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龙腾虎掷”的稼轩词,扬州市江都区丁沟中学江海清,辛稼轩简介,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别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显示其卓越军事才能与爱国热忱,均未被采纳,并遭到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韩侂胄当政时一度起用,不久病卒。,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在苏轼的基础上,大大开拓了词的思想意境,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后人遂以“苏辛”并称。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作为宋词创作中取得最高成就的作家,辛弃疾被称为“词中之龙”;而他的词,也被评价为“龙腾虎掷”。,“美芹悲黍”中的“芹”指芹菜。后人以“献芹”谦称赠人的礼物菲薄或所提建议浅陋。辛弃疾曾写美芹十论,陈述抗金救国、收复失地、统一中国的大计,“悲黍”,黍即小米,据史书记载,周室东迁后,周朝志士回到故都,见昔日宗庙夷为田地,黍苗丛生,便悲国家之颠覆,故诗经有黍离篇。“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是希望南宋不要象南飞的大雁偏安江南一隅,而要立志收复失地。,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郭沫若),辛弃疾的词辛弃疾的一生,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1、起义南归时期。2、辗转任职时期。表现出非凡的军事和政治才干,但遭到主和派的打击,被罢职。3、被贬家居,反复起用时期。但仍然得不到信任,最后含恨辞世。,辛弃疾最大限度地开拓了词的境界。首先在词的内容上,包罗万象,如万花竟春,思笔纵横,气势雄健,充满了狂放精神;在表现形式上,打破了词与散文的界限,以文为词,用以抒情、咏物、说理,从而进一步解放了词体,开拓了词的境界;在语言上,善熔铸经史,驱遣诗文,亦善白描,可谓五光十色,光怪陆离;在风格上,除了以沉郁顿挫、慷慨苍凉为基调外,兼有清丽明快或绵绵妩媚等,其风格的繁富多样为两宋其他词人无法比拟。,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背景,这首词为公元1176年(宋孝宗淳熙三年)作者任江西提点刑狱,驻节赣州、途经造口时所作。关于此词之发端,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有几句话非常重要,他说:“盖南渡之初,虏人追隆祐太后御舟至造口,不及而还。幼安自此起兴。”当时辛弃疾南归十余年,在江西任刑法狱颂方面的官吏,经常巡回往复于湖南、江西等地。来到造口,俯瞰不舍昼夜流逝而去的江水,词人的思绪也似这江水般波澜起伏,绵延不绝,于是写下了这首词。,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译文郁孤台下这赣江的水,水中有多少行人的眼泪。我举头眺望西北的长安,可惜只看到无数青山。但青山怎能把江水挡住?江水毕竟还会向东流去。夕阳西下我正满怀愁绪,听到深山里传来鹧鸪的鸣叫声。,1、题目为“书江西造口壁”,为什么开篇从几百里路之外的“郁孤台”写起?,李勉登台北望长安,表示心念朝廷;词人从郁孤台写起,下文又写“西北望长安”,也是为了表达怀念中原、渴望收复中原的愿望。暗用典故。词中的长安应代指汴梁。,问题探讨,2、既然李勉因嫌郁孤台名不雅,改名为“望阙台”,词人为什么还用“郁孤台”开篇?,“郁”有郁勃、沉郁之意,“孤”有巍巍独立之感,“郁孤台”三字劈面便呈显出一座郁然孤立的高台。词人调动这三字开篇,显然有满腔磅礴之激愤之情。,、“中间多少行人泪”,“行人”指当年在金人逼迫下逃难的人,词人是如何描写难民的痛苦的?,用清江水比喻“行人泪”,写出了背离故园的无尽悲苦。,、“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请说说这两句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用典“望长安”表达了作者怀念中原故土之情;而重山阻隔,表达了故园难回的忠愤之情。,、“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清周济宋四家词选说是“借水怨山”,说得是用比兴的手法。请你说说这两句中的“山”“水”分别比喻什么。,“江水”比喻词人和广大爱国志士收复中原的坚定意志。它像江水一样,能冲破一切阻碍,坚定不移地实现自己东归的愿望。“青山”比喻压制爱国者抗金收复中原的反动势力,主要指主和派(投降派)。,、“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请分析“鹧鸪”这一意象所寄寓的情感。,寄寓着词人对主和派阻挠恢复大业的不满和无法收复中原的悲痛之情。,鹧鸪意象鹧鸪是产于我国南方的一种珍禽,其鸣极似“行不得也哥哥”,因而成为迁客骚人所歌咏的对象。(1)鹧鸪作为一种意象,在送别诗中经常见到,借以渲染和烘托离愁别绪。如唐代张籍的湘江曲:“湘水无潮秋水阔,湘中月落行人发。送人发,送人归,白蘋茫茫鹧鸪飞。”末句写茫茫的白蓣遮住了远去的征帆,与鹧鸪的啼鸣静动相应,深深地传达了诗人内心的离愁和怅惘,给人以无穷的回味。,(2)鹧鸪叫声悲婉凄切,后多用“鹧鸪啼”、“闻鹧鸪”来衬托处境的艰难或心情的惆怅。如清代尤侗的闻鹧鸪:“鹧鸪声里夕阳西,陌上征人首尽低。遍地关山行不得,为谁辛苦尽情啼?”诗中写困顿不堪的征人在夕阳西下时,偏又听到了鹧鸪的啼鸣声,内心的感受可想而知。最难以忍受的还是前方的重重关隘,使人无法前行,而鹧鸪不知疲倦的啼鸣增添了征人的凄苦与怅惘。,(3)鹧鸪喜爱雌雄对啼,因而也有诗人借鹧鸪来描写青年男女的爱情,象征爱情和美。,7、“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两句以下,是登台所望所感,一波三折,请具体分析是如何一波三折的。,“西北望长安”两句,写心系故园,而故园阻隔,充满忠愤。“青山遮不住”两句,写爱国志士恢复意志坚定,是任何阻碍也阻隔不住的,充满坚定的信心。“江晚正愁余”两句,写现实中,因主和派的阻碍,恢复大业无法实现的愤慨与愁苦之情。忠愤自信悲愤,一波三折。,1、结构上,曲折回环,一波三折。2、熟练运用比兴手法,寄托寓意。,艺术手法,登建康赏心亭,水龙吟,这首词作于淳熙元年(1174)秋,作者在江东安抚司参议官任上。这时他南渡已十二年之久,尚未得到北伐抗敌的机会。在这种境遇下他深感受压抑,内心充满了愤懑不平。当为了消愁解闷而登上赏心亭时,面对着大好江山,反而是无限感慨涌上心头,遂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抒情词。,写作背景,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词意解释,楚地的天空,千里弥漫着清爽的秋气,江河水流向天边,秋色无边无际。远望遥远的山岭,有如插着玉簪的螺髻,向人们呈献愁恨。流落江南的游子。在落日的时候,在失群孤雁的哀鸣声中,站在楼上瞭望。把宝刀吴钩看完,把栏干拍遍,但没有人领会,我登临楼台的用意。,不要说鲈鱼正好可以切碎煮熟品尝,秋风吹遍大地,张季鹰怎么还没有回乡?如果只想像许汜一样,买田置屋,怕会羞于看见才气横溢的刘备。可惜年华如水流去,忧愁风雨,树木犹如此。请谁唤来身穿鲜丽衣服的美女拿着红巾,揩拭英雄流下的眼泪?,问题探讨,楚天、秋水、远山。意境宏大壮阔。词人由水写到山,有无情之景写到有情之景,“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是词人在赏心亭上看到的江景,水天一色的辽远和如簪似髻的山影便牵动了他久蓄的忧愁和愤恨。,1、上片前两句写了哪些景?这些景牵动了词人怎样的心绪呢?,2、人心中有愁有恨,所见之远山也似乎在“献愁供恨”,这是什么手法。那么诗人愁恨为何,又因何而至?,移情及物。词中没有正面交代,但结合登临时地情景,可以意会得到。北望是江淮前线,效力无由;再远即中原旧疆,收复无日。南望则山河虽好,无奈仅存半壁;朝廷主和,志士不得其位,即思进取,却力不得伸,报国无门。以上种种,是恨之深、愁之大者。借言远山之献供,抒发内心负担。,、“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有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何深意?,落日、断鸿、游子。“落日”本是自然景物,辛弃疾用“落日”而字,含有比喻南宋国势衰颓的意思,亦表达了作者的愁苦心情。“断鸿”是失群的孤雁,比喻自己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情。,“游子”指辛弃疾自己。辛弃疾归南宋,原是以宋朝为故国,以江南为家乡的。但统冶集团根本无北伐收复失地之意,也不把辛弃疾等有志之士看作自己人,猜忌排挤他们,致使辛弃疾觉得他在江南真的成了游子了。万种愁苦都映衬在落日余晖的夕照里,应合着离群孤雁的哀鸣,使得飘无定所的辛弃疾,此刻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凄清和冷寂。,4.词人除了写景,还写到了自己的行为,你能找出一些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吗?它们又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呢?,看、拍、会、登。“吴钩”本是战场杀敌之锐器,现在却闲置身旁,烘托词人空有满腔雄心壮志,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栏杆拍遍”是胸中说不出的抑郁苦闷之气,借拍打栏杆来发泄,雄心壮志无处施展的急切悲愤的情态。“无人会、登临意”感叹自己空有恢复中原的抱负,而南宋统治集团中却无人是知己。,上片,景色:楚天、秋水、远山、落日、断鸿、游子。,动作:看、拍、会、登。,主要表现法:寓情于景比喻,上片小结,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5、词人想到了哪些人和哪些事呢?根据典故谈谈词人有哪些“登临意”?,张翰思念家乡乐于归隐许汜谋取私利刘备雄才大略桓温叹时光流逝,思念中原故国想要抗金复国,鄙弃谋私享乐渴望建功立业,流年易逝壮志难酬,用典言志,作者的“登临意”到底是什么?,1、报国无门、收复无望之悲2、知音难觅、孤寂无依之感3、流年易逝、壮志难酬之叹,6、“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写辛弃疾自伤不能实现理想,又叹无知己,得不到同情与慰藉的孤寂。,知音难觅,下片小结,下片,张翰乐于归隐许汜谋取私利刘备雄才大略桓温叹时光流逝,用典为国为民,辛弃疾生不逢时。他的文才武略换来的却是大半生报国无门的悲愤和苦痛。于是他只好笑傲山林、诗酒余生。他常常将满腔雄心壮志化作杜鹃啼血式的悲愤的长歌。这是英雄人格意识的变相表达,我们从这首词中。分明也能品味出他对英雄人格的悲壮追求。然而,也正是这一特定的遭遇,使他一寄之于词,成为一代词宗,在词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小结,2、用典传志,1、雄浑壮阔,艺术手法:,1、寓情于景,全词意境:,2、苍凉悲壮,1、报国无门、收复无望之悲2、知音难觅、孤寂无依之感3、流年易逝、壮志难酬之叹,情感内涵:,青玉案元夕,元宵节的故事,传说在很久以前,有一只天庭的神鸟因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被不知情的猎人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生气,就下令天兵在正月十五日这天到人间放火,准备把人类通通烧死。天帝的女儿不忍心看到凡间的百姓无辜受难,就冒著生命危险,把这个消息告诉人们。大家听到这件事,都吓得不知该如何是好。,44,终于,有个老人想到一个好办法,他说:“在正月十五日这一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挂起红灯笼,点爆竹,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大家听了都非常赞同,于是便分头去准备。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兵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就禀告天帝不用下凡放火了。人们就因此保住了生命及财产。后来为了纪念这个日子,因此每到正月十五日,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庆祝。,45,青玉案元夕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译文,入夜一城花灯好象是春风吹开花儿挂满千枝万树,又象是被轻风吹落星星点犹如下雨。驱赶宝马拉着华丽车子香风飘满一路。风箫的声音悠扬激动,玉壶的灯光流转,整夜的鱼龙角抵的游戏到处飞舞。,有的插满蛾儿,有的戴着雪柳,有的飘着金黄的丝缕,一路上说说笑笑袅娜轻盈地朝人群走去。在众芳里寻找她千次百遍;突然一回首,那个人却孤零零地站在、灯火稀稀落落之处。,问题探讨,1、词中从哪些方面写出元宵节的盛况的?请用自己的语言高度概括词人笔下“元夕”的特点。,A、焰火:如花树如星雨形态之美。B、车马:宝马雕车香满路服饰华贵,观者之盛。C、音乐:凤箫声动音乐美妙。D、花灯:玉壶光转光彩夺目E、士女: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妆扮、情态之美。,花灯闪亮,烟花怒放,流光溢彩,舞鱼弄龙,万人空巷,美女云集,摇曳多姿,热闹非凡。,2、“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这两句用了什么表达技巧,有什么作用?,这两句都用了暗喻的修辞手法。前句把繁多的灯火比作千树花,后句把满天的烟花比作似雨点般落下的星星。极为形象的渲染了元宵之夜张灯结彩,烟花怒放的喜庆景象。,3、“宝马雕车香满路”“笑语盈盈暗香去”这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这两句用了借代的手法。“香”“暗香”均是借体香来指代那些打扮得花枝招展,争相去看灯、戏耍的女子。这样写含蓄而又生动,这些女子的欢闹与下文在“灯火阑珊处”的“那人”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后者的可贵。,车多、人多、灯多;焰火美、音乐美、花灯美、服饰美、情态美。作者调动视觉、听觉、嗅觉多种感觉器官,巧妙运用暗喻、借代手法,极尽渲染烘托,写出了元宵节的热闹非常,盛况空前。,、下片写了元宵佳节哪两种人?从哪些方面来写?表现了她们各自怎样的特点?,一是盛妆的贵族女子们,一是作者心中关切的“那人”。写贵族女子,三个方面进行:一是她的服饰,表现她们妆扮的华贵和高贵的身份。二是写她们的欢声笑语,用“笑语盈盈”表现她们节日之欢。三是写她们遗香满路。通过这些描写,进一步具体表现元宵佳节的繁华热闹。,写“那人”着墨不多,既没写她的服饰,也没有写她的表情,只写了她所在的环境,是一个僻静的角落。但我们可以想象到她的表情,感受到她的品性,作者就是要表现她的自甘淡泊,不同流俗,不慕荣华。,那人是一个孤高脫俗、淡薄、傲然不群、自甘寂寞独在“灯火阑珊处”的女子,表现了词人内心的孤独、寂寞。她既是作者志同道合者,也是作者一种理想人格的化身。寄寓了词人在政治上的失意苦闷的心情,表达了不愿跟统治者(“当权者”或“时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那人”是个怎样的人?作者塑造这样一位美人,用意是什么?,对这个形象,词人是把她放在火树银花的元宵佳节极其热闹的背景上,连用两层衬托来塑造的。上片开头写灯火场景,对那些“笑语盈盈”的观灯妇女来说,是正衬,而对孤高的“那人”来说则是反衬。越写灯火热闹,越见“那人”孤高的品格。那“宝马雕车”中的人和戴着“蛾儿”“雪柳”的妇女,对“那人”也是反衬。词人运用两层衬托手法,对主要人物形象起到了突出强调的作用。,、词人是如何通过背景渲染来塑造这一形象的?,、梁启超以为最后三句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艺衡馆词选),你同意他的说法吗?说说你的理由。,梁启超谓“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认为本词有所寄托,可谓知音。本词下片写不慕荣华,甘守寂寞的一位美人形象。美人形象便是寄托着作者理想人格的化身。作者追慕的是一个不同凡俗,自甘寂寞,而又有些迟暮之感的美人。这反映的正是他自己在政治失意后,宁愿闲居,不肯同流合污的品格。,、这首词在描写和抒情上有什么特点?属于什么风格?,1、托寓手法。借对元宵盛况的描写,表现那人自甘淡泊、不同流俗的品格,寄托作者不同流俗的理想人格,表明不与媚敌求荣的主和派同流合污、坚持抗敌报国的正义立场。2、善于铺陈。从花灯之多、烟花之盛、游人之众、舞灯之欢等方面表现元宵佳节的繁华热闹。,3、对比手法。将世俗之人在元宵佳节上的表现与“那人”的表现进行对比,表现了“那人”自甘淡泊、不同流俗的品性。4、豪放、婉约兼具。写的是元宵灯会的盛况,写花灯、烟花、龙灯,写贵族妇女的盛妆丽服和欢声笑语,形式上是婉约的。但表达的是不同流俗的政治理想,可谓寄劲于婉,寓刚于柔。,本词表面极写元宵节灯火辉煌、万人彻夜狂欢的场面,讽刺南宋统治者只知沉醉于歌舞升平,而不思复国。词中繁华的景象,衬托出一位自怜幽独,脱俗不群的美人形象,从中表现了词人唯我独醒,不随波逐流的清高品格。,本词主旨,课外拓展,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王国维人间词话,没有登高望远,无以确定有价值的探索目标;没有对寻求的迫切愿望和自信,难以面对征程的漫长和艰辛;没有千百度的求索,不会有瞬间的顿悟。故迷惘、执着、顿悟。成功之道无出其右也.,?,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的一首词。他在带湖居住期间,闲游于博山道中,却无心赏玩当地风光。眼看国事日非,自己无能为力,一腔愁绪无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题了这首词。,背景,博山寺,又名能仁寺。位于江西广丰洋口博山村。始建于唐同光年间(923年925年),明隆庆间毁于火,万历间重建,天启元年(1621)建成大殿、藏经阁、法堂、禅堂等12栋24厅,铸成大铜佛、铜香炉、铜钟多件,最著名的是11口铜钟,据说用了万千斤赤宝铜。自明始,博山寺一直是江南名刹,晚明时曾誉为“天下第二丛林”,南宋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晚年闲居时,在博山建“稼轩书舍”,读书于此,吟咏颇多,写词十多阕。博山寺侧有辛弃疾读书处,今存遗址。,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译文,人年少时不知道忧愁的滋味,喜欢登高远望。喜欢登高远望,为写一首新词无愁而勉强说愁。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想说却说不出。想说却说不出,只好说道好个清凉的秋天呀!,、作者连用两个“爱上层楼”,这一叠句的运用,有什么作用?两个“爱上层楼”各有什么作用?,问题探讨,作者连用两个“爱上层楼”,这一叠句的运用,避开了一般的泛泛描述,而是有力地带起了下文。前一个“爱上层楼”,同首句构成因果复句,意谓作者年轻时根本不懂什么是忧愁,所以喜欢登楼赏玩。后一个“爱上层楼”,又同下面“为赋新词强说愁”结成因果关系,即因为爱上高楼而触发诗兴,在当时“不识愁滋味”的情况下,也要勉强说些“愁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电信服务专员招聘面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2025年商用房地产顾问招聘面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2025年财务控制专员招聘面试参考题库及答案
- 城阳护士考试题库及答案
- 鸡西教师招聘题库及答案
- 银行柜员风险题库及答案
- 2025年AIGC产品专员招聘面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2025年云安全顾问招聘面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2025年巡检工程师招聘面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2025年战略分析师招聘面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工程周报月报管理制度
-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单招真题-机械基础
- 非自然人低压分布式光伏并网调度协议
- 助播劳务合同协议书
- n1护士考试试题及答案2025
- 青海城市介绍旅游宣传
- 2025年中级政工师考前通关必练题库
- 青青河畔草-古诗十九首其二-赏析-汉
- 数据魔方Fine BI考试FCBA考试题
-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主题阅读(含答案)
- 周一清晨的领导课(原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