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不同的保教态度与幼儿形成不同个性的文献综述.doc_第1页
教师不同的保教态度与幼儿形成不同个性的文献综述.doc_第2页
教师不同的保教态度与幼儿形成不同个性的文献综述.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师不同的保教态度与幼儿形成不同个性的文献综述 杨梦琪 054010306摘要:情绪对个性形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教师在影响幼儿情绪的方面作用明显,教师的两种教育方式对幼儿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进而引起幼儿形成稳定的个性特征。关键词:情绪的作用,教师的教育方式,教师的作用,情绪反应,个性形成个性的形成对幼儿乃至人的一生都是至关重要的。环境在幼儿个性形成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其中,幼儿在园与教师交往过程能最直接的引发其情绪反应。有很多教育工作者和学者们都对教师的教育方式和态度及其对幼儿个性形成的影响做了研究和分析,现将这些文献综述如下: 一情绪对学前儿童个性形成的作用 儿童情感的发展趋势之一是日趋稳定。幼儿的情绪已经比较高度的社会化,他们的情绪总是受着特定的环境和教育的影响,这些影响经常以系统化的刺激作用于幼儿,幼儿于是逐渐形成了系统化、稳定的情绪反应。当情绪与认知相互作用而形成一定的倾向时,就形成了基本的个性结构。 1精神分析学派十分重视早期情绪对后来性格形成的作用。1)昂节列夫指出,幼儿期是个性最初开始实际形成的时期。2)弗洛伊德强调人格形成发展与儿童早期经验有关,与父母对儿童的教育态度有关。3)埃里克森以基本情绪的冲突和变化作为人生个性形成各阶段的特征。他重视社会文化教育在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特别强调社会文化教育对人格发展的影响,同样重视早期经验对人格发展的影响。1二教师的教育方式教师对幼儿情绪的影响渗透于幼儿在园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教学活动中、日常生活中,教师在与幼儿交往的过程中,其对待幼儿的态度和方式,具体表现为语言、行为等。教育工作者们大多将教师的这些教育方式分为以下两种:1)惩罚教育幼儿园惩罚教育是指幼儿园教师在保障幼儿园日常生活正常进行,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前提下,对幼儿的违反常规行为、攻击性行为、破坏行为等不良行为和认知进行否定性评价,引起幼儿内心的不愉快情绪体验,从而减少或杜绝幼儿的不良行为和认知,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幼儿园教师对幼儿的惩罚表现为否定性的表情暗示、说理教育、隔离、暂停活动、让幼儿对自己的过失负责等形式,并不包括体罚。2(1) 惩罚教育的必要性。幼儿具有认知和自控能力不足的特点,教师在塑造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幼儿良好道德品质,帮助幼儿适应幼儿园生活的过程中难免会用到惩罚教育手段。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规范意识的培养都需要成人尤其是幼儿园教师的引导和控制。除了表扬与鼓励之外,在帮助幼儿纠正和控制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和认知方面,惩罚教育的效果不容否认。(2)惩罚教育的弊端。行为主义心理学根据条件反射原理,建立了一个惩罚的终止效应模式,使幼儿的违禁行为与焦虑或恐惧联系在一起形成条件反射,幼儿为避免产生焦虑或恐惧反应,不得不终止违禁行为。研究者提供了两种不同的惩罚形式,一种是通过施加否定性刺激进行惩罚,另一种则是通过取消一个有益的刺激来达到惩罚目的。这两种形式的惩罚一般都能引起幼儿的某种不良情绪。尽管社会对惩罚教育褒贬不一,也必须承认惩罚在塑造幼儿社会性纪律性等方面的确有明显的作用,但是必须指出的是,确实有为数不少的教师借惩罚为名对幼儿进行体罚或言语侮辱等,这绝对是会对幼儿的身心发展产生严重不良影响的。2)赏识教育赏识,是指对学生的优点、长处、进步、成绩等公开进行充分的肯定和表扬。赏识教育是当前幼儿园所占主体地位的教育方式。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儿童有积极关注的需要,即儿童对诸如温暖、爱、同情、关怀、尊重以及被承认被接纳的需要。只有在给儿童积极关注的基础上,儿童才会有“自我关注”的需要。也就是说:儿童首先需要别人对自己有个好印象,然后才会有对自己的好印象。9在实际生活中出现过多的否定,过多的消极评价、横向比较,很容易让幼儿认为自己笨、很差,形成“自我无能”感,怀疑自我价值,缺乏自信,产生无助与自卑。为了让孩子对自身价值和能力作一种积极的肯定,对未来产生向往,坚定自己的信念,并做出相应的社会行为,赏识教育能起到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6 我们应该立足于现实,放眼未来,不要过多指责孩子,对于孩子的成绩,只要付出努力,无论结果怎样,哪怕是微不足道或是幼稚可笑的,都应该受到赏识与鼓励。10通过赏识与鼓励,让孩子肯定自己,树立自己的远大理想与目标,善于表现自我,形成具有一定主动出击的意识与做法,坚定信念,遇到困难顽强努力,从而锋芒内敛,向着更高目标勤恳踏实地前进。三教师在影响幼儿情绪中的作用教师是幼儿身心发展中的“重要他人”,是幼儿情感发展和心理健康的促进者。教师的心理素质是“蕴蓄于中,形之于外”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始终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4 教师的“性格因素”受幼儿的关注度虽然比较低,但不能被忽视。教师应不断加强自身的修养,完善自己的人格,使教师榜样这一“潜在课程”在幼儿身心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7 而在现实的幼儿教育教学活动中,经常可以发现一些漠视幼儿情绪的现象。乌申斯基指出:教师的人格对于轻的心灵来说,是任何东西都不能替代的,教师的人格是教育事业的一切,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形成和发展。836岁学前儿童处在心理成长和人格养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在心理上还不成熟,自我调适、自我控制水平较低,自我意识也处在萌芽状态,很容易因环境等不良因素的影响形成不健康的心理和性格特点。所以,教师的心理素质对幼儿的发展会产生极其深刻的有时甚至是难以逆转的影响。美国有位学者指出:在情绪不稳定的教师所教的班级里,出现人格障碍的学生人数较多。教师心情不好时,幼儿一个很小的失误都可能使教师大发雷霆,甚至做出一些过激行为。4而幼儿就在教师这样暴戾压制下生活成长,其心理发展大受阻碍。四幼儿的情绪反应。良好的正情绪使一个人感知变得敏锐、记忆获得增强、思维更加灵活,有助于内在潜能的充分展示。而不良的负情绪,则会抑制、干扰一个人的各种认知过程,使已有的能力也无法获得正常施展。”对于幼儿来说,情绪对他们发展的影响更大。消极情绪不仅影响幼儿的认知过程,更重要的是,不利于幼儿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 3幼儿良好情绪是指幼儿情绪稳定乐观,积极情绪多于消极情绪,消极情绪能以适当的方式疏泄;情绪反应与引起情绪刺激相适应,而且能主动调控自己的不良情绪以适应外界环境,能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也能善解他人的情绪。具有良好情绪的幼儿常常拥有快乐的精神状态,热情,精力充沛,有兴趣,活跃积极,有良好的同伴关系,更具有同情心,也更善于探索,有更多的生活学习体验,从而更容易获得成功。而郁郁寡欢的儿童则缺乏热情,容易悲观,缺乏自信,常常难以得到他人的接受和喜欢,多陷于退避和孤立状态。5五幼儿的个性研究指出,情绪在不同人身上有不同的域限。有的孩子经常处于某种情绪体验的低域和表现中。他们在与其他儿童或成人交往中,不可避免的形成某些特有的情绪反应。情绪过程的稳定化逐渐变成情绪品质。情绪的品质特征是个性的性格特征的组成部分。学者们将个性结构划分为很多种类型,主要有:内向或外向的个性,主动或被动的个性,进取型或压抑型的个性特征等。1六小结儿童的个性是在儿童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成人的抚养方式和教育在儿童性格的最初形成中有决定性意义。因而教师的教育方式就显得尤其重要。如何促使教师形成最适于幼儿成长的教育方式,杜绝有碍于幼儿身心发展的教育行为的发生,帮助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是本次研究的主要落脚点。参考文献:1陈帼眉.学前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 黄建玲.幼儿园惩罚教育探究J,幼儿教育,2007年 18期3 李浩泉.幼儿情绪你关注了多少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 2007年 06期4张凤; 刘云艳. 教师不良心理素质对幼儿的消极影响J,幼儿教育, 2005年 19期、5 张莉萍.健康心理的标志之一:幼儿良好情绪的养成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 2005年 02期6 方燕.谈幼儿园的赏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