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 稻 机 插 技 术 概 述.doc_第1页
水 稻 机 插 技 术 概 述.doc_第2页
水 稻 机 插 技 术 概 述.doc_第3页
水 稻 机 插 技 术 概 述.doc_第4页
水 稻 机 插 技 术 概 述.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水 稻 机 插 技 术 概 述 陆 为 农 【字体:大 中 小】 【关闭】 前 言 水稻机插技术是一项系统工程技术,其中包括:育秧技术、机插技术、机插秧大田管理技术。该技术的目标是通过机插实现高产稳产、省工节本、增收增效。截止目前,水稻机插技术已经形成完整的成熟的技术体系。 一、育秧技术 育秧是机插成败的关键一环,且与常规人工插秧的育秧具更高的要求。 1、壮秧:为高产、稳产打基础; 2、适宜机械栽插,尽量减少漏插、伤秧,确保适宜的基本苗; 3、省工节本, 健壮秧苗的基本形态: (1)适宜苗高1525厘米,单株白根10条以上 ; (2)青秀无病,均匀整齐,苗挺叶绿; (3)根系盘结,形如毯状,提起不散; 水稻机插秧技术经过多年的摸索,已经找到了培育壮秧、降低成本、适宜机械栽插的低成本、高效率的简便易行的育秧方法。我们把它称为“标准化育秧法”。下面主要介绍两种育秧方法。就特殊地区的要求,再介绍一下“硬盘育秧技术”。 (一)软盘育秧技术 软盘育秧是在“工厂化”硬盘育秧的基础上总结转化而来的育秧方式。主要环节有: (1)准备工作 (2)精细播种 (3)苗期管理 (4)栽前准备 (1)准备工作。 秧池准备; 秧池准备:秧池面积与机插大田面积比为1:1001:110.为便利运秧,秧地摆布应以2亩为宜,切忌集中。 床土培肥,床土培肥有两种方法: 集中取土; 于冬末春初,在取土地上匀施肥料,每亩可施人畜粪或腐熟灰杂肥40担,以及45%氮、磷、钾复合肥50公斤;施后连续机旋耕23遍,进行碎土拌肥,旋耕深度8公分左右,而后进行过筛并覆膜堆闷。 零散取土; 过筛后每立方米的细土匀拌45%氮、磷、钾复合肥1.5公斤。也可用“旱秧壮秧剂”代替无机肥。过筛后每100公斤细土可拌0.50.8公斤“旱秧壮秧剂”。 材料准备; 秧盘准备:每亩大田一般需备软盘25张左右。采用机械播种的,每台流水线需备足硬盘用于脱盘周转,具体用量应根据播种时移送秧盘的距离而定。 秧板规格及制作要求。 标准秧板规格为:畦面宽1.3米,沟宽0.250.4米,沟深0.15米;四周沟宽0.3米,深0.2米。 秧板制作要求:实、光、平、直。 其它材料准备。根据秧板面积准备适量的盖膜、稻草等辅助材料。 床土准备; 选择适合的床土: 1、 菜园土; 2、 耕作熟化的旱地土; 3、 秋耕、冬翻、春耖的稻田土。 不适宜床土: 荒草地土、当季喷施过除草剂的麦田土。 取土量:每亩大田备足合格营养细土100公斤。 、种子准备 1-品种选择:根据情况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质、高产、稳产的大穗型品种。 2- 用种量:每亩大田一般需备足精选种子3公斤,或杂交稻种1公斤。 3- 种子精选:应选用经过精选的种子,保证出芽率. 4- 药剂浸种:药剂浸种预防病虫害;稻种吸足水分的标准是:谷壳透明,可见腹白和胚,米粒容易折断而无响声。 5- 催芽:手工播种根芽长度不超过2毫米,机械播种“破胸露白”即可。 (2)精细播种 软盘育秧按播种方式可分为手工播种和机械播种。 手工播种: 底土厚度确保秧块土层22.5厘米; 洇足底土水; 按盘称种:发芽率为90%时,一般每盘播芽谷140150克,杂交稻芽谷80100克; 细播匀播; 覆土。 机械播种:调试播种机; 播后直接脱盘于秧板; 湿润秧板。 作业流程:(见幻灯片) 手工播种的作业流程如下: 床土准备碎土拌肥过筛堆闷熟化 晒种发芽试验选种药剂浸种催芽 精做秧板 铺放空盘装盘土洒水播种覆土封膜盖草揭膜炼苗肥水管理起盘移栽。 2、机械播种的作业流程如下:(见幻灯片) 床土准备碎土拌肥过筛堆闷熟化 晒种脱芒发芽试验选种药剂浸种催芽 软盘装硬盘 硬盘周转使用 机械播种(装盘土洒水播种覆土) 脱盘 精做秧板 封膜盖草揭膜炼苗肥水管理起盘移栽。 、封膜盖草 芽谷播后需经过一定的高温、高湿才能出苗整齐,因此需要封膜盖草,控温保湿促齐苗。 早春茬稻播种时,如气温较低,必要时可搭建拱棚,利用日光增温,促使齐苗。 (3)、苗期管理 揭膜炼苗:一般播后35天揭膜炼苗。 揭苗原则:晴天傍晚揭,阴天上午揭,小雨雨前揭,大雨雨后揭。 科学管水:掌握一条规律,干长根、水长芽。把握一条原则,根叶发育同步,既达到茎叶粗壮,又达到根系盘结。 秧苗三叶期以前,一般灌平沟水,保持盘土或床土湿润不发白即可。三叶期后视天气情况,依根叶发育进度,确定沟中水层深浅。 及时追施断奶肥; 做好病虫防治; 看苗用好助壮剂。 (4)、栽前准备 施好出嫁肥;一般在移栽前34天进行;用肥量及施用方法应视苗色而定 。 适时控水炼苗;栽前通过控水,促进秧苗老健;增强秧苗抗逆性。 带药移栽;机插秧苗由于苗小,个体较嫩,栽后易遭受病虫危害,在栽前12天要喷药预防,坚持带药移栽。 起运移栽;起盘后小心卷起盘内秧块,叠放于运秧车,到随起随运随插,严防烈日伤苗。堆放层数一般23层为宜,运至田头应随即卸下平放,使秧苗自然舒展;并做 (二)双膜育秧技术 双膜育秧的技术原理与软盘育秧大致相同。其区别仅在于:双膜育秧是在秧板上平铺有孔地膜作垫底层代替软盘。这种有孔底膜与盖膜并用的育秧方法,简称“双膜育秧”。 特点:投资少,成本低,操作简单,管理方便. (1)、作业流程(见幻灯片) 双膜育秧技术的作业流程如下: 地膜打孔 铺放孔膜 精做秧板 铺撒床土 床土准备破碎拌肥过筛 洇足底水均匀播种覆土覆膜盖草揭膜炼苗肥水管理切块移栽 (2)、准备工作 双膜准备、用量:一般每亩大田需备足幅宽1.5米的地膜4.2米;幅宽2.0米的农膜4.2米。 地膜打孔:孔距一般23厘米,孔径为0.20.3厘米. 秧池准备;秧池田与机插秧大田比例为1:90-100。秧池田的秧板宽为1.4米。秧沟规格及秧板质量标准与软盘育秧要求相同。 其它材料。除做好上述工作外,还需准备好切刀、模板木条、稻草 等。 (3)、精细播种 首先要在板面平铺打孔地膜。 沿秧板两侧边分别固定厚2厘米、长度2米左右的木条或型材,用以控制底土厚度。 铺放底土,用木尺刮平。 补足底土水份。 1播种前一天铺好底土,灌平板面水,底土充分洇湿后迅速排放; 2直接用喷壶喷洒,使底土水份达饱和状态后立即播种盖土,以防跑湿。 定量播种。每平方米一般播发芽率为90的芽谷860940克,杂交稻芽谷500600克。 匀撒盖种土。 (4)、栽前准备 双膜育秧的栽前准备与软盘育秧基本相同。唯一区别就是切块起秧。 在起秧前,首先要将整块秧板切成适合机插的宽为27.528厘米、长为58厘米左右的标准秧块。 (三)硬盘育秧技术 硬盘育秧技术是工厂化育秧技术的派生物,目前不仅用于工厂化,同时应用于大棚育秧(北方)或封膜、露天育秧。 1、工厂化育秧技术投资大,成本高。亩成本是软盘、双膜育秧的四倍左右,广大农村难以实施。当然具备条件的大型农场可以进行试验,但必须把降低成本作为主攻目标。 2、硬盘育秧是工厂化育秧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因此出现了软盘、双膜代替硬盘的做法。 3、硬盘较软盘、双膜育秧在技术上具有良好优势:利于机播、秧块整齐。唯成本处于劣势,一般情况育秧成本是软盘、双膜的二倍三倍,若塑盘价格下降50,质量上可用年限加倍,则可与软盘成本持平,将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硬盘育秧技术是利用硬塑盘在播种流水线上完成播种作业,并在厂房内培育生长的育秧技术,目前已应用到大棚、封膜及露天育秧。其操作工艺流程图如下: 晒种 发芽试验 脱芒 选种 药剂浸种 催芽 床土准备 粉碎筛土 调酸 拌肥 机铺 机械 机播 机械 机械 铺放塑盘 铺底土 淋水 播种 覆土 淋水 人工 人工 人工 人工 人工 进厂房 保温保湿(加温洒水) 常温、光照 增温立苗 置盘 炼苗绿化 施出嫁肥 移栽 (堆放、密封) 进秧池 封膜盖草,满沟水 揭草、揭膜 (1)床土 床土要求肥力中、上等,通气透水性好、杂草及病菌少的轻粘壤土,最好选用冻土。 床土用量 每亩大田用量100公斤准备。 床土加工 床土经碎土、筛土后为颗粒状细土,pH7。碱性土壤需进行调酸处理。老秧田土、稻田土等带病菌量大的还需要进行药剂消毒。床土拌肥应因土制宜,满足培育壮苗要求。肥料应细碎、拌均匀。 (2)种子 品种选择 根据稻作季别、茬口、秧龄和栽培地区的气候资源,选择高产、稳产、优质良种,大穗型品种尤佳。 备种与晒种 用上年收获的一级种子,每亩大田备量为3-4公斤,播种前晒种1-2天,以利于提高发芽率。 脱芒 采用机脱芒,除去种谷所带的枝梗和芒,以确保机播均匀度。 发芽试验 发芽势应在85以上,发芽率在95以上。 选种 应用盐(泥)水选种,比重1.12左右(以新鲜鸡蛋估测,蛋浸入溶液,蛋露出水面五分硬币大小为准)。选后种子必须用清水洗净。 浸种、消毒 为消灭种谷所带的病菌,需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消毒的药剂及方法同各地常规育秧的用药及方法。为保证种谷发芽迅速而整齐,浸种必须使其吸足水份,浸种的时间视温度而定,籼稻需浸足积温60日度、粳稻需浸足80日度(积温指浸种日数与日均温度的乘积)。 催芽 用吸足水份的种子进行催芽,催芽的方法因地制宜。催芽的标准为:破胸、露白。催芽后的种子可以机械脱水,也可以自然风干,达到内湿外干易散落、确保播种均匀。 (3)播种 播种时期 播种期根据当地茬口、品种、气温而定,一般情况下,栽插日向前推15-20天为播种日。注意品种、秧龄、茬口机插能力四对头,切勿超秧龄移栽而影响秧苗素质。 播量 每亩大田的播量根据栽植密度、每亩基本苗、千粒重、秧苗素质而定。秧苗素质指标与适宜用苗量需通过试验综合而定。 大田用苗盘数 由盘播量(主要是成苗量)和插秧密度而定,每亩大田约为18-26盘。 播量与基本苗对照表 下表是以种谷千粒重为27克,栽插密度为18000穴/亩算得,此例可供各地估算播量与基本苗时参考。 播量与亩基本苗对照表 播量克/盘千重 粒/盘 粒/cm2 按80成苗率株/ cm2 每亩栽插18000穴(行株距3012cm) 每亩大田20盘1.8 cm2/穴 每亩大田18盘1.6 cm2/穴 株/穴 万苗/亩 株/穴 万苗/亩 140 5185 3.19 2.55 4.59 8.3 4.13 7.4 130 4814 2.90 2.32 4.18 7.5 3.76 6.8 120 4444 2.74 2.19 3.94 7.1 3.54 6.4 100 3703 2.28 1.82 3.28 5.9 2.95 5.3 注:RR6有横向送秧9、11、14、16mm(30、26、20、18回)四个档,纵向送秧8-17mm,10个档。表中的1.8 cm2/穴,可以在插秧机上调整到1413(mm);1.6 cm2/穴可调整到1411(mm)。 (4)秧田(工厂化可不用秧田) 面积 秧田与大田之比因栽插密度及播量而异,一般在1:800-100。应选用排灌方便、平坦的稻板田做秧田。 秧板要求 在播种前20天做好秧板。秧板宽为1.4米,沟宽25-40厘米。做秧板时要拾清麦、稻桩,填低拍平,秧板应做到平、光、净。秧板制成后需视土质排水沉实半-两天,待秧板湿润而不陷脚时放盘育秧。 (5)秧田管理 秧盘移到秧田一星期内,秧板保持湿润,床土不发白;二叶一心期,秧板保持薄水层;三叶一心期,间隙灌水,保持床土湿润。移栽前2-3天排水落干,促使秧苗老健,使盘土含水率在35-40,以便栽插。工厂化育秧除保持适当水份外,必须施用适量肥料。 (6)机插准备 起秧、运秧 细心起、运秧,做到秧块不变形、不断裂、秧苗不损伤。 大田准备 适期移栽 在确保适宜秧龄的前提下,做到适期早插,严防超秧龄。 秧苗 插秧前秧块床土的绝对含水率应掌握在35-40;秧盘内秧苗空格率为3 二、机插作业技术 1、大田耕整 (1)概述。稻田的栽前耕作,包括耕翻、灭茬、晒垡、施肥、碎土、平整、耙地等作业环节,这是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中一项重要内容。 机插秧采用中小苗移栽,对大田耕整质量和基肥施用等要求相对较高。 (2)、田面质量要求 田块平整。要求栽后寸水,棵棵到。 田面整洁。对秸秆还田且灭茬效果欠佳的田块,务必要在耙地时结合人工踩埋清理,清除田面残物。 整个田面应上细下粗,细而不糊;上烂下实,插秧作业时不陷机、不雍泥。 泥浆沉实达到泥水分清,沉淀不板结,水清不混浊。 (3)、耕整方法 不同的茬口,大田精细耕整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春茬田,也就是空白茬,在春耕晒垡的基础上,机插前一个星期要做好旋耕、整地、上水耙平等工序。 高留茬的田块可先期直接上水浸泡,再用水田埋茬起浆整地机进行耕整作业。 耕整时,不宜用深耕机械作业,以防耕作层过深。 (4)、施好基肥 根据土壤的地力、茬口等因素,可结合旋耕作业施用适量有机肥和速效化学肥料。氮肥量一般掌握在稻田总氮量的20%。 在缺磷钾土壤中应适量增施磷钾肥。 (5)、泥浆沉淀化除封杀 为提高机插质量,大田耙地墁平后须经一段时间沉实。沉实时间的长短应根据土质情况而定。砂质土需沉实1天左右,壤土一般需沉实12天,黏土一般需沉实3天左右。 化除封杀是机插秧高产的关键措施之一。 2、机插作业 (1)插秧机介绍。 插秧机按操作方式可分为手扶式与乘坐式;按插秧速度可分为普通插秧机和高速插秧机。行距30公分,不可调。株距3档可调。深度可调,取秧量可调。 (2)、大田插秧 机插秧的作业指标。要求达到漏插率小于5;伤秧率小于4;均匀度合格率大于85;作业覆盖面达98。确保直行、足苗、浅栽,要求不漂不倒,越浅越好,控制在1.5厘米左右。 插秧机调试。插秧前须对插秧机作一次全面检查调试,以确保插秧机能够正常工作。特别是要根据秧苗的密度,调节确定适宜的穴距与取秧量。 机插作业。作业时,要按照农艺要求确定穴距和每穴秧苗的株数,调节好相应的株距和取秧量。以保证每亩大田适宜的基本苗。 三、机插稻大田管理技术 (1)、概述 大田管理要根据机插水稻的生长发育规律,采取相应的肥水管理技术措施,促进秧苗的早发稳长,发挥机插优势,稳定低节位分蘖,促进群体协调生长,提高分蘖成穗率,争取足穗、大穗,实现机插水稻的高产高效。 (2)、活棵分蘖期的管理 活棵分蘖期,即从移栽到分蘖高峰前后的一段时间。这个时期的秧苗主要是长根、长叶和分蘖。 机插后的水浆管理。机插结束后,晴天如遇高温,要及时灌水护苗,水深保持在苗高的1/2左右。栽后34天采取薄水层管理,一般水深为23厘米,切忌长时间深水,造成根系、秧心缺氧,形成水僵苗甚至烂秧。 施用分蘖肥及除草管理。分蘖期是增加穗数的主要时期。在施好基肥的基础上分次施用分蘖肥,有利于攻大穗、争足穗。 僵苗防治。僵苗是水稻分蘖期出现的一种不正常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