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地方标准《水稻品种抗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人工接种鉴定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_第1页
广西地方标准《水稻品种抗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人工接种鉴定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_第2页
广西地方标准《水稻品种抗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人工接种鉴定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_第3页
广西地方标准《水稻品种抗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人工接种鉴定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_第4页
广西地方标准《水稻品种抗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人工接种鉴定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水稻品种抗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人工接种鉴定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2017年05月一、任务来源和起草单位“水稻品种抗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人工接种鉴定技术规范”于2015年4月被列入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2015年第三批广西地方标准制定(修订)项目计划,项目编号为20150378。本标准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提出,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和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负责起草编写。按推荐性广西地方标准制定。二、目的意义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是我国新发现的水稻病毒病,其病原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OUTHERNRICEBLACKSTREAKEDDWARFVIRUS,SRBSDV是呼肠孤病毒科斐济病毒属的一个新种。该病主要由迁飞性害虫白背飞虱持久性传毒,在水稻各生育期均能感染为害,水稻苗期、分蘖前期发病后基本绝收,拔节期发病产量损失50左右,孕穗期发病产量损失约30。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具有流行扩散快、监测防控难、为害损失大等特点。据统计,2009年全国发生面积约3333万HA,基本失收面积067万HA,其中,广西发生面积高达1167333HA。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流行对水稻生产和粮食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推广种植抗耐病品种是经济有效的防治措施之一,但由于该病毒出现时间不长,研究基础薄弱,缺乏统一的抗病性鉴定技术操作规程,水稻品种对病害的抗病性缺乏有效评价。研究制定“水稻品种抗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人工接种鉴定技术规范”,有利于开展水稻品种抗病性鉴定工作,为进一步挖掘抗病基因、抗病育种和病害综合防控奠定基础。对贯彻以利用抗病品种为基本手段的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综合防治策略,保障我国水稻高产和优质、实现粮食安全生产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三、国内外标准对比情况据查阅,目前国内外还没有关于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人工接种鉴定技术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编制,该广西地方标准水稻品种抗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人工接种鉴定技术规范的编写对水稻品种抗病性鉴定的规范操作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四、编制过程1、组成编制小组,制订工作计划项目下达后,成立了编制工作小组,制定编写计划,并进行人员分工(表1)。表1主要编制人员与责任分工姓名性别职称从事专业工作单位责任分工秦碧霞女副研究员植物病理学广西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主持,编写规程大纲及规程内容李战彪男助理研究员植物病理学广西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资料收集、编写谢慧婷女助理研究员植物病理学广西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数据收集、验证周彤男研究员植物病理学江苏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接种方法研究黄所生男副研究员植物病理学广西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技术指标验证崔丽贤女助理农艺师农学广西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试验条件研究李丹婷女研究员作物遗传育种广西农科院水稻研究所数据收集、验证蔡健和男研究员植物病理学广西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数据收集、验证夏秀忠男助理研究员农学广西农科院水稻研究所资料收集兰莹女副研究员遗传学江苏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资料收集2、收集整理资料收集整理国内、区内已颁布的相关标准、国内公开发表的相关技术性资料。整理总结编制团队成员相关研究成果。3、确定编写原则根据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危害特点,结合本所主持及参加的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广西创新团队建设专项、广西作物病虫害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广西农科院基本科研业务专项、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等与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相关的研究内容为制定依据,以及从2014年起承担区试品种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抗性鉴定工作的技术积累,本着品种抗性鉴定“简便、实用、准确、规范”的要求,就水稻品种抗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鉴定方法进行了规范。4、编写修改,形成送审稿参照广西地方标准编制的基本格式,起草了该标准的征求意见稿,在此基础上,广泛征求区内外相关专家意见,根据专家意见建议进行逐条修改完善,形成了本标准的送审稿。五、标准关键技术指标依据和来源本标准为推荐性广西地方标准。依据GB/T112014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规定编制,参考NY/T26312014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测报技术规范、NY/T29182016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防治技术规程、NY/T29552016水稻品种试验水稻黑条矮缩病抗性鉴定与评价技术规程等相关标准,并根据编制小组前期研究成果、参考国内文献资料,确定本标准的指标设置和要求。1、白背飞虱饲毒时间的确定曹杨等(2011)研究结果表明,白背飞風三龄若虫最短获毒时间为6MIN,最长获毒时间为12MIN;五龄若虫最短获毒时间为3MIN,最长获毒时间为9MIN;长翅型成虫和短翅型成虫的最短获毒时间和最长获毒时间相同,分别为2MIN和8MIN。从编制小组试验结果见表2可看出,随着白背飞虱饲毒时间加长,水稻发病率不断增高。以对白背飞虱的饲毒时间为自变量X,水稻发病率为因变量Y,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得到模型Y180363002273X,R209119当白背飞虱饲毒时间为60179H时,水稻发病率达到10000。表2白背飞虱不同饲毒时间的水稻发病率饲毒时间总株数病株发病率5MIN24141715MIN22313641H26415386H279333312H2412500024H3018600048H27207407综合参考文献和试验结果,确定白背飞虱饲毒时间为48H(2D)2、白背飞虱传毒时间的确定曹杨等(2011)研究结果表明,五龄若虫、长翅型和短翅型成虫在分蘖初期稻苗上的最短接毒时间分别是5MIN、7MIN和7MIN,最长接毒时间分别是10MIN、12MIN和12MIN。从编制小组试验结果见表3可看出,随着白背飞虱传毒时间加长,水稻发病率会不断增高。以对白背飞虱的传毒时间为自变量X,水稻发病率为因变量Y,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得到模型Y21126900499X,R209121当白背飞虱传毒时间为2634H时,水稻发病率达到10000。表3白背飞虱不同传毒时间水稻发病率传毒时间总株数病株发病率5M19152615M223133730M21419051H2493756H2413541712H1711647124H2017850036H2020100综合参考文献和试验结果,确定白背飞虱传毒时间为48H(2D)3、水稻接种苗龄确定从编制小组试验结果见表4可看出,接虫后,1叶期至30天苗龄水稻发病率均为10000,40天、50天、60天和70天苗龄水稻发病率依次为9130、417、000、000。表4白背飞虱接种不同生育期水稻的发病率生育期总株数病株发病率1叶期2525100002叶期2525100003叶期STAGE25251000020天20D20201000030天30D23231000040天40D2321913050天50D24141760天60D23000070天70D210000综合考虑,接种水稻苗龄确定为152叶龄期。六、贯彻标准的措施与建议建议由广西质量技术监督局会同有关部门组织该标准的贯彻实施。地方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与研究单位应强化对抗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水稻品种的审定、推广的行政管理与技术指导。参考文献曹杨,潘峰,周倩,李冠华,刘双清,黄志农,李有志2011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介体昆虫白背飞虱的传毒特性J应用昆虫学报,48513141320黄所生,吴碧球,秦碧霞,李战彪,李成,孙祖雄,谢慧婷,黄凤宽,蔡健和2016白背飞虱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传毒效率的影响J南方农业学报,29(12)28402844刘红艳,章友爱,廖咏梅,李子玲,王凯学,陈保善2012广西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及水稻齿叶矮缩病毒的分子检测J南方农业学报,43(7)955960刘欢,倪跃群,饶黎霞,吴建祥,周雪平2013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和水稻黑条矮缩病毒的单抗制备及其检测应用J植物病理学报,43(1)2734刘琳琳201224个水稻品种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抗性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潘凤英,廖咏梅,海博,周瑞阳201119个水稻雄性不育系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抗性评价J南方农业学报,42(4)399402秦碧霞,蔡健和,李战彪,黄所生,崔丽贤,黄凤宽,吴碧球,高汉亮,麦接超,谢慧婷2014广西水稻品种抗水稻南方黑条矮缩病鉴定J南方农业学报,4(1)3842王强,周国辉,张曙光2012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一步双重RTPCR检测技术及其应用J植物病理学报,4218487谢联辉,林奇英1982水稻品种对病毒病的抗性研究J福建农学院学报,21518周国辉,张曙光,邹寿发,许兆伟,周志强2010水稻新病害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特点及为害趋势分析J植物保护,362235238周彤,王英,吴丽娟,范永坚,周益军2011水稻品种抗黑条矮缩病人工接种鉴定方法J植物保护学报,384301305ZHOUG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