捍卫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资源的经济学理论_第1页
捍卫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资源的经济学理论_第2页
捍卫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资源的经济学理论_第3页
捍卫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资源的经济学理论_第4页
捍卫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资源的经济学理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捍卫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资源的经济学理论 唯有严谨地定义自然资源的经济价值,开发者才能最大限度地把它转化为经济效益。矿藏的经济评价就是对通过人的劳动开发矿藏所得经济效果的预期评价,不是对所谓矿藏本身的经济价值做出估量,因为根本就不存在这种超脱于人类通过劳动开发矿藏实现的经济价值。矿藏的经济价值与开发矿藏的经济效益是预测和结果的关系。如果失于把二者联系起来,就会在两方面都不得其门而入。经济效益的定义及其标志,既是经济学理论问题,也是工作方法问题,因为只有通过多种开发方案的效益比较才能够从中择优。笔者在这里直截了当地把思路说在前面,就是七十年代直接引进至今仍广为流传的西方可行性研究超额利润净现值法,在立论基础和操作程序上都有待重新审议,并找出解决办法。这可以说就是本书的主要内容。一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社会主义的前苏联还没有学者能定义“有经济价值的矿藏”。尽管政治经济学是当时其矿业学府的必修课,但讲授者从未涉及矿业。之后西方经济学的渗入更改变了这种探索的方向。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国矿业研究者切不可推托自己的历史责任,需要始自今日力求创建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矿业经济学。 1.自然资源首先是使用价值的源泉 作者张捷称:“马克思等经济学家的观点是忽略资源的经济效用,而便于清晰地揭示出人与人之间的剥削;如果资源要产生价值,那么掌握资源所代表的生产资料获得收益就是合理的。” 1然而马克思说的劳动时间价值从来就是以某项使用价值型自然资源或取自自然资源的原料为依托的:“没有一个物可以是价值而不是使用物品。如果物没有用,那么其中包含的劳动也就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因此不形成价值,”2而作者张捷所说的价值则既能被架空于使用价值,也能等于使用价值。由于该作者不区分使用价值和社会价值,就难以理解原始的自然资源虽然没有社会劳动价值但是有使用价值型经济价值。马克思说过:“土地是一切生产和一切存在的源泉”3,“劳动并不是它所生产的使用价值及物质财富的唯一源泉。正像威廉佩第所说,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4马克思在此所说的“土地”是他确指为由之取得使用价值的“母”的地上地下资源,不是他称为生产使用价值的“父”的具体劳动。马克思阐明了通过抽象劳动创造的劳动价值有别于通过具体劳动由自然资源转化的使用价值。李祥仪和李仲学教授称:当人们掌握了开发利用某些矿藏的技术和知识时,这些矿藏只具有“潜在的使用价值”;必须经过勘查、开采、加工等生产过程,这种潜在使用价值才能变成“现实的使用价值”5。作者们所谓的使用价值其实仅仅是原料。但提供原料或成品的自然资源更是最初始的使用价值。马克思就此说过:“所有那些通过劳动只是同土地脱离直接联系的东西,都是天然存在的劳动对象。一切原料都是劳动对象,但并非任何劳动对象都是原料。”6李金昌和朱学义等作者认为:矿藏在人们投入勘查和开发之前就有“本身潜在的价值”。7作者王希凯也称:“矿产资源资产的价值等于天然形成的矿产资源价值”。8然而天然形成的矿化地质体固然是使用价值的源泉。但它对人类只有最初级的使用价值型经济价值。而且在商品社会以前,任何物质财富都没有劳动价值可言,矿藏又何能例外?上述作者们显然分不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差别。马克思曾经说:“使用价值或财物具有价值,只是因为有抽象人类劳动对象化或物化在里面。”9但晏智杰教授为了挑战马克思主义却说:“自然和自然资源不是劳动产品,向来被认为是无价值的。这种观点在理论上不能成立,在实践上也非常有害”10。晏教授把未经开发的自然资源看作有劳动时间价值,不过是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批驳过的世俗观念中混淆使用价值、价值和价格的结果,它就象陈酿勾兑的鸡尾酒能使人晕眩。 马克思说:“一个物可以是使用价值而不是价值。在这个物并不是由于劳动为中介而对人有用的情况下就是这样。例如,空气、处女地、天然草地、野生林(和矿藏-本书笔者加注)等等。一个物可以有用,而且是人类劳动产品,但不是商品。谁用自己的产品来满足自己的需要,他生产的虽然是使用价值,但不是商品。要生产商品,他不仅要生产使用价值,而且要为别人生产使用价值,即生产社会的使用价值。”11西方经济学家不理解原始的自然资源能承载劳动时间价值但本身没有价值,却试图动摇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马克思说过:“自然力不是超额利润的源泉,而只是超额利润的一种自然基础,因为它是特别高的劳动生产力的自然基础。这就像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承担者,但不是它的原因一样。如果一个使用价值不用劳动也能创造出来,他就不会有交换价值,但作为使用价值,他仍然有它的自然效用。”12虽然马克思在一个半世纪前就指出过“认为地租是由土地而不是由社会产生的重农主义幻觉”13之误,但是照样有当代作者坚持认为:“超额利润是由自然界而不是由社会产生的”,借以开脱从劳动者那里获取剩余价值的名声。 自然资源天然价值论者看似在用创新的理论突破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其实是重复前古典经济学“最原始的观点”。马克思就此写道:“庸俗经济学的特征恰恰在于,当那种在一定的已经过去的发展阶段上是新颖的、创造性的、深刻的和正确的见解已经变得平凡、陈旧和错误的东西的时候,又把它们重新拣了起来。这样,它也就供认,它对于古典经济学已经研究过的问题毫无所知。”14未开发的自然资源可能有价格,但借此非难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徒劳的。马克思说:“没有价值的东西在形式上可以具有价格。在这里,价格表现是虚幻的,就像数学中的某些数量一样。另一方面,虚幻的价格形式-如未开垦的土地的价格,这种土地没有价值,因为没有人类劳动对象化在里面-又能掩盖实在的价值关系或由此派生的关系。”15西方经济学界还把环境污染归咎于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照此推理,为保护环境,似乎空气也应当标价;好像有了价格机制就可以不要耕地红线。其实为了保护实体的自然资源,实物指标比价格参数更直接有效。动辄以钱论事的西方经济学者不理解物质财富才是名副其实的“无价之宝”。在这个当口,让我们回忆恩格斯在资本论第三卷增补里就阅读原著的提示:“对于那些不会读或者不愿意读的人来说,对于那些在读第一册时就已经不是花费必要的力气去正确理解它,而是花费更多的力气去曲解它的人来说,无论你下多少力气都是徒劳无益的。”16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为社会主义祖国的强盛在坚持不懈地贡献自己的一切。与此同时也需要明确,科学技术唯有以自然资源及其提供的物质资料为基础才能形成使用价值的生产力,而后者又必定处在与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中。我们应当从孤立解读其中任何个别要素的误圈中走出来。2. 商品社会中自然资源经济价值的两重性据称矿产资源是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具有利用价值的,呈固态、液态、气态的自然资源。这个说法提到了其使用价值的属性,因此对前商品社会是矿藏正确的定义;但是它没有提到在商品社会中经过开发的矿藏还具有物化劳动价值,因此是不完整的定义。人类进入商品社会以后,劳动产品的经济价值就有了使用价值和物化劳动价值的两重性。由此追溯,为商品生产提供原料的已开发的自然资源也具有初级的使用价值和劳动价值的两重性(见表6-1)。矿化地质体天然禀赋的丰度只是其自然丰度,它必须在社会条件的烘托下才能上升为经济丰度。 附表 由商品经济价值的两重性追溯自然资源经济价值的两重性 商 品 社 会 制造业产商品使用价值物化劳动价值使用价值和劳动价值融合为商品经济价值 农林和矿业原材料使用价值物化劳动价值使用价值和劳动价值融合为原材料经济价值 已开发土地和矿藏使用价值物化劳动价值使用价值和劳动价值融合为资源经济价值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