力。基本自重计算,平均重度20k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芜湖前湾集团有限公司下属公司招聘正式员工7人笔试历年常考点试题专练附带答案详解试卷3套
- 2025山西吕梁孝义市市属国有企业招聘工作人员(第一批)笔试历年典型考点题库附带答案详解试卷3套
- 2025安徽黄山市徽城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10人笔试历年备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试卷3套
- 2025安徽凤台中电生物质发电有限公司招聘16人笔试历年备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试卷3套
- 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大门》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统编版
- 施工工地扬尘监测与防控措施
- 2025云南红河州开远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招聘3人笔试历年常考点试题专练附带答案详解试卷3套
- 福安市薛晓璐公务员考试试题及答案
- 肥东公务员考试试题及答案
- 德州市中院公务员考试试题及答案
- 毽球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武汉职业技术学院
- 新版食品安全管理HACCP体系V1.0内审检查表
- AutoCAD 中文版室内设计实例教程(AutoCAD 2020)课件 第1、2章 初识 AutoCAD 2020 中文版、绘图设置
-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审核员考试报名表
- 金庸小说赏析之射雕英雄传课件
- 慢性胃炎病人的护理课件
- 客车保养手册
- GB/T 8813-2020硬质泡沫塑料压缩性能的测定
- GB/T 20245.2-2013电化学分析器性能表示第2部分:pH值
- 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
- 《电子技术》-李中发主编-前六章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