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综合管理的临床受益_第1页
冠心病综合管理的临床受益_第2页
冠心病综合管理的临床受益_第3页
冠心病综合管理的临床受益_第4页
冠心病综合管理的临床受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冠心病综合管理的临床获益,目 录,冠心病的概述和关注重点麝香保心丸对冠心病重点问题的关注麝香保心丸的临床获益缓解冠心病症状减少不良事件靶器官获益安全性麝香保心丸的研究进展,目 录,冠心病的概述和关注重点麝香保心丸对冠心病重点问题的关注麝香保心丸的临床获益缓解冠心病症状减少不良事件靶器官获益安全性麝香保心丸的研究进展,估算我国心血管病(冠心病、脑卒中、心衰、高血压等)现患人数2.9亿,每10位成年人中有2位患心血管病。估计每年约350万人死于心血管病,即每10秒钟心血管病死亡1人,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呈上升趋势,中国心血管病报告 2012,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2,冠心病发病机制,各种因素对动脉内皮的损伤,导致动脉壁的慢性炎症反应,逐渐形成粥样斑块。,Libby P. Circulation. 2001;104:365-372; Ross R. N Engl J Med. 1999;340:115-126.,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冠心病患者常合并其他靶器官损害,Pepine et al. Am J Cardiol 1998;82:23S-27S,LDL-C进入内皮启动动脉粥样硬化进程,斑块形成、破裂,卒中TIA,心梗心绞痛,高血压肾衰肾小球硬化,冠心病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是系统性,进展性疾病长期坚持治疗对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改善疾病预后有更加明确的获益,关注血管内皮关注易损斑块关注治疗性血管新生,冠心病治疗关注的重点,血管内皮受损,内皮功能障碍,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始动环节1,也是常见心脑血管疾病的始动因素血管内皮功能是反应各种心血管危险因素与血管自身修复能力对血管壁影响的综合性指标2不仅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有预测意义,而且对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临床事件发生都有独立的预后价值2,3保护血管内皮、防治内皮功能障碍已成为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重点方向,罗心平等。麝香保心丸减少高脂血症对动脉壁损害作用的实验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8;18(8):486-489.王丽洁,罗心平,等。长期口服麝香保心丸改善冠心病病人血管内皮功能的临床研究。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8;6(2):129-131. Anderson TJ. Prognostic significance of brachial flow-mediated vasodilation. Circulation.2007;115(18):2373-5.,为何冠心病治疗需要保护血管内皮功能?,内皮损伤,功能障碍,血栓形成,血管收缩,斑块破裂,血管病变,关注血管内皮,增加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引起蛋白尿,启动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引起血压升高,管腔狭窄,造成心脑血管事件,Pepineet al. Am JCardiol1998;82:23S-27S,11,关注血管内皮,Gibbons GH,et al.Clin Cardiol.1997;20(11 suppl 2):18-25,LDL-C,BP,危险因素,氧化应激,内皮功能不良,NO 局部介质 组织ACE-A,糖尿病,吸烟,PAI-1,VCAM、ICAM,内皮,生长因子,蛋白水解,形成血栓,炎症,血管收缩,血管病变及重构,斑块破裂,临床事件,PAI-1: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因子1ACE: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血管紧张素VCAM: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ICAM:细胞间粘附分子,在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中,内皮功能不良扮演重要角色,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脉内常存在多个不稳定斑块,Int J Cardiol. 2005 Jul 10;102(2):201-6,结论:在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中,约1/3的患者冠脉中存在多个易损斑块。易损斑块的出现具有累积效应,一个易损斑块的出现意味着可能会出现更多的易损斑块。,冠心病的治疗还需要关注什么?,关注易损斑块,引起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混合斑块的发生率达76%,EuroIntervention.2008 Nov;4(3):318-23.,关注易损斑块,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肌梗死,猝死,易损斑块的进展过程,易损斑块,斑块破裂,血栓形成,Nissen SE. Am J Cardiol. 2000;86(4B):12H-17H.,关注易损斑块,易损斑块,稳定斑块,抑制炎症,降低氧化应激调整脂质代谢,如LDL,HDL,稳定易损斑块的措施,Shishehbor M H, Brennan M L, Aviles R J, et al. Statins promote potent systemic antioxidant effects through specific inflammatory pathwaysJ. Circulation, 2003, 108(4): 426-431.,Folkman在1970年代早期发现血管新生:在肿瘤生长过程中血管生长因子与血管新生有关联1983年, Kumar 等研究心肌梗塞后在人心脏发现“血管生长因子” 1980年代中期,确定并纯化了多种与血管新生有关的多肽1994年 Jeff Isners 实验室倡导将血管生成用于心血管研究中。Ellis Ungers 实验室发现应用促血管生成的蛋白质可以改善冠脉侧支。,Judah Folkman (1933-2008)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于70年代提出了肿瘤新生血管学说,该理论后被心血管领域应用于促血管新生研究,什么是治疗性血管新生?与冠心病的治疗有何关系?,促进治疗性血管新生,治疗性血管新生(Therapeutic,药物搭桥(药物促进的治疗性血管新生),手术搭桥(冠脉旁路血管移植术),2000年,Carmeliet 等提出了治疗性血管新生的概念,即通过干预,在缺血心肌上调促进血管生长的细胞因子或受体,促进新的小血管生长,建立能够有效供血的侧支循环,达到恢复缺血心肌血供、改善患者症状和预后的目的,也可以形象地称它为“药物促进的心脏自身搭桥”,Carmeliet P. Mechanisms of angiogenesis and arteriogenesisJ. Nature medicine, 2000, 6(4): 389-395.,减轻或防止心肌缺血坏死预防和延缓缺室壁瘤形成改善临床症状和预后,治疗性血管新生的意义,Carmeliet P. Mechanisms of angiogenesis and arteriogenesisJ. Nature medicine, 2000, 6(4): 389-395.,2013年欧洲心脏病协会肯定了微血管治疗的意义,大量证据证实了冠脉微血管障碍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是优化患者管理的必要的评估指标冠脉微血管障碍是导致心血管和心肌疾病的重要的风险标志,从而成为稳定型心绞痛和微血管阻塞患者治疗的新靶点,Crea F,Camici PG,Bairey Merz CN. Coronarymicrovasculardysfunction: anupdate. EurHeartJ.2013 Dec 23.,目 录,冠心病的概述和关注重点麝香保心丸对冠心病重点问题的关注麝香保心丸的临床获益缓解冠心病症状减少不良事件靶器官获益安全性麝香保心丸的研究进展,麝香保心丸专注保护血管内皮,专注血管长期保护,改善预后麝香保心丸独特的血管保护作用,长期应用(6个月)可明显改善血管内皮功能1,抑制炎症,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2,3,改善临床预后不同于活血化瘀类药物,麝香保心丸侧重于整体血管保护更适合与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联用,不产生抗凝作用叠加反应4冰片含量少,不增加胃肠道不良反应患者依从性极佳4,朱慧,罗心平等。中成药 2010(03).洪永敦,吴辉等。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6;26(9):780-783.沈伟等。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0(12).王丽洁等。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8;28(5):399-401.,对血管内皮形态结构的保护,麝香保心丸组血管形态学研究,电镜观察血管内皮细胞结构完整、脱落减少,正常兔血管壁:内皮细胞完整,基底膜及内弹力膜完整,平滑肌细胞正常,高脂模型兔血管壁:内皮脱落,内弹力膜消失,残存平滑肌被大量胶原纤维包围,SX组兔:内皮细胞存在,吞噬脂质。内弹力膜完整,未见明显胶原纤维增生,平滑肌肿胀,基质变浅,罗心平等,麝香保心丸减少高脂血症对动脉壁损害作用的实验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8;18(8):486-489,升高NO水平,升高SOD水平,抑制氧化应激,保护血管内皮,NO(umol/L),SOD(U/mL),*,*,入选80 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 SXBXP 组和对照组, 两组均给予冠心病常规治疗, SXBXP 组加服 SXBXP. 2 丸/次, 3 次/日, 至少6 月。检测血管内皮功能相关因子。随访期间 SXBXP 组 NO、 NOS、 SOD、 ET 均较对照组改善。 SOD 水平于随访 3 个月、 NO水平于随访6 个月时达统计学显著差异。随访18个月时, SXBXP组中继续服用 SXBXP 的患者 FMD、 NO、 NOS、 SOD 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冠心病患者长期服用麝香保心丸6 个月可明显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与对照组同期比较,*P0.05,朱慧,罗心平,等。麝香保心丸长期用药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改善作用的研究。中成药 2010;32(3):363-366.,与对照组同期比较,*P0.05,联合阿司匹林,抗凝护脉,有效保护血管内皮功能,*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1;# 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P0.01,*#,*#,观察组治疗后血NO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 , 血 ET-1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T-1 有强烈的收缩血管作用,而 NO则有扩张血管的作用, 生理状态下二者保持动态平衡,其血浆水平一定程度上反映机体血管内皮功能状况。该研究表明麝香保心丸和阿司匹联合应用能够发挥较好的血管内皮保护作用。,血内皮素-1浓度(ng/L),血NO浓度(mol/L),邹慧兰,郭宏伟,唐婕,张爱军。麝香保心丸联合阿司匹林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APN、E T-1、NO的影响。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3;11(2):143-144.,显著降低血内皮素-1 ( ET-1)水平,显著增加血一氧化氮水平,108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除治疗原发病 、 调脂 、 稳定斑块 、 对症等治疗外,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疗程为12周:观察组:麝香保心丸(45mg, 3次/日口服)+ 阿司匹林片(0.1g,1次/日口服)对照组:阿司匹林片(0.1g,1次/日口服),治疗后巨噬细胞金属蛋白酶(MMPs)的变化,4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联合运用HMP和常规治疗20周检测血清MMPs,并以单用常规治疗为自身对照,年龄相仿的健康人为正常对照。结果:与正常人比,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清MMPs明显增高。治疗后,与常规治疗组比,HMP能显著降低血清MMPs水平,麝香保心丸有效稳定斑块,冯培芳等,麝香保心丸防治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与实验研究,中成药 2004;26(suppl):2326,通过病人及培养细胞的巨噬细胞金属蛋白酶(MMPs)变化观察麝香保心丸稳定斑块的作用,有效抑制炎症反应,研究麝香保心丸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选择80名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40例采用常规治疗,另4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麝香保心丸(2粒/次,3次/d)口服,30天后观察超敏C反应蛋白。结果:麝香保心丸组治疗后的Hs-CRP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较常规治疗组治疗后有显著降低( P0.05 )。结论:麝香保心丸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有较好的疗效。,血清Hs-CRP浓度(mg/L),*#,与常规治疗组治疗30天后比较,*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童嘉毅,等。麝香保心丸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中医药导报 2008;14(10):24-25.,将20只大白兔制成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肌梗死动物双模型,随机分为高脂饮食对照组、高脂饮食加麝香保心丸干预组,同步观察了麝香保心丸对动脉粥样硬化和缺血心肌中血管新生的影响。结果显示,麝香保心丸组的主动脉斑块阳性面积少于高脂组,提示麝香保心丸可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血管新生。,P0.01,沈伟, 范维琥, 施海明, 等. 麝香保心丸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缺血心肌中血管新生影响的实验研究 J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0, 30(12): 1284-1287.,麝香保心丸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病理性血管新生,麝香保心丸抑制病理性血管新生,促进鸡胚绒毛尿囊膜(CAM)的血管生成作用,汪珊珊,李勇等。麝香保心丸对鸡胚绒毛尿囊膜及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的促血管生成作用。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3,23(2),麝香保心丸促进治疗性血管新生,麝香保心丸能够促进缺血心肌的血管新生,增加局部VEGF水平。另外体外研究表明,麝香保心丸不增加甚至减少动脉粥样硬化部位和移植肿瘤部位的血管生长和血管生长因子的表达。,麝香保心丸 有效改善患者微循环,注:与对照组相比,DM组治疗前各项指标有显著差异P0.05-0.01;与DM组治疗前比较,DM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有显著差异P0.05。,结果显示:糖尿病患者经治疗后,甲皱微循环明显改善,管袢密度、交叉畸形、管袢长度、血流速度、血粘度均较治疗前好转。作者认为:长期应用麝香保心丸治疗,可预防糖尿病引起的血管内皮损伤及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周宁,等。麝香保心丸对2型糖尿病患者甲皱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云南中医中药 2007;28:13-14.,治疗组:2型糖尿病患者43人,在控制血糖基础上给予麝香保心丸2粒 tid,治疗1月。对照组为同期健康体检者30人。治疗前后给予甲皱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检测。,冠心病治疗关注的重点,麝香保心丸的作用,心脏不良事件风险,血管内皮,易损斑块,血管新生,改善症状,保护内皮,抑制炎症,稳定斑块,促进治疗性血管新生,冠心病治疗关注点与麝香保心丸的关系,目 录,冠心病的概述和关注重点麝香保心丸对冠心病重点问题的关注麝香保心丸的临床获益缓解冠心病症状减少不良事件靶器官获益安全性麝香保心丸的研究进展,麝香保心丸快速起效,缓解症状,最快的改善冠心病症状的中成药之一,第一个有运动平板试验证实疗效的中成药;最快30秒起效缓解胸闷胸痛,改善心肌缺血症状;改善临床症状、心电图症状与硝酸酯类药物相当,头痛、面红等不良反应明显低于硝酸酯类,并且禁忌症少,使用安全,麝香保心丸与硝酸甘油的起效时间对比,心电图改善率(%),*,*,*#,*与常规治疗组比较,P0.05;#与麝香保心丸组和氯吡格雷组比较, P0.05,心电图改善情况,入选11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 A组 、 B组、 C组、 D组,治疗2周: A组:常规治疗(阿司匹林肠溶片 +硝酸脂类 +-受体阻滞剂+他汀类药物等口服);B组:常规治疗+麝香保心丸口服;C组:常规治疗+氯吡格雷口服 ;D组 :常规治疗+麝香保心丸+氯吡格雷口服 。结果:麝香保心丸加氯吡格雷组的心电图改善的总有效率达77.9%,明显高于其他3组( P0.05 )。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同时加用麝香保心丸和氯吡格雷,可改善患者的症状及心肌血供 。,张瑞霞 ,刘会君。麝香保心丸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中西医结合心 脑血管病杂志 2009;7(9):1114-1115.,麝香保心丸显著改善心肌供血,总有效率(%),18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选取其中123例随机分成2组,A组(n=62): 单用阿司匹林治疗,B组(n=61) :麝香保心丸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比较2组心绞痛临床症状改善效果。结果: A组总有效率为67.8%,B组总有效率为 93.4,2组疗效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麝香保心丸联合阿司匹林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干预治疗可实现对血小板活化和聚集等的多途径抑制,从而更全面有效地治疗心绞痛。,心绞痛症状改善效果,张雅萍,赵 超,陶爱军。麝香保心丸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3;21(4):24-25.,P 0.05,麝香保心丸联合阿司匹林,显著改善心绞痛,目 录,冠心病的概述和关注重点麝香保心丸对冠心病重点问题的关注麝香保心丸的临床获益缓解冠心病症状减少不良事件靶器官获益安全性麝香保心丸的研究进展,麝香保心丸降低心血管剩余风险,102例AMI合并DM并接受PCI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 ( n=51 ):常规术后治疗治疗组 (n=51):常规治疗+麝香保心丸 ( 2 粒,tid)观察两组1 年后心血管剩余风险)的发生情况。,高晓东,等。麝香保心丸对PCI术后心血管剩余风险的影响。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2;4(5):420-421.,结果:无论是住院期间还是随访期间,治疗组较对照组心功能不全与心绞痛发生率均显著降低,心功能获得明显改善;两组均无再发心肌梗死或心源性猝死,P0.01,P0.01,发生率(%),麝香保心丸有效预防心脑血管事件发生,将153例ACS患者随机单盲分为两组 : 治疗组(n=77):给予麝香保心丸,每次2粒,一天3次对照组(n=76):给予安慰剂,每次2粒,一天3次两组均按 ACS常规治治疗(抗血小板药物、降脂 、 抗缺血等),随访1年结果:随访1年中,治疗组发生复发性心绞痛、 非致死性心梗 ( MI ) 、心力衰竭 ( H F) 、 需PTCA/CABG、 需再住院治疗的病例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ACS早期辅助应用麝香保心丸有效安全,可预防心脑血管事件发生, 作为辅助药物之一值得推荐。,曾群英,等。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辅助应用麝香保心丸治疗的作用及安全性临床研究。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3;1(4):221-223.,发生率(%),PTCA:经皮腔内冠脉成形术;CABG:冠脉旁路手术;两组比较,*P0.05.,*,*,*,*,*,总临床事件累计发生率(Kaplan-Meier 曲线)比较,主要临床事件累计发生率(Kaplan-Meier 曲线)比较,前期为前瞻性、随机、非盲对照临床试验,后期为队列研究将20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麝香保心丸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两组采用常规治疗,包括抗血小板、 调脂、 抗缺血等。治疗组加用麝香保心丸(每 日3次、 每次2丸)至少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25年结论:长期服用麝香保心丸(至少个月)可明显减少临床事件的发生,明显降低临床事件发生率,不良反应轻微,临床事件:全因死亡、心脑血管疾病死亡、卒中、心衰、心血管原因住院或急诊等。,朱慧,罗心平,等。长期服用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临床疗效评价。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0;30(5):474-477.,麝香保心丸减少临床事件发生,冠脉照影检查狭窄阳性率比较,麝香保心丸降低PCI术后再狭窄发生率,临床再狭窄人数比较,车贤达,钱琳艳,高瑞兰.麝香保心丸预防冠心病PCI术后再狭窄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08(04),对176例冠心病经PCI治疗的病人分为: 对照组( 常规治疗组) 和治疗组( 常规治疗加 用麝香保心丸组) 研究结果显示:PCI术后在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麝香保心丸治疗半年后比对照组在心绞痛发作人数和临床再狭窄人数上均有显著减少;冠脉造影检查结果再狭窄人数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也明显减少。显示麝香保心丸具有预防PCI术后的再狭窄作用。,P0.005,P0.05,目 录,冠心病的概述和关注重点麝香保心丸对冠心病重点问题的关注麝香保心丸的临床获益缓解冠心病症状减少不良事件靶器官获益安全性麝香保心丸的研究进展,心血管疾病的肾脏保护值得关注,慢性肾脏疾病被认为是冠心病的等危症1冠心病患者常合并慢性肾脏疾病2 ,可增加患者复合事件、心脏事件、全因死亡等不良事件的发生3同时,肾功能减退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预后产生不良影响4蛋白尿是心肾共病的重要临床指标5,Debella YT, et al. Chronickidneydiseaseas acoronarydiseaseequivalent-acomparisonwithdiabetesoveradecade. Clin J Am Soc Nephrol.2011;6(6):1385-92.Shepherd J et al. J Am Coll Cardiol. 2008;51:1448-1454. Weiner DE, Tabatabai S, et al.Am J Kidney Dis 2006; 48: 392401.Lancet 2010; 375: 207381林善锬。慢性肾脏病与心血管病的相互关系一个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6;5(3):201-203.,麝香保心丸抑制高血压肾病相关炎症状态,麝香保心丸降低肾脏血管紧张素水平,降低 肾脏组织中血管紧张素浓度: 应用麝香保心丸8周后,无论高剂量组还是低剂量组均使肾脏组织中的血管紧张素浓度显著降低,且随剂量升高降低效果更好,麝香保心丸降低肾脏炎症相关指标表达水平,应用麝香保心丸8周 可明显降低肾脏羰基蛋白含量 抑制肾小球单核/巨噬细胞浸润,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neral Medicine 2011: 4 131-139,麝香保心丸 显著防治高血压肾损害,尿微量白蛋白(mg/24j),血2-MG(mg/L),尿蛋白定量(g/24j),Ccr(mL/min),早期肾损害者检查,临床肾损害者检查,方法:将符合高血压肾损害诊断标准的12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给予联合降压药物治疗。治疗组均加麝香保心丸2丸,tid;对照组有心绞痛者加消心痛10mg, tid。疗程均为8周。结论:麝香保心丸显著改善肾损害相关临床指标,对高血压所致肾损害有显著的预防与治疗作用。其机理可能与麝香保心丸能显著提高血中NO、降低E-1水平,扩张肾脏血管,改善肾脏微循环有关。,胡顺金,等。麝香保心丸对高血压肾损害防治作用的临床观察。中成药 2004;26:52-54.,*#,*&,&,*&,注:与治疗前自身比较,P0.05,*P0.01;与治疗后对照组比较,&P0.05,#P0.01。,麝香保心丸 显著治疗心力衰竭所致肾损害,尿微量白蛋白(mg/24j),尿蛋白定量(g/24j),Ccr(mL/min),Scr(mol/L),注:与治疗前自身比较,*P0.01;与治疗后对照组比较, #P0.05。,*#,*#,*#,*#,将确诊为心力衰竭肾损害者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除祛除诱因及必要的对症、对因保守治疗外,均予强心、血管转化酶抑制剂、利尿等处理。治疗组加麝香保心丸2丸,tid。均观察6周。结果:在心衰均控制情况下,治疗后两组除对照组尿NAG无明显改善外,其余各项指标均改善显著(P0.05、0.01),但包括尿NAG在内而除BUN外的各项指标均以治疗组改善更显著。结论:麝香保心丸对心力衰竭所致肾损害有显著的治疗作用。,翟晓丽,等。麝香保心丸对慢性心力衰竭肾损害作用的临床观察。中成药 2004;26:55-56.,目 录,冠心病的概述和关注重点麝香保心丸对冠心病重点问题的关注麝香保心丸的临床获益缓解冠心病症状减少不良事件靶器官获益安全性麝香保心丸的研究进展,麝香保心丸安全性经权威认证,2007年国家药监局监测报告,麝香保心丸安全性好,所致不良反应少,仅少部分患者见舌下含服者有舌麻感,未发现过敏、消化道出血、血小板减少、青光眼、糜烂性胃炎等不良反应。,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无肝肾功能损害,对肝肾功能无不良影响,王丽洁; 罗心平等,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长期应用麝香保心丸的临床耐受性与安全性评价,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8; 28(5): 399-401,ALT U/L,Scr umol/L,在治疗中各时间点两组患者的肝肾功能总体水平相同,无明显差异。各组内在治疗前后肝肾功能总体水平亦无明显变化,RBC1012/LWBC109/L,PLT109/L,对血常规指标无不良影响,在治疗中各时间点两组患者的血常规总体水平都相同,无明显差异。各组内在治疗前后血常规总体水平亦无明显变化,采用随机非盲两组平行对照的研究方法对照组100例:常规抗血小板、调脂、抗缺血治疗组100例:常规治疗+麝香保心丸45mg tid 6个月,结论:在现有冠心病常规治疗基础上长期加服麝香保心丸,临床耐受性和安全性良好,对肝、肾功能无不良影响。,蟾酥等药物组分半衰期很短,不会因药物蓄积产生不良反应,对蟾酥中5种主要成分进行药代动力学研究的结果发现,这些成分的半衰期均很短(1.753.85 小时),每天3次间隔服用在保持有效物质浓度的同时,不会因药物蓄积而产生不良反应,J Chromatogr B Analyt Technol Biomed Life Sci.2007 Nov 15;859(2):157-63.,目 录,冠心病的概述和关注重点麝香保心丸对冠心病重点问题的关注麝香保心丸的临床获益缓解冠心病症状减少不良事件靶器官获益安全性麝香保心丸的研究进展,麝香保心丸系统生物学研究,系统生物学中西医学贯通之桥梁,中医强调的是整体论, 西医则强调还原论, 所以多年来许多学者认为两者格格不入, 但事实证明, 到了系统生物学时代, 它们找到了共同语言。,系统生物学的理论和方法在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形成了系统生物医学。由于其具有的系统论、整体论特征使中西医结合成为可能。系统生物学在基本理念和方法方面都可以成为中西医学贯通之桥梁。,陈竺,系统生物学解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