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语言鉴赏详解.ppt_第1页
诗歌语言鉴赏详解.ppt_第2页
诗歌语言鉴赏详解.ppt_第3页
诗歌语言鉴赏详解.ppt_第4页
诗歌语言鉴赏详解.ppt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诗歌鉴赏,高考题型:炼字型写景型诗评型意境型,鉴赏诗歌的语言,鉴赏诗歌语言题的考查模式,第一种模式炼字型炼字:指锤炼词语,指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妥切、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析炼字,就是品味用得好的词语深藏的情感或品味其形象生动的效果。,鉴赏诗歌语言题的考查模式,答题步骤: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注意看这个字或者词有没有构成语法现象,有没有用到什么修辞手法以及其他的表达技巧,如果有,也要写进去)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是表达了怎样的感情。(作用),菩萨蛮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1)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2分)(04浙),答案:“空”是徒劳之义,表达了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高考示例,(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作用,烘托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答题步骤,南浦别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一肠断,好去莫回头。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则非常传神,它能真切地透露出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答:同意。“看”在句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欲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咏柳宋曾巩乱条犹未变初黄,依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请分析鉴赏“依”字的艺术效果,答案:“依”字有倚仗,依靠之意,(步骤一)写出了柳条依靠东风飞舞地狂放之态,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步骤二)不仅写柳,更形象地讽刺了倚势猖狂得志的小人。(步骤三,作用),鉴赏诗歌语言题的考查模式,第二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得巧妙,而是要求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语一般有:清新自然(淡雅)、朴实无华(平淡自然)、华美绚丽(辞藻华丽)、明白晓畅(明快浅显)、多用口语(明白如话)、委婉含蓄、雄浑豪放(浑厚雄壮)、笔调婉约、简练生动、沉郁顿挫,鉴赏诗歌语言题的考查模式,答题步骤:用一二个词语准确点明语言特色。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有时需要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题示例:春怨金昌绪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答:此诗语言特色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口语化,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三、四句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例2:长干曲四首(其一)崔颢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问:品评这首诗歌语言上的特色。答:这首诗歌的的语言朴素自然,明快清新,有如民歌。何处住,在横塘,通过自问自答的对话形式,采用朴素的口头语言,不加雕琢,烘托出一个素朴直率的船家女形象。,诗歌语言的个人风格,陶渊明的朴素自然杜甫的沉郁顿挫白居易的通俗易懂李白的豪迈飘逸王昌龄的雄健高昂杜牧的清健俊爽李商隐的朦胧隐晦王维的诗画一体温庭筠的绮丽香艳高适的悲壮苍凉李清照的婉约悱恻陆游的悲壮爱国,鉴赏诗歌语言题的考查模式,第三种模式:一词领全诗型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字一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答题步骤: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鉴赏诗歌语言题的考查模式,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折柳”是全诗的关键,其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动词修饰词(大多是形容词)画龙点睛词(大多是动词或是活用词)叠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在鉴赏诗歌时,要重点关注的词:,推敲字词,例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例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痛苦。例3: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蒸”写出湖面的丰厚的蓄积,仿佛广大的云梦泽都受到洞庭的滋养哺育,“撼”写出洞庭湖汹涌澎湃的气势,极为有力。,1、动词是我们鉴赏诗歌用语的重点,要善于通过动词的使用来揣摩诗人的思想感情。,2、修饰词:大部分为形容词,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例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例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一个细字,脉脉绵绵,写出了春雨滋润万物的细密。,例3: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闺怨王昌龄),前两句写少妇经过梳妆打扮之后,兴冲冲地登上翠楼,去赏春景。这时候,作者用了一个“忽”字,取漫不经心而恰到好处之意。所遇者:闯入眼帘的柳色,使她想起了当年与丈夫折柳送别的场景,想起了丈夫,不禁伤感。这是一位满脸稚气的少妇。一个“忽”字将这种情绪上的变化写得淋漓尽致,而这正是本诗耐人寻味之处。,3.叠词,作用: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李清照),七个叠词一气呵出,把词人微妙复杂的心理活动和愁怨孤苦的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使愁苦凄惨的气氛笼罩全篇。再从语音的节奏、声调看,读起来短促、轻细而凄清,形成了吞声饮泣的音韵美,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拟声词的表达效果:古代诗歌中常用拟声词模拟自然的声音,不仅给读者以听觉的感受,还能引发视觉、触觉的感受,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如临其境。,4.拟声词,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关关:水鸟的和鸣声。在一片生机盎然的沙洲上,成双成对嬉戏悠游的水鸟发出甜美动听的“关关”欢叫,激起了岸上的小伙子对幸福的婚姻生活的向往这是多么令人心醉的意境!对鸟鸣声生动而形象的模拟,为诗歌增添了无限的意趣。,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李煜浪淘沙),分析:“潺潺”一词拟春雨之声,使读者如听春雨之淅沥,想起乍暖之还寒;冷雨淅沥,落在帘外,听在耳边,冷在心中,而这位亡国之君的家仇国恨便立刻涌上心头,所以,拟声词的作用就在于可以使诗文生动、形象,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5、色彩词:这些词有时作谓语用,有时作定语用,有时作主语或宾语用。但是作用只有一个,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欣赏时,有时可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歌的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例:“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有时也可抓住能表现鲜明对比色彩的字眼,体会诗歌感情色彩的浓度。,例1、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红、绿:催红、染绿,红与绿道出了蒋捷感叹时光匆匆,春光易逝的这份儿“着色的思绪”。就是抓住单一色彩表现的词也能体会到诗人的浓情。,例2、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怜惜与伤别离的情愫尽在“绿”与“红”中。,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齐己早梅),一,题为“早梅”,如果开了数枝,说明花已开久,不能算是“早梅”了。,郑谷将“数”改为“一”妙在哪里?,齐己佩服不已,尊称郑谷为“一字师”。,6、精练数量词,二、分析诗歌的内容,送别诗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大类。它一般是按照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怀古诗的主题不外乎有两大类,一类是通过昔盛今衰,来借古讽今;一类是通过赞扬古人建功立业的事迹,表达自己渴望建立功业的心情,同时,委婉的对现实进行批评。,边塞诗大都以描写战争为主题,表现战士们奋勇杀敌,或者揭露战争的残酷性,非正义性。思乡诗往往和战争联系在一起,反映征人厌倦战争,渴望安宁的平静生活。咏物言志诗是通过对物的独特观察和描写,来表达自己的精神、品格和理想。借景抒情诗通过描写景物,抒发自己的忧愁哀思或远大理想以及对人生独特的体验和认识。,闺怨诗一类是妇女对丈夫的思念,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一类是对易逝青春的哀怨,对自由自在幸福生活的向往。谈禅说理诗,诗人把自己类似禅宗的顿悟或事理的体察诉之于笔下,这类诗歌往往具有似不食人间烟火的空灵之境。,三、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表达方式,记叙(记人叙事)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白描细节描写铺陈等)议论(表明观点)抒情(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用典抒情、怀古伤今等),表现手法:,动静结合、虚实结合、衬托、对比、比兴、联想、想象、用典、渲染烘托,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反问、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复、借代、双关、互文、叠字、反问,答题步骤:第一步,准确指出诗中主要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第二步,结合诗句说说这个手法所表现的内容。第三,点明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1、山花如绣颊,江火似流萤。()那征虏亭畔的丛丛山花,在朦胧的月色下,绰约多姿,好像一群天真烂漫的少女,伫立江头,为诗人依依送别。那江上的渔火和江中倒映的万家灯火,星星点点,闪闪烁烁,迷迷茫茫,像无数萤火虫飞来飞去。,2、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极写瀑布的动态,“飞”字把瀑布喷涌而出的景象描绘得极为生动。使得整个形象变得更为丰富多彩,雄奇瑰丽。,比喻,夸张,3、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离筵上瞻望前程,直觉前路崎岖,歧途甚多,要走的路,究竟在哪里呢?这是感情在尖锐复杂的矛盾中再一次回旋。,4、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诗人笔下的自然万物好像被赋予了生命,你看,雁儿高飞,带走了诗人忧愁苦闷之心;月出山口,仿佛是君山衔来了团圆美好之月。形象生动活泼,情趣盎然。,反复,比拟,5、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问君到哪里去,由此引出下面的答话,过渡到写归隐。表露了作者对友人关切、爱护的深厚情谊。,6、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写山中秋景,“转”和“日”用的巧妙,表示山色越来越深、越来越浓,山是静止的,着一“转”字,更凭借颜色的渐变而写出它的动态。日潺湲就是日日潺湲,每日每时都在喧响;水是流动的,用一“日”字,却令人感觉它始终如一的守恒。勾勒出一幅有色彩、有音响,动静结合的画面。,设问,动静结合,7、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李白以楚狂人自比,表示了对政治前途的失望,暗示出要像楚狂人那样游诸名山,去过隐居生活。,8、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汉军奋力迎敌,杀得昏天暗地,不辨生死,然而,就在此时此刻,那些将军们却远离阵地寻欢作乐,这样严酷的事实对比有力的揭露了汉军中将军和士兵的矛盾。,用典,对比,9、朝进东门营,暮上河阳桥。()首句交代入伍的时间、地点,次句点明出征的去向。,10、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这两句纯用名词组成,写早行情景宛然在目,称得上“意象具足”的佳句。把旅人住在茅店里,听见鸡声就爬起来看天色,看见天上有月,就收拾行装起身赶路等许多内容都有声有色地表现出来了。作者于雄鸡报晓、残月未落之时上路也算得上“早行”了,然而已经是“人迹板桥霜”,这真是“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啊!,记叙,白描,11、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阴霾欲雨的天色,四望一片迷蒙,本来就因相思而久久不寐的人心情不免更加黯淡。而这种心情反过来更增加了相思的浓度。但自己这样一个旅宿思友、永夜不寐的人,却能因聆听枯荷秋雨的清韵而略解相思,稍解寂寥,所以反而深幸枯荷之“留”了。“留”、“听”二字就蕴含了这种不期而遇的意外喜悦。,借景抒情,12、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议论不落传统说法的窠臼是杜牧咏史诗的特色。在惋惜、批判、讽刺之余又表明了“败不馁”的道理,也是颇有积极意义的。,议论,四、诗歌鉴赏之形象,(1)人物形象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诗歌中描写的人物形象。(2)事物形象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如咏物诗的“事物”。,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例1、阅读王维观猎,试分析诗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参考答案】这首诗勾画出了一个身手矫健、英姿勃发、意气风发的将军形象。诗中“马蹄轻”写出奋力追击的情形,“忽过、还归”描写出策马疾驰的英姿,“回看”描写出踌躇满志的神情。这些词句不仅生动描写了猎骑情景,也真切表现了主人公的轻快感觉和喜悦心情。表达诗中人充满生气的意态与豪情。,(1)明确诗中的形象是什么?(2)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形象。(3)形象的意义是什么(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答题步骤,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参考答案】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诗中以“万里”“匹马”来表现人物曾经的金戈铁马,驰骋疆场,以“关河梦断”“泪空流”写出自己的年华已老又被弃置不用,“身老苍州”,但仍“心在天山”,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常见诗歌人物形象类举,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的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而杜甫的兵车行则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8爱恨情长的形象。如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马诗(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注释:金络脑:金络头,贵重的鞍具。(1)这首诗塑造了骏马什么样的艺术形象?(2)抒写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1)描绘了一匹威武雄健,渴望驰骋疆场、大显身手的骏马形象。(2)抒写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抱负和怀才不遇的激愤之情。,物象赏析,白鹭图(刘羽)芳草垂杨荫碧流,雪花公子立芳洲。一生清意无人识,独向斜阳叹白头。问题:这是一首题画咏物诗,诗人笔下的白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参考答案:白鹭是一个孤独、寂寞、追求清高而无人理解的悲剧形象,五、鉴赏诗歌中的意象与意境,意象“意”诗人的思想、情感、意念、感兴。“象”物象、形象。渗透着诗人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是“意”与“象”的统一。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是诗人感情的载体。,一些常见意象比较固定的文化内涵,芳草:在古典诗歌中比喻离恨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芭蕉:常与孤独忧愁凄凉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李清照: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梧桐:表示凄苦白居易长恨歌: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梅花:寄托一种高洁的品格。陆游: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松柏:象征孤直顽强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三国人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菊花:象征高洁苏轼:宁可枝头抱香死,不肯零落随尘埃。桃花:象征美人崔护: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只今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牡丹:象征高贵刘禹锡赏牡丹诗中有: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杨花:象征飘零喜做浮萍万斑泪,不为杨花一片天.,杜鹃:又名子规、杜宇。古代有“望帝啼鹃”的传说。在古诗词中常与悲苦之事联系在一起。李白蜀道难: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白居易:杜鹃啼血猿哀鸣文天祥: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杜鹃啼叫声象是“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它的啼叫容易引起人们的“乡愁乡思”。,乌鸦:按照迷信的说法,是一种不祥的鸟,它经常出现在坟头等荒凉之处,在古诗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李商隐: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柳有暮鸦秦观: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大雁、青鸟:在古代诗歌中是传书的信使。李清照: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商隐: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李景: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蟋蟀:又名促织,表示惆怅。姜夔:哀音似诉,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曲曲屏山,夜凉独自甚情绪。古诗十九首:明月皎皎光,促织鸣东壁,蝉:栖于高枝,餐风露宿,不食人间烟火,比喻高洁的人品。骆宾王在狱咏蝉:无人信高洁,燕:春天的象征,表示喜庆.,杜甫:自来自去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猿啼:在古诗中象征着悲伤的感情。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郦道元: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李端:巴水天边路,啼猿伤客情。,羌笛、胡笳: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它所发出的是凄切之音,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往往表示戍边思归。王之涣: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范仲淹: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天,意境,“意”就是指作者的主观感情,“境”是指的是作者所创设的生活图景,主要是由景物构成。“意境”就是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图景融合在一起所塑造的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意象与意境的关系:如果意象是花朵,意境就是春天;如果意象是鬼火,意境就是令人毛骨悚然的夜色;如果意象是狼狗、铁丝网、警棍、坦克,意境即白色恐怖。,例分析诗中的意象、意境、情感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意象: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意境:萧瑟苍凉。情感:沦落天涯之人的孤独之感,思乡之情。,雄浑壮丽壮阔苍茫苍凉悲壮闲适恬淡清幽明净明丽清新萧瑟凄寂安谧美好幽僻冷寂高远深邃淡雅幽远清冷幽静,常见意境举例,请概括以下诗句的意境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清新明丽),(雄浑壮阔),(闲适恬淡),(清幽明净),1、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概括下列诗句的意境:,(壮阔悲凉)那曲调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