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前 言为了进一步加强国家级公益林保护与管理,维护生态平衡,提高生态环境质量,促进武山县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严格规范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的使用,武山县林业局抽调工程技术人员组成编制组,编制人员在对该县森林资源、自然、社会、经济等情况进行全面调查了解的基础上,遵循以下原则:一是使用的基础数据以省级核查的数据为准;二是要根据国家级公益林的权属构成、分布区域和管护难易程度等情况,合理划定管护责任区,将管护任务落实到各森林经营单位、村集体和具体管护人员,层层签订管护合同,把管护明确到人;三是在划定管护任务时本着集中连片,统一规划的原则。根据甘肃省国家级公益林管护办法(试行)、甘肃省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编制了符合本县实际、可操作性强的武山县2011年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实施方案。第一章 基本情况 1.1自然、社会及经济情况1.1.1自然概况武山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天水市西北部,东接甘谷,南邻礼县、岷县,西依漳县、陇西,北靠通渭。介于北纬342510至345716,东径1044342至1050830之间,全县东西长52.05公里,南北宽59.35公里,总面积2011平方公里。(1)地形地貌特征武山县地处陇中黄土高原西南边缘向秦岭北部土石山区过渡地带,渭河从西向东纵贯全境,以渭河为界,渭北属陇中黄土高原边缘区,渭南属秦岭北部土石山区。地势西高东低,南北高中部低。境内梁峁纵横,沟谷交错,海拔1365-3120半之间。由于长期受构造和侵蚀运动的影响,构成了沟壑密集,沟梁相间,山大沟深的中低山丘陵地貌特征。(2)水资源概况武山县处于黄河一级支流渭河上游。主干河流自西部鸦儿峡进入县境,流经桦林、鸳鸯、山丹、城关、东顺、龙泉、洛门等六乡(镇),由东旱坪出境入甘谷,全长48公里。渭河一级支流有榜沙河、漳河、山丹河、大南河、聂河、马河、鲁班河、响河等八条,河流总长198公里,全县沟壑密度2.03公里/平方公里,平均流量6.9m3/s,是渭河上游水源的重要汇集区域。(3)气候县内气候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冷无严寒,夏热无酷署。极端高温37,极端低温-17.5,年均气温9.8,年均日照时数2501.1小时,0的活动积温3749.0,10的活动积温3071.8,平均无霜期183天,最长215天,最短157天,降水变率大,最多年份640.1mm,最少242.7mm,年均降水量486mm,多集中在7、8、9三个月,且地域分布不均,西北部降水稀少,东南部较多。()土壤县内土壤主要以褐土为主,分布于海拔1900-2400m之间,1800m以下主要为黄绵土;海拔2400m以上为棕壤,分布于南部土石山区;河谷川台地主要为淀土,是灌溉农业的主要土壤,另外还有红土和少量高山草甸土及盐化潮土分布。1.1.2社会及经济情况武山县行政区划15个乡(镇),344个村委会,总人口44.2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6.9万人。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82225万元,农业总产值15438万元,其中林果产值329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450元。由于全县山区面积占到84.5%,94.2%的耕地为山旱地,且“十年九旱”,水土流失严重,被列为国家级扶贫国家级县,仍属于一个低收入的农业贫困县。1.2森林资源概况根据二类林调资料和森林资源分类区划界定统计,全县林业用地面积144万亩:有林地67.7万亩,灌木林49.6万亩,未成林造林地6.7万亩,疏林地6.8万亩,苗圃地0.2万亩,宜林地13万亩,森林覆盖率37.5%,活立木蓄积量234773m3。公益林区划面积为118.4万亩,其中:有林地65.8万亩,疏林地6.8万亩,灌木林地45.3万亩,未成林地0.3万亩,苗圃地0.2万亩。全县2010年区划界定公益林面积共计901948亩,占全县林地面积的63%。公益林中,有林地478836亩,占林地面积的71%;疏林地31655亩,占林地面积的47%;灌木林391457亩,占林地面积的79%。这次区划界定公益林面积901948亩均为水土保持林。1、按公益林事权等级分国家级公益林面积901948亩按地类分:有林地478836亩,疏林地31655亩,灌木林地391457亩。按权属分:国有450480亩,集体 451468亩。2、按工程区分天保工程区外国家级公益林672890亩按地类分:有林地416642亩,疏林地30111亩,灌木林地226137亩。按权属分:国有317230亩,集体 355660亩。天保工程区内国家级公益林229058亩按地类分:有林地62194亩,疏林地1544亩,灌木林地165320亩。按权属分:国有133250亩,集体 95808亩。3、按生态区位分江河两岸国家级公益林总面积107994亩按地类分:有林地107994亩。按权属分:国有14238亩,集体 93756亩。水土流失严重区国家级公益林总面积793954亩按地类分:有林地370842亩,疏林地31655亩,灌木林地391457亩。按权属分:国有436242亩,集体357712亩。4、按公益林保护等级分:国家级公益林一级107994亩,其中:国有14238亩,集体93756亩。二级762299亩,其中:国有420644亩,集体341655亩。三级31655亩,其中:国有15598亩,集体16057亩。全县共纳入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范围的国家级公益林面积共68.9万亩,占全区国家级公益林认定面积的76.39%。按生态区位江河两岸:总面积10.8万亩。黄河中上游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国家级公益林面积58.1万亩。按权属国有:31.9万亩,占46.29%;集体:37万亩,占53.71%;按林种水土保持林68.9万亩。按地类有林地:42.97万亩,占62.36%;疏林地:3.01万亩,占4.37%;灌木林地:22.92万亩,占33.27%。境内植物种群较丰富,现有乔灌木42科,60属,约160种,植被水平及垂直分布比较明显,属针阔混交的森林植被向半干旱草原植被过渡带。天然乔木主要为华山松、山杨、白桦、椴、漆树等;灌木主要有沙棘、棒子、胡颓子,忍冬、柠条等;草本主要是菊科及禾本科植物,植被分布的主要特征是南多北少,渭河南部植被良好,林相较好,渭北植被稀疏,且分布不均,林相残破。人工造林树种主要有落叶松、油松、刺槐、侧柏、山杏及苹果、梨、桃等经济树种。食肉目犬科的狼、豺、狐;熊科的狗熊;猫科的金钱豹、猞猁;鹿科的林鹿、马麝、褐鹿、跑獐、白唇鹿;鸟纲有雁形目的绿头雁;鸡形目雉科的马鸡、石鸡、红腹锦鸡;雀形目鸦科的喜鹊、麻雀、乌鸦、山雀、雁雀、家燕;爬行纲有鳞目的麻蜥、草蜥、高原蝮、竹叶青、烙铁头、游蛇、赤练蛇等毒蛇;以及有尾目的山溪鲵(小娃娃鱼)等。1.3补偿范围、布局和规模根据生态优先的原则及武山县的实际情况,补偿生态公益林的布局为渭河两岸的水土保持林和黄土沟壑地区的水土保持林,以集中连片、统一规划,国家级突出为主。武山县纳入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范围的国家级公益林面积为68.9万亩,实施范围涉及全县15个乡镇、3个国有林场。详见表1-1 武山县国家级公益林布局表。 武山县国家级公益林面积布局表单 位 面 积合 计有 林 地灌木林地疏 林 地桦林17038115694614855榆盘28788262261878684咀头21250178827742594鸳鸯20913187652148高楼5432634720163533253山丹2482024820城关2067920679洛门3976439764马力42680391073573滩歌23858209772881龙台442927641665四门16544488494432217温泉3202532025杨河1347162612845沿安93129312南山29865514753713706414054君山12366112951071马河80858085合计6890034297002291923011181.4实施情况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项目启动来,在省林业厅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为进一步加强国家级公益林的建设和保护,我县相继制定了相关规范性文件及制度,成立了管理管护机构,新建管护房、围栏,维修林道,完成历年补植任务,保证了国家级公益林的建设质量,生态公益林保护管理的各项工作稳步开展,管护队伍素质和保护管理水平明显提高。通过封、造、管等措施,全县水土流失得到了有效控制,公益林生态功能逐渐恢复并发挥良好,国家级公益林安全保护体系初步建成。1.4.1主要做法回顾几年来生态公益林建设工作,我们的主要做法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规范制度、加强管理、强化监督。(一)规范制度,确保重点公益林管理依法有序制度的建立是做好国家级公益林建设的前提。首先是建立县级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其次,根据甘肃省重点公益林管护办法修定武山县重点公益林管护办法及武山县国家级公益林管护细则,对全县重点公益林区划、建设和管护等作出了更加科学可行的规定。第三,根据甘肃省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办法和武山县实际,修定了武山县国家级公益林资金管理办法,对生态公益林补偿范围、标准、对象、使用、申拨、核算、监督、检查和责任等内容进行了更明确的规定。第四,修定了武山县国家级公益林管护人员考核奖惩办法,细化了护林员招聘、考核、管理。通过这些制度的建立,确保全县国家级公益林管理有法可依、有序可循。(二)加强管理,确保国家级公益林各项管理措施的落实建立和完善管护体系是落实补偿制度的根本,是生态公益林建设成败的关键。县林业局与各乡镇、各林场,签订了国家级公益林管护责任书。护林员一年一考核,一年一聘用,实现了“四统一”:即统一着装、统一胸牌证、统一办理手机短号、统一巡山日记本。县公益林工程服务中心不定期进行抽查,对工作不称职的护林员及时清退。另外加大宣传和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通过这些管理措施,确保了各项公益林管护任务的真正落实,形成了“财政管钱,林业管事,县乡管人,护林员管山”的良好管理格局。(三)强化监督,确保资金使用规范我县将保证资金安全运行的原则贯穿于资金管理的始终,由于机制健全、运作规范,保障了补助资金的安全运行。一是严格执行中央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办法,并制定了相应的实施细则。二是采取建立工资账户、张榜公示等公开透明的方法,确保管护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位。对补偿基金实行专账管理,确保专款专用,并依据公益林管护大队对公益林管护的检查验收情况、管护人员的出勤情况所出具的通知书,兑现补偿。三是通过采取招标制和政府采购等方式,有效堵塞了资金使用和管理上的漏洞。四是加大了资金监督检查力度,建立了责任追究制度。1.4.2取得的成效我县自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以来,经全县上下4年的共同努力,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一)公益林管护制度不断完善,管理手段明显加强。(1)建立了严格的国家级公益林管护制度。根据国家林业局和财政部的要求制定了国家级公益林管理、管护核查和绩效考核等办法,确保公益林管护工作规范运行。(2)层层落实了管护责任制。成立了领导小组,层层签订了行政部门责任书,明确了管护责任主体。通过采取资源登记、签订管护合同或协议等方式实现了国家级公益林的有效管理和保护。(3)建立了公示制度,强化了社会监督。将公益林管护责任人及其管护面积、范围、补助标准、责任和义务向社会张榜公布,增加了政策执行的透明度。(4)结合实际,探索试行了不同的管护措施。根据不同的所有制形式和管护难易程度,总结出我县必须采取专职管护,国家级公益林资源才能得到切实有效的保护。探索出“三看、一查”的质量检查方法。“三看”,即一看人,看是否落实了护林员并签订了有效的年度管护合同;二看山,看公益林小班是否出现盗伐、滥伐林木以及砍柴、烧炭、采石、修路等违规现象;三看档案,看实施单位公益林管护合同、协议书、验收单、各级责任状、林权证等资料档案是否齐全。“一查”,即查出勤表,了解护林员是否坚持日常巡护,督促其尽职尽责。严格的检查验收,有效地促进了管护质量不断提高。(二)资金运行机制不断强化 将保证资金安全运行的原则贯穿于资金管理的始终,由于机制健全、运作规范,保障了补助资金的安全运行。一是严格执行财政部、国家林业局中央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办法,并制定了相应的实施细则。二是采取建立工资账户、张榜公示等公开透明的方法,确保管护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位。对补偿基金实行专账管理,确保专款专用,并依据公益林管护大队对公益林管护的检查验收情况、管护人员的出勤情况,兑现劳务费。三是通过采取工程招标制和政府采购等方式,有效堵塞了资金使用和管理上的漏洞。(三)重点公益林得到有效保护,森林灾害及林政案件明显减少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使森林资源管护有了可靠保障,管护能力增强,补偿区内森林案件、森林火灾和森林病虫害发生率明显降低。(四)公益林质量有所提高,生态环境趋于改善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使公益林资源总量稳步增长,林分结构得到改善,质量逐步提高。国家级公益林蓄积量年均增长1.8%。通过公益林补偿政策的实施,国家级公益林补植抚育力度加大,以松阔混交林、落叶和常绿阔叶混交林为主体的森林群落结构正逐步形成,混交林面积占乔木林面积的比重有所提高。(五)广大群众公益林管护积极性得到调动,收入增加。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建立,提高了生态保护意识,调动了农民参与公益林管护的积极性。在安排补助资金时,不分所有制性质、不分经济成分,将财政资金直接补助给国家级公益林管护人员,得到了农民的拥护。部分山区农民通过参与公益林管护增加了收入。第二章 管护方案2.1管护区划分2.1.1.武山县国家级公益林森林管护区划系统依据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的区划系统,结合武山县国家级公益林的实际分布状况,以确保国家级公益林森林管护质量,拟采用如下管护区划系统:武山县林业局乡(镇、县属国有林场)行政村(林班)管护小班2.1.2管护区划县、乡(镇、县属国有林场)和行政村(林班)三级区划沿袭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界限,并根据最新的乡村界限局部调整。管护小班区划以区划界定小班为基础,综合考虑小班地类、森林类型、权属、树种、林龄等,并适当兼顾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等其它因素。2.1.3划分原则确保国家级、生态优先。国家级公益林森林管护应本着有利于国土生态安全,有利于促进森林生态系统功能恢复和提高的原则。国家级公益林管护和管理实行县人民政府负总责,县林业主管部门具体负责,林权所有者或经营者具体实施的原则。尊重林权所有者和经营者的自主权,依法维护森林、林木、林地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维护林权的稳定,保证已确立承包关系的连续性。根据国家级公益林资源分布状况和人为活动特点,因地制宜、因害设防,集中连片,有效管护,规模效益。便于巡护线路的设置、管护设施的建设和林区生产管理活动的组织。2.1.4管护区布局根据区内地形地貌特征和国家级公益林管护对象的分布状况及其特点,按照管护区划分原则,综合考虑道路交通、通信以及水电等基础条件,经过深入调查分析和座谈协商,并广泛征求区、乡(镇)和林场等方面的意见,将武山县68.9万亩国家级公益林森林管护对象按行政区域共划分为18个管护区。各管护区依据自身特点划分森林管护类型,组织安排管护活动。管护区划分情况详见表2武山县纳入补偿的国家级公益林森林管护区布局表。表2-1武山县纳入补偿的国家级公益林森林管护区布局表 单位:个、亩管护区名称管护区站址责任区个数小班数管护面积桦林乡管护区桦林乡124917038鸳鸯镇管护区鸳鸯镇122620913榆盘乡管护区榆盘乡174728788咀头乡管护区咀头乡244521250高楼乡管护区高楼乡136854326山丹乡管护区山丹乡163024820城关镇管护区城关镇224020679洛门镇管护区洛门镇397239764马力镇管护区马力镇204842680滩歌镇管护区滩歌镇152823858龙台乡管护区龙台乡8204429四门镇管护区四门镇163616544温泉乡管护区温泉乡165632025杨河乡管护区杨河乡91913471沿安乡管护区沿安乡9199312南山林场管护区南山林场38338298655君山林场管护区君山林场51112366马河林场管护区马河林场398058合计2949616890032.2队伍组建及职责2.2.1管护队伍组建报请县人民政府批准,组建成立武山县国家级公益林管护大队,全面负责武山县境内的国家级公益林管护。大队设大队长1名,副大队长2名及业务办公人员若干名。具备条件的护林员,由国有林场、村集体推荐,经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后聘用,一年一聘,对聘用的护林员基本情况县级林业主管部门造册登记。根据各管护区实际管护任务,按照人均管护标准和管护难易程度,确定各管护区管护人员。针对管护面积的大小,组建18个专业管护队,共有护林员363名。2.2.2管护队伍人员构成国家级公益林管护队伍专职管护人员由专职护林员、技术人员以及管理人员构成。1.专职护林员是指择优聘用,专门从事日常巡护、保护国家级公益林的专职人员。2.技术人员是指县林业主管部门综合全县国家级公益林分布区的实际情况,从资源管护和森林培育的专业技术角度出发,统筹考虑,统一配置专门从事国家级公益林业务技术服务工作的专职人员。3.管理人员是指为了加强对管护队伍的建设和领导,提高国家级公益林森林管护质量,由县林业主管部门选聘优秀干部,专门从事各管护队补偿工作管理的专职人员。2.2.3管护队伍职责 管护队伍应积极宣传国家级公益林森林管护的重大意义,营造和谐的管护环境。其管护责任主要是负责护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和制止滥砍乱伐、毁林开垦、采石开矿、取土挖沙及各种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同时还负有对补植补播和未成林造林地的管护和管理责任。1.专职护林员职责(1)根据实际情况设立哨卡,对过往行人加强检查、监督。(2)开展管护区内农民的宣传教育工作,积极宣传国家级公益林管护的重要性和有关政策及法律、法规。(3)开展必要的地面巡护,实行分区负责制。(4)实行野外用火许可证制度;发现火警立即采取扑救措施,并及时上报县森林防火指挥部。(5)坚决制止盗伐、滥伐和偷盗林木。(6)严禁毁林开垦、乱占和非法侵占林地行为。(7)严禁乱捕滥猎野生动物行为;发现伤病珍稀野生动物,立即组织抢救并上报。(8)坚决制止人畜践踏及其它危害林地和林木的行为。(9)发现森林病虫鼠害和林业有害生物应及时上报县森防站;对病虫鼠害发生地段,应设置固定样地,定期观察。(10)与周围群众建立良好的管护关系,维护巡护道路,保护管护站点设施设备。(11)认真填写出勤表、巡护日志等,对管护中出现的特殊情况及突发事件及时形成简要的书面材料或报告。2.技术人员(1)为管护队伍做好技术服务和人员技术培训工作。(2)参与国家级公益林补植和人工抚育等营林建设的设计、检查、验收。(3)积极开展森林病虫鼠害的防治研究和林业有害生物的监测。(4)参加上级部门安排的有关资源监测和专项调查等工作,并负责本管护区内的该项工作。(5)完成相关的其它工作。3.管理人员(1)积极宣传国家有关国家级公益林的政策、法律。(2)实行分区负责制,全面负责本管护区内的各项管护和管理工作。负责管护队伍的组织领导和队伍建设,监督、检查和指导护林员以及技术员的日常管护工作。(3)积极协助上级部门,搞好本管护区管护任务的落实,护林员管护面积的分配,管护责任区的划分,并积极签订森林管护合同或管护责任状,明确责、权、利,严明奖惩制度,严格奖惩措施。(4)认真组织实施国家级公益林的补植、抚育等建设内容,积极做好森林防火和病虫害防治。(5)负责协调管护区内的管护人员和地方群众的关系,防止矛盾冲突的激化。(6)定期组织管护队伍的理论和业务学习,不断提高护林员的政策水平和业务素质。(7)定期检查本管护区的森林管护工作。(8)定期向上级部门汇报森林管护工作的实施情况。(9)负责上级部门安排的有关监测、专项调查等工作。2.3管护措施(包括管护类型、管护方式、人员配置、管护实施建设等)2.3.1管护类型深入分析国家级公益林的实际情况和林地林木权属现状,将全县国家级公益林由县林业局统一集中管护。2.3.2管护方式根据武山县地理环境特点,按照生态脆弱区域的空间差异性,建立精干的专业管护队,实行专业队封山巡护的管护方式。2.3.3任务落实及人员配置1.管护任务根据武山县国家级公益林规模和实施范围,将2011年度68.9万亩的国家级公益林管护任务安排在18个管护区。2.管护标准管护标准为1800亩/年人。3.管护人员测算以管护区为单位,根据管护任务大小和林权单位个数,按照人均管护标准,同时参考管护的难易程度,核算管护人员数量。经测算,全县共需专业管护人员417名,其中管理人员21名,技术人员9名,专职护林人员387名。4.人员配置以管护区为单位,组建公益林管护队,全区共成立18支专业管护队。专业管护人员由专职护林员、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构成。全县管护任务落实、管护队伍建设和管护人员具体配置情况详见表2-2。表2-2武山县纳入补偿的国家级公益林管护任务和人员规划表 单位:亩、人管护区乡、镇面积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护林员桦林乡管护区桦林乡170381115鸳鸯镇管护区鸳鸯镇2091314榆盘乡管护区榆盘乡287881119咀头乡管护区咀头乡2125022山丹乡管护区山丹乡248201113城关镇管护区城关镇2067927洛门镇管护区洛门镇3976438马力镇管护区马力镇426801123高楼乡管护区高楼乡54326125滩歌镇管护区滩歌镇23858113龙台乡管护区龙台乡442918四门镇管护区四门镇165441120温泉乡管护区温泉乡3202520杨河乡管护区杨河乡13471119沿安乡管护区沿安乡931218南山林场管护区南山林场298655185君山林场管护区君山林场12366115马河林场管护区马河林场805813县管护大队7县公益林工程服务中心23合计6890032193872.4补植2.4.1补植为增加林下植被盖度,诱导形成结构良好、功能多样的森林群落,减轻水土流失,提高国家级公益林生态防护功能,对划定的国家级公益林保护区的宜林地、林中空地、疏林地及林分分布不均、林隙多、郁闭度小于0.3的低效林进行补植补造。根据国家级公益林资源补植规模,规划武山县2011年国家级公益林补植任务为896亩,共需资金121万元。全县补植补播布局具体情况详见表2-3。37 表23 补植面积分配表 单位:亩单位乡(镇、林场)村(林班)小班时间树种整地方式株行距用苗量投资备注小班号小班面积补植面积甲乙丙12345678910武山县175789619.9121城关镇175789619.9121老庄2580274春季侧柏大穴1.526.137腰庄1261181春季侧柏大穴1.52424.4令川1916441春季侧柏大穴1.529.859.62.4.3补植实施程序1.任务的申请 按照本实施方案中规划安排的补植任务,根据管护责任区的实际情况,县公益林工程服务中心提出任务申请计划,包括作业设计等文件,报市局审核。2.审核批复市局审核批准后,县公益林工程服务中心将任务下达至国有林场、乡(镇)林业站。3.实施在县公益林工程服务中心的监管下,补植任务由国有林场、乡林业站具体负责实施。2.5森林火灾预防和扑救森林防火建设总体上突出森林火险等级较高的国家级公益林分布区域,国家级建设林火监测体系、防火指挥体系、扑救体系、预警预报体系。县级林业主管部门要依法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森林防火方针,在国家级公益林分布区和外围设置森林防火宣传牌,营造生物防火林带,组织划定森林防火责任区,确定森林防火责任单位,建立森林防火责任制度,组织经常性的森林防火宣传教育。在森林防火期内,林区禁止野外用火、狩猎。积极协同周边市县共同完善护林防火联防机制,做到及时、有效预防和消灭森林火灾。确保不发生森林火灾,或者发生森林火情后能及时发现并得到及时的扑救,把森林火灾的受害率控制在5以内。2.6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与救治认真做好国家级公益林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体系建设,定期对有害生物发生、发展情况进行预测预报,贯彻“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控制病虫鼠害的发生和蔓延,完善防治机构,禁止使用带有林业有害生物的林木种子,苗木进行育苗、补植,使监测率达到90%以上,防治率达到80%以上,成灾率控制在2以下。2011年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与救治主要是购置药剂及人工,防治面积1080亩,共需资金10万元。2.7管护基础设施建设2010年管护基础设施建设共需资金106万元,其中:机械围栏12公里,共需资金96万元;护林房5座,共需资金10万元。2.8森林资源监测2.8.1资源监测体系的完善和建立对国家级公益林资源实行动态监测,完善现有省级“连清”体系,并以现有的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固定样地为基础,建立区级“连续清查”体系。运用“3s”技术,建立科学先进的国家级公益林资源监测网络,及时掌握资源动态变化。2.8.2森林资源数据采集运用卫星遥感数据和传统地面调查方法,在地理信息系统平台上,对国家级公益林进行全面监测,定期开展资源数据的采集工作。2.8.3森林资源档案资源档案管理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科学管理的原则,做到图、表、卡和文字材料齐全,购置设备,建立国家级公益林技术档案和资源档案,及时进行档案更新,确保森林资源档案的科学性、准确性和连续性,客观反映国家级公益林资源现状和消长变化。 第三章 资金使用3.1 资金的来源与配套比例武山县2010年国家级公益林资金总额为529.45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补偿资金为513万元,占总额的96.9;省级财政列支16.45万元占总额的3.1%。3.2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的使用3.2.1补偿资金的使用范围(1)护林人员劳务费:是指用于国家级公益林专职护林员工资、劳动保障、劳动保护等相关劳务费用。(2)补植费:是指在国家级公益林区域内进行人工补植发生的费用,主要包括作业设计、苗木、整地、栽植等费用。(3)林业有害生物预防与救治费:是指为预防与救治国家级公益林购置药剂、药械和除害等费用。(4)国家级公益林资源档案管理费:是指用于国家级公益林资源消长定期定点监测、资源数据的采集、分布、处理以及购置的简易器材发生的费用。(5)管护基础设施建设费:是指用于管护国家级公益林而进行的围栏、护林房、标志碑建设费用。3.2.2国家级公益林的补偿标准国有国家级公益林补偿资金4.75元/亩的具体标准为:护林员劳务费每亩4元。补植抚育、森林火灾预防与扑救、林业有害生物预防与救治、资源监测和管护基础设施建设每亩0.75元,共计23.9万元。集体国家级公益林由林业局统一管理经营,补偿资金9.75元/亩,具体标准为:护林员劳务费每亩4元。补植抚育费、森林火灾预防与扑救、林业有害生物预防与救治、资源监测和管护基础设施建设每亩5.75元,共计212.7万元。国有和集体国家级公益林补植抚育费、森林火灾预防与扑救、林业有害生物预防与救治、资源监测和管护基础设施建设费共计237万元。具体列支:补植费121万元、林业有害生物预防与救治10万元、管护基础设施建设106万元。3.2.3资金的使用中央和省级财政补偿资金513万元,主要用于:(1)劳务费276万元(2)补植抚育费121万元(3)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费10万元(4)管护基础设施建设费106万元3.2.4资金的拨付由县级财政、林业部门负责建卡发放和实行报帐拨付。第四章 保障措施4.1组织机构为了加强对国家级公益林的组织领导,成立武山县国家级公益林保护和管理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主管县长任组长,组员由林业、财政、计划、监察、审计、民政、农牧、水利、国土资源等部门领导组成,下设县公益林工程服务中心,办公室设在县林业局,各乡镇成立国家级公益林管护队。4.1.1组织体系全县管护组织体系为县人民政府县公益林工程服务中心(公益林管护大队)乡镇国家级公益林管护队,三级管理机构,为国家级公益林管理实施提供可靠的组织保障。武山县国家级公益林管理组织机构体系示意图武山县国家级公益林领导小组武山县公益林工程服务中心(管护大队) 乡镇国家级公益林管护队4.1.2机构职能1.领导小组职能(1)统一组织、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工作,负责指导、检查、监督全县国家级公益林的保护管理实施工作以及中央公益林补偿基金的宏观管理,解决国家级公益林保护及资金管理中的重大问题。(2)制定目标管理责任制,做到任务、目标、资金、责任和管理五到位。(3)对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对违犯相关规定、管护管理质量差、未能实现目标责任制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通报批评和处罚。(4)对全县国家级公益林保护管理及补偿性基金使用情况进行年度总结,报上级人民政府和林业、财政主管部门。2. 县公益林工程服务中心(管护大队)职能(1)通过调查研究,制定本县国家级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实施办法、专业队管护制度、个人管护制度、奖惩办法等。(2)落实管护任务和管护人员负责落实管护任务,并负责组建成立林场或乡镇管护队,落实管护人员,负责签订管护合同,并监督管护费用的发放和落实,负责年终考核和奖惩兑现。(3)审批和落实补植抚育等任务的安排情况。(4)对国家级公益林保护管理实施活动,实行全过程的指导、协调、监督、控制,掌握国家级公益林管理情况。(5)公益林资源监测;国家级公益林面积变化、森林火灾、森林病虫害发生情况等,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及时汇报;(6)作好国家级公益林资金的衔接、管护经费的兑现;(7)做好技术指导、档案管理、检查验收和技术培训等工作;(8)及时收集统计汇总相关信息,定期向领导小组和上级部门汇报国家级公益林保护管理实施的进度、质量和管理情况。(9)对管护及资金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上报领导小组和上级部门,并积极落实整改。3.管护队职能参照管护大队的职能,具体负责本管护区的国家级公益林管理事宜。4.2宣传保障4.2.1宣传1.媒体宣传通过有效的媒体,如广播、电视等,广泛宣传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实施的重大意义,开辟生态公益林专栏和专题节目,制作播放公益广告,提高广大民众对国家生态安全的认识,增强保护国家级公益林的意识,提高参与生态工程建设的积极性。2.采取召开宣传动员大会、张贴宣传标语、散发宣传单、举办专刊报栏等形式,使国家级公益林管护和管理的有关政策、法律和法规深入人心。3.在城镇、村屯、主要路口、公路沿线,设置醒目的森防宣传警示标牌,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4.2.2培训1.管理和技术人员培训对于业务管理、财务人员、技术人员进行培训,主要是通过参加省林业和财政部门,以及审计方面的有关培训班,提高对国家级公益林的技术管理、财务管理的水平。2.护林员培训县公益林工程服务中心组织护林员培训班,培训内容主要是国家有关的政策、法律和法规、管理办法、细则及相关业务知识等,并进行考核,合格后,核发上岗证,使护林员做到持证上岗。3.森林防火培训包括森林防火政策、法规的学习,森林火灾的监测预报、通讯指挥和扑火器械使用及森林消防的安全知识培训。4.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培训包括森林有害生物防治、检疫等有关法律、法规;虫情监测和虫情预报;生物、化学农药和物理防治技术培训;化学药剂安全防护及急救培训等。5.森林资源监测培训包括“3s”技术培训、应用软件培训及常规森调技术培训。4.3管理措施4.3.1公益林管理目标责任制 武山县国家级公益林管理实行县人民政府负总责,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具体负责,目标、任务、资金、责任层层落实具体责任人员。层层签订管理目标责任状,定期考核,奖优罚劣,确保国家级公益林管理的顺利实施。4.3.2资金管理制度国家级公益林补偿资金使用必须严格执行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办法和甘肃省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武山县可根据国家和甘肃省的有关规定,结合当地实际制定武山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实施办法。1.补偿资金实行专户存储,专账管理,专款专用,单独核算,封闭运行,不得挤占、挪用或串用,不得用于偿还欠款、付利息、补发工资等。2.县财政应将地方性补偿资金纳入本级财政年度预算,并按实施方案所估算的金额及时拨付至县林业局受财政监管的专户。3.国家级公益林补偿资金具体拨付办法采用报账和建卡(在金融部门)方式。4.县财政部门和林业主管部门应严格按照上级部门拨付下达的补偿性支出金额和批准的公共管护支出计划拨付和使用资金,不得随意调整。5.经县林业主管部门检查验收,管护责任落实后,由县公益林工程服务中心向县财政部门提供承包管护合同、管护人员花名册、验收单等相关手续,经财政部门审核后,再安排补偿资金,逐月发放管护费或补偿费。分次发放合计金额不得高于合同签订总金额70%,剩余30%作为合同执行保证金。经年终验收考核合格,并对考核结果进行公示无异议后,一次兑现。6.补植、抚育和公共管护支出实行报账制。根据管护单位(国有林场、林业站等)提出的任务计划、作业设计和资金申请等,由县公益林工程服务中心审批,经县财政部门审核,支付30%的工程预付款。其余款项根据项目进度拨款,项目竣工验收后一次性结清。7.所有的财会凭证、原始单据等保存在林业局计财股。8.建立国家级公益林资金稽查机制。县国家级公益林管理领导小组应每年组织2次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的管理稽查活动,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的安全运行。县林业局会同县财政局对国家级公益林保护管理工作实施有效的监督管理。县公益林工程服务中心负责全县国家级公益林管护、补植抚育等内容的实施和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县财政局负责对国家级公益林资金使用的审核和监管工作。检查工作分为实地检查和档案检查两种形式。4.3.3检查验收和核查制度各管护单位、村集体、个人负责对所管辖的国家级公益林管护情况进行全面自查,10月底前将自查结果报至县林业主管部门。县林业主管部门负责本县范围内的国家级公益林管理检查验收工作,每年对所管辖范围内的国家级公益林保护管理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同时根据各管护单位的自查结果,组织抽查,抽查面积不少于辖区内国家级公益林面积的1520,并于每年11月底前将抽查结果报市林业主管部门。县公益林工程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江苏腾海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招聘国有企业人员10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河北顺德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公开招聘劳务派遣人员10名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国机集团总部及京内企业管培生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四川成都市青白江区区属国有企业招聘43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地铁施工安全培训心得课件
- 固定资产的取得课件
- 固安县安全生产培训课件
- 地球是人类的家园课件
- 回延安优翼课件
- 医护关系学科研究
- 综合实践 探索年月日的秘密(教案)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
- 2025年医师三基考试试题及答案(上半年)
- 基孔肯雅热主题班会课件
- 2025年全国企业员工全面质量管理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 锁骨下盗血综合征伴锁骨下动脉闭塞的护理查房
- 磷化铝管理办法
- 水下激光探测-洞察及研究
- 2025年海底捞企业面试题及答案
- 小学体育家长会课件
- 教育的人口功能
- 抗凝剂皮下注射技术临床实践指南2024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