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纳教育理论研究综述_第1页
布鲁纳教育理论研究综述_第2页
布鲁纳教育理论研究综述_第3页
布鲁纳教育理论研究综述_第4页
布鲁纳教育理论研究综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布鲁纳教育理论的研究综述摘 要 美国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布鲁纳是认知学习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建构了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和教学论思想。布鲁纳的学习理论是旨在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和创造能力的理论,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获得发现的方法,其目的是让学生尽量掌握新的科学技术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尤其在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更要强调对于人们的信息选择、接受,以及信息编码、储存、提取与使用过程的研究。本文旨在对布鲁纳的教育理论:儿童智力发展阶段论,知识结构论,动机强化论,发现学习论和教学理论进行综述,以发掘其目前的研究研究特点,为我们以后的研究提出建议。关键词 布鲁纳;儿童智力发展阶段论;知识结构论;动机强化论;发现学习论一、 布鲁纳生平简介杰罗姆西摩 布鲁纳(Jerome Seymour Bruner 1915- ),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生于美国纽约。1937年,布鲁纳杜克大学获得文学学士学位,随即在杜克大学注册成为心理学研究生,第二年转到哈佛大学心理学系,在著名实验心理学家拉什力(K.S.Lashleg)指导下,于1941 年获得心理学博士学位。第二世界大战期间,他应征入伍,先后在美国战争情报署和同盟远征军最高统帅部心理战部门工作,主要是研究公众态度和纳粹德国的宣传技术。1945年,布鲁纳返回哈佛大学担任心理学讲师,1948年任副教授,1952年任教授。1960 年,他与 米勒(GMiller)一起创办了“哈佛认知研究中心”,1961年起任该中心主任直至1972年。(影响新中国教育的外国教育家)并在1962 年,布鲁纳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1965 年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721980 年任英国牛津大学心理学教授。1980 年以后回美国任纽约大学的人文学科新学院院长之职,并从事文化心理、民族心理、语言心理和法律心理等方面的工作。二、布鲁纳主要著作布鲁纳是美国认知心理学的先驱,是致力于将心理学原理实践于教育的典型代表,也是被誉为杜威之后对美国教育影响的最大的人。他一生发表了大量的论文、论著,直到八十多岁高龄仍笔耕不辍,思路敏捷。他虽然作为一名心理学家,但是他十分注重对教育问题的研究,力图改变历来教育心理学家把教育心理学视为普通心理学的应用,停留于单纯地解释教学现象倾向。他主张直接对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地探讨,如他对“直觉思维”、“发现学习”、“内部动机”等展开了讨论。他著有多部在教育和认知研究上具有开创性重大影响的著作,包括思维之研究(A Study of Think,1956 与人合作)、教育过程(The Process of Education)(1961)、论认识(on Knowing)(1964)、教学理论探讨(Toward a Theory of Instruction)(1966)、教育的适合性(The Relevance of Education)(1971)、超越所给的信息(Beyond the Information Given,1973)、儿童的谈话:学会使用语言(Childs Talk :Learning to Use Language)(1983)、心的探索(In Search of Mind,1984)、教育的文化(The Culture of Education)(1996),意义行为(Acts of Meaning)(1990)。其中,教育过程一书阐述了认知、发展和教育学统一的教育观,曾被一些教育家评论为“最重要的和最有影响的教育著作之一”。该书一经出版就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曾先后被翻译成23种文字,传入苏联、日本及一些西欧国家。日本的广冈竟臧教授说道:“战后以后,对现代的日本教育界产生了广泛影响的人,恐怕就是J。杜威和布鲁纳了。” 钟启泉、黄志成主编. 美国教育论流派M/.霍力岩. 影响新中国教育的外国教育家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9,(9):203三、布鲁纳教育思想研究综述(一)儿童智力发展阶段论1. 儿童的智力发展阶段论内容布鲁纳受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的影响,也对儿童的智力发展进行了一些实验研究。他认为,智力乃是人获得知识、保持知识以及将知识转化成他本人的工具的力量。儿童智力的发展表现为再现模式的变化。儿童智力发展的水平不同,再现知识经验的方式也就不同。布鲁纳认为,再现知识的方式有三种,即三种再现模式。这三种再现模式按其在儿童身上发生和发展的顺序,可分为动作性再现模式,简称为动作性模式(en-active model);动作性模式。实际上,布鲁纳的动作性再现模式相当于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中的感知运动水平。其实两人所描述的都是儿童初级的认知方式或智慧水平,即通过感知动作去认识外界事物,适应外部环境。只不过皮亚杰描述的是这种认知方式的过程,而布鲁纳描述的是这种认知方式的结果。他们都说明儿童认识和适应外部环境的初级方式是通过动作获得的,即通过动作去认识和再现外部事物。2. 儿童的智力发展阶段论的研究现状张立红在皮亚杰与布鲁纳儿童智力发展学说之比较(1992)认为,皮亚杰和布鲁纳在儿童智力发展问题上存在分歧和对立。主要表现为:(1)研究指标不同。布鲁纳研究儿童智力发展的主要指标是表征。而运算则是皮亚杰研究儿童智力发展的指标。(2)对儿童智力发展的解释上存在分歧。在在对发展的动力解释上, 布鲁纳认为智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言的发展。而在皮亚杰看来,智力起源于主体的动作,智力的发展更多的是依靠主体在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中,主体自身的平衡。(3)在对发展方式的解释上,布鲁纳认为,儿童智力发展的过程,是一个质变的过程,完成质变的方式是突变的。而皮亚杰则认为,智力的发展,从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的转化过程, 是一个新的阶段特征逐渐积累, 旧的阶段特征逐渐衰减的过程。而韩进之在试论布鲁纳的教育心理学一文中也说到,“关于儿童智慧发展的理论,布鲁纳的观点基本上是和皮亚杰相同的。”“布鲁纳是完全赞同皮亚杰的观点的。皮亚杰把儿童智慧的发展划分为三个主要阶段。他们都认为智慧的发展是一种连续的构造过程,各个阶段是紧接的,相继的,在发展中不但有量的变化,而且有质的变化。” 韩进之. 试论布鲁纳的教育心理学. 外国教育研究J. 2001,(2): 23但是布鲁纳和皮亚杰也有不尽想相同的地方。皮亚杰曾提出“遗传性图式”的概念,他认为图式是认识结构的核心, 重视智慧发展的遗传因素, 布鲁纳则在承认发展的阶段与年令有关的同时,更重视教育的巨大作用。(二)知识结构论1. 知识结构理论内容布鲁纳认为知识本身是有结构的,一个学生只有掌握了一个学科的知识结构,才能掌握认识结构,从而形成学习的迁移。对教师而言:“不论我们选做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学科的基本结构具有三个方面的效能:(1)简约化,使学生易于理解,有助于记忆。(2)领会基本的原理和观念。能实现知识技能的迁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3)可缩小“高级知识”和“低级知识”之间的差距。2. 知识结构论的研究现状余文森在布鲁纳结构主义教学理论评析 (1992)中认为,布鲁纳的发展认知论,基本上是皮亚杰理论的继承.当然,两者也不完全相同,各个阶段的细节描述有差别。知识结构论:布鲁纳强调结构的重要性。教学中使学生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掌握学科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 发现学习论:教学中实施发现教学法必须遵循和采取下列步骤:毋蜘币创设一定的阿题情境,使学生在这情境中产生矛盾,匆教师提出课题并提供一定材料,引导学生自己研究课题,提出假设; 学生从理论上或实验上检验假设,如有不同看法可以展开辩论,对问题解决进行总结,作出结论。显然,要便发现法进行得顺利并取得预期效果,对教师米说,最重要的是必须努力作到:宙根据课题本身的特点创设引人入胜的何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但学生又不能单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方法经过简单的分析就能对课题加以解决,从而在思维上发现鸿沟,学生的认识活动处于欲罢不能的状态;必须指导学生理解和领会课题含义和课题结构(特别是条件和问题、现象和实质的关系。郝海平在布鲁纳结构主义课程抢对学前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1995)则提出,课程的基本内容与过去的分科教学并无二致,在相当多的幼儿园现在也仍是分科教学。即使是整体课程、综合主题活动课程,在编制过程中也不会完全抛开学科自身的逻辑体系,更何况幼儿在步入小学之后所接受的又完全是分科式的教育。因此,,布鲁纳强调知识结构的学说对当前学前教育有一定启示的。 张明礼在布鲁纳结构主义学习观的教育意义(1998)中认为,“教育目标主要是发展智力,强调学科基本结构的学习,提倡发现学习,倡导早期教育,重视内部学习动机。” 张明礼. 布鲁纳结构主义学习观的教育意义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1998(2).4447 而杨丹在对布鲁纳结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再认识 (2008)提出布鲁纳用认知心理学派的理论来指导教育改革工作,并对教学论领域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形成了颇具时代特色和有一定科学性的结构主义教学理论。结构主义教学理论注重发展每个学生的智力,以学科的基本结构为教学内容,采用发现法教学,重视教和学的统一。叶绪江在对布鲁纳结构主义课程的再认识 (2002)提出,布鲁纳提倡的结构主义课程对教学的启示有:(1)紧跟时代发展,提高课程质量;(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体性教学、发现学习法、学习与探究的态度,改革课程设置,优化教学手段;(3)营造浓厚的教学氛围,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4)强化内部动机,改善评估机制;(5)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武霞在浅谈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2011)则认为,布鲁纳的结构论“彻底改变了当时的行为主义理论通过对动物行为的研究来解释人的活动,把学校的教育终点转移到培养儿童的智力和能力上来。” 武 霞. 浅谈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J.文学教育.2011.25-26(三)动机强化论1. 动机强化论的内容内部动机是学习的真正动机 学生的学习受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的影响。所谓内部动机是学生在学习本身中发现学习的源泉和报偿。外部动机是外界因素作用的结果,体现的是“他律性”。2. 动机强化论的研究现状曾英在浅谈布鲁纳的主要设想中就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方面进行了论述,她认为“学科设置尽量体现学科的基本结构”并“让学习者自己去发现学科的基本的结构” 曾英. 浅论布鲁纳教育过程的主要设想J.外语教育研究.1994,(4): 12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韩进之在试论布鲁纳的教育心理学(2001)中提出,“布鲁纳强调学习过程,重视学习动机的转化,但布鲁纳的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很好地结合起来,这仍然不免失之于过偏。” 韩进之. 试论布鲁纳的教育心理学. 外国教育研究J. 2001(2). 23而东北师范大学在其硕学论文布鲁纳学习理论在俄语学习中的应用分析(2008)中则提出,动机强化论是布鲁纳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该理论包括内部动机、外部强化和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三个方面。布鲁纳特别强调内部动机的作用,他认为在学习中内部动机对学习的影响要比外部强化长久。动机强化论与俄语学习者情感态度的培养有重要作用。如:激发兴趣,满足学生的好奇心;适时适度反馈,让学生不断地获得成功;树立榜样,给学生塑造学习的典范。(4) 发现学习论1. 发现学习论内容布鲁纳主张发现学习,他认为使学生建立认知结构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发现学习。“发现包括着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发现是学生掌握知识的最佳方式,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发挥学生的智慧潜能,促使外部动机向内部动机转化,鼓励学生亲自发现所学知识的规律。主张假设式教学,由教师提供课题、提供材料,引导学生自己去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结论和原理。布鲁纳从学科的结构出发提出发现学习,并认为学科结构和发现学习有必然联系,学生学习和掌握学科基本结构,必须要由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组织。2. 发现学习论的研究现状韩进之在试论布鲁纳的教育心理学中认为,布鲁纳所提倡的发现法,强调学生主动地学习,不要被动地接受知识,有它积极的意义,应该给予肯定。但另一方面,“他把发现法的作用过分夸大,。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当然要强调学生主动学习,鼓励学生去发现、探索、注意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但教师的指导仍然是不可少的。” 韩进之. 试论布鲁纳的教育心理学. 外国教育研究J.2001,(2): 23余文森在布鲁纳结构主义教学理论评析 (1992)认为,教学中实施发现教学法必须遵循和采取下列步骤:创设一定的阿题情境,使学生在这情境中产生矛盾;教师提出课题并提供一定材料,引导学生自己研究课题,提出假设; 学生从理论上或实验上检验假设,如有不同看法可以展开辩论,对问题解决进行总结,作出结论。显然,要便发现法进行得顺利并取得预期效果,对教师米说,最重要的是必须努力作到:宙根据课题本身的特点创设引人入胜的何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但学生又不能单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方法经过简单的分析就能对课题加以解决,从而在思维上发现鸿沟,学生的认识活动处于欲罢不能的状态;必须指导学生理解和领会课题含义和课题结构(特别是条件和问题、现象和实质的关系)。同时,余文森在布鲁纳发现法与奥苏伯尔接受法的比较研究中提出,发现法和接受法的认识机制,思维模型,知识载体上存在很大的区别。肖少北在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与教学改革中认为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有: 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形成认知结构;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强调学习的内部动机。其对教学的启示是要求以学科的基本结构组成螺旋式的教材,尽早让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赵建毅在对布鲁纳的发现法应用于CAI的几点思考 (1995)中通过对现有CAI软件及程序数学理论的分析,探讨布鲁纳的认知发现法在CAI中应用的必要性的可能性,并指出应用发现法理论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时应注意:(1)选择“适合”发现的教学内容(2)创造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3)充分考虑学生认知结构的宽容度。钱佳宇在布鲁纳的发现式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的比较对布鲁纳的发现式学习的反思(2002)中通过分析布鲁纳倡导发现式学习法,得出要求重视学生学习的信心与主动精神的结论。以上海地区二期课改的学习方式的改变为突破口,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倡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索性。比较发现式学习法和研究性学习法的差异,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为学生设计出完善的学习方法,对促进实际教学具有重大作用。太原理工大学长风校区工作委员会的孙莉在试述布鲁纳的学习理论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2004)中论述了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她提出,“在教学中要注意使用发现式教学,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她还提出了三点建议:“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和“在生活中学习”。 孙莉. 试论布鲁纳的学习理论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7): 63王美岚、王琳在布鲁纳的发现学习及其启示 (2005)中认为布鲁纳的发现法对教学的启示有:在教学方法上以启发式为主,而不再是那种传统的讲解式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维持学习的积极性;发现学习的教学情境设置应符合儿童的认知发展特征,教学过程难度要适中。陈晓燕在布鲁纳学习理论指导下心理学教学尝试(2005)中提出“布鲁纳学习理论和教学思想心理学教学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和科学价值。在布鲁纳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心理学教学改革应该关注两点:一是心理学应该重视把学科的基本结构介绍给学生;二是心理学教学可尝试采用发现法,在试验中发现学习,在调查中发现学习,在多媒体教学中发现学习,在实际情境中发现学习,在形象描述中发现学习。” 陈晓燕. 布鲁纳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心理学教学尝试. 教育探索. 2005,(5): 90林益遐在从布鲁纳的“发现法”技校文化课教学的改进(2010)中讨论了如何将发现法用于技校学生文化课的教学中,以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其自信心,发展其智能,结合其他教学法,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林益遐. 从布鲁纳的“发现法”技校文化课教学的改进.科技息.2010(9).531(5) 教学理论1. 布鲁纳教学理论的内容布鲁纳认为,一个教学理论应该包括五个主要方面:(1)事先为学习者安排学习的最佳经验。教学要着重考虑学生在学习中的意向和目标针对性,要把学生的技能转化成他们自己的智力活动的安排。教学应该使学生们亲自去掌握他们试图掌握的东西,以及让学生亲自了解要取得怎么样的进步。总之,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佳经验就是把教师要教的知识转变成学生主动探索的东西,并按照学生自己选择的方式去学习他们想要得到的东西。使学生既获得知识,又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2)为学生的最佳理解提供一种知识结构。布鲁纳提出,教任何一个学科,或者任何一组有关联的学科知识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理解题材的结构。每门知识都具有一种层次的结构,它通过每个人的编码系统而被接纳,又可以通过三种再现模式的每一种模式表现出来。(3)提示所学材料的最佳顺序的详细说明。布鲁纳曾提出,任何思想、或任何问题,或任何一种知识能够用足够简单的形式描述,使任何特殊的学习者都能用一种可辨认的形式去理解它。布鲁纳的这种教学思想可以表现为三种具体的方法:螺旋式课程设计、教师向学生呈现知识形式的策略目标必须适合于学生和知识内容的特殊表象形式、按照儿童智力发展的规律,用布鲁纳的话来说,就是三种再现表象的发展顺序来合理地呈现知识的形式,是教师呈现知识形式的最一般的顺序。(4)成功和失败的作用及奖励与惩罚的性质。布鲁纳承认强化手段对学习的作用,但他更重视学习的内部动机对学习的促进作用,并大量降低外在的奖励和惩罚作为学校中学习的因素的重要性。(5)在学校环境中激发思想的程序。布鲁纳把知识获得的一切过程都看成是问题解决过程的例子并将这个过程划分为两个步骤:一是根据所得到的感性材料到提出试验性的假设,二是用更多的感性材料对试验性假设作进一步的检验。2. 布鲁纳教学理论的研究现状叶绪江在对布鲁纳结构主义课程论的再认识(2002)中通过对布鲁纳结构主义课程论的分析,结合创新教育,提出了注重课程质量、提高学习的兴趣、营造学术氛围、改善评估机制、培养创造性思维等教学策略。 叶绪江. 对布鲁纳结构主义课程论的再认识. 教育探索. 2002,(3): 58-59杨丹在对布鲁纳结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再认识(2008)中认为“布鲁纳用认知心理学派的理论来指导教育改革工作,并对教学论领域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形成了颇具时代特色和有一定科学性的结构主义教学理论。结构主义教学理论注重发展每个学生的智力,以学科的基本结构为教学内容,采用发现法教学,重视教和学的统一。但是,这个理论并不是一个完善的理论,有些方面有待商榷。” 杨 丹. 对布鲁纳结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再认识J.现代教育科学.2008(6).88-90孟一真、李爽在布鲁纳教学理论指导下的高校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探讨(2009)中认为,“布鲁纳所倡导的课程结构论和发现教学法,对高校的多媒体教学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孟一真,李爽. 布鲁纳教学理论指导下的高校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探讨J. 中国成人教育. 2009,(4): 146他们通过对高校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现状进行调查与研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将上述论引申为教什么,何时教,怎样教三个问题,并针对以上问题给出相应的分析结论。(6) 国外对布鲁纳的教育思想研究现状在国外,瑞士伯尔尼大学的Cerkmrd Steiner 在On the Psychological Reality of Cognitive Structures: A Tentative Synthesis of Piagets and Bruners Theories(1974) 中讨论了皮亚杰的结构观和布鲁纳的认知发展的具象理论,认为皮亚杰的“内化”概念与布鲁纳的“具象 ”是有关系的,因此作者对两者的理论进行了试探性的合成得出了认知结构的心理实质。Joan K. Kasner在Theoretical Support for and Use of Origin Drawing and Associative Cues in Vocabulary Acquisition by Children with Severe Reading Disorders(1985)中从布鲁纳的词汇意义的特质评估发展视角谈论了具有严重的阅读障碍儿童的词汇习得的相关学习建议。而最近十几年,许多学者开始研究布鲁纳教育思想中的教育叙事。Sue Lyle 在Narrative Understanding: Developing a Theoretical Context for Understanding how Children Make Meaning in Classroom Settings(2000)中谈论了布鲁纳在叙事理解概念发展的贡献,并认为文化心理学、话语心理学、社会文化研究和社会语言学对叙事理解的本质有重要贡献,阐述了叙事理解在课堂中的重要性的理论基础。比利时根特大学的Kris Rutten Ronald Soetaert 在其论文Narrative and Rhetorical Approaches to Problems of Education. Jerome Bruner and Kenneth Burke Revisited( 2013) 中探究了布鲁纳的教育叙事是怎么对 Kenneth Burke 的教育叙事理论影响的,以及Kenneth Burke 又是怎么样丰富布鲁纳教育叙事理论的。四、布鲁纳教育理论研究现状的特点及启发(一)布鲁纳教育理论研究现状的特点从以上研究我们可以看出,当前我国对布鲁纳学习理论:儿童智力发展理论,知识结构论,动机强化论,发现学习论,教学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布鲁纳和皮亚杰的观点对比及对我国的教育教学中普遍应用上研究,很少有把布鲁纳的学习理论与具体学科教学相结合的研究。而国外对布鲁纳的主要集中的认知结构理论及教育叙事,同样的也是很少把布鲁纳的教育理论与具体学科结合进行研究的。(2) 启发作为一名英语学科教学的学生,我认为,可以把布鲁纳的学习理论应用于英语课堂教学研究。如:布鲁纳学习理论在英语学习中的应用。该论文的可进行如下设计:摘要引言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2. 研究的主要内容3. 研究的主要方法一、布鲁纳及其主要学习理论观点(一)布鲁纳及其主要学习理论思想的产生背景1. 布鲁纳生平简介2. 社会背景3. 理论渊源(二)布鲁纳主要学习理论思想概述1. 儿童智力发展阶段论2. 知识结构论3. 动机强化论4. 发现学习论二、儿童智力发展论在英语学习中的应用(一)儿童智力发展论的主要观点1. 动作式再现表象阶段(模式)2. 映像式再现表象阶段(模式)3. 符号式再现表象阶段(模式)(二)儿童智力发展阶段论与英语学习的认知过程1. 实物2. 图形3. 符号4. 身势语 3、 知识结构论在英语学习中的应用(1) 知识结构论的主要观点(2) 知识结构论的产生(3) 知识结构论的重要意义(4) 知识结构论与英语知识体系的构建1. 英语知识的或得2. 英语知识的转移3. 英语知识的评价4、 动机强化论在英语学习中的应用(1) 动机强化论的主要观点1. 内部动机2. 外部强化3. 二者的相互关系(2) 动机强化论与英语学习者情感的培养1. 内部动机在英语学习中的形成2. 外部强化对英语学习的影响3. 内部动机与外部强化在英语学习中的协调作用5、 发现学习论在英语学习中的应用(1) 发现式学习与其它学习方式的比较1. 自主式学习2. 探究式学习3. 研究式学习4. 发现式学习(2) 发现式学习与英语学习策略的形成1. 分析与综合2. 归纳与概括3. 应用与迁移6、 结语四、结语布鲁纳的教育理论:儿童智力发展理论、知识结构论、动机强化论、发现学习论和教学理论是借鉴其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而提出的,其强调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的重要性;强调发展学生智力,重视逻辑思维和独立获得知识的能力;强调改革教学方法,让学生亲自成为结论和规律的发现者;所有这些对教师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的转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这一理论,反思我们的教学行为。本文对布鲁纳的学习理论的在中国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以帮助教育研究者了解当前我国对布鲁纳学习理论的研究现状,挖掘其新的研究视角。参考文献1Cerkmrd Steiner. On the Psychological Reality of Cognitive Structures: A Tentative Synthesis of Piagets and Bruners TheoriesJ. Child Development,1974(45):891-899 2Joan K.Kasne.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and Use of Origin Drawing and Associative Cues in Vocabulary Acquisition by Children with Severe Reading DisordersJ.Journal of Learning Disabities. 1985,(18):395-399 3Kris RuttenRonald Soetaert. Narrative and Rhetorical Approaches to Problems of Education. Jerome Bruner and Kenneth Burke RevisitedJ.Study Philosophy Education. 2013,(32):3273434Sue Lyle. Narrative Understanding: Developing a Theoretica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