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糖色素的分类和生产工艺的综述_第1页
焦糖色素的分类和生产工艺的综述_第2页
焦糖色素的分类和生产工艺的综述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焦糖色素的分类及生产工艺综述 廊坊师范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07级生物技术 周冰摘要:焦糖色素色率高,着色能力强,体现发酵酱油特有的红褐色,红润、亮丽。粘度适中,溶解性好,耐盐度高,品质稳定。在此对焦糖色素进行功能分类和生产工艺的综述。关键词:焦糖色素 生产工艺 功能分类 发展前景产品性能焦糖色素是人类使用历史最悠久的食用色素之一,也是目前人们使用的食品添加剂中用量最大、最受欢迎的一种。色率高,着色能力强,体现发酵酱油特有的红褐色,红润、亮丽。 粘度适中,溶解性好,耐盐度高,品质稳定产品用途焦糖色亦称焦糖,俗称酱色,英文Caramel,德文称为“卡拉麦几乳考”(karamelxucker),法文称为“苏克力、卡拉麦列西”(sucrecaramelise)。焦糖是一种在食品中应用范围十分广泛的天然着色剂、是食品添加剂中的重要一员。60年代,由于其环化物四-甲基咪唑的问题,曾一度被怀疑对人体有害而被各国政府禁用。后经科学家们的多年努力研究,证明它是无害的,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FAO),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均已确认焦糖是安全的,但对其四-甲基咪唑作了限量的规定。由此,世界各国的焦糖工业加速了发展。据文献介绍、英、法、德各国年产量均在1.1万吨以上,美国年产量在10万吨以上,而我国的年产量却未见有统计数字,笔者估计约有1215万吨。我国的焦糖工业是非常落后,绝大部分产量是由作坊式的手工方法生产的,能够用比较科学的方法生产的厂家寥寥无几,而且仅能生产单一的在酱油中应用的耐盐焦糖,品质较差,卫生指标也很差。几年前还不能生产在可乐型饮料中应用的耐酸焦糖,需高价进口,至今也没有正式生产固体焦糖的厂家。所以,我国的焦糖工业亟待有志者去开发研究。生产工艺如上所述,现代科学技术虽还未能彻底认识焦糖反应的机理,但对非酶褐变反应的前期机理及反应生成物却已有了明确的认识。一般认为,焦糖反应有两种类型:一类是在有胺伴随下的美德拉反应,即由葡萄糖+NH3-R生成雪夫氏碱(SehiffsBase),进一步加热生成N-取代葡基胺(N-substitutedqlycosylanine).另一类是纯焦糖化反应(单纯地加热葡萄糖的焦化反应),即在相当高的高温下(大约200)使碳水化合物产生醛类,然后缩合成染色成份。两类反应都能产生醛类和二羰基化合物,但美拉德反应渗入含氨成份,此反应机制可粗略地归纳为3步: 第1步:启动反应。A、糖-氨结合;B、阿马都利(Amadori)分子重排反应。 第2步:降解反应产生具有强紫外光吸收的无色物,释放二氧化碳。C、糖脱水。D、环开裂。 第3步:缩合反应形成高分子量的强染色成份。E、醛醇缩合;F、醛-氨聚合和含氨杂环化合物的形成。 根据上述原理,现代焦糖色的制造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 (1)常压法,即开口锅生产的方法。一般是用一只热交换器上面载1个开口的分离器,在常压下将糖料加热到一定温度,加入氨水,继续加热到终点。目前国内绝大多数生产厂采用的是类似此种方法。但常压法的温度难控制,质量不稳定,粘度大,应用不方便,大规模工业生产不宜采用此法。但国外某些品种也有采用此法的。 (2)加压法。此法系将糖料置于具有搅拌器的反应锅内,以蒸汽加热(亦有以油浴加热)到一定温度后加入不同的技术助剂,保温一定时间,达到终点后,出料过滤并迅速冷却到38 以下包装。不同的技术助剂,不同的温度,不同的保温时间,不同的PH值,可以得到迥然不同的产品,这些工艺参数是被高度保密的技术。目前,国外的许多高质量焦糖都是用加压法生产的,国内近年才开始学习此法,但真正能大批量生产的单位还不多,尤其是不能保持产品的一致性和高质量。 (3)挤压法。此法系将糖料喂入具有螺旋杆的挤压机,经数分钟的高温后被喷出并磨碎,得到含水3%左右的粉末焦糖。也可以用淀粉或糊精作原料而制得。据笔者所知,国内几乎没有这种技术,而国外这方面的技术资料也极难得到。笔者与数友人致力于这种工艺的研究已数年,最近才初见端倪,不久可望投入试验。国内目前有少数单位用喷雾干燥或真空烘干法少量生产固体焦糖,其工艺不够成熟,产品质量、包装方面存在不少问题,因此国内的固体焦糖未形成生产能力。 分类国际上通常把焦糖色按其功用分为四类,见附表。焦糖的分类 类别名称 功能 色强 总氨 总硫 普通(酒精)焦糖酒精中稳定0.010.140.10.2 亚硫酸钾钠焦糖酒精中稳定0.050.130.30.30.30.3上述分类是基于这样的一种情况,即没有一种焦糖能同时适用于所有的应用领域,因此国外的焦糖品种有几十个,甚至还有风味焦糖,即加入某种氨基酸使焦糖带有某一种特有气味。发展前景虽然我国的焦糖生产技术落后,国外对焦糖技术封锁比较严,但也不必花大量资金去进口,我们完全可能在现有的基础上,通过刻苦的科学实验,自力更生地发展我们自己的焦糖工业。那些唯利是图、粗制滥造的个体焦糖户,政府主管部门应通过法规去管理、引导其提高,而其中的绝大部分将会被淘汰。初具工厂规模的专业厂,应建立起科学化规模生产的格局,以质优价廉去占领市场,我国的焦糖市场是十分广阔的。引证文献1 期刊论文 焦糖色素生产及应用的进展 - 食品工业科技2007(4) 、 2会议论文 焦糖色素的分类、生产工艺以及发展前景 中国食品添加剂生产应用工业协会着色剂专业委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