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幼童》观后感_第1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幼童看后感在看幼童纪录片之前,清朝官员派遣外国学生的印象只不过是中学历史教科书的洋务运动。 不管是从前还是现在,我都不知道留美幼儿在西洋服务运动中的部分,这部纪录片可以看出,中国开放的人在清王朝崩溃之前努力培养中国人才,有很多想法。“1872年至1875年间,容闷提倡,曾国藩、李鸿章支持,清政府相继派遣120名学生留美,他们的平均年龄只有12岁”是幼童的个人资料。 “留洋”这个近代出现的词语,在当时也很少见。 平均年龄十二岁的孩子去了重洋,留美开始生活,当时更加新奇。“孩子们被分配到54户美国家庭生活。 他们以惊人的速度克服了语言障碍,成为他们上学的各个学校最优秀的学生。 他们接受了西方的教育,过着平安的生活,然后就不想穿中国式的服装,甚至还有人剪掉了他们的辫子”。 这说明他们在美国逗留的情况。 不管是学习还是生活,留学的孩子总是适应新的环境,融入新的生活,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 在美国,他们看到工业文明的迅速发展,深刻意识到中国已经远远落后于世界潮流。 他们不断吸收西方先进的自然人文科学知识,他们承认西方学。 这是新事物的变化,也是思想文化的首次接触。“1881年9月6日,清政府下令召回全体留学生。 他们被中断学业,全部被“遣返回国”是他们的故事,政府的怀疑清晰,他们的思想西化,认为与中学对立,他们的自由被抑制,学业被阉割,本来应该成为国家支柱的新鲜血液的孩子们回国后,面对迷惘的未来人生,才能得以掌握但无论如何,留美幼儿开创了我国近代留学教育的先河,是中国现代化进程及其重要的一页。我看到这部纪录片,当时清政府这么累的情况下,下定决心让孩子去大洋对面的美国留学可能是一种变化,但在东西文化相撞的情况下,中国清政府还不能踏足,不得不说悲哀。小故事,大背景。 在时代的激变中,小人物无法对抗的不仅仅是命运,而且是无处不在的压迫。 无论是清政府还是民国,人们都生活在大时代的背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