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纹门锁与智能家居连接方案_第1页
指纹门锁与智能家居连接方案_第2页
指纹门锁与智能家居连接方案_第3页
指纹门锁与智能家居连接方案_第4页
指纹门锁与智能家居连接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现代指纹锁技术发展瓶颈与突破,一、核心,二、用户关心的,三、科裕自动对焦技术,四、与智能家居的连接方式,五、指纹锁产品国家检测标准与需术的一致性,六、提高指纹锁大众认知度的意义与义务,七、提高产品质量的措施,目录,第一章核心,相机发展历史,1991年40万像素1999年200万像素现今民用相机1万6千万像素量产8千万像素,对于指纹识别技术,过去人们只能在电视剧、科幻电影中了解到它,最近几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生物识别领域研究技术究热潮的掀起,指纹识别技术逐渐走向了更为广泛的民用市场,并已开始出现在人们的生活当中,开始被大众所熟知。据考古发现,早在公元前70006000年,古代亚述人和中国人就已经意识到了指纹的特点,并应用到合同、契约的签订中。到19世纪中叶,人们开始了对指纹的研究,并产生了两个重要的结论:1、唯一性:没有任何两个手指的指纹纹线形态是一致的;2、不变性:指纹纹线的形态是终生不变的。这两个重要的研究结论使得一些国家的政府开始使用指纹来进行罪犯鉴别,如阿根廷在1896年、苏格兰在1901年,其他一些国家在二十世纪上叶纷纷引入了指纹识别技术来鉴定罪犯嫌疑人。用计算机对指纹进行自动识别起源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这时候出现了能够处理指纹图像的计算机硬件。从此刑侦用的指纹自动识别系统(AFIS)逐渐在全球开始广泛应用,不过当时的指纹采集一般都采用油墨捺印的方式。1980年以后,随着个人计算机和光学指纹采集器的发明,指纹识别技术开始进入了一些非司法领域。1990年后,廉价指纹采集器和计算比对设备,及相应的匹配算法的出现,使得指纹识别技术走向了基于民用的普及应用。因此,从历史上看,人们对指纹识别技术有着长期的了解和研究,对指纹的性质也有着深刻的认识。所以,指纹是当之无愧的“物证之首”。,指纹识别枝术,指纹识别发展史,第二章用户关心的,二、用户关心的,用户调查表,二、用户关心的,不少企业关心的近利or远瞩,第三章自动对焦指纹识别,媲美相机自动对焦指纹识别(科裕独家专利),科裕采用与相机类似的独家专利自动对焦识别技术,使对焦后的指纹纹理更清晰,并且再进行多次不同方法的对比,使认假率、拒真率更低,有效数据更高效!,科裕自动对焦指纹识别,科裕自动对焦指纹识别,局部放大对比,第四章与智能家居的连接方式,当有线的智能家居由于布线繁琐、不易推广、成本过高渐渐被市场淘汰,而无线智能家居系统更注重简易性,维护的方便性。同样具备智能家居的各项功能,但是控制方式从有线改为无线。它不同于某些有线系统的无线控制终端,在控制与被控制之间完全采用无线连接,不需要经过转换,可以实现从最简单的一个控制器控制一个灯的开关直到复杂的全家灯光、窗帘、空调、门禁、电器设备的全面智能控制。无线智能家居目前主要分为315MHz、433MHz和2.4G等多种频率的低速数据连接。433MHz、315MHz是数据传输领域的老产品,用来做数据传输存在巨大隐患:此系统,它的致命弱点是系统安全保密性差,很容易被攻击,被破译,通信技术落后,通信不可靠,系统不稳定;2.4GHz无线技术是一种短距离无线传输技术。2.4GHz是全世界公开通用使用的无线频段,蓝牙、zigbee、wifi等都工作在这一频段,在2.4GHz频段下工作可以获得更大的使用范围和更强的抗干扰能力。该技术广泛应用于家用及商用领域。随着各种2.4GHz外设普及,2.4GHz频段变得越来越拥挤,让2.4GHz产品使用体验变差。目前国内智能家居系统组成方案,基本是由zigbee系统组网,wifi远程监控等组成;Zigbee系统具有极简单的组网技术,可以把终端采集系统(智能锁、LED灯、触摸开关、温度监控、煤气检测等等终端系统)的信息上传给zigbee协调器(分配终端采集路由地址,协调各终端系统信息)、然后把zigbee协调器信息上传服务器,服务器可通过wifi,或者GSM等方式进行远程服务监控。,四、与智能家居的连接方式,无线智能家居是智能家居系统现时系统的主干路线,第五章纹锁产品国家检测标准与需术的一致性,五、指纹锁产品国家检测标准与需求的一致性,第六章提高指纹锁大众认知度的意义与义务,六、提高指纹锁大众认知度的意义与义务,提高指纹锁大众认知度的意义与义务,第七章提高产品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