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离婚率趋高的社会学分析(原创).doc_第1页
中国城市离婚率趋高的社会学分析(原创).doc_第2页
中国城市离婚率趋高的社会学分析(原创).doc_第3页
中国城市离婚率趋高的社会学分析(原创).doc_第4页
中国城市离婚率趋高的社会学分析(原创).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昌大学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试卷编号:14028( A )卷课程编号:新开14课程名称:社会学案例分析考试形式: 课程论文 适用班级: 临班0207姓名: 学号: 班级: 学院: 专业: 考试日期: 12月8日7:009:30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总分累分人 签名题分 100得分考生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 4 页,请查看试卷中是否有缺页或破损。如有立即举手报告以便更换。 2、考试结束后,考生不得将试卷、答题纸和草稿纸带出考场。一、 课程论文 得分评阅人 课程论文要求:1、描述课程教学中的一个案例。2、结合社会学原理知识对这一案例进行分析。3、课程论文字数不得少于3000字。 中国城市离婚率趋高的社会学分析近年来, 世界许多国家的离婚率都有迅速上升的趋势。美国和欧洲许多国家的离婚率长期高居不下,亚洲许多国家的离婚率已有接近美欧国家的趋势, 如韩国的离婚率已经飚升至排名世界第三。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一直倡导“从一而终”、“糟糠之妻不下堂”的婚姻理念, 婚姻是“合二姓之好, 上以事宗庙, 而下以继后世”。在经历了像五四运动这样的社会巨变后,中国人仍然思想上恪守、行动上践行着这一理念。然而, 历经了改革开放后至今二十余年的发展, 中国人对结婚与离婚的观念、想法与行为却今非昔比, 中国的离婚率持续上升, 离婚绝对数字连年攀升。据报道,最近,民政部公布了这样一组数据:今年前两个季度,我国办理离婚登记的夫妻多达84.8万对,每天有近5000对夫妻办理离婚登记,而且民政部发布的2009年度全国民政事业发展统计报告显示2009年离婚夫妻为246.8万对,这个数字比08年增长8.8%。而从近七年情况看,离婚人数逐年上升,平均增幅为7.65%,并且据有关专家表示,实际上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我国的离婚人数和离婚率就一直是在持续上升的。就北京、上海和广州等这些大城市而言, 离婚率上升更是惊人, 北京尤甚。据调查, 2002年北京市的离婚总数为38756对,当年户籍人口为1136.3万,粗离婚率达到6.82;当年的结婚对数为76136对,由此计算离结率高达50.90%。也就是说,这一年平均每天不到两对夫妻结婚就有一对夫妻离婚,。北京已成为中国离婚率最高的城市, 超过日本和韩国的离婚水平。在中国最大的城市上海, 1979年-1989年的粗离婚率(1000对夫妻中的离婚者对数比例)为0.27,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在三十多个主要城市里排名二十多位。90年起-2009年代开始突飞猛进,2008年上海有191207对夫妻离婚,粗离婚率为全国的45.12,是全国平均数的25倍还多,位居全国第二。在中国最早开放的城市之一广州, 总体离婚率已经超过20%, 居全国第三。目前国内城市离婚率居高不下, 有关统计显示, 城市离婚率是4 比1, 城市中心地带达到3 比1 的比率, 就是说三四个家庭里就有一对夫妇离婚。离婚率的持续升高意味着家庭作为建立在婚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基础上的亲密合作、共同生活的小型群体,作为初级社会群体的典型,随着社会文化变迁、社会生化方式变迁、社会价值观念变迁、社会现代化发展及女性社会角色的改变,正逐渐从传统模式向现代模式变迁。其原因的具体分析如下:第一,社会文化从中国传统文化向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改变,这对人的心理及行为方式都产生影响从而导致离婚率的升高。文化是一个群体(可以是国家、也可以是民族、企业、家庭)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思想、理念、行为、风俗、习惯、代表人物,及由这个群体整体意识所辐射出来的一切活动。文化是人类生活的反应、活动的记录、历史的沉淀是人们对生活的需要和要求、理想和愿望,是人们的高级精神生活。是人们认识自然,思考自己,是人精神得以承托的框架。她包含了一定的思想和理论,是人们对伦理、道德和秩序的认定与遵循,是人们生活生存的方式方法与准则。中国传统婚姻家庭文化为:以孝为先、依礼而行、重礼轻爱、渗透买卖关系、体现出明显的等级差别和阶级限制。而如今,中国传统家庭模式中严格的差序代际关系已逐渐平等化和简化,而恋爱婚姻摆脱了森严的礼数越来越自由和独立,对待婚姻的看法也从之前的从一而终变为自主婚姻,对婚姻家庭的法律规定逐步健全,手续日趋简化方便,家庭的形式已由联合家庭向核心家庭转变,家庭形式呈多样化。在这种社会文化的影响下,60、70等老一辈人开始用新的理念对待从前的配偶,慢慢的两人在人生观念、生活习惯及行为方式上所产生的矛盾在宽松的社会文化环境下暴露无疑,又由于没有劝解和调节的人,从而导致婚姻破裂。而80后由于从小便受新的婚姻家庭观念和世俗文化对爱情不切实际的渲染的影响,对待恋爱婚姻的态度更开放,处理事情也更自主和独立,而且他们不同于父辈母辈,从小没有接受过社会的磨练,生活能力差,易感情用事,心理更脆弱,而且“丁克”这种现象在当代青年中占有相当数量。它的出现是对传统家庭模式的挑战和颠覆,是自我观的一种表现。所以他们的婚姻更容易破裂。由此导致整体离婚率的提高。第二,生活方式的改变对婚姻带来挑战和障碍,从而造成离婚率升高。生活方式是指人们在一定物质生活条件下和一定价值观念支配下为了满足自身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所采取的行为模式和生活习惯。是指个人或群体生活活动的相对稳定形式。它是一个内容相当广泛的概念,它包括人们的衣、食、住、行、劳动工作、休息娱乐、社会交往、待人接物等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以及与这些方式相关的方面。生活方式又分为劳动生活方式、物质生活方式、精神生活方式、闲暇生活方式和现代生活方式。改革开放初中期,由于各方面都处于起步阶段,人们的劳动时间占生活时间的大部分,消费水平低,精神生活不丰富,可以个人支配的时间不多。而近十几年来,随着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生活方式有了较大的改变。由于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事业的投入增,时间精力家外多,家内少。有时还工作需要,迁动多,家庭成员往往聚少离多而且人们愿意把更多的时间和金钱用于物质消费、休闲娱乐和满足精神文化需要,家庭成员由于兴趣爱好的差异更喜欢自由支配时间,更由于有些人因沉迷网络而忽略所有,这就导致了沟通交流的日益缺乏及家庭矛盾的出现,从而引发家庭的分崩离析。第三,社会价值观念的变迁对传统婚姻家庭模式造成巨大冲击。价值观即人们关于好坏、得失、善恶、美丑等价值的立场、看法、态度和选择。价值观是主体以自身的需要为标准,对外在于自身的事物或现象所蕴含意义的认识和评价,它往往表现为信念、理想、信仰、追求等形态。价值观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范畴,它是和特定的社会经济基础联系在一起并受其制约的,是处于一定经济关系之中的人们的利益和需要的反映,它决定着人们的思想取向和行为选择。由众多的复杂多样的价值观进行长期反复的整合和消解,最终就形成了体现一个社会价值理念的价值体系。传统社会对于理想婚姻家庭的象征是“男才女貌”、“门当户对”、“多子多福”、“相敬如宾”,也就是说,传统社会价值观对男子的要求主要是一表人才、事业有成,对女子的要求则主要是相貌俊俏、美丽动人,同时也要家境和身份相当相配,且有男孩传递香火,对待婚姻的态度一般比较严肃。并且以俭为荣、勤俭持家这中华民族著称于世的传统美德,是爱情持久、婚姻幸福的必要保障。现代人对于“婚姻”两字的感悟已远不如从前那么深刻,自由、新鲜但又现实的爱情则成为现代人对于婚姻的诠释。“合则来,不合则去”,“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这些已经成为当代推崇的婚姻观,表面看起来风流洒脱、无羁无绊,但实则是对委身于婚姻所承担的责任感感到惧怕和无能为力而已,而且传统道德观念唾弃的婚前两性行为,在所谓“释放人性”思潮下肆意泛滥,并向低龄化蔓延,“泛婚”“多角恋”“小三”“滥情”“婚变”“外遇”以及纳妾、“包二奶”等已司空见惯,“试婚”、“同居”也逐渐被社会接受。城乡宾馆、旅店、“洗脚洗头”、“唱歌卖笑”场所,秘密或公开的情色交易比比皆是,信仰缺失、道德沦丧,让越来越多的人迷失了人生方向,不择手段渔猎女(男)色,醉生梦死,一些年轻人的婚姻家庭变得比以往更脆弱。再者在择偶问题上,经济条件往往成为首要考虑因素。金钱至上毫不犹豫地颠覆了爱情,爱情何其轻,金钱何其重,爱情可以通过物质来实现,可通过金钱来培养。在建立起家庭以后,传统的勤俭持家早已成为过去,现代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充斥着“享受的”、“物质的”、“月光族”、甚至“财力透支”这样的形容词。由此导致婚姻建立在不牢靠的基础之上。离婚率的上升在所难免。第四,现代化对婚姻家庭带来影响。现代化是指以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纽带,经济发展为基础,包括社会组织、政治结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情感方式等诸方面内容的、社会与人相统一的全方位的社会总体变迁的过程。现代化是个内涵十分丰富的概念,它不仅包括科学技术、经济结构、政治结构、社会组织的发展变迁,还包括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心态结构等的变化。它是一个物质文明的发展与精神文明的发展的统一,是社会变迁与人的变迁的统一。四个现代化即科学技术、工业、农业、及国防的现代化。现代化是一个剧烈的转变过程,是一个系统的变革过程,是一个全球化的过程,是一个趋同的过程。现代化对家庭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家庭规模开始缩小,即表现为所谓的“简缩”趋势。与家庭规模缩小相联系的是,家庭结构(代际人口结构)也出现了“简化”的趋势。这给核心家庭带来了压力和挑战。其次,家庭功能变化较大在城市中,社会结构分化比较明显,大量的服务机构的诞生使得家庭的一些功能,诸如教育功能抚育后代功能、赡养功能等被社会化服务机构所取代或部分替代,通过养育儿童形成的夫妻共同的目标的纽带减弱。这就使得家庭成员间的依赖性减少,交流沟通不足。最后,家庭内部关系也发生了变化。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生育是中国家庭的主要功能,亲子关系由此而成为第一关系,男性占有绝对的主宰地位。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夫妻关系的重要性开始上升。传统的家长制开始瓦解,老年人在家庭中的地位下降。传统观念和现代理念的变化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家庭内部矛盾。这些都对家庭的和睦与统一造成威胁,为离婚埋下伏笔。第五,女性社会角色的变化是离婚率升高的重要因素之一。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它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具体说来,它包括以下四方面涵义:角色是社会地位的外在表现;角色是人们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和行为模式;角色是人们对于处在特定地位上的人们行为的期待;角色是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的基础。自古以来,历史对女性的描述与定位都限于“贤妻良母”“女子无才便是德”“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和“妇德、妇言、妇容、妇功”,这都在把女性定义为男性的陪衬品,在人一生中的黄金时期,男性们已经为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女性们则把这段时间奉献给了家庭、丈夫和孩子。而如今随着西方思潮的引进和兴起,以及社会流动性加强,女性中高学历的人越来越多,从事工作的女性人数也有增无减,女性社会地位提高,经济上对男性对家庭的依赖减少,女性社会角色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也由于学习与事业发展的忙碌,使得女性与家人的交往逐渐减少、没有时间去做家务和教育孩子,最终导致与家庭的疏远和冲突,从而导致家庭破裂。另一方面,持“男尊女卑”“男主内,女主外”思想的人在传统家庭中依然不是少数,他们极力把女性限定在家庭主妇的角色上,禁止她们拥有自己的事业。由此导致家庭矛盾的激化,最终导致离婚。要解决高离婚率的问题,首先要加强在婚姻家庭方面的精神文化建设。宣传正确的婚姻家庭观念,批评错误的观念,矫正社会上存在的对婚姻家庭轻率对待和草率处理的态度,使人们更加严肃、认真和正确地去思考婚姻家庭问题。其次,可以在法律方面对离婚作出相关规定,如延长离婚手续的办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