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功率放大器(D类)_第1页
音频功率放大器(D类)_第2页
音频功率放大器(D类)_第3页
音频功率放大器(D类)_第4页
音频功率放大器(D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 录 ? W1 A b s t r a c t 2 弓唁3 1. 1 音频放大器背景 3 1.2 D 类音频功率放大器的发展动态 4 1.3 主要研究 内容及指标5 1.4 论文组织 结构 5 第二章 功 率放大器原理 6 2. 1 功率放大器种类 6 2. 1. 1 A 类 放 大器 6 2. 1.2 B 类放 大器 6 2. 1.3 AB 类 放大 器7 2. 2 D 类 放大 器 7 2.2.1 D 类放大器工作 原理 8 2. 2. 2 模拟脉 宽调制8 2. 2. 3 数 字脉 宽调制 9 2. 3 D 类 功放 的输 出级 11 2.4 免除滤波器设计技术12 第三章 D 类音 频放大器 的设计 因素 13 3. 1 合适 的功 率管尺寸13 3.2 保护 电路 13 3.3 絲14 3.4电磁干扰 禾 口 布局 15 3.5 LC 滤波 器 设 计 16 3.6 系统成本考虑 16 第 四章 SP8803 模块设计 17 4. 1 SP8803 概述 17 4. 1. 1 特 点 17 4. 1.2 应 用 17 4. 1. 3 典 型应 用 电路18 4.1.4 模 块框 图 18 4. 1.5 管脚配置和说 明18 4. 1.6 电器特 性 19 4.2 电路模块 设计 20 4.2. 1 基 准 电压源 电路 设计 :20 4. 2. 2 过 温 保护 22 4. 2. 3 欠 压保护 23 4.2.4 上 电复位 24 4. 2. 5 三 角波振 荡器25 4. 2. 6 PWM 调制器 27 4. 2. 7 BD 调制 PWM 脉冲 的进 一步 处理 29 4. 2. 8 死 区控制及 驱动 原理 30 4. 2. 9 短路过流保 护34 I 4. 2. 10 数字音 量控制 36 4.2.11 电路启 动 过程 37 4. 2. 12 前 置运 放 38 4.2. 13 芯片整 体仿真 39 4. 3 本章小结 4 1 第 五 章 总结 及展 望 42 5. 1 总结 42 5. 2 展望 42 4 3 4 5 II 摘 要 本文设计 了一种D类音频功率放大器 电路 ,相 比于传统功放 ,D类功放有其独 特 的性 能优 势 。高效率和低 能耗使其在移动音频设备 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 。 本文在 阅读 国内外有关文献 的基础上 ,介绍 了 目前主要 的非线性和线性功 率放大 器并总结其优缺点,介绍 了传统D类放大器 的工作原理和 实现方式 ,并在此基础 上提 出 了一种可应用于无滤波器D类功率放大器 的改进脉宽调制方式 。无滤波器D类功率 放大器 的子 电路包括带斩波稳定的高性能运算放大器 、低噪声 比较器 、250KHz振荡器 、输 出功 率级 电路、过温保护 ,过流保护 电路等 。在反复计算调试 的基础上对 电路进行 了模块 电 路仿真 和系统整体仿真 ,达 到 了设 计指标 。 采 用CADENCE公司 的Virtuoso设计 工 具进 行 电路 设计 仿真和 版 图 ,采 用 华 润 上 华 0. 5um双 多晶双铝 的BICM0S工 艺 。在 电源 电压5V,负载为4 Q 时实现 了3W的功率输 出,最 高效率90%, 谐波失真小于10% , 64阶音量调制 。 关键词 :D 类功率放大器 ,无滤波器 ,脉 宽调制 ,功率输 出级 。 中 图分类 号 :TN4 A b s t r a c t C om pared w i th the traditional audio pow er am plifiers, the class D am plifi er p ossesses large developm ent foreground. The reason is the later has several characters, such as sm al l volum e,high eff iciency, low distortion and high pow er m ake i t apply to m obile devices m ore and m ore w idel y . T he fam iliar linear and non-linear pow er am plifiers are i ntroduced fi rstl y, and then the analysis of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se am plifier is gi ven in this thesi. C om parison betw een the tradi tional class D pow er am plifi er and the am plifier that is based on an im proved pulse-w i dth m odulated (PW M ) m odulation for fi l ter-less class-D is done i n detail. Filter-less class D am plifi er consists of an operational am plifier, a com parator, a tri-angular generator, a pow er output stage and the protection ci rcui ts. The class-D am plifi er has been verifi ed i n Silicon and can m eet all requirem ents. ED A tool C A D EN C E is used for the ci rcui t sim ulation and l ayout desi gn . The process of C SM C 0. 5um D PT M C M O S M ixed signal standard C M O S is selected for m anufacturing. Testi ng results show that the output pow er is 3W , the m axim um eff iciency is higher than 90% and T H D is sm aller than 10% . K ey w ord : C lass-D am plifi er,filter-less,PW M ,pow er output stage. C l a s s if i c a t io n C o d e : T N 4 2 第 一章引言 1.1 音频放大器背景 音频功率放大器是MP3播放器 、笔记本 电脑 、手机 以及便携式DVD等消费类 电子产品 中应用最广泛 的组件之一,有很大 的市场 。传统音频功率放大器主要有A类 ( 甲类 )、B类 (乙类)和AB类 ( 甲乙类) ,由于AB类 功率放大 器 能够提供高 品质 的信 号放大性 能 ,所 以已 经被广泛 的应用 ,然而AB类功率放大器工作时 ,由于直接对模拟信号进行放大 ,工作期 间必须处于线性放大区,因此其功率耗散较大 2 , 在大输出功率情况下,AB类放大器 会对功率器件构成极大威胁 ,此外 ,AB类功率放大器还存在如下 的缺点:1. 效率低 , 其输 出功率不可 能很大 ;2. 大 功率输 出时,通 常 需要 散热器 ,因此系统体 积 较 大 。随 着科技的进一步发展 ,更多、更新 的便携式多媒体产品都要求其 中的音响系统具有更小 的外形设计和更大 的 电池容量 ,所 以上述缺 点都成 为AB类 功率放大器 的致命 弱 点 ,限制 了 AB类音频功放的进一步发展。 近些年来 ,随着各领域数字化程度不断加深 ,D类音频 功率放大器逐渐进入 了人们 的视线 ,D类放大器 的工作方式不 同于A类 、B类和 AB类 ,它采用切换 电压方 式 的 同时利 用数字信 号控 制 导通 时 间 以放 大信 号 ,其输 出级 的工作状 态不 是 完全 导通 就 是 完 全截 止 ,因此输 出器件 的功耗非常小,使它 的效率远 比A类 、B类和 AB类要高的多,同时D类 放大器 的效率和输入信号 的大小无关 ,不像AB类放大器只有在很高 的输 出功 率 时才 能达 到比较高的效率,在电源电压为额定值时,D类放大器的效率高达80% -90% 以上 2 ,其 平均效率大约要 比AB类放大器高2-3倍 , 也就是说, 通常系统 电池的寿命可 以延长2-3倍 , 同时在输 出功率一样 的情况下 ,D类音 频功率放大器 的表面温度会远远低于AB类 ,因此 使用 时不需或只需要一个很小的散热器 ,这就大大减小 了D类音频功率放大器 的体积, 具 体来说D类音频功率放大器的优 点是 :( 1)节能 ,所需散热片 小,这样可 以节 省空间 ,系 统可 以设计得较轻 、较 小 ;( 2) 电源使用效率很 高 ,可 以延 长系统 电池 的寿 命 。上述优 点使得D类音频放大器和模拟音频放大器相 比时具有很大 的优势 随着 目前市场上消费 电子行业 的快速发展 以及音频功率放大器 高效 、节 能和小型化 的趋势 ,D类音频功率放大器开始逐渐取代AB类 进 入可携式产 品、家庭AV设备 、专业影 音、汽车音响、平板电视、媒体播放器和笔记本 电脑等多个领域,可以说, 在未来的很 长 时间内,D类音 频 功率放大器将 一直 是研 究 的热 点 ,如何 设计 出一款 兼顾 效 率 与保真 度 的D类音频功率放大器也会越来越成为众多研 究机构和企业所关注的课题 。 3 1.2 D 类音频功率 放 大器 的发展动态 D类 工作模式在 1959年 由Baxandal 1首先提 出,即使用脉冲形式 的信号来驱动 高速 的 功率开关 ,该脉冲信 号一般 都是脉 宽调制 (PWM)信 号 ,它 的低频部分包含 了调制 信 号 的 信息 ,通过一个低通滤波器 以后 ,可 以将调制信号重现 。从60年代起 ,人们就开始 尝试 研制D类放大器,最早是想用真空管来研制D类放大器 ,但 由于受到真空管在 电压 降和 电 流能力方面的限制 ,降低 了放大器 的效率,限制 了放大器 的输 出。在60年代后期 ,双极 型 晶体管取代 了真空管 ,此 时研制低频高效D类放大器 的条件 已经成熟 ,然而 由于D类放 大器需要在高频条件下工作 ,其工作频率至少为20KHZ音 频频率 的4? 5倍 ,因此 在这样 的高频下 ,使用双极型 晶体管会产 生连续的开关损耗 ,这 限制 了D类放大器效率 的提 高 。 直到1970年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 效应 管 出现后 ,满足 了D类放大 器对高开关速度 和 低 导 通损耗 的要求,实现 了高性能的开关器件 ,这才开发 出宽频带D类音频功率放大器D 类音频 功率放大器从一经 问世立 即显示 出其高效 、节 能、数字化 的显著特 点,引起 了电 子工业界的广泛关注。 由于现在设计技术 的不断提高,D类音频功率放大器 的性能得到 了突飞猛进 的改善 , 在音质 方面 己经逐渐追上 了AB类 的性 能,这使得其近年来在市场上有极快 的发展 ,根据 专业调研公司的数据 ,2005年全球D类音频放大器销售总值 已达2亿美元 以上 ,2006年增 长至约3. 5亿美元 ,而2008年市场需求将会超过6亿美元 ,按照这样 的增长速度 ,预计 到2010年将达到 10亿左 右 的规模 ,发展前景 十分 乐观 。 目前D类音频功率放 大器市场 中的主流产 品几乎都来 自欧美 的各大半 导体 设计 公 司,如美 国国家半导体 (National)、德州仪器 (TI)、美信 (Maxim)和Tripath公司 ,此外 还有 欧洲 的意法半导体 (ST)、欧胜 (Wolfon Micro)和飞利浦 (PHILIPS)等 ,而包括 台湾 在 内的中国半导体企业都极少有 能够 与他们竞争 的产 品。 国际方面, 首先介绍 的是美 国的Tripath公司 , 该公司拥有称为数码功率处理 (DPPTM) 的专利技术,此技术采用多种信号处理技术 ,包括 自适应预处理、噪声整形、预失真处 理和 A - 2: 调制 电路 ,进一步减小 了失真和噪声 ,确保 了音频高保真性能的同时也完成 了高效率 的放大 ,Tripath公司将基于DPPTM原理设计 的放大器称 为T类放大器 ,该类 放 人器具有髙保真、高效率 、体积小、重量轻等特 点,该类放大器在推动40hm负载 时功率 可达90W , THD+N小于0. 1% ,效率高达90% 。 作为全球D类音频功率放大器行 业 的领先 公 司,TI于2005年5月推 出较 为先进 的20W 单声道高功率数字输入D类音频放大器TPA3200D1,该芯片突破传统 的模拟输入 ,向全数 字化功放更进一步 ,该芯片在 18V 电源 电压下推 动80hm负载 时功率可达20W, THD+N小 于 0. 1% , 效率高达85% 以上 。 另外 ,NS, ST, PHILIPS, YAMAHA等公司也纷纷推 出 自主设计的D类音频功率放大器 , 如NS的LM系列,ST的STA系列 ,PHILIPS的TDA系 列 ,YAMAHA 的YDA系 列等等 。 4 国 内方面 ,1998年 11月 ,成都天奥 公司发布 了具有 自主知识产权 的D类 音频 功率放 大器 ,并于2000年研制 出6通道专用芯片DPPC2006,其转换效率达到了90% 以上 , 目前, 该公司数字音频功放 IC 已广泛应用于DVD、汽车音 响、家庭影院和背投 电视等领 域 。 2005年 12月,成都华微 数字音 频功放芯片幵发与模块制造 项 目己成功通 过 国家 电子信息发展基金办公室验收,并得到高度评价 。同时诸多公司也 已开始或者有 计划 向 D类音频功放芯片化方 向投入大量人力与物 力 ,种种迹象表明,近几年 ,国内公 司在D类 音频功率放大器幵发方面将作 出突破 。因此 ,对D类音频功率放大器 的相关技术 进行研 究具有非常重要 的意 义 。 1.3 主要研究 内容及指标 本课题是设计一款 3W 无滤波器 D 类音频功率放大器 ,能够获得较 高的音 频质 量和 效率 ,并能达到下述 主要技术指标 。 (1) 电源 电压 工作 范 围:2.5 到 6乂 ,典 型工 作 电压 为 5V (2)工作效率:工作 电压 5V,负载 8 C2 ,输 出功率为 1.7W 时,效率可达 89% (3)采用改进 的脉 宽调制方式 ,不需要外接滤波器 (4)静态功耗较低 ,电源 电压 5V ,无负载 时 ,静态 电流典型值 :10mA (5)低 失真 ,输 出功率 1.1W , 负载 8 Q 时 ,THD 小于 0.27% (6) 64 阶数字音 量 调节 (7)提供短路保护 ,过温保护和过流保 护 1.4 论 文 组 织 结构 论 文 的组织结构 如下 : 第一章 :绪论 ,阐述 了音频放大器 的背景 ,优点 ,主要研究 内容和技术指标 。 第 二章 :功率放大器原理 ,介绍 了功率放大器 的分类和工作 原理和 D 类功放 的工作 原理 。无滤波器 D 类功率放大器 ,主要 阐述 了无滤波器 D 类功率放 大器 的 改进型 PWM 调制方案 。 第 三章 :D 类音频放大器 的设计 因素 。 第 四章 :电路模块 设计,详细说 明了本设计子模块 电路:运 算放大器 ,振 荡器 ,比 较器 ,带 隙基准 ,讲述 并分析 了它们 的结构 与原理 并做相关仿真 。 第 五章 :总结及 展 望 。 5 第 二章功率放 大器 原理 在本章中主要介绍 了各种类型的音频功率放大器 ,并对 D 类功放的工作原理做 详细 阐述 。 2. 1 功率放大器种类 根据功率放大器输 出级 的不 同可 以分为两类 : 非线性功率放大器 , 线性功率放 大器 。 线性功率放大器可分为 A 类 ,B 类 ,AB 类 。线性放大器 的输入信号是模拟信号,输 出晶 体管作为线性调节器来调节输 出电压 ,只是在静态工作点的选择上有差别 。非线性 功率 放大器分为 D 类,E 类 。它的特 点是输 出级的晶体管工作在开关状态,功率转换效 率较 尚 。 2.1.1 A 类放大器 A 类放大器原理 图如 图 2.1 所示 ,工作点如 图 2. 2 所示,A 类放大器就是传统 的线 性放大器 ,输出级用一个管子作为直流 电流源 ,提供偏置 ,在整个周期 内,总有 偏 置电 流流过输出器件。这种结构的失真最小,基本是线性的,但是效率也是最低的 3。 +VCC 丁 V i n L? j h Wb- 丨 I 丨 ! ! Pt i L i i 1 n lit 3 贫 4j r 5r t * m iijn I -* u _ I 0 3 ) W 0 图 2. 1 A 类放大器原理 图图 2. 2 A 类放大器工作 点 2. 1.2 B 类放大器 B 类放大器原理 图如 图 2. 3 所示 ,工作点如 图 2. 4 所示 。B 类放大器输 出级取消了 偏置,采用推挽输出,上下 晶体管分别工作在信号的正半周与负半周。消耗在晶体管上 的功耗相 比与 A 类显著降低 ,但是 ,功率管上仍然消耗功率 。B 类放大器 的一个缺点是 交越 失真 6 +VCC 丁 A ,一 - n n n , f 4; t 5; r t - vcc J_ : 0 ) ( D Q) G ) 图 2. 3 B 类放大器 原理 图图 2. 4 B 类放大器工 作点 2.1.3 AB 类放大器 AB 类放大器 原理 图如 图 2. 5 所 示 ,工作 点如 图 2. 6 所示 。 +V C C i I I - h i r rVbVo A - - A- - - A- - -. 、I t In In 4f Sn t ? _ 丨 丨 _ * - VCC* 0 ( 0 Q 0 图 2. 5 AB 类放 大器 原理 图图 2. 6 AB 类放 大器工 作 点 AB 类放大器在 B 类 的基础上有一个小的直流偏置 , 它远小于 A 类放大器 的直流偏置, 它用来 消除 B 类放大器产生的交越 失真 。AB 类放大 器功耗 介于 A 类 与 B 类 放大器 之 间, 更接近于 B 类 5 6 。 2. 2 D 类 放大器 D类功率放大器虽然也被称作数字化功放 ,但在 电路设计上绝不像纯粹 的数字 电路 那么简单 , 也不是直接采用一两块 芯片就认为设计大功告成 。 以数 字手段 实现模拟 功能 , 仍然 需要考虑许多模拟方 面 的因素 ,其控制方式 、元器件 的选择 、电路版 图布局等直接 影响其保真度的关键 因素 ,下面 首先说 明其工作 原理 。 7 2. 2. 1 D 类放大器工作 原理 D类放大器一般釆用脉冲编码调制即PWM (Pulse Width Modulation)控制技术 , 由前 后两级构成 。前级主要完成音频信 号的PWM ,将音频信号转换成PWM波输 出;后级 为功率 转换 电路 ,主要完成 电平转换和功率输 出。 模拟音频信号进入前置放大器后 的信号Vin,与三角波发生器产生的三角波 Vm 。进 入比较器进行比较 ,当VinVm时,比较器输 出高 电平 ,反之输 出低 电平 。 这样把输入信号的大小转变 为输 出脉冲 的宽窄 ,相当于用输入信 号Vin去调制载 波 Vm , 从而形成 占空 比随输入信 号幅度变 化 的输 出调制波Vd, 即PWM技术 。从LC滤波器 ,又得 到放大的音频信号,驱动扬声器发声。同时 由于功率管处于开关状态 ,功耗很低 ,因而 可 以获得很 高的效率 ,理论上 可 以获得90 / 以上 的效率 。到数字广播和MP3,大 多数先 进 的媒体格式都是数字 的。若 是数字信号输入 ,一开始 的取样 比较及调制过程都 不 再需 要 ,可 以采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直接把不同格式 的数字音频变换成PWM或PDM码 ,后 面 的 放大方式照 旧。 后级低通滤波器选用单端两极点LC积分 电路 ,即一种最简单 的数模转换器,可将放 大 的PWM信号解调 ,当脉冲 宽度大 时 ,电容上 的 电压就积累得高 ,反之 电压就低 。这样 既可滤掉高频开关噪声 ,又得 到放大 的音频信 号 ,驱动扬 声器发 声 。同时 由于功 率 管处 于开关状态 ,功耗很低 ,因而可 以获得很高 的效率 ,理论上可 以获得90% 以上的 效 率 。 下面介绍两种PWM调制方法 ,g口 NPWM 与UPWM 。 2. 2. 2 模拟脉 宽调制 普通 的D类音频功率放大器一般都釆用这种技术 ,原理在上一小节 中已经介 绍过 。 模拟的脉宽调制技术 ,又称为 自然采样脉宽调制 (NPWM),与其相对的是数字脉宽调制技 术 ,又称 为均勾采样 脉宽调制 (UPWM)。脉宽调制 技术可 以通过调制边沿和 开关信 号级 数 来划分 。按调制边沿可 以分为单边调制和双边调制 。双边调制在相 同的采样频率 下 ,通 过两个边沿来记录信息。AD型和型用于区分两值开关转换和三值开关转换 。这 四种基 本的NPWM调制方法 ,AD型脉宽调制 的波形是通过单边或双边三角波和输入波形相 比较得 出的,而m )型则是通过 同时让输入波形和其 反相波形和单边或双边三 角波相 比较 得 出 的。双边或者K )型都在一个载波周期 内记录 了两 次的脉 宽信息,所 以双边BD型记录 了四 次的脉宽信息,相应 的调制 出的波形在无失真 的记录输入波形信 息方面要好 ,但是调制 电路也更 复杂 。 可 以通过谱分析来进一步 的分析和 比较各种调制方法 。分析主要是通过对调制器加 单一频率的输入,然后对输 出的脉宽波形进行谱分析得来 的。通过谱分析,可以得到很 多有用的信息。对于少数 的PWM调制方法,可 以采用双傅立 叶分析 (DFS)的方法,直接得 8 到输 出信 号的按频谱分解 的表达式 。但 是对PWM进行分析是一件极为复杂和 困难 的事 , 因为PWM调制是一个很难定量分析 的过程 ,其输 出脉宽波形会受很多因素的影 响 , 比如 调制深度 ,调制信号的频率和载波的频率等。四种NPWM调制的两相差分输 出的DFS分析 ? 结果,如式2-1至式2-4其 中Ja为n阶贝塞尔函数 。 对调制波信号进行傅立叶分解 ,其频谱可 以用二维傅立叶级数表示,表达式 如下 : 7 0 二 (2- 1) n - To m si nO(2 2) CO T 2 = T om sin 0 = C O(2-3) , f To-T2 ro + r2 ) - Ah n T o t 1 -77 0 I 44J 八0 =( 2-4) 、 I 44 j =+臓 丨 s i n na ) t + a0) 2 L L 2 J (2-5) 由上面 的表达式可知 ,在其输 出频谱 中,包含输入信 号 ,载波信 号 ,载波信 号谐波 , 以及输入信号与载波 ,输入信号谐波与载波谐波相互作用得到的边带信号 ,这些 边 带信 号有可能落入音频范围内,造成音频信号失真 ,所 以对调制过程进行分析 中,一个很重 要的参数就是调制波形 的总谐波 失真 ( THD)。因此应尽可能的提高载波频率 即三 角波 的 频率 ,这样可 以减少信 号失真 。又可 以简化滤波器的设计 ,减小滤波器体积 。当然 ,开 关频率越 闻,后缀放大器 的功耗也越大 。 2. 2. 3 数字脉宽调制 随着数字技术在音频领域 的不 断发展 ,一种技术发展趋势是实现 直接将数字 的幅值 编码PCM信号调制为PWM脉宽信 号来控制D类开关功率放大器 。这样做显然可 以简化 功率 放大器设计 的复杂度 ,从直觉上讲 ,数字脉宽调制 电路必须尽可能的保 留数字信 号 的精 度 。 但是虽然这个领域在近十年来 已经吸引了很 多研究人 员的注意 , 不少 问题仍然存在 。 数字脉宽调制器就 是对数字信号进行PWM调制 ,由于数字信号是周期采样 的 ,在 一 个采样周期 内的值是相 同的,故又被称为均匀釆样PWM调制 ( UPWM )。将PWM调制应用于 数字信 号,实际上是将PCM码 的幅值变化表示为PWM 的脉宽变化 。将 幅值转化为脉宽 的变 9 化 ,类 比NPWM 的方法 ,可 以与产生数字 的三角波信号通过 比较来产生脉宽信 号。三角波 信号可以使用计数器来产生,这里需要考虑的一个 问题是计数器的计数时钟为多大才可 以满足转换后的信号不损 失精度 。 PCM信号是对信号的幅值进行量化 ,而数字 的PWM调制则是对信 号在 时间域 上做量 化。通过将时间域上的量化和信号幅值相关联,即受幅值 的调制 ,从而使输 出包 含 了信 号基带的信息。一个n位 的PCM码 ,是通过对一个釆样周期 内的采样值经过N=2n 级 量化后 编码得来 的。如果让转换后 的脉宽信 号保持信号 的精度 ,那么一个采样周期 内,对一个 采样值在 时间域上也要做N=2n级量化 。也就是说 ,要将一个采样周期细分成N=2n段 ,在 每段上定义脉宽的高低 。一般 的音频信号 ,就拿 常见 的CD音源 来说 ,其 为采 样 率为 44. IKHz, 16位编码 的PCM信号 。根据 上面的论述 ,必须要将一个采样周期细分成 65536 段来决定脉宽的大小。即数字调制器 的工作频率将为44. lkHz*65536=2. 89GHz。如此高 的频率对于当今的消费类 电子产品来说 ,是无法实现 的一个工作频率。这是数字 脉宽调 希 i j r r n、 n 、 I _ J U 、 m - r r . f J -t - A- A - A ? 、 “ t 口 r t A.模 拟 制 If* t字 调 , j - jiTLT- pin r, 图2. 7 数字调制 的概念 图2. 8表示了一个基本的数字脉宽调制器,对 比DAC加模拟脉宽调制的系统 ,数字脉 宽调制电路简单了很多,无DAC电路,无模拟的三角波发生器和 比较器,需要的仅仅是 一个减数计数器。图2. 7中,调制器输入为采样频率为f。的b位PCM信号。数字脉宽调制 器通过一个工作频率为f*2b的b位计数器来定义时脉宽信号的边沿 。这里有一点非常的 重要 ,就是调制时钟对输 出脉宽的影响 。因此对 维持系统 的性能和长期的稳 定性 ,时钟 的精度是非常关键 的, 相位噪声和别的会引起时钟抖动 的因素必须加 以控制 。 如前所述 , 所需的计数器时钟频率是对数字脉宽调制器的一个基本 的限制。既然音频系统通常需要 在16. 24位和至少44. IKHz的采样率,在这种直接 的UPWM转换中所需的时钟速度 巳经远远 的超 出了硬件所能实现的水平 。一个更为棘手 的问题是存在于PCM到UPWM转换 中的非线 性 。这种直接的数字PCM采样值到UPWM的转换过程 ,相 比NPWM有很大的不 同,可 以通过 频谱分析的方法看 出1 中固有的非线性 问题 。 10 采 样 时 钟 上 Ai L - 7 7u =4 b ? : ? j - - f i S i a Sma s i t M /? /? I 图 2. 8 基 本 的 U P W M调制 器 2.3 D 类 功放的输 出级 D 类功放的输 出级可以分为 “ 半桥 ”和 “ 全桥 ” 。如图 3. 1 所示,全桥输 出级 使用两 个半桥输 出级,并 以差分的方式驱动负载 。由于全桥结构是通过转换负载的导通 路径来 工作,因此无需负电源或隔直 电容 ,负载 电流就可 以双 向流动 。传统 PWM 调制方 案 由于 采用的是半桥输出级,因此必须要有隔直电容 1 3 。 D D | JUj I b _ _ s s 图 3.1 D 类运放 的全 桥输 出级 图 3.2 中给 出了基于 PWM 的桥接负载型 D 类放大器 的输 出波形 。在 图 3. 2 中 ,输出 波形彼此互补,从而在负载的两端产生一个差分 的 PWM 信号 。与半桥拓扑类似 ,输 出端 需要一个外部 LC 滤波器来防止负载上耗散的高频能量 ,并提取低频音频信号。 g) 1 ;i I ! “ “ r* : : L : :I : L I l“ ! I 一_ L 012345678 oi 1 !丨 n : n . I I . i ; i丨 : r 0, 5 i 4 I ? ? - * . ? i i -j. - - . - C D 丨j I 丨U 012345678 I : p y xT r F r r i 一 【 一 ir n . T I 。 1 1 1 i f ?1 - I - i - 一 - ? ? * - - - - I I i _ I t ? 1 1 I I . 丄 I i I ? 012345S78 图 3. 2 全桥输 出输 出波 形 全桥 D 类放大器 的优 点 : 1.采用单 电源供 电时输 出端不需要 隔直 电容 。 1 1 2.在相 同的电源 电压下 ,输 出信 号摆 幅是半桥放大器 的 2 倍 。 基 于 以上原因,本设计 中选择全桥输 出级作 为 D 类 功 放 的输 出级 。其 中 H 桥 通 过控 制 电路只驱动 2 个 N 型的 MOSFET 开关管 。 这是 由于釆用 NMOS 管 比驱动 P 管导通 有 更高 的开关速度,可以降低由于输出阻抗不匹配造成的失真 4 。 2. 4 免除滤波器设计技术 外部需要 LC 滤波器成 为 了传统 D 类放大器 的主要缺 点。这不仅增加 了外部应 用方 案的成本 ,而且浪费了电路板 的空间,更可能 由于滤波器 的非线性而引起放大器 的额外 失真 。本文设计的 D 类放大器采用 了一种 “ 免滤波器 ”调制方案,从而避免了以上 缺点。 B O O ). M ? 0 7 5 1 , ? ? ? ? - r. “ “ - ? ? s- “? - . ,? 、? .- - ? *v. - - 1“: h 广. -乂 二 0l2345?7e 1 I -., i t. I ll I 11 I .I f? . 一 . 1 - ? . . ? - ? ? . . .- . ? ; , j : ? i j : i j ;: a 。 :, : : 11n L7 1 : 1 PL O ? . I “ 一 ! 乏 ? ? o- “ y p y p y DD p L c = L ? P 、 一 则 HI - 0U T _ L VDD/ 2 I 1 _ G N D P V D D P G N D 图 4. 2 模 块 框 图 4. 1. 5 管脚配置和 说 明 表 1 管脚 说 明 管脚编管脚名称 号 1 一 - OUTJL 左声道输出,负极 2PGN D 功率地 3PGN D一 功率地 4 +OUT_L I左 声 道 输 出 , 正 极 18 5PV D D 功率 电源 6静音控制输入 ,低 电平 有效 ,内部上拉至 高 电平 MU T E 7VDD 模拟电源 8IN L 左 声道输入 9N C 无连接 10V R E F 内部模拟参考 电压 ,V R E F 与 G N D 之 间连接一个旁路 11N C 无连接 _ 12 N C 无连接 13一 一 DN 音量下降控制,低电平有效 14 UP 音量上升控制,低电平有效 15R ST 音量 复位 ,低 电平 有 效 16N C 无连接 17 右声道输入 18G N D 模拟地 19 关断控制输入,低电平有效,内部下拉至低电平 o H D N 20PV D D 功率 电源 n +OUT R右声道输出,正极一 22PG N D 功率地 23PGN D 功率地 24- OUT R I右 声 道 输 出 , 负 极 4.1.6电器特 性 19 E le c tric a l C h a ra c te ris tic V n: . - 6V , G am = = 18 册 , R i _ - 8 l.T *- 25 X, un l ess oiha rvse rt o led . pAkm Brm iV抽 BOtm揪 TYF MAX uni ts Sai n pi y Voft age Range Vc fc 2二 5. 5V Hc lm 6715 O iuescent C ui refit R t _场 8 ti A S .S y ut6 O unei Hl li i ir m Vh/fg- C 2 . 64m A ai ul down I ?ew 0. 510j A 1? ? V m m i i t puttow mDTE i f pani gh 4s h MUT l r g utLow CX lput O ff set Vci taV o N o Load120 W O m V Dra -So a ee O n-S tate , P W I O S FET 0 . 3 0 0 Rbowi b j . SA 0 P St Bfi oe N MOSFET022 05 Ri . -aQ . THD-1% Ta il Rl念 船JHD念 10%T ? O tt t pi ft P ow erP a f kH zW Rl 立 4QJTO =1% 19 2. ? a. o 0. 1 丨 一 , :C8L . f一 丄 R+233ItiF. N307aN3B71 I , i 卜 f- I 1 I 图 4. 12 上 电复位 电路 原理 图 图中,C8 为通过管脚 VREF 外接 的电容 ,电容值 luF。电源上 电以后 ,电源 电压给 C8 充 电,VREF 缓慢上升 ,Vm 为电源 电压通过 电阻分压得到 。幵始时,Vi nVREF, 比较器 输 出 Vo 为高 ( 芯片 内部复位 ) ,NMOS 管 N2916, N3114 打幵 ,通 过 电阻分压 可求得 Vm=0. 49VDD, VREF 可充 电至 0. 88VDD; 当 VREFVm 时,输 出 Vo 为低 ,NMOS 管 N2916, N3114 截止 ,Vm 电压跳变到 0. 3VDD,VREF 稳定在 0. 5VDD,以后输 出 Vo 保持为低 。 比较器 中有正反馈 ,有利于提高 比较器的翻转速度 ,并且使输 出 Vo 的高 电平更高, 低 电平 更低 。 仿真结果如图 4. 13 所示。X3065J f 为芯片 内部的复位信号。 2 4 Tran sie nt R es po nse g 0 V: /X: 观 5 一 5 .0 : ,. 一 2 Sb1 方一 - 1 ,0 . a. _. I . . . 1 . .- -_ . . . ! 6 .0 : _ 4 .0 L r f 丨 2 .0 : / 0 .0 一 “ - . . . . -. . 1 二1 i 4 .0, 腿 2. 0 1 二 一 . _ 一r * 一 “ 一 一 ?, 了 0 .0 卜. :I . . , I I 0 .0 10 m 2 0 m 5 0 m 、tim e ( s ) 图 4. 13 上 电复位 仿 真 4.2.5 三 角波振荡器 8803 内置的三 角波振荡器示意 图如 图 4. 14 所 示 。 I1 S ? V H u . . 丨 , ; i .? 、 . 、? : ; 1 x2? , ; I c o m * J . I A1 j y; I pr j r j : V tr. L, j 、-i 二 . , I E-gr. h兆一 丫 Jcom , ; . ? ? i I 产 : d?I oy 5 - v - d? k i y6 r .-+ ,. .- . I * * r i f V. p, l C 0 : -i . ! l_ 图 4. 14 三 角波 振 荡器 原理 图 三角波振荡器 由比较器 ,RS 触发器,充放 电电容,反相器等组成 。 虚线框 中所示为 RS 触发器 ,表 2 是它 的真值表 。 表 2 RS 触 发器 真值 表 A I B I Vpul 00保持 0 1 0 1 01 1 一 1 I 0 三 角波 的工 作过程 如 下 : 1. Vtri VL VH 时, A=0, B=l, Vpul=0, P2640 导通 , N2867 截止,电容 CO 充 电, Vtri 上 升 ; 2 5 2. VL Vtri VH 时,A=0, B=0,Vpul 保持为 0,P2640 导通 ,N2867 截止, 电容 CO 继续充 电,Vtri 继续上升 ; 3. VL VH Vtri 时, A=l, B=0, Vpul=l, P2640 截止, N2867 导通,电容 CO 放 电, Vtri 下 降; 4. VL Vtri VH 时,A=0, B=0,Vpul 保持为 1,P2640 截止 ,N2867 导通, 电容 CO 继续放 电,Vtri 继续下 降; 然后返回状态 1,开始循环 。 振 荡 频 率 = VH 和 VL 由 VREF 通过 升压 与 降压得到 。 I i I 1 I I R3 1S 6 4PS lOeT? P 3 163 J f?3 Te- 4. j P 3 1 6- 7 ? ? Jr j - - - J 1 1 l u J: r-l l - ! L 4 P510- 3, I . . . ? , , - . 3 . , , , . 1 ? Ik,. , 1 + ? , ? ?11 ? . . , U- :? ? ? + . . 叫| ? . I t P3 is e 1 1 4 f j igy I i P3 10 1 j v r s- ioz -a p j nsa | 令 rj i oo r -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