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酒庄介绍.doc_第1页
葡萄酒酒庄介绍.doc_第2页
葡萄酒酒庄介绍.doc_第3页
葡萄酒酒庄介绍.doc_第4页
葡萄酒酒庄介绍.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0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Chateau Lafite-Rothschild拉菲 拉菲庄园那源自17世纪的经典建筑设计,给人带来的就是那份宁静和祥和的感觉,其沧桑历史也许也都融汇在其出品的品质红酒之中。六百年来,酒庄几易其主,经历了战乱和拍卖的命运和品质的低谷。但是作为一款宫廷红酒,其严谨和优雅的气质被可贵的留存了下来并在近二十年中走入一个辉煌的上升阶段,现在其声誉已经俨然名列波尔多五大名庄之首并成为世界公认红酒的至尊品牌。之所以被称为名庄,多部分原因是源于其历史和酿酒传统以及曾经显赫一时的贵族庄园主们为人们带来的精彩故事,经历了岁月的沧桑洗礼,留下来的是红酒那耐人寻味的精华和成熟。这可能就是人们口中常说的“喝法国红酒,除却口味,更多的是在品味文化”那么就让我们从酒庄的起源开始,慢慢的深入这家百年庄园那鲜为人知的过去。早年时代 史上对于拉菲庄园的描述可以追溯到公元1234年,那个时代的法国,波尔多波亚克村的一座修道院Vertheuil成了以后拉菲今天的所在,14世纪后,修道院才真正属于某位领主的财产,并且正式更名为Lafite,在当时加斯科尼方言当中,La Hite意为小山丘,“拉菲”因此而得名。经过考证,在当时就有一些农民在当地的山丘上种植葡萄,但是庄园真正开始大规模的种植葡萄,还要等到Sgur家族的到来。 Jaques de Sgur无疑是当时在法国的葡萄酒时尚界的巨头,拥有多家产业的侯爵当然不会遗漏位于法国红酒的黄金地域的拉菲庄园,正式因为他的入主,拉菲庄园附近的农田上才真正的整齐而有规模的种上了酿酒葡萄。继承庄园的儿子Alexajndre de Sgur通过家族联姻取得了临近的酒庄Chateau de Latour的所有权,正是这一度的共同拥有,形成了法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两大酒庄。 在18世纪初的伦敦报纸上,你已经能看到拉菲红酒的广告,由大不列颠海盗们与皇家海军控制的商船上走下,拉菲已经能公然登上了伦敦的公众拍卖会。伦敦官方公报将拉菲等一系列的出口英国,代表着法国最高的酿造技艺的一系列红酒,被英国国民誉为“新法国红酒”,逐渐,饮用红酒在社会上层阶级中形成了风潮,慢慢的,红酒的产地和酒庄被人津津乐道,红酒的酒标上也特别标出了产地,后来又加注了年份,这无疑是法国在文化上侵略英国最成功的一次,当时的英国首相Robert Walpole在1732年至1733年间每三个月都要订购一桶拉菲红酒,当时的法国人甚至不知道波尔多在国外的风光。这让我想到了现在盛产品质出色,价格优势出众的红酒的智利,其国民最喜欢的饮料居然是可乐!成为宫廷宴会主角很快,拉菲打入了欧洲各国的宫廷,并且建立了良好的销售网络,Sgur家族的第三代传人Nicols Alexandre de Sgur侯爵,他可以算是Alexandre与拉图堡酒庄的掌门女主人联姻的结晶。这位侯爵倾其所能为拉菲红酒攻占欧洲的高级红酒市场作了宏大的规划。在当时的法国首相Maechal de Richelieu的鼎力协助之下,Nicolas巧妙的获得了来自法国国王路易十五加封的“葡萄王子”的皇室称号,拉菲堡从此跃升为“国王垂青的佳酿”。圭亚那大使的那个夸大其词的关于拉菲红酒的传奇故事无形中又增加的拉菲红酒的知名度。 1755年,黎世留当选为圭亚那(Guyenne)地方总督,临行前,波尔多一位医生为他开了一副独特的“处方”:常饮拉菲的酒,这是令脸色红润健康的最有效也最美妙的“药”。此“药”果然灵验,甚至引起了国王的注意。黎世留回到巴黎后,一天,路易十五特别向他道:“亲爱的马雷夏,我实在要说,自从您赴圭亚那上任以来,您看上去至少年轻了二十五岁!”黎世留则回答:“我的王上难道不知道我找到那能够使人恢复青春的泉水?我发现拉菲的葡萄酒是一件万能而美味的滋补饮料,可与奥林匹斯山上众神饮用的玉液琼浆相媲美!” 凡尔赛宫也逐渐成为拉菲红酒的专属领地,盛传路易十五的宠妃Du Barry只用来自拉菲的红酒作为她的唯一饮料。所有人都想要她,晚宴上人们竞相饮用她,谈论对她的感受。红酒在欧洲已经成为社交场合必不可少的工具,而拉菲在这个时尚产业无疑成为了领军人物。 而当时属于鼎盛时期的拉菲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尴尬,Nicolas Alexandre deSgur膝下无子,Nicolas死后酒庄由四个女儿分割拥有,从而史上最伟大的两家酒庄Latour和Lafite逐渐形成了不同家族分别管理的分庭抗礼的局面。Nicolas的长女Marie接管了Laftie,但是由于疏于管理,到了Marie的长子接管酒庄的时候,拉菲已经开始走下坡路。虽然,作为当时知名的葡萄酒学术著作“拉菲领主”当中仍然形容拉菲赞美拉菲是”世界上最美的葡萄园“。然而如果调调查侯爵的账本,你会发现他的巨额负债。在1784年,他为了套现被迫举行了盛大了酒庄拍卖会。幸好当时波尔多第一届议会主席Nicolas Pierre de Pichard是Sgur世家执掌下的拉菲红酒的忠实拥趸。通过”家族回收权”,侯爵在若干年之后重新买回了庄园和土地。重获酒园的喜悦和感恩让Nicolas Marie Alexandre de Sgur重新考虑了酒庄的未来,在此之后,拉菲又迎来了一段飞速发展的上升期。美国总统和拉菲的渊源 在这段拉菲庄园红酒品质的鼎盛时期,不得不谈谈当时叱诧美国政界的并且多才多艺的 托马斯.杰弗逊总统对于波尔多和拉菲的特殊偏爱,当时这位身兼种植园主,商人,政客,法学家和外交官多重身份的年轻美利坚合众国大使出使到凡尔赛宫的时候,被法国宫廷当中的葡萄酒风潮深深吸引,并且决定将这项技术通过引进种群和种植技术的方法在美国开战红葡萄酒的酿制产业。精力充沛的他在1787年5月用5天的时间走访了波尔多的大小酒庄,为美国以后繁荣的红酒产业带回了重要的资料,在他当时拟定的法国五大酒庄当中,其中就有四家当选了1855年法国葡萄酒分级位列前五名当中的四家。当然拉菲酒庄的红酒也被托马斯选中。而他本人也成为了波尔多红酒的热心支持者。他的那瓶在法国购买并且在家中久藏的拉菲红酒已经被福布斯杂志评为世界上最贵的一瓶红酒。可见其总统对于美国历史的影响力和对于美国人如今喜爱饮用红酒的习惯的推动。革命后的混乱和革新 法国大革命之后,随着波旁王朝的覆灭,贵族的权利被大大削弱,属于王宫贵族产业的拉菲堡也难逃被拍卖的命运。在Nicolas Pierre de Pichard于1794年6月30日被执行处决,酒庄赢来了其命运中的秋冬天。作为被新政府没收的新国家财产,曾经风华一时的拉菲庄园参与了公开的拍卖。”拍品的说明“上写的是”波尔多顶级的酒庄,出产波尔多头等美酒“。出人意料的是,获得此项“拍品”的买家居然是一位来自荷兰的公民,之后酒庄的产权又被分割到三位荷兰人的受伤。之后的六七十年里,拉菲的主人更替频繁,这段管理混乱的时期,酒庄还是凭借之前积累的优质葡萄园和原班的酿酒师于1801,1802,1814和1815年为世界带来了瞩目的佳酿。 时间走到了1815年,波尔多著名的红酒经纪人Lawton在事务所的与他的事务所同名的日志中建起第一套波尔多梅多克地区的葡萄酒分级列表,拉菲位于首尾。当时他的观点是“我将拉菲置于榜首,是因为在前三款顶级酒中,拉菲最为精致风雅,它的酒液至为细腻”他还补充到,“拉菲的葡萄园位于梅多克风景最胜之处”。在作者写文章的时期,似乎是收到了这篇调查文字的鼓励,之后这位Lawton先生在评价中写到的拉菲红酒更具神韵。“1834年的品质出众,1841年的更加,1846年的可以成为是至美制作。获得一瓶至佳年代的拉菲红酒成为法国上层阶级中流行的风潮。当万国博览会在法国巴黎举行,为了凸显法国美酒文化和法国人民浪漫亲善的民族性格,法王拿破仑三世命令波尔多商会波尔多产区的葡萄酒进行一次官方的评定。在一番周折之后,此次的分级奠定了拉菲“顶级一等法国酒”的概念,Medoc区也在这次分级当中被定为法国红酒的心脏地带。Rothschild时代 法国的红酒爱好者会记住这个时间,1868年8月8日是James de Rothshild男爵在拉菲前主人举行的拍卖会上购得这家当时已经具有两百多年历史的葡萄酒庄园。虽然James在购得酒庄之后的三个月就离开了这个世界,他的三个儿子继承并且发展了酒庄,其中包括为酒庄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的Edmond男爵。此时的酒庄已经拥有高达74公顷的葡萄园。 1868对于拉菲来说都是值得纪念的一年:Rothschild家族的回购为使法国最优秀的葡萄美酒的家园重新回到了法国人的管理之下。同年,最顶级的拉菲红酒的售价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6250法郎,如果折算下来,相当于现今的4700欧元。此价格在之后的一个世纪当中曾经无人超越。当然,二十世纪末期随着世界亿万富豪的不断涌现,名庄的顶级酒作为一种奢侈收藏品已经大大超过了6250法郎的价值。Rothschild家族入主之后,Medoc区赢来了长达15年之久的美丽时代。Chateau Mouton Rothschild武当王庄 武当王庄位于法国波尔多(Bordeaux) 梅多克产区(Medoc) 波亚克村(Pauillac)。波尔多是世界葡萄酒的圣地,而波尔多产酒最璀璨的村庄应算是波亚克村(Pauillac)了。在波尔多传统的五大名庄中,波亚克村一村就包括了三大名庄,他们分别是:拉菲庄,拉图庄和武当王庄。这三大名庄令波亚克村份外妩媚,同时令凡是波亚克的酒都没有便宜货。 武当王庄位于拉菲庄旁。它在十五世纪已是种植酿酒葡萄的园地,但直到1730年Brame家族买下该地后盖上房子,该园才算得上是个象样的酒庄。后来他的后代Baron Hecter de Brane发现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最适合在本园生长,因此引进种植后,该园终于成为了走对路子的名园。1830年该园出售给Thurt家族,但没能受到很好的照顾。1853年,富有的银行家纳撒尼尔德罗斯乔德男爵Baron Nathaniel de Rothschild买下了武当王庄,并正式改名为Chateau Mouton-Rothschild。十五年后他的堂兄也买下了旁边的拉菲庄,拉菲庄Chateau Lafite - Rothschild的姓氏Rothschild跟武当王一样。但是在1855年波尔多酒的评级中武当王并没有拉菲那么幸运进入列级名庄第一级,它只排在第二级的第一名。为此他们家族花了118年的时间和努力才争回了第一级的荣誉。 武当王庄辉煌时期的开端可以说是从1921起,购买酒庄后,罗斯乔德家族虽然代代在改善葡萄园和酿酒上努力,但谁也没有亲自在波尔多经营酒庄,直到只有二十岁的菲利普男爵(Baron Philippe Rothschild)走进庄园。为躲避第一次世界大战,菲利普从巴黎跑到波尔多。短短的一段时间后,他发觉自己非常喜爱这一片祖先留下的酒庄和葡萄酒。他说服了父亲把酒庄交给他管理。1922年开始,他正式地成为了酒庄的主管经营人。菲利普的一生不单单为武当王酒庄,还为波尔多酒的发展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1924年,他第一个在波尔多提倡酿酒和装瓶应全在酒庄内进行。他这一发明成为了现代所有优质庄园酒的生产标准。因为他的游说和努力才让本来在波尔多建一大型石化工业的项目停止,从而保护了波尔多的葡萄酒产业。菲利普自1947年起从亡父处继承了遗产,正式成为武当王庄的拥有人。 菲利普曾立下誓言“我不能第一,我不甘第二,我是武当王”(Premier ne puis, second ne daigne, Mouton suis)。他花下重本提高酒的素质,他从不把自己的酒看作是第二级的酒。所以他每年对酒定价时,总是把价格和四大一级庄看齐,开出一样的盘口。五十年的努力终于在1973年得到了最大的回报。当年法国政府终于把1855年官方对波尔多列级名庄的评级作了唯一一次,也是唯一一个酒庄的改动。就是把武当王庄从第二级升上了第一级。把原来历史上的四大一级庄变成了五大,他们分别是:拉菲庄,拉图庄,玛歌庄,红颜容庄和武当王庄。菲利普当年说到,“我现第一,以往次之,武当已变”。(Premier je suis ,second je fus,Mouton ne change)并将此句印在酒标上。 说到武当王的酒,1945年的武当王是二十世纪的世纪之酒。1945年二次大战胜利,也是波尔多二十世纪中最佳年份之一,武当王酿出完美无缺,被酒评家评为100分的酒,大大高于顶级酒庄拉菲和拉图的评分。世界著名酒评家小罗伯特帕克(Robert Parker, Jr.) 评论这款酒时认为,1945年的武当王是一款持之以衡的100分酒(因为他的评分范围只到100分) ,是二十世纪真正流芳百世的酒。除了1945年的酒外,武当王历史上1959,1982和1986年份的酒都是满分酒。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武当王1996年的酒,这年的酒标由中国书画家古干创作的。古干由英国大英博物馆馆长介绍为武当王创作酒标,使其酒标中有了中国艺术品的代表。1996年波尔多其它次产区年份稍差,但波亚克却非常好。这款酒呈漂亮的紫红色,黑加仑子香气,肉桂、香料和烤木香,香气复杂;酒质集中,单宁劲道,虽是中酒体,却可以说是体现出武当王酒的经典风格。Chateau Ausone 欧颂庄 欧颂庄是圣达美隆两大超级名庄之一,与白马庄齐名,名列于葡萄酒行家常称的波尔多八大之一。 欧颂Ausone的名称始源于一个传说。故事是说在大约公元320年(当时是罗马时代),有一位罗马著名诗人叫Ausonius,曾是罗马皇帝的太傅(皇帝小时候的老师)。后获封地于波尔多,是波尔多区域的总督并兼任当地最高书院的校长(相当于今天波尔多大学校长)。此君不单有权势而且文学造诣极高,深受人们的尊崇。Ausonius又是葡萄酒爱好者,他不单在很多的诗歌中宣传葡萄酒,而且将爱好付于行动,开拓了不少葡萄的种植园,成为波尔多葡萄酒最早的先驱。相传欧颂庄现时的园地就是当年Ausonius的故居,此乃欧颂庄(Ausone)名称的来由。但欧颂庄的命名是1781年才正式使用Chateau Ausone的。 欧颂庄成为引人注目的酒庄是从十九世纪开始的。十九世纪以前圣达美隆区大部分地方用于普通农作物种植,只有少数的葡萄园。所造的酒也只用于家庭饮用或作有限的本地区销售。欧颂就是少数的酒园之一。十九世纪中后期,欧颂庄的名气逐步跃升,成为当时圣达美隆的第四位名庄,前三位分别是碧豪(Belair),卓龙梦特(Trolong - Mondot) 和大炮(Canon)。进入二十世纪初欧颂庄再跳升为圣达美隆区的第一号名庄,名气在白马庄之上。直至五十年代,欧颂庄的园主及主管人才在同一时期进入老化期,因此政务荒废,从此令欧颂庄进入了一段漫长的低潮期。此时期欧颂庄的酒力薄弱,香气简单并无一级名庄风范。七十年代期间欧颂庄的股权分别由Dubois-Challon夫人及Vauthier兄妹各占50%。1976年Dubois-Challon夫人大胆聘用了刚刚读酿酒学毕业,年仅二十岁并无工作经验的Pascal Decbeck为欧颂庄的酿酒师。当时因此事Vauthier兄妹与Dubois-Challon夫人争吵不休,并从此相互产生重大的隔阂而再也不相往来。此种尴尬关系并没因Pascal在日后将欧颂庄起死回生而有所改变。 Pascal到任后不负夫人所托,励精图治,改革创新,终于保住了欧颂庄与白马庄齐名圣达美隆第一的地位。 1997年Vauthier兄妹收购了Dubois-Challon夫人的50%股份而成为目前欧颂庄的全权拥有人。兄长Alain Vauthier亲自负责所有日常管理及酿酒事务。新政权一统后的几个年份的酒都得到酒评人及葡萄酒爱好者的一致首肯。欧颂庄只有7公顷土地,年产2500箱左右。以其八十、九十年代在品质上打下的坚实基础,再加上新政权后的佳绩,和极少的产量。欧颂以后可能会在价格上超过美度五大和白马庄,成为可以挑战宝物隆(Pomerol)顶级几大的圣达美隆一级精品。可惜远东的暴发户对它了解还不深,否则一定会加快其价格的升温速度。 1973年的欧颂,颜色已变棕,较淡,闻香一般,香气已是疲态,入口有果香,但简单,已失去储存的天份。83年的欧颂,颜色深且美丽,果香及树林香气柔和复合,入口讨好,甜美,单宁仍然健美,展现储存潜质。96年欧颂颜色深且发蓝光,气味开放浓厚,复杂,入口气味仍重,单柠密集,但口感印象深刻且回味十分持久。凭经验可知它是一支未成熟的超级靓酒,可保存很多很多年。饮欧颂的次数不算太多,整体感觉是风华绝代,与众不同的名庄,但它一定要有足够陈年方能展现真正风采。靓茨伯庄园(林卓贝斯) Chateau Lynch Bages 波尔多地区有很多历史悠久的名庄,而靓茨伯又名林卓贝斯,可能是唯一的拥有两位曾担任过市长的庄主的名庄。靓茨伯位于波尔多菩依乐地区,除了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令葡萄有极佳的质量之外,还拥有非常辉煌的历史。自17世纪创立以来,每一代主人都是叱咤风云的人物,其精湛的酿造工艺世袭传承至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菩依乐名庄风格,是不可错过的顶级名庄。 靓茨伯庄园原来一直由Lynch家族拥有,时间长达75年之久。故事起源于John Lynch,他出生于爱尔兰的一个天主教贵族家庭。1690年爱尔兰国王詹姆士二世战败,就像很多爱尔兰贵族一样,John离开爱尔兰来到了波尔多开创他的事业。开始的时候他做纺织品和皮革生意,因为经营有道,他很快成为了一个知名的商人。事业有成之际,John跟当地一位的美女结婚并生下两个儿子Thomas和Jean-Arthur。1740年,他的大儿子Thomas与当时Bages庄的庄主Pierre Drouillard的女儿Elisabeth结婚。1749年Pierre Drouillard去世,Bages庄便顺理成章地成为Lynch家族的物业,这是靓茨伯(Lynch Bages)庄名字的来源,也是Lynch家族葡萄酒酿造事业的开始。其后,Thomas夫妇把物业传给了他们的儿子Jean-Baptiste。Jean-Baptiste可算是Lynch家族中一个非常成功的人物,他把庄园经营得井井有条,并积极参与政治社交工作,在1809-1814年间他更担任了波尔多的市长。因为日益繁忙的政务使Jean-Baptiste越来越难抽身到庄园的管理中,他把庄园的事务交给了他的哥哥Michael管理。但Michael根本不是管理庄园的材料,Lynch家族迅速衰落。1824年,庄园被一个来自瑞士的红酒商人Sebastien Jurine买下,结束了Lynch家族在靓茨伯庄的辉煌历史。 后来,靓茨伯庄辗转到了著名的葡萄酒世家Cazes家族的手上。Cazes家族原来是住在山区的农民,因为20世纪波尔多的葡萄园受到了一场蚜虫灾害的影响,需要使用一种重达50公斤的巨型注射器在葡萄的根部注射大量的农药来杀死害虫。这种方法很麻烦,但非常管用。当地人都不愿意干这种活儿,这恰恰为来自山区的农民提供了就业的机会。于是便有大量的居民流入波尔多,Cazes家族也正是这移民潮中的一员。 Cazes家族在波尔多日益发展,渐渐成为了富甲一方的商人。20世纪30年代,他们买下了圣达使提芬的奥德碧丝(Omes de Pez),再于1937年买下了菩依乐的靓茨伯庄,盛极一时。当时掌管Cazes家族的是著名的酿酒师Jean-Charles,他以积累多年的先进经验把庄园的出品提升到了历史的最高水平,靓茨伯的声誉日隆并跻身成为菩依乐的顶级名庄。Jean-Charles于95岁高龄逝世后,庄园由Andr Cazes斯接管。Andr Cazes兢兢业业,保持了庄园的不断发展。现年八十多岁的Andr Cazes曾担任多届菩依乐的市长,庄园现在由他的儿子Jean-Michel和他女儿Sylvie Cases管理。 靓茨伯庄的历史背景非常显赫,但她为人称道的还不仅仅是这些。她还是当地最美丽的葡萄园之一。位于菩依乐郊区的靓茨伯,面积为90英亩,刚好在穿越波尔多的Gironde河边。河的两岸种植了大量的嘉本纳沙威浓,翠绿的葡萄叶子掩映着蓝色的河水,那是一种梦幻般的美景。在这样风景秀丽的庄园里,出产的酒的品质也自然不俗。靓茨伯一直以来都坚持传统的酿造方法,虽然拥有最新的不锈钢发酵容器,整个过程全部由电脑控温系统管理,但在一些关键的步骤他仍然使用人手操作。此外,每一批酒都会选用占总数一半以上的全新橡木桶进行15个月的培养,每三个月进行换桶,以确保酒的品质。酿酒师会在桶中加入鲜鸡蛋白作为澄清剂,这样令酒中的单宁更为柔和和稳定而不失酒的浓度和风味。 靓茨伯庄的出品以赤霞珠为主,特色是颜色深沉厚实,香味芬芳宜人,单宁浓郁而平衡,酒体主骨强劲有力,适合陈年饮用,是极具特色的普依勒红酒。在波尔多拥有非常高的评价,深受饮家和葡萄酒好爱者的追捧,在香港被称作亿万富翁的日常餐酒。早在1985年,就已经被选为国泰航空头等舱的专用酒。 柏图斯庄园(Chateau Petrus) 波尔多是当今世界上公认的极级红酒区,那些销售不菲,被投资家追捧的名酒大多产自此地。在波尔多最著名的四个优质红酒产区分别是:美度(Medoc),格拉夫(Graves),圣达美隆(St.emillon)和宝物隆(Pomeral)。宝物隆虽然没有美度那样的光辉历史,又是四大产区中最小的区域,但却是波尔多目前最璀璨的明珠。区内酒庄的数目只有不到二百个,但这里的酒没有便宜货。主要原因当然是其区内的微型气候(Micro Climate)和土壤(Terroir)加上少规模庄园式的精工细致,能酿造出不少稀世之珍。而其中的第一把交椅无可争议地由柏图斯争得。 柏图斯的成功当然首先是品质取胜。而优质的品质是来源于其对追求酿酒艺术的完美主义态度。柏图斯庄园占地12公顷。年产量约五千箱酒。其选用的葡萄品种90%以上是梅乐(Merlot),所以它也是The greatest Merlot of the world。(世界上最好的梅乐)。柏图斯葡萄园的种植密度相当低,一般只是每公顷五千至六千棵。每棵葡萄树的挂果也只限几串葡萄,以确保每粒葡萄汁液的浓度。使用的树龄都在四十至九十之间,摘择时全部统一在干爽和阳光充足的下午,以确保阳光已将前夜留在葡萄上的露水晒干。如果阳光不够或风不够,他们会用直升机在庄园上把葡萄吹干才摘。摘择时他们会用上二百人同时进行,一次性把葡萄摘完。在酿造的过程中,柏图斯也是与众不同。首先他们全部采用全新的橡木桶。在一至二年的木桶陈酿中,他们每三个月就换一次木桶,让酒充分吸收不同橡木的香气。这种不惜成本的做法至今为止还是无人能比。 要成为世界级的名酒,一定要拥有伦敦和纽约的市场。而成为世界一流的极品名酒,一定要得到白金汉宫和白宫的青睐。四十年代初,伊丽莎白二世的定婚宴上柏图斯已成为皇族们的杯中物。至1947年伊丽莎白女皇的婚宴上,柏图斯又一次成为女皇的喜爱。一时间从巴黎到伦敦,酒桌上没有柏图的餐厅就一定不是一流的餐厅。六十年代JPM (Jean Pierre Moueix)入主柏图斯后,JPM又令柏图斯攻入了白宫成为肯尼迪总统的至爱。那时由华府至纽约,绅士名媛们如不识柏图斯的一定会被视为从西部来的乡下牛仔。 1945年时柏图斯庄园仍寂寂无闻,但近50年间它一跃而成为波尔多最贵的2种葡萄酒之一,另一种则是也为于波梅罗的头号对手路潘(Le Pin)。柏图斯28.5英亩葡萄园之所以在国际上取得成功,全赖里布尔恩(Libourne)的迈逊.JP.慕厄司的酿酒师克里斯蒂安.慕厄司(Christian Moeuix)精湛的酿酒技艺。可惜它和大多数名酒一样,谈论者多品尝者少,成熟时很难买到。Above left:My name is Christian Moueix.)柏图斯葡萄酒十分丰浓和凝缩,充分表现了深层粘土质土壤生长的梅洛品格,也因为葡萄植株生长年限较长(平均40年),且葡萄产量受控制的缘故。柏图斯庄园在1945、1947、1949、1950、1953、1961、1967年和有争议的1971年出产的葡萄酒不同凡响,70年代的一连串辉煌的成就更合成不败的记录。葡萄滕越老,酿制的葡萄酒越是不朽,但易上头和慢熟。1982和1985年的甚为辉煌,现在饮用正佳;1986年的还相当酸,20年内请勿沾口;1989年的颇为受恭维,其浓腻近于加州风格;而1994年的酒可能是该年波尔多右岸地区最好的。 柏图斯的酒质十分稳定,气候较差的年份他们会进行深层精选酿酒的葡萄,因此会减产。为保金漆招牌,某些不佳的年份甚至停产。例如91年就没有柏图斯。柏图斯的特点是酒色深浓,气味芳香充实,酒体均衡,细致又丰厚,有成熟黑加仑子,洋梨,巧克力,牛奶,松露,多种橡木等香味。其味觉十分宽广,尽显酒中王者个性。柏图斯目前无论从品质还是价格都凌驾于其他波尔多酒王而成为名副其实的酒王之王。 在波尔多的4个红酒产区内Pomerol是其中最小的一个,总面积只有740公顷。这里的酒庄也差不多全是小农作业,面积不到1公顷的有很多。但是也许是物以稀为贵,也许是小酒庄可以精工细作,这里出产的酒比波尔多其他地区都要贵。而其中Chateau Petrus则是领军人物。Chateau Petrus面积为28.5英亩,所种的葡萄为Merlot 95%,Cabernet Franc 5%植株的平均年龄40年,年产量为4500箱。Petrus在拉丁文中的意思是“彼得”,它是以耶稣的门徒圣彼得而命名的,大家在Chateau Petrus酒标上可以看到手握天堂钥匙的圣彼得。Chateau Petrus不象Romanee Conti酒园的历史那么悠久,甚至到了1945年,他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酒庄。他近年来的成功全要归功于他的后天努力了。Chateau Petrus这个名字出现于1837年,那时他在Pomerol地区排在4、5名的位置。1893年,Chateau Petrus的位置提升到Pomerol的第二位,价格大概在Medoc区二等和三等之间。到了1925年,一位饭店的老板娘Loubet夫人购买了Chateau Petrus以后才从根本上改变了Petrus的命运,这要归功于她高超的推销手腕。Loubet夫人拥有本地区2家酒厂和当地一家饭店,是一个知名企业家,弟弟是市长。Loubet夫人收购酒庄后就开始致力于打响他的知名度。首先是将价格提高,其次她将Petrus介绍给自己的富豪朋友,从此Petrus在法国高级社交圈内流行起来了。从此,Petrus再也不是乡下绅士的代名词,而逐渐成为上流社会的饮品。随后,Loubet夫人决定进军英国皇室,因为他甚至得到了英国市场,才能有国际声誉。当伊丽莎白女皇二世订婚的时候,Petrus成为了贵族们的杯中之物,从此成了在英国上流社会的名品。Loubet夫人在1947年女皇正式结婚大典时成为了皇室的贵宾。Loubet很善于运用上层社会来进行推销,1961年她去世后,Petrus分成3份由Lacoste、Loubet和Moeuix家族所有。而Moeuix家族继承了Loubet夫人的经营作风,于60年代占领美国白宫,受到肯尼迪家族的赞赏。当然Petrus的成功仅仅有商业头脑,靠炒作是绝对不可能的,一定有其在质量上过人一筹的地方。Petrus酿酒完全采用一种不计成本的理想主义做法。 Petrus的土壤表层为粘土,下面是陶土层、更深一层是含铁量很高的石灰土,这一层有着极好的排水性能。庄园种植葡萄的密度为每公顷6000株,植株年龄都比较老,再加上严格的剪枝使得产量极低。为保证质量,葡萄要在全熟而没有过熟的时候采摘下来,采收的时间是下午,为的是让上午的阳光将葡萄上的露水晒干。180个工人用23个半天的时间将葡萄采摘完毕,避免葡萄成熟度不同而影响风味。采摘完毕后,每粒葡萄还要经过严格的手工筛选。发酵完成后,就还要在不同的新橡木桶中陈酿22个月左右,让酒吸收不同橡木的香味。大概3个月就要换一次桶。酿成以后的Petrus十分丰浓凝缩,具有强烈的黑樱桃颜色,和香料和梅子的香气和特有的泥土味与高级的松露香。口感柔滑,带有高级成熟的单宁味。1945、1947、1949、1950、1953、1961、1967、1982、1985。1989、1994和整个70年代都是顶级年份。 柏图斯葡萄酒十分丰浓和凝缩,充分表现了深层粘土质土壤生长的梅洛品格,也因为葡萄植株生长年限较长(平均40年),且葡萄产量受控制的缘故。柏图斯庄园在1945、1947、1949、1950、1953、1961、1967年和有争议的1971年出产的葡萄酒不同凡响,70年代的一连串辉煌的成就更合成不败的记录。葡萄藤越老,酿制的葡萄酒越是不朽,但易上头和慢熟。1982和1985年的甚为辉煌,现在饮用正佳;1986年的还相当酸,20年内请勿沾口;1989年的颇受恭维,其浓腻近于加州风格;而1994年的酒可能是该年波尔多右岸地区最好的。 里鹏 Le Pin 如果说里鹏是当代波尔多仍是世界葡萄酒业的一个最触目的奇迹,相信没有一个酒评人或葡萄酒行家会有不同意见。 里鹏无多姿多彩的历史,又无宏伟的庄园城堡和辽阔美丽的庄园。八十年代以前仍是寂寂无名,面积只有一公顷的一小块葡萄园而已。当时的园主Laubie夫人每年将所产的葡萄酒以散装酒形式出售给酒商。但里鹏庄园位于宝物隆(Pomerol)离酒王之王-柏图斯Petrus不远,土质也与柏图斯十分近似。1979年经常饮用和购买里鹏散酒的酒商Thienponts父子慧眼识珠,看中了里鹏的先天之质。他们居然花下令人不可至信的一百万法郎买下了小小酒园里鹏。 Thienponts父子收购酒园后效仿柏图斯成功之路(相信里鹏是第一个效仿柏图斯成功之路的波尔多新兴酒庄)。他们调整葡萄种植品种至92%梅乐(Merlot),8%加本纳弗朗(Cabernet Franc)。种植密度和数量只有拉菲的一半。效仿柏图斯酿造的方式精工细做。1994年Thienponts又买下了旁边一小块约一公顷的小酒田,成为了今天两公顷的里鹏酒庄。 里鹏可以说是法国酒坛半个世纪以来最引人注目的成就,1979年一位名为杰克.天安宝的买家看中此地发展潜力,花100万法郎购买了一公顷土地,由于小到不能称为庄园程度,所以只好名为“里鹏”没有冠以庄园称号。此葡萄园离柏图斯只有咫尺之差,新庄主立志效仿柏图斯成功之路,一切都以柏图斯庄园为标准,里鹏最初只有1.06公顷知道1985年逐渐由邻园购入葡萄园,现时已达到2.02公顷。里鹏的酒质十分接近柏图斯,基本上就像柏图斯的翻版,故两者之间气味极其相似。既然是效仿柏图斯,当然价钱也不会例外。里鹏一推出,即以宝物隆第二号价位上市,仅次于酒王之王。而且价格上将其他同区名庄远抛脑后,引来一片哗然和挖苦之声。当然也有不少的青睐。酒评界大哥大Robert Parker曾讲:“如果你只是为了好玩,同时想显示一下奢华生活一面的话,相信宝物隆乃至波尔多没有一瓶酒比里鹏更合适了。”法国酒评一号人物Clive Coates也认为里鹏是波尔多的明星,但不应是一颗超级巨星。然而,德国最权威的葡萄酒杂志Alles uber wein报道了一则由十位最著名的德国品酒师对由1979年至1990年和1992年的十三个年份的里鹏和柏图斯的蒙瓶试饮中,居然有九个年份由里鹏胜出。美国最权威的葡萄酒杂志Wine Spectator也经常对里鹏打出高分。八、九十年代正值是亚洲经济的黄金时期,可能是葡萄酒名家们对里鹏的争论喋喋不休,反而引来了远东暴发户对里鹏的关注目光。以里鹏5-6百箱的年产量,它的价格很快就直迫甚至某些年份超过柏图斯成为波尔多之最,所以里鹏的货源十分难找,葡萄酒收藏家能存有几瓶已是非常少见,酒商拥有一箱里鹏也是很有实力了。拉菲集团下的卡摩庄园 葡萄牙阿列提住(Alentejo)地区种植园的历史可以上溯到罗马人的统治时期。罗马人将这里的广阔土地开垦为大片庄园,他们栽种起小麦、大麦、橄榄树并培育起葡萄园。麦田覆盖着最肥沃的土地,葡萄则偏爱太阳照耀的山丘,它们的根须扎入土壤中取得自己的领地,甚至悄悄扩张到原本由油橄榄树和橡木扎根占领的地方。葡萄园逐渐成为本地区的传统农业之一,农业总种植面积达到1000公顷以上,除葡萄园之外,另有100公顷橄榄树,250公顷农作物,350公顷橡树以及150公顷森林。 7世纪末,为了找一处宁谧而隐蔽的所在以享受别样的宫廷生活,葡萄牙王唐若奥四世(Don Joao IV)派人在埃斯特雷莫(Estremoz)皇城外几公里的地方为他宠幸的一位夫人建造起一座巴洛克风格的别墅以及一所卡莫圣母教堂(Notre Dame do Carmo)。大约是他本人就出生在不远处的维索萨村的原因,这位葡萄牙的重建者(葡萄牙于1640年恢复国家独立,新国王唐若奥四世即位)偏爱来此逗留以歆享其宁静的时光。光阴流转至今,皇家时代的痕迹已荡然无存,唯有卡摩城堡(Casa do Carmo)与葡萄园留存下来。葡萄园环绕着卡瓦利亚斯农场,后来得名为卡摩庄园(Quinta do Carmo)。 卡摩庄园在巴司托斯(Bastos)家族手中延续了几代直至20世纪。1980年代,这里的酒已成为葡萄牙响当当的牌子。但70公顷的葡萄正濒临死亡。1992年,胡里奥巴司托斯(Julio Bastos)求助于罗斯柴尔德家族希望后者能振兴酒庄:一方面,将阿列提住千年葡萄种植传统与罗氏家族多年深厚的酿酒技艺相熔合;另一方面,将当地口味浓郁的传统葡萄品种混调以新葡萄品种以获得更为复杂优雅的特质,从而为酒庄的复兴并获得国际知名度铺设道路。 从1992年开始的新的种植计划及酒窖重建工程大大推动了酒庄发展,同时对葡萄产量进行控制以获得优质果实。这里的土质与小气候环境得天独厚,无须人工铺设灌溉排水系统。葡萄栽种方面,在当地传统品种基础上配以赤霞珠与西拉。同时,大规模的投资用于建设位于卡瓦利亚斯农场的地下酒窖及存放桶装酒的新酒库,另外还购入了先进的装配有温控设备的不锈钢发酵槽及气压式压榨机。 卡摩并入罗斯柴尔德拉菲集团后,荷塞伯拉德(Jos Brardo)从2000年起成为拉菲的新合作伙伴。在双方联手努力下,种植面积达到150公顷,葡萄植株已逐渐成熟。近几年来特别是从2000年份开始,这一发展变化十分明显,酿出的酒具有独一无二的特质,正是此地独特风土与精良酿酒技艺相结合的美妙之物。日趋发展成熟的果园 卡摩地处伊比里亚(Ibrique)半岛中心地带,位于里斯本以东200公里,踞西班牙边境不到40公里,是阿列提住美丽的葡萄牙乡村图画中一景,离曾做为葡萄牙独立战争期间重要战略要塞的埃斯特雷莫城(Estremoz)几公里。酒庄占地1000公顷,葡萄栽种面积150公顷。土壤有两种主要构成:背依埃斯特雷莫采石场的一片地域以石灰质粘土为基本土质,奥萨山脉,阿列提住地区的最高点,高达622 米)的山脚下则是片岩状粘土。葡萄园直攀入海拔500米高处,气候总体特征为春季少雨,从六月至九月天气干燥,夏季气温有时达到40摄氏度。 葡萄主要为葡萄牙的传统品种:红葡萄包括亚拉贡利(Aragonez), 阿利坎特布歇(Alicante Bouchet), 连格地亚(Trincadeira)以及比利吉达(Periquita), 白葡萄则包括胡佩里奥(Roupeiro),阿兰多(Arinto),佩胡姆(Perrum)与费尔诺-皮埃斯(Fernao pires)。最近几年引入了新的葡萄品种:赤霞珠和西拉。自1990年起进行了大面积重新栽种和品种组合,如今葡萄植株正逐渐成熟。栽培方法仍旧使用传统技术,只施很少的肥料。炎热干燥的天气更有助于控制产量,每公顷至多酿出5公升酒。果园由约阿希姆洛基(Joachim Roque)与罗斯柴尔德拉菲集团在国外酒庄的技术总监克里斯蒂安勒索迈(Christian Le Sommer)协作管理。传统工艺酿造 发酵:直到1980年代,酒庄还使用叫做“Lagares”的云石发酵槽运用传统工艺发酵。今天则采用了有温控系统的不锈钢发酵槽并配合以水泥发酵槽来完成此过程。 发酵结束后,酒进入橡木桶陈放一年。酒庄拥有约900只木桶,其中一部分来自罗斯柴尔德在波亚克的造桶厂。 陈年:12月间进行几次尝酒以分级选出顶级酒。1月份转入橡木桶之前进行混调。混调后开始陈年,时间12个月。此期间由酿酒师进行几次滗清以去除渣滓,为5月份的装瓶做准备。 产量:随年份不同而变化很大。近几年平均年产量约为4万箱红葡萄酒及7千到1万箱白葡萄酒。 Via Los Vascos巴斯克葡萄园 巴斯克葡萄园(Via Los Vascos)位于智利圣地亚哥西南200公里的科尔查瓜省(Colchagua)一个面积3600公顷的大庄园的中心地带,葡萄栽种面积580公顷。这一整片土地是全国最大的葡萄园之一。 科尔查瓜的酿酒历史颇为久远。十六世纪时,西班牙征服者们将葡萄秧苗带入智利北部地区,之后很快在全国范围内种植开来,酒甚至出口到秘鲁与西班牙的酒展开竞争。1750年左右,来自巴斯克地区的埃切尼克(Echenique)家族开始在科尔查瓜山谷中栽种葡萄。智利葡萄酒业在18世纪迅速发展,包括埃切尼克家族在内的一些先锋人物开始将目光投向法国酿酒业以寻求借鉴。1850年,埃切尼克塔格莱(Echenique Tagle)父子二人在科尔查瓜山谷中栽种下第一批法国葡萄。1865年前后,根瘤蚜虫害席卷欧洲葡萄园,智利的葡萄酒产量藉此机会一下子猛增,葡萄栽种面积从1870年的9千公顷扩展到1900年的4万公顷。1877年开始向欧洲出口第一批葡萄酒。 自1947年起,费尔南多埃切尼克齐格斯(Fernando Echenique Zegers)组织并改良佩拉里奥(Peralillo)地区的葡萄酒生产,通过整治土地,铺设储水灌溉系统,建造酒窖及水泥酿酒槽等一系列推动工作,命名为“科纳特娜”(Canetenes)的葡萄酒在很短时间内即获得了成功。葡萄园发展到350公顷,但1970年进行的土地改革没收了这些大酒庄的土地,抑止了葡萄酒的发展。70年代中期,埃萨吉雷埃切尼克(Eyzaguirre-Echenique)家族买回被没收的葡萄园,在重新整合的土地上开展起复兴工程,重新栽种葡萄,铺设排水系统。为了纪念历史上曾在这里开垦耕耘过的先人,果园于1981年定名为巴斯克葡萄园。1988年,罗斯柴尔德拉菲集团接手酒庄时,酒庄已拥有土地面积2200公顷,葡萄种植面积220公顷。 通过深入研究智利别具特点的土壤气候而酿造出具有当地风情的美酒,拉菲在智利发展葡萄园正是出自这一心愿。在决定收购巴斯克之前,集团的技术小组走访了多处酒庄以比对各处的风土,选定巴斯克的原因是其地理位置与当地小气候条件优越:近太平洋,日照与水资源充足;靠近佩拉里奥的卡涅坦(Caeten)山谷中,夏季傍晚有着来自海岸(离太平洋的最近距离仅为40公里)的凉爽微风,冬季降雨量大,罕见霜冻。海拔300米的山坡,土壤条件好,半干的土质与气候条件为创制独具风味的顶级佳酿提供了理想的自然环境。 巴斯克酒庄进入罗斯柴尔德旗下之后,即在吉尔伯特洛克芒(Gilbert Rokvam)的督导下进行大规模的投资(吉尔伯特曾于1983到1994年之间任罗斯柴尔德拉菲堡的技术总监):将现有的葡萄品种与新葡萄重新组合栽种、钻井而取得水源,在葡萄园中建起气象站;为适应发酵与陈放的需要,酒庄一步步扩大规模并引进一系列现代化设备,其中包括购买不锈钢发酵槽与气压式压榨机以及橡木桶。随着葡萄的慢慢成熟,巴斯克顶级特藏与巴斯克十年的产量都有所增长。最近几个年份的酒具有出色的集中度与细腻口感。酒庄的新建项目中最后一项是建造一个传统智利建筑风格的接待酒店。 巴斯克葡萄酒公司于80年代初成立,向世界各地出口本酒园酿制的葡萄酒,主要市场为美国、德国、日本、墨西哥等全球25个国家。发展成熟的广阔果园 巴斯克葡萄园位于圣地亚哥南220公里,地理位置纬度 3430,经度 7130,距离太平洋40公里,是科尔查瓜中央山谷最大的葡萄园,位于卡涅坦(Mont Caeten)山脚下,面积3600公顷,其中葡萄栽种面积580公顷。 果园地质为火山土,一部分是粘土砂,另一片是花岗岩风化粗沙。葡萄品种包括赤霞珠 (95%)与霞多丽 (5%)。由于1990年代初进行了大面积重新栽种,这部分葡萄年龄为10岁,其余的在 40到50岁左右,年龄最老的已有60岁。在罗斯柴尔德拉菲集团的国外酒庄总监克里斯蒂安勒索迈(Christian Le Sommer)协助下,葡萄园由开发部负责人马可普佑(Marco Puyo)与安纳里克马凯兹(Enrique Marquez)管理。 悉心酿造与高标准挑选 发酵:每个地块上收成的葡萄都在第一时间进行择选以确定是否在发酵结束后用于培养顶级酒。用于酿造白葡萄酒的霞多丽葡萄在酒桶中进行低温发酵以保留其年轻的花香,发酵结束后迅速装瓶。赤霞珠则在不锈钢发酵槽中进行温控发酵。七八月间,每个木桶都要进行几次尝酒以严格分级。陈年:巴斯克顶级特藏与巴斯克十年在大木桶中陈放12到14个月,其余酒在发酵槽中陈放。酒库中有大约800只木桶,部分来自罗斯柴尔德集团的造桶厂。 平均年产量:35万箱。全部在酒庄装瓶。Chateau Latour拉图 虽然个人平时比较偏爱价格实惠口味优良的来自新世界的红酒,但是刚刚开始接触红酒的时候我也是从了解法国红酒开始,毕竟在喝红酒的传统来源于法国,包含着底蕴和历史的法国葡萄酒似乎更具有价值感,这也是葡萄酒往往会让人联想到皇宫贵族或者小资情调的原因。现在的法国红酒往往被运用于商务宴请和配合法国西餐。他们的历史和传统让这些产品在价格和名声上总是凌驾在新世界红酒之上。而在中国,也是法国的红酒更受欢迎,“喝红酒就要喝法国红酒,法国红酒就要喝波尔多出产的”这似乎成了中国老一代成功人士的红酒观念。 那么既然产自波尔多的红酒如此备受推崇,一定有其原因。那些“城堡级”的名酒也被誉为红酒中的上上品。也许你也会时不时听到人们谈论波尔多的五大名庄。而最近,作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