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2年秋,中国社会思想史,1,第八讲从“性善”到“仁政”、“王道”儒家的理想主义派:孟子,孙藜,2012年秋,中国社会思想史,2,本讲内容,孟子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孟子思想的关键词:性善;仁政(王道);民本;内省理解:孟子与孔子、荀子之不同;孟子对后世思想的影响,2012年秋,中国社会思想史,3,导言:有关孟、荀的整体把握,时代背景:战国晚期:“天下并争于战国,儒术既绌焉”“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于合纵连横,以攻伐为贤”p.28孟荀二人的努力是一致的:解决社会人伦道德的根据问题,而对人伦道德本身丝毫没有怀疑。p.39作为儒学的发展,他们都从各自立场出发,涉及到了社会制度安排问题:土地、社会分层、以及政权组织和统治方式。,2012年秋,中国社会思想史,4,孟子其人,2012年秋,中国社会思想史,5,思想史上的“亚圣”,师承子思(一说是师承自子思门人)孟子共七篇宋代以前并不很高。自韩愈的原道将孟子列为先秦儒家中唯一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开始,出现了一个孟子的“升格运动”,北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孟子一书首次被列为科举考试科目之一,孟子一书升格为儒家经典。南宋朱熹将其与论语大学中庸合为“四书”。元朝至顺元年(1330年),孟子被加封为“亚圣公”,以后就称为“亚圣”,地位仅次于孔子。其思想与孔子思想合称为“孔孟之道”。,2012年秋,中国社会思想史,6,孟子社会思想的定位,性善论是孟子学说理论的出发点,其主要主张有“仁政”、“王道”理论。社会:从乐观的人性立场出发,孟子既为后世士人树立了积极的人格理想,也提出了理想的社会秩序:个人:“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大学提出“修齐治平”;在现代中国和西方对孟子的大多数讨论中,一方面常把孟子看成是古代儒学中民主主义、民本主义(populist)或“社会主义”趋势的代表,另一方面又将其视为某些最“反动”教条的代表。(史华兹,p.290),2012年秋,中国社会思想史,7,课堂讨论,人的本性究竟是“性善”,还是“性恶”?用一个比喻来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句话也许在说“善”与“恶”的转化,那么我们可以进一步来追问如果人性本善,那么,“屠刀”从何来?如果人性本恶,那么,又如何会“放下”?请大家思考“性善性恶论”的观点,写下你自己的看法,例如,什么是本性里的“善”或“恶”?人的本质是什么?可结合现实生活,也可结合你自己的学科知识。,2012年秋,中国社会思想史,8,1。“性善”:孟子的立足点,孔子:仁;忠恕之道;推己及人;孔子的问题:为何人要如此做?孟子的“性善说”,主要发挥孔子“仁”的观念。孔子中的“仁”缺乏理论基础,尚未解释“道德价值根源”的问题。因此,孟子要建立“道德价值根源之自觉心”,认为善是人的基本自觉;以补孔子“仁”学理论的不足。,2012年秋,中国社会思想史,9,“性”之善恶:当时的观点,人性的本质是什么?当时说法:性善;既不善也不恶;既可善又可恶;有些人善有些人恶。孟子:“人之异于禽兽几希?”人是什么样的动物?语言/符号/制作工具/说话/思考,2012年秋,中国社会思想史,10,怎么理解“性善恶”的命题,借助今日社会科学成果,我们可更全面思考该问题其一,作为哲学命题的“性善恶”,也可以视为一种理论假说,不在这一假说本身的真理性,而在于,恰是藉由这一出发点,建立起一套社会理论,成为社会整合,尤其是制度建构的依据;其二,从今日社会科学的角度,“善”一般是指个人内心的信仰或对社会大多数人有益。其评判也是历史的;“性”如何,也被转化为一个社会化的过程。人与环境的互动。,2012年秋,中国社会思想史,11,“性善”与“四端”,“今人诈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能充之,不足以事父母。”(孟子公孙丑上)p.27“四端”犹如四体;生与俱来;自觉价值。一切人的本性中都有此“四端”,若充分扩充,就变成四种“常德”,即儒家强调的仁、义、礼、智。,2012年秋,中国社会思想史,12,2012年秋,中国社会思想史,13,“善”作为“性”,“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离娄下教材p.26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有此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所谓“自暴自弃”。“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作为儒家的理想主义一脉,对人性保持了一种乐观的信仰,这是其“修齐”学说的本依。与韩非截然区别。,2012年秋,中国社会思想史,14,“不善”从何而来:外在“势”,与告子辩:教材p.28“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sang);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孟母三迁”的故事;外在“势”之不良;但是人能超越环境;这样的人是“君子”“豪杰”、“大丈夫”“先王”、“圣人”。这也就是“庶民去之,君子存之”的意思。,2012年秋,中国社会思想史,15,“善”与“不善”之间:“庶民去之、君子存之”道德的分层,“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换言,性本善,更像是一种“向善的潜能”,如何唤醒之?君子有终身之忧:舜,人也,我亦人也。舜为法于天下,可传于后世,我由未免为乡人也。非仁无为也,非礼无行也。如有一朝之患,则君子不患矣。从孔子的“君子之风”到“小人之风”。,2012年秋,中国社会思想史,16,“圣人先得”与立规矩,教材p.26“口之于味也,有同耆焉;耳之于声也,有同听焉;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至于心,独无所同然乎?心之所同然者何也?谓理也,义也。圣人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耳。故理义之悦我心,犹刍豢之悦我口。”(告子上)“规矩,方圆之至也;圣人,人伦之至也。”(离娄上),由是,引出了“仁政”、“王道”的社会政治问题。,2012年秋,中国社会思想史,17,2。“仁政”:孟子的政治思想,教材p.30“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于掌上。”(公孙丑上)孔子论“仁”,是自觉的道德;孟子的“仁”,则兼具教化的功能。君主应培养出德性,这是施行仁政的条件,故主张“有德者执政”所谓“推恩”;孔子那里推己及人是一个整体的概念,孟子具体化到了政治治理领域。,2012年秋,中国社会思想史,18,“徒善不足以为政”:“教以人伦”,“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与前面略有不同,这是从社会组织的角度来说的。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腾文公上)教材p.34这也是孟子的国家起源说,注意:政府/国家在起点上就具有“道德教化”的人伦要求。,2012年秋,中国社会思想史,19,王、霸之争,“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p.29霸道“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王道但是理想主义与现实充满着矛盾和冲突:正像我们今天提出“以德治国”的同时还提出了“以法治国”。荀子也讲“王霸杂用”。但孟子的价值在于标榜了一种理想的政治形态。,2012年秋,中国社会思想史,20,圣人:“仁心”方能“仁政”,鳏寡独孤:文王发政施仁,必先斯四者。(教材p.31)如何?“孟子一书,只是要正人心”朱子的这句话,应该说,讲对了一半:“正人心”;首先要正“齐宣王们”之心。“寡人有疾,寡人好货/好色”与百姓同之。后世有伟大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2012年秋,中国社会思想史,21,“民为贵”思想中伟大一面,“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所谓“民本思想”。“闻诛一夫纣,未闻弑君也”。p.31孟子似乎看到了现实中让“齐宣王们”正心(与民同乐)的困难,为民众“革命”的权利保留了一点“合法性”:失德的君主,就不再是君。这是孟子伟大的所在。在这一点上有人认为像法国伟大的思想家卢梭。所谓的“民主主义”“民本主义”。,2012年秋,中国社会思想史,22,“民为贵”:孟子思想中的社会治理,民为邦本,君主负有保民义务;仁政就是保民之道;也是被视为早期“社会主义”的原因。教材p.30-3顺民:选贤还是决狱;安民:省刑罚、止战争;养民:惠民:正经界、裕民生、薄赋税(这些都是具体的政策性主张)教民: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2012年秋,中国社会思想史,23,“恒产”与“恒心”:仁政中的经济,从道德教化的角度,孟子是理想主义的,但也有其切入现实的路径:“为民制产”。这一点上,与其对现实的判断也是一致的。良“势”“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腾文公上p.31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2012年秋,中国社会思想史,24,孟子的药方:小农社会中的经济,怎样的恒产?“井田制”一种“法先王”的理想图景:“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所以别野人也”p.32腾文公上如教材之评价:为小农经济的社会提供了一个理想的蓝图,对后世影响极大,许多思想家将之作为社会改革的理想方案。“小农经济”之核心:依附于土地;分散生产;流动性差。,2012年秋,中国社会思想史,25,“王道”:孟子的理想社会图景,“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梁惠王上p.33“养生送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p.28,2012年秋,中国社会思想史,26,3。士之精神人格:穷达之间,“无恒产而有恒心者,唯士为能。”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尽心上为两千多年中国士人所追求的理想:“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腾文公下,2012年秋,中国社会思想史,27,现实一面:社会分工与分层,“物之不齐,物之情也”。认可社会秩序中等级的存在;这也是孟子思想中被视为“最坏”的一面:教材p.34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腾文公下,2012年秋,中国社会思想史,28,孟子思想中的精英主义,“尧独忧之”孟子滕文公上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圣人:有能力把他的意志发挥到极致的君子,就很容易地扩展他那与生俱来的道德性知识,以获得所需的任何种类的技术能力。“先锋队”与此相反,民众之中,向善的潜能很可能会被所处的环境压制而不能发挥;“意志的软弱”依赖圣人“伟大立法者”(卢梭语):认识到自己所具有的“普遍意志”,经由道德性知识精英的激活或干预,2012年秋,中国社会思想史,29,“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走向修养的学说,“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公孙丑上神秘主义的方法:更具体地说:“养心莫善于寡欲”;自反;反求诸己;“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离娄上),2012年秋,中国社会思想史,30,4.孟子学说对后世的影响,启发宋明理学孟子提出“内圣之学”指出人的天性是善良,只要每人扩充善性,压抑物欲之性,自身反省。“自天子以至庶人,一以修身为本”。这种内省的修养方法成为后世儒家思想的主流。程颢、程颐、陆九渊、王阳明等宋明理学家,都是继承孟子这方面的学说。,2012年秋,中国社会思想史,31,形成“道统”观念,孟子“法先王”,把尧、舜、禹、禺、文王、武王、周公、孔子等,视为儒家的“道统”(一脉相承的知识系统)。从此,儒家的道统观念与儒家思想之间,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至唐代韩愈开新儒学(理学)之先声,后世遂依附于此“道统”。,2012年秋,中国社会思想史,32,民本思想的影响,孟子的民本思想,行仁政的主张,以民心向背为标准。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法律处长培训课件 EPC合同4篇
- 新解读《GB-T 31093-2014蓝宝石晶锭应力测试方法》
- SEO外包合同范本
- 全款租房合同范本
- 锯片修磨合同范本
- 餐饮加盟占股合同范本
- 富力购房合同范本
- 志远课堂奥数题目及答案
- 金融科技创新趋势报告
- 文化艺术节目创意策划方案
- 大学摄影教学课件
- DB13T 5252-2020 HDPE内衬修复供水管道技术规程
- 2025年天津市中考物理试卷真题(含标准答案)
- 循环经济与绿色生产方式
- 大班喝水教学课件
- DB31/ 741-2020碳酸饮料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
- 开学第一课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
- 2025儋州市兰洋镇社区工作者考试真题
- 2025-2030木薯市场发展现状调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预测研究报告
- 小儿推拿店员合同协议
- 医疗废物管理知识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