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筑施工的事故分析与对策探讨建筑施工的事故分析与对策探讨 摘要 摘要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生产部门 它与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 人民生 活的改善有着密切的关系 中国正处于从低收入国家向中等收入国家发展的过渡阶 段 建筑业的增长速度很快 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也很大 目前 我国建筑安全 生产管理水平不高 建筑企业中依然普遍存在着安全管理水平低 安全事故发生比 较频繁的问题 不仅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而且影响到高素质人才投身建筑业的积极 性 本文通过对建筑企业安全生产现状 建筑事故的五大伤害类型及建筑施工伤亡 事故的综合分析 总结出要想搞好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 首先 综合分析 掌握事故的类型及特点 其次 针对当前建设工程施工项目安全生产现状及存在的 问题 从加强和落实建设工程施工项目参与各方的责任 提高政府监管力度等方面 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再次 建立完善的建筑安全管理体系 重点建立对高处坠 落 物体打击 触电 机具伤害 坍塌这六大类事故的预防措施体系 达到控制建 筑施工安全事故的成果 关键词 关键词 建筑施工 事故分析 预防措施 Construction Accident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s Abstract Construction industry is an important material production sectors of national economy It is with the entire na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mproving people s lives are closely related China is being in from the low income country to the medium income national development transitional stage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growth fast it to the growth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is also a great At present management level of production safety is not high in China construction industry and safety accidents occurring frequently which not only causes enormous losses but also influences the enthusiasm of high quality talent to join in construction industry Based on the safety status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construction accident injury type and the five comprehensive analyses of construction fatalities Summed up in order to improve construction safety in production enterprises Firstly the cause and characteristic should be systematically analyzed Secondly in the view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safety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some 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involving strengthening and implementing the responsibilities of all participant parts improving government supervision and so on Thirdly the construction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should be established and improved focusing on establishing precautionary measures system of high fall object strikes electric shock equipment damage and the collapse to concentrate on crucial construction accidents Key words Construction Accident Analysis Preventive measures 目目 录录 1 绪论 1 1 1 选题背景 1 1 2 选题意义 2 1 3 国内外现状 2 1 4 本文主要内容 5 2 事故概念及事故致因理论 7 2 1 事故概念及分类 7 2 2 国内外事故致因理论发展 7 2 2 1 单因素理论 7 2 2 2 双因素理论 7 2 2 3 三因素论 7 2 2 4 生物节律论 8 2 2 5 Heinrich 的 1 29 300 法则 8 2 3 我国事故致因理论发展 8 2 4 事故致因理论 8 2 4 1 海因里希因果连锁论 8 2 4 2 轨迹交叉论 9 2 4 3 能量意外释放论 10 3 我国建筑安全生产现状 11 3 1 建筑安全生产管理现状 11 3 2 建筑安全生产施工现状 11 4 我国建筑施工事故原因分析 14 4 1 事故诱因模式 14 4 2 事故类型模式 15 4 3 建筑施工 五大伤害 事故致因分析 16 4 3 1 高处坠落事故 16 4 3 2 坍塌事故 17 4 3 3 机械伤害事故 19 4 3 4 物体打击事故 20 4 3 5 触电事故 21 4 4 事故案例分析 22 4 4 1 坍塌事故 22 4 4 2 机械伤害事故 23 5 事故预防控制的对策措施 25 5 1 事故预防控制的方法和原则 25 5 1 1 事故控制的方法 25 5 1 2 事故控制的原则 25 5 2 建筑施工事故控制宏观对策措施 26 5 2 1 加强安全法制建设 26 5 2 2 加强建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27 5 2 3 积极开展安全教育 28 5 2 4 全面发展安全科学技术 29 5 2 5 建立和完善意外伤害保险制度 30 6 结 论 32 参考文献 33 致 谢 35 1 1 绪论绪论 1 1 选题背景选题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 建筑业持续快速发展 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逐渐加强 尤其是 1998 年以来 建筑业增加值占 GDP 的比重一直稳定在 6 6 6 8 之间 在 国民经济各部门中居第四位 仅次于工业 农业 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 已成为 我国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 建筑业作为我国新兴的支柱产业 同时也是一事故多发 的行业 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说更应该强调安全生产 我国现有建筑工人约 3893 万人 约占世界建筑从业人数的 25 是世界上最大 的行业劳动群体 但是他们的劳动环境和安全状况却存在很大的问题 由于行业特 点 工人素质 管理难度等原因 以及文化观念 社会发展水平等社会现实 建筑 工程安全生产形势严峻 建筑业已经成为我国所有工业部门中仅次于采矿业的最危 险的行业 目前我国正在进行历史上也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基本建设 同时 我国 建筑业每年由于安全事故死亡的从业人员超过千人 直接经济损失逾百亿元 近年 来 随着各级政府对建筑安全生产工作非常重视 全国的建筑工程安全状况有所好 转 死亡人数呈基本下降趋势 但安全生产的整体态势还是比较严峻 建设工程相关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关标准 也需要完善 据统计 我国自建国以来颁布并实施的有关安全生产 劳动保障方面 的主要法律法规约 280 余项 这无疑对规范我国建筑市场 加强我国建筑工程安全 生产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必须承认的是 随着社会的发展 已暴露出不少缺陷和问 题 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的差距是 建筑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差 法律法规体 系不健全 部分法律法规还存在者重复和交叉等问题 建筑业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基本上还停留在突击的安全生产大检查上 缺少日 常的监督管理制度和措施 监管体系不够完善 资金不落实 监管力度不够 手段 落后 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建筑行业整体素质低下 建筑业是吸纳农村劳动力的产业 农民工进入建筑业 不仅是完成大规模任务和促进建筑业发展的需要 也是增加农民收入 促进城乡统 筹发展 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重要途径 行业整体素质低下体现 一是在 3000 多万从业人员中 农民工比例占到 80 有的施工现场甚至 90 都是农民工 其安 全防护意识和操作技能低下 而职业技能的培训却远远不够 二是全行业技术 管 理人员偏少 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都仅占 5 三是专职安全管理人员更少 素质低 远达不到工程安全管理的需要 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 投资主体日益多元化 私人和外商投资越 来越多 房地产和市政建设投资进一步加大 由于大部分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落 后 在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着相当大的缺陷 与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 施工企业安全 生产投入不足 基础薄落 企业违背客观规律 一味强调施工进度 轻视安全生产 蛮干 乱干 抢工期 在侥幸中求安全的现象相当普遍 各方从业人员过分注意自 身的经济利益 忽视自身安全 致使在对企业的安全监督管理方面出现有章不循 纪律松弛 违章指挥 违章作业 管理不严 监督不力和违反劳动纪律事件处罚不 严 致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更加严峻 1 2 选题意义选题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基础建设投资规模的增大 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之一的建筑业也在快速发展 而在工程施工过程中 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施工安 全事故 而建筑施工以 五大伤害 为主 分别是高处坠落 坍塌 机械伤害 物体 打击 触电 根据数理统计的方法 对 2000 2009 年十年来发生的事故类别进行统 计分析 它们所占比例分别为 43 20 14 12 6 这就造成了我国建 筑业施工伤亡人数居高不下 使建筑业成为伤亡事故较多的行业之一 造成建筑安全事故居高不下的原因十分复杂 本文通过研究建筑施工过程中的 事故情况 了解和掌握建筑施工过程中发生事故的安全隐患 并且对建筑施工过程 中已经出现的事故原因进行分析 将影响事故的各种相关性考虑进来 确定出建筑 施工过程中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 发现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不利的影响因素 从而采 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来控制和预防事故的再次发生 1 3 国内外现状国内外现状 不同国家建筑施工事故伤亡情况的历史变化 美国 日本 英国和中国的建筑 施工伤亡人数在同一时期有不同特点 在各自变化过程中又有其自身趋势 美国的建筑施工事故伤亡情况根据美国 1992 2002 年的统计资料 美国每年 有 1122 1 人死于施工安全事故 图 1 1 是美国建筑行业从 1992 年到 2002 年的事 故死亡人数 0 2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1400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图图 1 1 1992 年年 2002 年美国建筑行业事故死亡人数年美国建筑行业事故死亡人数 1992 年 2002 年美国建筑行业事故死亡人数从 1992 年到 2002 年美国工伤事故 死亡人数总体上是下降的 但幅度不大 呈稳步下降的趋势 在这 11 年间美国事故 死亡总人数减少 693 人 其中从 1992 年到 1994 年呈上升趋势 并于 1994 年达到顶 点 死亡 6632 人 之后死亡人数逐步下降 但降幅较小 在 2002 年达到最低 为 5524 人 根据图 建筑行业的情况则正好相反 事故死亡总人数一直高居各行业的 榜首 呈小幅上扬趋势 从 1992 年到 2001 年一直是上升的态势 并于 2001 年达到 最高 死亡 1264 人 日本的建筑施工事故伤亡情况从 1950 年到 2002 年 日本各行业工伤事故的伤 亡情况经历了上升 平稳 下降的变化过程 其中 1950 1961 年为上升阶段 在 1961 年事故伤亡人数达到顶峰 约有 48 万人 其中死亡 6712 人 1962 1973 年呈 平稳态势 死亡人数基本稳定在 6000 人左右 从 1973 年开始 事故死亡人数总体 上是呈逐年下降趋势 其中建筑施工事故也是如此 如 1 2 图所示 0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3000 1973 1975 1977 1979 1981 1983 1985 1987 1989 1991 1993 1995 1997 1999 2001 图图 1 2 1973 年年 2002 年日本建筑行业事故死亡人数年日本建筑行业事故死亡人数 日本所有行业和建筑业的死亡人数对比自 1973 年开始 日本所有行业的死亡人 数基本上是呈逐年递减的趋势 在 1973 年到 1985 年 呈比较快速的下降状态 之 后在 1986 年到 1996 年 死亡人数保持在 2400 人左右 从 1997 年开始死亡人数继 续下降 直至 2002 年的 1548 人 显然自 1973 年到 2002 年 死亡人数从 5269 人下 降为 1548 人 下降了 70 62 从单个行业上看 死亡人数最多的为建筑行业 几 乎每年的死亡人数都占总死亡人数的 35 到 55 如图所示 建筑业从 1973 年到 1982 年呈下降的趋势 之后在 1983 年到 1996 年 保持在一个比较稳定的水平 大 约在 1000 人左右 之后持续下降 2002 年建筑业死亡 568 人 占全部死亡人数的 36 69 英国的建筑施工事故伤亡情况建筑业是英国最大的行业 也是最危险的行 业 根据 2004 2005 年的统计资料 英国建筑业从业人员超过 190 万人 有 20 万个 建筑公司 其中 85 的公司雇员少于 5 人 虽然英国建筑业的安全状况在欧洲位居 前列 但是英国所有行业的死亡事故中大约有 1 3 发生在建筑业 图 1 3 是 1991 1992 2003 2004 年度建筑行业事故死亡人数 图图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991 19921994 19951997 19982000 20012003 2004 1 3 1991 1992 2003 2004 年度英国建筑行业事故死亡人数年度英国建筑行业事故死亡人数 1991 1992 2003 2004 年度英国建筑行业事故死亡人数显然看出 英国的建筑行 业的死亡人数是很低的 自 1991 年到 2004 年 年度死亡人数一直保持在 90 人以下 其中 1998 1999 年度死亡人数为最少 只有 47 人 英国的 10 万人死亡率仅为 6 0 还不到美国的 1 2 我国的建筑施工事故伤亡情况由于建筑生产具有一次性 复杂性 露天高处作 业多 劳动力密集等特点 因此一直是高危行业 建筑领域的安全事故频繁发生 伤亡人数居高不下 而且发生次数和死亡人数逐年上升 给国家 人民群众的生命 财产带来巨大损失 据不完全统计 从 1990 年到 1999 年我国建筑企业施工事故每 年平均发生 1530 件 平均死亡 1560 人 另外 根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的统 计 2000 年发生 1013 起 死亡 1180 人 2001 年发生 923 起 死亡 1097 人 2002 年发生 846 起 死亡 987 人 2003 年建筑业 含基础设施 设备安装和装饰装修 发生伤亡事故 2634 起 死亡 2788 人 其中建筑施工事故 1004 起 死亡 1045 人 2004 年发生事故 2582 起 伤亡 2789 人 其中建筑施工事故 1208 起 死亡 1292 人 2005 年发生事故 2224 起 伤亡 2538 人 其中建筑施工事故 1015 起 死亡 1193 人 2006 年发生事故 2224 起 死亡 2538 人 其中建筑施工事故 888 起 死亡 1048 人 2007 年建筑施工事故 859 起 死亡 1012 人 近几年来 建筑业的事故发生率和伤 亡人数仅次于道路交通和煤矿业 已成为事故高发的第三源头 据资料显示 我国 每天几乎有 7 人丧生 每年我国在建筑业上死亡的人数相当于美国的 2 倍 日本的 三倍多 图 1 4 是 1981 年到 2007 年每年建筑施工事故死亡人数 0 2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1400 1600 1800 2000 198119841987199019931996199920022005 图图 1 4 1981 2007 年我国建筑行业事故伤亡人数年我国建筑行业事故伤亡人数 1981 2004 年我国建筑施工事故的死亡人数由上图可知 我国建筑业施工事故的 死亡人数呈大起大落的状态 从 1981 2007 年间出现了三次死亡高峰 峰尖分别在 1988 年 1993 年和 2004 年 而在 1990 年和 2002 年死亡人数处于谷底 从总体上 看 我国建筑施工事故的人员死亡情况并不呈现一种稳定上升和下降的趋势 而是 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和政府监控的力度的变化而随之变化 20 世纪 90 年代 美国建筑施工事故死亡总人数一直高居各行业的榜首 呈小 幅上扬趋势 并于 2001 年达到最高 日本建筑施工事故死亡人数先保持在一个比较 稳定的水平 之后持续下降 英国的建筑行业的死亡人数是很低的 自 1991 年到 2004 年 年度死亡人数一直保持在 90 人以下 中国建筑业施工事故的死亡人数呈 大起大落的状态 总体上看 我国建筑施工事故的人员死亡情况并不呈现一种稳定上升和下降的 趋势 而是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和政府监控的力度的变化而随之变化 应该吸 取教训 向建筑施工事故死亡人数较低和逐年下降的英国和日本学习科学的技术和 管理手段 以降低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损失 1 4 本文主要内容本文主要内容 本文主要内容包括 1 对建筑施工事故原因进行了探索和分析 从事故诱因和事故类型两个方 面进行分析 事故诱因包括人 物 环境 管理四个方面 事故类型包括高处坠落 触电 坍塌 物体打击 机械伤害 常简称为 五大伤害 并对五大伤害进行致因 分析 研究事故发生的主观和客观原因 2 本文通过对我国安全生产现状以及几起事故案例的分析 使我国的建筑 施工的危险因素 不足之处有更深层次的了解 这样能让制定的预防措施更加清晰 完善 3 根据事故致因理论及事故原因分析 本文提出包括法律法规 安全生产 监督 安全科技建设 安全教育 意外伤害保险 安全防护用品的监督管理等一系 列针对性的建议对策措施 为制定合理的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目标值提供依据 2 2 事故概念及事故致因理论事故概念及事故致因理论 2 1 事故概念及分类事故概念及分类 根据国家标准 GB T15236 1994 职业安全卫生术语 中的定义 事故是指职业 活动中发生的意外的突发性事件的总称 通常会导致正常的活动的中断 造成人员 伤亡或财产损失 建筑施工事故是指在施工过程中 由于各种危险因素的存在而造 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根据 GB6441 86 企业伤亡事故分类 将伤亡事故分为如下 20 类 包括物体打 击 车辆伤害 机械伤害 起重伤害 触电 淹溺 灼烫 火灾 高处坠落 坍塌 冒顶片帮 透水 放炮 瓦斯爆炸 火药爆炸 锅炉爆炸 容器爆炸 其他爆炸 中毒和窒息 其他伤害 2 2 国内外事故致因理论发展国内外事故致因理论发展 2 2 1 单因素理论单因素理论 事故致因理论首先是由英国的格林伍德和伍兹提出的单因素论 他们认为造成 事故的原因是由于作业过程中有 事故倾向 的人的存在 而正是由于这些人的存在 才导致施工过程中出现事故 并且完全否认事故发生的随机性 事故与作业过程的 环境以及机器设备情况毫无关系 唯一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作业人群中存在比较容 易发生事故的人 他们认为如果减少了作业人群中 事故倾向 的人的比例 那么就 可以减少事故的发生 2 2 2 双因素理论双因素理论 双因素论是由科尔在 1957 年提出的 他认为导致事故的原因是由于社会和环境 两个因素决定的 他认为如果作业过程中工作环境条件良好 以及工作中作业人员 工作熟练具有社会责任那么就可以避免事故的发生 如果员工不能做到这样或者企 业作业过程的环境条件很差的话 那么事故就会经常发生 海因里希将这两个因素 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 他认为事故原因体现在在人和物两个方面 人的因素就是由 于人的作业过程中出现的失误 物的因素就是指作业过程中其他的可能导致最终出 现事故的各个方面 2 2 3 三因素论三因素论 而戈登通过对流行病学的研究发现 导致事故的原因与发生疾病的原因非常相 似 从而提出了三因素论 他认为形成事故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作业人员的状态 环 境的状态以及作业过程中所接触的物的状态 而海尔也同样提出导致事故的三种原 因 其中包括对导致事故的预期 本身具有的安全技术条件和对事故隐患的应急反 应能力 他认为如果在处理事故隐患时不能做出适当的应急反应 事故就必然发生 了 2 2 4 生物节律论生物节律论 这种理论认为 人与其他生物一样是有节律的 人自出生之日起 体力 耐力 和精力 感受能力 感情 和智力 个性 记忆力以及推理能力 都是按一定的时 间周期性变化的 分别按 23 天 28 天 33 天循环一次 当人的生物节律曲线在高 潮于低潮转化期间 发生事故的危险性增大 当人的三天生物节律曲线同时通过零 点时 发生事故的危险性最大 每个人的生物节律曲线同时通过零点时 发生事故 的危险性最大 每个人的神武戒律周期的开始时间都不一样 危险期也不相同 2 2 5 Heinrich 的的 1 29 300 法则法则 此法则是从 55 万余次事故的统计中得出来的比率 它说明了事故与伤害程度之 间存在的概率原则 它表明在平均 330 次事故中 有 300 次事故没有引起人员伤亡 29 次造成轻伤 有 1 次事故会出现重伤或死亡的严重后果 但究竟会在哪一次事故 中石油偶然性决定的 人们无法作出判断 这个规律告诉我们 如果要降低死亡或 重伤事故 那就要降低轻伤事故 要降低轻伤事故 那就要降低一般性的无伤事故 2 3 我国事故致因理论发展我国事故致因理论发展 我国在事故致因理论方面的研究主要是以引进国外的为主 所以也经历了类似 的发展过程 首先 为事故是由于人的行为的不当导致事故的发生 其次 认为事 故的发生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出现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发生导致事故 第三 认为事故是由于作业过程中人 物 环境三个要素在生产作业过程中没有实现最优 的匹配从而导致事故的发生 而伴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 通过深入的研究发现在作 业过程中管理要素也同样是一项重要的指标 人 物 环境因素是一种客观的存在 当这些客观的因素都符合要求时 如果管理措施无法满足生产的需要同样会导致事 故的发生 所以我们将事故致因归纳为 人 物 环境 管理四个方面 而针对这四个方 面应做出对应的对策措施 特别是针对管理这个环节更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 安全 管理的任务就是充分利用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 建设具有高品质的人 物 环境本 质安全化的生产系统 从而实现安全生产的良胜循环 纵观我国现有的安全管理方 法 就建筑业而言 标准化管理是一项适合我国国情的先进安全管理方式 2 4 事故致因理论事故致因理论 2 4 1 海因里希因果连锁论海因里希因果连锁论 海因里希的工业安全理论是单一因素理论时期的代表性理论 海因里希认为 人的不安全行为 物的不安全状态是事故的直接原因 企业事故预防工作的中心就 是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 在工业安全理论的基础上 海因里希首次提出因果连锁理论 用以阐述导致伤 亡事故各种因素以及各因素之间与伤害间的关系 该理论认为伤亡事故的发生不是 一个孤立事件 尽管伤害可能在某瞬间突然发生 却是一系列相互作用的原因事件 相继发生的结果 在事故因果连锁论中 以事故为中心 事故的结果是伤害 事故 的原因包括直接原因 间接原因和基本原因三个层次 由于事故的个层次的原因认 识不同 形成了不同的事故致因理论 因此 人们也经常用事故因果连锁论来表达 事故致因理论 海因里希把工业伤害事故的发生 发展过程描述为具有一定因果关系的连锁 包括如下几方面 1 人员伤亡的发生是事故的结果 2 事故发生的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 3 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是由于人的缺点造成的 4 人的缺点是由于不良环境诱发或者是由先天遗传因素造成的 海因里希将事故因果连锁过程受以下五个因素影响 1 遗传以及社会环境 2 人的缺点 3 人的不安全状态或物的不安全状态 4 事故 5 伤害 2 4 2 轨迹交叉论轨迹交叉论 轨迹交叉论认为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在事故致因中占有同样重要的地位 人的 因素运动轨迹与物的因素运动轨迹的交点就是事故发生的时空点 即人的不安全行 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发生于同一时空或者说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相遇 时 将发生事故 按照该理论 可以通过避免人与物的两种运动轨迹交叉 即避免 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同时同地出现来预防事故的发生 轨迹交叉论将事故的发生发展描述为 基本原因 间接原因 直接原因 事故 伤害 从事故发展运动的角度 这样的过程被形容为事故归因因素导致事故的运 动轨迹 具体包括人的因素运动轨迹和物的因素运动轨迹 人的因素运动轨迹 人的不安全行为基于生理 心理 环境 行为等几个方面 1 生理遗传 先天身心缺陷 2 社会环境 企业管理上的缺陷 3 后天的心理缺陷 4 视觉 听觉 嗅觉 味觉 触觉等感官差异 5 人的不安全行为 物的因素运动轨迹 在物的因素运动轨迹中 生产过程各阶段都可能产生不安 全状态 1 设计 制造缺陷 2 工艺流程上的缺陷 3 使用 维修保养过程中潜在的或已出现的故障 毛病 机械设备等随着使 用时间的延长 由于磨损 老化 腐蚀等原因容易发生故障 超负荷运转 维修保 养不良等都会导致物的不安全状态 4 使用上的缺陷 5 作业场所环境上的缺陷 轨迹交叉论突出强调的是砍断物的事件链 提倡采用可靠性高的 结构完整性 强的系统和设备 大力推广保险系统 防护系统及自动化系统等 这样 即使人为 失误 构成人的因素 1 5 系列 也会因为安全闭锁等可靠性高的安全系统作用 控 制住物的因素 1 5 系列的发展 可完全避免伤亡事故的发生 2 4 3 能量意外释放论能量意外释放论 能量意外释放论的出现使人们对伤亡事故发生的物理实质认识方面的一大飞跃 该理论认为事故是一种不正常的或不希望的能量释放 各种形式的能量构成伤害的 直接原因 于是 应该通过控制能量或控制能量载体来预防伤害事故 人类在利用能量实现特定目的的过程中 必须采取措施控制能量 使能量按照 人们的意图进行转换和做功 从能量在系统中流动的角度 应该控制能量按照人们 规定的能量流通渠道流动 如果由于某种原因失去了对能量的控制 超越了人们设 置的约束或者限制 就会发生违背人的意愿的意外释放或逸出 使进行中的活动中 止而发生事故 如果失去控制而意外释放的能量作用于人体 并且能量作用超过人 体的承受能力 则造成人员伤害 如果意外释放的能量作用于设备 建筑物等 并 且能量的作用超过他们的抵抗力 则造成设备 建筑物的损坏 能量的表现 生产 生活活动中经常遇到各种形式的能量 如机械能 电能 热能 化学能 电力及非 电离辐射 声能 生物能等 它们的意外释放都可能造成事故 3 我国建筑安全生产现状我国建筑安全生产现状 3 1 建筑安全生产管理现状建筑安全生产管理现状 1 高位瘫痪 的脱节管理模式 建筑市场竞争激烈 复杂的人际交往及建筑施工行业微利的形势下 迫使相当 部分建筑施工企业实际丧失了自主权和控制权 被动地依附建筑施工项目的承包人 从而违心听从和放任于项目承建人 也从某种意义上 丧失了主宰控制权和建筑施 工企业的指导管理 从而造成现在部分建筑施工现场 未能很好贯彻落实国家的 建筑法 安全生产法 有关建筑施工安全的规范 JGJ59 99 标准和省有关 建筑施工安全文件 造成政令不通和建筑施工现场失控的被动局面 从另一个角主 来看 也一直存在重工程质量 轻文明施工 重经济效益 轻安全保障 抱着侥幸 心理对待建筑施工安全的现象 2 现行的管理机制 造成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发展不平衡 当前 创优与不创优 市区与县的建筑工地的安全文明施工水平相差较大 重 质量 轻安全 最低价中标和包死价工程 且存在安全文明施工资金投入不足或无 安全文明施工经费的现象 然而 当前建筑工地的安全文明施工水平差距很大的原 因与不适应新时期 新发展的落后管理机制有关 所以造成了这种被动局面 而现 行的行政隶属关系 也造就相当市一级对区 县一级业务指导的脱节 甚至出现政 策贯彻真空 政策信息不灵 我行我素 画地为牢的地方保护主义 3 建筑施工企业对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工作重视不够 在管理工作中 未能将建筑施工的安全文明管理工作摆到应有位置 未能真正 认识到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责任重大 国家有关建筑的法律 法规 规范 标准和省 级下发的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文件 不能及时传达贯彻和落实到每一个建筑施工现场 安全文明施工监管薄弱 检查不到位 三定 未落实 处罚不到位 而且部分企业 领导 项目经理日常忙于事务 对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的形势和大政方针 对建筑 施工安全生产的法律 法规 规范 标准和省下发的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文件无暇顾 及 只停留在口头上讲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 或被动 或应付检查走过场 从而影 响了施工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工作的开展落实 3 2 建筑安全生产施工现状建筑安全生产施工现状 1 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体系和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责任制不健全 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体系形同虚设 安全生产机构名存实亡 安全生产机构 文 明施工机构 卫生保卫机构 消防防火机构的工作无从开展 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责 任制未能认真落实和对各自的职责负责 经济承包合同未能体现从施工企业 项 目部 班组 施工作业人员逐级落实安全生产指标 同时对目标管理及考核 未能认真严格地执行落实 2 施工现场普遍存在质量管理兼管安全的现象 建筑施工安全是动态管理 侧重过程 而质量管理虽也是动态管理 却更侧重 结果 所以安全管理需要专项跟踪管理 专项投入 也需要专职的施工安全员 但 施工现场往往按规定配备专职安全员 或多数是配备注重质量管理的两职相兼质安 员 实际上也就是主管施工质量 而且存在施工安全员的施工安全知识和业务务素 质较差的现象 3 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技术和措施方面存在问题 建筑施工现场对 建筑法 安全生产法 JGJ59 99 国家有关的建筑施工 安全规范和 广东省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不精通 不熟悉 未能认真执行 对照国 家 省有关建筑施工的法律 法规和标准检查 呈现以下问题 1 施工安全资料造假 不按规范标准建档的较为普遍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分项交底和安全教育较为简单 且针对性不强 不全 不准 千篇一律 或现场实 际与方案不符 或有违规 原则性错误和隐患 且专项安全技术方案不到位现象较 多 特别是高支模 方案未能认真如实审核和审批 不符合规定的现象仍然存在 班前施工安全活动记录真实性不高 交底未能按规范标准要求 由具体管理人员落 实到具体作业人员 并签名 验收未能用具体数据来说明结果 真实性堪忧 施工 安全技术方案或安全检查凭经验的多 按规范标准的少 定性多 定量少 检查的 多 处罚的少 有的安全资料零乱不全 2 脚手架搭设不够规范 未按 JGJ130 2001 和 JGJ28 2000 规定要求 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交底 验收和进行搭设 横向扫地杆搭设错误或不全 脚 手板未满铺或脚手板上杂物多 材质差和不牢密 立杆基础不平 不实 且无排水 措施 架体与建筑结构拉撑点受力不符合规范 且不牢固 而架高超 24m 的脚手架 基本都未用连墙杆进行规范地刚性连结 架体内封闭大部分防护不到位或不规范 卸料平台存在未能独立搭设或未完全独立搭设的现象 也存在钢竹混搭和违规不进 行架体卸载或卸载结构不合理的现象 特别是新门型脚手架的违规搭设 如架体整 体刚度和稳定性差 不设置水平加固杆和剪刀撑 架体转角处门架违规连接等不规 范情况较多 3 模板工程及基坑支护不够重视或疏于管理 模板支撑系统不规范 整体稳 定性差 存在支撑垂直度差 纵横向水平支撑材质差或采用竹杆绑接代替 且未按 要求设置 个别存在钢木混支现象 违规拆模现象较为普遍 特别是存在违规大面 积拆除支撑现象 基坑周边防民护措施不得力或不周全 且未按规定对基坑及基坑 周边进行全面和连续地监测 4 三宝四口五临边 防护不够重视或疏于管理 临边洞口和出入口防护棚 防护不到位或防护不严 且未进行工具化 定型化防护 部分电梯井口防护未做到 定型化和工具化 架体首层立网没有进行全封闭 违规兼作通道现象较为普遍 也 就造成到处都存在出入口的危险 安全网普遍存在材质较差 部分工地存在对现场 不载安全帽的管理疏散的现象 5 现场施工用电不规范 未完全落实三级配电二级漏电保护和 一机一闸一 漏一箱 线路架设不符合要求或架设于脚手架上 未使用标准配电箱 或电箱安装 位置不当 漏电开关参数不匹配 且存在部分箱内无隔离开关 引入引出线路不符 合要求或混乱 部分仍违规使用石板开关 普遍存在专用保护零线未引至用电设备 还存在外电防护不到位或防护不符合要求现象 6 施工机具防护不够规范 施工机具防护不到位或防护不规范 且电焊机未 按规定配置二次空载降压保护器和专用漏电保护器 7 井字架搭设不规范 架体与建筑结构未按规范要求刚性连续 且普遍存在 违规超高 甚至一次到位 搭设 部分限位保险装置不到位 部分吊篮防护不到位 部分楼卸料平台防护不严或不稳固 且有的未能独立搭设或完全独立搭设 个别井 字架首层出入口兼作道使用 部分楼防护门不到位或形同虚设 8 塔吊和外用电梯使用不够规范 如部分工地塔吊和外用电梯存在违规使用 部分特种作业人员未能持证上岗或不按规定配备 同时存在未按规定进行有关的资 料建档现象 9 施工现场文明施工的意识淡薄 水平低 且重视程度不高 部分施工现场 场容场貌较差 硬地化不到位 场地高低不平 无排水系统 材料及废弃物乱堆乱 放 未工完场清 且道路不畅通 部分工地现场封闭管理仍不到位或不够重视 部 分工地现场防火意识不强或灭火器材配置不合理 个别在建工防火意识不强或灭火 器材配置不合理 个别在建工程兼作工人住宿处 相当部分工地仍不够重视和规范 生活设施 存在不符合规定和简陋现象 部分工地施工现场标牌仍未很好地设置 且大部分安全标志悬挂位置不合理和无针对性 流于形式 4 4 我国建筑施工事故原因分析我国建筑施工事故原因分析 4 1 事故诱因模式事故诱因模式 分析事故诱因主要从导致事故的原因方面入手 而对于我国的安全管理状态来 说就是从人的因素 物的因素 环境因素 管理因素四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1 人的因素 人的因素主要表现在在施工作业中出现的失误 而这种失误有的是随机性的有 的是跟自身的状态决定的系统失误 随机性的失误主要是是由于在作业过程中注意 力不集中 或者没有按要求进行操作引起的 而这主要与作业人员的心理和生理条 件有关 并且无法用数据来衡量 而系统失误是由于作业过程中由于操作的机器设 备设计不合理或者人的不正常状态导致的 并且相同的状态可能导致事故重复发生 而作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不良习惯也会导致自身心里和生理条件的变化 比如有的作业员工疲劳或者喝酒后仍然进行操作 这样就增加了发生事故的可能性 而如果经常性的进行安全教育 对事故隐患进行经常性的排查 增加作业员工的职 业操守 消除员工作业中的心理紧张因素等措施的实施都会减少事故的发生 2 物的因素 物在建筑事故中影响因素主要表现在施工过程中由于现场的机器设备 建筑半 成品 建筑所用的材料等配置的不合理 机器设备设计的不足 机器设备的安全防 护装置的缺乏 或者没有真正起到安全防护作用 机器设备的维修保养保管的不合 理或者不正确都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 3 环境的因素 环境在这里也不仅仅指所处的气候情况 与建筑行业紧密相关的环境 就是施 工现场的所有状态 根据调研发现在整个建筑施工过程中 不安全的工作环境因素 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 员工进行作业时所处的空间狭小 2 作业过程中存在影响安全作业的不良的环境 3 作业人员无法获得足够的休息时间 连续的工作会引起失误导致事故 4 由于作业过程中管理人员对实际操作人员的安全不符合要求 5 管理部门的严厉的管理行为对作业员工产生的心理上的影响 以及建 筑施工作业人员由于与其他员工赌气或者蛮干 由于作业人员在报酬利益上的 分配不合理导致的对作业人员心理上的影响 6 建筑施工作业过程中由于管理者或者指挥着工作指令的错误导致出现的事 故 4 管理因素 在研究建筑施工过程中的事故原因时 传统的观念都是将其归结为建筑工人的 违章野蛮操作 但是管理者对于施工现场的事故隐患的认识不清也是一个重要的方 面 大量的事故案例表明 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不合理的配备往往是 由于管理上的缺陷导致的 而对于建筑施工作业中的管理缺陷包括施工现场从事管 理的人员素质整体水平偏低 对安全问题认识不够 甚至对安全防护没有必要的认 识 并且在进行施工交底时 对存在的事故隐患没有足够的认识 并且有的管理者 缺乏足够的责任心 在进行检查时 对违章行为不能严令禁止 从而从容现场的违 章 违规行为的发生 甚至有的管理者带头违章 造成管理上的混乱 所以重视管 理因素的实施 是防止和减少事故的一个重要方面 4 2 事故类型模式事故类型模式 在 20 类事故类型中 建筑领域主要的事故类型为 高处坠落 机械伤害 物体 打击 触电 坍塌五大类 简称为 五大伤害 1 高处坠落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由于搭建的脚手架或垂直运输设施存在缺陷而导致坠落 作 业人员在建筑施工作业时由于佩戴的安全带 安全绳存在缺陷从楼面 屋顶 高台 边缘坠落 在施工安装过程中由于安全带的缺陷而导致的从工程结构上坠落 其它 因脚下打滑 踩空 碰撞 身体失去失衡而没有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等引起的坠落 2 坍塌 建筑施工过程中由于基础被掏空 沉降 滑移或地基不牢而引起的墙体或建筑 物的坍塌导致的事故伤害 施工中在建的建筑物坍塌导致的事故伤害 施工现场的 堆置物坍塌导致的事故伤害 作业过程中由于脚手架或者支撑架固定的不彻底导致 的脚手架 支撑架的倾倒和坍塌导致的事故伤害 作业过程中支撑物不牢引起的物 体坍塌导致的事故伤害 3 机械伤害 机器设备在转动过程中由于没有必要的安全防护装置错误的将作业人员绞入 碾压和拖带而导致的伤害 机器设备在钻 刨作业过程中由于防护罩的原因导致人 员的伤害 作业人员由于人为失误而导致的滑入 误入机器设备和运转部分而导致 的伤害 机器设备零部件运行过程中由于自身的故障不慎飞出而导致的伤害 机器 设备在设计过程中存在缺陷从而导致的失稳和倾翻事故导致的伤害 4 物体打击 建筑作业过程中由于防护措施的缺乏导致的空中落物 滚动物体砸伤下方的作 业人员 作业人员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接触固定或运动中的其他硬质的物体 或者物 体由于其他原因反弹而导致的碰伤 撞伤 作业过程中由于身体与由机械设备非自 愿性的接触 从而导致的硬物击伤人体 作业过程中存在碎屑 破片飞溅从而伤及 到作业者而导致的伤害 5 触电 起重机械起重臂或其它导电物体搭碰高压线而引起的事故伤害 在作业现场由 于存在带电电线老化导致的断头 破口而导致的事故伤害 作业现场由于安全检查 的不彻底导致的电动设备漏电而引起的事故伤害 作业环境存在雷击危险 由于雷 击而导致的事故伤害 作业环境中电闸箱 控制箱漏电和人员误触而导致的事故伤 害 根据建筑施工生产活动所出现的事故类型特点 将建筑施工生产活动作为一个 完整的系统 利用数理统计的方法 对 2000 2009 年 10 年来发生的 11536 起施工伤 亡事故的类别进行统计分析 得到在各类伤亡事故比例分布见表 2 1 表表 2 1 2000 2009 建筑施工各类伤亡事故比例建筑施工各类伤亡事故比例 事故 类型 高处 坠落 坍塌 机械 伤害 物体 打击 触电其他 所占 比例 43 20 14 12 6 5 4 3 建筑施工建筑施工 五大伤害五大伤害 事故致因分析事故致因分析 建筑施工作业过程是一个复杂的人机系统 它由人 物 环境 管理四个因素 制约 而且这四个要素之间又存在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 事故的直接原因由人 物 环境三个方面直接影响 同时受到管理要素的制约 对事故原因的分析不光要研究 这些因素中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而且要对间接原因进行深入的研究 因此进 行事故原因分析时 不光要了解各个企业的具体情况 在原来事故资料的基础上运 用系统理论的方法对整个工程中各个安全隐患进行全面的综合分析 同时结合自身 建筑施工企业作业中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对建筑施工事故进行科学的分析 4 3 1 高处坠落事故高处坠落事故 1 高处坠落事故的特征 在建筑施工作业过程中 由于作业人员在作业现场位置不固定 并且建筑施工 过程中经常是多工种交叉立体作业 而且作业过程中经常搭建临时设施 现场作业 环境条件也比较差 因此 各种不安全隐患就比较明显 高处坠落事故也就经常发 生 而高处坠落事故通常会导致人员受到较严重程度的伤害 同时还会造成巨大的 经济损失 因此 高处坠落事故被列为建筑施工过程中 六大伤害 中第一大伤害 发生高处坠落事故的特征是 1 发生事故的频率高 2 可能发生事故的部位比较多 3 可能导致的事故伤亡人数多 而且影响也非常严重 4 文化素质比较低的人发生事故的概率比较大 2 高处坠落事故的类型及原因分析 根据坠落形式的不同 把高处坠落事故大体分为如下八种类型 作业人员进行 起重机械吊装作业时发生的坠落 在楼梯上进行施工作业时由于没有防护而发生的 坠落 进行建筑施工作业时随楼板坍塌导致的坠落 作业人员在移动过程中由于轻 质脚手板断裂而导致的坠落 作业人员在高空中乘坐吊篮架 提升架由于失稳而导 致的坠落 作业人员在脚手架 模板支撑架 塔吊上作业时由于其倒塌而导致的坠 落 作业人员在拆除脚手架 塔吊 施工升降机 物料提升机时导致的坠落 脚手 架搭设不规范 防护设施不全 脚手板材质或铺设不符合要求而坠落 造成高处坠 落的原因 除管理没有真正落实到位外 主要是安全防护投入不足 施工现场的防 护不到位 3 高处坠落风险防范措施 在对高处坠落事故的防范中 要注意高处作业施工作业环境和施工人员的管理 制定安全防范措施 1 上下梯子必须结构牢固 有不低于 1 2 米护栏 并设专人维修 确保安全可 靠 在垂直 狭窄作业面 可制作可移动式大型梯笼 高度较高的爬梯 中间应设 若干级休息平台 2 施工生产区域内的 四口 均应设盖板或围栏 做好标记 并有足够的照明 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第三章 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 (含答案)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八年级物理上册
- 郑州荥阳市公益性岗位人员招聘考试真题2024
- 2025年山东省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山东省师范类高校学生从业技能大赛一、二等奖获得者(13人)模拟试卷及一套答案详解
- 2025年智能交通系统与城市拥堵治理
- 2025年海洋能源利用:海水提铀吸附材料技术创新研究
- 2025年海洋能发电技术国际合作与市场拓展报告
- 2025湖北襄阳市枣阳市招聘事业单位人员206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全优)
- 2025年春季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云南省分行校园招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模拟题)
- 2025春季陕汽控股校园招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考点梳理)
- 2025北京大学电子学院招聘劳动合同制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一套完整答案详解
- 广东省2025年度初级注册安全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复习题及答案
- 湖南安全员c3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中学生心理健康测试题及答案
- 二年级防溺水教案
- 后厨设备安全操作培训课件
- 妊娠期高血压用药
- 第十三章泌尿男性疾病
- 我不是完美小孩
- 【超星尔雅学习通】海上丝绸之路网课章节答案
- 有趣的化学启蒙课
- 轻钢龙骨隔断墙施工合同协议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