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期末复习_第1页
八年级下期末复习_第2页
八年级下期末复习_第3页
八年级下期末复习_第4页
八年级下期末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饮酒陶渊明(东晋)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一、作者: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大诗人。二、中心思想:表达了陶渊明酷爱田园生活的宁静和自由,厌恶官场的思想感情。三、重点词注释:1.结,建造、构筑。2.尔:如此、这样。四、重点题:1.赏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答:诗人在东篱下采菊,不经意地就看见了南山。诗句看似平淡无奇,却写出了物我交融,浑然一体的佳境,传递出诗人悠然自得、恬静闲适的心境。 2诗人在与大自然的亲近中获得了悠然,闲适,恬淡,自然的心境。3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用得非常精妙,换成“望”字就没有这种效果,请你说说为什么? “见”字是无意识的看,体现出与自然融为一体,表现出了诗人悠然恬静的心境。而“望”字是有意的向远处看,体现不出物我合一的境界。 4.有人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一句写出了门庭冷落的景象,表现出诗人的孤独与寂寞。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不同意。这一句是写诗人虽身居闹市,却远离俗世,不受世俗烦扰,表达了诗人陶醉于自然,恬淡愉悦的心情。 5.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什么? 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 6.“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两句写出了日近黄昏,云入山峰,飞鸟入林的景象。请联系上下文品析诗句的深层喻义。答:鸟儿在空中经受了风雨的折磨,倦而知返。作者以飞鸟自喻,以飞鸟倦而知返来表达他弃官归隐的惬意情怀。2、行路难( 其一) 李白(唐)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一、作者:李白,唐朝诗人,“诗仙”。二、中心思想:抒发自己政治道路遭遇艰难时的愤激之情;同时也表现出自己不愿放弃远大的政治理想,盼望有一天自己的政治抱负能得以施展,表达了对前途的乐观豪迈气概。三、重点字词:1.珍羞:珍贵的菜肴。羞,同“馐”,美味的食物。2.直:同“值”。3.箸:筷子。4.安:哪里。5.济:渡。四、重点题.“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诗人这样写的言外之意是什么?运用典故,借姜尚和伊尹受到重用的典故,表明自己渴望继续从政的抱负。.“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运用典故,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但仍盼有一天会施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他对人生前途的乐观豪迈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3.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生动传神地显示了诗人感情的激荡变化,抒发了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4.诗中反复吟叹“行路难”,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这四句节奏短促,反复感叹过去自己那坎坷不平的人生道路,表现出进退失据而又不甘自弃,继续探索寻求出路的复杂心理。 5.在诗歌中诗人的思想感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从怀才不遇和仕途不顺的茫然变为对仕途前程的期盼再到坚信。 6.“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两句描写了怎样的场面?作用是什么?描绘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反衬作者悲愤、失望的情绪。7.本诗题为行路难,但纵观全诗,作者的人生态度是怎样的?举例说明。积极、乐观,对前途充满信心;如结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对前途仍然充满信心。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这首诗通过描写个人生活的不幸遭遇和思想上的痛苦,并推己及人,表现了诗人关心民生疾苦的宽广胸襟和济世情怀。抒发了诗人对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和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之情。4、白雪歌武判官归京 岑参(唐)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一、作者:岑参 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与高适齐名,世称“高岑”。其诗雄健奔放,想象奇特,色彩瑰丽。二、中心思想:通过描写西北边塞军旅生活,表达诗人雪中送友的深厚情谊。三、重点词注释(1)狐裘不暖锦衾薄:被子(2)将军角弓不得控:拉开(3)瀚海阑干百丈冰:沙漠。纵横交错的样子。(4)中军置酒饮归客:主帅的营帐。宴饮回去的人,指武判官。(5)风掣红旗冻不翻:拉、扯。(6)去时雪满天山路: 离开四、重点题1、赏析千古名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答:运用比喻,以春景写冬景,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边塞特有的奇特风光,表达了诗人的欣喜之情和雪中送友的深厚情谊。2、赏析“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并说说这句话的作用和在写法上的妙处。答:(1)赏析:运用夸张的手法,突出天寒地冻、愁云漫天的景象,渲染了送别友人的惆怅气氛,烘托了诗人送人的深厚情谊,为下文雪中送友作铺垫。(2)作用:内容上写出了天寒地冻、愁云漫天的景象,渲染了送别友人的惆怅气氛和深厚情谊。结构上承上启下,由咏雪过渡到送别。为下文雪中送友作铺垫。(3)写作手法:寓情于景的写法,借天寒地冻、愁云漫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送别友人的惆怅和深厚情谊。3、“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一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两句与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在表达情感方面的相同之处是什么?答:写友人已去而诗人伫立远望的情形,表现了诗人依依惜别和无限惆怅的心情。二者都写出了分手时凝望友人远去的情景,表达了依依不舍之情。4、全诗最能体现作者送别情绪的是哪个字?请作简要说明。答:为即将到来的送行做了情感的铺垫,情感真切;表现作者对友人离去的淡淡的惆怅。5、 己亥杂诗 龚自珍(清末)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一、作者:龚自珍,清末思想家、文学家。二、中心思想全诗抒发了自己辞官离京时的复杂感情,展示了诗人虽然脱离官场,却依然关心着国家命运的爱国情怀和自我牺牲的献身精神 。 三、重点词注释1 浩荡离愁”:指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2。吟鞭:马鞭。吟,指吟诗。“东指”指东方故里。“天涯”指离京都遥远。3。落红:落花。更护花:花比喻国家。 四、重点题:1.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此句以落花自喻,生动形象地抒发了作者虽然脱离官场,却依然关心着国家命运的爱国情怀和自我牺牲的献身精神 。2.赏析:浩荡离愁白日斜:“浩荡”一词本是形容自然广阔或者壮大,而这里与“离愁”相连,具体生动的表明诗人的此时此刻离别京城的无陷愁绪,为后两句抒发爱国之情打下感情基调。3.诗人以落红化春泥为喻,寄托了自己怎样的情怀?寄托了诗人虽然脱离了官场,但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的情怀。4.这首诗写诗人离京的感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抒发了诗人复杂的感情,既有卸甲归田的惆怅,也有回归的愉快,更有继续报国的坚定信念。5、这首诗的前两句叙事抒情,在无限的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后两句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地融入议论。6、你对诗歌的后两句怎样理解?这两句是说,花朵虽然从枝头上凋落但是化作泥土,依然滋养花木。在这里作者是以落花自喻表明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命运。今天常用来比喻老一辈工作者虽然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但仍然在培养下一代方面做着贡献。7、从三四两句诗中你得到什么启示?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不应忘记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要有献身精神。1.满井游记一、中心思想:这篇游记写初春景象,抓住了乍暖还寒、万物复苏的特点。作者在这样的描写中,无不渗透了对春回大地的喜悦之情,对自然界重新焕发生机的欣赏和赞美。 二、文学常识满井游记作者是 明朝 的 袁宏道 ,湖北公安人 。三、重点词1.冻风时作 起 2.局促 拘束 3.土膏微润 肥沃 4.于时冰皮始解 在这时 5.波色乍明 初、始 6.鳞浪层层 像鱼鳞似的 7.新开新打开 8.娟然 美好的样子 9.倩女之靧面 美丽的女子 洗脸 10.髻鬟之始掠 梳掠 11.披风 开,分散 12.泉而茗者 汲泉水;茶,名词用作动词,煮茶喝 13.罍而歌者 酒杯,名词用作动词,端着酒杯 14.汗出浃背 湿透 15.夫不能以游堕事 坏、耽误 16.适与余近 正好 17.红装而蹇者 驴,名词用作动词,骑驴 四、翻译下面文言句子。1. 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高大的柳树夹立堤旁,肥沃的土地有些湿润,一望空旷开阔,(觉得自己)好像是逃脱笼子的天鹅。2.于是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这时河的冰面刚刚融化,水光才闪烁发亮,像鱼鳞似的浪纹一层一层,清澈得可以看到河底,亮晶晶的,好像明镜刚打开,清冷的光辉突然从镜匣中射出来一样。3.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试,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山峦被晴天融化的积雪洗过,纯净新鲜,好像刚擦过一样;娇艳明媚,(又)像美丽的少女洗了脸刚梳好的发髻一样。4.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举凡(那些)在沙滩上晒太阳的鸟,浮到水面上吸水的鱼,都悠然自得,羽毛鳞鳍当中都透出喜悦的气息。5.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柳条将要舒展却还没有舒展,柔软的梢头在风中飘荡,麦苗破土而出,短小如兽颈上的毛,才一寸左右。6.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游人虽然还不算多,(但)用泉水煮茶喝的,拿着酒杯唱歌的,身着艳装骑驴的,也时时能看到。7.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大概说是不能因为游玩而耽误公事的,流连忘返在山石草木之间的,只这个官儿罢了。8.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我这)才知道郊野之外未尝没有春天,可住在城里的人(却)不知道啊。五、问答题。1. 第一段描写了何时何地何景?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描写了京城早春时节“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的景象。用烘托、反衬的手法,欲扬先抑,写出燕地的气候特征,暗示作者渴望出游的心情,为后文勾画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满井做铺垫。 2.“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放在段末的作用何在?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在段末起到了收束全段、抒发郊游感受的作用,为下段表达作者厌弃喧嚣尘俗的城市生活寄情山水之心志作铺垫。 3.本文抓住满井初春的什么的特点来写?试从文中找出描写景物的句子,略加分析。本文抓住满井初春乍暖还寒、万物复苏的特点。 “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以新开明镜比喻新绿水波,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水的明丽,贴切而有新意。“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以新妆倩女比喻被晴雪洗过的山峦,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山的“鲜妍明媚”。“麦田浅鬣寸许”,以兽颈之毛比喻返青还没有长高的麦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麦苗破土初生而又整齐喜人的情景。4. 本文从哪些方面来写满井春色?突出了满井初春怎样的特点?水光山色、柳条麦田、游人欢欣、鱼鸟之乐乍暖还寒,万物复苏。小石潭记一、中心思想:本文生动地描写出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穆,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的孤凄之情。二、柳宗元,字 子厚 , 唐 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是永州八记中的一篇。三、解释下列加点词语1.篁竹 竹林 2.水尤清冽 格外 3.可百许头 大约 4.佁然 呆呆的样子 5.翕忽 轻快敏捷的样子 6.斗折蛇行 像北斗星一样 7.凄神寒骨 凄清 8.悄怆 忧伤的样子 9.伐竹取道 砍倒 10.青树翠蔓 藤蔓 11.蒙络摇缀 缠绕 12.参差披拂 飘拂 13.皆若空游无所依 在空中 14.俶尔远逝 忽然 15.以其境过清 凄清 16.不可久居 停留 17.四面竹树环合 围绕 18隶而从者 跟从 四、翻译下列句子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隔着竹林,听到了水声,好像身上带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清脆声音,(我的)心情高兴起来。 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青葱的树,翠绿的茎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3.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好像都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 4.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5.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溪岸的形状像犬牙那样参差不齐,不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 6.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四面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不觉心神凄清,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7.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以久留,就题字离开。 8.伐竹取道,下见小谭,水尤清冽。 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下面看见一个小谭,潭水特别清凉。 五、理解性默写:1.文中写水声清脆悦耳的语句:闻水声,如鸣佩环 2.写小石潭全貌的句子: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3.描写潭中鱼静态的句子是:影布石上,佁然不动。4.写游鱼动态的句子: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5.表现地理环境使作者内心忧伤凄凉的句子是: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6.写潭水源头神秘莫测的句子: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7.说明小石潭是个人迹罕至的地方的句子是:“伐竹取道,下见小谭”“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8.与“皆若空游无所依”相呼应的句子是:水尤清冽。9.描写潭上多姿的树蔓的语句是: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六、问答题1.这篇散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描写景物的?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2.第四段写作者在潭上所见到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描写了小石潭中怎样的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描写了小石潭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作者极力描写小石潭的幽静,甚至浸透到人的心灵里去,把景物跟心情结合起来,写出一种境界。在这种境界里,透露出作者贬居生活孤凄悲凉的心境。这是作者被排挤、受迫害的身世遭遇的反映,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封建社会中不得志文人的痛苦心情。3.文章分别抓住了小石潭景物的哪些特点?潭小、石奇、水清、鱼悦、树荣,静幽。4.根据课文内容,说说作者观鱼时的心情是怎样的?游览到最后的心情又是怎样的?作者对游鱼的那种“似与游者相乐”的描写时心情是快乐的,而“寂寥无人,凄神寒骨”的描写中流露出凄凉忧伤的心情。 5.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6.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怎样的?幽深冷寂,孤凄悲凉。7.请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示例:句子:佁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 理由:这几句描写游鱼,动静结合,充分显示出游鱼的情趣;也间接地表现了小石潭水的清澈。 8.柳宗元借小石潭的景色表达了被贬之后的苦闷抑郁之情。像这种借景抒情表达心志的文言名篇有很多。联系醉翁亭记、岳阳楼记和桃花源记等篇章中的一篇,以“小石潭凄寒幽静”为上句,写出下句,使之成为一组对偶句。(可摘引原文,可自行创作。)上句:小石潭凄寒幽静, 下句:琅琊山蔚然深秀 岳阳楼壮美雄奇 桃花源和平宁静9.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小石潭位于小丘西面120步左右的地方,这里石奇水清,游鱼相戏,四周竹树环抱,环境十分幽美,是观光旅游、愉悦身心的好去处。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来到这里,并写下了千古传诵的优美散文小石潭记,小石潭因此闻名遐迩。岳阳楼记1、理解性默写:(1)滕子京的政绩是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2)写岳阳楼宏伟景象的句子是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3)与“前人之述备矣”相照应的句子是: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4)能概括悲的情感的句子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5)能概括“喜”的情感的句子是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6)“或异二者之为”中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