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石油定价权日趋多元化_第1页
国际石油定价权日趋多元化_第2页
国际石油定价权日趋多元化_第3页
国际石油定价权日趋多元化_第4页
国际石油定价权日趋多元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6国际石油定价权日趋多元化长久以来的国际石油过剩和低油价时代业已结束。1999年至今国际油价涨幅已超过400。国际原油价格2002年还仅为每桶24美元左右,XX年10月突破了50美元,XX年8月更突破66美元。国际石油市场出现了新的特点,正处在划时代的转折点上。石油供求格局巨变国际石油市场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石油输出国组织作为控制石油供给的卡特尔,自1960年成立以来一直是国际石油市场上的主角。而当今国际油市已由昔日的少数寡头市场变为相对大范围的垄断竞争市场,生产与供应日益呈现多元化、分散化趋势。据国际能源机构统计,1973年OPEC占世界石油产量,目前则只占1/3左右。俄罗斯不断扩大原油出口,在其周边构建类似OPEC的松散组织,为周边地区的石油输出国和消费国提供协商平台。挪威日产原油300万桶,是仅次于沙特和俄罗斯的第三大石油出口国。哈萨克斯坦、墨西哥、西非等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占有率明显上升。OPEC受制于西方石油消费国,无法按自己意愿控制石油供给。同时,OPEC内部各成员步调不一致,降低了整体控制油价2/6的能力。从需求角度看,大国严重依赖进口石油,新兴国家迅速崛起打破了有史以来西方国家独占石油资源的局面。XX年美国进口原油亿吨,今后20年美国石油需求还将以年均的速度递增。欧盟作为一个整体,是另一个石油消费大户。XX年欧盟进口原油亿吨,今后10年欧盟石油消费预计年均递增。LOCALHOST日本石油消费的99依靠进口。XX年我国石油消费已超过日本,石油需求增量占全球石油需求增量的40,进口依存度46,预计今年进口原油亿吨。韩国、印度等国的石油需求也引人注目。石油价格泡沫增多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相当一段时间内,石油交易基本由生产国与消费国通过直接签订供货合同进行,油价总体上掌控在OPEC成员手中,石油实际供应量的多少对油价高低起决定性作用。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主要工业化国家基于分散石油现货市场风险的需要,建立并逐步完善了石油期货市场。目前,石油买卖更多通过全球期货交易网络中数以千计的中间商进行,定价权逐步由过去相对单一主体过渡到产油国、供应商、消费国加上大量投机商等多角色共同分享参与的局面。石油价格的泡沫明显增多,全球、经济、安全形势一有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对石油市场预期产生影3/6响,形成风险溢价,引发油价非理性升高。石油供求因素在油价确定中的权重明显下降。上世纪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的直接触发,其表现形式是在需求基本稳定的背景下供给突然人为减少,导致石油供需骤然失衡,西方工业国家经济源动力被切断。而此轮油价飙升的背后虽有供需缺口问题,但供需总体上基本平衡,不存在石油供应突然中断问题。据统计,目前全球石油消费需求和供应量基本保持在约8000多万桶的水平,主要石油产区也受到安全形势不稳、天灾、罢工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但这种影响总体有限,并未出现当年石油供应大幅萎缩、供求关系严重失衡的情况,但市场对任何动荡都做出了过度的敏感反应。美国的影响持续扩大争夺并控制石油资源是美国全球战略的主要目标之一。多年来,美国一直苦心经营,近年更通过发动阿富汗、伊拉克战争,冲击旧的石油供求格局,加强控制中亚、中东地区的石油资源,主导世界石油市场,保障石油长期供给。伴随美国一系列行动而来的,是上述地区反美情绪的高涨,以及地区形势的动荡不安,由此引发国际石油市场恐慌,影响了油价稳定。作为世界第一大石油消费国和第一大原油进口国,美国每天消费超过2000万桶原油,占世界总消费量的4/61/4,其中一半以上依靠进口。美国宏观经济稍有波动,就会通过改变石油消费需求而影响国际油价。美国石油储备对油价的影响巨大。布什政府在油价上涨的情况下仍不断扩大原油的战略储备,甚至要把战略储备目标提高到10亿桶。国际市场上的石油用美元直接标价,美国货币政策通过美元汇率直接影响国际市场上的石油标价,美元不断贬值支撑了油价持续高企。据美国达拉斯联邦储备银行的研究,美元对其他石油消费国货币每贬值10,以美元计价的国际油价就会上涨。石油的总体依赖度降低1971年世界每千美元GDP产值平均耗油560公升,2002年降为380公升,2020年将继续降至300公升以下。这主要得益于从上世纪70年代以来,科技进步使新能源、新材料日益得到广泛应用。生物柴油、燃料电池等一大批新技术产品开始涌现。天然气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更是大幅上升,占目前全球平均消费比重达23,预计2020年可望与石油并驾齐驱。核能、太阳能、风能、地热等替代能源被广泛接受和使用,也大大减少了对石油的依赖。低能耗、高产出的信息技术的推广更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使石油与经济的传导系数不断降低。据世界银行资料,目前石油消费占全球GDP5/6比重已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7下降到现在的。尽管石油价格不断攀升,但引发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可能性日益减小。石油危机难以再现当前,对国际能源市场的担心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世界尤其是中国、印度等国家的能源需求增长,会不会导致石油供不应求;二是地区冲突是否会造成石油供给突然中断。历史证明世界从来没有因为石油需求增长而爆发石油危机。类似当前能源需求较快增长的时期在历史上出现多次,都没有导致石油供求关系失衡。百年前汽车产业化带来了美国经济繁荣,当时石油市场也曾出现恐慌,但美洲大油田的发现,解决了石油生产和需求之间的矛盾。当年日本经济腾飞时,国际社会同样担心日本石油需求会造成威胁。当时很多人估计日本的石油消费量很快会超过每天700万桶,世界石油市场将供给不足。但随着产业结构的持续升级,能源使用效率的不断提高,日本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现在的石油消耗量始终维持在每天550万桶左右。目前中国和印度等国家对石油需求增长的影响并没有超过当年的美国和日本,而科技进步又远胜当初,因此,有理由对国际石油市场的前景保持乐观。6/6冷战后大国关系以对抗为主转向以竞争和合作为主,大国间不太可能发生直接的重大冲突,中东等世界主要产油地的局势不致失控,人为切断石油供给的可能性很小。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化的大背景下,通过控制石油产地搞石油禁运仅是一种假想。此外,当恐怖主义者开始直接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