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蓝的色彩风格特征研究.doc_第1页
景泰蓝的色彩风格特征研究.doc_第2页
景泰蓝的色彩风格特征研究.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景泰蓝的色彩风格特征研究关于“景泰蓝”的名称,多解释为盛行于明代的景泰年间的珐琅制品。加上制作出的成品的釉色又多以蓝色调为主,因此故名“景泰蓝”。说到它的起源更是众说纷纭,但多数中外学者、美术史家都主张景泰蓝工艺是在元代从阿拉伯地区传入我国。元代,掐丝珐琅被称为“大食窑”或“鬼国嵌”。有金胎或铜胎等,以铜胎为多,用薄而窄的铜丝掐成多种图案,粘在铜胎上,填上各色珐琅料,经过烘烧、磨光等工序成器。故宫博物院最早的藏品始创于明宣德年间,至景泰年间才广泛流行。景泰蓝的制作工序分:制胎、掐丝、点蓝、烧蓝、磨光、镀金等,其中最为复杂细致的工艺就是掐丝和点蓝的技术。品种有瓶、碗、盘、烟具、台灯、糖罐、奖杯等。一、景泰蓝工艺的制作过程制胎,景泰蓝的造型美观首先取决于制胎,制胎是使用延展性好的紫铜片按预先设计好的图纸下料,经锤打、裁剪出不同的面料或切割成不同的圆形等,并用铁锤敲打成所需要的各式各样的铜胎。明、清时还有铸胎、剔胎、钻胎等工艺。掐丝,景泰蓝制作好胎形后,掐丝是主要制作的工序。制作的方法是用镊子将事先做好的柔软、薄而细的并具有韧性的紫铜丝,按照设计好的图案,用手掐(掰、弯)折叠翻卷成花纹的工艺过程是十分复杂的,制成各种纹样,蘸上白芨或浆糊粘在铜胎上,后经烧焊、点蓝和镀金等工序完成。掐丝工艺,技艺巧妙,全凭操作者的一双巧手和纯熟的技艺,掐饰出妙趣横生、神韵生动的画面,但这绝非易事。点蓝,经过掐丝工序后的胎体,再经烧焊、酸洗、平活、正丝等工序后,方可进入点蓝工序。点蓝是艺师把事先备好的珐琅釉料,依照图案所标示的颜色,用由铜丝制成的小铲形工具(行话称蓝枪),一铲一铲地填充入焊好的铜丝纹饰空隙中。烧蓝,是将整个胎体填满色釉后,再拿到炉温大约800摄氏度的高炉中烘烧,色釉由砂粒状固体熔化为液体,待冷却后成为固着在胎体上的绚丽的色釉,此时色釉低于铜丝高度,所以得再填一次色釉,再经烧结,一般要连续四五次,直至将纹样内填到与掐丝纹相平。磨光,用粗砂石将釉面磨平,如釉面有凹下的坑洼之处再补点一次釉(行话叫“亮白”),经烧熔后用细石磨去火亮,然后用黄石磨,如有不平之处,仍要用釉料补上烧好,最后用炭磨,整体打磨细腻。最后,所有的铜部及细丝采用传统的鎏金工艺镀金。景泰蓝工艺的艺术特点可用形、纹、色、光四字来概括。一件精美的景泰蓝器物,首先要有良好的造型,这取决于制胎;还要有优美的装饰纹样,这取决于掐丝;华丽的色彩取决于釉料的配制,辉煌的光泽完成于打磨和镀金。因此,可以说景泰蓝是具备了我国传统工艺中造型、色彩、装饰为一体的一种特殊工艺品。二、景泰蓝在不同时期的色彩风格特征明代景泰蓝以“宣德”、“景泰”时期为代表,风格浑厚有力,自然豪放,简朴典雅。作品大部分为宫廷所有,也有作寺庙的祭器。所见到的景泰蓝,以宣德年间的制品为最早。这个时期的景泰蓝风格特征已形成。釉料多呈蓝色,如天蓝、宝蓝等色,另外还有浅绿、深绿、红色或白色等。一般大件的器物,铜活浑厚,镀金灿烂。故宫内藏品多有款识,如在器型的底足内,书有“大明宣德年制”“宣德年制”的楷书体或篆字款识,与当时的漆器填金刻款、青花瓷器款以及“宣德炉”款相近似。掐丝珐琅缠枝莲象耳炉,就是这一时期的优秀作品。景泰年间,掐丝珐琅的工艺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这期间还创造出许多新的色釉,仅蓝釉就有铬蓝、天蓝、宝蓝、透明状的普蓝、粉青、金色等,还有桃红、墨绿、粉绿、淡绿,以及黄、白、紫等多种颜色。釉质优美沉着,尤其是蓝釉,更有一种宝石般的美感,当时的器物多以这种蓝釉为底,创造了景泰年间以蓝为主的风格。品种上,偏重向实用方面转化,除了瓶、炉、盒、盘、薰等品种外,还有花盆、炭盆和蜡台等器。说明当时的制胎水平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并且又有了楼台、山水、人物、花鸟等描绘现实物象的题材,二龙戏珠、夔、凤等寓意性的题材。在装饰的手法上,非常重视金工的处理,器物的顶、盖、耳、足、边线等部位,多用錾活技法装点。这时期的制品,掐丝均匀规整,打磨光滑细腻,在工艺的质量方面比起宣德有了很大的提高。嘉靖、万历年间,出现了动物造型的新品种。乾隆时期,景泰蓝制品的胎型采用的材料分上中下三等,上等为金胎金丝,中等为银胎银丝,下等为铜胎铜丝。铜胎胎型的重量与明代相似,器表釉料的砂眼明显减少,掐丝、磨光、镀金都很精美。在底色调配上,除天蓝、宝蓝外,还有绿色调。粉红与黑,是釉料中两个新的品种。在装饰手法上,流行题诗、题名,并增添加上了制作印章的图形,这是借鉴于传统的书法绘画的手法。三、景泰蓝色彩特征的形成原因明代的景泰蓝,多是模仿青铜器和瓷器,釉料颜色少,风格比较粗犷、质朴;到了清代,制作技艺进一步提高,颜色、花纹、造型都更加丰富。景泰蓝多姿的色彩是用颜料一小块一小块堆填出来的,行话里叫做“点蓝”。景泰蓝的颜料本身的颜色并不多,工匠们用几种颜料混合后加水调制成需要的颜色。要将色彩配得均匀并不容易,加上烧制中,颜色还会因为火候的不同而发生变化,配色因此成了点蓝中的大学问。在铜丝弯成的格子里填色是考验技巧的手艺。颜料是加水调制而成的,进炉一烧,颜料的体积就会缩小,因此颜料要反复填平和烧制,直到颜料基本与铜丝相平甚至略略突起。一次次的填色,一次次的烧制,景泰蓝艺术品才能呈现出如此富丽堂皇的姿色。花瓣的深浅不一需要两种甚至更多的颜色来表现。色彩之间的过渡是考验技术的难关。很多作品的小局部需要数种色彩的过渡,艺人们先由深到浅,点上不同的颜色,然后逐步增加水的比例,一点一点将颜色“晕”开,自然和谐的渐变色彩全凭工匠们高超的技术功力和艺术素养。决定景泰蓝颜色的还有“烧蓝”。烧制时,火候掌握非常重要,丝毫的偏差都会导致色彩改变、釉质脱落或者铜胎受损。烧制时间的长短因物不同,艺人们的经验就是掌握分寸的标尺。打磨是给景泰蓝上光的工序。砂石用来抹平釉料,让器物的表面露出铜丝的纹路。然后用黄石、木炭细磨,直到发出均匀柔和的亮光。最后再用布轮抛光。不论掐丝、点蓝、烧蓝、打磨景泰蓝制作的每道工序都异常精细,通常一个工匠只能掌握其中的一种工艺,能够精通景泰蓝制作全过程的大师凤毛麟角。正是这样复杂的技术,成就了景泰蓝珍奇华丽、精美绝伦的艺术品相。四、景泰蓝工艺的发展现状一件明朝的景泰蓝物件和现今生产的景泰蓝产品相比,用我们现在的质量标准来看,她的差别较为明显,当今的景泰蓝在丝工、蓝工、磨工、外表、润色、铜活、沙眼、工的粗细程度都比前者有明显的改善。因为现在的生产条件远比五百年前的古代要好上许多倍。明亮宽敞的车间里清洁的卫生环境使室内的灰尘大大减少,点蓝工序不被灰尘所困扰。使沙眼减少到最低的程度,从而使产品质量大大提高。现今的景泰蓝仍是手工制作,经过制胎、掐丝、烧焊、点蓝、烧蓝、磨光以及镀金等复杂工艺过程。新中国成立后,景泰蓝的发展历经了时代的变迁,有了很大的发展,目前品种包括景泰蓝和花丝景泰蓝两大类。其中景泰蓝产品又分为金地景泰蓝和蓝地景泰蓝两大部分。花丝景泰蓝又分为金地花丝、银地花丝和蓝地花丝景泰蓝三大部分,同时花丝景泰蓝里还包括金地泡丝、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