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鸿业综合开发总公司、运喜发展有限公司诉邓秀华、邓秀_第1页
佛山市鸿业综合开发总公司、运喜发展有限公司诉邓秀华、邓秀_第2页
佛山市鸿业综合开发总公司、运喜发展有限公司诉邓秀华、邓秀_第3页
佛山市鸿业综合开发总公司、运喜发展有限公司诉邓秀华、邓秀_第4页
佛山市鸿业综合开发总公司、运喜发展有限公司诉邓秀华、邓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30佛山市鸿业综合开发总公司、运喜发展有限公司诉邓秀华、邓秀(2004)佛中法民五终字第1207号上诉人(原审被告)佛山市鸿业综合开发总公司,住所佛山市禅城区城门头西路2号。法定代表人戴新华,总经理。委托代理人李军、刘景平,广东天伦律师事务所律师。上诉人(原审被告)运喜发展有限公司,住所香港九龙大角咀洋松街13号地下。法定代表人杨敬林,董事长。委托代理人吴毅,广东天地正律师事务所律师。委托代理人杨小明,广东天地正律师事务所律师助理。被上诉人(原审原告)邓秀华,女,1956年3月12日出生,汉族,住所佛山市禅城区汾江西路9号602房。被上诉人(原审原告)邓秀平,女,1960年12月17日出生,汉族,住所佛山市禅城区莺岗街1号607房。上列两被上诉人的委托代理人叶耀良,广东天正达律师事务所律师。2/30上列两被上诉人的委托代理人吴志华,广东天正达律师事务所律师助理。原审被告南海市福源地产发展有限公司,住所佛山市南海区大沥横岗。法定代表人郭宪生,经理。原审被告郭宪生,男,1954年9月20日出生,汉族,住所佛山市禅城区护红巷57号201房。上诉人佛山市鸿业综合开发总公司(以下简称鸿业公司)、运喜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运喜公司)因与被上诉人邓秀华、邓秀平、原审被告南海市福源地产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福源公司)、郭宪生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纠纷一案,不服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人民法院(2003)南民三初字第494号民事判决,向本院提起上诉。本院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审理了本案,现己审理终结。本院经审理查明1999年5月5日、1999年6月24日,本案原告邓秀华、邓秀平向福源公司先后支付了订金6万元及首期款19200元,合共79200元,认购座落佛山市广佛公路大镇段佛山高尔夫大道旁高尔夫花园编号为A55的商住用地。1999年7月4日,邓秀华、邓秀平与福源公司签订一份高尔夫花园商住用地转让合同,约定福源公司向邓秀华、邓秀平转让座落于佛山市广佛公路大镇段佛山高尔夫大道旁高尔夫花园编号为A55的商住用地,每3/30平方米600元,共165平方米,转让款990000元。签后即付订金79200元,四通一平后付总额80,出契后10天内付清全部款项;福源公司应在12个月内将该地块交付给邓秀华、邓秀平使用。上述高尔夫花园商住用地转让合同签订后,福源公司没有履行交付土地的义务。尔后,2003年10月28日,邓秀华、邓秀平向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人民法院提起本案诉讼,请求1、确认邓秀华、邓秀平与福源公司签订的高尔夫花园商住用地转让合同无效;2、判令福源公司立即返还邓秀华、邓秀平合同订金79200元,并从订金交付之日起至判决确定还款日止按银行同类商业贷款利率计付利息(暂计至2003年9月30日为24659元),共103859元;3、判令郭宪生、鸿业公司、运喜公司对福源公司的上述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此外,本院依据已生效的本院(1999)佛中法房初字第39号民事判决、(2003)佛中法民一初第37号民事判决、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2003)粤高法民一终字第248号民事判决、(2003)粤高法民一终字第249号民事判决以及相关的工商登记资料等查明以下事实1988年4月7日,郭宪生、吕其生、吕侨生、杨炽明与南海市大沥区旋湾村经济合作社(原南海县大沥镇横岗村旋湾经济合作社)签订承包合同,由郭宪生等四人向南海市大沥区旋湾经济合作社承包“旋湾砖厂”,郭宪生等4/30四人每年向南海市大沥区旋湾村经济合作社上缴包干款和向大沥横岗管理区交纳管理费。原南海县横岗建力红砖厂(以下简称原建力砖厂)于1990年正式注册成立,登记的经济性质为集体所有制企业,主管部门为南海市大沥区旋湾村经济合作社,于1994年5月13日变更为南海市旋湾建力红砖厂,1996年4月30日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批准歇业。南海市大沥区旋湾村经济合作社于1999年10月20日出具证明称南海市旋湾建力红砖厂的实际投资者、经营者都是郭宪生,当时因政策需要,登记为集体企业,但实际为个体企业。吕其生、吕侨生、杨炽明于2000年7月12日出具证明称横岗旋湾建力红砖厂只有吕其生、郭宪生两股东,杨炽明、吕侨生是挂名,并无出资,属打工性质,而吕其生股份也早已退出,所有的债权债务与吕其生无关,同意由郭宪生参加房地产官司诉讼,一切结果与吕其生无关。1992年9月8日,原建力砖厂、鸿业公司共同作为一方当事人与南海市大沥镇国土管理所签订一份土地有偿使用合同书,南海市大沥镇建设委员会在该合同书上盖章,该合同约定南海市大沥镇国土管理所将其所有的位于原南海市大沥镇横岗管理区土名为大岗、瓦岗、松子岗地段的200亩土地使用权转让给原建力砖厂和鸿业公司作为商品房用地,有关手续由南海市大沥镇国土管理所办理。5/301992年10月29日,原建力砖厂与鸿业公司签订一份合作开发合同,约定双方合作购买前述土地使用权约200亩以作共同开发经营,鸿业公司出资80,占73的股权,原建力砖厂出资20,占27的股权。1993年12月28日,南海市国土局以南国地政(1993)204号、206号文件,同意征用南海市大沥镇横岗管理区旋湾经济社位于土名“松口岗”、“杭仔岗”地段用地红线范围内的山岗地132000平方米(折合198亩),协议出让土地使用权给鸿业公司作兴建商品房住宅用地。同一日,鸿业公司与南海市国土局签订南国出让字(1993)甲168号和南国出让字(1993)甲169号南海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鸿业公司正式受让位于南海市大横岗管理区旋湾经济社地段,面积为132000平方米(折合198亩)的土地使用权。1994年2月3日,鸿业公司作为甲方,郭宪生作为鸿业公司的授权代表,与运喜公司作为乙方签订一份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协议,原建力砖厂在协议上盖章。该协议约定鸿业公司将座落于南海市大沥镇横岗管理区的亩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给运喜公司,该土地东至大岗、松岗、瓦岗边线,南至旋湾村地界,西至水塘路,北至新公路;每亩土地使用权转让费为人民币12万元,按亩计算,有偿6/30转让费共计人民币万元。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费的支付分五期进行1、1994年2月5日前,运喜公司向鸿业公司支付首期转让费人民币300万元;2、于鸿业公司申办国有土地使用证时,运喜公司直接支付申办费用给予有关发证之政府部门,而于土地使用证发出后10天内(该土地证必须以运喜公司为使用权人),运喜公司向鸿业公司支付第二期转让费594万元,有关转名手续费由运喜公司支付,该土地使用权证暂由鸿业公司保管,于第五期付款时交予运喜公司;3、于运喜公司向鸿业公司完成第二期转让费当日起计两个月,运喜公司向鸿业公司支付第三期转让费万元;4、于运喜公司向鸿业公司支付完成第三期转让费当日起计1个月,运喜公司向鸿业公司支付第四期转让费200万元;5、1994年12月31日前,运喜公司在收到鸿业公司交付的国有土地使用证的同时,将剩余的转让费全部付清给鸿业公司万元。运喜公司在支付转让费时,如遇资金周转方面的问题,而未能按时支付,可给予逾期三十天,如超过三十天,由双方友好协商共同解决合理完成本合同。转让土地的标准为1、所转让的土地是按南海市城区道路总体规划布置小区道路,把电力低压线、自来水主干管拉到小区边线,平整土地按附近公路标高填土;2、水电及排污要求通往运喜公司使用土地的日供水、供电量,在交付使用时,鸿业公司保证按当地的总体规划正常供给。区内线路、管7/30中由运喜公司负责处理,小区内排污系统由运喜公司依南海市城区总体规划的要求进行建设,鸿业公司提供小区外排污系统的接驳口。鸿业公司必须于1996年1月31日前将土地交付运喜公司使用。上述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协议签订后,鸿业公司与运喜公司之间的上述土地使用权转让行为取得了南海市国土局的批准。运喜公司亦先后于1994年2月3日支付人民币339万元,1994年11月16日支付人民币600万元,1995年1月16日支付人民币600万元,合计通过郭宪生支付给鸿业公司土地使用权转让款折合人民币1539万元。运喜公司出具委托书(没有委托日期),委托郭宪生代为办理运喜公司在南海注册成立公司手续。1994年2月7日,鸿业公司与原建力砖厂签订股权转让合同书,约定鸿业公司将其所持的横岗土地198亩的73股权转让给原建力砖厂开发建设使用,原建力砖厂应支付鸿业公司已支出的定金300万元,同时另付100万元作股权转让金。该合同书签订后,原建力砖厂支付了155万元给鸿业公司。1994年6月15日,原建力砖厂与鸿业公司签订一份委托书,约定原建力砖厂将200亩土地中所占股份的27委托鸿业公司开发经营,以鸿业公司的名义办理有关手续,进行房屋销售、土地转让等。8/301994年6月16日,鸿业公司与运喜公司签订一份合作开发合同书,约定双方共同购置南海市大沥镇横岗乡的200亩土地作合作开发经营用地,开发用地甲方占股27,乙方占股73,开发经营双方按占股比例投入资金,税后利润占股比例分成。原则上以鸿业公司名义销售商品楼宇,各方手续由各方办理,双方选派适当人员组成董事会,决定开发方针和计划。上述合同签订后,运喜公司与鸿业公司均没有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另外,本院在(1999)佛中法房初字第39号一案中查明该合同书一式四份,郭宪生在部分合同文本的第三条“双方选派适当人员组成董事会,决定开发方针和计划(董事会章程另订)”后面的空白处加上了“并委托郭宪生为执行经理,负责本合同事务”的内容。1994年10月8日,郭宪生将位于南海市大沥镇横岗管理区的亩土地使用权的国有土地使用证办至“运喜发展有限公司”名下,但郭宪生、鸿业公司均未将该证向运喜公司交付,亦无将土地交付给运喜公司使用。1995年8月11日,靳广松、邓朝辉共同成立南海市大沥运喜房地产服务有限公司,公司注册资本为50万元,法定代表人为靳广松。1998年1月22日,南海市大沥运喜房地产服务有限公司申请变更登记,增加股东郭宪生,公司注册资本增加至300万元,并将公司名称变更为南海市9/30运喜发展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变更为郭宪生。郭宪生随即擅自以“更正”为名将上述位于南海市大沥镇横岗管理区的亩土地使用权的国有土地使用证的使用者由“运喜发展有限公司”变更为“南海市运喜发展有限公司”。1999年3月25日,南海市运喜发展有限公司将公司名称变更为南海市福源地产发展有限公司。1999年7月23日,郭宪生将上述位于南海市大沥镇横岗管理区的亩土地使用权的国有土地使用证的使用者由“南海市运喜发展有限公司”随即变更为福源公司,以福源公司名义领取了国有土地使用证三本,地号分别为04201664、04201665、042016661999年10月,郭宪生作为另案原告(以运喜公司、鸿业公司作为被告,福源公司作为第三人)向本院提起诉讼另案,案号为(1999)佛中法房初字第39号,请求判令解除1994年2月3日原建力砖厂、鸿业公司与运喜公司签订的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协议,该协议项下的土地使用权归郭宪生所有,运喜公司向郭宪生支付违约金元。运喜公司对此提起反诉,请求判令将南府国用(94)字第特114号及116号土地使用证项下的土地使用权归运喜公司所有,郭宪生赔偿损失元,福源公司承担连带责任。鸿业公司对郭宪生的起诉提出反诉,请求判令郭宪生偿还鸿业公司已支出的土地定金和股权转让金245万元及利息1521450元。本院为此已于2001年1月15日作出10/30(1999)佛中法房初字第39号民事判决。该判决已发生法律效力,该判决确认鸿业公司与原建力砖厂于1994年2月7日签订的股权转让合同书、于1994年6月15日签订的委托书、鸿业公司与运喜公司1994年6月16日签订的合作开发合同书无效,确认鸿业公司与运喜公司于1994年2月3日签订的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协议合法有效,并判决郭宪生和福源公司将198亩土地中的亩土地归还给运喜公司,协助运喜公司将上述亩土地使用权变更登记到运喜公司的名下。经运喜公司申请执行上述判决,上述亩土地的土地使用权证于2002年1月29日办至运喜公司名下。2002年1月8日,鸿业公司与郭宪生、福源公司围绕涉讼198亩土地转让过程中产生的无效合同、土地投入款及其中的54亩土地的使用权归属等问题签订了一份协议书,约定郭宪生及福源公司需履行给付土地定金款、征地补偿款及相关诉讼费用等款项,以及履行提供充分证据与鸿业公司共同起诉追偿运喜公司所欠的土地转让款和土地投资开发款等义务后,鸿业公司方同意郭宪生、福源公司享有54亩土地的使用权,否则该土地的使用权归鸿业公司所有。上述协议书签订后,郭宪生、福源公司并未依约履行相应的合同义务。2002年1月15日,鸿业公司、郭宪生、福源公司作11/30为另案的共同原告向本院提起诉讼另案本院一审案号为(2002)佛中法房初字第2号、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二审案号为(2003)粤高法民一终字第248号,请求判令运喜公司偿还土地投资款元。2003年4月2日,本院作出(2002)佛中法房初字第2号民事判决,判决驳回鸿业公司、郭宪生、福源公司的诉讼请求。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于2003年10月9日作出(2003)粤高法民一终字第248号民事判决,判决维持原判,并认定郭宪生是鸿业公司在该土地使用权转让中的授权代表,福源公司是为了鸿业公司转让土地的需要而代鸿业公司对讼争之土地进行投入,运喜公司未曾委托过福源公司或郭宪生开发讼争之土地。2002年1月15日,鸿业公司、郭宪生作为另案的共同原告向本院提起诉讼另案本院一审案号为(2002)佛中法房初字第3号、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二审案号为(2003)粤高法民一终字第249号,请求判令运喜公司支付尚欠的土地使用权转让款万元及利息万元。运喜公司为此提出反诉,请求判令鸿业公司赔偿损失人民币元。2003年4月2日,本院作出(2002)佛中法房初字第3号民事判决,判决一、运喜公司应向鸿业公司支付尚欠的土地使用权转让款人民币1954800元。二、鸿业公司应向运喜公司赔偿损失人民币元。上述两项相抵后,鸿业公司应于本判决发生法律效力之日起10日内给付赔偿金人民币元给12/30运喜公司。逾期,则按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同期贷款利率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三、驳回鸿业公司的其他诉讼请求。四、驳回运喜公司的其他反诉请求。五、驳回郭宪生的诉讼请求。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于2003年10月9日作出(2003)粤高法民一终字第249号民事判决,判决一、维持原判第一、三、四、五项;二、变更原判第二项为鸿业公司应向运喜公司支付违约金人民币10363626元。鸿业公司与运喜公司应支付的款项相抵后,鸿业公司应于本判决发生法律效力之日起10日内给付运喜公司人民币8400826元。2003年5月6日,鸿业公司依据2002年1月8日与郭宪生、福源公司签订的协议书,以郭宪生、福源公司为被告向本院提起诉讼另案本院案号为(2003)佛中法民一初第37号,请求判令1、位于佛山市南海区大沥横岗管理区平方米(约54亩)土地的使用权归鸿业公司所有国有土地使用证国用(2002)特04003号及国用(2002)特040007号;2、郭宪生、福源公司承担因将上述土地使用者变更为鸿业公司名下所需的一切费用。2003年7月5日,本院作出(2003)佛中法民一初第37号民事判决,判决一、座落于佛山市南海区大沥横岗村民委员会,现登记于福源公司名下,地号分别为042016662号及04201790号的约亩土地使用权归鸿业公司享有;二、郭宪13/30生与福源公司应于本判决发生法律效力之日起30日内,将上述亩土地归还给鸿业公司,并协助鸿业公司将该亩土地使用权变更登记到鸿业公司名下,办理变更登记手续所需的费用由郭宪生、福源公司负担。上述判决已经发生法律效力,判决所确认的土地使用权证已经办至鸿业公司名下。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福源公司虽然在法律形式上曾经对讼争所涉的198亩土地拥有使用权,但其取得土地使用权的途径是不合法的,并且佛山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事判决已经确认该198亩土地的使用权分别属于运喜公司与鸿业公司,判决发生法律效力后运喜公司与鸿业公司已经依法办理了使用权变更登记手续。故福源公司对讼争所涉的198亩土地并没有合法的土地使用权,没有处分权,依法不能进行转让,其与邓秀华、邓秀平所签订的高尔夫花园商住用地转让合同无效。合同无效,当事人因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返还,有过错的承担赔偿责任。造成合同无效的过错在于福源公司,邓秀华、邓秀平没有过错。邓秀华、邓秀平请求福源公司返还转让款(合同订金)79200元及从支付之日起至判决确定返还日止的银行贷款利息,理据充分,予以支持。郭宪生用非法手段以福源公司名义取得土地使用权而进行转让,使邓秀华、邓秀平有理由相信福源公司可以转让涉讼土地使用权,14/30从而与福源公司签订转让合同,郭宪生的行为是造成合同无效的最基本最直接的原因;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佛山市中级人民法院的民事判决也确认郭宪生应当与福源公司共同归还土地、协助办理变更登记及承担所需费用,故郭宪生应当对合同无效造成邓秀华、邓秀平的损失承担连带责任。围绕讼争土地所签订的合作开发合同、股权转让合同书、委托书、合作开发合同书均是无效合同,对造成上述合同无效鸿业公司、运喜公司均存在过错,福源公司正是基于无效合同(委托书)以及通过郭宪生用非法手段而取得土地使用权的,故造成邓秀华、邓秀平与福源公司的转让合同无效,鸿业公司、运喜公司也有过错;同时,鸿业公司、运喜公司已经是讼争土地的使用权人,但在本应由鸿业公司、运喜公司承担的征地款中有众多买受人给付的转让款(订金),鸿业公司、运喜公司是实际受益者;另外,鸿业公司根据自己的意思表示实际已经退出土地开发并收回投资但仍可以拥有土地使用权,违反公平合理的原则。因此,鸿业公司与运喜公司应当对合同无效造成邓秀华、邓秀平的损失承担连带责任。运喜公司经依法传唤没有到庭,依法缺席判决。综上,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条、第五十二条、第五十六条、第五十八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15/30第十九条的规定,判决如下一、邓秀华、邓秀平与福源公司于1999年7月4日签订的转让高尔夫花园编号为A55的商住用地的高尔夫花园商住用地转让合同无效。二、福源公司应于本判决发生法律效力之日起十日内返还邓秀华、邓秀平合同订金60000元及首期款19200元,并分别从1999年5月5日、1999年6月24日起至本判决确定返还日止按中国人民银行同期商业贷款利率计付利息。三、郭宪生、鸿业公司、运喜公司对福源公司的上述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本案受理费3587元,由福源公司承担。鸿业公司不服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人民法院的上述民事判决,向本院提起上诉称一、原审判决认定鸿业公司对邓秀华、邓秀平与福源公司签订的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无效存在过错没有任何事实和法律依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郭宪生将原登记在运喜公司名下的土地使用权非法转移到南海市运喜发展有限公司名下系福源公司取得198亩土地使用权的唯一原因。佛山市中级人民法院(1999)佛中法房初字第39号民事判决和原审判决均查明了下列事实1994年2月3日,鸿业公司与运喜公司签订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1994年10月8日,郭宪生将198亩土地的国有土地使用证办至“运喜发展有限公司”名下。1995年11月8日,郭宪生与靳广松、邓朝辉三人成立南海市大沥运喜房地产服务有限公司。1998年1月22日,16/30南海市大沥运喜房地产服务有限公司变更为南海市运喜发展有限公司,郭宪生即以“更正”为名将198亩土地的使用者变更为南海市运喜发展有限公司。1999年3月25日,南海市运喜发展有限公司变更为南海市福源地产发展有限公司(福源公司)。1999年7月23日,郭宪生将讼争土地的使用者随即变更为福源公司,以福源公司名义领取了国有土地证三本,地号分别为04201664、04201665、04201666综上所述,福源公司名下的198亩土地使用权来源于运喜公司,若郭宪生不将登记在运喜公司名下的198亩土地使用权非法转移到南海市运喜发展有限公司名下,福源公司不可能取得上述198亩的土地使用权,从而邓秀华、邓秀平亦不会与其签订有关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因此,郭宪生实施的上述非法行为是导致邓秀华、邓秀平与福源公司签订的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无效的唯一原因。(二)合作开发合同、股权转让合同书、委托书、合作开发合同书与福源公司取得198亩土地没有任何法律上的因果关系。郭宪生将运喜公司名下的198亩土地非法转移到南海市运喜发展有限公司名下是通过向南海市国土局申请以土地使用者由原“运喜发展有限公司”更正为“南海市运喜发展有限公司”的行为实现的,郭宪生实施上述行为时并没有将上述文件作为其申请办理更正手续的依据,南海市国土局也不是基于上述合17/30同而核准郭宪生的上述申请。因此,上述合同根本不能引起福源公司取得198亩土地使用权的后果,两者之间没有任何法律上的因果关系。二、原审判决判令鸿业公司对福源公司的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没有任何法律依据,并且严重违反合同相对性原则。(一)原审判决判令鸿业公司承担连带责任没有任何法律依据。原审判决引用的法律依据有民事诉讼法第130条、合同法第5条、第52条、第56条、第58条、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第19条。上述规定,没有一条与合同当事人以外的人承担连带清偿责任有关,没有一条是鸿业公司对福源公司的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的法律依据。显然,原审判决将合同当事人以外的鸿业公司对福源公司的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没有任何法律依据。(二)原审判决判令鸿业公司承担连带责任严重违反了合同相对性原则。根据合同关系的相对性原则,合同关系只能发生在特定的合同当事人之间,只有合同当事人一方能够向合同的另一方基于合同提出请求或提起诉讼,与合同当事人没有发生合同上权利义务关系的第三方不能依据合同向合同当事人提出请求或提起诉讼,也不应承担合同的义务或责任。本案系邓秀华、邓秀平与福源公司因签署高尔夫花园商住用地转让合同产生的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纠纷,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分别是邓秀华、邓秀平与福源公司。根据合同关系相对18/30性原则,若邓秀华、邓秀平与福源公司因签署和履行高尔夫花园商住用地转让合同产生纠纷,应当由邓秀华、邓秀平与福源公司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邓秀华、邓秀平无权要求与该合同没有发生合同上权利义务关系的鸿业公司承担责任。因此,原审判决判令鸿业公司承担连带责任严重违反了合同关系的相对性原则。三、原审判决判令鸿业公司对福源公司承担连带责任严重不公。(一)鸿业公司取得亩土地使用权完全合法。原审判决认定“鸿业公司根据自己的意思表示实际已经退出土地开发并收回投资但仍可以拥有土地使用权,违反公平合理的原则。”但事实上,鸿业公司拥有的亩土地使用权经原南海市国土局同意征用并出让,系依法取得。由于郭宪生的违法行为,导致本该属于鸿业公司的上述土地的使用权错误的登记在运喜公司名下,后被郭宪生非法的转移到福源公司名下。为了取得该宗土地,鸿业公司通过诉讼,法院判决福源公司将上述土地使用权归还鸿业公司。因此,鸿业公司取得上述土地使用权完全合法。(二)鸿业公司取得亩土地付出了相应的对价,完全符合公平原则。原审判决认定“鸿业公司、运喜公司已经是讼争土地的使用权人,但在本应由鸿业公司、运喜公司承担的征地款中有众多的买受人给付(包括买受人代福源公司支付给第三人及由福源公司直接支付)的转让款(订金),鸿业公司、运喜公司是实际受益者;”19/30原审判决上述认定与事实不符,鸿业公司不是实际受益者。从邓秀华、邓秀平提交的证据大沥横港村民委员会列的福源地产发展有限公司已支旋湾村征地款可知,元的征地款中有元由鸿业公司交纳,另外439万元虽由福源公司交纳,但鸿业公司将亩土地转让给运喜公司时,郭宪生代鸿业公司收取运喜公司土地转让款1539万元,扣除向国土局交纳的土地出让金1116万元,剩余的423万元则由郭宪生以福源公司名义交纳了征地款,福源公司向大沥横港村民委员会交纳征地款的时间集中在1993年1月16日至1996年9月5日(1997年全年无),1998年1月19日以后只交纳了78万元;而作为买受人的邓秀华、邓秀平等向福源公司缴纳的5703700元的转让款(订金)的绝大部分集中在1998年1月19日以后至2002年4月15日(只有15万元发生在1998年1月19日以前)。因此,从时间上看,福源公司先交征地款,后收土地转让款。显然,福源公司交纳的征地款只可能是运喜公司已付给鸿业公司并由郭宪生代收的土地转让款,而不是尚未发生的邓秀华、邓秀平交纳给福源公司的土地转让款。原审判决认定“征地款中有众多买受人给付的转让款(订金)”与事实不符,属认定事实错误,鸿业公司不是讼争土地的实际受益者。综上所述,原审判决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均存在严重错误,恳请二审法院查明事实,并依法改判1、撤销原审判决第三项20/30关于鸿业公司承担连带清偿责任的判决,改判驳回邓秀华、邓秀平对鸿业公司提出的全部诉讼请求。2、本案诉讼费用由邓秀华、邓秀平承担。运喜公司亦不服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人民法院的上述判决,向本院提起上诉称一、一审判决理由不当。判决书第13页称“围绕讼争土地所签订的合作开发合同、股权转让合同书、委托书、合作开发合同书均是无效合同,对造成上述合同无效鸿业公司、运喜公司均存在过错,福源公司正是基于无效合同(委托书)以及通过郭宪生用非法手段而取得土地使用权的,故造成原告的转让合同无效,两公司也有过错;同时,两被告已经是讼争土地的使用权人,但在本应由两被告承担的征地款中有众多买受人给付的转让款(订金),两公司是实际受益者,因此,鸿业公司与运喜公司应当对合同无效造成原告的损失承担连带责任。”此是错误的。1、运喜公司没有过错。合作开发合同书的合同当事人是鸿业公司与运喜公司,而非郭宪生和福源公司,且此合同是一份没有履行的合同,跟郭宪生及福源公司非法取得土地使用权毫无关联。且合作开发合同、股权转让合同书、委托书的当事人是原建力砖厂和鸿业公司,与运喜公司无关。本案讼争转让合同无效是郭宪生和福源公司非法所致,是郭宪生非法将讼争土地变更到其控制的南海市运喜发展有限公司21/30(福源公司)名下,然后非法转让给邓秀华、邓秀平,从而造成本案讼争合同无效。显然,本案讼争转让合同无效与运喜公司无关。运喜公司没有过错。2、合同无效归责。依合同相对性原理,合同无效效力及于合同双方,双方已承担过错责任。对此,相应生效判决书已作处理。难道一审法院可在本案再予追究且郭宪生、福源公司恶意侵占运喜公司土地,转卖运喜公司土地谋取非法利益,运喜公司本身就是受害人,难道运喜公司还应为郭宪生、福源公司的非法行为承担连带责任3、关于征地款与土地转让款(订金)。运喜公司受让亩土地使用权的转让方是鸿业公司而非郭宪生和福源公司,运喜公司与鸿业公司签订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协议后已付土地转让款1539万元给鸿业公司,已履行支付土地转让款的义务。本案讼争合同转让款(订金)全部由郭宪生、福源公司收取及花费,并非是代鸿业公司支付征地款。至于征地款,讼争土地村委会已另案起诉鸿业公司并已审结。一审法院故意混淆其中的复杂法律关系,将其简单化,而归责于运喜公司。此与相应生效判决书相矛盾,亦与事实不符。二、运喜公司不应承担连带责任。1、鸿业公司和运喜公司均没有履行合作开发合同书。已生效的佛山市中级人民法院(2002)佛中法房初字第2号民事判决书认定“一直以来讼争土地是以南海市大沥运喜房地产服务有限公司的名义兴建,既非鸿22/30业公司的名义,亦非运喜公司的名义,据此应当认定鸿业公司与运喜公司均未实际履行双方所签订的合作开发合同书”。此认定正确,一审法院没有依此认定确认相应事实不妥。2、运喜公司只委托郭宪生办理成立公司手续,没有委托其开发经营。对此,佛山市中级人民法院(2002)佛中法房初字第2号民事判决书认定“运喜公司未曾委托过福源公司或郭宪生开发讼争土地”,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2003)粤高法民一终字第248号民事判决书也对此予以确认。可见,授权委托书的内容是明确的。3、福源公司与运喜公司无关。福源公司不是运喜公司设立的单项公司。(1)依现在工商登记资料,该公司股东名称是靳广松(30万)、邓朝辉(20万)、郭宪生(250万)。(2)福源公司根本不是外资企业,而且其设立和名称、法定代表人、经营范围、注册资金等变更,运喜公司均不知情。(3)福源公司的两原始股东靳广松和邓朝辉否认福源公司是运喜公司开办的。(2002)佛中法房初字第2号民事判决书确认“称福源公司是郭宪生代运喜公司在南海市设立的公司缺乏证据,而且福源公司的两原始股东对此亦予以否认”。因此,福源公司与运喜公司无任何关系。邓秀华、邓秀平起诉称运喜公司委托郭宪生设立福源公司毫无依据。4、福源公司非法谋取土地。郭宪生作为鸿业公司代理人,非法将有关土地的使用者变更为其控制的南海市运喜发展有限公23/30司(后更名为福源公司)。郭宪生与福源公司的这一行为严重损害了运喜公司的利益。在此过程中,运喜公司是受害者,而非一审法院所认定的实际受益者。一审法院判决运喜公司承担连带清偿责任没有法律依据,也不合情理。5、运喜公司与本案无关。(1)运喜公司与邓秀华、邓秀平没有合同关系。向邓秀华、邓秀平销售讼争土地的是南海市运喜发展有限公司(后变更为福源公司),而非运喜公司。(2)运喜公司不应对他人转让土地的行为承担责任。2002年1月29日相关土地的土地使用权证才办至运喜公司名下。运喜公司对在此之前讼争土地被分割转让的情况不知情。一审法院判决运喜公司承担连带责任没有事实和法律依据。三、运喜公司是受害者而非受益者。佛山市中级人民法院(1999)佛中法房初字第39号、(2003)佛中法民一初字第37号、(2002)佛中法房初字第2号民事判决书、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2003)粤高法民一终字第248号民事判决书等一系列的生效判决已确认运喜公司是受害者。运喜公司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损失惨重。一审法院认为运喜公司是受益人,与事实严重不符。四、运喜公司没有缺席审判。一审法院2004年1月7日第一次开庭时,运喜公司代理人吴毅律师、杨小明律师均到庭参加诉讼并提交了相应授权书、答辩状等材料。因邓秀华、邓秀平原委托的代理人叶耀良律师曾在一审法院工作,一审法院以此为由暂缓24/30开庭。其实,当时邓秀华、邓秀平都在场,一审法院仅因原告律师代理问题,不征询双方意见,轻率不开庭显然不当。2004年3月26日第二次开庭时,因运喜公司代理人吴毅律师另有庭开,不能兼顾,故由运喜公司代理人杨小明到庭应诉。但因当时其执业证未能办妥(其执业证于2004年5月27日正式领取),只能以律助身份出庭。但一审法院法官认为杨小明不能代理出庭,杨小明只能坐在旁听席上旁听。运喜公司代理人吴毅律师于2004年3月29日还向一审法院递交代理词。这同样是参与诉讼活动的一种表现形式。一审法院认为运喜公司缺席,不仅剥夺了运喜公司的诉权,也轻易否认了运喜公司代理律师的工作。一审法院据此认定运喜公司弃权答辩、缺席审判不当。对此,恳请二审法院一并予以纠正。综上所述,运喜公司与本案无关。运喜公司对本案讼争转让合同无效没有过错。依合同相对性原理,有关法律责任应由合同相应方承担。一审法院判决运喜公司承担连带清偿责任错误,恳请二审法院依法改判1、撤销一审判决第三项,改判驳回邓秀华、邓秀平对运喜公司的诉讼请求;2、本案诉讼费由邓秀华、邓秀平承担。邓秀华、邓秀平答辩称鸿业公司、运喜公司的上诉是没有事实依据的。一审判决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请求二审法院驳回上诉,维持原判。25/30福源公司述称鸿业公司的上诉没有事实依据,对运喜公司的上诉没有异议。福源公司所收邓秀华、邓秀平所有款项均代鸿业公司支付了征地款及三通一平款,并未向运喜公司支付任何费用。福源公司所收取54户购地者的全部款项中,作为征地款支付给横岗村委会439万元,对198亩土地基建投入元,投入平整山头以达到转让合同约定标高的土方工程款530万元,三项合共达万元。郭宪生述称与福源公司的意见一致。本院认为本案各方当事人对于原审判决福源公司与邓秀华、邓秀平所签订的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无效、福源公司及郭宪生应当承担返还已收款项给邓秀华、邓秀平的处理结果均无异议,且原审判决处理得当,本院对此判项予以维持。本案上诉争议焦点为鸿业公司、运喜公司是否应当在本案承担连带责任的问题。合同具有相对性是合同的重要法律特征,合同相对性是指合同只对特定的合同当事人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对于合同当事人以外的第三人不具有法律约束力,但法律有明确规定要承担责任的除外。运喜公司、鸿业公司均不是本案福源公司与邓秀华、邓秀平所签订的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的当事人,从合同相对性原则来看,鸿业公司、运喜公司均不应当承担责任。但是,如果作为上述转让合同一方当事人如果与他人存在合作合同或者委托合同关系时,存在合作合同或者委托合26/30同关系的第三人也应当一并承担连带责任。因此,本案的关键在于认定鸿业公司、运喜公司与福源公司之间对于讼争之土地使用权是否存在合作合同或者委托转让土地使用权之合同关系。首先,关于鸿业公司应否承担连带责任的问题。根据本案查明的事实可知,1992年9月8日,原建力砖厂(其歇业后权利义务由郭宪生一人承受)、鸿业公司共同作为一方当事人与南海市大沥镇国土管理所签订一份土地有偿使用合同书,约定原建力砖厂与鸿业公司共同向南海市大沥镇国土管理受让讼争之约200亩土地使用权,1992年10月29日,原建力砖厂与鸿业公司签订一份合作开发合同约定双方合作购买前述土地使用权约200亩以作共同开发经营,鸿业公司出资80,占73的股权,原建力砖厂出资20,占27的股权,1994年2月7日,鸿业公司与原建力砖厂签订股权转让合同书,约定鸿业公司将其所持的横岗土地198亩的73股权转让给原建力砖厂开发建设使用,原建力砖厂应支付鸿业公司已支出的定金300万元,同时另付100万元作股权转让金。该合同书签订后,原建力砖厂支付了155万元给鸿业公司。也就是说,鸿业公司与原建力砖厂就讼争之土地使用权存在共同合作的关系,原建力砖厂的权利义务承受人郭宪生将讼争之198亩土地的土地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