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GB/T 18591-2001 焊接 预热温度、道间温度及预热维持温度的测量指南》作为一项技术标准,为焊接过程中预热温度、道间温度以及预热维持温度的测量提供了详细的方法和要求。然而,您提供的对比请求中,《》部分为空,意味着没有具体指出要与哪个其他标准或版本进行比较。因此,直接依据您的要求,无法提供关于该标准与其他特定标准之间变更的具体分析。
如果目的是了解《GB/T 18591-2001》本身的关键内容或原则,可以概述如下:
-
预热温度测量:该标准明确了预热温度的测量位置、时间点以及所使用的测量工具和方法,确保预热过程满足焊接工艺要求,预防裂纹并改善焊接质量。
-
道间温度控制:规定了在多层或多道焊接中,每道焊缝之间材料的最低允许温度,以保证焊接连续性及减少焊接应力。
-
预热维持温度:阐述了如何维持预热温度的一致性,确保整个焊接区域在焊接期间保持在规定的温度范围内,这对于防止硬化、提高韧性至关重要。
-
测量设备与校准:介绍了用于温度测量的仪器种类及其校准要求,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
记录与报告:强调了记录温度测量数据的重要性,并对报告格式和内容提出了指导,便于焊接过程的质量控制和追溯。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现行
- 正在执行有效
- 2001-12-17 颁布
- 2002-06-01 实施
©正版授权




文档简介
I CS 2 5 . 1 6 0 . 0 1J 3 3荡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 G s / T 1 8 5 9 1 一 2 0 0 1i d t I S O 1 3 9 1 6 : 1 9 9 6焊接预热温度、 道间温度及预热维持温度的测量指南 We l d i n g -G u i d a n c e o n t h e m e a s u r e me n t o fp r e h e a t i n g t e m p e r a t u r e , i n t e r p a s s t e mp e r a t u r e a n d p r e h e a t ma i n t e n a n c e t e mp e r a t u r e2 0 0 1 门 2 一 1 7发 布2 0 0 2 一 0 6 一 0 1实 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 家 质 量 监 督 检 验 检 疫 总 局发 布G B / T 1 8 5 9 1 -2 0 0 1前台 本标准等同采用国际标准I S O 1 3 9 1 6 : 1 9 9 6 0 焊接预热温度、 道间温度及预热维持温度的测量指南 。 在等同 转化I S O 1 3 9 1 6 : 1 9 9 6 的 过程中, 仅对该标准做了编辑性修改, 其主要技术内容没有变化。 本标准系首次制定 。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焊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 哈尔滨焊接研究所。 本标 准主要起草人 : 朴东光。Gs/ r 1 8 5 9 1 -2 0 0 1I S O前言 I S O( 国际标准化组织) 是全球性国家标准机构( I S O成员) 的联合体。国际标准的制定工作一般通过I S O的技术委员会进行。 对于已建立技术委员会的专业感兴趣的各成员团体有权参加派员该技术委员会。与I S O合作的官方或非官方国际组织也参与这项工作。I S O在电气标准化事务方面与国际电工委员会( I E C ) 保持着密切合作。 被技术委员会采纳的国际标准草案将在成员团体范围内投票表决。国际标准的颁布要求获得至少7 5 %成员团体的赞成票。 国际标准I S O 1 3 9 1 6由与“ 焊接及相关工艺技术委员会” 下属的“ 金属焊接领域内的统一要求” 分技术委员会( I S O/ T C 4 4 / S C 1 0 ) 合作的欧洲标准化委员会( C E N) 根据 I S O及C E N的技术合作协议( 维也纳协议 ) 起草制 定。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焊接预热温度、 道间温度及预热维持温度的测且指南 GB/r 1 8 5 9 1 一2 0 0 1i d t I S O 1 3 9 1 6 门9 9 6 We l d i n g -Gu i d a n c e o n t h e me a s u r e me n t o fp r e h e a t i n g t e m p e r a t u r e , i n t e r p a s s t e mp e r a t u r e a n d p r e h e a t ma i n t e n a n c e t e mp e r a t u r e适用范 围 本标准规定了熔化焊预热温度、 道间温度及预热维持温度的测量要求 其他焊接方法也可参照采用本标准。本标准不包括焊后热处理温度的测量。2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2 . 1 预热温度 p r e h e a t i n g t e m p e r a t u r e ( T , ) 任何焊接操作开始之前, 焊接区域内工件的瞬时温度。低的道间温度相同。2 . 2 道间 温度 i n t e r p a s s t e m p e r a t u r e ( T ; ) 多道焊缝及相邻母材在施焊下一焊道之前的瞬时温度。2 . 3 预热维持温度 p r e h e a t i n g m a i n t e n a n c e t e m p e r a t u r e 焊接中断时焊接区域必须要保持的最低温度。预热温度一般用 最低 值表示 , 而且通 常与最道间温度一般用最高值表示。( Tm )3 要求3 . 1 测量点 温度一般在正对着焊工的工件表面, 距坡 口边缘 4 倍板厚, 且不超过 5 0 mm的距离处测量( 见图 1 ) 。 这一规定适用于焊缝处工件厚度 t 不超过 5 0 mm的场合。 当工件厚度超过 5 0 m m时, 要求的测温点应位于至少 7 5 m m距离的母材或坡口任何方向上的相应位置。 条件允许时, 温度应在加热面的背面上测定。 否则, 应在加热面上移开热源一段时间, 使母材厚度上的温度均匀后测定温度。 使用固定的永久性加热器且无法在背面测量温度时, 应从靠近焊缝坡口处暴露的母材表面上测取温度。温度均匀化的时间按每2 5 mm母材厚度 2 mi n的比例计。 道间温度应在焊缝金属或相邻的母材金属处测得。3 . 2 测量时间 道间温度应在电弧经过之前的焊接区域内瞬时测得。 如果对预热维持温度有规定时, 应在焊接中断期间予以监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f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 0 0 1 一 1 2 - 1 7 批准2 0 0 2 一 0 6 一 0 1 实施 tG B / T 1 8 5 9 1 -2 0 0 1t 5 0 : A = 7 5m m月1 1 月 。 )对接焊缝 图 1 测量点的距离测试设备用于温度测量的设备应在焊接工艺规程中明确, 如:热敏材料, 如: 蜡笔或油漆( T S ) ;接触式测温仪( C T) ;热电偶( TE ) ;非接触式光学或电子测温装置( T B ) ,b )角 焊 缝4 测试 报告要求提供测试报告时, 测试报告应参照本标准并按照焊接工艺规程要求给出下列内容:测得的预热温度, ;测得的道间温度, C;测得的预热维持温度, C;任何与本标 准不符 的事项 。5 标 志 测试报告中应采用的标志示例如下:5 . 1 示例 1 使用接触式测温仪( C T) 按照本标准测得的预热温度( T p ) 为 1 5 5 时, 应做如下标识: 温度G B / T 1 8 5 9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最新文档
- 城市湿地公园综合效益评价研究-以XZ湿地公园为例
- 多囊肾的超声诊断
- 保育员培训:卫生与消毒
- 阑尾炎的护理诊断与护理措施
- 项目进度管理课件
- 油田开发项目运营管理方案
- 高效节能电机项目节能评估报告
- 2025年水稻钵苗行栽机合作协议书
- 电网侧独立储能示范项目投标书(范文模板)
- 西医外科治疗前列腺增生诊疗规范
- 2025年广西中考语文试题卷(含答案)
- 2025年南京市中考数学真题试卷
-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基础版)(全册知识点考点梳理、重点题型分类巩固练习)(家教、补习、复习用)
- 护士延续注册体检表通用
- GB 2762-202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 GB/T 31776-2015车用甲醇汽油中甲醇含量检测方法
- 工程力学基础(讲义)
- 心电图报告的书写规范化培训课件
- 小学数学西南师大四年级下册八平均数小学数学西师版四年级下册《平均数》教学设计
- 药物外渗的严重后果及处理课件
- 2021年软件开发管理流程制度(附全套表格模板及填写指引)58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