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盆、髋臼骨折PPT参考幻灯片_第1页
骨盆、髋臼骨折PPT参考幻灯片_第2页
骨盆、髋臼骨折PPT参考幻灯片_第3页
骨盆、髋臼骨折PPT参考幻灯片_第4页
骨盆、髋臼骨折PPT参考幻灯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骨盆、髋臼骨折,1,骨盆骨折多发于青壮年,常有严重的并发症和多发伤。由于骨结构坚固以及盆内含有脏器、血管与神经等重要结构,因此骨盆骨折的发生率较低而病死率较高。人群中的骨盆骨折发生率大约为20/10万37/10万人,约占所有骨折的0.3%6%。未合并软组织或内脏器官损伤的骨盆骨折的病死率为10.8%,复杂的骨盆创伤病死率为31.1%。,骨盆骨折,2,3,骨盆骨折多为直接暴力撞击、挤压骨盆或从高处坠落冲撞所致。运动时突然用力过猛,起于骨盆的肌肉突然猛烈收缩,亦可造成其起点处的骨盆撕脱骨折。低能量损伤所致的骨折大多不破坏骨盆环的稳定,治疗上相对容易。但是,中、高能量损伤,特别是机动车交通伤多不仅限于骨盆,在骨盆环受到破坏的同时常合并广泛的软组织伤、盆内脏器伤或其他骨骼及内脏伤。,4,因此,骨盆骨折常为多发伤中的一个损伤。多发伤中有骨盆骨折者为20%,机动车创伤中有骨盆骨折者为25%84.5%。骨盆骨折是机动车事故死亡的三大原因之一,仅次于颅脑伤和胸部损伤。损伤后的早期死亡主要是由于大量出血、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与感染等所致。在严重的骨盆创伤的救治中,防止危及生命的出血和及时诊断治疗合并伤,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5,第一节骨盆应用解剖,骨盆介于脊柱与双下肢之间,除承接脊柱所承受的应力及将其分散和传导至双下肢外,同时具有保护盆内脏器、血管与神经等重要结构的功能。了解骨盆的应用解剖,有助于对骨盆损伤的诊断与治疗。,6,一、骨盆的结构与生物力学特征,(一)骨盆的结构骨盆是一个完整的闭合骨环,由骶、尾骨和两侧的髋骨组成,借助坚强有力的韧带将诸盆骨连结成为一个整体。髋骨包括髂骨、坐骨与耻骨,三块骨初为软骨连接,16岁左右形成骨性连接,三块骨融合处的外侧即髋臼,后者与股骨头构成髋关节。骶骨位于骨盆的后正中部,上三个骶椎两侧的耳状关节面和两侧髋骨的耳状关节面连接,构成骶髂关节。骶髂关节属真正的滑膜关节,但一般只能作上下的微动。,7,关节周围主要的韧带有骶髂前韧带、骶髂后韧带、骶髂间韧带及骶结节韧带等。两侧的耻骨体在骨盆前正中线连接,形成耻骨联合,关节面覆以透明软骨,其间的纤维软骨盘具有真正的连接作用。关节周围还有前、后、上、下四条韧带以助耻骨体的连接。正常的耻骨联合间距为0.10.6cm,平均0.5cm。骨盆骨主要由血运丰富的骨松质构成,骨折后断端极易渗血,其出血量与骨折部位及严重程度成正相关。,8,(二)骨盆的生物力学特征,骨盆是躯干和下肢的桥梁,躯干重力是通过骨性骨盆结构向下肢传递。以髋臼为界,可将骨盆环分为前、后两部分。骨盆后部是承重的主要部分,故称承重弓或主弓。骨盆承接和向下传递躯干重力是通过两个承重弓来完成的,骨盆传递应力部位的骨小梁呈弧形排列,主要集中于骶骨翼、弓状线、髋臼上部及坐骨结节。立位时,躯干重力是通过两侧骶髂关节、髂骨后部及髋臼至股骨,该承重弓称为骶股弓。坐位时,重力经髂骨后部及坐骨上支抵坐骨结节,称为骶坐弓。,9,骨盆前部由两侧耻骨上、下支与耻骨联合构成的弓形结构称为联结弓(或称副弓)。联结弓有两个,个经耻骨体及其水平支连接骶股弓,另一个经耻骨体及其下支与坐骨支连接骶坐弓。副弓的力学作用是稳定和加强主弓。骨盆骨骼在力线经过的部位骨质增厚,骨小梁亦按应力线排列。主弓骨质粗厚坚实,副弓则较薄弱。因此,骨盆受损时副弓常先折断,而主弓骨折时副弓常多同时骨折。承重弓骨折将破坏骨盆环的稳定性,影响承重功能。有关骨盆环稳定性结构的认识,是对这类损伤评估和治疗的基础。,10,二、盆腔,(一)盆腔脏器盆腔是指小骨盆上、下口之间的腔隙,前壁为耻骨联合及耻骨支部分,后壁为骶、尾骨与髂肌及腰大肌,侧壁为髋臼、坐骨上支与闭孔内肌及梨状肌。就腹膜、盆筋膜及内容脏器的连续性而言,盆腔可分为盆腹膜腔、盆腹膜下腔及盆皮下腔。,11,盆腹膜腔:这是腹膜腔的延续部,相当于大盆腔部位,其内有进入盆腔的小肠、结肠及腹膜内直肠。盆腹膜下腔:此腔大体上相当于小盆腔,其上界为腹膜,下面为盆筋膜。腔内有膀胱和直肠的腹膜外部分、输尿管的盆部、前列腺、输精管盆部与输精管壶腹。在女性,盆腹膜下腔还有子宫颈与阴道的上部。此外,盆腹膜下腔内还有血管、神经、淋巴管及淋巴结。盆皮下腔:此腔位于盆筋膜和会阴部皮肤之间,前为尿生殖器官,后为直肠末端。,12,(二)盆腔内血管,盆内血管主要为髂内动、静脉及其分支。髂内动脉在骶髂关节部从髂总动脉分出后,在坐骨大孔上缘分支供给盆腔脏器、盆壁及外生殖器。其壁动脉支是贴盆壁而行,主要有髂腰动脉、骶外侧动脉、臀上与臀下动脉及阴部内动脉。其脏动脉支较小,分支有膀胱上、下动脉和直肠动脉,在女性另有子宫与阴道动脉。此外,还有直接来自腹主动脉的骶中动脉,以及来自肠系膜下动脉的痔上动脉。贴盆壁而行的血管,在前、后和两侧相互吻合成环,并和腹主动脉、髂外动脉及股动脉的分支相通连,形成丰富的侧支循环。,13,盆腔内还有和动脉伴行的静脉及异常丰富的静脉丛,后者的面积约为动脉的1015倍,且相互通连。由于盆腔内外有密布的血管,而动脉支及静脉丛又多围绕盆腔内壁,因此骨盆骨折时极易损伤邻近的血管引起大量出血,除形成盆腔血肿外,出血量大者还将沿腹膜后间隙向上扩展,形成巨大的腹膜后血肿,引起腹膜刺激症状及低血容量性休克。,14,(三)盆腔内神经,盆腹膜下腔的神经非常丰富,主要为骶神经丛和植物神经系统的骶支。骶丛由腰骶干(由L4神经下部和L5神经组成)与骶13前支和骶4前支的一半构成,贴于骨盆后壁,分支有坐骨神经、阴部神经,臀上、下神经等。坐骨神经由坐骨大孔出盆。阴部神经由梨状肌下缘出盆,并由坐骨小孔回到盆内进入坐骨直肠窝。上述神经在盆内的移动性小,骨盆骨折移位时可因牵拉致伤,骶骨骨折与骶髂关节损伤合并神经损伤的发生率特别高。盆内脏器由盆内脏神经支配。,15,骨盆骨折的分类,由于骨盆环骨折的解剖学复杂性,以及骨折的严重程度不一,为判断伤情和指导治疗,大多根据骨折的位置、稳定性或是否涉及到骨盆后环的承重部分、损伤机制和暴力方向以及是否为开放性进行分类,分类方法较多。按骨折部分部位分类:1、骨盆边缘撕脱性骨折2、髂骨翼骨折3.骶尾骨骨折4、骨盆环骨折,16,按骨折部分部位分类:1、骨盆边缘撕脱性骨折2、髂骨翼骨折3.骶尾骨骨折4、骨盆环骨折,骨盆骨折的分类,17,1988年,Tile将Pannal等人的分类改良,按A、B、C三级分类法将骨折分为稳定、旋转不稳定和旋转垂直不稳定三型,是目前被广为认可的骨盆环骨折分类法(表1)。,18,表1、Tile骨盆骨折分类法类型表现A稳定A1未涉及骨盆环骨折A2稳定,骨盆环骨折轻度移位B旋转不稳定,纵向稳定B1“开书”型骨折B2侧方压缩骨折,同侧B3侧方压缩骨折,对侧(桶柄型)C旋转与纵向均不稳定C1单侧C2双侧C3伴有髋臼骨折,19,在Tile的资料中,骨盆骨折稳定型占54%(A型),不稳定型占46%(B与C型)。Gansslen等(1996)报道的2551例骨盆环骨折中,A型占4.8%,其中95.3%为非手术治疗;B型为24.7%,非手术治疗者占64.8%;C型为20.5%,其中非手术治疗者占53.3%。2551例中同时至少有2个附加部位损伤者占61.7%,骨盆损伤常仅为多发伤中的一个损伤。,20,A1撕脱骨折,A2耻骨坐骨支骨折,A3骶尾骨骨折,A型稳定骨折,Tile分类1988,骨盆骨折的分类(1),21,B1型翻书样外旋损伤,后方结构完整,B2-1同侧,B2-2对侧,B2型侧方挤压内旋损伤,B3型双侧B型损伤,B型旋转不稳定,骨盆骨折的分类(2),22,C1型单侧,C2型双侧,C3型:C2型+髋臼骨折,C型旋转垂直不稳定,骨盆底破裂,骨盆骨折的分类(3),23,C1-1型合并骼骨骨折,C1-2合并骶髂关节骨折脱位,C1-3合并骶骨骨折,C1型,骨盆骨折的分类(4),24,二、骨盆骨折的临床表现,1、骨盆分离与挤压试验阳性2、肢体长度不对等3、会阴部的瘀斑是耻骨和坐骨骨折的特有体征。,25,在急诊室,初步诊断骨盆骨折的依据是,骨盆部有受暴力冲击或挤压的外伤史;有较广泛的局部疼痛或肿胀,活动下肢时骨盆部疼痛加重,局部压痛显著,骨盆挤压与分离试验阳性。,26,不稳定型的骨盆骨折患者有下列表现:下肢不等长或有明显的旋转畸形。两侧的脐髂前上棘间距不等。耻骨联合间隙显著变宽或变形。伤侧髂后上棘较健侧明显向后凸起。骨盆有明显可见的变形。对疑有骨盆骨折而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检查要轻柔,询问外伤史和视诊是最基本的。骨盆分离、挤压及伸屈髋关节检查应尽量避免,以免加重出血和疼痛。,27,(二)放射学检查,【骨盆前后位X线片】X线平片检查一般可明确骨折部位、骨折类型及其移位情况,亦常能提示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全骨盆前后位X线片可显示骨盆全貌,对疑有骨盆骨折者应常规拍摄全骨盆前后位X线片以防漏诊。对骨盆前后位X线片上显示有骨盆环骨折者,为明确了解骨折移位情况还应再摄骨盆入口位和出口位片。,28,【骨盆入口位片】患者仰卧,X射线从颅侧投向尾侧,与片盒成60倾斜摄片。本位片可显示耻骨段骨折移位;骨盆向内、向外旋转和向内移位的程度;骶髂关节向后移位及骶骨骨折是否侵犯椎管;同样可显示坐骨棘撕脱骨折。,29,【骨盆出口位片】X线是从尾侧投向颅侧,与片盒成45角。本片可显示桶柄型损伤与耻骨体骨折,对确定半骨盆有无向上旋转移位是很有用的,在本片上同样可显示骶骨或髂骨骨折移位情况。CT检查对骨盆骨折虽不属常规,但它可在多个平面上清晰显示骶髂关节及其周围骨折或髋臼骨折的移位情况,因此,凡涉及后环和髋臼的骨折应行CT检查。骨盆三维重建CT或螺旋CT检查更能从整体显示骨盆损伤后的全貌,对指导骨折治疗颇有助益。但应铭记,对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和多发伤患者,前后位全骨盆X线片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放射学检查,不要在拍摄特殊X线片上花费时间,更为重要的是尽快复苏。,30,并发症,在临床上对于骨盆骨折的病人应先检查其全身情况,注意观察其生命体征,并注意有无头、胸、腹、四肢等的复合性损伤。骨盆骨折常见的并发症有:,31,并发症,1.血管损伤:骨盆骨折可引起盆腔内血管破裂,往往经抢救处理,血压仍然继续下降,导致进行性贫血,骨盆附近瘀血肿胀范围不断扩大,有出血性休克的表现。此外,盆腔后壁静脉丛破裂可形成腹膜后血肿。严重骨盆骨折的失血量可达25004000毫升,这是骨盆骨折后早期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32,并发症,2.神经损伤:多因骨折移位牵拉或骨折块压迫所致,可引起腰丛、骶丛、闭孔神经或股神经损伤。伤后可出现臀部或肢体某部的麻木、感觉减退或消失、肌肉萎缩无力,多为可逆性,一般经治疗后能逐渐恢复。3.尿道破裂:多发生在后尿道,表现为尿滴血、膀胱膨胀、排尿困难、会阴部血肿及尿外渗等症状。,33,并发症,4.膀胱破裂:多由骨折端刺破膀胱,特别是在膀胱充盈时容易发生。可分为腹膜外破裂与腹膜内破裂两种。前者无腹膜刺激征,患者仍可自行排出少量血尿,尿外渗至耻骨上前腹壁及膀胱直肠间隙,致使下腹肿胀、发硬及明显压痛;后者因尿液流入腹膜腔而引起腹膜刺激征,如腹痛、恶心、呕吐、腹肌紧张、下腹压痛、反跳痛及膀胱空虚等。,34,并发症,5.直肠破裂:患者下腹部疼痛,有里急后重感,直肠指诊时有压痛和血迹。腹膜内破裂时出现腹膜刺激征,而腹膜外破裂则在肛门周围发生严重感染。,35,骨盆骨折的急救处理,1、监测血压和脉搏2、快速建立输血补液途径3、视病情及早完成X线和CT检查,检查有无其他合并损伤。4、注意患者排尿情况,排除肾、膀胱、尿道损伤5、诊断性腹腔穿刺6、超声检查。筛查腹、盆腔脏器损伤,36,骨盆骨折的治疗原则,治疗原则首先是防治威胁生命的大量出血与内脏器官损伤,但也要对不稳定的骨盆骨折进行早期复位和持续固定,以利控制骨折的大出血,减轻疼痛和减少脂肪栓塞综合征(FES)、弥散性血管内凝(DIC)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等严重并发症。骨盆承重结构的恢复,亦有助于获得尽可能好的功能效果。,37,由于严重的骨盆不稳定性骨折常是多发性损伤,因此为保证优先处理危及生命的合并伤及并发症,McMurtry提出了一个AF的处理顺序方案,其内容如下:A(airway,气道):通畅呼吸道,给氧,气管插管,闭式引流等,并注意胸部伤。B(bleeding,出血):控制外出血,输血、输液,包括输血小板和监测凝血指标。C(CNS,中枢神经系统):颅脑损伤的处理。D(digestivesystem,消化系统):腹内脏器损伤的处理。E(excretory,排泄):尿道、膀胱的处理。F(fracture,骨折):其他部位骨折的处理。,38,髋臼骨折,39,40,髋臼四边体,四边形骨面和髂耻隆起较薄,限制着髋臼骨折内固定类型,四边形骨面是组成真性骨盆外侧缘的骨性平面,紧邻髋臼的内侧壁,髂耻隆起是股骨头上方的前柱隆起。,41,APPelvisXR,42,Iliacoblique,43,Obturatoroblique,44,髋臼后缘线髋臼前缘线髋臼顶泪滴髂坐线髂耻线,45,髋臼顶弧角roofarcangle,以髋臼的几何中心为中点,分别向上画一垂线,向髋臼顶的骨折线画一连线,两线之间的夹角为顶弧角,骨盆正位大于45、髂骨斜位大于70,闭孔斜位大于25则说明髋臼顶大部分未涉及骨折,髋关节比较稳定,可以保守治疗。,46,47,48,髋臼骨折分类,Judet1964,Letournel改进Judet-Letournel分类:简单骨折复杂骨折简单骨折:后壁骨折posteriorwall(PW),后柱骨折posteriorcolumn(PC)前壁骨折anteriorwall(AW)前柱骨折anteriorcolumn(AC)横行骨折transverse复合骨折:T型骨折T-shaped前方伴后方半横行骨折anteriorcolumnandposteriorhemitransverse(AC-PHT)双柱骨折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