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CT读片_第1页
肺癌CT读片_第2页
肺癌CT读片_第3页
肺癌CT读片_第4页
肺癌CT读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肺癌的CT表现,谭洪毅,1985 年- 2001 年无选择性的胸外科手术病例,每例均有胸片和胸部CT 片,分别统计胸片和胸部CT 术前诊断正确率和误诊率。 结论:1、CT 诊断正确率高于胸片,分别为84 %与81. 4 %。 2、肺癌与非肺癌CT 诊断正确率为92. 3 %与65. 6 % 3、肺癌与非肺癌胸片诊断正确率为89. 6 %与63. 7 % 胸片对胸部疾病诊断作用:附496 例影像与病理对照 李铁一,冀景玲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放射科,北京100050),CT检查的选择,CT检查的优点 1、图像的分辨率高 密度分辨率、空间分辨率(0.3-0.5mm) 2、断层图像,CT检查的选择,CT普通扫描(平扫) 增强扫描的目的: 1、增强病灶与周围正常组织的对比,以利于发现病灶或了解病情累及范围和定性诊断 2、了解病变的血供情况 3、明确病变是否为血管性,如明确纵隔内肿块是动脉瘤还是血管瘤,CT检查的选择,以下情况必须增强扫描 1、因缺少脂肪在平扫时难以分辨纵隔、肺门结构的患者 2、纵隔或肺门肿块或淋巴结难以与大血管区分者 3、疑为血管性病变者或肺门肿块合并肺不张时不能明确肿块范围者,肺裂,肺裂的CT表现有三种: 1、低密度“带状影”(乏血管带) 2、中等密度的“灰条影” 3、高密度的“细线影” 主要与层厚和X线束与裂面的相切角度有关。 常规扫描、X线与叶间胸膜平行-乏血管带 薄层扫描、X线与叶间胸膜垂直-灰条或细线样影,肺裂,左肺裂先出现,见于主动脉弓或其稍上层面,较右侧斜裂高出1-2个常规厚度的层面 水平裂表现为宽的透亮区,高分辨CT下水平裂可以表现为线样影,气管-支气管,肺段,如何确定肺段:根据段支气管和肺裂通常在以下6个层面确定肺段 1、胸锁关节层面:此层面及以上层面-上叶尖段; 2、经主动脉弓层面:右侧尖-后-前,左侧尖后-前-(下叶背段); 3、经左肺动脉层面:前-后-下叶背段,肺段,4、经右肺动脉层面:上叶将结束,可见上叶前段静脉的段间支 5、经基底干上方层面:只有中叶和下叶背段,下叶背段面积达到最大 6、经两下肺静脉层面:中叶和下叶基底段,3等分斜裂后胸膜向肺静脉根作连线画出前-外-后基底段,纵隔内血管,CT图像上小血管,血管与肺内小结节的鉴别:与伴行的支气管断面比较与邻近的条状血管影比较上下层面追踪体位改变后扫描,胸内淋巴结,淋巴结肿大:长径15mm,短径10mm,膈脚后区=6mm认定为淋巴结肿大。 “肿大淋巴结可以是反应性增生,而正常大小的淋巴结镜下却有转移” 肿瘤TNM分期 N0、N1、N2、N3,纵隔淋巴结分组,1-最上纵隔组 (锁骨上组)2-上气管旁组 (上气管旁组)3-血管前气管后组 4-下气管旁组 (下气管旁组)5-主动脉下组 (主动脉组)6-主动脉旁组 (前纵隔组)7-隆突下组 (隆突下组),纵隔淋巴结分组,8、食管旁组 (食管旁组)9、肺韧带组10、肺门组 (气管支气管组/支气管周围组)11、肺叶组 (肺内组) 12、肺叶内组13、肺段内组14、肺亚段组 (膈上组),肺门,右肺门的上界 相当于上叶尖段的开口部 左肺门上 界则为尖后段支气管的起始部下界为两下肺各基底段支气管的起始部外界 段支气管的开口内界 纵隔胸膜,中央型肺癌CT读片,直接征象: 1、病变段支气管增厚 2、病变段支气管管腔不规则狭窄与阻塞(偏心性狭窄、鼠尾状狭窄、环形狭窄、息肉样狭窄) 3、肺门区肿块,中央型肺癌CT读片,间接征象: 1、阻塞性肺气肿(早期征象) 2、阻塞性肺不张 3、阻塞性肺炎,纵隔型肺癌,1、发生于纵隔胸膜下的周围型肺癌,紧贴纵隔生长;2、中央型肺癌并肺不张后致肿块紧贴纵隔;3、中央型肺癌或靠近纵隔边缘的周围型肺癌与转移的淋巴结融合成一个肿块紧贴纵隔,类似纵隔肿瘤;4、完全位于纵隔内大支气管并形成纵隔肿块样改变的肺癌,肺结节性病变(周围型肺癌),定义:肺内圆形或类圆形病灶统称结节1、粟粒结节:直径=30mm,肺结节性病变(周围型肺癌),(一)结节病灶内部的征象1、结节密度(CT值) a 恶性:密度不均匀,生长快中心坏死 b 良性:一般密度均匀 c 一般讲相同大小的结节,恶性的密度较低 d 结节内出现脂肪密度提示良性病灶 意义不大,肺结节性病变(周围型肺癌),2、钙化 恶性病灶:钙化范围占整个结节容积小于10%,表现为针尖样,弥漫、无定型的,偏心的钙化; 良性病灶:钙化范围占整个结节容积大于10%,表现为中心型、层状型,爆米花样钙化。,肺结节性病变(周围型肺癌),3、空洞 恶性空洞:偏心性厚壁空洞、内壁凹凸不平,典型者有结节样隆起; 空洞与肺门的关系; 空洞壁厚度:1mm均为良性,15mm 95%为恶性,洞壁最薄处10mm,100%为恶性。,肺结节性病变(周围型肺癌),4、结节内支气管充气征 定义:支气管直接进入结节或在结节内包含充气支气管像,多见于恶性。 恶性:支气管远端进入肿瘤内部,但局部支气管壁规则或不规则增厚,管腔变窄,呈残根状;支气管在结节边缘处截断状阻塞。 良性:支气管腔受结节压迫变窄并移位,但支气管壁完整,肺结节性病变(周围型肺癌),5、小泡征或空泡征 定义:结节病灶内一种小气泡状低密度区,多见于偏心或边缘部分,从针尖到5mm不等,可多发,瘤体增大后消失。 常见于肺泡癌、其次是腺癌和鳞癌,良性结节少见,肺结节性病变(周围型肺癌),6、空气半月征(曲菌球)7、水上浮莲征(肺包虫病)8、结节强化 CT净增值超过20Hu作为临界值(20Hu定位恶性),敏感性98%,特异性73%,正确率85%。,肺结节性病变(周围型肺癌),20-60Hu作为恶性结节强化的程度指标 环形强化为非钙化性活动性结核瘤的特征,其强化环为纤维包膜强化,中央肝酪坏死无强化。 恶性肿瘤多为完全强化,时间曲线:上升快,在峰值维持。 高密度点条征:肿瘤的周边部,癌细胞增殖活跃,该处血管丰富,而且部分呈扩张、迂曲状态。,肺结节性病变(周围型肺癌),(二)瘤体界面征象1、分叶征 弧弦距/弦长 =4/10 深分叶 =3/10 中分叶 =2/10 浅分叶 深分叶提示癌 一般分叶越深恶性程度越高,肺结节性病变(周围型肺癌),2、棘突征 定义:病灶边缘出现数毫米长的细尖角状突起。 棘突征/锯齿征/伪足征 意义:肿瘤向临近肺组织浸润性生长,此征象只见于周围型肺癌。,肺结节性病变(周围型肺癌),3、毛刺征 定义:结节边缘出现小刺状突起,呈细线状或密集毛刷状。 周围型肺癌常见,结核瘤23.1%,炎性假瘤11.1%。,肺结节性病变(周围型肺癌),(三)瘤旁征象 1、晕征 定义:结节周边出现一圈较结节中央密度低的完全围绕其周围的环状毛玻璃影。 意义:结节周边出血,多见于真菌感染,周围型肺癌为非出血结节较少出现此征象(P0.01),肺结节性病变(周围型肺癌),2、结节周围气肿:多见于结核瘤,良恶性有显著差别(P0.05)3、支气管血管集束征 定义:支气管、血管由于结节病灶的牵拉而向结节病灶聚拢,进入瘤体内或在瘤体内呈网状排列。,肺结节性病变(周围型肺癌),4、条索征 定义:结节肺门侧的线状影或条形影。 恶性表现条索征伴有同侧肺门淋巴结肿大 良性(结核性)条索边缘锐利,条索较少或出现“双轨”样改变。,肺结节性病变(周围型肺癌),5、胸膜凹陷征 病理基础:肿瘤方向的牵拉和局部胸膜无增厚粘连,后者使胸膜易受牵拉,牵拉使负压增大,液体聚集凹入。6、卫星征7、彗星征(AVM、肺隔离症),肺结节性病变(周围型肺癌),8、胸膜侵犯征象 肿瘤与胸壁间无正常肺组织 胸膜下脂肪线消失或呈锯齿样外观 胸膜出现局限增厚或软组织肿块 胸膜下脂肪线消失征诊断肺癌的 准确度为77% ,灵敏度为40%。 有肋骨或锥体破坏时诊断可靠,肺结节性病变(周围型肺癌),(四)结节病灶的大小1、直径大于3cm时,80%为恶性 直径小于2cm时,20%为恶性2、直径大于3cm的肺癌结节,更具有恶性生物学行为。,肺结节性病变(周围型肺癌),(五)结节生长速度1、计算方法:结节直径为原有的1.25倍,结节体积增大1倍。2、肺癌的倍增时间:30天-490天 490天-良性结节 阳性预测值:65%敏感性:40% 特异性:72% 胚胎性恶性肿瘤、骨肉瘤肺转移及绒毛膜上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