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斯气的性质.doc_第1页
瓦斯气的性质.doc_第2页
瓦斯气的性质.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甲烷气体性质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无毒的气体,它比空气轻,微溶于水,有迅速扩散的性质,而且渗透性强,有燃烧性和爆炸性。习惯上将甲烷叫做矿井瓦斯。瓦斯爆炸极限瓦斯能够爆炸的浓度范围称为瓦斯爆炸极限。能发生爆炸的最低瓦斯浓度值为瓦斯爆炸下限,能发生爆炸的最高瓦斯浓度值为瓦斯爆炸上限。在新鲜空气中,瓦斯爆炸极限在516,瓦斯爆炸下限为5,瓦斯爆炸上限为16。瓦斯爆炸三个条件:1、瓦斯浓度达到爆炸范围516%2、存在高温热源,点火温度在650-7503、空气中氧气浓度大于12%引爆瓦斯的热源引爆瓦斯的热源多种,大体可分为4类:1. 化学热源:明火,自然发火,爆破火焰,雷管火。2. 冲击性热源:冲击、摩擦火,绝热压缩高温。3. 电气性热源:电火花、电弧,静电火花。4. 高温性热源:高温表面,热辐射。明火有多种,常见的有火柴明火,香烟明火,气焊、喷灯明火,火灾明火等。冲击、摩擦火常出现在金属器具冲击的情况下。电火花、电弧常发生在以下几种情况下:设备的隔爆性能丧失或带电作业;照明电灯泡破碎;电焊作业。静电火花常发生在高电阻物体或处于电绝缘状态的物体互相紧密接触后分离或摩擦时。煤层气防爆措施(1) 工艺防爆储气罐设有高低位报警,高高位和进口阀门及放散阀门,低低位和出口阀门联锁。煤层气入口管道上设有在线甲烷浓度监测仪,当浓度低于35报警时,低于25时切断阀门,停止煤层气压缩机等设备运行。煤层气输送管道上的适当位置装设阻火器,各处需要检修时均高有放散管,放散管高于周围建筑物2m.。设备停运时采用氮气置换。当可燃气体泄漏监测超标时与阀门和设备联锁,必要时关断阀门,停止设备运行。为防止排出尾气中含有未燃尽的甲烷,在烟道内设防爆装置,第一套防爆装置为水封,第二套为防爆片装置,以防尾气中燃气爆炸。(2) 建筑防爆煤层气加压站按甲类防爆场所设计,屋顶采用泄漏轻型屋顶,做好房间通风和防火隔离。(3) 电气防爆储气罐做好防雷接地,煤层气所有管道均做好防静电接地,所有非焊接处均做铜导线跨接。储气罐区域和煤层气压缩机站电气设备均选防爆产品,同时加强可燃气体的监测和报警,当泄漏的甲烷浓度达到0.5时报警,达到1时停止设备运转。(4) 环境防爆防止火源是重要的防火防爆措施。瓦斯发电厂要严禁烟火,杜绝火源。在储气罐区域及煤层气压缩机站等地方设置明显标示牌,禁止烟火。禁止拔打手机和摄像等,以示警告。光学瓦检仪检测原理及使用方法瓦斯检定器是根据光干涉原理制成的。由于干涉条纹的位移量大小与瓦斯浓度的高低成正比例关系,所以根据干涉条纹的移动距离,就可以测知瓦斯浓度。A、在使用光学瓦检仪前就做好的测定准备1.检查药品性能。2.检查气路系统。3.检查光路系统。4.对仪器进行校正。国产光学瓦斯检定器简单校正办法是将光谱的第一条黑纹对在“0”上,如果第5条纹正在“7”的数值上,表明条纹宽窄适当,可以使用,否则应调整光学系统。B、使用光学瓦检仪测定瓦斯1、在进气口上安装二氧化碳吸气管,将二氧化碳吸收掉。2、对零。安下微读数电门,观看微读数观测窗,旋转微调螺旋,使微读数盘的零位刻度和指标线重合,再按下光源电门,观看目镜,旋转主调螺旋盖,调主调螺旋,在干涉条纹中选定的黑基线与分划板的零位相重合,并记住这条黑基线,然后一边观看目镜,一边盖好主调螺旋盖,防止拧螺旋盖时光谱移动。盖好螺旋盖以防止基线因碰撞而移动。3、测定。捏放气球510次,将待测气体吸入瓦斯室,按下光源门,由目镜中读出黑基线位移后靠近的整数数值,然后转动微调螺旋,使黑基线退到和该整数刻度相重合,从微读数盘上读出小数位,目镜中的整数位读值与微读数盘上的小数位值之和即测点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