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摘要IAbstractII1.普洱市的基本概况12.普洱市的旅游资源及开发现状12.1 普洱市的旅游资源12.1.1 茶文化旅游资源12.1.2 民族文化旅游资源22.1.3 饮食文化旅游资源22.2 普洱市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32.2.1 旅游资源开发现状32.2.2 旅游人才开发现状42.2.3 基础设施开发现状43. 普洱市旅游资源开发的SWOT分析53.1 普洱市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势分析53.2 普洱市旅游资源开发的劣势分析63.3 普洱市旅游资源开发的机遇与挑战74. 普洱市旅游资源开发的构想94.1普洱市旅游资源开发的构想94.2 普洱市旅游资源开发的对策94.2.1 对旅游资源进行合理的整合104.2.2 利用普洱茶文化作好旅游地形象识别和对外宣传114.2.3 加强文化的保护114.2.4 政府进行适当的政策引导,进行宏观调控124.2.5 进一步发动群众,广泛参与其中124.2.6 加强人力资源的培训和挖掘134.2.7 多渠道融集资金,着力改善旅游基础配套设施。135. 结语13致 谢16普洱市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的意义 摘要:中国加入WTO组织和云南省旅游二次创业对开展旅游业是一个有力的条件,普洱市旅游业的发展还处在一个茫然的阶段,需要经过不断的努力才能发展成普洱市的支柱产业。本文通过对普洱市现有旅游资源的分析、探讨,进行旅游资源的整合开发,希望以此对普洱市发展旅游带来一定的现实意义。关键词:茶文化 民族文化 饮食文化 旅游资源整合开发DEVELOPMENT OF PU ERS TOURISM RESOURCESAbstract:Chinas accession to the WTO and tourism in Yunnan Province to carry out the second start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is a powerful, Puer City,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s still in a stage at a loss, require constant efforts in order to stuff into the citys pillar industries. By tea on the citys existing tourism resources, to explore, to carry out the integr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resources in the hope of stuff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ourist city of a certain practical significance.Key words: Tea culture culture food culture tourism resources development1.普洱市的基本概况普洱市位于西南边疆地区,距省会昆明550公里。国境线长486公里,有着一地连三国,一江通五邻的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4.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山川秀丽,风物神奇。这里居住着汉、佤、拉祜、哈尼、彝、傣、布朗、瑶、苗、傈僳等十多个民族。有人口248.03万人,悠久的历史、绚丽的文化组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民族风情图。 普洱地处北纬2202-2450,东经990910219之间,北回归线横穿其境。平均气温在10.3C13.2C之间,最热月(5、6月)平均气温在17.9C24.6C之间。由于地形地貌、气候及土壤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普洱市植被类型丰富多彩,云南亚热带气候和北热带气候条件的植被类型在普洱市几乎均有分布。普洱是云南的第一大热区,占云南热区面积的28.6%,是一块极适宜热带、亚热带动植物生长的宝地。热区经济作物面积达214万亩。小粒咖啡是普洱热区经作中的新秀,品质一流,1999年发展到12115公顷,居云南之冠,成为世界著名咖啡企业雀巢公司的生产基地。 普洱是驰名中外的普洱茶的故乡,是普洱茶的原产地和集散地,拥有茶园29361公顷,年产茶1.59万吨。景谷象牙芒果、冬早甜瓜等热带优质水果进入上海等市场。2.普洱市的旅游资源及开发现状2.1 普洱市的旅游资源 2.1.1 茶文化旅游资源所谓普洱茶,一是泛指产区,二是专指茶类。清雍正七年(1729年)置普洱府,普洱是府署所在地。其辖地包括今普洱市,临沧地区部份和西双版纳州全境。普洱是当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商品聚散地,普洱茶因之得名。普洱茶的准确概念应当是:凡用普洱府属地的原生大叶茶经特殊工艺加工制作的茶叶皆称“普洱茶”。至今,西双版纳,临沧地区某些用特殊工艺加工制作的茶叶仍称“普洱茶”。普洱市是“普洱茶的故乡”和世界茶叶原产地,普洱茶历史源远流长,是举世闻名的“古茶树博览园”,是我国乃至世界茶树资源最重要的宝库,是世界茶树的原生地中心地带,是“世界茶源”。在景谷发现了3540万年前的宽叶木兰化石,现有240万亩野生型、过渡型、栽培型乔木古茶园,树龄2700余年的镇沅千家寨野生茶树王,树龄千余年的澜沧邦崴过渡型古茶树,澜沧景迈山1800多年万亩人工栽培型古茶园。2.1.2 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是普洱市最有价值的内容之一。人文旅游资源独具特色: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普洱地区除汉族外,有13个世居少数民族。各民族的服饰、节日、民居、文艺、婚恋习俗、丧葬习俗等各具特色。例如,傣族的“泼水节”、拉祜族的“葫芦节”,哈尼族的“牛屎迎亲”,彝族的“抹花脸、挂镜子、三接新娘”,佤族的“木鼓节”、“膘牛”等。有神奇的边境异国风情,普洱地区国境线长486公里,东南边界与越南、老挝接壤,西南边界与缅甸接壤,中缅,中老之间有边境贸易、通婚、互市的习惯。有以集民族文化、观赏旅游为一体的地理标志实体,游客将从时间和空间的巧妙结合当中,获得奇妙的感受。另外,颇具民族文化的景点当属茶马古道遗址,同时其还具有很深的历史文化内涵,其次,具有民族文化的景点还有孟连宣抚司、娜允傣族古镇等。2.1.3 饮食文化旅游资源饮食文化,是人类饮食实践所反映的社会多层次的物质形态和精神形态的各种表现形式的总和,它是一种文明的标尺和民族特质的体现,从一个方位体现了本民族的创造精神和风格,标志着各个时期的文明进程和美的神韵。而饮食文化旅游,将饮食文化与旅游活动相结合起来,以品尝美食、了解饮食文化为主要内容,以游览所在地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为辅助内容的特色旅游。它是以独具特色的各色食物、饮食程序、方式、规则等为旅游外在吸引物,使旅游者在参与制作、品尝各色食物的同时,得到审美的旅游活动。饮食文化旅游是文化旅游的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之一。普洱历史悠久,民族众多,伴随着民族融合的漫长历史,形成了别具一格的饮食文化特征。如彝族火烧猪、拉祜族火灰焖鱼、傣族牛撒撇,哈尼族以大米、玉米为主食,喜欢吃酸、辣食品,善腌酸菜。布朗族喜吃锅焖饭,尤爱好做竹筒饭。佤族喜食酸辣、味浓的食品,喜爱上山采集野菜、山薯及狩猎,有捕食鼠和昆虫的习惯。2.2 普洱市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2.2.1 旅游资源开发现状普洱市的区位优势使得它的旅游资源丰富多彩,是普洱茶的故乡,居住着13个少数民族,呈现出了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旅游业的发展在全省范围来说,普洱市的起步并不晚,但发展速度较慢,现仍属于云南省旅游发展相对滞后地区。茶文化旅游资源是普洱市发展旅游的主要资源,但在人们心目中普洱市的茶文化主要是以普洱茶出名,人们很少会为了看茶的种植和采摘而来普洱旅游,所以茶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还不足,宣传力度不足。现开发的旅游景区有:中华宁洱茶文化博览苑和万亩茶园。近年来,云南已经确立了文化立省的大战略,以民族成分旅游业作为文化产业的主导行业已形成规模,成为云南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吸引力。有着“世界茶乡,普洱茶都,中国茶城”之称的普洱也加大了民族文化旅游的开发投入。普洱虽然蕴藏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但由于受到交通、社会、 经济,文化等条件的制约,民族文化旅游开发处于不成熟阶段,独特的民风民俗还未被外界的人们所认识,普洱旅游业的发展与云南的其它地区相比相对滞后。民族文化旅游的发展受到阻碍尚未形成自己特色和较为科学合理的、有强烈震撼力和吸引力的旅游精品路线,民族文化旅游还停留在较低层次。这些民族文化的开发都尚未发展到深层次的挖掘本地民族旅游资源,不能充分体现普洱的民族文化旅游特色,没有发掘真正的文化内涵。普洱的民族饮食文化旅游开发几乎还处于空白状态,但近两年来,到普洱旅游的人数明显增多,自驾车游客所占比重较大,大量自驾车及外地游客的增加,一度导致普洱各大酒店、宾馆的接待量达到饱和,普洱周边的住宿餐饮点、农家乐处处爆满。游客的增加极大地带动了普洱饮食业的发展,提高了旅游餐饮业的经济效益,为当地人民铺开了一条致富之路,也为民族饮食文化旅游的发展开了个好头。近两年来,普洱市委市政府及各县区政府、旅游企业及旅游机构都认识到民族饮食在旅游业发展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也对民族风味饮食资源进行了一定的开发,但开发的力度和深度还不够,对少数民族的饮食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还处于起步阶段, “民族饮食文化旅游”还没被作为一项专门的旅游产品来进行开发。2.2.2 旅游人才开发现状旅游业是典型的人才密集型产业,旅游资源的开发、旅游产品的设计、旅游服务的提供以及旅游市场的管理都需要不同层次的旅游专业人才来承担和实施。现今旅游业在急速的发展,然而真正从事旅游行业的专业旅游人才却少之又少,是旅游业得不到很好发展的原因之一。普洱市的旅游资源开发还不足的话,那旅游人才的开发还出在一种零基点的状态。无论是在旅游景点还是接待人员,普洱市的人才开发都是不足的。2.2.3 基础设施开发现状普洱市的旅游业之所以不能够高速发展的另一个原因是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薄弱,制约着普洱市旅游业的发展。全市公路总里程达19038.8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33公里,占0.70,二级公路158.8公里,占0.79,三级公路776.5公里,占4.08,四级公路4735.39公里,占24.87。全市公路网密度为42公里百平方公里。普洱的通县油路路面较好,但弯多、路窄,请务必小心,控制车速。普洱大多数砂石路路况良好,但高速开车十分危险。在普洱城镇加油很方便 ,基本上都可能加到93号汽油。普洱公路网上的移动、联通手机信号较好。拥有酒店有:圣安迪大酒店(四星)、高登大酒店(四星)、金凤大酒店(三星)、财培中心(二星)、民航酒店(二星)、万达大酒店(二星)、玉都酒店(二星)、锦云酒店(二星)、龙阁酒店(二星)、南疆酒店(一星)、佳甜酒店(一星)。拥有旅行社有:茗苑国际旅行社、普洱市旅行社、航空旅行社、交通旅行社、金凤旅行社、茶花旅行社。3. 普洱市旅游资源开发的SWOT分析3.1 普洱市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势分析3.1.1区位优势。普洱,祖国西南边疆的瑰丽宝地。4.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山川秀丽,风物神奇。昆曼公路(昆明-曼谷)国际大通道横贯普洱市区而过。普洱成为东南亚国家经昆曼公路进入中国的第一个城市。普洱与东南亚中南半岛国家有着地理上、民族上和文化上的亲缘关系,具有对东南亚国家开放的独特的区位优势。中国连接东南亚的国际大通道。是我国腹地通往东南亚国家的陆路和水陆交通要道,唐宋时就已形成茶马通道,清代设立了海关,被列为云南三大海关重镇之一。现有汽车、飞机等现代的交通工具。普洱港是澜沧江湄公河这条素有“东方多瑙河”之称的国际航道的起港。一区连三国。普洱地区是云南地市洲中唯一的一区连三国的地区,与缅甸接壤303.49公里,与老挝相连116公里,与越南毗连67公里,国境线总长486.49公里。陆上有省级口岸-孟连和18条边境通道。澜沧江、李仙江、南卡河三条水道直通境外,是我国通往东南亚的中要通道,为著名“南方丝绸之路”分支之一。3.1.2 茶文化优势 近30年左右,普洱茶先在香港、台湾火起来,而后普洱茶热吹回了内地。茶作为世界上三大饮料之一,其防病健身的功效越来越引人注目。在全世界40多个茶国家之中,亚洲国家的茶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百分之七十五,我国更是亚洲的主要产茶区。普洱茶更是被作为一种古董被人们收藏,加之在网络上的大力宣传,使得普洱茶成为家喻户晓的一种保健品。普洱茶作为云南特有的历史名茶,在云南茶叶中是最具备发展潜力的品牌。云南是世界茶树原产地,誉海内外的普洱茶是云南茶叶的品牌代表,是中国茶的世界性品牌之一,发展到今天普洱茶已经成为最具魅力和广泛受国内外消费者青睐的保健饮品,是云南的金字招牌。多次国际性的茶文化研讨会,都邀请了云南省普洱市的普洱茶参加,并在国际上受到了一致好评,深受人们的喜欢。同时在国际上打开了知明度。有利于带动普洱市的国际旅游。3.1.3 自然风景与民族风情旅游资源丰富普洱市的自然旅游资源:气候温和,四季如春,奇特的山川地貌和多样的气候类型孕育了奇丽的自然风光和多类型的自然景观。主要风景区有:梅子湖公园、翠云龙洞、勐乃仙人洞、万亩茶园等。普洱市的人文旅游资源:景东文庙、迁糯佛寺、勐卧双佛塔(塔包树树包塔)、孟连宣抚司署、澜沧江整控渡摩崖题刻、澜沧糯福基督教堂、清代芒蚌傣族佛塔、芒中佛寺、普洱市刀官寨清乾隆普洱抚彝府碑等。3.1.4 政府强势主导优势 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普洱市委、政府提出了要坚定不移的实施好改革开放活市,绿色经济强市、民族文化兴市战略,全力打造“绿色普洱、文化普洱”“世界茶源、中国茶城、普洱茶都”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并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制定加快普洱旅游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了旅游建设的投入,进一步加强对旅游工作的领导,加快旅游发展的思想认识,为切实推进普洱文化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和组织保障,为加快普洱旅游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3.1.5 社会广泛参与优势普洱通过多年的努力,加大了旅游业向民间资本开放的力度,调动各种社会力量参与旅游开发建设,最广泛地动员全社会力量大力兴办旅游,基本形成国家、地方、部门、集体、个人和外资一起办旅游的格局。公众关注、关心旅游,形成了全社会发展大旅游的良好社会大环境。3.2 普洱市旅游资源开发的劣势分析普洱的旅游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已成为全市经济新的增长点。但发展水平还很低,在加快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资源大富集与发展小规模、资源高品位与经济低效益,产品单一性与需求多样性品牌国际性与市场区域性,客源结构高层次与配套服务低水平等诸多矛盾。 3.2.1 作为旅游地的知名度不高。虽然通过普洱茶的品牌效应,普洱市在国内外具有了较高的知名度,但普洱市的旅游在全国乃至全省范围内指明度都不是很高,人们心目中对普洱市的了解还仅限于是“普洱茶”的故乡和茶马古道的一个驿站。旅游者对普洱市的民族文化和饮食文化更是知之甚少,对旅游的宣传做得不足。对外宣传促销不足。由于对外宣传促销力度不够;导致普洱的知名度不高,进而影响普洱旅游业发展较慢。3.2.2 投入不足。普洱市旅游产业发展缺乏大投资和长效的投入机制,旅游产业散、弱、小、差的状况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旅游产业快速发展不相适应。3.2.3 基础条件差。普洱市有丰富的茶文化资源,民族文化资源的绚丽多姿的民族风情,但由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使旅游产业的发展和打造缺乏必要的基础条件。3.2.4 保护意识不足。由于没有形成自己的旅游品牌,所以对旅游资源缺乏必要的保护意识。 3.2.5 认识不足。目前,仍有人认为普洱缺乏深厚的文化底蕴,没有大的旅游景点,文化旅游产业不值得打造。3.2.6 旅游人才储备不足。普洱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使普洱对旅游人才的吸引力相对较弱。旅游服务涉及食、住、行、游、购、娱等多方面,旅游需求千差万别,旅游市场瞬间万变,这对旅游服务人员,专业技术人才和旅游经营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需进一步,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引进旅游人才。3.3 普洱市旅游资源开发的机遇与挑战3.3.1 随普洱茶文化在全球的推广带来的旅游机遇通过多次国际性茶文化研讨会的召开,普洱茶在国际上打开了知名度,让世界各国的人都知道了普洱茶的存在,从而可以带动外界对云南省其他茶叶的认知,为扩大云南省其他茶叶的影响和出口创造有利条件。进而对普洱茶的原产地有了一定的好奇及浓厚的兴趣,以此使人们产生旅游的动机。普洱茶已经成为普洱市的形象代表,人们一提到普洱首先想到的是“普洱茶”;虽然普洱茶在国际上以商业的形式知名,但它同时也带动了普洱市旅游业的发展。加之茶文化的全球化发展,使得普洱市的旅游业以普洱茶文化的发展为前提和动力。为普洱市发展旅游带来机遇。3.3.2 云南民族旅游深度开发带来的机遇云南省自实施“民族文化大省”战略决策以来,尤其是近几年全力把文化产业培育成一个新的支柱产业,文化产业取得迅猛的发展,据2005年省统计局公布云南省文化产业统计数据表明云南省文化及相关产业实现主要业务收入274.72亿元,增加值183.58亿元,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的5.29%, 在西部个省市区中居于首位。由此可以看出,随着政府对民族文化的越来越重视,民族旅游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云南的民族旅游将逐渐成为旅游业中的支柱产业。而在普洱市,民族旅游将成为继普洱茶后的又一个支柱产业。世居普洱市的哈尼族、彝族、拉祜族、布朗族、傣族、佤族等少数民族,他们具有各民族特色的饮茶文化和民族习俗,极大地丰富了世界茶文化的内涵,如今已经成为普洱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分割。由于有多个少数民族在此居住,普洱市的民族文化十分的丰富多彩,民族旅游资源也是多样化的。例如:有彝族的火把节、陀螺、秋千、斗牛等,哈尼族的长街宴,傣族的泼水节,佤族的打鸡棕陀螺、射弩等。普洱市的民族旅游资源丰富多样,在云南省实施“民族文化大省”的政策下,普洱市发展民族文化旅游具有有利的条件。且民族文化旅游将成为第二大旅游产业。3.3.3 西部大开发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加快西部地区发展,缩小西部差距,全面实施西部地区大开发战略,已成为国家的主要任务。而加快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生态环境保护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措施。为加快西部地区的发展,国家将加大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投资力度,东部地区也将以各种形式给予大力支持。针对西部大开发,云南省提出了建设“民族文化大省、绿色经济强省、通向南亚、东南韭的国际大通道”的战略构想。所提出的这三大战略目标都与发展旅游业密切相关。这将为普洱市旅游业发展创造空前的历史机遇。但是,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深入实施,西部省市区特别是旅游资源富集的省份都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培育,促使西部地区的旅游产品和较成熟的旅游目的地、新兴旅游地区迅速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普洱旅游产品内容,质量及服务水平提高等。方面面临新的挑战。 3.3.4 区域经济合作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中国-东盟自油贸易区建设,昆-曼国际大通道建设加快,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将为普洱市融入东南亚旅游圈,大湄公河次区域旅游圈创造了良好的机遇,为普洱市发展国际、国内旅游提供了更为广阔市场空间。但是随着国际国内区域旅游合作的加强,无障碍旅游区的发展,无论在客源争夺,经营管理等各方面,普洱旅游业都将直接面临严峻的挑战。4. 普洱市旅游资源开发的构想4.1普洱市旅游资源开发的构想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也越来越懂得休闲娱乐,对于市场上的旅游产品也越来越不满意。市场也由原来的卖方市场转变城了买方市场,对于原来的单一旅游产品是一种挑战。人们的旅游需求特使越来越多样化,如果旅游产品还是单一化,那就无法在市场中生存了。所以,旅游从业者在开发旅游产品时都会采用多样化的需求条件来满足旅游者的需求。普洱市的旅游资源丰富多彩,对于外面的旅游来说,是一种与众不同的感觉。普洱市的旅游产品一直以来都是单一的茶文化旅游或是民族文化旅游产品,饮食文化资源的开发还处在一种空白的状态,旅游者对其的了解也是无从说起的。现在的旅游市场是一个多元化的市场,在这样的市场中想要继续发展,就需要进行多种旅游资源的整合。普洱市的旅游业深度开发构想:通过对普洱市的旅游资源:茶文化旅游资源、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和饮食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开发,以茶文化带动旅游,以旅游带动促进民族文化和茶文化的螺旋式发展。 4.2 普洱市旅游资源开发的对策要进行旅游资源的深度整合开发,就必须要有一定的开发对策,才能够进行开发。普洱市是“普洱茶”的故乡和茶马古道上的一个驿站,进行旅游开发是一条比选之路。“茶马古道”是滇西北、西南至藏东南历史上茶马互市所形成的一条驿道,在这条古道上,集中了中国最好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只要经过适度开发,完全可以成为世界级的旅游精品。茶马古道旅游开发也作为区域联动开发战略的内容之一写入了全国“十一五”旅游发展规划中。 旅游是一个关联度很高的产业,为加快把普洱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重要的主导产业,根据2007年召开的全省旅游工作会议和普洱市第一届人大二次会议精神,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普洱市旅游业按照构建特色普洱、生态普洱、文化普洱的要求,以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培育国际知名旅游品牌为核心,充分发挥旅游产业作为孵化器和动力器的作用,实现旅游文化名市的战略。在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开发规划和保护是开发的前提,只有在科学规划和保护第一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合理的开发,否则就是盲目的,会给旅游资源造成毁灭性的打击。旅游的规划和开发必须有自己明确的目标。就开发普洱市旅游资源而言,要根据当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结合当地环境特色、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和民族文化旅游地的文化主格调或旅游文化开发方向,重点是要确定旅游地文化属性和审美价值。可以说正确的文化导向是保证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旅游区时尚化都是与可持续发展相违背的。旅游地的文化个性越鲜明,主题越突出,也就越有特色。普洱市的旅游资源深度开发就是要围绕着茶文化、民族文化、饮食文化来定位,进行开拓。4.2.1 对旅游资源进行合理的整合只有对旅游资源有了一定的了解,才能够进行合理的开发。首先,要对普洱市所拥有的旅游资源进行一个整体的调查,并对这些资源进行科学的分类。其次,给已经分类的旅游资源进行分析,总结出那一种旅游资源适合怎样类型的开发。(1)旅游资源的分类普洱市的旅游资源大致分类为三大部分:茶文化旅游资源、民族文化旅游资源、饮食文化旅游资源。把普洱市所有的旅游资源归纳进三大旅游资源之中。进行旅游资源的整合在进行旅游线路设计时,把茶文化、民族文化、饮食文化串成一条线路。应把普洱市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雄厚的产业基础、厚重的普洱茶文化、丰富的民族文化及民族饮食文化等进行空间、内容和形式的整合开发,尽快形成普洱市旅游核心的吸引力。空间组合通过点线连接,对旅游资源(自然风光、茶园林景区、民族文化示范村落、茶马古道、茶文化娱乐园、人造景观、民族饮食餐厅等)进行组合。点与点之间的线不宜长,布点不宜少,同时应该注意整治线路沿途的视觉景观,以提高空间的整合度。旅游活动内容组合通过打造一批吸引力较强、特色鲜明、影响大的大型旅游节会和特色的民族节庆(如中国普洱茶叶节、普洱茶博览会、茶马会、民族鼓舞节、泼水节、葫芦节、双胞节、芒果节等),把丰富多彩的茶文化展示出来,并把游览茶园林观光、自然风景观光与民族茶艺表演、民族特色歌舞表演、原生态民俗体验、农家乐等多种旅游活动结合起来,以形成旅游亮点。旅游活动形式组合通过精心安排时段,把观光、观赏、参与、娱乐、休闲合理地组合起来,以强化旅游清新感,增强体验度。 4.2.2 利用普洱茶文化作好旅游地形象识别和对外宣传任何旅游地想要打开旅游市场都必须进行旅游宣传,普洱市的旅游业不能够快速的发展的原因,除了旅游资源的开发不合理之外,就是宣传力度不足所造城的。所以,普洱市除了进行旅游资源的整合开发外,还要进行大力的宣传,让人们知道,普洱市的旅游资源丰富多彩,旅游产品具有吸引力。随着普洱茶在国际上的知名度不断提高的前提下,普洱市的茶文化也得以宣传,人们对“普洱”一词也越来越熟悉。加之普洱市的民族文化丰富多样,人们对少数民族茶文化具有浓厚的兴趣,从而通过茶文化的宣传,吸引游客来普洱市旅游,并在游客来旅游的同时通过导游向旅游者讲解、宣传普洱市的民族文化和饮食文化,以此带动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业的发展进而也带动了民族文化和茶文化的发展。4.2.3 加强文化的保护旅游的开发必然会对旅游地产生一定的影响,在开放的过程中,每个民族都要受到外来文明的冲击,它可以带来健康的因素,也可以带来破坏性甚至是毁灭性的冲击,关键是如何去对待它。对外来事物的新鲜感和好奇心是每个民族都会有的,对于普洱茶马古道上的少数民族而言,有的向往繁华的都市生活,而喧嚣城市中的人们渴望乡村生活的悠然自得,我们无法改变这点,即使是生活在旅游区中的居民同样享有改变生活的权利。但往往外界生活方式的注入会改变当地文化,尤其是相对落后和封闭的文化更容易遭到破坏和毁灭,所以作为特色旅游区在开发过程中对外来文明的取舍特别要深思熟虑。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要紧密联系在一起,三位一体,才能够发挥出旅游的对当地经济的促进作用。古老风俗的再现、异族文明的展示、传统文化的秉承都需要物质的支持。旅游资源的价值所在,其根源在于它开发可以给当地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推动,因此开发和保护的目的是利用,利用的结果是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深度保护,只有在商业价值和文明价值良性的循环过程中才能谈利用价值。许多地方的旅游业注重开发、利用和保护一体化是十分值得我们去学习的。此外,开发普洱旅游资源要坚决避免在商业利润的吸引下对历史文化的浅表开发甚至畸形发展,在强调自然资源的承载能力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到历史文化资源的承载能力。一旦对历史文化资源进行乱用滥造和过度开发,就可能改变原历史文化,特别是濒于消失的古老文化的原始韵味和微妙感受。所以,普洱市的旅游资源深度开发是必然的,只有经过整合开发才能够吸引旅游者前往旅游观光。4.2.4 政府进行适当的政策引导,进行宏观调控对于旅游业而言,主要作用是保护历史文化和规范旅游市场。首先,对历史文化的发掘和整理。这是一项非赢利性的公共工程和艰苦系统的技术工作,普洱市政府以及相关部门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高素质人员的协调组织,以及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其次,地方政府的意识形态导向关系着历史文化资源的发展方向和开发利用程度。必须对普洱茶马古道旅游资源上的一些旅游景点和企业为单纯追求神秘、新奇的心理偏好大力夸张演绎封建迷信、愚昧无知、陈规陋俗的做法加以制止和限制,以科学、趣味、健康的文化风俗作为当地文化的开发手段。第三,全面普查、市场定位、开发步骤、资源评估。普洱茶马古道旅游资源,地方政府必须充分发挥整体、系统、科学、宏观的主导职能,同时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协调各方面利益。成立普洱市旅游产业领导小组,统一协调全市旅游规划、资源保护及护理利用、资源整合、宣传促销,指导各县(区)旅游发展等工作,各县(区)也要成立相应的机构。4.2.5 进一步发动群众,广泛参与其中云南省最早提出“全民办旅游”的口号,它的含义深刻,突出“人民”对于旅游业的基础作用和支持力量。但是,它并不意味着一哄而上和杂乱无章的开发方式,而是在重点地区,最广泛、最深入地动员人民群众参与到历史文化资源的发掘和保护上来。通过对普洱茶马古道当地居民的教育,培育和烘托浓厚的文化氛围。在普洱茶马古道开发中形成井然有序的商业网点、良好的公共环境、纯朴的民风不但使商业利益和文化传统得到最大限度的融合,而且为特色文化的流传创造最适宜的条件,并赋予其生命力。制定鼓励发展旅游产业的政策措施,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打造茶乡旅游、生态旅游、跨国旅游、民族风情旅游、水电及矿产工业旅游、康体旅游、农业旅游、红色旅游等,让普洱真正成为一个占地4.5万平方公里的巨型生态公园。4.2.6 加强人力资源的培训和挖掘人力资源是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发展的主导力量,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环卫工人劳动合同协议书
- 烧烤承包或转让合同范本
- 龙海人才市场就业协议书
- 消费赔偿保密协议书范本
- 销售立式镗铣床合同范本
- 球馆承包合同协议书范本
- 锤子直播带货协议合同书
- 米线店的加盟合同协议书
- 硅酸泥水泥采购合同范本
- 淮安机械工程监理协议书
- 呼吸科慢阻肺教学查房(模板)
-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小讲课的设计与实施培训课件
- 广东东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笔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模拟试卷(答案详解版)
- 2024年萃智创新方法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 天然气管道通球试压专项方案
- 《剖宫产手术专家共识(2023)》解读
- ai直播项目创业计划书
- 2023年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的自查情况报告范文
- 医院标识标牌采购投标方案
- 火龙罐疗法经典课件
- 成品出货检验报告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