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Z-T 0134-1994 孢粉学术语_第1页
DZ-T 0134-1994 孢粉学术语_第2页
DZ-T 0134-1994 孢粉学术语_第3页
DZ-T 0134-1994 孢粉学术语_第4页
DZ-T 0134-1994 孢粉学术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uz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D Z / T 0 1 3 4 一 9 4 抱粉学术语 1 9 9 4 一 1 0 一 3 1 发布 1 9 9 5 一 0 7 一 0 ,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发 布 目录 1 主要内 容与适用范围 ” ” ” . . . (1) 2 抱粉学基本术语 ” “ “ “ ” “ ” (1) 3 抱粉类型 ” ” ” ” “ ” ” ” ” “ ” ” “ “ ” ” ” ” . ” ” (2) 4 抱粉对称性 ” ” ” “ “ ” “ “ ” ” ” ” “ “ ” “ “ ” “ (3) 5 抱粉的极性 ” ” ” “ ” ” ” ” ” . ” “ (3) 6 抱粉的大小 ” ” “ “ ” ” “ . (4) 7 抱粉的形态 ” ” “ ” “ ” ” “ “ . (5) 8 泡粉萌发孔 “ ” ” ” “ ” ” “ ” ” “ ” ” . (7) 9 抱粉壁 ” ” ” ” ” ” “ “ ” ” 二 ( 1 5) 1 。 应用抱粉学名词” “ ” “ “ ” . “ ( 2 2) 附录A 英文索引( 参考件) “ ” “ ( 2 4 ) 附录B 中文索引( 参考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5 ) 前言 抱粉学是植物学的一门分支学科, 也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 它与许多学科发生密切的关系, 它的 资料为植物分类学、 古植物学、 古地理学、 古生态学、 考古学和地质学、 植物生殖生物学、 植物细胞遗传学 等学科所应用。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和生产实际的迅速发展, 抱粉学及其研究队伍也随之发展壮大。 近 2 0 -3 0 年来, 抱粉学在探矿、 找水、 石油开采 等科学领域和生产建设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出 版了 几十本 抱粉学专著和千余篇研究论文, 为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目 前抱粉学的 专业队 伍已 经超出了 5 0 0人。随着形势的发展和需要, 于 1 9 7 8 年成立了全国抱粉学会, 并加入了国际抱粉学会。中国抱粉学 会在国际上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科学名词术语是科学概念的语言符号, 是思想和认识交流的工具, 统一科技名词术语是我们国家发 展科技必须具备的基础条件之一。 在抱粉研究工作出版和生产工作中涌现出大量的专业名词, 而许多名 词附在其他专业术语中, 用起朱很不方便; 很多同一名词各家叫法不一, 以致初学者对抱粉学只知其词 不知其意。故此, 形势迫切要求有统一的抱粉学术语, 基本概念和意义, 以实现专业术语的标准化, 形成 共同的学术语言, 这对于专业知识的传播, 国内外同行的学术交流, 以及学科之间, 行业之间的沟通具有 重要的意义, 也是科技成果的推广, 应用和技术发展以及科技图书文献的 编纂, 出版和检索等必不 可缺 的工具 。 本标准术语由地质矿产部提出, 并由部标委水文工程分技委归口, 属地质矿产部标准( 规范) 编制修 订工作计划项目, 列入地矿部科技司技术监督处的部标准项目。 地矿部科技司于1 9 8 8年4月2 5日以地 发( 1 9 8 8 ) 0 4 6 号文 关于批复 抱粉学术语 标准项目 任务书的正式通知下 达了任务。 该标准由中科 院植 物所席以珍研究员和地矿部水文方法研究所李继新副研究员共同负责完成编制工作。 1 9 8 8 年 5 月在北京两单位起草人共同协商, 研究标准的内容, 选词原则。 并聘请中科院学部委员全 国植物学会理事长, 我国抱粉形态学创始人王伏雄教授为本 术语 的顾问。1 9 8 8 年底完成选词工作。 1 9 8 9 年编写术语定义征求专家意见, 其中包括著名抱粉学家王伏雄教授和全国植物学家名词审定 委员 张玉龙教授等 1 3 位同行专家评审, 并提出宝贵修改意见3 0 0 条, 9 0 肠以上的意见都被采纳。 抱粉学术语 的选词原则按国家标准要求主要考虑经常用的基本词目。 在研究整理过程中, 地矿部 水文方法研究所张文卿和贾淑琴二位同志对本标准词条的收集与整理作了部分工作。 本 术语 虽经反复审核和修改, 可能仍有一些不妥或遗漏之处, 尚望读者在使用过程中继续提供宝 贵批评与建议, 以便今后修订增补。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U z / T 0 1 3 4 一9 4 抱粉学术语 1 主要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包括抱粉学常用的术语。 本标准适用于抱粉学的研究、 教学、 应用分析及国际交流等方面。 2 抱粉学墓本术语 2 . 1抱 粉 形 态 学 pa l y n om or ph ol og y 研究现代植物抱子、 花粉和理 伏在地层中的 分散 抱子和花粉的形态结构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 2 . 2 抱 粉 学 pa l y n ol og y 研究植物泡子和花粉的学科。 2 . 3 抱粉分析 pa l y n ol og i c a l a na l y s i s 鉴定和确定地层中保存的抱子花粉种类出现的相对和绝对数量规律, 作为测定地质年代和进行对 比的一种手段, 并对花粉产生、 传播、 沉积、 保存各阶段规律进行深入研究基础上建立抱粉一植被 的定性或定量的转换关系, 应用泡粉资料解决和恢复地质历史时期的植被和气候环境。 2 . 4 抱粉素 s por opol l e n i n 组成抱粉外壁的一种特殊物质, 能抗酸碱分 解, 它是胡萝 卜 素和类胡萝 卜 素醋类氧化聚合 的产物。 2 . 5 抱子 , por e s 苔醉植物、 截类植物产生的一种生殖细胞。 2 . 6 花粉粒 pol l e n g r a i n s 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雄性器官。 2 . 7 蔽 类 植 物 抱子 s por e s of pt e r i d oph y t a 由获类植物产生的抱子。 2 . 8 裸 子 植 物 花 粉 粒 pol l e n g r a i n s of g y m n os pe r m s 种子裸露的植物产生的花粉粒。 2 . 9 被 子 植 物 花 粉 粒 pol l e n g r a in s of a ng i os pe r m s 种子在封闭的子房或心皮中发育的植物产生的花粉粒。 2 . 1 0古 抱 粉 学 pa l a e opa l y n ol og y 研究地层中 沉积的抱子和花粉及其在地层中具有古生态、 古气候和古地理意义的一门 分支学科。 2 . 1 1 大气抱粉学 a e r opa l y n ol og y 研究大气中存在的抱子和花粉的一门分支学科。 2 . 1 2 蜂蜜抱粉学m e l l io p a l y n o l og y 研究蜜源植物和蜂蜜中抱子和花粉的一门分支学科。 2 . 1 3 醋酸配分解 a c e t ol y s i s 用九分醋酸醉和一分浓硫酸配制成的混合液来溶解花粉 抱子的内含物和内壁, 只剩下抱粉外壁 的一种处理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1 9 9 4 一 1 0 一 3 1 批准1 9 9 5 一 0 7 一 0 1 实施 D z / T 0 1 3 4 一9 4 抱粉类型 3 . 1 同型 抱子 h om os por r e 指同种蔗类植物的大抱子和小抱子, 具有相同形态与结构的类型。 3 . 2 异形 抱子 h e t e r os por e . a n i s os por e 指同种蔗类植物的大抱子和小抱子具有两种不同形态与结构的类型。 3 . 3 单花粉, 单分体m o n a d 花粉成熟后呈单个存在的花粉。 3 . 4 假 单 花 粉 ps e u d om ona d 实际上属四合花粉性质, 但形态是单花粉, 从个体发育看, 它是由于在四分体时期其他三个小泡子 败育的结果. 例如莎草科的花粉。 3 . 5 单型 的 m on om or ph i c 具有单一抱粉类型的分类单位, 在萌发孔和外壁纹饰等方面都具有相同类型的结构。 3 . 6 复合 花粉 c om pl e x pol e n g r a i n s 两个以上的花粉结合在 一 起, 作为一个花粉单t - 。 通常包括( 1 ) 2 - 4合花粉, ( 2 ) 多合花粉和( 3 ) 花 粉块三种类型。 3 . 7 多 类 型 抱 粉 e u r y pa l y n ou s 1?有多种抱粉类型的分类单位, 表现在萌发儿、 外壁纹饰与结构方面的多样性。 3 . 8 二型 的 d i m or ph i c 同种植物具有两种类型的花粉。 1 9 -合花粉d y a d 成熟后的花粉二个粘在一起。 3 . 1 0 三合花粉t r i a d 花粉成熟时, 三颗花粉粘合在一起. 成为一个结构单位。 3 . 1 1 四合花粉 t e t r a d 小抱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后形成的四分体, 成熟时不分离。 3 . 1 2 四边形四分体 t e t r a g on a l t e t r a d 四分体的四个小抱子排列在同一个平面上, 所形成的抱粉是两侧对称的。 1 1 3 P9 面体形四分体 t e t r a h e d r a l t e t r a d 花粉在四分体时期, 四个小抱子排列成四面体形, 即三个小饱子排在一个平面上, 一个排在另一 个、V - 而由四面体形四分体形成的抱粉是辐射对称的。 11 4 菱形F 9 合花 粉 r h om b oid a l t e t r a d 具有四个平行侧面和两个倾斜的平行端面的一种四合花粉。 3 . 1 5 多f 于 花粉po l y a d 山4个以上的花粉粘在一起对称排列形成的复合花粉, 1 6合, 3 2 合较常见。 3 . 1 6 花粉块 pol l i n i u m 由一个或多个药室中的全部花粉并合在一起, 在传粉时作为一个花粉单位传递。 见于萝摩科和兰 科植物 3 . 1 7 花 粉小 块 m a s s u l a ( - a e ) 由花粉母细胞发育来的花粉粒粘在一起, 形成小团块 , 一个药室中至少有两个花粉小块。如兰科 的某些植物 。 D z / T 0 1 3 4 一 9 4 4 抱粉对称性 对称性 s y m m e t r y 抱子花粉的一个面, 一条线或一个点的对侧, 各部分在大小、 形状和排列上相一致。 不对称 a s y m m e t r y 抱子花粉轮廓和形状不规则。 花粉对称面 s y m m e t r i c a l f a c e 一个花粉粒的对侧在大小, 形状和结构相一致的面。 袍粉的左右对称 b i l a t e r a l s y m m e t r y 具有相互一致或互补的两个部分, 或左右两方彼此互为复制品的状况。 抱粉的两侧对称 b i s y m m e t r y 参见“ 左右对称” 。 饱粉的完全对称i s o m e t r i c 无萌发孔的球形袍粉, 通过其中心可以分割成无数个对称面。 抱粉的辐射对称 r a d i os y m m e t r i c 通过抱子花粉极轴可以分成三个以上对称等长垂直面, 或分成相等的对称部分。 4.24.34.44.54.64.7 抱粉的极性 5 . 1 极性 pol a r i t y 花粉形如地球, 具有两极: 即近极和远极, 其形状和结构相同或不相同, 等极花粉两极是相同的。 5 . 2 抱粉的极po l e 饱子花粉粒在母细胞减数分裂时期成四分体排列, 每个抱粉与四分体接触的点及其对应点。 5 . 3 抱粉极区 pol a r a r e a 在辐射对称的花粉中, 赤道沟或赤道孔向两极延伸终止后, 所剩余的区域。 5 . 4 抱粉极轴 pol a r a x i s 从四分体的中心通过单个花粉粒的中心向远离四分体的一端所引伸的一条假想的直线, 亦即连结 花粉两极的一条直线。 5 . 5 袍粉极半球 pol a r h e m i s ph e r e 在等极花粉中, 沿赤道把花粉粒分成两个相等的半球。 5 . 6 抱粉极面观p ol a r v i e w 花粉或袍子的极轴垂直地朝向观察者时的状态。即赤道轮廓。 5 . 7 抱粉等极 i s opol a r 花粉的远极和近极相等。 5 . 8 抱粉等极面 i s opol a r f a c e 通过赤道将花粉粒分成两个相等的面。即远极面和近极面相等。 5 . 9 抱粉的 亚等极 pa r a i s opol a r , s u b is opol a r 花粉粒的两个面( 近极面和远极面) 稍有区别, 例如在大小、 形状或纹饰等方面稍有不同。 5 . 1 0 无极的抱粉a po l a r 四分体分离之后, 不能分辨出极性或极区的抱子和花粉。 5 . 1 1 异极h e t e r op o l a r 花粉的远极和近极明显不同。 5 . 1 2 隐极c r y p t o po l a r 极性 不明显 , 两极稍有区别 。 Dz/ T 01 34 一 9 4 5 . 1 3 近极 pr ox i m a l pol e 在四分体时期, 每个抱粉靠近四分体中心的一极称为近极。 5 . 1 4 近极面 pr ox i m a l f a c e 通过赤道把抱粉分成两个面, 靠近四分体中心的一个面为近极面。 5 . 1 5 近极表面 pr ox i m a l s u r f a c e 指花粉粒或抱子近极面的外面部分显示的特征。 5 . 1 6 近极半 球 pr ox i m a l h e m i s ph e r e 靠近四分体中央的一个半球。 5 . 1 7 远极 d i s t a l pol e 在四分体时期, 远离四分体中央的一极。 5 . 1 8 远极面 d i s t a l f a c e 通过赤道把抱子或花粉分成两个面, 远离四分体中心的一个面为远极面。 5 . 1 9 远 极表 面 d i s t a l s u r f a c e 花粉或抱子远极的外面部分显示出的特征。 5 . 2 0 远极半球 d i s t a l h e m i s ph e r e 远离四分体中央的一个半球为远极半球。 5 . 2 1 抱粉的赤道 e q u a t or 沿着赤道将抱子或花粉分成两个面( 近极面和远极面) 的表面分界线。 5 . 2 2 抱粉的赤道轴 e q u a t or i a l a x is 通过赤道与极轴成垂直的轴。左右对称的抱粉有两个赤道轴, 即长赤道轴和短赤道轴。 5 . 2 3 抱粉赤道面 e q u a t or i a l pl a ne 与极轴中央垂直的平面叫赤道面。 5 . 2 4 抱 粉 赤 道 面 观 e q u a t or i a l v i e w 子午线投影时的状态, 即赤道平面朝向观察者时的状态。 5 . 2 5 抱 粉 赤 道 表 面 e q u a t or i a l s u r f a c e 指赤道面的外面部份所显示的特征。 5 . 2 6 抱粉的赤道投影 e q u a t or i a l pr oj e c t i on 极面观时所呈现的轮廓。 5 . 2 7 花粉的子午线 m e r i d ion a l 与赤道成垂直的线。 5 . 2 8 花粉的子午线投打 扦 m e r i d ia n pr oj e c t ion 在赤道面观时所呈现的轮廓。 6 抱粉的大小 6 . 飞 大小 s i z e 指花粉、 抱子的体积, 通常用极轴长度X赤道轴长度表示。 6 . 2 花粉 大小的等级 s i z e c l a s s e s of pol l e n g r a i ns a n d s por e s 根据抱粉二氏轴的长度, 把袍粉分成若干个大小等级。 6 . 3 极小 花粉 v e r y s m a l l pol l e n g r a i n s a n d s por e s 抱粉的最长轴小于1 0 m 6 . 4 小 花粉 s m a l l pol l e n g r a i ns a n d s por e s 抱粉 的最长轴为1 0 - 2 5 pm . 6 . 5 中 等 大 小的 抱粉 m e d i u m s i z e pol l e n g r a i ns a nd s por e s D z / T 0 1 3 4 一9 4 抱粉的 最长轴为2 5 5 0 pm e 6 . 6 大花粉 l a r g e pol l e n g r a i ns a n d s por e s 抱粉的最长轴为5 0 - 1 0 0 f a m , 6 . 7 极大花粉 v e r y l a r g e pol l e n g r a i n s a n d s por e s 抱粉的最长轴为1 0 0 - 2 0 0 p m , 6 . 8 巨大的花粉 g i y a nt i c pol l e n g r a i n s a nd s por e s 抱粉的最长轴在2 0 0 pm以 上。 7 抱粉的形态 7 . 1 形状 s h a pe 指花粉和抱子的二维或三维形态, 指花粉、 抱子的外观。 7 . 2 立体形状 s t e r e os c opic s h a pe 花粉和抱子的三维结构, 指花粉或抱子的立体轮廓。 7 . 2 . 1 球形( 圆 球形) 花粉 s ph e r oid a l 抱粉的极轴与赤道轴之比 为7 , 8 - 8 = 7 , 比 值为。 . 8 8 -1 . 4 4 . 7 . 2 . 2 近球形花粉 s u b s ph a e r oi d a l 花粉的极轴与赤道轴之比 为6 : 8 - 8 , 6 , 比 值为。 . 7 5 -1 . 3 3 , 7 . 2 . 3 ( 具) 长球形花粉 pr ol a t e 花粉粒的极轴与赤道轴之比 为8 , 6 - 8 : 4 , 比 值为1 . 3 3 - 2 , 7 . 2 . 4 ( 具) 近长球形花粉s u b p r ol a t e 花粉粒的极轴与赤道轴之比 为8 : 7 -8 * 6 , 比 值为1 . 4 4 -1 . 3 3 , 7 . 2 . 5 ( 具) 超长球形花粉 pe r pr ol a t e 具辐射对称的等极花粉, 其极轴与赤道之比 大于8 - 4 , 比 值大于2 , 7 . 2 . 6 ( 具) 扁球形花粉o b l a t e 辐射对称的等极花粉其极轴与赤道轴之比为4 = 8 6 - 8 , 比值为。 . 5 - 0 . 7 5 . 7 . 2 . 7 ( 具) 近扁球形花粉s u b o l a t e 等极花粉之极轴与赤道轴之比 为6 : 8 - 7 : 8 , 比值为。 . 7 5 0 . 8 8 , 7 . 2 . 8 ( 具) 超扁球形花粉 pe r ob l a t e 花粉粒的极轴与赤道轴之比 小于4 : 8 , 比值小于。 . 5 , 7 . 2 . 9 拟扁球形花粉o b l a t o id 在亚等极花粉中, 形态如像扁球形的等极花粉。 7 . 2 . 1 0 拟超扁球形花粉pe r o b l a t o i d 在亚等极花粉中, 其极轴与赤道轴之比属于超扁球形的。 7 . 2 . 1 1 船形( 舟形) 花粉b o a t - s h a p e d 花粉形态形如小船, 远极面具一槽, 有长赤道轴和短赤道轴之分。 7 . 2 . 1 2 豆形花粉 b e a n - s h a pe d 具单裂缝的抱子, 像豆子的形状。 7 . 3 花粉的 平面形状 pl a n e s h a pe 抱子和花粉的二维形态。 7 . 3 . 1 圆形花粉 c i r c u l a r 花粉粒具圆的或近圆形的形状或轮廓。 7 . 3 . 2近圆 形 花 粉 s u b c i r c u l a r 接近圆形, 纵轴与横轴的长度接近相等。 D z / T 0 1 3 4 一9 4 7 . 3 . 3 椭圆 形花粉 e l l i pt i c e l l i pt i c a l 纵 轴与横 轴长度之比为2 : 1 或3 : 2 , 7 . 3 . 4 宽 椭圆形花粉 b r oa d - e l l i pt ic 纵轴与横轴长度之比 6 : 5 , 7 . 3 . 5 长椭圆形花粉 l on g - e l l ipt i c 具长椭圆形的花粉极轴与赤道轴之比为8: 4 , 比值为 2 , 7 . 3 . 6 多裂圆形花粉 pol y l ob a t e - c i r c u l a r 由于沿赤道排列的多萌发孔下陷, 使极面观呈多裂口的圆形轮廓。 7 . 3 . 7 三裂圆形花粉t r i l ob a t e - c i r c u l a r 由于三沟或三孔沟下陷, 使极面观呈三裂片状的圆形轮廓。 7 . 3 . 8 三角形花粉 t r i a n g u l a r 抱粉极面观呈三角形的轮廓或形状。 7 . 3 . 9 近三角形花粉 s e m i - t i c n g u l a r 花粉极面观时的轮廓近于三角形。 7 . 3 . 1 0 锐角 三角 形 a n g u l a r - t r i a n g u l a r 花粉极面时, 三角形的三个角具尖的轮廓。 7 . 3 . 1 1 平角三角 形花粉 t r u n c a t e - t r ia ng u l a r 花粉极面观时, 三角形的三个角顶端是平的。 7 . 3 . 1 2 圆三角 形( 钝三角形) 花粉 r ou n d e d - t r i a n g u l a r , ( ob t u s - t r i a n g u l a r ) 花粉极面观时, 具三个圆角的三角形。 7 . 3 . 1 3 直边 三角 形花粉 s t r a ig h t - t r i a ng u l a r 极面观时三角形的三边平直。 7 . 3 . 1 4 凸 边三角 形花粉 c onv e x - t r i a ng u l a r 极面观时三角形的三边向外凸。 7 . 3 门5 凹 边三角 形花 粉 c onc a v e - t r i a n g u l a r 极面观时三角形的三边溢缩或向内陷。 7 . 3 . 1 6 三瓣形花粉t r i l o b a t e 由于三个赤道萌发孔强烈内缩使沟间区呈现三裂片的形状。 7 . 3 . 1 7 近三瓣形花粉s e m i - t r i l ob a t e 三个赤道萌发孔内缩不强烈, 轮廓接近三瓣形。 7 . 3 . 1 8 四角 形花粉 re c t a ng u l a r 极面观时具四个钝角或锐角的四边形。( 与矩形同) 。 7 . 3 . 1 9 六角形花粉 h e x a g ona l 极面观时呈现六角形的轮廓。 7 . 3 . 2 0 多角形花粉po l y g o n a l 花粉极面观时具有多 于六角 形的轮廓。 7 . 3 . 2 1 矩形花粉( 同四角形) r e c t a n g l e 花粉粒具有形如矩形的轮廓。 7 . 4 抱粉轮廓AMB a m b i t 饱子或花粉极面观时边缘所显示的形状。 7 . 4 . 1 极轮廓AMB a m b i t 见7 . 4条 7 . 4 . 2 赤道轮廓 e q u a t or i a l c on t ou r . e q u a t or i a l l im b D Z / T 0 1 3 4 一9 4 7 . 4 7 . 4 7 . 4 7 . 4 . 8 抱粉的极轴垂直地朝向观察者时所显示的赤道投影。 侧面轮廓p r o f i l e 赤道面观时的轮廓。 圆形轮廓c i r c u l a r A MB 花粉的极面观轮廓呈圆形。 多边轮廓po l y g o n a l AMB 当花粉粒处于极面观位置时, 轮廓呈现多边形。 级缩多边轮廓 c on s t r i c t e d - pol y g on a l A MB 花粉极面观时多边轮廓的边不直, 而呈现出凹陷形状。 光切面 opt i c a l s e c t ion 通过显微镜的光线, 以焦距所显示出的抱子花粉轮廓或断面。 无定形 non f i x i f or m 没有一定的形状 。 抱粉萌发孔 8 . 1 萌发孔 a pe r t u r e , t r e m e 抱粉外壁上的开口或变薄的部分。包括长的沟和圆的孔以及带有内孔的复合萌发孔。 8 . 2 萌发孔的位置 a pe r t u r e pos i t i on 根据抱子和花粉粒在四分体时期所处的位置以及与其他抱粉粒之间的关系而分为近极萌发孔, 远 极萌发孔和赤道萌发孔。 8 . 2 . 1 极 萌 发 孔 pol a r a pe r t u r e 萌发孔位于花粉的近极或远极。 8 . 2 . 2 近 极 萌 发 孔 c a t a t r e m e 位于花粉粒近极面的萌发孔。 8 . 2 . 3 远极萌发孔 a n a t r e m e 萌发孔位于花粉的远极面。 8 . 2 . 4 赤 道 萌 发 孔 e q u a t or i a l a pe r t u r e 萌发孔沿花粉粒的赤道呈环状排列。又称环萌发孔。 8 . 3萌 发 孔 的 种 类 t y pe s of a pe r t u r e 8 . 3 . 1 复合萌发孔 c om pl e x a pe r t u r e 由长的沟和位于沟中央的内孔, 或孔孔( 内孔) 两部分组成的萌发孔。 8 . 3 . 2 简 单 萌 发 孔 s i m pl e a pe r t u r e 指萌发孔为单一形式组成。 8 . 3 . 3规 则 萌 发 孔 nom ot r e m e 形状和排列都规则的萌发孔。 8 . 3 . 4 不 规 则 萌 发 孔 a n om ot r e m e 指花粉外壁上萌发孔的形状不规则或排列不规则。 8 . 3 . 5角 萌 发 孔 a n g u l a pe r t u r e 极面观时萌发孔处于每个角的位置上。 8 . 3 . 5 . 1 平角萌发孔 t r u nc a t e - a pe r t u r e 花粉处于极面观时, 萌发孔位于顶端钝平的角上。 8 . 3 - 5 . 2 ( 具) 凹边萌发孔 s i n u a pe r t u r a t e 花粉处于极面位观时, 萌发孔位于凹边的弯处中央。 D z / r 0 1 3 4 一9 4 8 . 3 . 6 边萌发孔 m a r g i n a l a pe r t u r e 花粉处于极面观时, 萌发孔位于每个边的中央位置。 8 . 3 . 6 . 1 ( 具) 直 边萌发孔 pl a n a pe r t u a t e 花粉粒的极面观为角形( 常常为三角形) 其边是直的, 每个萌发孔的中心位于两个相邻角之间 的中央位置。 8 . 3 - 6 . 2 ( 具) 凹萌发孔 f os s a pe r t u r e 花粉处于极面观时, 轮廓呈圆深裂片状, 萌发孔位于裂片间的凹处。 8 . 3 - 6 . 3 ( 具) 凸萌发孔 l a nc e a pe r t u r a t e 花粉处于极面观时, 萌发孔位于凹边轮廓的角上。 8 . 3 - 6 . 4 ( 具) 弧( 萌发) 孔 c i r c u l a pe r t u r a t e 花粉极面观时, 位于圆形轮廓弧上的萌发孔。 8 . 3 . 7 散萌发 孔 pa n t ot r e m e 均匀或接近均匀地分布 于 花粉球面的萌发孔。 8 . 3 . 8 周面萌发孔 por i a pe r t u r e 萌发孔均匀地分布于花粉粒的球面上。 8 . 3 . 9 球面萌发孔 g l ob a l a pe r t u r e 见 8 . 3 . 7条。 8 . 3 . 1 0 环萌发孔z on a p e r t u r e . z on o t r e m e 沿花粉赤道排列的萌发孔, 其中心位于或接近于赤道的萌发孔。 8 . 3 . 1 1 ( 具) 环状萌 发孔 z on a pe r t u r a t e 具环状排列的萌发孔。 8 . 3 . 1 2 ( 具) 螺旋状萌发孔s p ir a p e r t u r a t e 带状萌发 孔呈螺旋状排列, 像a ph y l l a nt h e s , b e r b e r i s , e r i oc a u l on 等花粉一样。 8 . 3 . 1 3 拟螺旋状萌 发孔 s pi r oi d a pe r t u r e 带状 萌发孔像螺旋状 排列。 8 . 3 . 1 4 无萌发孔n on a pe r t u r e . a t r e m e 泡粉外壁 仁 无任何萌发孔或薄壁区。 8 . 3 . 1 5 拟 iH 发孔a pe r t u r o i d . t r e m o id 界限不明显的萌发孔 8 . 4 a ii 发孔的形状a p e r t u r e s h a pe 萌发孔的形状( -f . 价位tr i, “ 基本上可分为几片类型: ( 1 ) 长的沟状萌发孔, ( 2 ) 圆的孔状萌发孔( 3 ) 带 状萌发孔或环状萌发孔。 8 . 4 . 1 ( J 状萌发孔 c ol pa t e - a pe r t u r e 萌发孔的长轴为短轴的 2 倍或大于2 倍。 B - 4 . 2 孔状萌发孔po r a t e - a pe r t u r e 萌发孔的长轴和短轴相等。 8 . 4 . 3 槽状萌发孔 s a l c a t e - a pe r t u r e 指花粉远极面的长形萌发孔 8 . 5 萌发 孔的数I a pe r t u r e n u m h e r 花粉粒上所具有的萌发孔数 8 . 5 . 1 单萌发孔m on oa pe r t u r e 花粉粒只具一个萌发孔。 8 . 5 . 2 双萌发孔d i a p e r t u r e , d i t r e m e D z / T 0 1 3 4 一 9 4 花粉外壁上具有两个处于相对位置的萌发孔。 B - 5 . 3 三萌发孔t r ia pe r t u r e , t r it r e m e 具三萌发孔的花粉。 8 . 5 . 4 四萌发孔t e t r a t r e m e 位于赤道上的四个等距萌发孔。 8 . 5 . 5 五萌发孔 pe n t a t r e m e 五个萌发孔沿花粉赤道等距排列。 B - 5 . 6 六萌发孔 h e s a t r i e m e 沿花粉赤道排列的六个等距萌发孔。 8 - 5 . 7 多萌发孔p o l y t r e m e , p ol y a p e r t u r e 花粉粒具六个以上的萌发孔。 8 . 6 ( 具) 孔的po r a t e 花粉外壁上的圆形或近!M I 形萌发孔。 8 . 6 . 1 单孔u l c u s 一个孔状萌发孔在花粉的远极或接近远极。 8 . 6 . 2 ( 具) 远极单孔a n a u l c e r a t e 在远极面具一个圆孔。 B - 6 . 3 近极单孔c a t a u l c e r a t e 在花粉粒的近极面上具一个圆孔。 8 - 6 - 4 ( 具) 环孔 z on opor a t e 沿花粉粒赤道排列的孔。 8 . 6 . 5 ( 具) 圆孔( o r a t e 花粉具圆形或近圆形孔, 分散排列在花粉的球面上。 8 . 6 . 6 ( 具) 双孔 d ipor a t e 具两个圆形或近圆形萌发孔。 8 . 6 . 7 ( 具) 双内孔p io r a t e 在沟中具两个圆形或近圆形的内孔。 8 . 6 . 8 ( 具) 三孔 t r i por a t e 具三个圆形或近圆形的孔。 B - 6 . 9 ( 具) 四 孔 t e t r a por a t e 具四个圆形或圆形孔的花粉粒。 8 . 6 . 1 0 ( 具) 四异孔t e t r a d h e t e r oc h 孔分布于花粉的极面和赤道面位置, 即三个孔排列在赤道上, 一个孔排列在远极。 8 . 6 . 1 1 ( 具) 多孔 pol y por a t e 指花粉粒具六个以上沿赤道排列的圆孔。 8 . 6 . 1 2 ( 具) 内孔or a t e 处于沟中央的孔。 8 . 6 . 1 3 ( 具) 拟孔po r oi d a t e 花粉外壁上的薄壁区不明显, 像孔, 但轮廓不清楚。 8 . 6 . 1 4 拟内孔or oi d 在复合萌发孔中, 内孔只有在侧面观时才显示其断面的孔。 8 . 6 . 1 5 ( 具) 孔孔的po r a r a t e 具内孔的孔。 D z / T 0 1 3 4 一 9 4 8 . 6 . 1 6 ( 具) 散孔f or a m e n 沿花粉球面分布的圆形孔状萌发孔, 又称圆孔或周面孔。 8 . 6 . 1 7 ( 具) 散孔孔 pa nt opor or a t e 沿花粉球面分布的圆形复合萌发孔。 8 . 6 . 1 8 拟散孔( 拟圆孔) f o r a m in o u d , ( f o r a m i o i d ) 花粉粒球面分布的萌发孔, 类似散孔的分布。 8 . 6 . 1 9 假孔 ps e u d opor e 不是花粉管正常出口的孔。 8 . 6 . 2 0 ( 具) 少圆 孔 ol i g of or a t e 花粉表面的孔少于1 2 个. 8 . 6 . 2 1 ( 具) 多圆孔的( 散孔的) p ol y f o r a t e ( 见周孔 po l y pe r i po r a t e ) 8 . 6 . 2 2 ( 具) 环内孔z o n o r a t e 沿花粉赤道排列的长度/ 宽小于 2 的圆形或微椭圆形萌发孔。 或者沿赤道排列的复合萌发孔的 内孔联结成一个赤道内孔区的圆形或椭;00形萌发孔。 8 . 6 . 2 3 ( 具) 环孔孔 z onopor or a t e 沿花粉赤道排列的具有内孔的孔。 8 . 7 ( 具) 沟的c ol pa t e 指长萌发孔, 其长轴的长度至少为短轴的 2 倍。 8 . 7 . 1 ( 具) 单沟 m on oc ol pa t e 花粉粒所具有的一个长形萌发孔。 8 . 7 . 2 ( 具) 双沟 d ic ol pa t e 花粉具两条沟。 8 - 7 . 3 ( 具) 三沟t r i c o l p a t e 花粉具三条沟, 沿赤道排列。 8 . 7 . 4 ( 具) 四沟t e t r a c ol p a t e 花粉具四条沟, 沿赤道排列。 8 . 7 . 5 ( 具) 五沟pe n t a c ol pa t e 花粉具五条沟, 沿赤道排列。 8 . 7 . 6 ( 具) 多沟po l y c o l p a t e 指花粉粒具六条以上沿赤道排列的沟。 8 . 7 . 7 ( 具) 横沟c o l p u s t r a n s v e r s a l i s ; t r a n s v e r s e f u r r o w 在花粉壁上. 位于沟下面内层上的一个长形开口, 它的长轴与真沟垂直相交横沟可以合并成一 个连续的赤道沟, 或形成分离的横沟。 8 . 7 . 8 ( 具) 环沟z on oc o l pa t e 与赤道垂直排列的沟。 8 . 7 . 9 ( 具) 周沟 pe r i c ol pa t e 规则地分布于花粉整个球面的沟, 又称散沟。 8 . 7 . 1 0 ( 具) 散沟 pa n t oc ol pa t e 均匀而规律地分布于花粉的整个球面的沟。 8 . 7 . 1 1 ( 具) 异沟 h e t e r oc ol pa t e 花粉粒具沟和具孔沟两种萌发孔类型。 8 . 7 . 1 2 ( 具) 周异沟pe r i h e t e r o c o l pa t e D Z I T 0 1 3 4 一9 4 花粉粒表面所均匀而规则分布的沟与孔沟。 8 . 7 . 1 3 ( 具) 多异沟的 m u l t i h e t e r oc ol pa t e 在同一个花粉粒上具有六个以上的沟和具孔沟或具孔孔相间排列的萌发孔。 8 . 7 . 1 4 ( 具) 外沟 e c t c ol pa t e 外壁外层变薄形成的沟。 8 . 7 . 1 5 ( 具) 线缩沟c o n s t r i c t ic ol p a t e 沟在赤道部位级缩。 8 . 7 . 1 6 ( 具) 隐沟 c r y pt oc ol pa t e 在花粉粒的表面投影上看不到沟的轮廓, 而在光切面上容易看出的沟。 8 . 7 . 1 7 ( 具) 假沟 ps e u d oc ol pa t e 不是花粉管的正常出口, 而是一沟状条痕的开口。在功能上只起调节作用。 8 . 7 . 1 8 ( 具) 拟沟 c ol poi d a t e 类似于沟但轮廓不明显的萌发孔。 8 . 7 . 1 9 ( 具) 短沟b r e v ic ol p a t e 沟短, 其长度等于或短于从沟端到极的总距离。 8 . 7 . 2 0 ( 具) 特短沟 b r e v i s s i m i c ol pa t e 在具孔沟或具盾状区的花粉中, 长度等于或小于内孔或盾状区直径的沟。 8 . 7 . 2 1 ( 具) 合沟 s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