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第10课《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课件(北师大版七年级上)_第1页
历史第10课《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课件(北师大版七年级上)_第2页
历史第10课《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课件(北师大版七年级上)_第3页
历史第10课《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课件(北师大版七年级上)_第4页
历史第10课《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课件(北师大版七年级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课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你对孔子知道多少?,“仁”,“礼”,“德”,社会人群要互相敬爱、谦让,和谐相处,人们的言行举止要符合社会规范,为政以德,孔子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对象:有教无类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学习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习方法:温故而知新,孔子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因材施教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要有区别地施以教育(教育方法),要经常温习(学习方法),要谦虚,多向他人学习,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学习要和思考相结合(学习方法),说说孔子在教育上有什么贡献?,1、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2、在教学方法上,主张“因材施教”。,3、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出了一些好的学习方法。,论语,老子,老子和道德经,老子,姓李,名耳,又称老聃,春秋末期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具有朴素的辩证思想,认为各种事物都有相互矛盾的两个对立面,对立双方可以互相转化。其学说记录在道德经一书里。,百家争鸣,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的原因:,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变革,商鞅变法,各诸侯国变法,奴隶制瓦解封建制度逐渐确立,思想文化空前发展,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牛耕和铁器的推广,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商业的繁荣和城镇的发展。经济的发展使传统的社会秩序受到冲击。各国竞相改革,拥有文化的士人四处游说讲学。不同政治思想派别的代表人物,对各种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墨子,墨家学派创始人,他的言行记录在墨子一书中。主张“兼爱”、“非攻”.,孟子名轲,战国时邹国人,著有孟子一书。,孟子主张“施仁政于民”,他还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道德观念。,孟子,战国时期,庄周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道家思想,著有庄子一书。庄子主张“道法自然”,提倡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庄子,法家学派的主要代表,著有韩非子一书。韩非子主张施行“法治”,加强中央集权。,韩非,诸子百家,学派,代表人物,代表作,主要思想,墨家,墨子,墨子,“兼爱”“非攻”,儒家,孟子,孟子,仁政,民贵君轻,道家,庄子,庄子,顺应自然,无为而治,法家,韩非子,韩非子,“法治”,中央集权,百家争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