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与金文的异同_第1页
甲骨文与金文的异同_第2页
甲骨文与金文的异同_第3页
甲骨文与金文的异同_第4页
甲骨文与金文的异同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说甲骨文和金文异同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又称为“殷墟文字”、“殷契”是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19世纪末在殷代都城遗址(今河南安阳小屯)被发现。从字体的数量和结构方式来看甲骨文已经是发展到了有较严密系统的文字了。汉字的“六书”原则在甲骨文中都有所体现。甲骨文继承了陶文的造字方法是中国商代后期,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目前发现有大约15万片甲骨,4500多个单字,在总共10余万片有字甲骨中,含有4千多不同的文字图形,其中已经识别的约有2500多字。这些甲骨文所记载的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到商代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不仅包括政治、军事、文化、社会习俗等内容,而且涉及天文、历法、医药等科学技术。从甲骨文已识别的约2500个单字来看,它已具备了“象形、会意、形声、指事、转注、假借”的造字方法,展现了中国文字的独特魅力。金文是指刻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钟鼎文。它较甲骨文粗犷、浑厚也更壮观。商周是青铜器的时代,青铜器的礼器以鼎为代表乐器以钟为代表“钟鼎”是青铜器的代名词。因为周以前把铜也叫金,所以铜器上的铭文就叫做“金文”或“吉金文字”又因为这类铜器以钟鼎上的字数最多。所以过去又叫做“钟鼎文”。 金文可略分为四种,即殷金文(前1300年左右前1046年左右)、西周金文(前1046年左右至前771年)、东周金文(前770年前222年)和秦汉金文 (前221年219年)。金文的内容是关于当时祀典、赐命、诏书、征战、围猎、盟约等活动或事件的记录,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金文字体整齐遒丽,古朴厚重,和甲骨文相比, 脱去板滞,变化多样,更加丰富了。金文早在汉代就已不断出土,被学者所研究。金文是研究西周、春秋、战国文字的主要资料,也是研究先秦历史的最珍贵的资料。一、 甲骨文与金文书体的异同点 ,甲骨文与金文相比,不同之处大概有以下这几点。 1. 从文字的进化程度看,甲骨文象形意味尚浓,如月,山,水,田等。因甲骨文以刀刻为主,所以线条细瘦很难表现出更多象形意味的文字。而早期的金文比甲骨文更具象形意味,金文多以铸造为主,笔画粗细多变,字型亦丰满,更能体现出文字的象形意味,其规范美、装饰美、象形美都远远超过了甲骨文。 2. 从使用的工具上看,甲骨文用刀或利器契刻于龟甲和兽骨上,有的刻辞以单刀契刻而成,笔画线条纤细,如有需要肥笔和圆转之处,一般也是重新起笔或刻成方折笔。也有的是双刀深刻古朴醇厚,具有浓重的书写意味。而金文是用范模浇铸而成,其笔画线条成倍变粗,转折处过度圆浑不带棱角,当然也有刀刻的文字。两者使用不同的工具制作产生了不同的文字效果。甲骨文书风大多为纤巧清俊的金文书风则多为茂密圆厚。 二、甲骨文字的特征及后人的书写技法甲骨文字主要特点有。 1. 在字的构造方面有些象形字只注重突出实物的特征而笔画多少、正反向背却不统一。 2甲骨文的形体往往是以所表示实物的大小决定其繁简。 3. 因为甲骨文字独特的契刻方式,所以笔画较细,方笔居多,有方头尖尾的,也有尖头尖尾中间粗重的。三、 金文字的特征及后人的书写技法西周铭文具有下列特点 1. 起笔、收笔、转笔多为圆笔笔画圆润。这也成为后来篆书用笔的基础。 2. 文字的结构比周初金文更加紧密、平稳字形比较有规律性。这也为以后文字的统一奠定了基础。3. 章法上比较讲究字距行列。有的严整规矩有的显得疏朗开阔。春秋战国金文的特点 1. 笔划的取舍经过精心安排,别出心裁,字势瘦长,婀娜多姿,强调竖划的曲动,以流美胜。 2. 铭文多铸造于器物外部最显眼的部位,出于一种让人欣赏的目的。3. 因地区不同而使得各国文字风格各异极具装饰化形成了春秋战国时代所特有的唯美主义装饰文字脱离了书写意味。金文书写技法在西周和春秋战国形成了两种不同面目,一种是清代的西周金文,书写利用回锋、藏锋、中锋、枯笔、飞白等技法,几乎发掘完了毛笔在宣纸上运动的各种可能性来表现西周铸造文字的朴拙、厚重以及锈蚀、残破所传达出来的特殊美感笔法上主张重、拙、壮而不避残、烂、断以书写西周金文著称的书法家有吴昌硕、黄宾虹等人。另一种取法是春秋战国时代的金文书法创作材料,而在这方面的书法家甚少,只有秦孝仪和徐无闻。春秋战国时代的金文字体的怪异,造型奇崛无律可寻,以变化极大的字型和富于图案意味的结构著称。秦汉金文秦始皇一统天下后,令书同文,并于四方立碑,所用之文字皆为小篆,且不再刻铭文于钟鼎之上,由是金文渐衰。及至汉代,民间多铸铭文于铁器之上,青铜之器,不复使用,金文自是不见于史。综上所述,甲骨文和金文都是中国古文明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都是中华先祖们的智慧结晶作为中国的古文字在推动华夏文明的发展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