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学习方法与心理辅导.doc_第1页
高中生学习方法与心理辅导.doc_第2页
高中生学习方法与心理辅导.doc_第3页
高中生学习方法与心理辅导.doc_第4页
高中生学习方法与心理辅导.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 . . .目 录第一篇 学习方法辅导第一章 学习这回事4第二章 什么样的方法才是好方法20第三章 高中阶段要学会听课23第四章 记忆的艺术29第五章决胜高考必备的习惯总结 52第六章 考试的应对附考试焦虑测验(TAI) 57第七章 学习过程中的劳逸结合67 第二篇 心理辅导(影响学习的非智力因素)第一章情绪的管理附艾森克情绪稳定性测验72第二章 注意力集中困难辅导 100第三章 人际交往的艺术附交往焦虑量表104第四章 男女生交往问题119第五章 感恩父母125第六章 时间管理的艺术142第七章 厌学问题附中学生学习动机测验问卷154第八章 自信心的培养附自信心测试161第九章 把自己激励成超人179第十章 高中生必读的几则故事188第一章 学习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一、学习的概念 (一)、心理学解释 学习是指学习者因实践经验而引起的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目前比较被大多数学者所接受的界定是:“学习是个体在特别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能力或倾向上的比较持久的变化及其过程”。 而我们通常所讲的学习一般是指人类的学习或在校学生的学习。 (二)、学习的理论 学习在教育学领域中,一般认为学习是人类个体在认识与实践过程中获取经验和知识、掌握客观规律、使身心获得发展的社会活动,学习的本质是人类个体的自我意识与自我超越。它把学习当作一种社会活动来考察的。而心理学领域内大家比较赞成的是指人和动物因经验而引起的倾向或能力相对持久的变化过程,这些变化不是因成熟、疾病或药物引起的,而且也不一定表现出外显的行为。它着重考察的是学习的心理机制。 以下是四个心理学派的对于学习的解释: 行为主义: 1. 动物的学习就是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形成联结。 2. 学习的实质就在于形成、强化与反应之间的习惯性联结。 3. 斯金纳派新行为主义认为-塑造有机体行为的过程就是学习过程。 4. 学习就是条件作用,学习就是行为,至于思维也是一种能够被分解和编制成详细行为目录的行为。它主要强调的是刺激反应的联结。 格式塔学派: 学习的实质和目的不在于强化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而在于形成和发展“格式塔”(即形成和发展人的内在认知结构、完形)。格式塔强调的则是形成和发展“格式塔”。 建构主义: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强调学习过程中学习主动性的发挥。学习过程包含两方面的建构:对新信息的意义建构,运用原有的经验超越所提供的信息;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学习既是个性化行为,又是社会性活动,学习需要对话与合作。学习发生于真实的学习任务中。建构主义强调学习的主动性。 人本主义心理学派:学习是自我概念的变化,是价值与潜能的实现。 当前被大家接受最多的就是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我国当前素质教育的改革就是以建构主义的理论为依据。在教材编制和大纲制定上都体现出建构主义的思想。建构主义简介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其最早提出者可追溯至瑞士的皮亚杰(J.Piaget)。他是认知发展领域最有影响的一位心理学家,他所创立的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学派被人们称为日内瓦学派。皮亚杰的理论充满唯物辩证法,他坚持从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观点来研究儿童的认知发展。他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认知发展领域的建构主义v 认知发展领域的建构主义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涉及两个基本过程:“同化”与“顺应”。同化是指把外部环境中的有关信息吸收进来并结合到儿童已有的认知结构(也称“图式”)中,即个体把外界刺激所提供的信息整合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内的过程;顺应是指外部环境发生变化,而原有认知结构无法同化新环境提供的信息时所引起的儿童认知结构发生重组与改造的过程,即个体的认知结构因外部刺激的影响而发生改变的过程。可见,同化是认知结构数量的扩充(图式扩充),而顺应则是认知结构性质的改变(图式改变)。认知个体(儿童)就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这两种形式来达到与周围环境的平衡:当儿童能用现有图式去同化新信息时,他是处于一种平衡的认知状态;而当现有图式不能同化新信息时,平衡即被破坏,而修改或创造新图式(即顺应)的过程就是寻找新的平衡的过程。儿童的认知结构就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过程逐步建构起来,并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环中得到不断的丰富、提高和发展。这就是皮亚杰关于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 v 在皮亚杰的上述理论的基础上,科尔伯格在认知结构的性质与认知结构的发展条件等方面作了进一步的研究;斯腾伯格和卡茨等人则强调了个体的主动性在建构认知结构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并对认知过程中如何发挥个体的主动性作了认真的探索;维果斯基创立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则强调认知过程中学习者所处社会文化历史背境的作用,在此基础上以维果斯基为首的维列鲁学派深入地研究了“活动”和“社会交往”在人的高级心理机能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所有这些研究都使建构主义理论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完善,为实际应用于教学过程创造了条件。建构主义学习观v 建构主义学习观:(1)、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 (2)、学习不是被动接收信息刺激,而是主动地建构意义,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境,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外部信息本身没有什么意义,意义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的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而建构成的。因此,学习,不是像行为主义所描述的“刺激反应”那样。 (3)、学习意义的获得,是每个学习者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信息重新认识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因为新知识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 (4)、同化和顺应,是学习者认知结构发生变化的两种途径或方式。同化是认知结构的量变,而顺应则是认知结构的质变。同化顺应同化顺应循环往复,平衡不平衡平衡不平衡,相互交替,人的认知水平的发展,就是这样的一个过程。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更重要的是包含新旧知识经验的冲突,以及由此而引发的认知结构的重组。学习过程不是简单的信息输入、存储和提取,是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也就是学习者与学习环境之间互动的过程。 建构主义的教学与学习模式(三)、学校学习的特点 学校学习更多的是一种对知识的记忆、运用以及逻辑思维、发散思维、创新思维等思维能力的培养。 就表象上看,我们做的工作就是: 上课、自习、考试 就内容上看就是: 认识一些词语、句子、语法、概念、定理、定律、公式等; 理解这些语法、概念、定理、公式等; 能灵活运用这些语法、概念、公式来做题; 就本质上来说:我们的学习就是通过同化和顺应来实现对我们原有知识结构的重新建构。什么是知识结构? 所谓知识结构,是指一个人为了某种目的的需要,按一定的组合方式和比例关系所建构的,由各类知识所组成的,具有开放、动态、通用和多层次特点的知识构架。 知识结构特点:系统性强、整体性强的知识结构,更有益于学习(接受)新的知识点。 而相反,大脑中的知识体系凌乱,彼此之间关联性低、层次不明显。这样的知识结构不利于新知识的获得即意义的建构。知识结构的表征知识结构图(知识结构)电磁学(四)、学习的最佳状态 我们首先了解一下大脑脑电波的四个工作区段: 1、当你非常清醒并十分警觉,或者你在交谈、做报告、正在做一道有关的逻辑题,你的大脑很可能会以1325周/秒的速度传送和接受信息,我们把它叫做波; 2、当你开始感觉到睡意朦胧时介于全睡和全醒的过渡区域你的脑电波会以47周/秒的速度运动,即波; 3、当你完全进入深睡,你的大脑就以0.53周/秒的速度运动,即波。你的呼吸深入,心跳放慢,血压和体温下降。 4、而大脑在812周/秒的速度上运动的区段称为波,该阶段也被称为放松性警觉(relaxed alertness)。 美国快速学习先驱泰丽怀勒韦伯(Terry Wyler Webb)指出,波很快的脑电波“对我们度过白天很有好处,但抑制了我们进入大脑更深层面。在、波类型中可以进入更深的层面,这两种脑电波以放松、注意力集中和舒适等主观感受为特征。就是在、波状态下,非凡的记忆力、高度专注和不同寻常的创造力都可以取得。如何进入放松性警觉状态 你怎样取得那种状态呢?数以千计的人通过每天的静心或放松性活动、特别是深呼吸来取得。但是,越来越多的教师确信,几种音乐能更快、更容易地取得这些效果。韦伯指出:“某些类型的音乐节奏有助于放松身体、安抚呼吸、平静波振颤,并引发极易于进行新信息学习的、舒缓的放松性警觉状态。” 但是研究人员现在已经发现,一些巴洛克音乐是快速提高学习效果的理想音乐,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巴罗克音乐每分钟6070拍的节奏与脑电波一致。 什么是巴洛克音乐 巴洛克是一个时期,而不是一种风格,这个时期出产的音乐作品就称为巴洛克音乐。音乐的巴洛克时期通常认为大致是从1600年至1750年,即从蒙特威尔地开始,到巴赫和亨德尔为止。 1750年,对位法大师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与世长辞,标志着巴洛克巅峰的对位法音乐的终结,也标志着巴洛克时代的终结。之所以称这一时期为巴洛克,是由于一时期音乐表达的技术及方式基本上有它一定程度的共同点,所以用此名词来标志,并无特殊的意义。巴洛克(Baroque)一词来自法语,追本溯源是葡萄牙语barroco,意谓形态不圆的珍珠。是巴洛克末期评论家们在评论此一时期的音乐时所首先使用的,而且一般含有贬意,指粗陋的、奇异的、夸张的音乐。巴洛克之后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家们趋于将音乐语言简化和规范化,在他们看来,巴洛克音乐过于夸饰而不够规范。 v 意义:v 巴洛克音乐每分钟约60拍,与我们人类的脉搏与呼吸频率大致相同,使我们的脉搏和呼吸在这一节拍上趋于中和与稳定。巴洛克音乐的低振幅、低频率又可以诱发与增强我们大脑中的波,促进脑内吗啡的分泌,使大脑进入最活跃的状态,让人进入一种超级脑能境界,能让学习、记忆和创造性思维获得充分的施展,从而大大提高大脑的效率 。v 由著名的保加利亚心理学家、教育家乔治罗扎诺夫创造的风靡世界的暗示学习法中采用的就是巴洛克音乐。它可以帮助吸收、消化、记忆与运用知识,并获得了惊人的效率和成果。在巴洛克音乐的背境下学习,学生每天最多可以轻松地记住大约3000个单词,在3个月之后还能够记住大约 80。罗扎诺夫根据学习的不同需要,将乐曲分为主动音乐(主要用于学习)和被动音乐(主要用于记忆)。该音乐播放以约40分贝为宜。很多心理学家和研究学习的学者都认为巴洛克音乐拥有增强学习效果的作用。v 主要代表人物及作品:巴赫、维瓦尔蒂和亨德尔。v 巴赫::勃兰登堡协奏曲、马太受难曲、b小调弥撒曲等 ;v 维瓦尔蒂:四季; v 亨德尔:阿尔米拉、尼罗、哈利路亚;三位代表人物拉莫拉莫莫拉莫拉莫拉莫亨德尔格奥尔格弗里德里希亨德尔约巴赫翰塞巴斯蒂安巴赫(五)、好为人师高效的学习方法 好为人师:喜欢当别人的教师。形容不谦虚,自以为是,爱摆老资格。【出自】:孟子离娄下:“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当我学习了新知识以后,最好的理解和“消化”的方式就是向别人讲授。因为你在讲的时候,你要对知识进行重新的加工和理解。讲完一遍,你掌握的知识将会更加熟练、更加系统。 例子:2005年高考理科状元马强 通过给大家讲题,巧妙的复习。高中三年我觉得这是我干的比较成功的一件事。首先是在讲题的过程中,我可以发现自己在做题过程中有哪些漏洞。有时候我讲题,讲着讲着突然一个坎我讲不下了,即卡住了。我就和大家探讨怎么回事,检查前面几步。问问大家有没有好的思路。这样大家互通有无,共同进步。其次,也锻炼了我的表达能力,因为我也把心里想的问题这道题怎么做表达出来,而且要照顾大家能不能听明白我在说什么,进而锻炼我的表达能力。 给别人讲题既能检查自己对知识掌握的情况自己是不是真理解了,也能对已经理解掌握的知识和方法进行优化。 能不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来是检验你是否真理解的一个标准。二、学习与智力 (一)、智力 我国一些心理学家认为:智力是解决问题所必须的认识能力的综合,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等,而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智力五因素结构模式图 如何知道一个人的智力是高是低?常用的方法就是进行标准化的智力测验,得到一个用以表示他的智力水平的分数,即智商(IQ)。 智商是智力年龄与实际年龄的比值,一般用公式表示为:IQ(智龄/实龄)100。 (二)、智力与学习成绩之间关系 并不是智力越高,学习成绩就越好。智力不是决定学习成绩的唯一因素。而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影响个体的学习与事业成就。如果把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称为智力因素,那么可以把情感、兴趣、动机、意志、性格等称为非智力因素。 一个人的智力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其智力还会增加。 总之,我们不能认为智力与学习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即智力高不代表学习肯定就好,学习好也不代表智商就高。三、两种学习能力 爱迪生巧测灯泡容积 阿普顿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系毕业的高材生,对带他的一起工作但没有大学文凭的爱迪生有点瞧不起。 有一次,爱迪生让他测算一只梨形灯泡的容积。于是,他拿起灯泡,测出了他的直径高度,然后加以计算。但是灯泡不具有规则形状:它像球形,又不像球形;像圆柱体,又不像圆柱体。计算很复杂。即使是近似处理也很繁琐。他画了草图,在好几张白纸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数据算式,也没有算出来。正忙于实验的爱迪生等了很长时间,也不见阿普顿报告结果。他走过来一看,便忍不住笑出了声,“你还是换种方法吧!”只见爱迪生略一沉思,快步取来一杯水。轻轻地往阿普顿刚才反复测算的灯泡里倒满了水,然后把水倒进量筒,几秒种就测出了水的体积,当然也就算出了灯泡的容积。这时羞红了脸的阿普顿傻呆呆地站在一旁,恨不得找条地缝钻下去。 爱迪生用的什么样的方法? 我们还能想起其它什么故事? 这个故事给我们一个什么样的启示? 1、“等量替换法 ” 2、“曹冲称象” 的故事 3、思维模式的问题:简单的思维模式、复杂的思维模式(一)思维能力 1、思维:是头脑对事物的间接的、概括的反应过程。思维就是人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而思维能力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而不是知识,一个人智力的高低大部分取决于他以何种方式思考和思维技能的高低,只有少部分取决于知识的拥有量。例如:现代人有超过孔孟的知识,却无其智慧高度。 有种说法是:未来社会是头脑型社会,将没有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区别,只有高级思维职业和低级思维职业之分。 2、思维过程思 维 的 过 程分析与综合比较抽象与概括 (1)、分析与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 分析 是指在头脑中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或各个属性。 综合 是在头脑中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个特征、各种属性结合起来,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形成一个整体。 分析与综合是相反而又紧密联系的同一思维 过程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任何一种思维活动既需要分析,又需要综合。 (2)、比较 比较 是把各种事物和现象加以对比,确定它们的相同点、不同点及其关系。 比较是以分析为前提的 ,只有把不同对象的部分特征区别开来,才能进行比较。同时,比较还要确定它们之间的关系,所以比较又是一个综合的过程 。 (3)、 抽象与概括 抽象是在思想上抽出各种事物与现象的共同的特征和属性,舍弃其个别的特征和属性的过程。 把抽象出的共同本质特征结合在一起就是概括的过程。概括有初级概括与高级概括之分。一般认为初级概括是在感知觉、表象水平上的概括。这种概括水平相对较低。高级的概括是根据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本质特征进行的概括。3、直观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 (1)、直观动作思维是通过实际操作解决直观具体问题的思维活动。3岁前的幼儿只能在动作中思考,他们的思维属于直观动作思维。 (2)、形象思维是指人们利用头脑中的具体形象来解决问题。形象思维在问题解决中有重要的意义。艺术家、作家、设计师等更多地运用形象思维。 (3)、逻辑思维是当人们面对着理论性质的任务,并要运用概念、理论知识来解决问题时,这种思维称为逻辑思维。我们当前的教育重点就是考察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思维的种类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动作思维辐合思维发散思维常规思维创造思维直觉思维分析思维经验思维理论思维2、逻辑思维(解决问题)的影响因素 1、相关的知识量(知识结构) 我们在解决任何问题的时候都必须具备相关的知识,否则题意就很难明白,更不要说解题了。 例如:(2010高考题山东卷) 在空间,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平行直线的平行投影重合 (B)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 (C)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个平面平行 (D)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 我们要作对这道题就必须具备:空间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及线面垂直与平行的判定与性质定理等相关知识。 而且,即使具备了相关的知识,也不一定能快速做出来。 已有的知识结构和经验能不能在解决当前问题中顺利运用,与掌握知识的程度有关,也与已有知识与当前问题的关系有关。即掌握的知识(如上面例子的空间直线、平面之间的一系列的性质和定理)越熟练,越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另外,相关知识结构的层次性、系统性越强,解决问题的速度越快,方法也越多。v 2、知识的表征方式v 表征(representation)是信息在头脑中的呈现方式。所谓的表征方式就是知识的表现形式。v 例子A: 9点连线图问题v 实验要求对于图中的九个点,用不超过4条的直线一笔连在一起。 开始常常不能成功地解决,其原因在于这9个点在知觉上构成了形状,个体总是试图在这个形状轮廓中进行连线。这说明,有关知识的表征方式阻碍了对这个看似简单问题的解决。如果在连线之前告诉被试,可以突破知觉形状的限制,被试的成绩就会得到很大提高。v 例子B:如图,已知一个圆的半径是2cm,问圆的外切正方形面积有多大?例子C:(09高考山东17)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像如图甲所示,据此判断图乙(F表示物体所受合力,x表示物体的位移)四个选项中正确的是( )v 图中用不同的方式画出了圆的半径,由于在a图中较难看出圆的半径实在正方形的一部分,因此解决a图表征方式下的问题难于解决b图表征方式下的问题。图乙如果例子中以下面一种方式表达,题目就容易多了。前两秒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s-4s做正方向匀减速直线运动 ,4s-6s做负方向匀加速直线运动,6s-8s做负方向匀减速直线运动。v 3、定势 问题解决定势简称定势,是指问题解决者原有的知识经验对当前问题解决的心理准备状态。定势对问题解决有积极影响如可以提高解决类似问题的速度和效率,也有消极影响如对解决新问题可能起阻碍的作用。 例子A:A.S.卢钦斯曾进行过如下实验:他向被试者提出用几个大小不同的杯量水的问题。问题如下:现在请你用这几只杯子量出一定量的水.比如说,现有A、B、C三只杯子,A杯容量为21毫升,B杯为127毫升,C杯为3毫升,要求量出100毫升的水来.怎么量法呢? 第1题是用来说明以杯量水解题方法的;26题是用三杯量法即B-A-2C的问题;7、8题是可以用三杯量法,但也可以用更直接而简单的两杯量法的问题; 9题以后则是只能用两杯量法的问题。实验组从1题连续做到9题;控制组做过1题后就做7、8、9题(即跳过26题)。比较两组被试者解答 7、8、9题的情况,结果发现:实验组大都采用三杯量法,而不采用更简便的两杯量法,甚至难以解决第 9题;而控制组则能直接采用两杯量法去解题。这一实验说明:由于人们已经形成了解题的固定模式,遇到新问题时头脑已被旧方法框住,因而不去寻找简单而直接的解题方法。 v 4、功能固着v 功能固着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只看到某事物通常的功能,看不到它可能存在其他方面的功能,从而干扰问题解决的思维活动。 德国心理学家邓克尔进行了功能固着的实验。在实验室,他要求被试把蜡烛固定在墙壁上,并要求当蜡烛燃烧时,蜡烛油不能滴在地板上或者桌子上。v 结果发现,很多被试在规定时间内不能解决这个问题。他们想不到用装火柴的盒子作为蜡烛的支持物。如果这个盒子是空着的,那么正确解决问题的被试高达82。这个实验说明,功能固着是解决问题的一个障碍。 要突破功能固着的影响,就要培养功能变通的能力。 5、动机 人们对问题的认识、兴趣、责任等都可以成为解决问题的动机,影响问题解决的效果。动机的强度不同,影响也不同。心理学实验表明在一定限度内动机强度和解决问题的效率成正比。但是动机太强或太弱都会降低解决问题的效果。动机强度与解决问题的效率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条倒U型曲线来说明。在一定范围内解决问题的效率,随动机强度的增高而上升,中等强度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水平。超过一定限度,提高动机水平反而会降低解决问题的效率。 6、情绪 情绪对问题解决有一定的影响,紧张、恐慌、压抑、烦躁等会阻碍问题解决的速度,而乐观、平静、积极的情绪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如考试时,由于情绪过分紧张,会使其思路阻塞,甚至简单的题也束手无策。附有利于问题解决的10种方法v Asbcraft(1998)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提出了有利于问题解决的10种方法:v 1、增加相关领域的知识v 2、使问题解决中的一些成分自动化v 3、制定比较系统的计划v 4、做出推论v 在解决问题之前,要根据问题中给定的条件做出适当的推论。这样,既可避免使问题解决走入死胡同,又可消除对问题的错误表征。v 5、建立目标v 6、逆向工作v 7、寻找矛盾点(Search For Contradiction)v 在诸如回答“有可能”或“有什么方法”这类问题时,可采用寻找矛盾点的方法。v 8、寻找当前问题与过去问题的联系性v 在解决问题时,要积极考虑当前问题与你曾经解决的问题或者你熟悉的问题有哪些相似性,然后利用类似的方法解决目前的问题。v 9、发现问题的多种表征v 当问题解决遇到障碍时,回到问题的初始状态,重新形成问题的表征。v 10、多多练习v 解决代数、物理和写作等课堂中遇到的问题,多练是一种良好的方法。 (资料来源:Asbcraft,1998.)(二)迁移能力 1、迁移的概念 一个人在一种情境中的学习,对其他情境中的学习和行为的影响。 如在学习中获得的知识、技能、态度、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都可向其它情境迁移。 分类: A:正迁移:一种情境中的学习促进、改善他在其它情境中的学习。如学习数学对物理学习的影响。 负迁移:一种情景的学习对其它情境的学习产生消极的影响。如汉语学习对英语学习的影响、骑自行车对骑三轮车的影响。 B:低路迁移:经过充分联系的技能自动迁移,不需要反省式思维。如骑自行车向骑摩托车迁移。 高路迁移:有意识的应用先前习得知识于新的情境。 通过上面介绍,大家不难发现迁移对我们学习的重要性,因为我们平时的考试试题就是在新情境下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方法解决新问题,重点就是考察我们对知识和方法掌握的情况,而这里面最关键的影响因素就是迁移能力高低。那么如何培养迁移能力,影响迁移的因素又有那些呢?2、影响迁移的因素 (1)、对象之间的共同因素 对象之间的共同因素越多,越有利于迁移的产生。相反,两个问题之间的共同因素非常少,就很难产生迁移。 这一点给我们的启示:在做题中要着重培养审题能力。能够快速的寻找到关键信息关键词,根据所有关键词,快速的寻找类似问题,再比较异同,构思解决方法。 (2)、知识经验的概括性水平 原有知识经验的概括性水平越高,越有利于产生迁移。例如:公式、规律、定理、定律等知识比较容易在新情境中产生迁移。贾德在1908年做的“水下击靶”实验就有力的证明了这一点。 他把十一二岁的小学高年级学生分成,两组练习水中打靶。对组被试先教以光在水中的折射原理而后再进行练习,组则只进行练习、尝试,而不教原理。当他们达到相同的训练成绩以后,增加水中目标的深度,结果继续打靶时,学过原理的一组的练习成绩明显优于未学过原理的一组。贾德认为这是因为学过原理的一组已经把折射原理概括化,从而对不同深度的靶子都能很快做出调整和适应,把原理运用到不同深度的特殊情境中去。贾德说:“理论(指折射原理)曾经把有关的全部经验水外的、深水的与浅水的经验组织成为整体的思维体系。他们(被试)知道靶子在水中的移动速度不同,因而遇到第二种深度的水的时候就能有效地应付了。换言之,他们在理论的高度上把握理解了实际情况后就能利用概括了的经验去迅速地解决需要按实际情况作分析和调整的新问题。” 根据迁移的概括化理论,对原理了解概括得越好,对新情境中学习的迁移越好。后来,亨德里克森等人曾改进了贾德的实验。他们把被试分成三组而不是两组:第一组不加任何的原理指导;第二组被试学习物理学的折射原理,知道水、陆之间物体的位置有折光差异,目标不在眼睛所见的位置;第三组则进一步加以指导,给他们解释水越深目标所在位置离眼睛所见的位置越远。第一次实验时靶在水深英寸处,第二次靶在水深英寸处。实验结果如下: 这一结果表明在学习打靶时,由于二、三组被试了解原理,成绩优于第一组的机械练习;而第三组的成绩优于第二组更说明问题解决的学习与应用于新情境中的迁移,在了解原理原则与其实际应用情境的关系时效果会更好。他们不仅进一步证实贾德的理论,而且指出,概括化不是一个自动的过程,它与教学方法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如果教学方法上注意如何概括,如何思维,就会增加正迁移出现的可能性。 通过上面的实验,我们需要反思的是如何改善我们的学习,尤其是在改错本的利用上,如何让改错本发挥更大的作用? 将改错本的经验总结成一句话,总结成规律用自己话来表达。(以后还重点探讨此问题) 例子:(2010高考山东卷)在如图所示的几何体中,四边形是ABCD正方形,MA平面ABCD,PDMA,E、G、F分别为MB、PB、PC的中点,且AD=PD=2MA。 ()求证:平面EFG 平面PDC; ()求三棱锥PMAB与四棱准PABCD的体积之比。正确答案本小题主要考查空间中的线面关系,考查线面垂直、面面垂直的判定及几何体体积的计算,考查试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满分12分。 (I)证明:由已知所以 又 ,所以 因为 四边形为正方形,所以 ,又 ,因此 在中,因为分别为的中点,所以 因此 又 ,所以 ()解:因为,四边形为正方形,不妨设,则 ,所以由于的距离,且所以即为点到平面的距离,三棱锥 所以 对于这个题的反思,我们不仅要把正确答案写好,更重要的是要反思这类题出题、做题的规律。 首先,第一问的证明,我们就要好好整理一下。 下面就是解决此类问题经常用到的概念之间的关系图。面面关系线面关系线线关系1、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2、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1、相交2、异面3、平行用的比较多就是直线的平行和垂直。需要重点理解掌握(3)学习者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学习者的分析和概括能力是决定迁移能否产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分析和概括能力高的学生,能够有效的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当前的问题进行分解,概括出问题所隐含的原理,从而加强对新旧知识的识别,促进积极迁移的产生。 例子: (2010上海物理12)降落伞在匀速下降过程中遇到水平方向吹来的风,若风速越大,则降落伞 (A)下落的时间越短 (B)下落的时间越长 (C)落地时速度越小 (D)落地时速度越大 【解析】根据 ,下落的时间不变; 根据 ,若风速越大,越大,则降落伞落地时速度越大;本题选D。 本题考查曲线运动问题,主要就是运动的合成和分解。 难度:中等。(4)、学习者主动联系的倾向 学习者对原有知识之间以及原有知识和新问题之间联系的愿望越强烈,越有利于迁移的产生。 学习者对原有知识之间加强联系,可以使原有知识结构概括性更强,更加系统。而这样的知识结构有利于知识的迁移。第二章 什么样的方法才是好方法开发潜能提升自己印第安酋长的“坐骑” 自从被白人驱赶到保护区之后,印第安人一直过着贫困的日子。知道有一天,他们终于时来运转勘探人员发现在印第安人的土地底下,蕴藏着大量的石油。 消息一经传出,各大公司蜂拥而至,争相出高价向拥有保护区的酋长买下石油的探采权。一夜暴富的印第安人酋长决定一改乘“光马背”的习惯,订购了一部最高级的凯迪拉克大轿车。 轿车在众族人的目光中用拖车运到。酋长端详了他的新坐骑半天,终于找到如何驾驶这部轿车的方式。酋长要族人牵来两匹马,将马套拴在凯迪拉克前的保险杠上,由马匹拖着大轿车,雇了一名车夫,赶着马前行。 酋长每天坐着这辆由两匹马拉着的凯迪拉克,在周边的印第安村庄巡视。 人饱暖而后知荣辱,有钱后的酋长又开始学英语,想要成为跟得上时代潮流的人。 等他稍稍看得懂英文后,有一天心血来潮,打开那份随车所附的操作手册。不看则已,一看之下,不禁令酋长火冒三丈。 原来操作手册上清清楚楚地写着,这部凯迪拉克大轿车拥有260匹马力。酋长恍然大悟,难怪他一直觉得这辆轿车虽然高级,但跑起来的速度远不及自己以前的旧马车,原来问题出在这里,这辆大轿车应该附赠260匹马儿来拉,才能使庞然大物跑得飞快。心想:那些高级汽车商欺负我们印第安人,做生意不老实,竟然扣下了附赠的马匹。 稍通英文的酋长立刻写了一封火爆的抗议信,直接寄给汽车公司,要求对方赔偿应得的马匹。 凯迪拉克公司接到这封莫名其妙的信,虽然不明白信中所指何事,但也不敢怠慢客户,马上派一位技术人员去了解情况。 技术人员到了印第安酋长的保护区,见到了那辆保险杠上拴着两匹马的凯迪拉克,更是一头雾水,酋长暴怒地质问他,为什么没有将260匹马同时带来? 折腾了大半天,汽车公司的技术人员才稍稍猜出了头绪,便问酋长:“这部车的钥匙呢?” 酋长摇头答道:“什么钥匙,没见过。” 技术人员笑着叹气,解下保险杠上的马,请酋长坐进后座,然后从箱中取出那部车的钥匙,插进锁孔轻轻一扭,蕴藏在引擎中的260匹马力立即随着低沉的隆隆声驱动着轿车飞快前进。启示 我们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潜能,但是许多人终其一生,也不知道如何找到钥匙,发动引擎,全速奔向成功,所以,虚度了许多美好时光。 大自然赐给每个人巨大的潜能,但由于没有进行各种智力训练,每个人的潜能似乎尚未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大多数人命里注定不能成为爱因斯坦式的人物,但可以说,任何一个平凡的人都有可能成就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人人都是天才,至少天才的特质都可以在普通人身上找到萌芽。重要的是你肯不肯努力去挖掘,哪怕是迈出像插上钥匙这么简单的一步。 事实上,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有可能比现实中的自己更伟大。 马斯洛 在学习中如何超越自己? 一、学习的“高原现象” 在学习进程中常会有这样一个阶段,即学习成绩到一定程度时,继续提高的速度减慢,有的人甚至发生停滞不前或倒退的现象。在学习的初期,每一个同学都很有信心,学习效果也较明显,但过了一个阶段,即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成绩就再难有较大提高,甚至忽高忽低,沉浮不定;有的同学的学习效果逐步减退,甚至停滞不前,头脑昏昏沉沉,什么事都不想干,看不进书也记不住内容,性情易急躁烦闷。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高原现象”。尤其是成绩处于中上等的学生,在这一阶段,整天无精打采,精神萎蘼,食无味,睡不香,课堂听课效果差,甚至有的同学几乎失去了进取的信心。 造成高原现象的原因主要有: (一)、学习方法因素 我们已经习惯了某种学习方法,即那些原有的在学习初期养成的学习习惯。这些学习方法在学习的初期可能一定程度上能促进我们的学习成绩的提高,但是当学习成绩提高到一定的程度,这些学习方法可能阻碍我们学习成绩的继续提高。从而导致我们无论多努力也无法将学习的成绩继续提高。 那么,我们如何对待学习方法的问题呢? 1、首先,要重视学习方法改进的问题。 举一个例子:哈尔滨市香坊区有一男孩董志成,自强不息,刻苦学习,只用了一年半的时间就把小学六年的课程全部自学完,创造了连跳五级的记录,13岁的时候就踏进哈工大的校门,开始了他的大学生活。当同学们询问他学习经验时,他的回答是:“其实也没有什么诀窍,我就是喜欢在学习的时候举一反三。每次学到新东西,我都要深入的思考一下,联想到其它方面的知识。知识这东西一定要主动去接受,如果被动得学习,那肯定是学不好的,我就是把学习当成一件很快乐的事情来做的。”董志成能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就在于他会学习。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曾总结了一个关于成功的公式:成功=刻苦学习+正确的方法+少说废话。少说废话相信每个人都能做到,或许每个同学都很刻苦,但能不能确定自己的学习方法一定是正确的呢? 学习方法实际上决定了你的成绩,方法就是你征服未知的工具。伐木工人用斧头一个上午只能砍一棵大树,但用电锯十分钟就能完事了,如果你没有好的学习方法,即使你每天都刻苦学习,你也不会取得好成绩。因此拥有一个好的学习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大家一旦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如虎添翼,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下面是一些高考的状元谈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湖南省文科状元高焓: 最重要的就是能够节约时间,少走弯路,当然学习方法最好靠自己摸索,但是如果有人指点的话,就会能够节约时间。 山西省文科状元孙凌: 怎么说呢,就像不是说学海无涯苦作舟吗,我想学习方法是可以做浆的,它给你一个方向让你很快地滑到彼岸,又像是一个钥匙,有了它你就可以开启智慧之门,方法论应该是科学的科学,是科学之母,有了方法你可以学更多的东西,就像我们现在在学校学习,其实并不是为了学习这些知识,而是为了学习到方法,因为它可以使我们终生受益,不仅在高考这上面很有用,在以后的人生之路及以后的提高上都是非常有用的,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学习方法的反思和积累。 北京理科状元杨蕙心: 我觉得学习方法可以说是自己走出来的路,我现在把我的来时路来跟大家分享的话,可以减少大家走弯路。 学习如果不注重方法的话,像刚才我有讲到,像理综科用选择题这件事如果要是大家一味地做大题会占用了太多的时间的话,会让整个人疲惫不堪,然后没有时间锻炼身体,没有时间调整心态,整个身心俱疲的话,打疲劳战术并不能收到很好的功效。在自己的学习过程中逐渐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可以让自己学习的效率大幅度地提高。所以说学习不光是要努力,还要注意巧学。 云南省文科状元刘涵: 最后我想补充一点,其实我认为在学习当中方法其实是最重要,最后决定成败得关键。首先是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很多同学到高考之前都能有个很好的掌握,决定胜负的最后关键就是方法,方法其实是可以说是一种学习的捷径,也可以说是迅速提高你成绩的一个关键所在。 英国科学家达尔文说:“世界上最有价值的知识提关于方法的知识。” 2、其次,对于学习方法要有正确的认识 到底什么样的学习方法才是好方法呢?什么样的学习方法才是科学合理的方法呢? 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就是好方法。那么什么是适合自己方法呢?那就是能有效提高自己学习效率的方法。 另外,是不是所有好的学习方法都非常神秘、高深? 这个地方我们要有一个辩证的认识。 最费力的方法就是最省力的方法; 最慢的方法就是最快的方法; 不存在一成不变的绝对的好方法; 在学习上不存在什么能节省很多力气的捷径。所有的方法都必须一步一步踏踏实实的去做才能有效果。 3、最后,如何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呢? 对于这一问题有两种最基本思路: A、反思 反思自己的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为什么自己这么努力就是不能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那么我们该如何反思呢? 一种是反思学习的过程,包括听课、练习、作业、早读、自习等。反思的一个根本出发点就是“学习效益”。用个公式来表示就是: 学习效益=成绩努力程度 如何提高学习的效益呢?首先,减少无用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看看那些是低效益的甚至是无效益的工作。以后,避免做这些事情;其次,提高必须做的事情的效益。那些事情必须做,如何做才能变成更多的成绩。比如听课,我们如何分配自己的精力才能收效最大。 另外,我们也可以通过对于试卷的分析来发现问题,并就这些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反思。比如看看试卷失分的地方,找出失分的原因。是概念理解的不透彻,还是做题的方法不熟练,还是笔下误等。如果是概念理解问题,这就反映了我们在听课的没有把握好老师讲的概念重点、难点,对概念没有形成自己全面深刻的理解。 总之,我们要通过反思,让自己的努力更多的变成试卷上的成绩。希望大家在学习过程中要重视反思的作用,虽然反思是一个比较痛苦的过程。但是,正如孟子在劝学中说的“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我们通过自己的反思也可以完善自己的学习方法,使之更科学合理。反思是我们成长进步的阶梯。 B、除了反思,我们还可以通过借鉴别人的学习方法来改进自己的方法。正所谓“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周围那些学习比较好、学习效率比较高的同学是我们必须学习的对象。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曾在书中说过:“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就要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我们要想成为学习效率高的人,就要多和学习效率高的同学交流。别人用这样方法能获得好成绩,你拿过来一样能获得好成绩。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我们要借鉴别人的方法,而不仅仅是盲目的模仿。我们要学习别人方法的核心,而不仅仅是外在的形式。即我们不仅要知道别人怎样学的,还要知道为什么这样学。为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对于我而言,我又该怎样学?这里有一个故事,值得我们深思! 秦穆公谓伯乐曰:“子之年长矣,子姓有可使求马者乎?”伯乐对曰:“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天下之马者,若灭若没,若亡若失。若此者绝尘弥辙,臣之子皆下才也,可告以良马,不可告以天下之马也。臣有所与共担纆薪菜者,曰九方皋,此其于马非臣之下也。请见之。”穆公见之,使行求马。三月而反报曰:“已得之矣,在沙丘。”穆公曰:“何马也?”对曰:“牝而黄。”使人往取之,牡而骊。穆公不说。召伯乐而谓之曰:“败矣!子所使求马者,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也?”伯乐喟然太息曰:“一至于此乎!是乃其所以千万臣而无数者也。若皋之所观,天机也。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若皋之相马,乃有贵乎马者也。”马至,果天下之马也。 列子 通过上面的故事大家不难发现相千里马的关键不在看“形容筋骨”,而在于马天赋的内在素质。九方皋正是能够“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才能成功的相中千里马。 在借鉴别人学习方法的时候,希望大家要学习九方皋相马的方法,真正把握别人学习方法的有效部分,而不是外在的形式。 (二)、学习动力不足 很多同学缺乏学习的动力,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对自己要求不高。这也是造成很多同学成绩停止不前的原因。关于学习的动力的问题,在以后的章节我们会重点介绍。 (三)、身体、心理方面的因素 1、当前很多学生身体素质差,经常生病,无法正常上课,耽误学习。由于高中学习进程比较快,落下的内容无法赶上,而且高中知识间联系比较大,使后面的课程根本听不懂,尤其在数学、物理、化学上表现的很集中。 针对以上情况 首先,同学们要树立身体是第一位的,必须爱惜自己身体的意识。俗话说“身体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