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民居差异_第1页
中国传统民居差异_第2页
中国传统民居差异_第3页
中国传统民居差异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号:班级:11赛马经济姓名:刘伟中国传统民居差异古往今辽宁,人们对居住的感受不仅局限于建筑、空间、环境你的质感,更是对田园牧歌、天地人和、恬淡清雅生活境界的追求。“燕子飞,绿水绕,庭内秋千,墙外小道,更兼人声欢笑。”这幅经典的中国式人居图,是中国人“透在骨子里”的家园情感和家园梦想。民居因为地域性和习俗性不同而表现为各自的特殊性,形成一种建筑文化。这种民居文化不仅反映历史、宗教、风俗、地理,而且还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审美特征,各具特色的一幢幢民居,恰似不同风格的一幅幅立体的水墨画,诗意浓郁,回味无穷。我国疆域辽阔,各地区自然环境不同,名族风格和文化传统各异,生产原料和生产方式各具特点,建筑材料千差万别,使得我国民居建筑艺术多姿多彩,构成了完整的民居体系。这些各具特色的民居建筑,成为一朵朵绚丽多彩的艺术建筑之花。“安居乐业”是我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的美好愿望,足可见“居”的重要性,这也是我国传统民居质地优良、建造美观的重要原因。民居是劳动人民在千百年里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与大自然搏斗中创造出来的,占据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位置。与其他建筑相比,民居是出现最早也是最基本的一种建筑类型,数量最多,分布最广。住宅建造的直接目的主要在于满足人们日常生活起居的实际需要,是“家”的所在。特别是在非常重视血缘亲情的中国,“家”是一个特别富于感情色彩的地方,所以,人们在向民居提出物质性要求的同时,也并没有忘记向它提出适当的精神性要求,即普遍的审美性和情感性,甚至还可能上升到表达某种思想倾向的高度,如体现尊卑之礼、长幼之序、男女之别、内外之分等宗法伦理思想。民居又最具地方性,也更有创造性,根据各地自然和人文环境的不同,有多种样式。中国地域辽阔,历史悠久,中国民居的多样性,即使在世界建筑史上也是难得的现象。民居还更多地具有自然质朴的性格,都是利用当地出产的材料,用最经济的方法,密切结合气候和地形、环境等自然因素建造的。人和自然在这里有最直接的亲密交往,建筑镶嵌在自然中,更多与自然的协调,更少与自然的对比。南方民居在我国的民居建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地理地理环境及文化传统的影响,南方民居的造型美观,贴近大自然,一般分为自由式院落和天井院落。南方民居独特的设计与建造为我国的传统文化添色不少。一提起南方民居,许多人立刻就联想到那小桥流水的美丽画面。江南的一些小镇,大都是一条小河流过,两岸都是青灰色的小房子,一水的马头墙,青灰瓦,安安静静的。一般的民居都是从门口进去,便是一个天井,旁边有一个石水槽,那时洗衣服和洗菜的地方,往前便是一个厨房,很大,连餐厅都包括在内了,向左一转,便是一个木楼梯,走上楼去,那里有几间卧室。从楼上可以俯视楼下的天井,由青石板铺就,那里在夏天时可谓是花团锦簇,到冬天则是小孩子打雪仗的好地方。当然,这只是一个模式,各家会根据自家的特点来设计房屋。南方地区的住宅院落很小,四周房屋连成一体,南方民居多使用穿斗式结构,房屋组合比较灵活。在南方,房屋的山墙形似马头,南方建筑多粉墙黛瓦,颜色淡雅。南方水资源较为丰富,水从门前屋后流过,水也是一种景致。有钱人家喜欢住房连着花园,这就是园林,南方园林不需要很大的地盘,却能营造出仙境。北方民居给人的感觉总是那样气势宏大,开阔敞亮,这也是由于北方特有的气候及文化底蕴决定的。北方民居一般都是大院式建筑,足显豪华、气派。一提起北方民居,大家自然会想到黄土高坡上的窑洞和北京四合院。朴实厚拙的四合院是北京传统的住宅形式,为什么称作“四合院”,这是因为整个建筑东、西、南、北四面都有房子,围合在一起。北京的四合院院子比例大小适中,冬天太阳可照进室内,正房冬暖夏凉,庭院是户外活动的场所。松树、桃树、枣树、海棠、槐树等都是居民喜爱的庭院树,葡萄、紫藤架下,放上石桌、石凳,下棋聊天,谈古论今都十分惬意。庭院四季的景色各有不同:春天桃红绿柳;夏季浓绿清香;秋季果实累累;冬季银装素裹。西北地区的窑洞在黄土高坡向阳面挖窑洞,在窑洞前部用砖砌成拱形门洞,并做出花饰,既起到保证窑脸黄土稳定的作用,又起到美化生活环境的作用,用材简单,手法自然。窑洞的上方,种一些植物,保持水土。从室内观察窑洞,屋顶是弧形的拱状,灶台连着暖炕。阳光容易进来,风沙难以入内。院内枣树、柿子、石碾子、水井上的辘轳,显得淳朴而有生趣。华北农村民居进屋是灶间和餐厅及堂屋,中间一个八仙桌、两把太师椅,左右两间卧室,灶台连着暖炕,卧室与灶间有堵墙,避免油烟进入卧室内。北方园林的一些代表性建筑有一大部分是皇家园林,比如:故宫、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故宫不用说,整个一个红墙黄瓦的大四合院;颐和园虽然秀丽,但是却逃不脱“庄严”这个字眼;至于承德避暑山庄,那气派就更大了,都建在一座山里面。北方人似乎天生就爱那红红绿绿的颜色,所以雕梁画栋上都是彩绘,大多是皇家园林,王府花园,奢华气派。南北民居恰似南北人民一样,在许多方面都有一定的差异,这也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不同的智慧与才华。首先,屋面用料的差异:南方民居屋面均采用较大坡度,用小青瓦相扣铺就,而北方民居则采用平屋面或采用稍平的坡屋顶,屋面材料大都采用三合土,铺瓦的瓦面厚而大。南方雨水多,必须防漏,屋顶材料要求高;北方干燥,屋顶材料要求不如南方高。其次,外墙用料差异:南方民居采用砖砌空斗墙较多,也有木板围就的,而北方民居则采用三合土筑墙、土坯墙和砖实墙。再次,层数与层高的差异:南方民居特别是在以前的县城中,采用二层以砖木为主,内墙隔断用木板,楼板也用木板,房子层高较高。北方民居一般为单层,顶多在正房后又后罩楼,材料以砖土为主,墙较厚,层高一般不高,开间也比南方民居小。北京的民居基本是单层的,因为在天子脚下,总要谨慎一些。只有山西平遥民居两层,因为山高皇帝远,管不了。清末民初建房时,时代已开明,多是经营银行商号,特别注意防盗,设计得房高墙厚。在中国的民居中,最有特点的是北京四合院、福建和广东等地的客家民居和江南水乡民居。北京四合院是老北京人世代居住的主要建筑形式,它作为中国传统居住建筑的典范,驰名中外,世人皆知。所谓四合院,是指东、西、南、北四面房子围合起来形成的内院式住宅,老北京人称它为四合房。四合院四周环绕房屋,通常分前后两院,两院之间开“垂花门”。内院南向为正房,两侧为厢房。四合院结构方正,房院联合,安逸敞亮。四合院的大门一般开在东南角或西北角,院中的北房是正房,正房建在砖石砌成的台基上,比其它房屋的规模大,是院主人的住室。院子的两边建有东西厢房,是晚辈们居住的地方。在正房和厢房之间建有走廊,可以供人行走和休息。四合院的围墙和临街的房屋一般不对外开窗,院中的环境封闭而幽静。 北京有各种规模的四合院,但不论大小,都是由一个个四面房屋围合的庭院组成的。最简单的四合院只有一个院子,比较复杂的有两三个院子,富贵人家居住的深宅大院,通常是由好几座四合院并列组成的。日下旧闻考中引元人诗云:“云开闾阖三千丈,雾暗楼台百万家。”这“百万家”的住宅,便是如今所说的北京四合院。北京四合院,这种古代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民居形式,伴随人们休养生息成百上千年,留在人们心目中的印象是极深刻的,留给历史的遗产更是极丰富的。北京四合院历经百年沧桑,仍闻名于世的原因有许多,但最关键的还在于它独特的魅力:北京四合院,院落宽绰疏朗,四面房屋各自独立,彼此又有游廊连接,起居方便。四合院又是封闭式住宅,具有很强的私密性,非常适合独家居住。院落宽敞,可在院内植树栽花,饲鸟养鱼,一家人在里面和亲和美,其乐融融,分享大自然赐予的一片美好天地。四合院还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院内的装修、雕饰、彩绘也处处体现着民俗民风和传统文化,表现一定历史条件下人们对幸福、美好、富裕、吉祥的追求。岭南客家民居是中国传统民居中的一枝奇葩。客家人民的祖先是勤劳、智慧的典型代表,他们将中原的建筑文化带到其生存之地,从而形成了今天的岭南客家民居体系。客家的民居建筑是客家民俗文化的主要内容。客家聚族而居,这正是客家农村民居分布的特色,形成了以祖居为中心,新居为“卫星”屋的村落结构。客家民居形式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传统家庭制度和小农经济制度的影响,同时受到中原传统建筑形式、客家人性格气质特征以及风水学说与民俗观念的影响,反映了激烈的民族冲突、家庭伦理观念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等等。因此,客家民居是传统文化纵贯古今的结晶,是客家民族长期发展的产物。客家民居在技术功能上臻于完善,在造型艺术上别具一格,在文化内涵上蕴藏深刻。因此,它具有极高的使用价值、审美价值和研究价值。客家人继承了古代的建筑技术,创造了世界上无语伦比的物化诗篇。客家人的祖先来自中原地区,因此,客家民居建筑带有浓厚的儒家思想痕迹。祖堂在上,上下厅堂,主次分明;中轴线贯穿整体、左右对称的布局都十分明显。但是,它又是在特定历史条件、地理环境下形成的特殊建筑工艺和建筑风格,富有乡土性和地域性。这些大型民居,都是客家人经商致富后精心营造的。客家民居是中国传统民居中极为独特的一种,个性鲜明。其突出的防御性能、极端内向的空间形式以及聚族而居的庞大体型,都是其他民居所无法比拟的。现在福建、广东一带的土楼一般都有200300年以上的历史。它们历经风雨洗礼,强力地震,台风袭击,至今依旧安然无恙,巍然屹立在崇山峻岭之中,可见其坚固性。防御性能是客家民居最为突出的特点之一,是中国传统民居内向性的极端表现。客家民居的防御性能表现在:外围封闭,墙体坚固厚实,围楼高大,防卫设备齐全。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环境的变化,客家民居的防御性能也渐趋淡化,而其内向、封闭的形式仍因给人足够的安全感而得以长久地延续下来。江南水乡民居主要集中在苏南太湖之滨的周庄、同里以及浙江的乌镇等乡镇。水乡古镇的“小桥、流水、人家”的规划格局和建筑艺术在世界上独树一帜,驰名中外。江南水乡河网交错,环境清秀,民居都为青砖黛瓦、粉墙木轩,在小桥流水映衬下,如同一幅幅古朴湿润的水墨画。民居房屋以砖木结构为主,设计精巧,紧凑实用。临河人家多开敞窗或水门,临河有骑楼连通,构成江南水乡的优美情调。在江南一带,水乡古镇约有数百之多,保存尚好的仅周庄、同里、乌镇等处。周庄最具神韵,遂有“周庄集中国水乡之美”之说,誉为“江南第一乡”。周庄镇内小河纵横交错,呈“井”字状,临河形成街市,错落有致的民宅背水面街,半数以上是明清之际的建筑。“井”字形的河道构成了水巷、河埠、石栏、拱桥、廊坊、楼阁、庭院的水乡神韵,犹如一幅“盈盈碧水相环,楼阁隔河相望”的水彩墨画,激起人们无限的遐想。周庄是水的世界,古镇四面环水,犹如浮在水上的一朵睡莲。古人这样形容:“镇为泽国,四面环水,咫尺往来,皆须舟楫。”它与远处的烟波苍天构成了一幅色调素淡的民俗画卷,故古人留下了“吴水依依吴水流,吴中舟楫好夷游”的美好意境。镇内小河纵横交错,呈“井”字形,有河有街必有桥,因桥成街,因桥成市,桥桥相望,桥桥相连,为水乡周庄增添了魅力。到过周庄的人无不为她保存众多且完好的古建筑而赞叹,为“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秀色而迷恋;为处处可画、时时有诗的温柔风情而熏染。 中国民居在中国传统建筑哲理思想的影响下,崇尚自然、结合不同气候、不同民族风俗习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塑造了极为丰富多彩的艺术造型及审美情趣。南北高原:依山傍水,错落有致;中原平地:狭巷夹天,庭园深深;江南水乡:小桥流水、粉墙黛瓦。无论是北方民居的深沉厚重,还是南方民居的洒脱秀丽都富于诗的韵律和画的意境。传统民居风格各异却无处不体现了天人合一,以人为中心的思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