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科学 第一章 对环境的察觉第1~4节课时内容.doc_第1页
七年级科学 第一章 对环境的察觉第1~4节课时内容.doc_第2页
七年级科学 第一章 对环境的察觉第1~4节课时内容.doc_第3页
七年级科学 第一章 对环境的察觉第1~4节课时内容.doc_第4页
七年级科学 第一章 对环境的察觉第1~4节课时内容.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课时第一节:感觉世界1、人的感受器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痛觉、触觉、冷觉和热觉,其中冷觉和热觉又可统称为冷热觉。所有感觉的生成部位在大脑皮层(神经中枢)2、人的感觉器官有:眼、耳朵、鼻、舌、皮肤等。人类具有不同的感觉器官,所以可以感受外界环境的不同刺激,并产生不同的感觉。各种生物也有自己的感觉器官,这对于生物的生存、繁衍具有重要的作用。3、对热觉最敏感的部位是手背,对触觉最敏感的部位是指尖。4皮肤的感觉功能。(1)皮肤是人体最大的感觉器官,它具有冷觉、热觉、触觉、痛觉等多种感觉功能。(2)冷、热觉:感觉环境温度的变化。(3)触觉:感觉外界物体与人体的触碰以及强弱程度。(4)痛觉:是触觉的过强反应,痛觉能感受对身体损伤性的刺激,它对人的健康生活有重要的积极意义;皮肤的各个部位对各种刺激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5、嗅觉的形成:气味嗅觉神经末梢(接收刺激)嗅觉神经(将信息传递到大脑)大脑(形成嗅觉)嗅觉的特点:长时间处于某种味道的环境中,会因为大脑的嗅觉中枢适应(疲劳)而闻不出这种味道;嗅觉敏感的程度因年龄,动物种类和气味种类等的不同而不同。6、舌头表面的每个味蕾上都有味觉细胞和味觉神经。味觉的形成:食物口腔(食物中的化学物质溶于唾液)味觉细胞(接受刺激)味觉神经(将信息传递到大脑)大脑(形成味觉)。强化练习1人具有的四种基本味觉是( ) A酸、甜、苦、咸 B酸、甜、苦、辣 C酸、甜、成、涩 D酸、甜、辣、涩2痛觉在下列哪个部分形成的( ) A.皮肤 B肌肉 C大脑皮层 D神经未梢3甲、乙、丙三个脸盆依次装有热水、温水、冷水,你把左手浸入甲盆,右手浸入丙盆,过一会儿同时放进乙盆,这时双手的感觉是 ( ) A两手都感觉温 B左手感觉热右手感觉冷 C左手感觉冷左手感觉热 D两手都感觉冷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舌的不同部位对甜、酸、苦、咸的敏感性不同 B冷、热、触、痛觉感受器全分布在皮肤中 C味觉感受器主要分布在舌的上表面和两侧 D嗅觉感受器分布在鼻腔上部的嗅黏膜内5“入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的原因是 ( )A人的嗅觉器官不发达B人的嗅觉器官易适应 C人的嗅觉器官易疲劳D人的嗅觉器官易破坏6能感受空气中的气体的分子或微粒的感受器是 ( ) (A)味觉感受器 (B)嗅觉感受器 (C)温觉感受器 (D)痛觉感受器7在冷、热、触、痛四种感觉中,对人类保护意义最大的是 ( ) (A)冷觉 (B)热觉 (C)触觉 (D)痛觉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皮肤感受器的是 ( ) A味觉感受器 B热觉感受器 C冷觉感受器 D痛觉感受器9感觉的产生是在( ) (A)大脑皮层 (B)感觉器官 (C)感受器 (D)小脑皮层10皮肤的各个部位对各种刺激的敏感程度不同,下列选项中对触觉最敏感的是 ( ) A手臂 B手心 C手背 D指尖11下列哪个年龄段的人,对嗅觉相对较敏感, ( ) A儿童 B少年 C中年人 D老年人12、以下有关嗅觉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不同动物的嗅觉敏感程度差异很大 B、同一动物对各种物质的敏感程度都很强C、嗅觉会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灵敏 D、“时间长了,腥嗅味闻不出来”是因为这时已不能形成嗅觉 13、形成味觉的部位是 ( )A、味觉细胞 B、舌头 C、味蕾 D、大脑二、填空14猫对腥味特别敏感,而鸡却对小虫子“情有独钟”,这是因为_25_部位的触觉神经末梢比较集中,所以盲人一般用这个部位来“阅读”盲文。而_部位对热敏感的神经末梢比较丰富,所以我们一般用这个部位来测试病人额上的温度。16香味通过鼻腔,刺激_末梢,由_神经将香味传到_,从而形成嗅觉。17盲人用手指“读”盲文是利用_。在“瞎子摸象”这个故事里,瞎子是用_来感知象的形状,形成部分是在_18人在感冒的时候,_的灵敏度会下降,此时味觉测试显示_(填“正常”或“不正常”),这说明_。19测试舌的不同部位对不同味道的敏感性的实验时,测试完一种味道后要_,这是为了_。20你有哪些方法可判断颜色相近的黄酒和油?第二节声音的发生和传播1、声音的产生课本P31图3-1实验说明: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练习: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其振动频率一定在2020000次/秒之间。黄河大合唱歌词中的“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的“吼”、“叫”“咆哮”的声源分别是空气、马、黄河水。敲打桌子,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证明桌子的振动?可在桌上撒些碎纸屑,这些纸屑在敲打桌子时会跳动。2、物体振动的两个基本参数:频率和振幅频率:物体1s内振动的次数,单位是Hz,是用来表示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振幅:物体离开平衡位置时的距离,单位是m,是用来表示物体振动大小的物理量。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4、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合1224km/h,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5、回声回声产生的原因:当声音传播过程中遇到较大的障碍物时,被反射回来,就产生了回声。听到回声的条件:听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以上第三节耳和听觉1、耳的结构: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听小骨、咽鼓管;内耳包括耳蜗、前庭和半规管。2、耳的主要功能:听觉和保持身体平衡。位觉感受器在前庭和半规管中(解释晕船、晕车现象)。3、听觉产生过程:耳廓(收集声波)外耳道鼓膜(将声波转化为振动)听小骨(将声波扩大并传导)耳蜗(接受刺激、产生信息)听神经(传导信息)大脑(产生听觉)。4、遇到巨大的响声时,迅速张嘴,捂紧双耳是使鼓膜内外气压保持平衡,避免鼓膜被震破。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声音的高低(频率越大,音调越高)响度-声音的强弱(振动幅度越大、离声源越近,响度就越大)音色(与发声体的性质、形状、发声方法有关)6、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单位是赫兹(Hz)。人的发声频率大约在65赫兹到1100赫兹之间;听觉频率大约在20赫兹到20000赫兹之间。高于20000赫兹的声波叫做超声波,低于20赫兹的声波叫做次声波。听觉的减弱与丧失:人的听觉与人的年龄有关,年龄越大,听觉能力越弱,直到丧失。 鼓膜、听小骨受到损伤或发生障碍会造成传导性耳聋可用助听器;耳蜗、听觉中枢和与听觉有关的神经损伤会造成神经性耳聋不能用助听器。7噪声。 狭义上讲凡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所发出的声音,均属于噪声;从声波对人的干扰讲,凡是环境中不需要的声音都可判定为噪声。 预防噪声: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耳朵处减弱。课堂练习1声音在以下几种介质中传播时,传播速度最大的是 ( )A空气B水C酒精D钢管2下列关于声音的发生,正确的说法是 ( )A正在发声的物体在振动B物体振动停止后还会发出很弱的声音C振动停止,物体的发声也停止了D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3医生在诊病时使用听诊器,听诊器 ( )A能使心脏振动的振幅增加,响度增大 B能改变心跳的频率,使音调变调C能改变心跳的音色,使声音好听些 D能减小声音传播过程中的能量损耗4打雷时,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是因为 ( )A打雷时总是先发生闪电,后发出雷声B打雷时,闪电和雷声虽同时发生,但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快C打雷时,闪电和雷声虽同时发生,但人耳比人眼反应快D打雷时,闪电发生的地点和雷声发出的地点离人的距离不同5下列的实验和实例中,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一组是 ( )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的不同;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AB CD强化练习1关于声音的产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气体振动就能产生声音 (B)只有液体振动才能产生声音(C)只有固体振动才能产生声音 (D)气体、固体、液体振动都能产生声音2男低音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对此描述正确的是( )(A)“男声”音调低,响度小;“女声”音调高,响度大(B)“男声”音调高,响度大;“女声”音调低,响度小(C)“男声”音调高,响度小;“女声”音调高,响度大(D)“男声”音调低,响度大;“女声”音调高,响度小3下列关于声音传播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B)学生听到老师的讲课声是靠空气传播的(C)“土电话”是靠固体传声的 (D)真空不能传声4宇航员在太空申谈话常用一根棒接触,原因是( )(A)防止两人分开 (B)示意谈话内容 (C)作传声媒介 (D)防止意外事故5在雷电来临时,总是先看到电光一闪即逝,接着才听到隆隆不断的雷声,其原因主要是( )(A)雷一个接一个打个不停 (B)双耳效应(C)闪电发生在雷鸣之前 (D)雷声经过地面、山岳和云层多次反射而形成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振动时一定听到声音 (B)产生声音时发声体一定振动(C)只有声带不停地振动才能发出声音 (D)只要人耳听不到,振动物体就不会发声7在听熟人打来的电话时,容易听出对方是谁,其原因是不同人讲话时声音的( )(A)音调不同 (B)频率不同 (C)音色不同 (D)响度不同8下列说法申错误的是( )(A)声音在不同物质中传播速度是不同的 (B)噪声不只是气体振动时产生(C)物体振动会发出声音,任何声音都能被人听到(D)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是在固体中最大,气体中最小9当我们坐着睡觉时,头部下垂后会立即醒来,接受这一刺激的感受器位于( )(A)鼓室 (B)耳蜗 (C)半规管和前庭 (D)听小骨10听觉的形成是在( )(A)鼓室 (B)耳蜗 (C)半规管和前庭 (D)大脑11听觉神经接受的神经冲动来自( )(A)大脑 (B)鼓室 (C)耳蜗 (D)半规管和前庭12下列对音调高低的解释,正确的是( )(A)发声体振动频率越低,音调越高 (B)发声体振幅越大,音调越高(C)发声体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低 (D)发声体振幅大小与音调无关 13一个声源在振动,但人耳却听不到声音,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可能声源振幅太小B)可能是声源与耳之间无介质C)可能声音频率过高或过低D)以上三种原因均有可能14甲、乙两只昆虫飞行时,甲翅膀每秒振动200次,乙翅膀每秒振动10次,人能听到其飞行发声的是( )(A)甲 (B)乙 (C)都不能听到 (D)都能听到15把闹钟放在玻璃钟罩内 ,抽出罩内空气,在抽气过程中( )(A)听到闹钟走时的声音越来越大 (B)听到闹钟走时的声音越来越小(C)听到闹钟走时的声音不变 (D)无法判断闹钟走时的声音变化16人潜入水中时,仍能听到岸上讲话声音,这时声音传播介质是( )(A)空气 (B)水 (C)讲话人的声带 (D)空气和水17遇到巨大声响迅速张口的意义是( )(A)使咽鼓管口 闭合,鼓膜内外气压保持平衡 (B)使咽鼓管 口张开,鼓膜内外气压保持平衡(C)使外耳道内 气压迅速下降 (D)使鼓室 内 气压下降18在足够长的装满煤油的铁管一端敲击一次,在此铁管另一端听到响声次数是( )(A)l次 (B) 2次 (C)3次 (D)4次19呼吸道感染时,还可能发生中耳炎,这是由于病菌可以通过( )(A)鼓膜进入中耳 (B)半规管进入中耳 (C)前庭进入中 (D)咽鼓管进入中耳二、填空题20人的视觉器官是 ,听觉器官是 ,嗅觉器官是 。21声音是由物体的 而产生的,声音以 的形式传播。22男中音引吭高歌,女高音小声伴唱, 的响度大, 的音调高。23减弱噪声的三条有效途径是 、 、 。24声音传播要依赖于一定的 ,声音不可能在 中传播。25甲同学把耳紧贴长空铁管一端,乙同学在这根铁管另一端敲一下,甲能听到 次响声,这是由于 引起的。26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声波、耳廓、外耳道、 、 听小骨、 内听觉感受器、听觉神经、 。27人的皮肤是由 种组织构成的器官,内有四种感受器,分别感受 、 、 、 四种外界刺激。28人的口腔内的舌尖、舌根分别感受 、 两种不同的味觉刺激。29右图是人耳结构图 ,请读图填空:(1)是 ,是 ,是 ,它们共同构成了 。(2)内有 感受器,内有 感受器,这两类感受器神经纤维合在一起组成了位听神经。(3)声波引起鼓膜振动,经 传到内耳。(4)当飞机下降时乘客常要咀嚼糖果并不断吞咽,其目的是使 开放,使空气由咽通过咽鼓管进入鼓室,以保持鼓膜内外气压平衡。冲击中考1声音是靠物体的_产生的,声音能在_、_、_物质中传播,但不能在_中传播2龙舟赛时,阵阵鼓声是鼓面的_而产生的,并经_传入人耳3钓鱼时不能大声喧哗,因为鱼听到人声就会被吓走,这说明_4某人对着山崖大喊一声,经12s听到回声,则此人离山崖的距离大约是_m(m/s)5东城小学的同学敲锣打鼓列队欢送新兵入伍,这锣声、鼓声是由于锣面和鼓面的_产生的,再通过_向四周传播开来6夜晚,进行侦察的侦察员为了及早发现情况,常将耳朵贴在大地上倾听敌人的马蹄声,是因为声音在固体中比气体传播得_7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_米秒,通常我们听到声音是靠_传播的8一架在3015米高空飞行的飞机,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35米秒则飞机发出的声音传到地面所用的最短时间是_秒9声音是由于物体的_而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_,人耳能区分开回声和声源的条件是二者相差_秒以上10要使笛子发出声音,必须用口来吹,使管子里的_11锣发声的时候,用手按住锣面,锣声就消失了,这是因为_.12我国古代科学名著梦溪笔谈中有记载,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时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汽车和机械修理工常常用木棍(或者尺子、螺丝刀等)的一端顶在运转的机械外壳上,另一端靠在自己的耳朵上,就可以更清楚地听到机械内部的异常杂音;间谍把铁块按在墙壁上,再将自己的耳朵贴在铁块上,就可以听到隔墙的谈话声.这些都是因为_也能传声.13海豚能随驯兽员的哨声在水中表演节目;花样游泳运动员能随音乐起舞;掌声会吓跑鱼塘中的鱼.这是因为_.14通常人称月球上是一片“死寂的”空间,它的意思是“无声”,其原因是月球表面没有_.15在抗日战争中,八路军为了伏击日军火车,侦察员常用耳朵贴着铁轨来提前判断是否来了火车这是利用声音在铁轨中的传播速度_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第二课时第四节光和颜色1、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如太阳、燃烧着的蜡烛、开着的电视的屏幕、萤火虫等。2、光的传播特点: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步枪瞄准、列队排整齐)。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快(3108m/s),空气中次之。光年是长度单位。1光年=3108米/秒365243600秒9.46081015米。3、光的色散:白光经三棱镜折射后,彩色光带中颜色的顺序:红、橙、黄、绿、蓝、靛、紫。其中紫色光的折射角最大,红光最小。所以白光是复色光,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多种单色光混合而成。4、看不见的光:红外线的应用:红外测温仪、红外夜视仪、红外遥感、红外摄像仪、红外望远镜。紫外线的应用:荧光效应、杀菌、消毒。5、物体颜色:a) 透明的物体的颜色由透过它的色光颜色决定(其他色光被吸收)b) 不透明的物体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颜色决定(其他色光被吸收)注意:白色物体反射所有照射在它表面的光,黑色物体则能吸收所有照射在它表面的光。6光线。 在科学上,人们往往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传播的路线与方向,称为光线,其中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课堂练习1、1666年英国物理学家_用三棱镜使太阳光发生色散。2、毛泽东的诗句“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主要涉及的物理知识是_。3、在暗室里,把红色的光照射到白色的纸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看到白纸为红色 B.白纸能反射各种颜色的光C.白纸只反射红光 D.看到白纸变为黑色4、商场里的花布的图案是由无数种的颜色拼排而成,各种颜色均是由三种原颜料调和而成,这三种原颜料的颜色是( )A.红 橙 黄 B.红 绿 蓝 C.黄 红 蓝 D.红 白 蓝5、下面是色光的混合,混合后的颜色正确的是( )A.红色和绿色混合,得到靛色 B.蓝色和红色混合,得到黄色C.绿色和红色混合,得到橙色 D.黑色、绿色和蓝色混合,得到白色6、在没有其他光照射的情况下,舞台追光灯发出的绿光照在穿白上衣、红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时是( )A、全身呈绿色B、上衣呈绿色,裙子不变C、上身呈绿色,裙子呈紫色D、上身呈绿色,裙子呈黑色7、下述事例中,利用了红外线的是( )A.验钞机验别钞票 B.自行车的红色尾灯提示后面车辆C.光缆传递信息 D.电视遥控器遥控电视8、叶子的妈妈在银行工作,常与验钞机打交道。使用验钞机可鉴别钞票真伪。叶子好奇地启动家里的一台验钞机,看到钞票在灯光照射下显现出平时用肉眼看不出的数字和字母,这是因为( )。A钞票的某些部位含有荧光物质,只要有光照射就会发光B.钞票的某些部位含有荧光物质,只要照射它的灯光中含有大量紫外线,涂有荧光物质的地方就会发出绿色荧光C.灯光中含有大量红外线,能使钞票中的荧光物质感光D.灯光中含有大量X射线,能穿透钞票中涂有的荧光物质的部分9、彩色电视画面的颜色是由哪三种色光合成的( )A、红黄蓝B、红绿蓝C、黑白红D、白绿蓝10、简答 园艺家为何失败 一个爱园艺的人,发现植物叶子多数呈绿色,可能是植物喜爱绿色光的缘故,于是他将温室的房顶和四周都安装绿色玻璃,只让阳光中的绿色照射植物。他认为这样必将使植物生长更快,产量更高,可是园艺家失败了。植物反射的是绿光,说明绿光正是植物不喜欢的,只给植物照绿光,植物就会缺少所需的其他色光而生长慢,甚至枯萎。问题(1)不透明体的颜色由什么决定? (2)红花会反射什么颜色的光?(3)太阳光照在树叶上,我们为什么看到叶子是绿色的?答案: 1、牛顿;2、光的色散3、C,D; 4、C; 5、C; 6、D; 7、D; 8、B;9、B;10、(1)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2)红花反射红色的光;3)太阳光照到树叶上,树叶反射绿光,吸收了其它颜色的光,因此我们看到绿叶是绿色的。冲击中考1.(11徐州)3古人在夕阳西下的时候吟出“柳絮飞来片片红”的诗句洁白的柳絮这时看上去却是红色的,这是因为柳絮A发出红光B发出红外线C反射夕阳的红光 D折射夕阳的红光2.(11菏泽)2电视机等家用电器的开启、关闭及频道转换,可以通过遥控器实现,遥控电视机的光是A红光 B红外线 C紫光 D紫外线3.(11泉州)2电视机、空调等家用电器可以用遥控器控制,遥控器使用时发射的是A红光 B紫光 C红外线 D紫外线4.(11福州)4空调遥控器能够控制空调的开机、关机、调温等,利用的是A红外线 B紫外线 CX射线 D可见光5.(11绵阳)19以下现象,反映了光的色散现象的是A雨后天空,弧状光带B岸边树木,水中倒立C水中铅笔,水面折断 D井底之蛙所见甚小6(11日照)3下列现象属于光的色散的是 A“海市蜃楼” B雨后的天空出现彩虹 C“水中倒影” D日食的形成7.(11日照)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夜视仪是利用红外线来工作的仪器B半导体、超导体的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C分子的结构与太阳系十分相似,它的中心是原子D纳米是一个极小的长度单位,而光年是一个非常大的时间单位8.(11青海)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B彩色电视机画面上丰富多彩的颜色是红、黄、蓝三种颜色的光组合而成的C医院、饭店经常利用紫外线来灭菌D验钞机是利用了红外线能使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