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西汉经济的发展.doc_第1页
第二节西汉经济的发展.doc_第2页
第二节西汉经济的发展.doc_第3页
第二节西汉经济的发展.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节西汉经济的发展第三节汉武帝的大一统教学目的:基础知识:西汉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王国问题的解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认识: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从思想上使秦始皇创立的封建的中央集权政治制度巩固下来。这是上层建筑反作用的体现,而“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能力培养:汉武帝的大一统是秦中央集权制的延续和巩固。培养学生对比,综合历史现象的能力。教学重点:农业的发达,水利工程建设,王国问题“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教学难点:农业和手工业同步化相比的进步及不同。董仲舒对儒家学说的发挥。教学方法:比较法、分析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汉初六、七十年的休养生息,西汉的经济发展起来。一、 西汉经济的发展(注意用比较法,同前代相比得出结论)1、 西汉初至汉武帝经济恢复发展并出现繁荣局面。2、 农业比前代更加发达。 关于牛耕和使用农具。春秋P20战国P24铁农具已经在农、手工业上使用,铁锄,铁斧更多的使用铁农具,除铁锄、铁斧外还有铁铲、铁犁牛耕开始用牛耕地牛耕在这一时期得到推广西汉P49 长城(北)有了马耕普遍使二牛三人的耦犁还出现二牛一人的犁耕法普遍使牛耕和铁农具,此外河西走廊 渤海(东) 长江 使用耧车,播种,一天能播一顷地 兴修许多水利工程A、六辅渠B、白渠C、淮河流域穿渠引水,灌溉田亩D、武帝治黄。比较:秦时 都江堰、 郑国渠3、 手工业的发展 冶铁业规模大,用煤作燃料(西汉)春秋后期用木炭作燃料,用皮囊鼓风治铁提高炉温冶出生铁战国规模大的冶炼场有几百人,冶铁中心,宛、邯郸纺织业 已经使用提花机。丝织品有锦、锈、绢、纱最早的纺织业,半坡人的麻制品最早的丝织品出现在商朝,桑是商的主要农作物之一战国丝织品更精致。 二、 汉武帝的大一统汉初曾面临三大亟待解决的问题:经济问题、王国问题、匈奴问题。通过汉初的休养生息,经济恢复发展起来但王国问题成为越来越影响西汉统治的大问题。1、 王国问题的解决(第一步)王国问题起源于楚汉战争时时,刘邦时任汉王为联合韩信等人打败项羽,先后封七个异姓王,西汉建立后,刘邦认为七个异姓王对汉统治威胁很大,开始铲除异姓王,分封同姓王。(刘邦认为“惩亡秦孤立之败”秦只实行郡县制没有亲子辅佐而陷于孤立)且刑百万而誓:“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刘邦死后,子刘盈继位,是为惠帝,其母吕后擅权,吕力量加大,吕后死后,朝中大将削夺吕氏权力。立刘邦庶子刘恒继大统,是为文帝,此时同姓王势力大增,“跨州兼郡,连城数十。”掌地方财政,军事大权,且轻蔑文帝,文帝开始削弱同姓王权力,此时期主张加强皇权的政论家贾谊、晁错。贾谊以其很好的文化修养和敏锐的政治眼光,对于经济、内政、外交均提出深刻的建议。它给文帝的陈政事疏中极力主张加强中央集权,解决王国问题。(第二步,文、景时削弱王国力量)他认为:“天下之势,方病大瘇(肿),一胫之大几如要(腰),一指之大几如股。”这是一种本末倒置、尾大不掉的情形。他提出“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候而少其力,力小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最后达到“辐辏并进归命天子。” 晁错,文帝天子舍人。景帝继位后任御史大夫。认为“今削亦反, 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反迟,祸大。” 景帝采纳晃错削藩建议,削夺王国的封地。 公元前154年,“七国之乱”旗号“诛晁错,清君侧”,头领吴王刘濞,景帝经三个月平定。 结果把王国官吏的任免权收归中央,由中央派地方官到王国境内治理人民,汉政府对王国的控制加强了。 (第三步)汉武帝的“推恩令”,准许诸候王把自己的封地再分给子弟,建立侯国。一个王国分成许多小的侯国,直属的领地就小了,再也没有力量对抗中央。正是贾谊“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主张的进一步发展。 之后,武帝又陆续夺去大批王、侯的爵位。终于王国对中央的威胁解除了。注意:西汉王朝的一切制度基本上都是秦朝的延续和发展。“汉承秦制”只有一点最大不同:即汉在实施郡县制度(310)的同时,又有封国制(710)的存在。王国问题的经济根源:中国成为统一的封建国家,自秦至西汉武帝时才巩固下来。但中国封建经济的分散性,使得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贵族、官僚地主等具有一定的割据性,容易形成割据势力。当中央集权强有力的时候,他们才拥护统一,成为中央集权的支柱;当中央集权不力的时候,他们就会割据,直接破坏封建国家的统一。西汉前期的王国问题产生的经济根源即如此。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新儒学:秦以后儒家面貌有了很大变化,它开始从各家思想中吸取养分,为适应新的政治需要而逐渐演变,终于形成了新儒学派。 它吸取了阴阳家,法家的一些主张,放弃了许多旧的成见,杂揉而成一家之言。其代表,董仲舒、他把阴阳五行与儒家的等级名分主张附会在一起,来解释封建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以及统治阶级的内部秩序。 主张“大一统”宣扬“天人感应”说。(人)主好恶喜怒,乃天之春夏秋冬。神圣不可侵犯,董仲舒为专制王权披上了一件神圣的外衣。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改变“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上亡以持一统”“下不知所守”的思想不统一局面。 主张只提倡儒家学说,其他各家都禁止传播,以实现思想上的统一从而巩固政治上的统一。汉武帝采纳此建议,并用儒家思想教育青年子弟。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补主张更化,要求以仁德代替严刑,即以儒代法。本课小结:经过汉初的休养生息,西汉经济发展起来,在农、手工业,水利建设方面很有发展,政治上历代皇帝解决了王国对中央政权造成的威胁,到汉武帝时,中央集权,巩固下来。为从思想上控制人民,又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而进一步巩固了政治上的统一。作业:P53 1、2、课后记:本节内容重要对后边内容影响很大。一定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思考:任何一个朝代都有统治阶级所持的指导思想,从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到汉初的黄老政治,又到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旦确立了符合统治的指导思想,反过来这种思想又巩固了政治上的统治,它符合什么辨证法理论?(物质和意识)试分析秦汉统治思想的变化。3、 秦 汉武帝 中央集权是怎样逐步加强的?秦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皇权的至高无上,确立从中央到地方一整套行政机构。中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 地方:郡县制(郡守、县令)从中央到地方的大、小官员都由皇帝任命。汉景帝“消藩”把王国官吏的任免权收归中央。汉武帝“推恩令”进一步削弱了王国的力量,巩固了中央集权以后经历代统治阶级完善,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罢黜百家,独尊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