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比随时随地根据工作实践总结经验和教训更为重要的事了.doc_第1页
没有比随时随地根据工作实践总结经验和教训更为重要的事了.doc_第2页
没有比随时随地根据工作实践总结经验和教训更为重要的事了.doc_第3页
没有比随时随地根据工作实践总结经验和教训更为重要的事了.doc_第4页
没有比随时随地根据工作实践总结经验和教训更为重要的事了.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宝苑朱进忠中医医疗方案(一)简介任何科研工作成绩的获得,没有比随时随地根据工作实践总结经验教训更重要的了。我在上世纪60年代末到50年代初的临床初期,曾自觉犯过错误,有的错误在短时间内得到了克服,但有的错误经常不能改正。 为什么经过反复思考和多位前辈的指点,我们发现犯错误的原因往往是经验教训没有及时总结,思考方法往往没有发现犯错误的原因,理论的高度认识不到错误的原因。 因此,我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研究临床实践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经验,并逐渐撰写了这本书中医临证经验与方法。60年代初,在与山西省中医研究所附属医院副院长、已故老中医刘崇德先生的对话中,他谈到“世界上没有治不好的病,只有我是治不好的病”的重要意见,没有治不好的病,现在只有我是治不好的病。 听着,我受过教育。 因此,从60年代初开始,逐步总结了许多临床实践中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从中找到了许多成功的诀窍和失败的经验教训。 本来认为不能治疗的疾病被发现,用简单的治疗治愈了本来认为不可能的事也被发现,努力解决了。 于是我产生了这样的想法:为了给人类带来幸福,为了启发未来一代,必须把这些经验的教训总结成册子,在世界上加上标签。 当然,书的论点在个人层面的限制下未必正确,总之是踏实的真实经验和真实的教训总结,所以还是有益的。为了说明我的意见,我写了采用理论问题形式的病证与理论相结合的形式病与理论相结合的形式。 为了让读者明确思考方法的正确性和错误是第一位,疾病、证据和理论相结合是第二位。在写作过程中得到朱彦欣、李庭凯、李建刚、王红梅的协助,表示感谢。朱进忠于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2002年4月第一章疾病第一节内科咳嗽的遗尿咳嗽的遗尿记载得很早。 “肾咳嗽不止,膀胱就会受伤,膀胱咳嗽状,咳嗽就会溺水”说的沈金鲭、林佩琴等主张使用茯苓甘草汤,但多次看不到其效果。 据观察,本病高龄体弱多见于产后妇女,除咳嗽遗尿外,还可见头晕、乏力、胸闷、心悸短、脉弦滑等症状,无“咳嗽是腰背痛、咳嗽是唾液”肾咳证。 偶读方角的素问小便不由得说:“女性咳嗽溺水者,应分脉归来,术、柴、黄芩苷”。 第一次悟到了。 医林绳墨 :请详细阅读“久违地咳嗽,三焦咳状,咳嗽和肚子饱满,食欲消退,这集中在胃里,至于肺,流鼻涕多,浮肿反转”“少阳属于肾,肾与肺相连,所以两个脏东西。 乃定:柴胡9克、当归9克、白芍9克、麦冬9克、党参9克、五味子9克、半夏9克、陈皮9克、青皮9克、紫菖蒲9克、黄苓9克、方一首、心肺不足、三焦气滞、郁积化火处方,临床常用。 例如郑、女、30岁。 产后2个月有咳嗽遗尿,长期用中西药治疗无效。 审查其脉证,见其颜色皓白,语无力,心悸短,胸闷,口干,脉虚,弦滑。 综合其脉证,诊断为心肺不足、三焦气滞、郁积化火,上方2剂症减少,6剂治愈。 很久以前,有效果的人很多,但没有效果的人也很多。 例如唐、男、64岁。 前科医生常常因为在上司的帮助下没有效果,所以委托了其他的治疗。 经其脉证检查,除咳嗽和遗尿外,无肺和三焦证,颜色微黑,腰酸背痛,小腹鼓胀,排尿差,有时尿热尿痛,舌苔薄白,脉弦涩,尺脉反而大于寸脉。 反复考虑,如素问所述,肾咳在八味地黄丸中加入五味子、车前子、怀牛膝培养肾气,还是减少了2剂症,治愈了1O剂。矽肺矽肺是现代医学的病名,中医古典着作中未见明确记载,具有明显的气喘、喘息和胸满,因此有人认为亲近相当于中医的肺膨胀,有人认为相当于中医的喘息和气喘。 在治疗上,经常被景岳拘留的“哮喘病最危重,人们希望分辨的只有两证。 所谓二证者,一人说实喘,一人说虚喘。 曰:“此一真喘,一真喘,其责如肺,喘如肾,其责如何? 盖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毛皮为上焦,故邪犯为上焦气堵喘,气闷者为清廉应破肾之精髓下焦,正阴亏损,为促无精打采,气短气短,气抑气清不审查五脏升降和抑制的理由,常常肺无效求肾,肾无效求肺,不单独治疗肺肾,再无效,责怪古人。 从素问年前开始,“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纲纪,变化的父母,生杀生的原始,神之府也”这样的短气和喘息虽然重于肺肾,但是五脏阴阳升降,忍耐化,不仅仅是肺肾,所以只寻求肺求肾是没有效果的。 如张、男、成。 二期矽肺4年前,补肾纳气、宣肺定喘、化痰止咳等中西药治疗不仅不见好转,胸闷、气短咳喘更加严重,头晕头痛、烦躁心悸、手足堵塞,诊断为脉重、口唇及舌头稍暗。 肝肺气郁、升降异常、痰滞血郁、木火刑金之候,也疏肝理气、痰降气、活血软坚之剂:柴胡、枳壳、白芍、桔梗、杏仁、陈皮、青皮、苏叶、甘草、黄芩各9克、瓜蒌15克、苏木6克。 吃了三剂药,诸证大有好转。 连服三月诸证平均。李东垣、黄元御等在阐述脾胃作用的重要性的同时,强烈提出了升降污染空气的原理。 李东垣说:“用污气法浮沉肝肺的病,在水火之间顺逆变化,冷淡,要求责任”。 黄元御说:“厥阴能生,阳气左升与木荣,风盛者,生气少阳能长,君火明显上清,其热盛者,气不旺阳明可以接受,阴气右下,金苏,其干盛者,收获令失政也太阳能贮藏,相火刺暖“风木者,五脏贼,百病之长,病因皆木郁病,肝木主升,人气不足者,十当八九。 树气郁愤不升也是一种疾病。 树是水火中的气,病是土木郁逆,水火不相交,外面干燥内湿,下面冷上热。 ”本病胸因胸痛、气短、气短、心悸、食欲不振、肝肺气郁、中气盘塞、肺金不下降、湿痰内盛、血络瘀结影响升降,升清阳,降浊阴,通过痰热、联络脉证实。气喘吁吁临床过程中常见慢性支气管炎并发感染和支气管哮喘咳喘,久治无效。 主要包括:1 .表邪主要不是解表,而是宣肺和喘气例如赵x,女,成。 咳喘持续了三个多月。 某院诊断为哮喘性支气管炎并发感染,子抗生素、氨茶碱等治疗无效1个月以上,请中医治疗也无效2个月以上。 另外,招致馀治,尝试了定喘汤、小青龙汤等20馀剂,但是还没有见效。 馀思良久,难以动手,请恩师李翰卿先生告诉我。 云:患者为恶寒、体痛鼻塞、表寒证,表寒者应先解表,各医用痰喘治疗,表邪困惑,肺郁郁,咳嗽不减,病已三月馀,表气虚,麻黄可发散治疗。 麻黄汤出汗剧烈,出汗损伤表阳,卫阳虚易受外邪之客,喘咳难愈,桂枝应加厚朴杏子汤和营卫,宣肺应喘。 方法:桂枝10克,白芍10克,甘草6克,生姜4片,枣5片,厚朴10克,杏仁10克。 吃药2剂,咳嗽减少,连续10剂诸证消失安息。2 .气逆作喘逆用升浮药例如,患者庚、男、成。 喘咳不止2个月以上,在某医院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并发感染,住院治疗无效1个月以上,并请中医先给定喘汤加地龙,继续加小青龙汤、射干麻黄汤等加减无效。 经详细审查,咳嗽不能平卧,痰涎堵塞,喉咙不利,头汗多,脉滑,尺寸弱。 想想,和苏子降气汤证一致,但考虑麻黄乃喘家圣药,恐怕只有苏子降气汤不行,苏子降气汤加麻黄治。 吃药两剂无效,请恩师李翰卿先生告诉。 云:“证属于苏子降气汤证,用之应有效,但用之无效,关键只有麻黄。 麻黄是喘家圣药,但其性宣传浮现,本症痰浊阻塞,呼吸急促,非降气化痰纳气不能回肾,加上麻黄的升散,必定症状上升,咳嗽加剧,应该去麻黄”。 馀宗去麻黄,仅2剂咳嗽减少,持续10剂暂时缓解。3 .脾胃虚寒,不能调解者,反治肺肾例如,患者李,女,30岁。 支气管哮喘5年,一到夏天必发病,一到冬天反而减少,近2年冬夏喘,走路气短。 前医开始禁用定喘汤、小青龙汤。 委托馀诊,馀诊脉弦较大,黄鳝、天冬酰胺、桔梗、桑皮、麦冬消失。 给予7剂后咳嗽剧减,继服无效,可见牙痛、鼻血、腹泻。 再审其证据,认为上方正确,给予上方20剂,药后气急,出血同前,逐肢晕厥,舌质暗,脉弦紧。 反复思考,火证很多,但也有虚寒者,十几天胃疼没有食欲。 乃云:以脾胃虚寒本、痰饮含郁为指标,桂理配伍二陈汤方4剂,服药后出血不止,咳嗽逐渐痊愈。4 .肾不纳者反用麻黄升宣如患者李、女、成。 喘咳10个多月,在某医院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合并感染,肺气肿。 入院治疗无效8个月以上,出院后求医治疗,无效1个月以上。 看了那个证据,喘得气短,脸赤脚冷,上半身热,经常出汗,脉的尺寸小。 思之、证脉相参、肾气虚衰、虚阳上浮、纳气失职,欲用金肾气丸治愈。 另外,麻黄是喘息要药,地龙是解痉挛的良药。 在金匮肾气丸中加入麻黄、地龙。 服药两剂不仅无效,反而有加重的倾向。 想一想,金匮肾气丸滋阴温阳,纳气归肾,实际一致,麻黄宣肺上升,地龙通络脉疏通内风,病反,应走。 处方:熟地24克,山药12克,补骨脂10克,茯苓10克,泽泻10克,丹皮10克,附子10克,肉桂10克,五味子10克,车前子10克(布包),仅服用1剂,咳嗽、气急减少,继续服用10剂大吉。5、心肾阳虚、饮水内停搏、心肺通过者,反被宣肺化痰伤正气如患者李、女、成。 支气管哮喘反复发作数十年,1年前因感冒咳喘加重,在某医院诊断为支气管哮喘合并感染,前后住院治疗7个月馀未见改善,配合中药射干麻黄汤、定喘汤、苏子降气汤、小青龙汤加减等治疗无效。 我看那个证明。 除咳嗽短气不能平卧外,骨瘦如柴,饮食均废,畏寒手足冷至膝,手凉至肘,口干不想喝,舌薄苔白,脉细无力。 反复思考,诊断为脉合参,心肾阳虚,邪水上泛,上凌心肺。 因为前医生使用的所有方法都在接受治疗,所以很难奏效。 真武汤原方一剂。 之后,一位医生将视线转向了“重病的药很轻,没有麻黄的定喘,不能服用”。 即刻给该处方加入麻黄1剂服,服药4剂,效果被忽略,也招致出诊。 馀云:“正虚的身体,过度使用克伐之品,成了正虚邪的重证。 麻黄发散的力量微弱,但伤害正气的有力。 应减麻黄,加人参、杏仁,正气稍恢复,痰饮减少”处方:人参6克,杏6克,附子6克,白芍6克,茯苓6克,白术6克,姜1片。 加药2剂,咳喘略减,继续咳嗽20剂出院。6 .中焦气滞,烹调脾胃,应反用肺药例如,病人李、男、成。 咳嗽不止,饭后加重3个月以上,频繁中西药物治疗无效。 看前医的一方,大部分是定喘汤、小青龙汤、射干麻黄汤、生脉散加减。 再看这个证据,不能喘气睡觉,但喘气不厉害,腹胀,脉塞。 想了半天,乃云:“痰湿中阻,车轴不转。 经云:五脏六腑咳嗽,非独肺,此咳之机也似此理。 景岳有初喘治肺、久喘治肾之论,但不能一概而论。 治宜平胃,二陈加减祛痰湿,处脾胃,使车轴恢复调停之机,肺气衰,肾气自纳”处方:半夏10克,陈皮10克,苏叶6克,杏仁10克,厚朴10克,茯苓10克,神曲10克。 服药2剂,咳喘略有减少,继而20剂咳喘逐渐平复。7 .肝郁者不处理肝,反而治疗肺如患者张、女、成。 哮喘反复发作数十年,8个月前咳喘又发作,在某医院住院治疗半年无效,出院后配合中药宣肺定喘,降低气化痰、纳气归肾等处方仍无效。 详细审查其证据表明:喘气短,咳嗽频繁,头晕,烦躁,胸痛,经期尤其是夜间口干,口苦,无食欲,月经期间气后加重,舌苔白,边有瘀伤,脉细。 诊断馀思良久,心肺虚弱,痰饮凝集,肝木失达,木火凌金。 益气养阴,疏肝化痰,咳遗尿方调:柴胡10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半夏10克,陈皮10克,青皮10克,紫莲10克,麦冬10克,党参10克,五味子10克,黄芩10克。 加3剂药,咳嗽减少,加40剂喘息。8 .阴燥痰者,反以温度干痰,如患者苏,女,成。 夏季咳嗽数十年,今年夏季咳喘特别严重,频繁使用中、西药三个月以上无效。 加上前医生使用的各方不定涌流汤、麻杏石甘汤、小青龙汤、射干麻黄汤等,舌苔薄白,脉弦光滑。 想了很久,云:“夏天的阳气在外,肺的主要毛皮,主要是焦躁,故乡是寒冷和肺热的冬天的阳气人中,肺又冷又热,因为阴气痰干燥,夏天变得很厉害,夏天喘得冬天变得很厉害,这时候温暖的干燥伤害了阴气,火又干,痰的热处方:百合15克,麦冬15克,冬虫夏草15克,淡菜10克,加药2剂,咳喘减少,继续止咳10剂。9 .气阴两虚,痰饮阻滞者,不去扶正,除邪例如,患者徐、女、78岁。 慢性支气管炎19年,气胸手术后一年总是气短。 最近两个月咳嗽气短更加严重。 某医院诊断为肺气肿,感染慢性支气管炎,入院2个多月,中西药物频繁使用,无效,并且越来越恶化。 纳呆神疲,见神志恍惚,呼吸迟缓,心悸悸,盗汗,舌暗,无苔,脉大而数。 经多次重新审视,诊断气阴均为虚、痰瘀结、寒热相夹重证。 为益气养阴,化痰理气。 黄鳝散加减:黄芪15克,人参10克,地骨皮10克,莼菜10克,茯苓10克,柴胡10克,半夏10克,知母10克,布料10克,白芍10克,麦冬10克,肉桂10克,甘草6克。 吃一剂药,咳嗽减少,精神好转,继续吃十剂,咳嗽骤减。肚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