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海大学 工程材料不锈钢_第1页
河海大学 工程材料不锈钢_第2页
河海大学 工程材料不锈钢_第3页
河海大学 工程材料不锈钢_第4页
河海大学 工程材料不锈钢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工程材料A,第五章不锈钢机电工程学院,2,第五章不锈钢,1概述2金属腐蚀3不锈钢合金化原理4不锈钢种类与特点,3,5.1概述,第五章不锈钢,特殊性能钢是指以某些特殊物理、化学或力学性能为主的钢种,其类型很多,在工程上常用的主要有:不锈钢耐热钢耐磨钢低温钢,4,5.1概述,不锈钢:具有抗腐蚀性能的钢种分类:不锈钢(耐大气、蒸汽和水等弱腐蚀介质)耐酸钢(耐酸、碱、盐等强腐蚀介质腐蚀)用途:化工、石油、卫生、食品、建筑、航空、原子能等行业。失效形式:腐蚀,第五章不锈钢,5,5.1概述,不锈钢按其正火组织不同分类:马氏体型;铁素体型;奥氏体型;A-F双相型;沉淀硬化型;(奥氏体型不锈钢约占不锈钢总产量的70),第五章不锈钢,6,5.2金属腐蚀,一、金属腐蚀过程1、腐蚀介质作用下金属破坏现象2、种类化学腐蚀、电化学腐蚀3、钝化表面形成致密氧化膜,第五章不锈钢,7,5.2金属腐蚀,“多相”易腐蚀,单相不易腐蚀两相若电极电位接近耐腐蚀(Cr、Ni提高基体电极电位)表面致密的氧化膜也耐腐蚀(Al2O3、Cr2O3),第五章不锈钢,8,5.2金属腐蚀,二、腐蚀种类1、一般腐蚀:金属表面大面积均匀腐蚀2、晶界腐蚀:沿晶界腐蚀,降强度;晶界和晶内成分或应力差别,造成电势差。3、应力腐蚀:腐蚀介质及拉应力作用破裂,沿晶或穿晶脆断4、点腐蚀:金属局域表面腐蚀,纵深发展穿裂金属5、腐蚀疲劳:腐蚀介质和交变应力作用,腐蚀坑+裂纹,防止腐蚀措施:1、单一相;2、钝化层;3、减少电位差,第五章不锈钢,5.2金属腐蚀,9,钢腐蚀:基体电极电势低,产生微电池阳极效应引起。防腐途径:1、提高金属基体电极电位(加Cr);2、金属表面易于钝化;3、单相组织,均匀成分和纯度。,第五章不锈钢,5.3不锈钢的合金化原理,10,一、不锈钢钝化钝化:金属表面在特殊介质中表面失去活性的现象。实质:改变金属表面状态,电极电位提高。钝化机理:A、氧化膜生成,且致密,降低金属的溶解速率,电极反应(阳极反应)受阻,金属的稳定性提高;B、钝化膜下面的及膜表面有氧吸附,吸附的氧能饱和金属表面原子的未饱和位,产生钝化,化学反应速率降低。,第五章不锈钢,5.3不锈钢的合金化原理,11,合金元素Cr、Al、Si等加入:1、钢表面生成致密钝化膜,Cr2O3、Al2O3、SiO2,防腐;2、Mo、Cu等元素加入加剧钝化效果,提高抗钢氧化性和耐蚀性。,第五章不锈钢,5.3不锈钢的合金化原理,12,二、合金元素对铁的电极电势影响1、Cr元素加入形成固溶体时,提高其电极电位,有一定加入量要求,产生电势突变;n/8规律2、最低含Cr量:11.7%。钢中有C,形成碳化物,即加Cr量最小为13%。,第五章不锈钢,5.3不锈钢的合金化原理,13,三、合金元素对不锈钢基体组织的影响Me与Fe的相互作用的特点分类A形成元素:C、N、Cu、Mn、Ni等;F形成元素:Cr、Si、Ti、Nb、Mo等。说明:A、Cr-Ni复合18%Cr-8%Ni,降单一元素含量,Ni30%,若节约Ni,加Mn、N等替代B、C作用大,扩大A区,形成碳化物,减低耐腐蚀性对钢有硬度和耐腐蚀性要求时加大含量C、改善不锈钢切削性能,加入少量S、P元素D、RE有一定作用,第五章不锈钢,5.3不锈钢的合金化原理,14,中国的不锈钢的分类和发展,第五章不锈钢,5.4不锈钢种类和特点,15,不锈钢按其正火组织不同分类:马氏体型;铁素体型;奥氏体型;双相型;沉淀硬化型;,5.4不锈钢种类和特点,第五章不锈钢,一、马氏体不锈钢典型钢种:1Cr134Cr13、9Cr18特性:在氧化性气氛中,如大气、海水、氧化性酸,耐蚀性较好;在菲氧化性气氛中,如强酸、碱中,耐蚀性很低。,16,化学成分牌号(含义)热处理工艺淬火+回火机械性能用途,5.4不锈钢种类和特点,第五章不锈钢,17,说明:1、1Cr13:低碳,不预热可弯曲、焊接,卷边等;2Cr13:焊接预热,冷变形不预热;2、M不锈钢:酸性介质中氢脆断裂;中性介质阳极溶解造成应力腐蚀开裂;同时提供冶炼质量(提高纯度、降夹杂物含量等);3、M中含Cr,淬透性好,锻后缓冷,防形成M;工件获得M后,高温回火,降硬度便于机加工;4、M不锈钢,淬火后通常高温回火;高硬度、耐磨性场合,低温回火;5、M不锈钢有回火脆性,回火后快冷;400-600回火易出现应力腐蚀开裂。,5.4不锈钢种类和特点,第五章不锈钢,18,二、铁素体不锈钢:碳0.25%、Cr1330,耐蚀性优于马氏体钢。Cr铁素体形成元素,此类钢从室温到高温(1000左右)均为单相铁素体;性能:塑性加工、切削加工和焊接性较优。用途:对耐蚀性和抗氧化性有较高要求的零件,如耐硝酸、磷酸结构和抗氧化结构。常见:0Cr13、1Cr17、1Cr28等。,5.4不锈钢种类和特点,第五章不锈钢,19,化学成分类型Cr17、Cr25、Cr28型牌号(含义)热处理工艺固溶处理+回火或退火+快冷,第五章不锈钢,5.4不锈钢种类和特点,20,铁素体不锈钢的缺点:韧性低、脆性大原因:1、无相变,晶粒粗大,控锻温度,加Ti抑制2、475脆性400-525长时间加热或此区间缓冷,塑韧性下降,强度升高机理:F中Cr有序化,富Cr的BCC相生成,与基体共格,点阵畸变,内应力增加;Ti、Nb、Mo、Si加强,Ni降低其倾向消除:700-800加热,快冷通过即可3、相脆性-550-850区间长时间停留,F中析出相;Mn、Si、W、V、Al促进产生相:FeCr生成,其体积畸变,晶界分布;造成材料脆性、晶界腐蚀消除:加热到820以上,溶解后快冷,第五章不锈钢,5.4不锈钢种类和特点,21,第五章不锈钢,5.4不锈钢种类和特点,三、奥氏体不锈钢:在Cr18Ni8(18-8)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低碳(0.12)、高铬(1725)和较高镍(829);性能:具有最佳的耐蚀性(价高);优良的低温韧性、高的加工硬化能力、耐热性和无磁性,其冷塑性加工性和焊接性能较好。以Cr18Ni8普通型奥氏体不锈钢用量最大,22,5.4不锈钢种类和特点,第五章不锈钢,用途:制造生产酸类的化工设备,低温设备构件冷变形后的不锈钢零件(发条等),化学成分类型Cr18-Ni8型牌号(含义):1Cr18Ni9,1Cr18Ni9Ti及0Cr18Ni9等热处理工艺固溶处理(单相)、稳定化处理、去应力处理,23,第五章不锈钢,5.4不锈钢种类和特点,奥氏体不锈钢的成分、性能和热处理,24,奥氏体不锈钢的成分、性能和热处理(续),第五章不锈钢,5.4不锈钢种类和特点,25,热处理工艺:A、固溶处理10601150保温水淬,熔碳化物于A中,提高耐蚀性B、稳定化处理-固溶处理后进行,应用于含Ti、Nb的18-8钢;加热850-880保温空冷,熔Cr化物,保留Ti化物,消除晶界腐蚀C、去应力处理-钢焊接或冷变形的残余应力,加热300-350回火,不含Ti、Nb元素钢稳定小于450,防析出Cr化物,晶界腐蚀,第五章不锈钢,5.4不锈钢种类和特点,26,奥氏体不锈钢抗均匀腐蚀性能良好,但抗局部腐蚀方面问题:1、A不锈钢晶界腐蚀450-850保温或缓冷,晶界腐蚀,C%高严重机理:晶界析出Cr23C6,周边基体贫Cr,产生腐蚀电池。措施:A、降低C%,防析出Cr化物B、加Ti、Nb,与C析出化合物,防止Cr化物析出C、调整合金元素形成A+F组织D、改变热处理工艺(前述),第五章不锈钢,5.4不锈钢种类和特点,27,奥氏体不锈钢抗均匀腐蚀性能良好,但抗局部腐蚀方面问题:2、A不锈钢的应力腐蚀应力与腐蚀综合作用下的材料开裂,简称SCC易在含Cl离子腐蚀介质中产生措施:加入Si元素,降低P、Sb、Bi、Pb等含量3、A不锈钢的点腐蚀在酸性介质或碱性介质中腐蚀,第五章不锈钢,5.4不锈钢种类和特点,28,奥氏体不锈钢抗均匀腐蚀性能良好,但抗局部腐蚀方面问题:3、A不锈钢的点腐蚀机理:阴离子Cl在氧化膜上吸附后离子穿过钝化膜所致;措施:均匀成分、组织,减少夹杂物数量;合金化加Cr、Mo、N等元素,主加Mo元素主加Mo原因元素:Mo与Cl形成MoCl2化合物保护膜,防止Cl离子穿过钝化膜,第五章不锈钢,5.4不锈钢种类和特点,29,奥氏体不锈钢抗均匀腐蚀性能良好,但抗局部腐蚀方面问题:4、A不锈钢的形变强化良好的冷变形性能,大量变形强度提高原因:冷作硬化,形变诱发M转变冷变形热处理工艺:形变后再结晶温度随变形量而改变,如60%变形,再结晶温度650,第五章不锈钢,5.4不锈钢种类和特点,30,四、奥氏体铁素体双相不锈钢成分:A不锈钢基础上,增加Cr含量,减少Ni含量,并固溶处理得A+F双相组织典型钢:0Cr21Ni5Ti、1Cr21Ni5Ti、0Cr21Ni6Mn2Ti特点:焊接性较好,焊后不需热处理,晶界腐蚀、应力腐蚀倾向小因含Cr高,易形成相,第五章不锈钢,5.4不锈钢种类和特点,31,五、沉淀硬化不锈钢(超高强度钢)种类:1、Cr18Ni9基础上发展的A+M沉淀硬化不锈钢2、Cr13基础上发展的低碳M沉淀硬化不锈钢特点:均为形成低碳M组织+时效处理(沉淀硬化)所得的超高强度钢应用:良好焊接性,宇航和航空技术上使用,第五章不锈钢,5.4不锈钢种类和特点,32,牌号和化学成分,第五章不锈钢,5.4不锈钢种类和特点,33,1、A+M沉淀硬化不锈钢成分:低C、A组织不稳定、良好加工性能、Ms略高、A组织不稳定部分转变M,再时效处理析出金属间化合物强化元素:Al、Ti、Mo和Ni、Mn、Cu热处理:A、两次时效:1050固溶+750*1.5h(控Ms点)得M+510-560*0.5h时效析出,第五章不锈钢,5.4不锈钢种类和特点,34,B、冷处理加时效1050固溶+950*1.5h(控Ms点)得部分M+-73*8h冷处理+510*1h时效析出C、冷加工加时效1050固溶+室温冷塑性变形获得M+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