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思维类型及其先天差异.docx_第1页
人类思维类型及其先天差异.docx_第2页
人类思维类型及其先天差异.docx_第3页
人类思维类型及其先天差异.docx_第4页
人类思维类型及其先天差异.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类思维类型及其先天差异汤凤林 对于个人来说最大的悲剧莫过于将自己的天才指向了错误的地方。比如一个天生的艺术天才却去学了数学,这很可能既埋没了他的艺术天才也学不好数学;对于家长来说将小孩的培养方向指向了与小孩先天素质不相适应的学科上,那很可能造成两代人的遗憾;对于教师来说,对不同思维类型的学生进行不同方式的教育也许会事半功倍。每个进入大学校门的学生都应该知道自己是什么思维类型的,这样你好决定自己以后是向理论方向发展还是向实践方向发展。这一切都说明研究清楚自己及与自己相关的人的思维类型是何等的重要。本书介绍。几千年来人类都在研究思维问题。思维的类型自然也是在思考中的问题,但由于最核心的问题思维结构,没有认识上的突破,因而思维类型也就无从说起。本书作者在二十世纪末期经过多年思考、分析,对于人与动物在智力上的差别上,提出了人与动物的智差原理在于人是神经系统中思维与记忆两个系统完全分离,而动物是没有这种分离的原理。(详见本书“人与动物的智差原理”一章)从而搞清楚了思维的结构中主要的“思维系统”、“储存记忆系统”、“思维记忆平台”、“虚拟自我”四个主要结构在思维中的作用。由于人先天和后天婴幼时期的发育和成长中这四个系统会有所差别,这就造成了人类思维有几种类型的存在。本书对各种思维类型进行了分析和表述。对人类群体中客观存在的人与人之间思维能力、思维方式各不相同的情况提出了自己的分类和甄别。从而对思维形式和过程有了进一步的把握和了解。本书通过对各类思维类型的分析,结合具体的名人的思维上的表现,为人们掌握自己和他人的思维类型提供了思考的线索。这是人类心理学史上首次系统地提出。目录绪言5一、学习能力5二、思维能力12第一章思维原理22第一节 人与动物的智差原理23第二节思维的平台-思维记忆36第三节 心神经系统的虚拟自我451、虚拟自我452、没有虚拟自我就没有文学艺术533、情绪和气质虚拟自我的环境554、思维类型与心理类型58第四节 思维的过程和根据641、经验经过判断的信息642、综合预测和透视653 分析拆解、对比和联想67二 概念化的信息的来源和根据69第五节记忆74一、储存记忆75二、动作记忆81第二章思维类型的先天和后天86第一节概说86第二节先天素质与后天知识和教育89第三节 把握环宇透穿就里概念综合人生形而上的天赋100第四节 翻手为云覆手雨,随机应变信如神概念分析人生116第五节 魄力与自我概念经验人生123第六节 知觉综合类思维类型形而下的天赋128第七节 知觉分析类鬼才152第八节 知觉经验类思维类型159第九节 文学艺术的策源情感人生1691情感是文艺创作的心理环境和行为动力1692情感有其特殊的认知作用和作品组织作用1733 简单的分类176第十节 青少年时期思维类型的表现177第十一节 思维类型与社会和情爱184绪言人与人生来就不一样!一、学习能力一个人出生时就决定了他有学习的能力,比如人类学习语言的能力就是别的动物所没有的,但人和人有所不同,有些人有些东西能学好,有些东西就没有别的人学得好。这就是常识认为的,有些人要聪明点,有些人要笨一点。但仅是“笨”和“聪明”这种简单的说法是不能解决问题的,“笨”的就真的笨吗,我国从古就有“大智若愚”的说法;“聪明”的就真的聪明吗?原因是什么,能分出类来吗?我们的知识和大多数能力是后天学来的,甚至我们的大多数学习能力也是后天通过学习和训练得来的,但是我们最基础的学习能力却是先天的、特别是我们的理解能力和理解方式更是基本上来自先天。这在很小的小孩身上就能看得出来。从常识来看一个小孩是不是较其他小孩聪明一点,绝不是后天学来的,不是因为他学习条件好,或者刻苦学习了就聪明了。可以肯定地说人类成员中有百分之五十以上的人,无论他多小的年龄,在多么好的条件下开始学下围棋,终其一生其水平也上不了段位,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无论怎样努力也上不了专业四段的水平。这是不是说围棋八段、九段都是天才?对!从围棋上来说他们都是天才,但也可以大胆地说,全世界范围内的围棋八段、九段棋手,其中终其一生能学好高等数学的人超不过百分之五,百分比不会比只有初中文化的工人农民高。就是在一般性的学习能力和处事能力上围棋高手们也很一般,在常人能处于中等水平就不错了,原因在于棋类高手们属于一类叫做“知觉综合类型”思维类型的人,这类思维类型的人本书称之为“形而下的天赋”。这类人的空间预测能力,或者叫做固态变化预测能力大大高于常人,而别的能力很少有能超过常人的。对于具体的个人来说,由于你的神经系统的先天的布线,你后天不是什么都学得好的,那怕你花上五十年时间也许也赶不上你身边的某一个人一年时间所取得的成就。比如学习外语,有些人一、二年完全能掌握一门外语,更多的人一辈子也学不好一门外语;对于学习来说,依我们的理解,人的学习能力有四种表现形式:一是思而知之:这种人全凭自己思考研究就能够搞懂别人搞不懂的东西,能够进行社会发展意义上的前无古人的发现、发明创造。据说在二十世纪唯一能在物理学上与爱因斯坦齐名的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理查得费恩曼(Richard Feynman),小时候的一件事就是典型的例子:“童年的理查得费恩曼(和成年后一样)极具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在他最爱提到的一件住事中,他讲述了在锡达赫斯特时他学习修理收音机的事。当时收音机是很简单的,在法罗卡威进,他就开始自己组装晶体管收音机,后来在家里还修一些有毛病的收音机。事情传开了,朋友和熟人都不再花钱去请专门的修理工而是请费恩曼到家里来。故事的关键在下面。一次一位陌生人请他修收音机,这个收音机一开开关就发出很大的噪音,但等到管子热起来噪音就没有了。小费恩曼走来走去,想搞清楚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此时收音机的主人却越来越感到焦虑,抱怨自己怎么这么傻,居然请这么个小孩儿来做本该是大人才能做的事。于是他问费恩曼在干什么,孩子答道:我在思考。最后经过仔细的考虑,孩子明白了,也许把收音机的两个管子的顺序颠倒一下问题就能解决。他对换了这两个管子的位置,再打开开关,收音机果然正常工作了。收音机的主人喜出望外上,完全转变了对这位少年天才的看法,又请他做了许多事,还告诉所有的朋友:他是通过思考来修理收音机的。”(见迷人的科学风采费恩曼传约翰格里宾、玛丽格里宾著江向东译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18页)别以为这事简单,人类成员大多数办不到。想,谁都会想,思,谁都会思,但很多人哪怕是很简单的事,想了很久也想不出个结果来。这种人有一种天生的学习热忱,总想去搞清楚一些事情的规律或者背后的原理。齐白石的画,毕加索的画几乎都是自己探索出来的,他们的老师的水平甚至都不能被称之为末流画家。历史上音乐家、数学家无师自通的不在少数。二是学而知之:这种人能够不要人教,自己就能够根据书本或者前人留下的实物学懂某门学问或技术。这种人实质上是分析能力很强的人,对于事物间的关系能分析得很清楚,也能通过这种对关系的把握和分析进一步掌握各种关系,因此他们的自学能力很强,而且由于是自己通过复杂的思考、反复验证等过程后才学会的,因此一旦学会了以后就不容易忘掉。并且每一次这种学习都会极大的丰富他的思想、经验,都会提高他的思维能力。这类人在现实生活中最根本的表现是能够学以致用。把学过的书本知识用于现实生活,用书本的东西改变他的现实环境。如有些小孩能自己在家里制造航模等,在父辈文化并不高的家庭出现这样的小孩是很显眼的,也会受到大家的重视。第三种是教而知之:这种人有人教就能在一般所需时间内学懂某门学问或课程。但容易形成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学过的东西也容易忘掉,很多高中以上文化的家长,辅导不了自己小孩初中的课程。这是很普遍的现象。也是亚里士多德所说的:“知其所以然者能教授他人,不知其所以然者不能执教。”(见吴寿彭译商务1983年版形而上学第3页)第四种就是教而难知了:这种人对于比较深奥一点的东西你要让他懂得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但绝不是弱智)他们往往只对他们自己感兴趣的那些事有一定的了解,并且自以为已经超越了别人。比如现在一些沉迷于电脑游戏的中学生,其中有相当部分就是这类人,他们未必是把打电子游戏当作玩乐,很大程度上是把打电子游戏看作是一种“事业”;他们对电脑及电脑病毒等问题的一知半解,甚至是令人啼笑皆非的认识却被认为是自己超越别人的体现。这类人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往往会误认为是对学习没有兴趣,没有积极性,很多老师采取的办法就是要求家长加大对该学生的压力。但是就是近乎于强迫的高压下,这种学生也不可能学好较难学一点的如外语、数学等课程。其实这种小孩的天才在技能上。人类社会的生产发展需要各种人才,这种人也是不能缺少的。他们在对文化要求不高的技能上不是别类的人所能比的,比如开车、修车、管理电脑、机器以及各种不需要太动脑的技术工作,他们都会有非凡的表现和超人的业绩来。原因可能在于他们对别的人不很在意的技能极为重视,会倾全力长时间的去自我训练和专心研究。以我国现在的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第一二三种人一般都能考进大学,第四种人一般上不了高中。问题在于,在名额不太多的情况下,第一种人有些反而考不进大学,爱因斯坦就是典型例子,他中学成绩并不很好,第一次并没有考上大学。这是由于一方面高中毕业也才十八岁,一个真正有点天才的人这个年龄也许还没有到表现的时候,另一方面我们的教育内容和方式不一定就适合他。就个人而言,学习有其方向性,有些东西你能学得很好,有些东西你无论怎样也学不好。比如写字,都说字是练出来的,不一定!有些初中生字已经写得很好了,而且往往是成绩不太好的学生。大学生里写字写得好的并不多。不练肯定写不好字,但很多人练了也写不好。无论他练多少年也成不了书法家。这就像练跑步一样,无论是个子高的还是个子矮的人,绝大多数人无论怎样锻炼永远在十二秒内跑不出一百米。什么都能学得好的人是很少的,绝大多数人都有自己的倾向性,每个人都会觉得有些东西适应自己学习,有些东西自己根本就学不好。这与自己的生长环境,生活、经历有关,也与自己先天的思维类型有关,个人的兴趣也许并不完全是后天生成的,也带有先天的因子在里面。在学习的问题上还可把人类分成两种人:一种是终生以学习为乐的人。这种人一辈子都在探讨和学习中,从其人生的过程来看学习成了他们人生的目的,学习的结果似乎不重要,因为他们的学习不会终止,直到生命终结。对于他们来说学习是一种恒定的享受,是人生的最重要的乐趣。学者中绝大多数是这种人,但在国民教育程度很低的国度中,文化很低甚至没有文化的人中这种人也很常见,只是他们学的不是文化,而是某种技艺;另一种是以享乐为主的的人。这种人以生理和心理上的体验、感受、享乐为主,学习是以享乐为目的的。学习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折磨。在中小学生中这两种人更能分得清楚。看来这是人的天性之一。在知识分子家庭中经常也能看到根本不想读书,对学习根本没有兴趣、终生只图感受的子女。这种子女的父母经常受到冤枉,被认为是他们没有尽到教育子女的责任。黑格尔也没有认识到这个问题,以至于他很痛恨他那个不学无术的长子。学习能力的问题关系到个人的记忆、理解能力和理解方式。有些人这种记忆好,那种记忆就不行,另一些人正相反。各人不一样。比如大家熟知的爱因斯坦经常不记得自己家的门牌和电话号码,但记忆物理公式却一点都不比别人弱。被称为“计算机之父”和“博弈论之父”美国第二颗原子弹“胖子”的设计者,约翰尼冯诺伊曼的记忆就有明显的特征:“约翰尼对词汇记得牢、感觉准,对数学符号的感觉无人能及,可惜就是记不住人的面孔。别人认得他,他却不认识人家,他一辈子对些都感到很尴尬。他没有照相机般的记忆。这使他的数学受到了一些局限(他不善于想象形状),但也很在可能加强了他的长处。一个拥有照相机般头脑的人是很难思考三维空间的。不论是1/4维还是几十分之一维、还是几万维直至无穷维,约翰尼思考起来都很轻松,他只需在他的大脑的棋盘上移动代数符号就可以了。”(见天才的拓荒者冯诺伊曼传范秀华等译,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第146页)约翰尼这位天才的数学家,物理学家,他记忆的这些特征同他的天才一定有内在的思维上的联系。学习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对所学内容的把握、理解的过程,各人的理解能力的强弱,理解方式的不一样直接导致学习的成效的不一样和学习兴趣的异同。这同个人先天的记忆、思维等等方面都有联系。二、思维能力人类独有的概念化能力是先天的,概念化的过程或者说概念化的方式分为三种:一是经验,二是分析,三是综合。经验是经过判断的来自外部和内部的信息;分析和综合都是对来自外部和内部的信息的加工。这是后天没有办法通过学习获得的,后天只能学习一些概念化的方法,但这不等于就能从根本上提高个人的概念化能力。为什么看上去什么都能学会,十分聪明的黑猩猩,我们就不能教会它们打一个结,其原因就在于黑猩猩先天没有概念化的能力。个人之间来说,先天的这种概论化能力,各人的侧重是不一样的,因为我们很少见到什么都行的人,什么都能学好的人。这就是说,一个人出生时他的大脑结构就决定了他只能在某些方面能做出成就来,在别的方面他很难有大的作为;也就是说, 一个人最大的悲剧莫过于将自己的天才指向了不适应自己天才的地方,这种不适应不是说你在这里做不出成就来,而是说一方面由于个体差异别人会比你更轻松地获得比你大的成就;另一方面是说你的天才如果用在了适应你的天才的地方,你会获得更大的成就。正如康德所说:“要考虑到许多人在一些可靠的甚至是深奥的、更能结合直观的科学里边能够成功地发挥他们的天才,而一到用纯粹抽象的概念来进行考察时就无能为力了,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应该把他们的天才用到别的方面上去。”(见康德未来形而上学导论庞景仁译商务1982年版第14页)还是以费恩曼为例子:“惠勒(John Wheeler)后来成了费恩曼在普林斯顿大学的论文指导老师,他讲述了普林斯顿的研究生录取委员会对费恩曼的标准化水平测验成绩是多么地困惑。物理测验,他确实是相当好100分。数学成绩也几乎是同样地好这两门都是该委员会所见过的最好的,但他们从未录取过历史和英语成绩这么差的考生。”(见迷人的科学风采费恩曼传63页由此可见就是世界公认的天才也不是什么都学得好的。如果从中学开始费恩曼的父母就要他向语言学或者历史发展,那他很可能成不了才。说天才由于积累,真的吗?不一定,大器晚成是天才的一种表现形式,但多数天才往往是青壮年时就到了自己的高峰。唐代十八岁(?)的黄巢参加科考未中,回来后写了一首诗不第后赋菊“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这首诗你看作是写菊花盛开的景象或看作是武装起义都一样精彩,哪像一个十八岁的人写的。白居易十六岁写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文字何等简单,意义却又何等深刻。这些诗句,人类所有成员有几人终其一生能写出来?在近代的数学教科书中,我们常能看到阿贝尔(Holmboe)这个名字:阿贝尔函数、阿贝尔级数、阿贝尔积分、阿贝尔积分方程、阿贝尔群、阿贝尔定理、阿贝尔极限定理、阿贝尔可和性,等等。这位伟大的挪威农村出身的数学家仅活了27岁。莫扎特十二岁写出了他的第一个歌剧伪装的傻女子。莫扎特的作品现在有据可查的有621部。其中50部交响乐,歌剧七部。去世时仅三十五岁。有些学科的研究需要很长时间的积累,比如考古,研究古籍等。但也未必是长时的专心研究就能出成果,大学里的教授,一般都是对于本专业进行多年研究的专家,对于本学科的历史、现状非常的清楚,但研究来研究去却很少有人有什么创见,有些甚至还出了很多书,但真正有价值的很少,出的大多是废书。反倒是提出行业颠覆性见解的往往是年青人。一个人如果记忆很好,分析理解能力强,如果他努力学习的话,那他在中学的成绩一定会很好。高考状元应该说大多是这种人。记忆好是学好外语的关键,甚至在中学现在的语文记忆好也能考上高分,文科的历史、地理当然也不在话下,分析理解能力强数学就会不错,相关物理、化学也就容易学好,最重要的选择答题,这对于分析能力强的人来说也就容易得多了,有些人甚至有这样的经验:考试时一个本来做不出来的题,结果却在作别的题时通过所出题的知识做出了那个题。一个记忆好分析理解能力强,能够自己拿着课本,不一定需要老师教就能轻松学好这门功课的学生,是初、高中老师最喜欢的学生。这种人未来的人生也是很风光的。能一辈子做出很好的业绩,能出人头地。但这种人能当一个数学教授,却未必当得了数学家;能当一个了不起的参谋长,但当司令员很可能打不了胜仗。中国历史上的马谡和赵括其实都是很好的参谋长,叫他们直接带兵打仗根本上是将人才用错了地方,因为当一个能打胜仗的司令员或者数学家需要另一种才能概念综合能力!这种能力体现在军事上是司令员的战略性洞察能力和动态变化预测能力,而不是战术分析能力。体现在数学上不是推理能力,不是解题的演算能力,而是能透过迷雾直达根本的概括能力。正如科学蒙难集作者解恩泽所说:“科学史上并不乏这样的例证:优美、简单、深刻、富有成果的思想,需要的并不是知识和经验的单纯积累,不是深思熟虑的推理,不是对研究题材的反复咀嚼,需要的是一种能够穿透一切障碍深入问题根柢的非凡洞察力。”(见该书1999年版35页)这就是我们说的概念综合能力。黑格尔很精辟的指出:“真正的思想和科学的洞见,只有通过概念所作的劳动才能获得,只有概念才能产生知识的普遍性,而所产生出来的这种知识的普遍性,一方面既不带有普遍常识所有的那种常见的不确定性和贫乏性,而是形成了的完满的知识,另方面,又不是因天才的懒惰自负而趋于败坏的理性天赋所具有的那种不常见的普遍性,而是已经发展到本来形式的真理,这种真理能够成为一切自觉的理性的财产。”(见黑格尔精神现象学贺麟王玖兴译商务87版上卷48页)我们说的“思而知之”的人就是概念综合能力很强的人,他们的这种能力大大超出一般人。他们能以所见知所不见,能对所掌握的知识进行高度的概念化。这就是所谓的“悟性”。阿基米德在浴池里,脑中突然一下子闪出了那个有名的,用密度解决金冠含金量的办法的现象就是悟性的体现。这就是概念综合能力,很多的天才都是概念综合能力超人的人。就是这种概念综合能力比较强的人,对信息进行处理的时间也一定会多于常人,对信息的需要也多于常人,因此在相应的时间内其记忆和分析理解能力不一定就比一般人强。他们有高度的归纳能力,能够对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概念化的掌握,但这是最后的结果,这个结果需要较长时间和较大信息量才能完成,在没有完成的时候,他们对这个信息的把握比一般人更迷茫,更容易出现简单的错误,这时,他们的看法就显得让人莫名其妙,甚至错得不合常理。因而在大多数事情上来看他们的洞查能力未必比常人好,反应速度可能常常慢于常人。看上去总是有点呆头呆脑,经常产生出与大家不同的想法来。另一方面,这类人对问题的理解是要按他所掌握的一定规律去规范和理解的,不会人云亦云,因而总是对别人的看法提出自己的想法,这些想法在平常生活中往往过于迂腐或是在别人看来故弄玄虚。因而在成年以前大都不被人们认为会有什么出息,甚至在子女比较多的家庭里这种孩子也不被家长看好,但在成年后人们会发现他们往往是社会中的成功者,竞争激烈的生意场上这种人能轻易地就发了财;在大学中默默无闻,毕业后却能著书立学,甚至成名成家。如达尔文在大学中就很不出众:“他在大学中缺乏独立自主,而且,按照传统标准,他在大学期间成绩平平,反映出他对于所谓公认的智慧课程不满。”(见斯蒂芬-古尔德著熊猫的拇指海南2008年版34页)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大多都是这种人。以上两种人,分析类思维类型的人是逻辑性比较强的人,他们对事物的理解是由分析,理解来的。这类人在谈论他们的观点时能说得头头是道、有条有理,也易于让人理解。而综合类人对事物的理解更多的是用思想去把握的。他们自己已经理解把握了的事物却不一定自己说得清楚,别人也就更难于理解。这叫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也是伟大的数学家高斯常说的:“我有一个结论,但我现在还不知道如何证明它。”结论都有了,但不知道怎样证明,这听起来有点像笑话。但却是真实常见的事。这表现了概念性概括的特征。在社会生活中,这样的人往往不受人欢迎,提出了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但这个方法别的人都不理解,他自己也说不清楚为什么要这样。这种人仅以社会活动而言不是很适合做参谋人员,而应该做指挥员,而如他一辈子也做不了那怕是一个小小指挥员的时候,他的人生很可能就是悲剧。在军事思维上这种人叫做战略性思维,分析类思维的方式叫战术性思维。这两者各有所长,往往战术性思维得出的信息要由战略性思维来概括,而战略性思想要由战术性思维来诠释。而概念化以经验为主的人,他们对信息的把握更多的是在判断层面,他们的整个判断体系决定着他们的概念化水平。他们对事物的把握都是由经验来的,是以感受为主的,是用心去把握事物的。如果说分析类人是以分析理解来把握事物,综合类人是用思想透视预测去把握事物的,那么经验类型的人就是以经验去理解事物的,用心去把握事物。这类人自我感比较强。任何一个思维正常的人,都有经验记忆、分析理解、综合这几种能力,再加上内心环境“情绪”的能量各人不同,这些先天条件,各人的都会有一种比较突出,另外一些要弱一点。这样就会形成个人之间对于信息的把握、理解的过程、方式的不一样,直接形成个人之间对于同一信息把握理解的深度、强度、幅度出现差距。这就形成了我们不同的思维类型的基础。另一方面,由于这些先天神经系统的差异,要在后天的生活环境中才能得到表达,而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社会生活环境对先天某一类型的表达都不会有充分的条件。特别是在人类的文明程度还不是很高的情况下更是如此。个人先天神经系统肯定有遗传的倾向,但是由于是生理上的三种能力和内心环境这样复杂的条件的组合,再加上后天条件影响着神经系统能力的表达,使得这种倾向不是很明显,历史上的天才的子女没几个是天才的,就是夫妻双方都是绝对的天才的,后代也很少出现天才,如居里夫妇,其子女中虽然有一个得了诺贝尔奖,一个因写了居里夫人传而成了作家,但一个也不能与居里夫妇相提并论,再下面的后代我们就没有听说了;而大天才如黑格尔子女智力就很一般,甚至没有一个是概念综合能力好的。孔子的学说都是别的人传承的,孔子的后代很少有能进入儒家学说之流的。也没听说在孔子后代在别的方面有杰出人才。国外的有关资料也证实了天才的遗传并不明显的事实:“天才很可能在童年就神秘地表现出某种禀赋,然后在周围文化环境的熏陶下,逐渐发展。我们是否可以因此断定,天才受遗传的影响呢?这个假设引起了不少争议。有一个很值得注意的特殊例子,关于巴赫家族:在让塞巴斯蒂安的五十四位男性祖先、旁系亲属和子孙中,有四十六位曾是专业音乐家,有十七位作曲家。巴赫家族每年都要举行几次关于音乐的聚会。在让塞巴斯蒂安逝世那年,即1750年,有一百二十个家庭成员赶来参加聚会。但并不一定要求助于遗传学来解释巴赫家族的这种凝聚现象:这是很自然的,在这个家族,音乐不仅是收入的主要来源,而且也是他们社会地位的保障,这个传统一代代的传下来。巴赫家族的成员在音乐中出生、成长和死亡。贝多芬也出生于音乐世家,他的父母很早就决定把他培养成一个音乐家。还有其他著名的音乐家家庭也一样,如泊塞尔、斯卡拉蒂和库普兰。相反,舒曼的一百三十六位祖先中,没有一个音乐家,他的八个子女都缺乏音乐天分。在科学和文学领域,人们没有发现具有天赋的家族,至多只有几个在这方面有才华的家庭,如仲马、都德、罗斯唐、居里、佩兰。美术世家更是少见,如勃鲁盖尔、凡雷斯达尔。“有点可以肯定的:不存在遗传基因,尽管人们承认最初就能表现出这种自然的天才倾向。很显然,如果这种先期的预兆真的存在,也解释不了所有的疑问。毕加索从小就表现出非凡的天赋,他的父亲是个画师,除此之外,他的直系尊亲中再无这方面的人才。同莫扎特一样,从童年起就生活在图画的海洋中,人为地向美术领域发展,他很早就开始接受父亲的培养和教导。即使有遗传基因的作用,也无法解释毕加索少年时代就具备的出众的创作能力和惊人的素描才华,他的精湛的技巧自童年起就令人刮目相看。”(见超级人脑从异赋到天才罗贝尔克拉克著,李强译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133页)对于一个民族来说这种遗传倾向就更不明显,就算各民族绝对封闭,那么进化出一个相对比别的民族更聪明的民族也不是几万年能明显完成的,因此说各民族有文化上的差异是正确的,但说哪个民族在先天智力上要高于别的民族是不成立的。一方面是绝对封闭的民族很少见,更重要的是人类有民族之分也才是几千年的事,这个时间对于种群内的智力类型的变化和先天智力的提高实在是太短了。反过来想,一个绝对封闭的民族,由于只能进行本民族内的文化信息的交流,其社会文化的发展会大大弱于开放的民族,中国近二百年历史就是例子,而先天智力类型的表达要由后天环境来决定,因而不难看出绝对封闭的民族可能在各个方面都不会有什么“优等”可言。现在我们要研究清楚的是这几种能力的先天来源和差异以及在思维的结构上和过程中还有什么决定着我们的思维能力,后天环境对这些能力的表现和培养有什么作用。第一章思维原理第一节 人与动物的智差原理人与动物在智力上到底有什么区别?本质性的分别到底在哪里?为什么人类有语言而动物没有语言等等,都是人类几千年来想解开的谜,但直到现在我们连一个可正视的假设和猜想都未见到。现在依据我们掌握的一些线索,也许我们能解开一些谜团。狗、猫、猴等都是比较聪明的动物,对于家养的狗和猫,我们往往会不自觉的将它们当人看待,同它们说话,同它们玩耍,殊不知它们同我们在智力上却有天壤之别。有一个突出的现象是我们能窥见智力之谜的一丝光亮,即照镜子的问题:猫、狗、猴都是不会照镜子的动物,一辈子不会,无论你怎样教它,启迪它,它们也永远弄不明白镜子里面就是自己;其原因我们认为是由于它们的大脑中根本就没有一个独立的思维系统。模仿是智力水平的一种体现。在不会照镜子的动物中,可能模仿水平最高的要数灵长类动物:非洲猩猩、狒狒和猴类了。模仿,我们认为是一种应对,是较高级动物的神经系统对外界信息的留存反映,也是体现在自身身上的馈对。这是建立在动物的神经系统已高度把握了自身全部动作的基础之上的,并且知道自己的动作行为的结果;这表明了这些动物不仅能全面把握自己的动作行为,而且还有反馈机制以校正自己的动作和行为。这也说明了这阶段的动物其神经系统已经有了层次上的分工,已经有了记忆层次和思维层次;这个记忆层次包括能使动作自动化的动作记忆系统,思维层次能根据来自外部或内部的刺激在记忆中选择合适的应对方案;这就决定了它们能进行学习和面对复杂的情况可采取正确的行动。狗、猴、猫都属于这一阶段的动物,都能在不同程度上进行模仿、学习和接受训练。但是,要它们懂得镜子里面就是它自己就离题太远了。对于一只猫来说,镜子里的它自己只能是另一只猫,如果要它明白镜子里的猫就是自己,那它神经系统必须有能进行再思的能力;这个能力的最基本的条件是要有独立的储存记忆系统和能够从储存记忆系统中提取信息的相对独立的思维系统,否则要搞清楚对面那个与自己形象一样,动作一样的猫就是自己是完全不可能的。这就是说,储存记忆系统和思维系统的相互独立,是生物智力发展到达高级阶段的一个重要标志。黑猩猩、倭猩猩、长臂猿等动物能从镜子中认识自己,说明它们进入了这个阶段,它们都有了再思的能力。两个系统的产生和分离意味着该动物能够根据目前所需,对全部相关记忆进行检索,并能做出多层次的连惯反应行为,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再思”。由于有了这种再思的能力,黑猩猩才能因此而会使用简单的工具,会将几个木箱叠起来取下吊在高处的香蕉。这是不用学都有可能会的,而狗、猴等动物永远不会这种程度的智力行为,就是进行长时期的强化训练,教会了它们类似的连惯性行为,它们也永远不能理解;不会在别的、类似的情景和条件下自动地“故伎重演”;原因就在于它们的大脑中没有相对独立的思维系统,有的仅是与记忆紧密相联的“思维层次”,只能进行总体反应,不能再思。但是黑猩猩的智力仍然是很简单的,正如雅克.沃克莱尔所说:“尽管经过反复的训练,人类仍没有教会一个黑猩猩打结”(见雅克、沃克莱尔(Jacques VaucLair)著动物的智能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4月第一版第170页。)虽然黑猩猩等动物的神经系统尽管已完成思维系统和储存记忆系统的相对独立,但至今没有任何迹象表明黑猩猩等最聪明的动物的智力水平能超出直观反应的范围。它们还不能概念性地掌握获得的信息,也不能对所掌握的信息进行综合。如学会了几十个手语单词的黑猩猩,它尽管懂得每个单词所代表的含义,并能进行简单的组合,但它所能表述的句子极短,一般超不过五个单词,也不能将这些手语单词组合成新的句子以表达整体性的新的意义。这说明在黑猩猩等动物那里,思维系统只是相对于储存记忆系统而言是独立的,这是单向度的独立。它们的思维系统还不能对来自外部和内部的信息进行加工,也就是进行综合和分析。形象一点说:当外来信息传到黑猩猩的大脑中时,它的思维系统可以理解为用一种“波”的形式将该信息发向储存记忆系统,当需要这个“波”时,思维系统会根据外来信息向储存记忆系统发出相应的“波”,根据这个“波”,储存记忆系统会发出原有的“波”,如果这个“波”不能解决问题,那么储存记忆系统还将不断地发出相关的“波”,直到问题的解决或改变注意。这就是黑猩猩的思考过程。这个过程很像我们人类的联想,但人类的联想是以思维系统为主导的,因而可称为“想”,而黑猩猩是以记忆系统为主导的因而我们称为“思”。在这个过程中思维系统尚不能对信息进行加工,没有对信息进行概念化的能力,没有像人类那样的能进行“想象”的思维活动,因此它们只能“再思”不能“反思”。如果用“波”来比喻的话,那就是人类能将简单的“波”改造成新的更为复杂的“波”,而黑猩猩却不能这样,它的大脑能将这些“波”叠加,却不能进行加工。就是说黑猩猩这样聪明的动物也不能进行对信息的概念化。几十年来,众多学者对八十年代黑猩猩的实验所体现出的一个问题迷惑不解,今天我们终于能解释清楚原因了:“让人类伙伴给黑猩猩传递信息,友好的伙伴总是指点放食物的容器,而敌对的伙伴总是指点错误的容器。在这次实验中,黑猩猩(四只中的3只)居然能分辨出正确信息和欺骗信息。在接到欺骗信息后,它们的反应是朝着指示的容器走过去,却并不打开它,然后再朝着放食物的容器走去,翻过来拿到奖励的食物。”(动物的智能第130页。)这里出现了一个奇怪的问题,黑猩猩为什么一定要先走到那个没有食物的容器前,然后才走向有食物的容器?有人做出了这样的解释:“对敌对伙伴的反应还存在另一个问题。它对知情黑猩猩发给自己的假信息为什么不试图反对(朝第二个容器走去),这难道不令人奇怪吗?然而在传递假信息的情况下,这只黑猩猩的确就是这么做的。这种奇怪的无反应的举动可能说明它:根本没明白知情者了解真相与自己行为之间的联系;或认为知情者完全是傻瓜C.A.里斯托(Ristau),1986。”(见动物的智能130页)这种解释是不能使人信服的,因为黑猩猩在接到它认为信得过的人或黑猩猩的指点时它会毫不犹豫地打开那个容器的盖子;只有在接到它认为一定是错误的信息时它才会先走向错误的容器,然后才走向正确的容器。如果它不明白自己与了解真相者之间在行动上的联系或者认为知情者是傻瓜它都会打开那第一个容器的盖。而且,这不是一只黑猩猩的偶尔的行为,也不是一次实验所表现的行为,而是一个普遍行为。它们在这种情况下一定会先走向错误的容器但不会打开它,然后走向正确的容器。现在我们清楚了,黑猩猩的大脑只能“再思”而不能“反思”。实际上在黑猩猩没有走到第一个容器前它根本就还不知道食物在第二个容器里。它们大脑这种“再思”的工作方式决定了它们对事得一层一层来处理。人类小孩四岁多就能在这种实验中直接走向正确的容器,这是人类能够“反思”的作用,能一下子明白是怎么回事,并采取直接的行动。但黑猩猩不行,它们得一样一样地来反应。这是人同黑猩猩智力上的根本区别。如果用:“波”的比喻来说就是我们的思维系统能综合复杂的信息形成新的“波”,而黑猩猩不行,它们没有这种综合能力,不能形成新的、更复杂的“波”。人类大脑由于有这种能形成新的“波”的能力,因而能知道1+12。而黑猩猩的大脑不能形成新的、更复杂的“波”,因而对它来说1+1就只能等于1,或者是两个1,不会有2出现。皮亚杰的“同化”说用到人的大脑上是正确的,人们总是将新旧知识整合或者说“同化”在一起形成新的认识,有时这就表现为“顿悟”。但这不能用到动物身上,任何动物都没有这种能力。人类的小孩二岁时对于敲核桃这样的事几分钟就能学会,而对于也会敲核桃的黑猩猩来说,大家知道它们学习的时间是十年。如此之长的学习时间可见黑猩猩的学习与我们的学习有本质的不一样,我们可以说是以“同化”为基础的整合,而黑猩猩是以记忆为基础的“凑合”,充其量是一种以记忆为基础的联想组合。从思维深度来说,黑猩猩的智力可以用珍妮、道尔的话概括为:能制造和使用工具,但不能用工具制造工具。除人以外最聪明的动物黑猩猩、大猩猩等至多也只能“再思”,而不能“反思”。尽管如此,它们与狗在智力上的差距却又是一种质的差距。由于黑猩猩、大猩猩能够再思,因而它们能对以往的经验进行回忆,因此说它们能掌握上百个手语单词是可信的。“美国心理学家彭妮选了刚满一周岁的母大猩猩柯柯作为实验对象。实验是从1972年7月开始的。彭妮采用的是加德纳夫妇对华休手势语言的方法。经过36个月的训练,柯柯四岁时已经会准确使用184个手势。到四岁半时学会了222个手势。到六岁半时柯柯已经正确使用过645个不同的手势,其中经常使用得恰当的手势约为375个。包括飞机、肚脐、棒糖、朋友和听诊器等。柯柯还会创造出一些复合名词来描绘初次见到的东西。例如,把斑马说成是白虎、称呼长鼻子木偶为鼻娃娃,而把假面具叫做眼睛帽子。柯柯还能从物体的功能方面给物体下定义。实验者问:什么是炉子?柯柯指指炉子。炉子做什么用的?烧饭。柯柯的记忆力良好,这不仅表现在掌握手势语言的行为中,而且还表现在能回忆往事。有一次柯柯咬了彭妮一口。三天以后,他们就此事进行了一次谈话。彭妮问:你对彭妮做过什么?柯柯:咬(当时,她说是抓)彭妮问:你承认?柯柯:对不起一咬一抓。(此时,彭妮把手上的伤痕给柯柯看,看起来确实像抓的)柯柯:错咬。彭妮问:干么咬?柯柯:因为发疯。彭妮问:干吗发疯?柯柯:不知道。假如大猩猩对过去的回忆是模糊和混乱的话,她们就不能进行这样的谈话。柯柯对动作的先后顺序也能确切的反映。” 见胡德辉等编著心理学教学参考资料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年版97页)但狗却不一样,狗只能进行直接的条件反应,尽管这种反应是以它的全部经验为基础的应对,但由于没有独立的思维系统,不能进行再思,因而狗不可能进行回忆。正如波林所说:“狗记得它的主人,在他离开时不会想到他,但感觉到不舒服,他重新出现时就乐于看见他”。(见波林(Edwin G .Boring)著实验心理学史商务版81年版719页)在语言方面,就是黑猩猩这样很接近人的思维能力的动物,只要它的思维系统还没有进化到能对信息进行概念化加工前,就不可能有语言出现。因为语言的首要前提和基础是神经系统能将信息概念化,并且能按句法组织单个概念形成更新的更高级的概念,而要达到这一步的关键是思维系统与记忆系统的各自绝对独立并能将信息概念化。更为重要的是由于黑猩猩神经系统中两个系统仅是单向度的分离,思维系统是内向性的,这就意味着它们之间是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来自于思想上的交流,而语言是产生于交流和用于交流的。雅克.沃克莱尔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在黑猩猩小群体内部学习的语言符号中,是否也像人类语言一样,存在着传达的可能性呢?手头的某些数据表明,如果我们认真观察黑猩猩同类中所使用的一些手势(聋人语),就可以看出它们只在社会性玩耍或平安的环境中使用,却从未被用于交流有关外界发生的事件和物体。”(实验心理学史147页)恩斯特卡西尔(Ernst Cassirer)在其所著的人论中,对于人与动物在智力上的差别也很明确的知道了动物的这种非概念化和单向化特征:“就高级动物面言,它们显然能够解决相当困难的问题,而且这些解决并不是以单纯的机械方式达到地,而是反复试验的结果。正如苛伊勒所指出的,在单纯的碰运气的解决和名符其实的真正解决之间存在着如此明显的区别,以致这两者是很容易区分开来的。至少高等动物的某此反应活动并非只是碰运气的结果,而同由见识所引导,这看来是不可否认的。如果我们把智慧理解成对直接环境的适应,或是对环境做出的适应性改变,那么我们就确实必须承认,动物具有相当发达的智慧。而且还必须承认,并非所有动物反应都是由一个直接刺激物的出现所支配的。动物在其反应活动中是具有各种迂回能力的。它不仅能学会使用工具,甚至还能为了自己的目的而发明工具。一些心理学家由此毫不犹豫地谈论起动物具有的创造性或构造性想象力。但是,不管是这种智慧还是这种想象力,它们都不是人所特有的那种类型。简而言之,我们可以说动物具有实践的想象力和智慧,而只有人才发展了一种新的形式:符号化的想象力和智慧。”(见人论上海译文出版社甘阳译1985年版42页)符号化也就是概念化。人作为一个种属,她的大脑神经系统一旦完成思维系统与储存记忆系统的相互独立,并能互相交流信息,对信息的概念化就成了人脑的一个基本功能。以前很多人对于人脑能进行概念化迷惑不解,如心理学巨匠墨顿曾说:“概念化:许多研究证实,人类思维具有一种倾向,会自动地把一些类似的物体在记忆里面组成相同类别,并从其相似性中找出总体的概念或者范畴。哪怕只有几个月大的婴儿好像都知道进行简单地概念化工作。一项研究显示4个月大的婴儿会把不同的蓝色、绿色、黄色和红色分成类别。看到过一种色彩组的不同物体以后,它会显示出对别的任何色彩组的爱好。结论是:色彩分类要么是天生的,要么是在出生后迅速形成的。”(墨顿、亨特(Hunt .M)著心理学的故事书名原文The Story of Psychology 海南出版社1999年版第685页 )今天这个谜团可以解开了:因为思维系统和储存记忆系统的相互独立,接受的信息将被思维系统进行整理,整理的过程也就是思维系统与储存记忆系统进行对应和交流的过程,对信息的归类和概念化就是一种必然。同时也是内部对信息进行不断交流形成,这就是想象的形成;也就有了内心世界。反过来讲,也只有两个系统的相互独立大脑对信息的归类和概念化才有可能。别的动物由于没有一个完全独立的思维系统存在,因而就不能进行这种两个系统的对应和交流,也就不能对信息进行概念化。(相信大猩猩、黑猩猩能够进行我们人类婴儿也能进行的简单的归类但还不能对信息进行概念化加工)胜任对信息进行概念化加工的进化后,人就从自然界脱离出来了。也就是人在能够进行反思时,她就从动物界独立出来了。她就有了意识、有了时空观、有了内心世界、开始有了语言、有了梦、有了对未来的想望、有了艺术、也有了迷信,人类的文明进程也就由此时开始了。作为种群来说,主宰世界也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如果未来的某一天,我们发现遥远的某一颗星球上有强盛的生命存在时,那么我们要考虑的第一个问题应该是:那里是否有神经系统中两个系统完全分离的生物,就是说那里是否有智能生物。思维系统与储存记忆系统的交流,据我们的理解,就是当思维系统接受到来自内部或外部的刺激时,能同储存记忆系统一起对信息进行判断、综合、分析;这个判断、分析、综合的过程和得出的结果都同时被储存记忆系统记录下来,在必要时又将被思维系统提取进行更高级的判断、综合与分析。我们的大脑就是这样在我们清醒时不停地进行着这种交流,加工。(在梦中这种交流也肯定在进行,但这种交流是杂乱的,以储存记忆为主导的,因而也是很难有效的,但有时却会出奇的解快一些问题)我们就是在这种思维活动中不断提高认识,不断提高思想水平。问题还要回到“波”的比喻上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我们的思维系统对来自外部或内部的刺激和信息的加工,可以理解为是对我们所认为的这个“波”的加工,并成为新的“波”。除人以外的任何动物都不能产生这种新的“波”,这就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一个意念是一个“波”,一句话也就是一个“波”,只有在这个意念需要表述时,才会被解码成语言。黑猩猩的思维系统不能进行这种综合和分析,不能形成这种含有丰富内容的、概括性的“波”,因此它们不可能有语言,也理解不了人类的语言。这同时也说明无论怎样原始的民族,其语言都有十分复杂的结构。这是被我们大脑神经系统的这种功能性结构决定了的,只有在人们大脑能形成和应用复杂的概念和意念后才会有语言出现。这也说明无论怎样原始的民族的儿童,也能接受我们的文明教育,他们中的一部分同样可以成为科学家。因为他们属于人类,大脑功能与我们一样。或者更进一步说十万年前的人如果从出生开始就放在今天的人文环境中,有一部分也一样可以成为科学家。由此,我们对某些弱智的形成也可进行一点初步的考虑:神经系统在二个方面出现问题将可能导致弱智。一是思维出问题,而记忆完好。这种人较常见。这种人中有些甚至有超常记忆,他们什么都能记住,但什么都理解不了。在比纳(Alfred Binct,)和比蒙(Theodore Simon)所写的儿童的智力发展一文中曾说:“记忆是最为重要的心理现象,人们在测验智力时不由得要给它以显著的位置。但是记忆与判断是截然不同的,并且与判断是各独立的。一个人可能很机智,但却缺乏记忆力。相反的情况也很常见。目前我们正在观察一个智力落后的女孩,使我们惊异的是好的记忆比我们自己的强得多。我们测量了她的记忆并且证实了它。然而这个女孩却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愚笨型。”(见张述祖等编西方心理学家文选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106页)这些人如果从小训练,完全能掌握一技之长,自食其力,自娱终身,不会成为社会的负担。有些甚至会成为社会的特殊人才,某种技能的特高手。二是记忆出问题而思维能力尚在。这种人能够同人交谈,短时间内不了解他的人还难以知道他是一个智力不正常的人。这种人估计是记忆系统难以记忆较复杂的“波”,因而思维也简单化。体现出来的是判断能力弱。这种弱智者如从小进行专门的记忆训练让他们掌握那些他们必须掌握的记忆内容,从而为他们进行正常思维奠定基础,这种人很大部分我们认为能进入正常人的行列,从事较简单的工作。这两种类型的弱智者在人群中十分常见,这也从一个侧面证实了两个系统的理论是站得住脚的。但只是有了两个系统的分离还不能说明我们思维系统的概念化是怎样形成的,因为这个概念化的形成还必须有一个放置信息的平台,这就是思维记忆的功能了。第二节思维的平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