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变迁与法令修订对无线电视媒体经营数字学习之影响】(DOC 29页).doc_第1页
产业变迁与法令修订对无线电视媒体经营数字学习之影响】(DOC 29页).doc_第2页
产业变迁与法令修订对无线电视媒体经营数字学习之影响】(DOC 29页).doc_第3页
产业变迁与法令修订对无线电视媒体经营数字学习之影响】(DOC 29页).doc_第4页
产业变迁与法令修订对无线电视媒体经营数字学习之影响】(DOC 29页).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产业变迁与法令修订对无线电视媒体经营数字学习之影响 国立台湾艺术大学讲师 廖丽圆摘 要台湾地区电视媒体产业在四十多年的演进历程中,因着政治经济的民主化国际化和政府法令的修订以及传播科技发展的影响,无论是产制环境或市场结构都产生了极大的变迁。商业无线电视中华电视公司因时代背景因素使然,其设立之宗旨成立的目的是为扩大办理空中教育,协助政府达成社会成人回流教育的责任,这在国际社会中属独一特例。多年来该商业无线电视公司始终秉持设置之目标,持守其主体责任办理空中教学。然在传播汇流数字化趋势导引与电视媒体产业变迁的环境中,以及受到政府法令修订之冲击,对于无线电视传播媒体数字学习事业之经营、空中教育之健全发展有何深远影响,是一值得探讨之严肃议题。关键词:无线电视、空中教育、数字学习第壹章 绪论第一节、研究背景与动机中华电视公司是老三台中唯一拥有UHF/VHF两个频道的无线电视公司。华视成立的宗旨,是为发展社会教育和加强军中教育,故在组织体系内特设教学部(现称为教学事业处)负责空中教育的工作。教学部制播的教学节目,为配合政府政策协助全民教育的提升,帮助约超过五十万以上成人因故或被迫失学的社会大众,获得继续受教育的机会。此外还承政府机关委托制播教育训练节目协助公务人员、企业界劳工人士素质的改善、国小教师师资的提升。至于所制播的军中教学节目则具政治社会化的功能,除此还制作许多优良的文化节目;因此不可讳言华视教学部对空中教育、终身学习全民教育贡献颇巨。近年来由于产业变迁、政策法令的修订与传播科技的更新,华视面临电视媒体产业产销逻辑与流程的变革,以及市场结构的变化,于是在产业经营模式改变的强烈冲击下,对于华视特有的空教任务究产生何种重大影响;又顺应科技的创新数字化的来临,空中教育将趋向于多元化,华视又是如何运用其独有的教学部门在多年所建立的稳固基础上,进一步扩大空中教育的服务范围,提供多元整合的教育信息平台;此除藉以提升该企业组织之竞争力外,且能在二十一世纪数字学习长远发展上,持续贡献其更为多元创新的价值。第二节、研究目的台湾首次政党轮替民进党执政后提出挑战2008:国家发展重点计划,其中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计划、数字台湾计划与E世代人才培育计划皆对电视媒体产业的发展有着相当紧密的构联关系。政府法令的修订与传媒产业环境的变迁,对于媒体的主体经营事业与媒体相关经营业务均产生无法避免的链接性影响。空中教育具有系统化、具体化、规模化的社会教育功能,无线电视空中教学应如何在过去的基础上继续建造强化特质,透过数字传播科技的发展,提升隔空教育之价值功能与服务范围,发挥无线电视媒体应有的频率效能,在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的世界里,延伸其教育信息领域的贡献;是以探讨电视媒体产业变迁的环境中,以及受到政府法令修订之冲击,对于无线电视传播媒体数字学习事业之经营、空中教育之健全发展有何深远影响,是有其必要性与重要价值之研究。综合以上之论述,本研究之目的:一、研究台湾地区电视产业的变迁、政府法令的修订与传播科技未来的发展,对中华电视公司教学事业处的相关影响。二、探讨无线电视的中华电视公司教学事业处未来数字学习之发展。第三节、研究问题本研究根据研究目的所欲探讨的问题是:一、研究台湾地区电视产业的变迁、政府法令的修订与传播科技未来的发展,对中华电视公司教学事业处的相关影响为何?二、研讨无线电视的中华电视公司教学事业处未来数字学习的发展为何?第四节、研究范围与限制来自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本研究的主旨在于研究中华电视公司教学事业处在产业变迁、政策法令修订与传播科技发展之影响下,其因应的经营策略对人力资源运用的相关影响;探讨无线电视数字化后颁授学位的隔空教育未来之发展。故分为两部分研究调查之,一是中华电视公司教学事业处在产业变迁、政策法令修订与传播科技发展下,其经营方向对组织结构人力资源运用的相关影响,二是探讨无线电视的华视对未来数字学习之展望。本研究因受主客观条件之影响,研究范围与研究限制详述如下。本研究之研究范围是:一、由于数字发展受冲击影响最大的是无线电视公司,故选择以无线电视公司作为研究之对象。二、现今我国五家无线电视公司中唯一拥有UHF与VHF两个频道,制播一般无线商业电视节目外尚负责办理颁授学位之空中学校教学节目制播的中华电视公司教学事业处,作为本研究调查之范围。三、本研究数字学习讨论之范围是以颁授学位之空中教学成人教育为主,并且该教学节目以在华视频道播出为限。本研究之研究限制是:在研究的过程中由于适逢广电三法政党、政府、公职人员退出媒体经营之议案与公共化、民营化等问题所呈现的不确定现象;以及华视2003年7月进行组织大变革后一连串的组织调整,以及随即2004年总统大选后其经理人的更迭,新任总经理江霞女士擘画华视数字化经营策略,近期又再次规划组织的调整;因着该公司近年多次大幅度的变动调整,造成部分公司之数据持续处于规划评估异动阶段,以致无法完全配合研究者调查所需,形成研究上的困扰和研究上的限制。第贰章 文献探讨第一节、无线电视的定义电视事业广义的解释根据吴翠珍(1991)研究提到Arlen(1987)指出涵盖三个相关又分工的专业。包括:一、系统经营或播放业:泛指拥有所授与之执照,运用微波或线缆播送全国性或地区性电视节目,且亦制作部分电视节目的经营者。二、节目制作业:负责企划、制作广告或电视节目之机构,所生产之广告或电视节目提供系统经营者或播放业者播送。三、电视机与电视相关器材制造业:生产销售电视机与电视相关器材以及各类相关外围设备者。冯建三(1994)译媒介经济学中指出,Picard(1989)认为任何一个在经济体系内运作的媒介组织其对象有:一、各种媒介拥有者,可能为拥有媒介产品的个人或股票持有人。二、各类阅听人,即包括观看、收听、阅读媒介内容的人。三、规模大小不一的广告商,出资购买篇幅或时间,求取讯息传输给阅听大众。四、职务不等的媒介从业人员。综之,在经济体系内运作的任一媒介组织,其目的皆为满足私人或公共的需要或欲求。参酌上述相关定义并依我国广播电视法内容规定,本研究所谓无线电视界定于目前依法核准设立之电视电台,并利用VHF/UHF无线电波频段传送影像、声音、信息等电视讯号,供公众直接收视之所有事业经营业者群体。本研究界定于属性相同的四家无线商业电视台中唯一拥有VHF/UHF两个频道的中华电视公司,以其组织下的教学事业处为研究对象。第二节、台湾地区商业无线电视发展 台湾第一家商业无线电视台湾电视公司在1962年10月10日开播成立,至今已发展出包括有线电视、卫星电视、直播卫星、网络电视、数字电视、到最新智能型数字电视(Intelligent Digital Television, IDTV)。翻阅四十多年来台湾电视产业变迁的轨迹,根据陈炳宏(2002)的研究指出在结构上从台视一家独大,到台视、中视、华视三家寡占,及至无线电视台开放申设,有线电视系统合法化,至今转变成多频道的竞争市场;在企业组织方面,则由专业经营单一企业体,逐渐转变为多角化跨业集团式的型态;至于经营绩效方面的演变,从高利润时代无线电视全面垄断广告预算与收视率,到无线、有线、卫星多频道群起争食市场大饼的战国时代。以上所述显示着台湾电视产业随着政经的进步传播科技的发展,在结构、组织、绩效上的巨变;面对数字化发展需求,台湾无线老三家电视台必须从事更严苛的组织经营管理上的变革,以求脱离经营困境创建新局永续发展。第三节、台湾地区电视产业现况与未来发展趋势四家无线商业电视台的成立各有其不同的历史背景,尤其老三家盘据市场多年,对我国的电视事业发展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如今陷于艰困的经营环境中,主要造成的内、外在因素为何?本研究试先从外在大环境对台湾电视产业市场造成的影响,所产生的不同变化阶段来回顾探究。一、台湾地区电视产业环境的变迁台湾的电视产业市场曾经分别在三个关键年度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故可略分为三个演变时期,兹分述如下。(一)第一个演变关键时期是1991年,香港的亚洲卫星电视频道公司于1991年8月开播,开启了亚洲地区卫星电视风潮。当时有人称卫视中文台为台湾的第四家电视台,由此可见其受台湾观众欢迎之程度(李秀珠、江静之,1998)。在电视媒体广告市场上,卫视中文台多少也抢夺了一些国内三台的广告资源,但仍属低度竞争状态,对市场结构影响不大,并未松动三台寡占的态势。不过就当时台湾电视产业市场而言,卫视中文台有其程度上的影响(李南生,2001)。(二)第二个演变关键时期是1993年,真正打破台湾电视三台寡占市场结构的是在1993年有线电视法公布实施之后,该年可说是引导台湾电视市场进入战国时代的一年,此时二十多年来三台寡占的市场结构完全被打破,台湾的电视市场真正进入了多频道的环境,正式步向完全竞争市场的高度竞争时期,这种变化过程被传播学者称为解除规约或称之为市场化(林佩萍,1995;李秀珠,1996;陈炳宏,2001)。(三)第三个演变关键时期是1997年,因着执照的开放申设,台湾无线电视台视、中视、华视三台独占的市场疆域,也在1997年因着民间全民电视的开播而被打破(民视网站),接着1998年公共电视的开播,台湾地区此时已拥有五家无线电视台。台湾电视产业的广告大饼,在有线、卫星电视与无网民视进入市场后,开始大举抢食多年来三家无线台独占的局面,继之1999年广播电视法的修法完成与2001年政府采购法的修订颁布后,使得无线老三台在经营绩效广告收益上受到更沉重的冲击,促使三台必须谋求经营管理策略上的重大变革,因此1997年可称之为影响台湾地区无线电视产业市场最深刻的一年。此后1999年8月中视公开发行股票,成为国内第一家,亚洲第八家上市媒体公司(经济日报,1999/08/09)。由于中视的股票上市与集团化经营策略走向,刺激了台视也朝向多频道、多媒体、多通路的信息集团化方向经营。(张守一,2000/10/17)。1999年华视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为建立优势的品牌形象,积极推动通过ISO-9002认证,成为国内第一家无线电视台获得此一认证者。2001年由于全球经济不景气,无线电视台的广告营收更是大幅滑落,华视为因应收益的严酷挑战,从事组织再造工程,为激励产能更进一步朝向跨媒体、跨产业多角化经营的方式发展,因而把教学部转型为教学事业处(廖丽圆,2003)。1997年民视成立开播,由于最年轻行销与经营策略灵活,除本业外尚经营卫星、有线频道,以及贩售海外播映版权,广告业绩与其它收益均颇有绩效。综上所述台湾媒体生态朝向跨媒体、跨产业多角化经营方式,达到企业成长的目的与媒体集团的趋势,这种跨业、整合、并购的营运模式已成为二十一世纪媒体经营的重要趋势(李南生,2001)。二、数字化对无线电视的意义由于电视数字化打破了单向传播的形式限制,以及因讯号压缩所产生出来的频宽,为无线电视台创造的益处,根据陈忠胜(2000)的研究指出包括:一是服务多样性的加增。无线电视台除继续供应电视节目服务外,还可依不同的策略规划提供其它的服务项目,例如信息广播(Data Broadcasting)、计次收费节目(Pay Per view, PPV)、影片选播系统(Video On Demand, VOD)、电视在线购物、网络电玩、居家银行及因特网等。因而扩展了无线电视台的业务范畴与收益来源,阅听大众也因此增加了信息接收管道和使用电视所带来更具多样性的各项附加服务。二是节目制作、存取、传输的方便性和应用效益的提升。节目以数字制作储存因与计算机自动化控制和数据处理系统的结合,故在剪辑、后制、储存、传输等方面更为方便。因此影视数据在数字化处理后重新编辑制作,可以成为新的产品予以行销贩售,并且还可与其它数字化平台如因特网等连结,再创利润增加节目的边际效益。如此看来数字化为电视台带来增加多元收益来源的契机,但庞大资金的投入和初期可能相当微薄的投资回收,不可否认其中意味存在着浓厚的不确定性(Boston, 2000)。第四节、台湾地区空中教育的发展历程空中教学的发展初期是利用广播、电视等传播媒体来传授知识。因世界各国教学习惯和教育政策的不同,对利用广播、电视的程度,可能有或多或少的差别,但都把广播和电视列为教学媒体之一,形成了空中教学的特色(徐巨昌,1985)。空中教学的主要知识传输工具即是广播与电视,那么这个传播媒体的发展过程,自然会对空中教学的发展产生影响。根据徐巨昌的研究台湾地区空中教学的发展,随着传授知识教育所使用的广播电视传播媒介工具科技的发展,约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一)孕育阶段(19491960年),首先由台湾省教育厅委托中广公司制播初中和高中课程。1957年教育部进一步设置专门机构,自行录制若干大学国文、历史、地理等科目,与中广合作播出,对象为海外华侨。后又与中广开辟第三广播网,专供全省转播空中教学(徐巨昌,1985)。(二)启蒙阶段(19601971年),政府为顺应世界潮流在1960年设立了教育广播电台隶属国立教育资料馆。当时教育部长张其昀先生首先倡导空中大学,期运用教育广播电台播放大学课程。但因输出功率仅涵盖台北地区且经费短缺,故后需租用中广第三广播网执行全省空中教学任务。1962年在教育部长黄季陆先生努力下于教育广播电台旁设立了教育电视台,这是我国第一座电视台,比民营的台湾电视公司早开播八个月。之后教育部又计划利用教育广播电台和教育电视台这两个传播媒体,联合试办广播学校。由于空中教学制度在我国是创举,为昭慎重,先作实验,在1966年指定台湾省立台北商专职业学校(现称台北商业技术学院)附设高级商业职业广播实验补习学校,简称广播学校,于此展开了我国的空中教学实验(徐巨昌,1985;陈淑英,1985;庄怀义,1986)。教育电视台的目标虽远大,因先天不足后天失调,发展上力不从心,惨淡经营九年,为我国教育电视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68年国防部与教育部为运用电视优异的传播功能,协商决定撤销教育电视台,另行成立中华电视台,继续发展空中教育、加强实施军中教育。1971年6月30日教育电视台结束播送(杨承彬,1985)。(三)发育阶段(19711983年),1971年10月31日中华电视台正式开播。华视成立的宗旨、经营的目标是为配合政府发展空中教学、加强军中教育,因此公司成立之初章程既明订长期接受教育部委托,办理空中教学,所以中华电视公司是唯一在组织编制中特设有教学部(现今为教学事业处)的无线电视台,负责主办空中学校教学业务和军中的政治教学(华视二十年,1991;华视网站)。国际间这属特例,因世界各国并未有以一民营商业电视媒体机构承担空中教育任务者(华视一年,1972)。(四)成熟阶段(1983年至今),教育主管部门为使空中教育学制发展更趋完整,1983年9月华视再受教育部委托增设UHF超高频道专作教育之用,并为空中大学设立准备。目前UHF超高频道播映空中商、行专、空中进修技术学院、空中大学等教学节目(华视二十年,1991;华视网站)。1986年8月国立空中大学正式成立,经过漫长岁月逐步的成长,至此我国的空中教育发展已迈入成熟阶段(徐巨昌,1985)。来自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第参章 研究设计本研究希望探讨在传媒环境变迁与法令修订下对华视教学事业处与空中教育所受之影响作一探索性的研究,探索性的研究通常运用质性研究。潘淑满(2003)研究指出,质性研究常用的资料搜集方法有:个案研究、深度访谈、文献回顾、参与、实地观察、焦点团体等(Frankford-Nachmias & Nachmias, 1996; Rubin & Babbie, 1995; Wimmer & Dominick, 1997)。希冀藉由科学的研究方法,探讨传媒环境变迁与法令修订对无线电视经营数字学习所产生之变化及对我国空中教育永续发展之影响。第一节、研究方法探索性研究在进行分析时其所需的数据,一般而言基本上分为次级数据及初级数据两类,次级数据是指已经存在于某处的信息,经由适切管道取得;初级资料则以不同方法针对研究相关对象进行数据搜集(詹文男,1996),其资料之来源包括:公开发表的资料、透过参与者和研究者访谈所搜集到的实地资料(Porter, 1980; 周旭华译,1998)。本研究因中华电视公司设立目标的特定性,成为国际间特殊案例,故拟采个案研究法以了解它的独特性,运用次级数据、研究者的参与以及深度访谈等方式进行数据搜集。至于受访者的选取根据潘淑满(2003)研究指出Berg (1998) 提到研究者思考谁来接受访谈才适合?对质性研究而言访谈对象的挑选,是根据研究问题和信息的丰富原则,来决定抽样的方式,而非随机抽样找寻具代表性的样本。故本研究访谈对象的选取,拟为产、官、学之专家学者共十四位包括:一、空中教育主管单位:教育部。二、空中教育执行的资深单位:华视教学事业处、国立空中大学。三、大学校院相关学系专任副教授以上之教师。访谈方式拟采半结构式访谈,根据研究的问题与目的,设计访谈大纲,作为访谈指引方针。透过提问了解华视教学事业处过去三十多年在空中教育所扮演的角色与所执行的业务范畴;以及现今面临环境的变迁、政府法令的修订、传播科技的发展,其业务的状况与未来所拟采取的因应策略,对无线电视空中教学人力资源运用的影响,以及有关台湾地区空中教育未来之发展,做全貌式的探讨与分析;拟藉重学者专家的智慧与研究心得,供产业与空教从业人员参考。产、官、学界人数的分布上,主要以负责执行空中教育之资深单位的主管与重要成员,如国立空中大学与中华电视公司教学事业处各占28.5%之比例,主管机构官员占21.5%,大学广播电视相关学系之专任副教授占21.5%,详如列表(附表3-1)。表3-1:深度访谈专家学者人员分配比例表单 位人 数百 分 比华视教学事业处4人28.5%国立空中大学4人28.5%政府主管机构官员3人21.5%大学相关学系专任教师3人21.5%总 计14人100%【资料来源:研究者自绘】第二节、研究架构本研究根据研究之目的、问题之发展所形成之研究架构,详见图3-1。結論與建議1. 探討21世紀產業變遷、法令修訂與傳播科技發展等諸多因素對無線電視華視以及空中教育所造成的影響。 2. 歸納分析無線電視華視數位學習未來之發展趨勢。 個案研究深度訪談理論與實施現況探討文獻探討1. 無線電視之定義。2. 臺灣地區無線電視產業的發展變遷簡史。3. 臺灣地區電視產業現況與未來展望。4. 數位化發展對無線電視的意義。5. 臺灣地區空中教學發展歷程 透過文獻探討作為建立深度訪談題綱之基礎,以利下一階段深度訪談之進行。產官學相關空教傳播教育專業人員大學校院相關學系教師無線電視所受之影響與數位學習未來發展員图3-1:研究架构图第肆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本章共分为三小节来研究分析所收集之次级资料以及经由深度访谈所得之数据。第一节描述中华电视公司与台湾地区空中教育的发展,第二节整理、描述台湾地区无线电视媒体产业变迁以及政府法令修订对华视教学事业处与空中教育的影响,第三节呈现分析空中教育电视媒体教学之现况与未来发展。第一节、中华电视公司与空中教育之发展台湾地区空中教育的发展历程从1949年起的孕育阶段,到1960年的启蒙时期,历经了艰辛的步履于1971年迈向发育的阶段,自此即开始与中华电视公司教学事业处建立了长久紧密的合作关系。中华电视公司其成立的宗旨、经营的目标是为配合政府扩大办里空中教学社会回流教育,以及加强军中政治教学进行政治社会化,因此在公司成立之初的组织章程中既明订长期接受教育部委托,办理空中教学。空中学校设立初期由华视教学部接受教育部之委托经部所指定之学校,并与省市教育厅合作,专责办理空中学校事务。1971年11月1日起至1996年华视是唯一承担空校电视教学节目制播、广播节目制作的无线电视单位。设立初期空中教学作业关系见附图4-1。教育部中華電視台空中教學委員會省市教育廳局師專商專工專高商高工高中附設空中學校華視教學部面授教學作業批改成績考查生活教育學籍管理電視教學遴聘教師編印教材函授教學廣播教學學生國立大學附設空中商專、行專學校廣播電台图4-1:1971年空中教学作业关系图来自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资料来源:空教论丛;周奉和;研究者自绘】教育部为进一步促使空中教育之发展更趋完整,先行试办空中大学选修课程;1983年9月华视再受教育部委托增设UHF超高频道专作教育之用,并为空中大学设立准备。1986年国立空中大学正式成立,由于国立空大系一独立体系,故除电视节目制播交由华视负责外,余均由其自行负责办理之。1996年国立空大步入第十年,因认为华视收取电视节目录制费用采六四分成的方式并不合理之故,遂寻求改善对策。国立空大第一步是开始自行筹建摄影棚,尝试自制部分节目,不再将全数课程交由华视录制电视教学节目。尔后又于84学年度起选择与其它传播公司合作,这种改变电视节目录制单一合作对象的策略行动,使得华视教学部从唯一的空中教育电视节目制作单位进入低度竞争的环境。后又由于国立空大将部分课程的教学工具规划区分选择适用之传播媒介,而不再将全部课程制播电视节目,因此国立空大电视教学节目在华视录制的数量就更形减少。由于华视究竟是一商业电视媒体机构,当华视八点档连续剧包青天十分受观众喜爱,为公司创造了高度丰厚利润之时;公司经理人张家骧先生认为,教学部既然无法全面掌握空大业务,持续为公司创造利润,该单位的存在或人力的运用应予以详加检讨。教学部面对公司内部高层经理部门质疑的冲激下,力图振作努力开发空中学校以外的其它业务,遂争取到行政院劳委会职业训练局交付委托办理劳工职业训练项目,负责制播职训大联机劳工电视教学节目。自此华视教学部从成立以来,全心专注经营授予学位之空中学校,且视其为单一主体业务的情况,略渐开始调整转变。 2001年政府采购法修订颁布,依据法令规章华视教学事业处所负责之空中学校空教业务,包括国立空大、空中商专、空中进修技术学院以及国军政治教学的电视节目录制与频道之播映和空专、进修技术学院广播节目的制作等,都必须透过公开招标比价的过程,华视教学事业处于是再次面对更全面性的严峻挑战。于此今时政府采购法之实施已造成华视委办单位的身分产生了质变,华视成立之宗旨此时已为之消灭不复存在,华视教学事业处顾问籍量宇说道:政府采购法的实施,使得整个空中教育的生态改变了,影响到华视与各校合作的关系。、华视目前的身分等于是一个承办厂商,学校是委办单位.。21世纪的今天,华视与空中学校现存关系已大异于成立之初,它已从教育部的委办单位角色转变成一般承办厂商,详见附图4-2、图4-3。教 育 部中 華 電 視 公 司空 中 進 修 技 術 學 院空 中 商 專 與附 設台 中 技 術 學 院台 北 商 業 技 術 學 院編 印 函 授 教 材編 印 教 材廣 播 教 學電 視 教 學面 授 教 學作 業 批 改成 績 考 查生 活 教 育學 籍 管 理遴 聘 教 師學 生图4-2:2003年华视与空专及进修技术学院作业关系图【资料来源:研究者整理自绘】教 育 部中 華 電 視 公 司編 印 函 授 教 材編 印 教 材廣 播 教 學電 視 教 學面 授 教 學作 業 批 改成 績 考 查生 活 教 育學 籍 管 理遴 聘 教 師學 生國 立 空 中 大 學電 視 教 學图4-3:2003年华视与国立空中大学作业关系图【资料来源:研究者整理自绘】第二节、产业环境变迁、政府法令修订对华视教学事业处与空中教育的影响来自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中华电视公司以一商业无线电视媒体企业单位在政府政策方针策力之下,三十多年来担负我国隔空教育空中教学与国军政治教育的责任,教学部(现称教学事业处)为此已做出许多重要贡献。但基于产业环境结构的变迁,政府法令规章的修订等外部因素,对华视频率使用效能与企业本体的营业状况均造成深层影响。华视经理人处于这种快速转变的环境压力下,着手积极规划速谋对策,寻求创新且具前瞻性之数字化多元整合经营策略,更张调整过去传统无线电视公司的经营模式;于是透过组织再造工程与多次的组织架构、组织体系的调整,希冀改变企业的体质、创造企业的多元价值,以脱离经营上的困窘。华视的因应策略所形成的企业内部组织体系的变革对教学事业处会产生何种影响?以及是否会对未来台湾地区空中教育亦造成影响与改变?本节依据文献资料与深度访谈内容予以整理描述之。一、台湾电视媒体市场结构的变迁台湾的电视产业结构发生巨变始自于70年代期间。从历史的轨迹中不难看出有线电视初期在台湾的发展,政党与政府对它都抱持着高度的关注与兴趣。随着民主化风气的吹送与反对势力的推波助澜以及政商的积极介入之下,1993年通过了有线电视法,让非法的第四台就地合法取得合法经营的身分,1998年6月15日基隆市的吉隆是第一家开播的有线电视公司,此时台湾电视产业长期由台视、中视、华视三台寡占独揽的市场结构产生了激烈的变化。当时的反对党同时更进一步要求政府开放无线电视频道,1997年6月11日第四家无线电视台,具民进党色彩的民间全民无线电视台在台湾诞生了;台湾地区无线电视从1962年台视、中视、华视陆续成立之后,长达近三十五年的期间,由于政府关闭了无线电视频道的开放,使得三台得以寡占垄断整个台湾地区无线电视节目与广告市场的局面已全然打破。1997年公共电视法公布实施,1998年7月1日公共电视台开播;1999年2月3日卫星广播电视法公布施行,同年核发了一百零七家卫星广播电视事业与境外卫星广播电视事业执照,该年11月22日太平洋卫星电视开播;至今此时台湾这个三千六百万平方公里的小小岛屿已有五家无线电视公司,接近百家的有线、卫星电视频道(陈炳宏,2002)。近年来更由于科技的发展,传播的汇流(convergence)趋势已然形成,传播媒体的聚合化产业发展已明确可知,电视影音服务朝向多元化多频道的发展方向更是清晰可见,一个崭新的多频道与多服务的整合型电视媒体产业在二十一世纪初期的台湾俨然已具成形。二、政府法令修订的冲击2001年1月10日政府采购法第七条修订颁布实施后,无线电视媒体首先受到最严重冲击的是中华电视公司。华视成立之背景乃因当年执政政府政策之规划;其主要任务是接受教育部委托,扩大办理空中教育以及执行军中政治教育之责任;虽然华视的经营型态是商业电视台,但是对于其成立的宗旨华视始终持守并未怠忽。其所制播的空中教学与军中政治教学节目因受教育部与国防部委托,故收益是属政府预算,成为早年该公司营收中最为稳定的一环。采购法的修订实施促使华视当年成立的特定意义已然消失,其所担负的两大主体任务亦面临前所未有的摇撼;依法行事是政府机构必需遵行的既定法则,如华视教学事业处处长杨豫扬说:采购法这个状况,其实从整体来看是我们比较没有那个力量去解决那个问题。当然过去在采购法之前,华视跟教育部,跟所有学校之间的关联性,那都是很既定的东西,可是采购法之后,没有办法必须要按照所谓的采购流程。;又如嘉义中正大学成人及继续教育学系教授黄富顺所言:.就法制来说空大、华视都是无奈的。,的确百年大计的教育事业用招标的方式执行实有其值得研究商榷之处;然而法令规章已定,目前空中学校与军中政治教学节目的录制与播送均已全面采行公开上网招标方式办理;华视负责执行两大任务的教学事业处面对这样的重大改变,其经营的方向、单位组织系统与专业人才的需求及人员编制都因而产生大幅度的调整与变更。综上是以华视与空教的角度分析说明采购法对它的影响,以下试就空中教育本身的发展来看政府采购法的实施会产生什么效应。空中教育主要是以运用传播媒介突破时空的限制,来达到知识传授的目的;目前台湾地区国立空中大学登记入学的学生人数将近三十万人,毕业的人数约二万一千人左右;空专登记入学的学生数将近五十万,毕业者超过十二万人;从统计数字充分显示出台湾地区空中教育的不凡贡献。教育事业乃百年大业;虽然采购法的精神是希望价格与品质两者兼顾,但事实上兼顾两者实属不易,如自然科学教育馆柯正峰馆长谈到空教节目价格与品质时提出:不可否认相对的制作品质,或研发、制作水准就不会投入那么多,所以这是有点两难。;目前空教主要使用的教具是电视,采购法实施后,由于比价竞争造成电视节目制作费用有很大幅度的压缩;虽然法令中仍可寻得其它适用法条,然主事者为免引发图利特定厂商之联想,因此目前全面一致采公开上网招标方式办理。政治大学广播电视研究所陈清河所长在提到公开招标对空中教学的问题时提道:.经费不是很充裕,有了经费之后又把它稀释掉,然后到各种不同的通路,也因此使得空中教学的内容跟制作的品质会降低,.,这是学界的意见,在深度访谈中华电视公司代表时大都认为教育事业不宜使用招标方式办理,也认为在恶性比价竞争的状况下教学节目品质会受影响而滑落;国立空大则认为在公开招标举行前既设定规格标准,后续有审查作业应不致产生什么影响。然而研究者根据访谈所得资料分析认为,在国立空大方面,面对低价的制作费在设计规划教学节目影视内容的呈现上会受到部分的限制,另外亦会思及,虽然制作单位是厂商,但是彼此间的关系又是站在合作的基础上,故当节目制作过程中考虑到制作单位的制作成本费用时,部分学科老师、媒体委员似乎又不便对制作单位提出较严谨高规格的要求;另外制作单位也会在价格考量下,为顾及人力材力时间成本,不会也无法提供更为理想的建议与作为;因此价格标多少会对教学节目品质产生影响,至于产生何种程度的影响则值得进一步长期观察研究与评估。三、产业变迁、法令修订对华视教学事业处与空中教育的影响中华电视公司在受到产业大环境变迁的影响造成营业状况的艰难困窘,为求积极改善脱离经营困境,故图变化企业体质及谋取经营方针的调整,经理人遂从事组织改造和组织系统重整。以下就华视企业体组织改造及其所形造成的影响和政府法令修订对华视与空中教育之间原有即存关系所造成的冲击,分别详述之 。(一)华视企业组织架构的调整来自www.三七二 二.cn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近数年来华视企业本体在有线电视的崛起壮大,产业环境剧烈变迁下陷入经营困境,急需积极谋取新经营策略的制定,戮力提升企业竞争力,极力摆脱经营上的窘困,于是华视首先进行内部组织再造工程,后续又有一连串组织系统的调整。2000年7月华视第一波内部组织再造规划作业中,将其在无线商业电视公司中所独有的教学部易名为教学事业处,提升为华视的核心资源能力单位之一,期望与传播新科技结合,扩大教学部业务项目与服务范围,(华视一年五年,19711976;华视十五年,1986;华视网站;空大网站)。华视寻求营运的改善,除从事组织架构大幅度的调整外,为求支出成本立即有效的下降,于是在员额的总量上亦积极要求降低。华视成立初期员额约近四百人,后曾一度扩张到近一千二百名员工,随着历任经理人的理念与营业状况多有调整。2000年7月员额总数约近八百人,组织再造工程规划缩减员额数至六百八十五人,2003年所定的总员额数为五百七十五人。近数年为降低营运成本缩减员额,期能尽速从困境中解套,不同期间释放出不同的优惠离职退休办法,由于条件优厚成为吸引资深人员提前退休的诱因,造成短时间一波又一波资深人员陆续迅速离开职场,形成人才技术衔接困难的断层现象。综之,华视经理人基于产业环境的艰困,政府法令修订的影响,期藉多次的组织重整,凝聚共识与向心力,建立组织系统内各单位更清楚明确的目标,提升经营的层次,拓展更宽广的营业范围,以期脱离亏损创造营业佳绩重建公司声誉;然而另又因求经营成本的有效下降,提出优惠办法鼓励离职退休以缩减员额,造成人才技术的断层,似又让华视陷入了两难的处境。然而对教学事业处而言所谓危机亦是转机;华视成立的宗旨是办理空中教育以及军中政治教学,然华视究竟是属商业媒体机构,因此教学部(现称教学事业处)虽始终秉持公司成立的目标,坚守岗位负责执行空中教育业务,但是在企业组织内一直被视之为三级生产部门,属于边陲单位;如今受到产业环境变迁、法令修订的影响,公司进行企业体质调整,经营策略更张之际,教学事业处被提升为核心能力单位,赋与重大责任配合科技发展,掌握潜藏的商机,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建立空中教学平台。如教学事业处杨豫扬处长所言,教学事业处将站在华视原有的品牌基础上作一个横向的整合,把所有教学、教育相关的资源放在平台上建立更多的附加价值。故规划未来在其频道的经营上将以平台的观念去执行,目前华视教学频道仍是一个主要内容,但有一些内容经过database的处理后,规划将送到中华电信MOD的平台上以及送到IP settle box的平台,形成华视的教育第二频道。(二)专业人才需求的改变华视教学事业处因经营方针的改变业务范围的扩大,在专业人才的需求上亦有所调整。成立初期教育部次长刘先云奉派转任为华视总经理,教学部首任主管周奉和先生是由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科长转任,故空中学校初期擘划监督执行,周主任是最重要的成员。早期教学部主管均为教育部推荐部内辖管人员,经华视董事会核准后任用,故多具教育背景来自教育体系,及至1997年始由基层升任副主任的教育博士刘信吾晋升为主任;2000年教学部易名为教学事业处,刘信吾转任为处长。刘处长退休后为配合教学事业处未来既定经营方向的需要,打破华视近三十年教学事业处主管任用惯例进行公开征选,2002年曾任职于资策会的杨豫扬先生获选遴聘担任该处处长。华视教学事业处历任主管名单以及原任单位详如列表(附表4-1)。表4-1:华视教学事业处历任主管名册任职顺序姓 名原 任 单 位1周奉和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科长2张霄亭师范大学视听教育馆馆长3陈石贝国立自然科学教育馆馆长4陈守让国立复兴剧校校长5刘信吾华视教学部副主任6杨豫扬资策会业规组组长【资料来源:华视;研究者自绘】华视教学事业处因着采购法之修订施行,该事业处原有之空中教学以及国军莒光日教学制播业务立刻面临必须公开招标的处境;虽然华视具有娴熟的教学节目制作经验,然因属具有历史规模的专业电视媒体公司,其器材设备人事成本相对于一般传播公司高出许多;面对如此重大的改变随之而来的是教学事业处产生对业务掌握的极大不确定感,于是该处必须积极努力争取更多除空中教学与政治教学以外其它各种与教育有关之招标案件,故需遴选增聘善于项目企画书撰写之企画人员,形成了教学事业处专业人员需求的转变。此时之际华视教学事业处面临的,一是必须达到企业组织经理部门对它的期望,二是在成本计算上必须较华视内部其它单位更加锱铢必较。为此教学事业处未雨绸缪及早提出该部门独有特定优渥条件的离职退休办法,于是吸引了资深人员提前自职场退休。华视教学事业处节目制作中心原有八位编导、七位艺术师、九位副(助理)导播;因华视企业仍持续推出各种不同等级适用的优离退方案;于是该中心先后有五位编导、四位艺术师、三位副(助理)导播,在二、三年内陆续退出职场,形成短时间资深人员快速流失,以致产生专业人员缺口现象。华视教学事业处另一方面因传播科技的导引数字化的发展,空中教学迫使要从原来所谓的四环式教学(图4-4),跨入到五环式教学(图4-5)。如国立空中大学教务长杨家兴强调:因特网越来越流行,.,我们也会往因特网去走,所以在因特网上播放教学节目,必定是我们以后要走的一个方向。华视教学事业处杨处长也说:必须一定要把计算机的部分,计算机学习,或者远距教学、E-Learning这一块把它给涵盖进来。教育部的曾文昌主任提到:数位学习是一种趋势,.,远距教学依照现在的法令规定是可以被承认的,.。所以对空中教学、远距教学或称为数字学习来讲是一个很重要的规定。,计算机科技的发达所以整个学习的型态跟以前不一样了,.,现在因网络的进步所以利用网络来作远距教学,为取它的便利性。,因此在这种多元化发展的需求下,华视与台湾固网集团合作成立华视数字科技公司,成为该处的协力公司负责E-Learning的设计制作与网络管理。华视教学事业处基于业务范围的延展,网络教学的纳入,期能争取更多项目的机会以期达成自订的经营目标,故在人才需求上除原有的人员外(图4-6),目前企画师中增加项目企画人员,技术师增加电视节目转文件网络技术人员(图4-7),未来的规划发展则尚需增加项目经理人(Project Manager,PM)、教学设计(Instruction Designer,ID)以及合成专员(Programmer)等数字学习媒体教学专业人员(图4-8)。来自www.三七二 二.cn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收看節目課本預習答繳作業解答疑難收聽節目函授教學(基本教學法)面授教學(輔導教學法)廣播教學(輔助教學法)電視教學(主要教學法)图4-4:空中教学四环式教学法【资料来源:空教论丛;研究者自绘】網路教學電視教學廣播教學函授教學面授教學图4-5:空中教学五环式教学法【资料来源:研究者自绘】節目中心主任 企 助 錄 畫 理 音 師 企 師 畫 師 導 助 現 美 播 理 場 術 導 指 設 播 導 計處 長副 處 長企畫中心主任图4-6:2000年华视教学事业处组织图【资料来源:华视;研究者自绘】處 長 企 管 技 教 畫 理 術 學 師 師 師 服 務 中 心 導 助 現 藝 播 理 場 術 導 指 師 播 導節目中心主任顧 問企劃中心主任图4-7:2003年华视教学事业处组织图【资料来源:华视;研究者自绘】處 長華 視 數 位 科 技 公 司企 畫 中 心教 學 服 務 中 心數 位 製 作 中 心節 目 製 作 中 心專 案 整 合 中 心图4-8:2004年华视教学事业处组织图【资料来源:华视;研究者自绘】(三)对空中教育产生的影响从中华电视公司企业组织整体架构不断的调整,可以看出二十一世纪初台湾无线电视媒体经营的艰困;而华视教学事业处组织架构的改变,业已经清来自www.三七二 二.cn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晰的呈现出华视原先成立的宗旨已逐渐走入历史,该企业组织中教学事业处原所承担的主要任务也在法规修订影响之下产生蜕变。事实上从杨豫扬处长受到该企业经理人的青睐,在众多人选中雀屏中选获蒙聘任,就已很清楚的传递出华视希望转化外在环境因素所带来的压力,配合传播科技的发展提升转换教学事业处的功能,化危机为转机带给企业新的契机。2003年12月9日立法院通过广电法第三条修订案,党政军必须退出媒体经营。根据该修订法案中有关公共化、民营化法规的要求,如今华视身处政府公共化政策推展设定之对象;在此诉求下,面对如此重大不确定因子存在的状态,华视陷于极大不安浮动的环境中。诚如在2003年11月27日政治大学广电研究所与广电基金会共同举办的数字化无线电视产业经营策略研讨会中,华视前徐璐总经理在会议中说道:目前的情况让我们无所适从,不知道该如何作公司的规划。此外,空中教学因采购法的颁布实施使得华视教学事业处与空中教学原先的委办关系消灭,转换成属于空中教学节目制播的承办厂商;这种三十余年来原有既存关系的重大转变,从空中教育的角度来看,未来空中商专与空中进修技术学院,可能会面临失去一个经验丰富,能完全协助办理空校主要事务的机构。因目前空中商专与进修技术学院仍是由华视和北、中两所技术学院三方协同办理;多年来华视因其成立所具有之特定任务与责任,故教学事业处始终义不容辞承担许多空中学校的教务与校务工作;未来若华视无法以符合成本收益的价格,在公开竞标的市场标购到空专、进修技术学院业务时;其它无线、有线电视或一般的传播公司是否具备办理空中学校的知能与经验?面对空校作业项目中有关课程的规划、电视教学节目的录制、网络教学的设计等,是否都能具备数字学习授予学位的成人回流教育的专业素养,实需赋与高度关怀的事情。亦如政治大学广播电视研究所陈清河所长在提到公开招标对空中教学的问题时提道:特别比较堪虑的事是人才衔接的问题,过去.空中教学有很多资深的人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