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工程复习资料.doc_第1页
细胞工程复习资料.doc_第2页
细胞工程复习资料.doc_第3页
细胞工程复习资料.doc_第4页
细胞工程复习资料.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细胞工程复习整理第一章 绪论(了解)1、细胞工程学:是以生物细胞、组织或器官为研究对象,运用工程学原理,按照预定目标,改变生物性状,生产生物产品,为人类生产或生活服务的科学。细胞工程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2、研究内容:转基因动物染色体工程(无籽西瓜)组织、器官或细胞培养原生质体培养植物胚胎培养动物胚胎移植、胚胎培养和试管动物克隆动物(胚胎分割、核移植)3、研究任务:改良生物品种,创造新的生物种类,为人类造福。4、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制药业和诊断试剂的生产单克隆抗体在癌症治疗方面的研究计划生育和优生优育多倍体育种和雌核发育第二章 细胞工程的细胞学基础细胞:构成生命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第一节 细胞增殖、生长与衰亡一、细胞增殖1、细胞周期:从一次分裂结束开始到下一次分裂结束所经历的过程细胞分裂间期:指从一次细胞分裂结束到下一次细胞分裂开始的一段时间细胞分裂期:细胞经过间期后紧肤分裂期,染色体开始分裂2、G0期细胞:是一种暂不分裂,但仍保持分裂能力,在一定条件下又可恢复增殖能力的细胞。如花粉粒中的营养细胞。周期细胞:能够连续分裂的细胞。如根尖、茎尖的原分生组织细胞。终端分化细胞:不可逆的脱离了细胞周期,失去分裂能力的细胞。如韧皮部中的筛管分子。3、端粒:是一段富含鸟嘌呤核苷酸的短的串联重复序列。端粒的特点:1)不同染色体的端粒都由相同的重复序列组成;2)染色体复制一次,端粒的重复序列的长度就缩短一些;3)不同体细胞的寿命明显不同,其端粒的长度也不相同。4、细胞分裂的三种方式: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二、细胞生长与衰亡细胞死亡:细胞坏死和细胞凋亡细胞坏死:指细胞遭受到强烈有害损伤条件(物理、化学、生物)刺激时,出现的一种被动的、突发性的、非生理性死亡。如病毒侵染造成的动植物细胞死亡。细胞凋亡:指由特定的内部或外部因素诱导启动细胞内由基因编码的“死亡程序”,从而导致细胞死亡的现象。又称编程性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如某些 病源微生物常介导巨噬细胞的凋亡。第二节配子发生、受精与胚胎发育一、配子发生植物:雄配子体也称胚囊。一个大孢子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仅有一个大孢子参与胚囊发育,进行三次细胞核的有丝分裂,形成8个单倍体核组成的成熟胚囊,即雄配子体。雌配子体也称花粉。小孢子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4个集合一起的单倍体小孢子,再经过2次有丝分裂。形成一个成熟的花粉粒,包括2个精核和1个营养核,即雌配子体。二、受精双受精:由两个精核分别与卵细胞和极核融合的现象。三、胚胎发育植物胚胎发育:受精卵第一次横向分裂不均形成顶端细胞和基细胞;过程:顶端细胞球形胚心形胚鱼雷胚子叶胚(成熟胚)动物胚胎发育:卵裂:细胞核分裂和细胞质分裂(一般同时进行,细胞核才能分配到两个子细胞内)过程:卵裂桑葚胚囊胚腔囊胚原肠胚囊胚部分细胞迁移到囊胚内部称内胚层(内脏)、中胚层(神经、血管),留在外面的为外胚层。第三节细胞分化细胞分化:指胚胎细胞分裂后未定型的细胞,在形态和生化组成上向专一性或特异性方向分化(或由原来较简单具有可塑状态向异样化稳定状态进行分化)的过程。细胞决定:细胞在发生形态和功能的分化之前,就已受到约束,而具有向着特定方向分化的趋势,这一时期称细胞决定。第三章 细胞工程实验室及基本操作(无菌操作、无菌培养、培养基)实验室框架图基本操作室:洗涤区、灭菌区、贮藏区、培养基配制区无菌操作室:缓冲准备区、接种区培养室:光培养室、暗培养室鉴定分析室温室(植物才有)第四章 植物组织和细胞培养植物组织和细胞培养:指将植物的器官、组织或细胞从植物体分离后,在无菌条件下接种于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使其细胞分裂、增殖、分化、发育,直至形成完整植株的过程。第一节 植物组织和细胞培养原理原理:利用植物细胞全能性一、植物细胞全能性及分化1、植物细胞全能性指植物体的每个活细胞都具有该植物的全套遗传信息,与合子一样,具备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能。植物全能性的实现可通过3个途径:1)生命周期(A循环):以孢子体和配子体的世代交替实现细胞全能性2)细胞周期(B循环):表示细胞的核质周期,通过核质的相互作用,DNA复制、mRNA转录和蛋白质合成,为细胞全能性形成和保持奠定基础3)组织培养周期(C循环):指植物体器官、组织和细胞与供体失去联系,无菌条件下,在人工合成的培养基中进行异养代谢,通过细胞脱分化、分裂、再分化过程实现细胞全能性。2、植物细胞分化细胞分化的本质是基因差别表达的结果。离体条件下植物细胞的分化:细胞脱分化:指已分化的细胞失去其分化特征,回到分生组织状态,即胚性细胞状态。愈伤组织:指脱分化后的细胞,经过细胞分裂形成一团无特定结构和功能的薄壁细胞团。细胞再分化:指已脱分化的组织或细胞具有较大可塑性,在特定的离体条件下,重新恢复细胞分化能力,形成各种不同类型细胞的过程。分化过程:诱导期、分裂期、分化期植株再生的2种途径:器官发生途径:根芽器官直接分化形成植株体细胞胚胎发生途径:产生具胚芽、胚根的胚状体结构再形成植株分化条件影响脱分化的因素生理或机械隔离;培养细胞的异质性;生长调节剂的影响;光线影响影响维管组织分化的因素:生长调节剂;糖类物质二、植物体细胞胚胎发生胚状体:指在植物细胞培养中起源于一个非合子细胞,经胚胎发育所形成的胚状结构。(又称体细胞胚、不定胚、无性胚)1、体细胞胚胎发生特点:(3个)胚状体是离体培养的产物,也是由细胞脱分化产生的;胚状体起源于非合子细胞(即体细胞);胚状体发育过程与合子胚相似,也经历球形期、心形期、鱼雷期和子叶期阶段。2、体细胞胚胎发生途径:(5个)直接从器官外植体发生;愈伤组织发生;悬浮培养细胞发生;单倍体细胞发生;原生质体发生。3、体细胞胚胎起源起源于单细胞。4、体细胞胚胎的生殖隔离生理隔离是体细胞胚胎发生的先决条件。5、体细胞胚胎的遗传稳定性和变异性(染色体倍数稳定性)三、影响植物细胞形态发生的因素(P66)第二节 植物离体无性繁殖1、植物离体无性繁殖(也称离体繁殖、微型繁殖、快速无性繁殖):指利用组织培养方法进行植物离体培养,在短期内获得大量遗传性一致个体的方法。2、植物离体无性繁殖中的器官发生方式:(5种)不定芽型繁殖率高;保持遗传性稳定;缩短林木童年期器官型直接从茎、叶等外植体或带芽的休眠器官上诱导不定芽产生,再生成植株的方式。如百合、水仙、大蒜的花茎等可诱导不定芽发生。繁殖率非常高,但速度较慢;遗传性稳定器官发生型诱导外植体产生愈伤组织,经分化培养形成芽、根或胚状体再生成植株。如水稻、小麦、甘蔗常以幼嫩花序为外植体。繁殖速度较快;经愈伤组织,遗传性不稳定,易产生变异胚状体发生型植物器官、组织和细胞外植体经培养分化形成胚状体再成苗的方式,如甘蔗、胡萝卜、石刁柏等。胚状体发生数量多,速度快,结构完整,繁殖系数高;遗传性稳定原球茎型兰属特有的器官发生方式,即外植体经培养产生原球茎,再直接长成植株。第三节 无病毒植物培养植物脱病毒的方法1)物理方法高温处理(温热疗法):温汤浸渍处理、热风处理低温处理(冷疗法)2)化学方法利用化学药品(嘌呤和嘧啶类似物、氨基酸、抗生素等)处理,抑制植物体内病毒复制。如孔雀绿、硫尿嘧啶、8-氮鸟嘌呤等。3)生物方法利用植物茎尖、珠心胚、愈伤组织等外植体进行培养去除病毒的方法。茎尖培养(最有效) 原理:茎尖几乎不含病毒,采用旺盛分裂的茎尖组织培养,就有可能出去病毒。(茎尖培养结合热风处理方法脱毒效果更佳);微体嫁接法; 珠心组织培养法; 愈伤组织脱毒。第四节 植物细胞培养一、单细胞分离方法机械法、酶法、化学法二、单细胞培养方法和影响因素1、培养方法悬浮培养、看护培养、平板培养、微室培养等。细胞悬浮培养:从愈伤组织液体培养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最常用的细胞培养方法。特点:培养细胞可不断增殖,且生长速度较快,适于大规模培养;能大量提供分散性较好且较为均匀的细胞,用于细胞基础研究等;大规模悬浮培养成本较高。大规模培养:成批培养、连续培养(培养液营养物质不断补充,细胞生长繁殖可连续进行)2、影响因素条件培养基、细胞起始密度、生长调节剂、PH三、植物次生代谢产物植物次生代谢产物:指生活细胞通过次生代谢途径产生的一些天然化合物。种类:生物碱类:吗啡、莨菪碱可用做麻醉剂,喜树碱抗肿瘤等蛋白质类:酶制剂、氨基酸类、类胰岛素等甾体和萜烯类:人参皂苷、人参二醇等醌类物质食品添加剂:色素、芳香油、调味剂、香精等农药:除虫菊酯、鱼藤醇等工业化生产:选材筛选发酵(大规模培养)第五节 植物突变体的获得一、类型自发突变:频率很低,10-710-6左右诱导突变:应用物理和化学因素诱发的突变 物理诱变剂:辐射、X射线、射线以及紫外线等 化学诱变剂:碱基类似物、烷化剂等二、应用1)抗氨基酸及类似物突变体(可大大提高细胞内这种氨基酸的含量)2)抗病突变体(如小麦抗赤霉素病突变体)3)抗除草剂突变体4)耐盐突变体5)抗金属离子突变体6)抗逆突变体(抗旱、抗低温突变体筛选)7)营养缺陷型突变体三、突变体筛选方法(P89)直接选择法:利用选择条件下细胞突变体可优先生长的特定进行筛选正选择法:在离体植物细胞培养基中加入特定物质,把细胞置于对其生长有害的化合物(选择剂)胁迫下,正常表型细胞死亡而抗性突变体细胞能生长,从而将其分离。负选择法:在特定培养基中,让正常表型细胞生长繁殖,突变体细胞受抑制不分裂呈休眠状态,然后用一种能毒害正常生长细胞,而对休眠状态突变体细胞无害的药物淘汰正常细胞,再用正常培养基恢复突变体的生长。(主要用于营养缺陷型突变体筛选)间接选择法:借助于突变体表型有某种相关特征作指标进行筛选的方法。绿岛法(抗除草剂):利用已分化组织进行筛选和鉴定的方法第五章 植物原生质体培养和体细胞杂交第一节 植物原生质体培养和体细胞杂交的概念及意义1、原生质体:指用特殊方法脱去植物细胞壁的、裸露的、有生活力的原生质团。原生质体培养:指将植物细胞游离成原生质体,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依据细胞的全能性使其再生细胞壁,进行细胞的分离分化,并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过程。2、原生质体培养的意义:1)单细胞无性系的建立;2)遗传转化的良好受体;3)多种基础研究的实验体系;4)体细胞杂种的形成。(实现远缘杂交,创造新物种)3、体细胞杂交(又称原生质体融合):指在人工控制条件下,两种体细胞原生质体相互融合产生杂种的方法。4、原生质体融合1)自发融合(仅限于同一物种内)2)诱导融合(诱变剂)4种融合方式:异核体或异核细胞:细胞质融合,而细胞核未融合的现象;杂种原生质体或合子细胞:双核异核体的细胞核发生融合而产生是杂种细胞;同核体:相同原生质体发生融合;非对称杂种或细胞质杂种:异核体中两个细胞核,若亲缘关系太远,其中一个核的染色体逐个被排除掉,则为非对称杂种:若整个核完全消失,细胞质仍为杂合,则为细胞质杂种。第二节 植物原生质体分离细胞壁: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质和少量蛋白质等。1、分离方法:机械分离法、酶解分离法2、纯化:沉降法、漂浮法(等渗)、不连续梯度法3、活力测定形态识别; 相差显微镜观察法;酚藏花红染色法:有活力的原生质体不着色;伊凡蓝染色法:不着色的细胞为活细胞;FDA染色法(荧光素二乙酸酯):发荧光的原生质体为活细胞。第三节 植物原生质体培养1、培养方法1)固体薄层培养法:用于烟草叶肉细胞原生质体培养和植株再生2)液体浅层培养法:用培养液调整到一定细胞密度3)双层培养法:液体-固体双层培养法(悬浮液涂在培养基表面)、固体=固体双层培养法2、影响因素(P103)3、再生过程原生质体再生过程:指分离、纯化的原生质体在适当的培养方法和良好的培养条件下,很快恢复细胞壁,再生细胞持续分离形成细胞团,最后或通过愈伤组织或通过胚状体分化出完整植株的过程。4、培养过程中的遗传变异 适应性变异(非遗传性变异)、遗传性变异、形态特征变异、染色体和基因变异第四节 植物体细胞杂交一、原生质体融合1)化学融合1、NaNO3融合法(诱导融合频率低)原理:原生质体表面带有负电荷,Na+能中和其表面的负电荷,使凝聚的原生质体的质膜紧密接触,促进细胞融合。(关键:细胞膜的流动性)2、高PH-高浓度Ca+离子融合法3、PEG融合法(最常用)原理:当两层膜紧密接触区域的电荷重新分布时,可能使一种原生质体上的带正电荷的基团连到另一种原生质体的带负电荷的基团上,导致原生质体融合。PEG除分子桥作用外,还具有改变膜物理化学性质及增加类脂膜流动性的作用,从而促进细胞融合2)电融合原理:利用改变电场来诱导原生质体彼此连接成串,再施以瞬间强脉冲使质膜发生可逆性电击穿,促进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二、体细胞杂种选择系统1、互补选择法利用两个亲本不同遗传和生理特性,在特定培养条件下,只有发生互补作用的杂种细胞才能生长的选择方法。营养代谢互补选择法:选择培养基为无激素培养基;抗性突变体互补选择法:以其对某种逆境具有抗性的基础上进行的(必须为显性)叶绿素缺失突变体互补选择法:选择培养基为适合白化和杂种细胞增殖的培养基2、机械选择法第七章 植物胚胎培养和人工种子一、植物胚胎培养的概念和应用胚胎培养:指使胚或具胚器官(子房、胚珠等)在离体无菌条件下发育成幼苗的技术植物胚胎培养的内容:幼胚培养、成熟胚培养、胚珠培养、胚乳培养、子房培养、试管受精(人工受精)胚胎培养的应用:(8个方面)1)克服远缘杂交的不育性,获稀有杂种植物;2)打破种子休眠,提前结实;3)使生活力低下或无生活力的种子萌发;4)是柑橘类植物合子胚正常发育;5)测定种子生活力;6)获三倍体或单倍体植株;7)快速繁殖特殊植物;8)用于理论研究。二、人工种子1、人工种子:指植物离体培养中产生的胚状体或不定芽包裹在含有养分和保护功能的人工胚乳和人工种皮所形成的能发芽出苗的颗粒体。2、人工种子的意义(P144)3、人工种子技术关键技术:控制体细胞胚状体同步发育促进胚状体同步生长方法:抑制剂法(一旦去除抑制剂,细胞即可同步分裂)、低温法、渗透压法、通气法、分离过筛法包埋技术(P145):干燥法、凝胶法和水凝胶法第八章 植物种质资源的保存植物种质资源(又称植物遗传资源),指一定地域上对人类有用的所有植物的总合,是人类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种质资源保存类型1、原生境保存:植物保护区(我国自然保护区1146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55个) 农田种植保存(如云南水稻)2、非原生境保存:种植保存(就地种植保存、迁地种植保存) 贮藏保存(延长种子寿命) 离体保存(低温保存、超低温或冷冻保存、生长抑制剂保存) 基因文库保存第九章 转基因植物转化:外源目的基因通过某种方式进入到受体细胞,并整合到其染色体组中,并随之转化表达的过程。1、植物基因转化受体体系受体应符合的条件:高效接受外源基因;(高效)具有脱分化和再生能力,全能性;(全能性)稳定将外源基因遗传给后代。(遗传稳定性)6个转化受体体系:叶盘受体体系:由创伤组织得到转化细胞可能是嵌合体,须严格筛选;原生质体受体体系:获得的转化植株来自一个转化的细胞,减少了嵌合体的发生;悬浮细胞受体体系愈伤组织受体体系胚状体受体体系:胚状体起源于单细胞,避免了嵌合现象。活体受体体系2、植物基因转化方法(P163)1)载体介导法:将目的基因插入到根癌农杆菌的质粒或病毒的DNA分子上,随着载体质粒或病毒DNA的转移而转移。共培养法(根癌农杆菌介导法最常用)病毒介导法(根癌农杆菌转化技术:根癌农杆菌中存在着一种致瘤质粒(Ti),该质粒上有一段DNA序列可以发生转移,称为转移DNA(T-DNA),人们基于这一原理对Ti质粒进行改造,将目的基因转入质粒的T-DNA区,构建根癌农杆菌的转化载体。)2)基因直接导入法:物理方法(基因枪法、电击法、超声波法)化学方法(PEG法、脂质体法)3)种质系统法:花粉管通道法;生殖细胞侵染法;胚囊和子房注射法3、转基因个体检测形态特征检测报告基因检测报告基因:具有明显的生理生化等特定遗传表型的特征性基因。主要表现为对抗生素的抗性。最常用的是抗生素抗性基因和编码催化人工底物形成荧光物质的酶基因。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4、转基因植物的研究成果及安全性研究成果:抗除草剂转基因植物:抗草甘膦转基因植物、抗均三氮苯类除草剂等;抗虫转基因植物:转蛋白酶抑制剂基因植物、转淀粉酶抑制剂基因植物等;抗病毒转基因植物抗真菌病害转基因植物:转防卫基因植物、转核糖体灭活蛋白基因植物等;抗细菌病害转基因植物:转溶菌酶基因植物、转抗细菌毒素基因植物等;其他转基因植物:改变花型花色的转基因植物、医药用途的转基因植物等。安全性:环境安全性:主要担心转基因植物本身带来的潜在风险和转基因植物通过基因漂流对其他物种带来的影响,从而给生态系统带来危害。毒理方面:研究最多的是转基因植物的选择基因和报告基因在食品安全方面的影响第十章 动物细胞培养体外培养分类:细胞培养、组织培养、器官培养一、动物细胞体外培养方法(4种)原代培养、传代培养或继代培养、固定化培养技术、ES细胞培养1、原代培养组织块培养法(薄层培养法、翻转干涸法):形成单层细胞酶解培养法鱼类细胞组织块原代培养哺乳动物和鸟类的原代培养原代培养物经首次传代成功后即成细胞系。(cell line)由原细胞系分离出的与原细胞系具有不同性状的细胞系称为亚系。(sub-line)2、传代培养:贴壁培养、悬浮培养“贴壁抑制现象”:贴壁生长的较慢3、固定化培养常见的固定化培养:包埋培养非贴壁依赖性细胞常用海藻酸钙来包埋;贴壁依赖性细胞常用胶原/琼脂来包埋。海藻酸钙包埋的原理:海藻酸是有葡萄糖醛酸和甘露糖醛酸组成的一种粘多糖。每一个分子都含有一个羰基,在有Ca2+或其他多价阳离子存在时,海藻酸分子间可形成离子桥,从而形成凝胶。当加入Ca2+离子的螯合剂时,如EDTA、磷酸根和柠檬酸根等,这种凝胶就能溶解。海藻酸钙包埋的特点:优点:步骤简单,条件温和;随着凝胶的形成,细胞嵌入到高聚物的网络中,细胞负荷量大,泄露少;凝胶网络还可保护细胞抵抗机械剪切。缺点:细胞生长扩散受到限制;大分子物质不能渗透凝胶高聚物等4、ES细胞培养胚胎干细胞(ES细胞,又称多功能干细胞,pluripotent stem cell,PSC),指胚胎或原始生殖细胞经体外抑制分化培养后,筛选出的具有发育全能性的细胞。过程:取材分化抑制培养胚胎干细胞系的建立及保存5、大规模体外培养(P185)二、体外培养动物细胞的生物学特性1、培养细胞的生长曲线生长曲线:反映的是培养细胞从接种到传代之前的生长增殖情况“S型”:潜伏期、指数生长期、平台期、衰退期“Hayflick界限”:体外培养的正常细胞有一定寿命,传代3050代后,自行衰亡。2、细胞系的演化原代培养阶段、有限细胞系阶段、连续细胞系或衰老死亡阶段3、动物细胞的低温保存一般冷冻保存于液氮中(-196)。1)非玻璃化冻存冰晶损伤:因细胞内部结冰而导致的细胞损伤。溶质损伤:因电解质浓度过高而导致的细胞损伤。原理:缓慢冷冻:细胞外水分先结冰,电解质浓度升高,细胞内水分渗出,减少胞内冰晶形成,减少了冰晶的伤害快速复苏细胞:避免水分重结晶,减少冰晶损伤,提高复苏率冷冻保护剂:可以保护细胞免受冷冻损伤的物质渗透性冷冻保护剂:甘油、DMSO、乙二醇等 非渗透性冷冻保护剂:蔗糖、聚乙二醇、白蛋白等冻存方法(P198):以510的甘油或DMSO为冷冻保护剂 使终浓度为21066106个细胞/mL冻存液2)玻璃化冻存玻璃化:液体转变为非晶态(玻璃态)的固化过程。保护剂的浓度大约达到4060(W/V)的高浓度。第十一章 动物细胞融合一、细胞融合的基本概念1、细胞融合: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细胞合并成一个细胞的技术。1)自发细胞融合:指在未施加任何诱导条件的情况下所发生的细胞融合现象。2)诱导细胞融合:指在人为诱导条件下发生的细胞融合现象。(病毒诱导法、PEG诱导法、电诱导法)人工诱导形成的融合细胞:同核体:同一亲本细胞融合而来 异核体:不同亲本细胞融合而来2、细胞杂交:指用人工方法把不同类型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细胞合并成一个细胞的技术。所得到的融合细胞叫杂交细胞(hybrid cell)。、种间杂交细胞:亲本细胞来源于不同的种(如小鼠细胞和人细胞的杂交)种内杂交细胞:亲本细胞来源于同一个种(如小鼠成纤维细胞和小鼠淋巴细胞的杂交)二、自发细胞融合和人工诱导细胞融合(P210)1、自发细胞融合1)体内: 膜融合:内吞小泡与内吞体的融合、内吞体与溶酶体的融合、分泌小泡与质膜的融合、精子顶体膜和卵子质膜的融合 细胞融合:肌纤维(肌管)的形成、胚胎着床、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形成、肿瘤细胞的融合2)体外:小鸡和鸡成肌细胞的融合、肿瘤细胞的融合2、人工诱导细胞融合(关键在于细胞的聚集、凝聚)病毒诱导:副粘液病毒中的仙台病毒化学方法诱导:PEG法、Ca2+离子法、溶血卵磷脂物理方法诱导:电诱导细胞融合法融合机理(P213)三、杂交细胞的筛选1、非选择性筛选指用机械方法(如毛细管吸取法)把单个杂交细胞挑选出来,让其分裂,培养出细胞克隆。此法也称单细胞克隆(single cell cloning)。缺点:杂交细胞数量少,挑选不易,且挑选出来的细胞不一定分裂。2、选择性筛选指根据细胞对药物的抗性、营养要求或温度敏感性等的不同,选择适当的培养条件,将杂交细胞分裂出来。抗药性筛选系统(P215)AG:氮鸟嘌呤 AGR:抗氮鸟嘌呤;TG:巯基鸟嘌呤 TGR:抗巯基鸟嘌呤BUdR:5-溴脱氧尿苷 BUdRR:抗5-溴脱氧尿苷HGPRT: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 TK:胸苷激酶HAT培养基:H(次黄嘌呤)、A(氨基蝶呤)、T(胸苷)HAT培养基筛选杂交细胞原理:由于核酸主合成途径被A阻断,因而只能通过补救合成途径利用H、T合成核酸,突变的缺陷型细胞由于缺少HGPRT+或TK+不能利用H、T,无法通过补救合成途径合成核酸而死亡,而对于杂交细胞,其一组染色体为HGPRT+和HK-,另一组染色体为HGPRT-和TK+,通过互补作用,可以通过补救合成途径利用H、T合成核酸,并能不断分裂下去,从而存活下来。营养缺陷型筛选系统温度敏感型筛选系统四、杂交细胞染色体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