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现代本草文库:蜂蜜_第1页
中医药现代本草文库:蜂蜜_第2页
中医药现代本草文库:蜂蜜_第3页
中医药现代本草文库:蜂蜜_第4页
中医药现代本草文库:蜂蜜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药现代本草系列文库 蜂蜜蜂蜜 中医药是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 在人类医学中有重要地位。 本文提供 “蜂蜜” 的现代视点解读,以供大家了解。 蜂蜜蜂蜜 【名称出处】:纲目 【概况】: 异名 石蜜、石饴(本经),食蜜(伤寒 论),蜜(金匮要略),白蜜(药性论),白沙蜜 (本草衍义),蜜糖(本草蒙筌),沙蜜、蜂糖 (纲目)。 基源 为蜜蜂科蜜蜂属动物中华蜜蜂、意大利蜂等所酿 的蜜糖。 原动物 中华蜜蜂Apis cerana Fabricius,意大利蜂Apis mellifera L 余项参见“蜂乳”条。 。 【生药】: 采集 春至秋季采收,滤过。 鉴别 为稠厚的液体,白色至淡黄色(白蜜),或橘黄色 至琥珀色(黄蜜)。 夏季如清油状,半透明,有光泽;冬季则易变成不透 明,并有葡萄糖的结晶析出,状如鱼子。 气芳香,味极甜。 以水分小,有油性,稠如凝脂,用木棒挑起时蜜汁下 流如丝状不断,且盘曲如折叠状,味甜不酸,气芳 香,洁净无杂质者为佳。 贮藏 置阴凉处。 。 【化学】: 主含果糖、葡萄糖(约70%)、蔗糖、麦芽 糖、糊精、树胶、含氮化合物、有机酸、挥发油、色 素、蜡、植物残片(花粉粒等)、酵母、酶类、无机盐。 维生素B1,B2,C,E,D、胆碱、尼克酸、泛酸、生 物素、叶酸、维生素B6、维生素K、蛋白质、胨、 氨基酸、转化酶、过氧化氢酶、淀粉酶、乙酰胆碱、 柠檬酸、苹果酸、琥珀酸、乙酸、微量甲酸。 灰分中含Mg、Ca、K、Na、S、P、Fe、Mn、Cu、Ni 等1,2。 参考文献 1 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下册上海 人民出版社,1977:2481 2 南京药学院中草药 学下册江苏科技出版社,1980:1426 。 【药理】: 蜂蜜50%及100%浓度,02ml只ig,对 小鼠炭末法试验表明对小肠推进运动有明显促进作用 1。 毒性 蜂蜜毒性很小,ig,小鼠最小致死量40ml kg1。 曾有食用蜂蜜中毒者,中毒原因与蜂蜜花源有关,花 源有雷公藤、博落回,毒蜜中检出此二者的花粉与有 毒成分2。 参考文献 1 现代应用药学 1992;9(4):154 2 中级 医刊 1982;(12):38。 【药性】: 性味 甘,平。 本经:“味甘,平。” 纲目:“生凉,熟温。” 本草汇言:“味甘,气寒。” 全国中草药汇编:“甘,微寒。” 归经 入肺、脾、大肠经。 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脾、肺二经。” 本草汇言:“入手足太阴、阳明经。” 要药分剂:“入心、脾二经。” 功效 补中,润肺,止咳,润肠通便,解毒,止痛。 主治 肺燥咳嗽,肠燥便秘,胃脘疼痛,鼻渊,口疮, 汤火烫伤,解乌头毒。 本经:“主心腹邪气,诸惊痫痓,安五脏诸不 足,益气补中,止痛解毒,和百药。” 别录:“养脾气,除心烦,食饮不下,止肠澼, 肌中疼痛,口疮,明耳目。” 本草拾遗:“主牙齿疳,唇口疮,目肤赤障,杀 虫。” 本草衍义:“汤火伤涂之痛止,仍捣薤白相 和。” 纲目:“和营卫,润脏腑,通三焦,调脾胃。” 全国中草药汇编:“治肺燥干咳,咽干音哑,肠 燥便秘,解乌头毒,烧烫伤,痈疮肿毒。” 用法用量 内服:冲调,1032g;或入丸剂、膏剂。 外用:涂局部。 使用注意 痰温内蕴,中满痞胀及肠滑泄泻者忌服。 本草经疏:“石蜜,生者性寒滑,能作泄,大肠气 虚,完谷不化者不用,呕家酒家不宜用,中满蛊胀不 宜用,湿热脚气不宜用。” 。 【临床应用】: 配伍应用 配生姜,治肺虚久咳或肺 燥干咳少痰等症。 配葱白,捣烂外敷,治疱痈肿毒。 配乌贼骨,治胃脘疼痛,呕泛酸水等症。 配茯苓,涂之,治面。 蜜浸大青叶,含之,治口疮。 蜜浸甘草末,涂之,治男子阴疮。 配生地、茯苓、人参,治虚劳咳嗽,咯血。 配甘草粉末,治蛔虫病,吐涎心痛,发作有时。 配杏仁、生姜、猪膏,治上气咳嗽,喘息,喉中有 物,唾血。 方选和验方 贴喉膏(外台秘要)治伤寒舌强,喉 痛:蜜30g,甘草120g,猪骨250g。 上3味,微火煎甘草、猪膏,令数沸,去渣,乃入蜜, 温令销相得如枣大,含化稍稍咽之。 忌海藻、菘菜。 甘草粉蜜汤(金匮要略)治蛔虫病,吐涎心痛,发 作有时,毒药不止:甘草60g,粉30g,蜜120g。 上3味,以水600ml,先煮甘草取400ml,去滓,纳粉, 蜜,搅令和,煎如薄粥,温服200ml,瘥即止。 千金方:“治上气咳嗽,喘息,喉中有物,唾 血:杏仁、生姜汁各400ml,糖、蜜各200ml,猪膏 30g。 上5味,先以猪膏煎杏仁黄,出之,以纸拭令净,捣如 膏,合姜汁、蜜、糖等,合煎令可丸。 服如杏核1枚,日夜67服,渐渐加之。” 百花膏(普济方)治痘疮痒甚,误搔成疮,及疮痂 欲落不落者:白蜜不拘多少,涂于疮上,其痂自落, 且无疤瘢,亦不臭秽。 陕西中医验方选编:“治小儿疝气:蜂蜜15g, 葱白15g,蜗牛5个,明雄黄45g。 共捣如泥状,将热蒸馍挖一洞,把药装入蒸馍内,热 敷患处,数次即愈。” 蜂蜜珍珠膏(山东中医杂志 1995;(5)治下肢漫性溃 疡:蜂蜜100ml,珍珠粉20g,调成膏状,置于恒温箱 中,温度60持续消毒2小时备用。 用时,将创面清洗消毒后,再将药膏敷于患处,每日 更换23次。 白蜜散(光明中医杂志 1994;(1)治急慢性胆囊炎、 胆石症:蜂蜜、醋各150ml,五味子10g。 蜜、醋分别煎沸,五味子炒黄研末,为1次用量。 重、急性病者,每日服2次,轻、慢性病者,每日1 次。 连服1020日为1疗程(急性10日,慢性20日),一般需 12个疗程。 单方应用 伤寒论:“治阳明病,自汗出,若发 汗,小便自利者,此为津液内竭,虽鞭不可攻之,当 须自欲大便:食蜜105g。 于铜器内,微火煎,当须凝如饴状,搅之勿令焦着, 欲可丸,并手捻作铤,令头锐,大如指,长2寸许,当 热时急作,冷则鞭。 以纳谷道中,以手急抱,欲大便时乃去之。” 药性论:“治口疮:蜜浸大青叶含之。” 肘后方:“治男子阴疮:蜜煎甘草末,涂之。” 补缺肘后方:“治:白蜜和茯苓,涂上。” 上海常用中草药:“解乌头毒:白蜂蜜每次 50g,温开水冲服。” 食物中药与便方:“治胃、十二指肠溃疡:蜂蜜 100150ml,隔水煮熟后,于食前空腹时1次服下,1 日3次,坚持每天服,能使胃液总酸度降低,红血球、 白血球恢复正常值,疼痛消失,大便正常。 连服23周,溃疡壁龛逐渐消失。” 食物中药与便方:“治高血压、大便秘结:食前 空腹时用温水化服蜂蜜50g,每日12次。 如能坚持长期服用,效果更佳。” 食物中药与便方:“治神经衰弱的失眠:临睡前 饮蜂蜜水100ml有效。” 食物中药与便方:“治小腿溃疡:蜂蜜厚厚地涂 于纱布上包扎,12日更换1次。” 中医临床验方集:“治百日咳:蜂蜜60g,橘络 6g。 将蜂蜜放锅内熬开,再放橘络煮15分钟。 1日3次,每次服10g。” 动物药验方集成:“治肝炎:每日服蜂蜜23 次,每次23匙。” 动物药验方集成:“治各型神经官能症(尤其是 妇女更年期者):蜂蜜30g,食前空腹时温水化服,日1 2次。” 浙江动物药:“治冻伤:蜂蜜35g,猪油15g,配 成油膏,每日涂搽数次。” 广西动物药:“治口腔炎:蜂蜜20g,大青叶 15g,煎汤,含漱。” 民间方:“治青少年白发;拔去白发,用白蜂蜜 涂在白发根的孔中,即可生黑发。” 中国秘方全书:“治痔疮出血:每日清晨,空腹 食下浇上蜂蜜的香蕉23条,香蕉愈熟愈好,蜂蜜则 愈纯愈佳,重患者服用4050日,轻患者约3040日 即可见效,不再为便血所苦。” 新中医 1977;(5):“治疗痈、疽、疮、疖、无名肿 毒等化脓性感染:蜂蜜、葱各适量捣如泥状,外敷患 处,用敷料或绷带固定。 每日换药1次,直至痊愈。 此药不可入口,对面部及近口处须慎用,最好不用。” 新中医 1975;(2):“治疗疟疾:蜂蜜1530g,白酒 适量(根据各人的饮酒量酌情增减),于疟疾发作前10分 钟至1小时服用;如发作时间掌握不准,可在发作当日 连服3次。” 食疗 蜜酒(纲目):“治风疹、风癣:沙蜜500g, 糯饭500g,面曲150g,熟水5000ml。 同入瓶内封七日成酒,寻以蜜入酒代之,亦良。” 陕西中医验方选编:“治淋症:蜂蜜90g,生豆 浆300ml,先将豆浆烧熟,再入蜂蜜,用筷搅匀,成为 白色,1次服之。” 。 【医药家论述】: 李时珍纲目:“蜂蜜,其入药 之功有五:清热也,补中也,解毒也,润燥也,止痛 也。 生则性凉,故能清热;熟则性温,故能补中;甘而和 平,故能解毒;柔而濡泽,故能润燥;缓可以去急, 故能止心腹肌肉疮疡之痛;和可以致中,故能调和百 药而与甘草同功。 张仲景治阳明结燥,大便不通,蜜煎导法,诚千古神 方也。” 缪希雍本草经疏:“石蜜,其气清和,其味纯 甘,施之精神气血,虚实寒热,阴阳内外诸病,罔不 相宜。 经曰:里不足者,以甘补之。” “同芦根汁、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